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附录9: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合集下载

曾国藩养心修身十条,不可放松的修养功夫,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养心修身十条,不可放松的修养功夫,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养心修身十条,不可放松的修养功夫,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曾国藩养心修身课程,十条不可放松的修养功夫,做到一条都受益终身,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

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解读人生要有所敬畏,敬天地鬼神,敬人事物,敬一切,则在敬中自然对事物会专一,自然神智清明,如天地晴朗,太阳升起,一派祥和之象,自然人生事业容易顺利。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解读每日静坐,在繁忙的事物中反躬自省,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干扰,理清人和事物的头绪,放松身心,减轻生活压力。

静中孕育着勃勃生机,蓄势待发。

静中得其正,像鼎一样,中正鼎立。

正心,正念,自然人生之路走的端正,少走一些弯路。

三、早起——黎明即起。

醒后勿沾恋。

●解读醒后即起,再睡回笼觉会对身体有害,导致头脑不清楚。

一天之计在于晨,好的早晨等于一天成功的一半,人生是场马拉松,每一天都是一个赛道的片段,把握好每一天就把握了人生。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解读人生事情都需要专一,读书也是如此。

不专一,不能领会书中的精神宗旨,读书等于给精神喂饭,东看西看的,塞了一大堆消化不良的东西,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只不过徒然浪费精力,读书贵精不贵多,贵在专一。

五、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

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

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解读历史虽然已经是过去,但是历史就是人生、人性、事物发展的借鉴,人的智慧有些时候也是需要从外来的经验中得来,个人的经历和阅历有限,怎么去获取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呢,那就是多读历史。

历史虽然不重复,但是冥冥中有着类似的轮回,历史的经验规律也有迹可循,从中能对将来的社会发展,产生有借鉴的判断,从而能更好的处理事物。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什么不去自己的宝藏中去获取财富呢?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国藩的修身之术

曾国藩的修身之术

耄 因
也 。 ”他 终 生坚 持 五更 便起 ,绝 非仅 为 长 寿 ,而 是
用 时 间 自律 。他 一 生坚 持 写 日记 ,直 到 离 世 的前 一
天 。在 组建 湘 军 后 ,更 是 以身 作 则 ,身 先 士卒 ,严
于 律 己 。他 不 仅 逐 1检 点 ,且 事 事 自省 。 曾乃 一 文 3 弱 书生 ,湘军 却 在他 的指挥 下 大 获全 胜 ,何 也 ? 日 日检点 ,终 生 自律 。
宽 容 。左 宗 棠原 是 乡 间私 塾先 生 ,因机 缘受 到
他 在 给 朋 友 的 信 中 写 道 : “ 如今 ,世 风 日 现 下 ,做 的人不 奇怪 ,知 道 的人不 揭露 ,互 相掩
饰 ,聊 以 自保 ,并 且蔚 然成 风 。”他 认 为人与 人 ,理应 “ 见必 敬 ,开 口必诚 ” 。人只 有做 相 到 了诚 信 ,才 能谈 到恭敬 ,做 到 了恭 敬 ,才 能 取 悦 于人 ,受 惠于 己 。圜
曾 国藩 赏识 ,并带 其 步 人仕 途 ,可 此 人放 荡 不羁 , 恃 才傲 物 ,在 瑜 亮 情 结 的 促 使 下 ,一 生 不 服 曾 国
别 拿你 的木马 ,挑 战我 的 密码 。

特 ,那 就 是 他 崇 尚笨 拙 。 他 一 生
在 给其 弟 的信 中写道 : “ 自服 余
官 以 来 ,心 中 常 有 郁 屈 不 平 之
做 事 从 来 不 绕 弯 子 ,不 走 捷 径 ,
不 投 机 取 巧 ,总 是 按 最 笨 拙 、最 踏 实 的 方 式 去 做 。他 一 生待 人 接 物 ,更 是 以拙 为用 。 “ 说 大 话 ,不 求虚 名 ” ,别 不 人 以巧 以伪 欺骗 他 ,他 却 仍 然 以诚 以拙 相 待 。他 的 尚拙 态度 ,也 帮助 他 获得 了事业 的成 功 , 因为成 功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文/知行君修身养性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修身养性(资料图图源网络)一个人能受到世人的敬仰,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修为。

