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 --奇妙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多场景)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多场景)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制造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教具:各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小鼓、口琴等。

2.实验材料:小石子、玻璃杯、水、纸筒等。

3.教学辅助工具:录音机、音箱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存在,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2.探索声音的来源:教师出示各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尝试发出声音。

引导幼儿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制造声音: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制造声音,如敲击、摩擦、吹奏等。

让幼儿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声音?”4.探索声音的传播:教师进行简单的声音传播实验,如将小石子放入玻璃杯中,让幼儿听到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5.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强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声音的奇妙世界,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制造声音等。

2.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声音角”,提供各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

3.主题活动:开展以“奇妙的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活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过程,评估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3.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记录,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4.通过家园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声音探索情况,促进家园共育。

六、注意事项1.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或易碎的物品。

2.在引导幼儿探索声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奥秘。

中班科学活动石头真奇妙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石头真奇妙教案

1. 认识石头的特点和种类,了解石头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各种石头标本或实物(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

2. 放大镜、刷子等观察工具。

3. 分类卡片、记录表格。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石头,引导幼儿说出石头的名称和特点。

2. 观察石头:幼儿用放大镜、刷子等工具观察石头的纹理、颜色等特征,并互相交流。

3. 分类石头:教师提供分类卡片,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特点进行分类,如按质地、颜色等分类。

4. 记录结果:幼儿将分类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不同种类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用途。

2. 环境创设:在科学区设置“石头世界”,展示幼儿搜集到的石头,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探索。

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石头绘画、制作石头饰品等创意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 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3.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4. 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正确使用观察工具,避免受伤。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对石头的认识,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感受石头的特性。

3. 引导幼儿思考石头的环保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活动准备:1. 石头标本或实物。

2. 实验材料(如酸碱指示剂、水、玻璃容器等)。

3. 环保宣传册或视频资料。

八、活动过程:1. 石头形成故事:通过故事形式,向幼儿介绍石头的形成过程,引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

2. 石头实验: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石头实验,如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石头的酸碱性,观察石头的溶解过程等。

3. 环保教育:向幼儿介绍石头的环保意义,如保护石头资源、减少石头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等,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

2.能够区分常见的颜色。

3.培养幼儿对颜色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
1.彩色纸片、颜料、调色盘、画笔等。

2.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颜色的图形。

3.彩色物品,如彩色积木、玩具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颜色丰富的图片、多彩的物品等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 学习颜色基本概念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演示,向幼儿介绍颜色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请幼儿说出熟悉的颜色,如红、黄、蓝等,进行互动讨论。

3. 颜色实验
•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颜色的调配实验,通过混合颜料来探索颜色的奇妙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颜色的混合效果,培养他们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4. 制作彩色作品
•让幼儿自由发挥创意,利用彩色纸片、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彩色作品。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对颜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结语
•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颜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色彩丰富世界。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很强,通过实验和创作,他们对颜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颜色的奇妙之处,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课《奇妙的颜色》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感官,知道感官的作用。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感官器官图片、实物、相关教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感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2. 主体活动:a. 视觉游戏:教师出示各种颜色、形状的实物,让幼儿用眼睛观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b. 听力游戏:教师播放各种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听,锻炼幼儿的听力。

c. 嗅觉游戏:教师出示各种气味的物品,让幼儿用鼻子闻,锻炼幼儿的嗅觉。

d. 味觉游戏:教师出示各种口味的食物,让幼儿用舌头尝,锻炼幼儿的味觉。

e. 触觉游戏:教师出示各种材质的物品,让幼儿用皮肤触摸,锻炼幼儿的触觉。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感官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感官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并在家庭中进行相应的延伸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中布置相关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的探究材料,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和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官的认识和理解。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和幼儿在家庭中的延伸活动情况,以评价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七、教学内容:1. 感官器官的概述:眼、耳、鼻、舌、皮肤等。

2. 感官功能:视觉、听力、嗅觉、味觉、触觉。

3. 感官游戏的玩法:观察、听辨、闻识、品尝、触摸。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感官器官的基本知识和功能。

2. 示范法:教师演示感官游戏,引导幼儿模仿。

3. 体验法:幼儿亲身体验感官游戏,增强感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感官,了解感官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感官图片、实物、PPT等。

2. 环境布置:创设一个轻松、自由、温馨的活动氛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2. 主题分享:通过PPT展示,介绍人体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皮肤),让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

