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
建立竞争性干部选拔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竞争性干部选拔制度的实践与思考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竞争力度,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们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积极探索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搭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增强了干部工作的活力。
一、主要做法市委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实践力度,形成了组织任命、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相结合的干部选任制度体系,以竞争方式使用干部的范围不断扩大,近两年仅市直部门和单位选拔的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方式产生49名、通过公开选拔产生10名、通过“两推直选”产生15名,占提拔任用实职领导干部总数的55%。
(一)推进领导班子成员差额竞岗。
去年以来,我们充分运用届中考察结果,在市直机关全面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差额竞岗。
扩大竞岗范围,依据市直机关“三定”方案规定职数,原领导班子成员除党政正职外,将其他班子成员,包括领导班子行政副职、纪检组长、工会主席、“三总师”等全部“卧倒”,重新“洗牌”,竞岗做到了全覆盖,不讲特殊化,不留空白点。
扩大竞岗差额,参加竞岗人员数至少要比竞岗职位多一名差额,符合条件的人员多于职数的,可组织竞争上岗,如报名人数少于或等于规定职数,则减少相应的竞岗职数。
从报名情况看,各部门竞岗人员均多于竞岗职数,最多的单位如市发改委出现3个差额,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目前全市已有31家单位完成竞岗工作,共有198名符合条件的同志参与了142个职位的角逐,差额比例达39.4%,原班子成员继续留任93人,占65.5%,新报名人员上岗49人,占34.5 %。
竞岗后,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3.64岁,大学以上学历占70.83%。
市商务局由原外贸局、物资协会、商贸协会合并组建,竞岗后不但职数调整到规定范围内,还有2名年轻同志补充到班子内。
(二)创新公开选拔的有效形式。
把公开选拔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途径,公选范围不断扩展,职位层次不断延伸,既有年轻后备干部,也有女干部、党外干部;既有副职,也有正职。
2004年,公开选拔了市旅游局长、文化局长等4名正职干部。
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内容提要】按照中央要求,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已成为各地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杠杆,成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已基本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如何在规模、程序、导向上把好关,进一步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还需要联系实际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课题组通过对定远县近年来选拔任用干部实践的调研,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竞争性拔任用干部对策思考近年来,安徽滁州定远县以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组织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不断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
自2008年以来,定远县先后5次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科级干部66名;共为县直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72名;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28批次,招聘1514人。
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定远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定远县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做法1、科学设置选拔的资格条件,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视野。
在公开选拔中,打破行业、地域和身份界限,报名人员扩大到所有企事业单位,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视野。
报考人员除要求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必须条件,对于学历、年龄、任职年限等相关条件的要求,根据不同选人目的、不同的职位,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
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于立足于配备年轻干部的职位,就对学历要求高些,年龄要求年轻些,任职年限要求短些;立足于从选择高素质的领导者职位,则对学历、年龄和任职年限的标准都适当放宽些,给予一些年龄稍大、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
2、把民意实绩作为“硬门槛”,将”应试型”干部拒之门外。
严格甄别筛选竞争人选,将民意基础、工作实绩作为参与竞争的“硬门槛”,让报考者先过民意关、政绩关。
将“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近两年后备干部推荐结果较好、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作为报名参选条件之一。
对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思考
对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思考第一篇:对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思考对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思考近年来,竞争性选拔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杠杆,是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已基本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
但如果不在规模、程序、导向上把好关,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将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将受到羁绊。
因此,关键是如何将改革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把改革的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
一、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层面存在片面性。
一是领导观念有抵触不愿意推进。
有的领导认为竞争性选拔费时耗力,有的领导担心削弱用人主导权,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担心选不出合适的人选,有的领导求稳怕乱,宁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二是干部心理有顾虑不积极参加。
有的干部怕考不好,竞争不上丢面子;有的害怕人选早已圈定,不愿充当陪选角色;有的担心操作过程中公开程度和范围不够,拉票贿选行为不公平;有的担心工作交往面太窄,熟识度不够而影响得票;有的认为竞争性选拔拿出的职位吸引力不够。
(二)操作层面有待规范。
一是在组织上比较随意。
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没有统筹规划,与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衔接不够。
领导想起来就搞一次,想不起来就不搞;平时工作闲下来就搞一次,忙起来了则不搞,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二是在目的上比较随意。
应付上级检查就临时抱佛脚做样子;有些岗位摆不平就通过竞争性选拔来回避矛盾;有的不顾条件限制,一次拿出过多职位追求相应规模和轰动影响。
三是在职位上比较随意。
有的对什么岗位适合竞争性选拔、什么岗位不宜进行竞争性选拔缺乏原则;有的拿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搞竞争,缺乏吸引力。
(三)制度层面科学性有待加强。