曾国藩把自身修炼同“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并处理地有条不紊,这正是他为人处世的过人之处。

曾国藩自幼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后又经过严格的科举选拔,终成一代封建知识分子的典范。

也因为此,曾国藩极其重视儒学,儒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了他人生追求的理想,曾国藩还将其视为自身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在曾国藩看来,宋明之后,封建正统士大夫通常把修身同治国、平天下置于两个对立面,将它们相互割裂开来,强调各自的重要性,最后,非但治国、平天下缺乏精神依靠和宏伟目标,也导致其无法完成救世大业,就是满腹经纶也不能为天下人办实事。

这样就把“传教”与“做事”对立了起来。

追根究底,曾国藩认为其主要问题就是人们把“修身”二字过于简单化,将它完全孤立起来,从而使其无法运用于实践中,更不可能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很好地结合。

因此曾国藩主张,自身的修为必须与当前的环境密切地结合起来。

无论做什么,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为人处世,带领军队,为官从政,都是自身修为的重大体现。

要使它们有机结合,最根本之处就在于将自身的修养放入广大的精神世界里,不断提高、锻炼自己。

至于具体的修身方法,曾国藩主张修身养性应该按照静坐、平淡、改过这三个步骤去进行。

静坐:修身养性,“静”字功夫最为重要静坐(资料图图源网络)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会有怎样的人生观。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精神方面的修养,主要是要能把握他心里想要做的事情。

唐镜海先生曾说,为人修身养性,“静”字功夫最为重要。

曾国藩对唐镜海先生极为信任,曾告知唐镜海,说他自己偏重于“刚”的恶习,发起狠来什么也不管,探究根源,就在于自己喜动不喜静。

镜海先生说,只要是人就都有切身的毛病,有的是脾性中刚的恶习,有的是脾性中柔的恶习,它们各有偏颇,一旦沉迷其中就会经常性发作,而这些没有人能帮你,只有靠自己用心体验它并终身不断警醒自己。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有哪些?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有哪些?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有哪些?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购买洋枪洋炮,推动军事向先进、现代化方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一生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学上、思想学术、处世交友上、治家方略上、人格修炼上......都有自己独特方式、见解、方法、领悟、建树......被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

尤其在“治家方略”和“人格修炼”方面,有着鲜明的奇招、特色,甚至做到了极致,让人无法理解。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在休生养性方面,也是与众不同。

早年修身十三条一、主敬:穿戴整齐,一丝不苟,大小事严肃认真对待。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自省修身,静坐养神

曾国藩:自省修身,静坐养神

曾国藩:自省修身,静坐养神曾国藩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

曾国藩的成功与其修身有莫大的联系,其中“自省”和“静功”为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

对于自省,荀子这样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曾国藩一生都在遵循荀子的这句话。

很多人以为曾国藩从小就是一个聪明之人,其实曾国藩远远算不上聪明,甚至可以用笨来形容。

这个观点并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经过很多研究者所证实的。

曾国藩除了不聪明之外,他的坏习惯也很多,他在刚进北京做官的那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坏习惯最多的一个时期。

那时候的曾国藩和我们后来所了解的曾国藩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也想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

但是反反复复好几次,这些恶习还是没有改掉。

后来曾国藩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

倭仁教给曾国藩两个自省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记日记。

他告诉曾国藩,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所以需要通过写日记的方式看清自己、面对自己。

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会一丝不苟的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进行反思、自省。

除了记日记之外,倭仁还教给曾国藩另一个自省的方法——敬、慎独。

敬指的是心中要对自己信奉的理想和思想有所敬畏,要有敬畏之心。

其实很多人身上都有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口无遮拦、口吐狂言,想到什么说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敬畏。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独处或无人注意之时,也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在《曾文正公家书》中,曾国藩记录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有一天,曾国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得到一笔额外的财产,他很羡慕。