3. 感官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感官游戏,如:蒙眼识物、闻味识物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官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官进行讨论,讨论如何用这个感官认识世界。

5.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幼儿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感官的亲子活动,如:制作感官地图、观察植物等。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感官角”,放置各种刺激感官的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官的认识和运用。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感官探索情况。

六、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人体的五种感官及其功能。

难点: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感官去探索和认识周围环境。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感官。

2. 游戏法:通过感官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感官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活动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2. 主题分享:通过PPT展示,介绍人体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皮肤),让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奇妙的声音世界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奇妙的声音世界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奇妙的声音世界探索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课上,孩子们将会从身边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其中,声音实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因为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但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一种形式。

本文将从简单的声音现象出发,逐步探索声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声音的奇妙世界。

1. 声音的来源让我们从声音的产生开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振动,形成了声波。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展示这一现象,比如利用各种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来创造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2. 声音的传播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将声波传播到周围。

通过实验,比如让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说话,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和原理。

3. 声音的特性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讨声音的一些特性,比如音高、音量和音色等。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利用不同长度和材料的管子做成简易的乐器,让孩子们听到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帮助他们感受声音的特性。

4. 声音的应用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比如声纳的原理、声音在通讯中的应用等,让孩子们明白声音不仅仅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

总结通过这些实验和讨论,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奇妙世界。

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

作者观点作为幼儿园的科学老师,我觉得通过这样的声音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声音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奥的主题,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在幼儿园科学实验课上,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可以让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教案反思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第二节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构造、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池。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电池的构造和作用,了解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和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电池的构造和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并能够观察、实验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灯泡、导线、电池盒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电池、一个灯泡、一段导线和一个小电池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电池,引导他们发现电池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讲解电池的构造和作用: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电池的构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等,并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

3.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电池、灯泡和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电池是如何让灯泡发光的。

4. 操作练习:让幼儿独立进行操作练习,将电池、灯泡和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六、板书设计电池的构造:正极、负极、电解质电池的作用:让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电池,观察并描述电池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答案:电池的形状有圆柱形、方形等;电池的颜色有黑色、灰色等;电池的大小有不同型号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对电池的构造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导线的连接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下一节科学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让幼儿知道电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含反思班级:幼儿园中班课程名称:科学课《奇妙的颜色》上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颜色是由光的不同反射所形成的;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色彩识别能力;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引导幼儿思考颜色是如何形成的;2. 通过给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亲自尝试混合颜色,并记录观察结果;3. 小组合作,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和发现。

【教学准备】1. 多种颜色的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铅笔等;2. 实验记录表;3. 图片或实物展示颜色的例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2. 引导幼儿思考,颜色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以随意改变颜色?Step 2:实验(30分钟)1. 叫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定数量的材料;2.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材料进行混合,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3. 鼓励幼儿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Step 3:总结(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颜色的形成是由光的反射所决定的;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3. 引导幼儿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颜色的知识。

【教学扩展】1. 颜色定位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指定一个颜色,幼儿睁开眼睛尽快找到相应颜色的物品。

2. 制作彩虹画:让幼儿用不同颜色的颜料或彩色铅笔在纸上画一幅彩虹。

3. 颜色跳舞:播放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颜色的提示进行相应的舞蹈动作。

【反思】本节课在引入环节的时候,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发言,描述了物体的颜色,展示了他们对颜色的基本认知。

然而,在实验环节中,幼儿的自主参与度略显不足,部分幼儿更青睐于观察其他组的实验结果,而不是自己动手参与。

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规划实验环节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们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导致实验活动略显单调。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教案反思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池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内容以《奇妙的电池》为主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构造、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池。

活动结束后,幼儿能够认识电池,知道电池的用途,学会节约使用电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池的构造和作用,知道电池的用途;2. 学会正确使用电池,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3.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电池,了解电池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池、灯泡、小车等;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颗电池、一个灯泡、一个小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发光的灯泡,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灯泡会发光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探索电池:教师将电池与灯泡连接,让幼儿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

4. 操作电池:教师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电池,尝试让灯泡发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电池小车”游戏,让幼儿了解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电池的构造:正极、负极、电解质电池的作用:供电、驱动设备正确使用电池:节约使用、不乱扔电池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使用电池的,并观察它们的电池是如何安装的。

答案:如遥控器、电动玩具等。

2.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电池回收箱,用于收集家中使用过的电池,并了解电池回收的意义。