一是适用范围和岗位设置的把握。
选人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用人的质量。
虽然大多数地方能够较好地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但实践中出现一些限制竞争性选拔运用范围的情况,造成“弱竞争”或“无竞争”的选人用人现象,出现“公选不公认”的困境。
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科学性的思考
通过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选拔出优 秀的公务员。
经验总结
在选拔过程中,注重资格审查和笔试环节的设计,使考察更加严 格。同时,重视面试和考察环节的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 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 为组织提供具备所需技能和知识的优秀人才 • 促进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 增强干部队伍的竞争性和活力 • 科学性提升的必要性和方法 • 通过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强化培训等措施,可以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 存在的问题:如标准不够明确、评估方法不够科学、培训不够系统等。 • 对策建议: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选拔机制,提高其科学性和公正性。
选拔过程
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 选拔出优秀的干部。
经验总结
在选拔过程中,注重公开透明,加强监督,确保公平公 正。同时,重视笔试和面试的环节设计,使考察更加科 学。
案例二:某企业选拔高管的实践探索
背景介绍
某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决定从内部进行高管 选拔。
选拔过程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研究不足之处 • 对于如何制定更为科学的选拔标准、采用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 对于如何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和透明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 未来研究展望 • 加强对于制定更为科学、公正的选拔标准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加强对于采用更为科学、公正的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加强对于加强监督和考核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doc 11页)_New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doc 11页)封面Fashion creative companyname作者:日期:邮箱:2⏹⏹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用人制度的重大创新。
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
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更加科学,注重提高工作质量。
按照“干什么、考什么”原则,改进笔试、面试内容和方法。
围绕岗位特点,合理确定人选资格条件。
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
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表现和实绩,坚决克服单凭考试、演讲得分取人的倾向。
探索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等公选方式,拓宽视野,统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要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合理把握适用范围,不能不顾岗位特点、工作需要搞逢缺必考。
有呼之欲出人选的岗位、竞争性不强的岗位、重要而特殊的岗位,比如市、县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以及国家安全部门的负责人等,不宜采用这种方式选拔。
推行这一工作要在选准人用好人上下功夫,不能只追求改革形式,“为公选而公选”搞“政绩工程”,不能滥提新名词、滥贴新标签,不能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工作结束后,可在适当范围公布或进行适度宣传,宣传内容要考虑社会效果,有利于工作推行,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和误导。
第二,要坚持制度化,做到经常有序开展。
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忽冷忽热,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当出现领导职位空缺较多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时、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无合适人选时、选拔专业性强职位和紧缺专业职位干部时,一般应采取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选拔。
大体上一个地方和部门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
第三,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加强宏观指导。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尤其是公开选拔干部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思考
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进一步要求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
为此,根据现实情况,应有针对性地扩大选人范围,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探索更加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
关键词: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制度;思考中图分类号:e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39-02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可见,我们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虽然对我们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公开、公正的选拔任用干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内涵我国当下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委任制、聘任制、民主推荐以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竞争性选拔干部这一概念,十八大进一步要求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
可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方式是人们说话和做事情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
方式与方法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方式是实现目的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主要包括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为主要内容的考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方法。
“竞争性”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干部选拔的这种方式,是一种竞争性的机制,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
关于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几点思考
竹 硅与强《
关乎改避鞫宪善竞争性遮拨 平鄱穷 的凡点恩
口 郑 海兵 , 齐咏梅
( 1 . 中 共吉 林 省 委 党 校 。吉 林 长春 1 3 0 0 1 2 ;2 . 中国 建设 银 行 长 春 城 建 支行 。吉 林 长春 1 3 0 0 6 1 )
摘
要 :竞 争 性 选 拔 是 干部 选拔 任 用的 重 要 方 式 之 一 ,在 促 进 干部 队伍 中优 秀人 才 脱 颖 而 出方 面发 挥 了积 极 作 用 ,
成 果 ,项 目编 号 :2 O 1 3 wt O 2 。