早晨醒来之后,他觉得自己很可耻,居然在做梦的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钱财。

于是曾国藩对自己痛加指责。

接着,梦醒之后,他到朋友家吃饭,席间朋友说有一个人最近发了一笔横财,曾国藩的心又为之所动,希望是自己得到了这笔横财。

回来后,曾国藩在日记里写到:“早晨刚批判了自己,接着又犯了相同的错误,我这个人真可谓是卑鄙、下流。

曾国藩修身删节版

曾国藩修身删节版

曾国藩修身删节版
1.持身敬肃
要使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和检查自己的念头或举止是有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就要安静泰然,保养德性。

而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要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2.静坐养性
每天要拿出一定时间来静坐养性,反省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通过气功、瑜伽实现。

3.说话谨慎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此要时刻注意,并将此作为修炼品性的最重要功夫。

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最容易惹祸上身的有二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

不要乱说别人坏话就好,开开玩笑无伤大雅,幽默细胞可以培养
4.保养真气
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5.爱护身体
通过养身、锻炼身体实现。

节劳、节欲、节饮食。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大成功还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左传》中说,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个方面,人就获得成功了。

曾国藩在中国的近代被称为完人,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

在翰林院工作期间,曾国藩把修身当作他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保留下有他12项课程,其中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修炼,有五个字。

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

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

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作检讨。

道光22年,他在一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载,他说昨天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也写到,刚刚上午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

可以说,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所谓慎独,即在一人独处时,也要心怀敬畏,不要违背做人的原则,不冲破做人的底线。

曾国藩一生于“慎独克己之学”从不懈怠,坚持终身。

其“修身十二法”对今人来说,依然有所启迪。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整、齐、严、肃(有典故),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无事时不劳神,安心;做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精神状态犹如早上徐徐升起的太阳、犹如十五之前天上的明月(——如月之恒)永远在进步且有进步的余地,一生守缺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

体验天地之公心(以及内审),人天一体~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此时身体放松,意念专一,不考虑任何杂事,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刻的任务,目标,今后的打算等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

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

意思不绝对,但是总的来说,必须有坚韧的心态和意志,看完眼下的书,再买或者翻新书,而不三心二意5)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虽然曾国藩是曾子后人,但家中并不殷富。

多次科举不中,距离最近一次科考成功回家途中,要不是遇到一个当了官的朋友接济,他差点回不了家,但他却在带着朋友接济的一百多辆银子回家多的路上,看到一个卖《二十四史》的人之后,把自己身上差不多所有钱都没了这本书。

回去后,“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曾爸跟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吝惜也不怪你,尽全力满足你,你能看完一遍就对得起我了,以后每天看十页,如有间断,就是不孝!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国藩为官修身之道

曾国藩为官修身之道
曾国藩为官修身之道
闲得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忙得要命
曾国藩既然被当作官场的典范,那么他关于做官的言论就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为官者,闲起来闲得要死,忙起来忙得要命。清闲时可以从从容容,忙碌时焦头烂额。”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不知道要想什么,可是一有事的时候,就头昏脑涨,焦头烂额,想不明白,所以不管有事还是没事都不好。曾国藩专门指出了之所以会这样的病根。
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听别人说话,基本都能马上感觉到对方是在谈理想还是在谈实际,是有实际经验之后再谈理想,还是空有理想而乱评实际,这些他都能知道。可是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就听不出这些了,他不仅听不出所以然来,而且自己说的话也大多都不实在,都是空话,过于理想化,甚至还可能会害死人,对这种人就要随时提高警觉。
这就叫“中国式”,“中国式”就是没有预算,“不过你真的要,我可以拨给你名额”,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的。曾国藩怎么说?他的回答简直可谓妙不可言。他就对那位公差说:“你在我这里,跟我这么久了,我始终没给你安排一个好职位,现在难得他新官上任又有空缺,你去跟他好了。”所以你说曾国藩是个老好人吗?绝对不是,那他是为人狡诈,喜欢整人吗?也不是,你慢慢去体会他为人处事的艺术。一个人要老实,但是不能太老实,一个人要认真,但又不能太认真,这才叫中国哲学。
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时务的一生,他的一生之所以走得那么漂亮,那么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识时务”,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潜伏积累,什么时候该当仁不让出山。每一步都处理和表现得近乎完美,将负面因素降到最低,甚至使自己化险为夷,最后才得以善终。当然曾国藩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这种能力的,他也是慢慢才修炼出来的。大家可以结合前面讲的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作具体分析(详见第一章第二节),看他究竟是如何识时务的。