所 谓竞 争 性选拔 .是指在 部 选拔 任用 过程 中扩
大选 人用 人视 野 。通过 规范 的选拔 程 序 .借 助 民主测
竞 争 的导 向不 鲜 明、 部分选 拔 出 的领 导 干部 “ 会 考不 会
干” 、 选 拔过 程 中监 督不 到位 、 不正 之风 仍然 存在 等 。 可
势
干 部 总数 的3 9 . 7 8 %。 … 在3 0 多 年 的实践 探索 中 , 有一 大 批 优 秀 领导 干 部 通 过竞 争 性选 拔 的方式 脱 颖 而 出 . 但 同时也 暴 露 出诸 多 不容 忽视 的 问题 。 例如 : 有 些部 门盲 目进 行公 选 。 导致 “ 招进 女婿 气走儿 ” 、 在实 干和 实绩上
党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以来 .竞 争性 选拔 经历 了一 个
从无 到 有 、 自下 而上 的发 展过程 .其 选拔 范 围不 断扩
大、 选 拔 层 次不 断 提 高 、 选拔 职 数 不 断增 多 。 据 中组 部 统计 , 2 0 1 0 年, 全 国通 过 公 开选 拔 、 竞 争 上 岗 的方式 选 拔 厅 局 级 干部 1 0 2 2 名、 县处 级 干 部2 3 8 1 4 名。 分别 比上
关于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宿城区围绕竞争性选拔工作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践与探索,先后开展了公开选拔专业技术领导干部和急需专业人才、中层干部竞岗交流、公推差选乡科级后备干部等竞争性选拔活动,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良好平台。
一、主要做法1、合理设置条件,注重提高竞争性选拔的吸引力。
在职位条件设置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重点突出学过什么、管过什么、干过什么,明确每一职位报考者在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知识背景等方面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努力做到岗位报名条件设置科学化、合理化,着力提高选拔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具体操作中,着重做到“两宽一严”,即“放宽年龄条件,放宽学历条件、严格资历条件”,同时突出对选拔对象实践经验的要求,保证各类人选“到岗即能胜岗”。
通过合理设置条件,提升了竞争性选拔岗位的吸引力,如在一季度公选专业技术领导和人才工作中,吸引了来自山东、四川、新疆等16个省市近千名各类人才的踊跃参与。
2、突出实绩能力,注重提高竞争性选拔的比选性。
坚持把实绩能力作为考量干部的基本标尺,坚持全程差额、层层筛选、逐轮淘汰,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适,重点比选人选的岗位实践能力。
如在公选专业技术领导干部中以及在中层干部竞岗交流工作中,我们把笔试和面试成绩只作为进入下一轮的资格条件,不计总成绩,重点对竞岗人选的能、德、绩以及适岗情况进行考核。
这种不唯考试成绩的方式,有利于在差额考察环节所有考察对象在同一平台上比选,有效避免“会考不会干”、“高分低能”等现象。
3、注重公正公平,切实提升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在竞争性选拔和考试测评工作中我们将公信力作为一个重点目标进行打造。
通过扩大民主增量、公开选拔程序、公正选拔方式等措施,切实提升选拔与考试测评工作的公信力。
如在公推差选工作中,在推荐环节,我们采取了单位组织推荐、干群民主推荐、正科职以上干部及“两代表一委员”大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被推荐人选的群众基础与组织认可度;在选拔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全部”,即“程序全部公开”、“竞技全部录像”、“试题全部外制”、“考官全部外请”,实现了选拔每个环节的公平公正。
干部选拔中的竞争力与自我提升
干部选拔中的竞争力与自我提升在干部选拔的过程中,竞争力和自我提升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干部选拔旨在选拔出具有优秀能力和潜力的干部,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干部选拔中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提升。
一、干部选拔中竞争力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干部选拔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是占据先机的关键。
首先,竞争力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竞争力不仅仅是对手的数量,更是对人才的要求。
具备丰富的经验、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都是竞争力的表现。
其次,竞争力可以推动个人不断提升。
直面激烈的竞争,个人会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借助竞争的刺激,个人能够不断进步,迅速成长。
此外,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在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树立自己的形象,逐渐成为组织中不可替代的人才。
二、如何提升竞争力1. 投身实践,扩展经验干部选拔重视实践经验,因此,要提升竞争力,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参加工作项目、主动申请挑战性的任务以及深入社区调研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同时,还可以通过外出交流、参加培训以及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扩展实践领域,拓宽视野。
2. 持续学习,不断进修学习是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干部选拔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读书、参加培训、听讲座等方式,不断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
同时,也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在某个领域的竞争力。
3. 发展人际关系,建立人脉人际关系对于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可以通过参加组织内外的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以及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等方式,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
同时,还要注重维护人际关系,与同事、上级、下级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职场形象。
4. 加强自我管理,注重个人修养个人修养是竞争力的体现,也是竞争力的源泉。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在干部选拔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干部选拔工作的良性发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势在必行。
一、现状分析目前,在干部选拔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有一些地方的干部选拔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有些人因为权力、金钱或者人际关系等原因成为了干部,而并非真正的拔尖人才。
其次,有些班子和岗位上寻租行为突出,懒政怠政、疲于应付等问题也难以避免。
最后,有些干部对于工作不够认真负责,无法胜任自己的职责。
二、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必要性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可以更好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以更客观、公正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更好地满足各类岗位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遏制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弊端。
三、如何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为了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干部选拔的制度建设。
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拔流程等,避免简单粗暴的多头膜拜、捧人助选等干扰公正评选的不良现象存在,重视选拔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在人力资源上下功夫,针对各类岗位,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人才储备库,覆盖面越广越好,可以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有被选拔的机会。