曾国藩之修身篇(终稿)

曾国藩之修身篇(终稿)
曾国藩的 ”修身”之道
裴 岩
2012年入行 2013年加入丽华苑理财团队
考取 AFP金融理财师 保险代理资格证 个人银行理财经理资格证书 证券业基础知识、证券基金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证券交易
目录
一、何为修身
二、为何修身 三、如何修身 四、学习修身
一.何为修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士大夫
开卷有益,多读一些引人深思的著作,并能反复思考。 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进行自省,反省自身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 通过工作和生活,锻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广结善缘,学会包容,走出去,伸出手,去认识更多的良师益友。
但是……
写在最后
小学不为,无以至大学,而后不能修身少年科考求学
成年广交鸿儒
中年泣血家国
晚年发挥余热
二.为何修身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小学
风气
教化
境界
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治国、天下平
明明德
以道德化人
亲民
《家书》+《挺经》+《冰鉴》
止于至善
千古完人、得以善终
注:亲民(新民),使….变新…
三.如何修身
追求人 生圆满
贯穿一生
刚健坚韧
胸襟宽广
谦虚谨慎
知至





人生圆满

国学: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国学: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国学:曾国藩的修身艺术(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曾国藩的修身艺术曾国藩的修身艺术,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一曰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高人指点曾国藩如何读书修身

高人指点曾国藩如何读书修身

高人指点曾国藩如何读书修身曾国藩经过二十三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中进士、点了翰林!他来到北京之后,通过考试进入翰林院工作,做了一个从七品的检讨。

这个官虽然不大,但让给结识了许多在京城的优秀人才、良师益友,其中一位叫唐鉴的三品官员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修身为学的导师。

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应该不是太忙,曾国藩一早起来,先后拜访了胡林翼等四人之后,专程来到唐鉴府上请教修身之要、读书之法。

唐鉴毫无保留地向曾国藩传授了他的体会与认识。

关于读书,唐鉴主要讲了以下几个观点:第一,读书首先要专注一经,读就读懂一部,读懂了一部就能一通百通。

唐鉴自己专注于《易》,他建议曾国藩精读《朱子全书》,不能简单的浏览,而要读精读熟读透。

这一点对于今人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天量化信息增长和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选择一本好书、熟读一部经典,所以看似什么都知道,其实什么也不精通!第二,学问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义理,即天地人生的大道理、大规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考核,即追根溯源的学问;三是文章,即诗词歌赋之类。

唐鉴认为,所有学问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义理,追根溯源固然能够开阔视野、增加见识,但能够以偏概全;文章如果没有义理作支撑,也难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第三,要想提高经邦济世的本领,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史。

读史使人明智,前人的得失,今人的借鉴,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事情。

对于还处在翰林院这座象牙塔里的曾国藩来说,读史无疑是他积累具体工作经验最好的方法。

关于修身,唐鉴通过介绍他的大弟子——倭仁,侧面传授了曾国藩方法。

倭仁比曾国藩大七岁,但当时的官比曾国藩大多了。

倭仁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如实写日记,每天从起床到睡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日记中记载,好的坏的都记得来,特别是心中的一些杂念欲望、生活工作中的一些不当言行,都会在日记中一一记载下来,主要用来提醒自己、告诫自己。

倭仁坚持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的日常所作作为、所思所想,就是一个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这也使得倭仁在京城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士林中享有很高的名望。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化名流曾国藩所创立的一套修身之道。

他认为,修身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内在的美德,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他的生命中,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修身者。

在他的著作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修身经验,提出了《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的《十二条修身戒律》是:1. 修身先正己:修身的第一步是正己,也就是要求自己做到正直、诚实、守信、勤奋、谦虚、恭敬、有礼等,这是修身的基础。

2. 保持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处事谨慎、思虑周到、不张扬、不自满,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勤奋努力: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勤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负责。

4. 注重精神修养:精神修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它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只有注重精神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

5. 知识渊博:知识是一种宝藏,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6. 以德为先:德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以德为先,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7. 恪尽职守:恪尽职守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负责。

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8. 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它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9. 务实做事:务实是一种态度,是对工作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只有务实做事,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

10. 保持谦逊:谦逊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都能够保持平静和自信。

1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礼仪,是人们在相处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12. 勤俭持家:勤俭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在生活中更加节约和谨慎,更加珍惜自己的财富和时间。

曾国藩的《十二条修身戒律》是一套非常实用的修身之道,它不仅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指导。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

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

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

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

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

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

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

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

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九年(1870年)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

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

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
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语录: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些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是轻易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自己的作为却难以服众,说一套做一套。

这样的人别人是会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

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的教训。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与今天的举报箱类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等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恐慌。

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

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

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

曾国藩极为恼怒,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和自己作对,有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又怕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更不好办,朝廷对握有兵权的汉人早有戒心,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怎能说得清楚?于是只好以“军务紧急”为由,撤掉了举劾匦。

一个小小的刀笔吏,竟能轻而易举地挫败堂堂封疆大吏、一品大员整饬吏治的雄心壮志,的确发人深思。

【教育读书】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教育读书】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教育读书】曾国藩“修⾝⼗⼆法”让知识回家⼀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教育读书】曾国藩“修⾝⼗⼆法”第⼀法:持神敬肃内圣外王,天地完⼈修⾝恕道,内圣外王扬⼈抑⼰,谦虚⽽⾏⼩⼼⾏事,得意不忘形第⼆法:静坐养性⼼有本源,只在进德雕琢性情,锻造⽓质志有定法,脱于俗流⼼静以修⾝,不变应万变戒骄戒躁戒妄⾔,⼈必⾃强谦⽽不欺,⽴⾝之本⼈从机巧,我以诚愚⾚诚之⼼,器成远⼤精诚所⾄,⾦⽯为开诚恳为⼈,以求务实⼼诚则志专⽽⽓⾜蜿拒命旨,以磨⼼智因时⽽变,风⽓之先清廉⾃持,热⼼待⼈第三法:起床要早严于律⼰重声誉处事稳健有耐⼼凡事要亲⾝⼈局以⾝作则守戒律澄清天下为⼰任第四法:读书要专⼀诗书⽂章露雄⼼书⽣治军有特⾊学有所⽤,⽤中⼜学⽴⼈之前,读书明志⽴志有恒,匡时救世第五法:攻读史书读书有⽅,⾝⼼兼治脚踏实地,学⾃有得补拙补⼼,勤必有成⽴⼈之前,读书明志第六法:说话谨慎谨⾔慎⾏⽅长久谨⼩慎微,防微杜渐勇于改过,不夸⼤⾔⼤智若愚,难得糊涂严戒⾃傲,⾔多必失第七法:培养⾃⼰的真⽓丈夫居世,⽆刚不⽴脚踏实地,学⾃有得敬德修业,不可固愤⽽废与其待时,不如乘势⽢⼼吃亏,早有戒备⾔传⾝教皆⽽有之改过迁善,⽽后兴家第⼋法:保持⾝体健康轻名利,清名利不妒不求,以耐⼼应万事保⾝有⽅,参与有则第九法: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修⾝养性学朱⼦齐家治国平天下习学之事,相伴终⽣勇于向对⼿学习学习益友优点,量才⽽⽤第⼗法:每⽉都能复习知识学新知求变,变⽽⽣智专⼼潜读,明道经世做清醒之⼈,⾃省⼰过内外兼修,誓做完⼈⼼有本源,只在进德谦⽽不欺,⽴⾝之本第⼗⼀法:习练书法眼界开阔求通变俭以养德,物贫⼼富内外兼修,誓做完⼈早和为本,恕⽽不怨切⼰体察贵专⽽有恒第⼗⼆法:夜晚不出家门严教⼦⼥,规以治家退步宽⼲,清淡衡久巧隐锋芒,圆通求成真试慎独,⼈⽣乐事扑拙补⼼,勤必有成。