2.加强干部培训和考评工作。
培养市场化、国际化视野的干部,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干部的潜力和能力,培养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同时加强干部考评,做到旗帜鲜明、严格公正,让干部真正具备综合素质、干部工作能力的可量化、可视化、可评价体系。
3.加强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
用优秀人才和比较优秀人才竞争的方式来选拔干部,可以让更多有才华的干部得到挖掘和使用,进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可以加强对公开选拔的宣传教育,将其打造成为得道、失道的检验所。
四、结论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意义和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
未来加大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力度,制定严谨的干部选拔制度。
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难点和对策浅析
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难点和对策浅析陈舒捷李意郑滢为政之要,贵在用人。
用人之要,在于选贤。
如何选好人,选能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各地不断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经成为各地选人用人的重要途径。
降低门槛,打破局限,拓宽选任干部视野,使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等等。
好处不用细说,但是也有几个难点需要解决。
一、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难点及原因分析1、认识不到位。
一个制度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也取决于人,特别是人的观念。
由于受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竞争性选拔制度难以摆脱“长官意志”的强力干扰,主要领导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一项制度的实施效果。
目前,领导干部对单位内部竞争性干部选拔存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地方对竞争性选拔缺乏整体认识,对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缺乏宏观把握和总体规划,导致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整体推进不够有力,存在较大随意性,竞争性选拔的实施范围、频率、程序等存在混乱现象。
由此带来的便是适用范围不规范、资格设置不科学、程序设计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既不利于广大干部针对竞争性选拔的标准系统性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也不利于干部群众参与意识的培养,而这两方面正是一项制度能否长效的重要因素。
此外,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也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存有担心与私心,在单位内部竞争性选拔的程序设计上,想方设法加大单位党组评判的权重,削弱群众的选择权力,导致程序设计不够规范,评价主体不够合理等问题的发生。
2、制度不健全。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从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已实行多年,但在操作上各地差异很大,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究其原因,是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尤其对公选入围对象的储备开发、公选干部的后续管理以及不适岗公选干部的调整等缺乏明确规定。
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竞争性干部选拔工作的制度规定、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但在顶层设计上仍然缺乏指导性意见。
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各地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千差万别,在实践中形成了制度创新层出不穷、制度适用自由无序、制度安排随心所欲等现象,从而使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大大减弱。
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内容提要】按照中央要求,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已成为各地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杠杆,成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已基本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如何在规模、程序、导向上把好关,进一步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还需要联系实际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课题组通过对定远县近年来选拔任用干部实践的调研,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竞争性拔任用干部对策思考近年来,安徽滁州定远县以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组织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不断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
自2008年以来,定远县先后5次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科级干部66名;共为县直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72名;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28批次,招聘1514人。
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定远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定远县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做法1、科学设置选拔的资格条件,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视野。
在公开选拔中,打破行业、地域和身份界限,报名人员扩大到所有企事业单位,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视野。
报考人员除要求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必须条件,对于学历、年龄、任职年限等相关条件的要求,根据不同选人目的、不同的职位,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
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于立足于配备年轻干部的职位,就对学历要求高些,年龄要求年轻些,任职年限要求短些;立足于从选择高素质的领导者职位,则对学历、年龄和任职年限的标准都适当放宽些,给予一些年龄稍大、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
2、把民意实绩作为“硬门槛”,将”应试型”干部拒之门外。
严格甄别筛选竞争人选,将民意基础、工作实绩作为参与竞争的“硬门槛”,让报考者先过民意关、政绩关。
将“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近两年后备干部推荐结果较好、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作为报名参选条件之一。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竞争性选拔干部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管理方式,旨在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选出具备良好素质、能力强、适应性强,并具有领导才能和活力的人才担任领导岗位。
竞争性选拔干部可以使组织建立和维护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
首先,竞争性选拔干部能够选拔出优秀、适合组织需要的人才。