看曾国藩如何修身齐家

看曾国藩如何修身齐家

历史栏目组稿:****************史海泛舟看曾国藩如何修身齐家文/李兴文潮眼看史晚清名臣曾国藩被世人视作居官为政的楷模与修身齐家的典范。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他的修身三字经和齐家四字诀,不仅是其家庭及曾氏家族的传家宝,也可作为我们修身治家的参考。

“学”“静”“省”乃修身之要“学”是基础。

好学当是贯穿曾国藩一生最鲜明的特征。

在他看来,读书不仅是修业养身之道,还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在一封家书中,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一次,青年曾国藩赴京考试失意后,身无分文的他从父亲友人处借到一百两银子。

这笔借债对曾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没几天银子就被花光了。

原来,回乡途中,曾国藩看中一套精刻本的二十三史,售价刚好一百两,他毫不犹疑便买下了,之后抱着书,心怀忐忑地回家了。

曾父知悉后,非但没大怒,反而平和地对他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替你还债,但希望你不要忘了初衷,细心研读,这样才不白费。

曾国藩心头大震,从此发奋读书,之后赴京会考一举得中。

“静”是核心。

曾国藩身上也有不少缺点,之所以后来成就非凡人生,核心在于他注意把握并潜心修习一个字,那就是“静”。

曾国藩破解浮躁之气、烦恼之情、彷徨之困的做法,就是潜心修习“静功”以对抗“动念”。

在日记中,他自省道:“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

”他不论刮风下雨、公务再忙,都必须苦练静功,坚持每天静坐宁心,从不懈怠。

在曾国藩看来,守静是修身的核心,唯有戒骄戒躁,养得心中一种恬静,方能临事淡泊守志、遇事从容不迫、做事胸有成竹。

“省”是关键。

通常一个人指出别人的缺点不难,但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勇于纠正自己的过错却需极大勇气。

若能做到吾日三省、一生不怠更是世间罕见。

曾国藩当属这凤毛麟角之列。

他不仅把自省视作修身的关键所在,而且把“省”字做到了极致。

初到京城入职翰林院时,父亲给曾国藩提出节欲、节劳、节饮食“三节”忠告,他欣然受之,并直面自己的缺点,立下戒多言、戒怒、戒忮求“三戒”誓言,警醒自己“不为圣人,便是禽兽”。

曾国藩是如何修身养性的?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八件事!

曾国藩是如何修身养性的?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八件事!

曾国藩是如何修身养性的?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八件事!本文导读:曾国藩修身语录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八件事有哪些?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

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

“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干净利索有力量。

二、静坐:静坐四刻,如鼎之镇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醒后勿恋”指的是醒来后就不要有留恋安逸的念头,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最好的一针强心剂。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四、读书不二:读书专一,十页为率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五、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曾国藩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否则不经意间便失言得罪他人了。

六、保身:节制操劳,节制食欲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黄帝内经》说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领导。

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那么,曾国藩在修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曾国藩修身艺术,其实无非三条:第一,倔强;第二,进取;第三,有恒。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的性格,受他的祖父曾玉屏和他的母亲江氏的影响很大。

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 做了两江总督之后,他还以祖父的这句话教自己的弟弟,并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功业文章,教需要有这两个字贯注于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两个字中做出。

我们兄弟受母亲的性格影响,好处也正在于倔强。

曾国藩的倔强性格,在他最初出来带兵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来带兵的,没有地盘,无粮饷,事事仰给于人。

偏偏曾国藩又是勇于任事之人,因而与地方官员势同水火,屡屡发生冲突。

加上初期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更是使他的处境雪上加霜。

然而在与官场政敌和与太平天国的双重博斗中,他却养成了一种咬牙立志、不肯认输的脾气。

他自己将之称之为“打脱牙,和血吞”的“挺”字功夫。

他曾经说:“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

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

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所唾骂,被长沙官场所唾骂,被江西官场所唾骂,也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

”又说:“我办理湘军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将士们都愿意离开水师而做陆军。

但我咬紧牙关将局面维持了下来,而后终于有了重振的机会。

安庆没有合围的时候,祁门大营十分危急,黄德的局势也很危险,大家都建议我撤安庆之围,以支援祁门、黄德,但我咬紧牙关不撤,终于打下了安庆。

至于南京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大城,易守难攻,我却以孤军将南京围了起来,大家都说恐怕要蹈前面清军的覆辙了,然而咬着牙坚持下来,最后竟然立了大功。

”通过这些经历,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凡是做事,没有志气是不行的,没有倔强的性格也是不行的。

★艰难困苦,正是上天要将你磨练成英雄的好机会。

★天下的事情,如果真能够坚忍不懈,总是可以有志者事竟成的。

★天下事只在于人如何去做,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会有路走。

他甚至还说自己要写一部“挺经”,将自己的体会教给后人。

对于自己的倔强,曾国藩十分自负。

有一次当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说起李鸿章“遇到事机不顺的时候,不能一定像曾国藩一样坚韧的时候”,曾国藩立即非常得意地说:我死了以后,应当谥为文韧公,这是邵位西说的,足下知道吗?不过,倔强并不是刚愎自用。

关于这一点,曾国藩说得很清楚:倔强之气是绝对不能没有的。

但倔强与刚愎自用有根本的区别。

古人说:自胜谓之强。

像不习惯于早起,而强迫自己不到天明就起;不惯于庄重严肃,而强迫自己坐在那里;不习惯于劳苦,而强迫自己与士卒同甘共苦。

这就是倔强。

非要压过别人,这就是刚愎自用。

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有根本的差别,不可以不分别,不可以不注意。

所以曾国藩强调,“强”字必须以“明”字为基础。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强”字原是美德,我以前寄信也说“明强”二字断不可少。

只是“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才会有始有终。

如果全不明白,一味蛮横,等到别人折之以道理,证之以后效,又重新俯首认输,这就是前强而后弱。

这就是京城所说的瞎闹。

担当大事,全在于明、强这两个字。

所有的事,没有志气和刚强都是无法成功的。

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为根本。

“难禁风浪”这四个字说得很好,我把它再送给你。

自古以来,豪杰之士都以这四个字为大忌。

我家祖父教人,也以“懦弱无刚”四个字为大耻。

所以男儿自立于世,一定要有倔强之气。

什么是“明”? 就是要明于事,明于理,明于人,明于己。

曾国藩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办事要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明有两种,一种叫高明,一种叫精明。

同一个地方,只有登上高山的人才看得遥远,只有登上城墙的人才觉得空旷,这就是高明。

同一件东西,凭空估计不如用秤称的准确,用眼打量不如用尺量的准确,这就是精明。

以明为基础的倔强,其实就是一种定见,是一种看清问题后坚持到底的决心。

李瀚章曾经说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摇。

”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办事“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言论。

必须确实看清了利害所在,尔后再放弃自己的意见。

”所以倔强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有定见。

看清问题之后要坚持到底,同时,倔强与谦退也不是矛盾的。

曾国藩说:“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太柔了则成不事,太刚了则就会折断。

刚并不是指的蛮横,敢于进取而已;柔并不是指的卑弱,虚心谦让而已。

”他还说:“知道自己的过失,就立即自己承认,自己改正,而没有丝毫的掩饰之心,这是最难的事情。

豪杰之所以成为豪杰,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就是在这些地方光明磊落,超出常人。

”的确,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同样也需要倔强之气,同样是豪杰的作为。

美国总统柯立芝曾经写道:“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

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到处可见;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斥着学而无用、学非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才能无往而不胜。

”此话有理。

过人的毅力是曾国藩最突出的品格。

他的“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他的“打脱牙、和血吞”,他的咬牙立志、不甘失败,他的历尽千难万苦而不改其志,都是超出一般人的。

他的成功之处,也正在这里。

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积极进取的精神。

曾国藩从自己一生的成败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凡人才的高下,是由其志趣所决定的。

志向、趣味低下的人,安于现状,囿于世俗的陋见,必然越来越低贱污劣;而志向和趣味高尚的人,向往先贤的辉煌事功,因此也就一天比一天高明。

这就像远行一样:如果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那么就会走得很远也不觉得累;如果糊里糊涂,没有追求,那么近处也是可以度日的,又何必远行百里之外呢?他认为人只要立志,那么圣贤豪杰的事业都是可以做到的:人只要能自已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业做不成?何必借助于人。