通过公平竞争的选拔过程,能够从众多候选人中选择出最具有能力和潜力的人才,避免了人才浪费和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
只有有素质、有才能的人才能够胜出,从而提升组织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
其次,竞争性选拔干部能够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竞争是一种激励机制,能够使干部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积极主动地创新、进取,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
在竞争性选拔中,干部不仅需要展现自己的过硬素质和工作能力,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以适应和推动组织的发展。
再次,竞争性选拔干部能够避免慢就业、不作为等问题的发生。
在竞争激烈的选拔过程中,只有那些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进入到领导岗位。
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一些政治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领导层,另一方面也能够迫使干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然而,竞争性选拔干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竞争必然会导致一些候选人的失败和淘汰,可能造成一些人才的浪费。
其次,竞争性选拔也容易出现腐败现象,一些干部为了获得竞争的优势,可能通过行贿、拉关系等不正当手段获得选拔的机会。
此外,竞争性选拔也容易出现以结果论英雄的偏见,忽视对干部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评估。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另外,还可以建立干部库,为选拔失利的干部提供再次竞选的机会,避免优秀人才的浪费。
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意见
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意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社会对干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和保证公正、透明的选拔干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应运而生。
下面我将就这一工作内容表达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必要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是确保组织机构人员流动和人才引进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竞争性选拔,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干部的能力、潜力和业绩,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激励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组织机构的血脉更新和发展。
二、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原则选择干部的原则应当遵守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合理自愿的原则,其中:(一)公平公正:坚持选优配强,根据干部的实际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估和选拔,严禁任人唯亲或其他非正当因素干扰干部选拔的公正性;(二)公开透明:竞争性选拔干部应当实行公开透明,意味着选拔的条件、程序、标准以及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应当充分对外披露,供公众或有关方面监督和确认;(三)合理自愿:任何竞争性选拔干部性质中,都应当遵守自愿原则,即参与竞争应当完全基于个人志愿,没有任何强迫、利益、报复等非正当因素。
三、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实施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需求:确定需要选出哪些级别和职位的干部,并且需要考虑到这些干部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背景;(二)明确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标准:确定干部的选定标准、评选方法和具体实施方案等;(三)组织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过程:明确选拔的流程、评估标准和时间表,对参与者应当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每个人在竞争过程中平等公正;(四)评估和确定干部人选:对参选者进行评估和筛选,确定最终合适的干部人选,根据选出的人进行编制和考核。
四、竞争性选拔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目前竞争性选拔干部实行的并不完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评选程序不够规范。
部分领导干部在评选过程中存在利用职权、人情关系等不正当手段影响干部选拔的现象,且程序不太规范,导致执法难度加大;(二)评估标准不太完善。
关于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几点思考
汇报人: 日期:
• 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意义与背景 • 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现状分析 • 改进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对策与建
议 • 对未来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展望
01
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意义与背景
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选优汰劣,提高能力水平
通过竞争上岗,能够选拔出能力更强、素质更好的干部,淘汰那些工作表现不 佳、能力不足的干部,从而实现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提高整体能力水平。
现问题。
资源分配不均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干部选拔方 面的资源投入存在差异,影响了竞 争上岗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思想观念束缚
部分地区和部门在干部选拔方面仍 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对新颖选拔 方式接受程度不足,影响了竞争上 岗工作的深入推进。
03
改进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
重视实践能力
重视干部的实践能力,加 强实践锻炼,提高干部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
组织效能的持续优化
优化组织结构:研究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 级,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引入科技手段: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改进工作流程:改进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流程, 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约谈、调岗等处理。
04
对未来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展望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的法律地位和程序,确保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研究制定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和 权重,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用人制度的重大创新。
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
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更加科学,注重提高工作质量。
按照“干什么、考什么”原则,改进笔试、面试内容和方法。
围绕岗位特点,合理确定人选资格条件。
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
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表现和实绩,坚决克服单凭考试、演讲得分取人的倾向。