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那么日夜孜孜不倦,惟孔孟之道是学,别人谁还挡住我呢?若自己不立志,那么虽然每天都与尧舜禹汤这些大圣大贤一起,也不过是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对我又会有什么帮助呢?所以他对于有进取精神的人十分重视,认为“少年不要怕丢丑,必须有狂者进取之趣。

此时不进取,以后年龄大了就更不肯了。

”曾国藩6岁的时候开始随父亲读书,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功名之心特别强烈的人,受家庭的熏陶,曾国藩自幼也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了自信,“锐意功名,意气自豪”,有着极其强烈的进取精神。

他22岁考取了秀才,23岁又考取了举人。

虽然接着的两次参加在京城的会试都落第了,但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第三次会试,曾国藩终于天遂人愿,中了进士,在朝考中又列为一等三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

科举考试的顺利更加坚定了他锐意进取的意识,他原来名子城,字居武,中进士后,改名为“国藩”,意为国之藩篱的意思。

他进入京城做官之后,在给弟弟们的信中他也说:“君子立志,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他并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四语铭于座右,用来鞭策自己努力进取。

一个以做庸人而自乐的人,注定永远只能是一个凡夫俗子;只有那些有着远大志向而又脚踏实地的人,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机率。

年轻时的曾国藩,大致可以用“自命不凡”四个字来概括。

但也正是这种对自己非同凡俗的期许与定力,使得曾国藩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后来曾国藩在总结自己的经验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古人说“服了金丹,就可以换骨成仙”,我认为一个人的志向就是他的金丹。

”确实,他一生的“事业”,与他的志向、抱负和进取精神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恒是人生的第一美德曾国藩是一个有很高的抱负的人,但人仅有抱负,没有实现抱负的意志,同样也是不行的。

为了磨砺自己的志向,曾国藩曾两次改名。

曾国藩乳名宽一,名子城,字伯涵。

20岁后,曾国藩给自己改号为涤生。

他在日记中说:“涤,就是洗涤自己以前身上的缺点;生,就是要取袁了凡的话:从前种种,譬如昨天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曾国藩改号涤生,说明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的人。

曾国藩之所以能有所作为,就在于他能不停地磨砺自己的志向,日日反省,天天自新。

他有一种强烈的洗心革面的愿望,他是自己的灵魂的严厉审判者,是自己的欲望的无情拷问者,他的一生,始终在对自己的肉体和心灵进行永无休止的洗涤和更新。

修养需要很强的自律意识曾国藩入了翰林之后,又将自己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国藩”,即暗寓“为国藩篱”之意。

并做五句箴言以自砺:★立志。

立下远大的志向★居敬。

时刻不要放纵自己★主静。

保持心灵的平静★谨言。

说话要谨慎★有恒。

有恒心,铢积寸累,自然成功从道光十九年起,他开始写日记,将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一一记录下来,并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

他的日记,后来虽然略曾间断,但时间不多;从咸丰八年六月起,就不曾中断过一天。

即使行军、生病的时候,也照记不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为止。

不过,这个改易品性的过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曾国藩也曾经是一个普通人,年轻的时候也有浮躁的毛病,京城之中,同僚朋友的往来吃请、征逐饮宴又几乎无日不有,因而他的改易品性,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反复。

打开他早年的日记,他几乎每天都在检讨自己发誓要“立志自新,重起炉冶”,与以前的自己“痛与血战一番”。

正是在这种破坏自己的誓言与重新立志的不断较量中,曾国藩逐渐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并培养出了苦行僧一般的自律精神和坚忍强毅的意志力。

他后来出山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与朝廷、与地方官、与太平军多方周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屡遭拂逆,但他靠着坚忍强毅的意志力量艰苦支撑,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坚忍强毅的意志力量,就是得力于他在这一时期的陶冶。

他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候,一次,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跟他聊天,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他说:“老师的功劳绝不限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上。

一般人都知道老师用人、治军、筹饷、整饰吏治等各方面很有成就,其实这些都是皮相之论。

我跟随老师多年,认为老师有两项功夫为常人所不及。

这也是老师能够成功的地方。

一是“不管有什么事情发生,都是岿然不动心”,二是“饮食起居,都有一定的规矩,几十年如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