探索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等公选方式,拓宽视野,统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要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合理把握适用范围,不能不顾岗位特点、工作需要搞逢缺必考。
有呼之欲出人选的岗位、竞争性不强的岗位、重要而特殊的岗位,比如市、县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以及国家安全部门的负责人等,不宜采用这种方式选拔。
推行这一工作要在选准人用好人上下功夫,不能只追求改革形式,“为公选而公选”搞“政绩工程”,不能滥提新名词、滥贴新标签,不能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工作结束后,可在适当范围公布或进行适度宣传,宣传内容要考虑社会效果,有利于工作推行,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和误导。
第二,要坚持制度化,做到经常有序开展。
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忽冷忽热,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当出现领导职位空缺较多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时、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无合适人选时、选拔专业性强职位和紧缺专业职位干部时,一般应采取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选拔。
大体上一个地方和部门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
第三,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加强宏观指导。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尤其是公开选拔干部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但由于有的地方和部门在确定人选资格条件和命制考试试题时缺乏与领导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导致选出的干部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加上少数地方在推行这一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声誉。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突出业绩的干部。
推进公开透明
03
推进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社会公众对选拔工作的信任度
和支持度。
05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 力度策略建议
完善制度设计
建立科学的选拔标准
根据岗位职责和要求,制定客观、全面的选拔标准,确保选拔过程 公平、公正。
丰富选拔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外,还可引入竞职演讲、实地考察等多种选 拔方式,全面考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力。
03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 力度必要性探讨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提升专业能力
通过竞争性选拔,可以选拔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 才,从而提升整个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
增强创新能力
竞争性选拔有助于激发干部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推动干部队伍 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更具创造性和实效性。
培养优秀品质
竞争性选拔强调德才兼备,可以选拔出具备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 质和领导能力的干部,从而优化干部队伍的品质结构。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竞争性选拔的意义和目的,提高干部参与度和 认同感。
加强监督评估
健全监督机制
对选拔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和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防止违规操作和不正之风。
建立评估体系
对选拔结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选拔机制,提 高选拔质量。
强化责任追究
对在选拔过程中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 任人的责任。
多元评价
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包括面试、心理测试、能力 评估等,全面评价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绩效导向
注重候选人的工作绩效和实践经验,选拔出具有 实际工作经验和突出业绩的干部。
启示与借鉴
调查思考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2012年第8期共拿出10个县管岗位,所占比例达20%,而且覆盖部门较多。
其中,政府序列内的有教育、审计、文体、司法4个部门的副职,党群部门有团县委副职,还有5个副乡(镇)长岗位。
二是注重选拔年轻干部。
10个公选岗位中有9个岗位要求1980年以后出生,为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搭建了平台,同时,公选的10名副乡(局)级领导干部中有5名女干部,占该县公选干部总数的50%,也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尤其是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乡镇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0.4岁,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学历49人,大专学历27人,配备女干部的乡镇达到11个。
三是程序操作严谨。
在《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通化县乡(局)级领导干部公选方案》,经多方论证后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在考察环节,采取“两公示”、“三否决”和“三位一体”量化考察办法,推行两圈考察、延伸考察等制度,多角度、全方位衡量比较考察对象的能力素质、个性差异,对考察对象按照定量、定向、定性3个方面进行打分,使考察更加科学、客观、准确,为科学用干部提供准确信息。
二、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启示竞争性选拔干部和传统的选任工作相比,更有利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能够真正将素质高、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和重要岗位上。
一是尊重主体才有原动力。
传统的选人用人只是组织上的事,干部个人是“局外人”,而竞争性选拔则把干部本人作为主体,充分展示平时不易为他人所了解的能力和才华,用个人形象去赢得群众和组织的认可。
实践证明,这是竞争性选拔干部最吸引人、打动人、提高人的关键所在。
二是充分竞争才有生命力。
竞争性选拔充分考虑到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有针对性地设定报名条件,有力地缓解了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果本系统没有合适人选,通过公开选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出适合组织和岗位需要的领导人才。
实践证明,通过竞争性选拔,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的调查与思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是当前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深化人事制度措施。
近年来,xx市结合实际、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开展竞争性选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xx市竞争性选拔力度不断加大(一)竞争性选拔形式不断丰富。
目前,我市竞争性选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处、科级领导。
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近几年来力度不断加大,仅2009、2010两年,就公开选拔县处级x名,科级xx名。
二是积极推行机关中层竞争上岗。
采取考试、演讲、竞职陈述等方式,积极推行机关竞争上岗。
明确要求机关中层出现空缺,一般要以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
仅就开展竞争上岗工作xx次,1xxx名脱颖而出。
三是逐步推行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并联合下发了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的文件规定,市、县两级机关更加关注基层,大力从基层选调工作人员。
,市委组织部率先垂范,在全市公开选调了x名工作人员,市也公开选调了12名工作人员。
四是对公推公选等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宁洱县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任用了磨黑镇镇长。
西盟县采取公开承诺竞职选拔了3名正科级领导。
(二)竞争性选拔成效初显。
一是促进了选人用人观念的转变。
竞争性选拔通过有序竞争、比较择优、努力把最优秀的选拔出来。
实践证明,通过竞争性选拔任用的大多数都是潜力大、素质好、能力强的。
通过竞争性选拔,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注重学习的良好氛围,队伍的素质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是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
竞争性选拔,打通了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才流通的渠道,实现了在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选人用人,改变了“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传统模式。
三是促进了优秀年轻脱颖而出。
通过全市、甚至是全省范围内竞争性选拔领导,加快了年轻成长的步伐。
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科学性的思考
。
制定时间表和流程
02
设计合理的选拔时间表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
和资源保障。
确定选拔方式和方法
03
根据岗位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拔方式和方法,如笔
试、面试、考察等。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提高选拔工作意识
加强相关人员对选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 性。
培训选拔技巧和方法
发展。
汇报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0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 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 作科学性的具体措施, 为干部工作提供参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 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 开讨论
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方式 :除了考试,还可以引 入面试、考察、评价等 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 全面、深入的考察。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 准:评价标准应该兼顾 硬性指标和实际工作表 现,同时注重干部的潜 力和发展前景。
领导力发展模型
领导力五力模型
包括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是评估干 部领导潜力的重要参考。在选拔时,可以此模型来评估参选 者的领导力水平和潜力。
情境领导理论
强调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灵活的领导方式。在选 拔中,要考虑干部是否具备情境感知和应对的能力。
人才评价与选拔的理论
胜任力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胜任的 员工不仅要完成工作任务,还应具备与 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等。选拔 干部时,要注重评估其是否胜任更高层
从而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
03
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 作科学性的策略
建立完善的干部选拔制度
01
02
03
制度规范化
制定明确的选拔流程和标 准,确保选拔工作有章可 循,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些思考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用人制度的重大创新。
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
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更加科学,注重提高工作质量。
按照“干什么、考什么”原则,改进笔试、面试内容和方法。
围绕岗位特点,合理确定人选资格条件。
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
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表现和实绩,坚决克服单凭考试、演讲得分取人的倾向。
探索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等公选方式,拓宽视野,统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要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合理把握适用范围,不能不顾岗位特点、工作需要搞逢缺必考。
有呼之欲出人选的岗位、竞争性不强的岗位、重要而特殊的岗位,比如市、县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以及国家安全部门的负责人等,不宜采用这种方式选拔。
推行这一工作要在选准人用好人上下功夫,不能只追求改革形式,“为公选而公选”搞“政绩工程”,不能滥提新名词、滥贴新标签,不能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工作结束后,可在适当范围公布或进行适度宣传,宣传内容要考虑社会效果,有利于工作推行,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和误导。
第二,要坚持制度化,做到经常有序开展。
目前,不少地方和部
门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忽冷忽热,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当出现领导职位空缺较多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时、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无合适人选时、选拔专业性强职位和紧缺专业职位干部时,一般应采取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选拔。
大体上一个地方和部门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
第三,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加强宏观指导。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尤其是公开选拔干部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但由于有的地方和部门在确定人选资格条件和命制考试试题时缺乏与领导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导致选出的干部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加上少数地方在推行这一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声誉。
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对开展这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了解,掌握动态,深入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要注意研究解决。
比如,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关;如何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完善测评方法和手段,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单凭考试、演讲取人的做法;如何改进组织考察,强化日常考察成果的运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如何进一步降低工作成本,等等。
要特别注意了解倾向性问题,对于违反《干部任用条例》和相关规定的要及时予以纠正。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政
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争性选拔干部打破了传统选任办法,拓宽了选人视野,让符合条件的人有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可以实现“差额竞争、差额选举、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提高了干部选拔的公信力,但长久的公信力,来自制度的周全和规范。
我们应落实竞争性选拔的工作制度问题,竞争性选拔制度的程序问题。
竞争性选拔制度的执行问题,让竞争性选拔干部有了法律约束和保障。
竞争性选拔干部,可以更加注重选拔干部能力导向和人岗相适的程度。
竞争性选拔干部通过既注重考试,又注重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和平时工作情况,坚持以德才选人、以民意选人、以科学的方法选人,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助推了勤学之风,让广大中青年干部普遍认识到公开选拔是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增强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推动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
探索多种形式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干部群众较为认可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
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必须注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
一、坚持标准条件,注重竞争选拔的导向性。
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不仅决定着党员干部的成长道路和努力方向,而且影响着民心向背和事业成败。
实践证明,把握好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原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
坚持把应对重大事件、处理重大问题、解决复杂矛盾作为识
别干部的主战场,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特别关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基层和生产一线,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二、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岗位要求的差异性。
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干部与之相匹配。
只有做到人岗相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实现干部工作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用什么、选什么”的原则,坚持分类实施,从岗位特点、岗位性质和岗位层级等方面出发,科学设臵竞争性选拔条件。
对农村基层岗位,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等;对部门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业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等;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更加注重把握大局意识和科学谋划发展能力等;对专业技术岗位,更加注重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端的专业知识等,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健全考评机制,注重考察方法的科学性。
考察是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基础性工作,是准确评价和正确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对于改进党管干部方法,防止和避免干部考察失真失实,抵制和纠正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突出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和廉政建设三项内容;进一步健全考核
方式,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有机结合;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区别地区(部门)实际设臵考核指标,试行分类分序列、双线评议和业绩库等考核方法,通过定性考评与定量分析结合,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
四、强化制度建设,注重选拔程序的规范性。
只有把竞争性选拔工作制度化,才能有效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常态化。
着重从选拔、任用、交流、培训、考核、监督、管理等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1+10”制度体系,着力推进“两推一述”推荐县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产生乡科级领导干部、“三票制”竞争上岗产生机关中层干部和非定向预推副县级后备干部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化。
同时配套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治理拉票等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
要坚持公平公正,科学设计竞争程序。
在程序设计上要坚持“一个始终”,即始终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贯穿始终;做到了“三个在外”,即命题制卷在外,委托中组部领导干部测试中心命题制卷;阅卷登分在外,聘请外地教师在外地全封闭阅卷登分;面试考官在外,党组织书记面试工作聘请外地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面试,确保了公开竞争的公正性。
坚持广纳贤才,合理设臵资格条件。
紧密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合理确定公选资格和条件,调动各个层次干部的积极性。
在选拔范围和方式上,实行淘汰制和积分制相结合的办法。
党组织书记面向党政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事业单位公开选拔。
坚持因岗设考,灵活运用面试方式。
针对党组织书记岗位特点,突出能力实绩,采取组织竞争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既考察了竞争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又促进了竞争者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角色定位。
邀请离任干部、有关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旁听,听取他们对参考人员的评价。
坚持重视民意,力求提高考察质量。
采取差额考察的方式,通过民主推荐、定向测评、个别谈话、与考察对象面谈、查阅资料、征求单位意见等形式进行。
在考察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意见,把选择权交给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公选中出现的“高分低能”、“带病上岗”等问题。
坚持好中选优,实行集体差额票决。
党组织书记岗位竞争人选,在分别征求纪委、计生委等部门意见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
通过全方位的组织考察与差额票决,既保证了选人用人酝酿的充分性和决策的公正性,又使干部选拔从量的竞争转化为质的竞争,真正实现了好中择优、优中选强。
坚持从严管理,实行跟踪考核监督。
对后备干部,采取集中
培训、挂职锻炼、单位党组织定期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培养管理;采取签订聘用合同、岗前培训、党委书记谈话等方式进行管理;采取岗前培训、集体谈话、定期督查、观摩评比等方式进行管理。
利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采取约谈、访谈等方式,了解党组织书记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组织党组织书记进行观摩评比,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大规模竞争性选拔工作,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干部作风转变。
同时,在广大干部中形成了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的浓厚氛围,达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