答案:可以根据家中废弃电池的数量,制作不同大小的回收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让幼儿了解了电池的构造、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对电池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电池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对这部分幼儿的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和体验盐的特性,使幼儿了解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盐的基本特性,知道盐在生活中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盐的特性及用途。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盐、水、杯子、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请幼儿观察桌上的一杯水和一杯盐水,通过品尝、触摸等方式感知两者的不同。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和体验的结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盐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易溶解等。

讲解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如调味、防腐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盐溶解的过程。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盐的晶体结构。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创意绘画(10分钟)让幼儿用盐和彩笔在画纸上创作,感受盐粒在画纸上的质感。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盐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易溶解。

2. 盐的用途:调味、防腐等。

3. 盐的观察与实验:溶解过程、晶体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盐。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盐的认识和感受,创作一幅关于盐的画。

2. 作业题目: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盐的用途。

答案:幼儿描述生活中见到的盐的用途,如做饭、腌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实践、讨论和绘画,幼儿对盐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第一篇: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次,他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首先,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看见过自己的影子了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手,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接着解释:“影子是由光线来生成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阻挡住,无法通过。

这样,光线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影,我们把这个暗影称为影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开始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光与影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他拿出一盏手电筒,并打开了开关。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玩具熊,将手电筒对准熊玩具的背面,让熊玩具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看到熊玩具的背面在墙上产生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影子。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熊玩具上后,被玩具阻挡住了。

被阻挡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墙面上的光线减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

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发现光与影的奇妙之处。

第二篇:观察影子的变化在第二节科学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有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影子的变化。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并将它们放在明亮的灯光下。

孩子们看到,每一个纸板都投射出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纸板的影子是长长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细细的,有的是粗粗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纷纷询问影子的形状为什么不同。

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影子的形态取决于物体与光源以及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实验。

他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墙前,并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然后,他请另一位小朋友站在他前面,再次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花儿》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花儿》含反思
六、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作业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使幼儿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针对本节课,作业可以设置为观察并描述家里的花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儿。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七、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拓展延伸活动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如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在本教案中,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具体目标如“了解花儿的基本结构”和“培养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这些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为课后评价提供依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识别教学难点与重点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本教案中,花儿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是难点,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来突破。同时,观察、描述、分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应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在引入、新课导入、例题讲解等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PPT、实物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随堂练习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此外,教师应适时给予反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五、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直观体现。在《奇妙的花儿》这节课中,板书应清晰地展示花儿的基本结构、种类和作用,帮助幼儿建立知识框架。板书的逻辑性有助于幼儿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8.教学技巧和窍门的应用:语言语调、时间分配、课堂提问、情景导入等方面是否得当?如何改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奇妙的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奇妙的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奇妙的盐》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盐”展开。

主要涉及盐的来源、性质、用途等方面知识,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幼儿探索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盐的来源、性质,知道盐在生活中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杯子、勺子、图片、视频等。

学具:小碗、勺子、放大镜、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杯水,请幼儿观察并猜测:杯子里有什么?(2)教师加入适量的盐,让幼儿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盐的来源、性质、用途等知识。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盐能溶解在水里?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小碗、盐、水等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盐的溶解现象。

(2)教师指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盐的晶体结构。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它们和盐有什么不同?六、板书设计1. 盐的来源、性质、用途2. 盐的溶解现象3. 盐的晶体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和家人一起分享盐的用途。

答案:盐可以用来调味、腌制食物,还可以用于融化积雪、消毒等。

2. 作业题目:尝试用盐和其他物质(如糖、面粉等)进行实验,观察它们的溶解现象。

答案:糖、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和程度与盐不同,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体验盐的溶解现象,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静电》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静电的概念;2、能够通过试验感受到静电的现象;3、培育幼儿动手本领,培育察看、记录、比较和推理的本领,培育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活动内容:1、供给一些物品如毛球、毛衣、铁针、塑料勺等,让孩子们用摩擦或摩擦后敲击的方式感受静电现象。

2、让孩子们通过察看和探究,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发觉静电现象的规律。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发问,探究和发觉规律,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引导幼儿们回忆上一次的“奇妙的水”活动;2、察看现象:老师将一根铁针悬挂在离地面约10cm的地方,用细绳子连接它,并让她轻轻摇动它,察看铁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察看铁针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本身彼此相吸”的现象等;3、试验操作:老师让孩子们拿起塑料勺,在“静电棒”上来回摩擦10次,然后把静电的勺子放到相近的物体上,如毛衣和墙上,导致静电勺子可以把毛衣拉到一起,并使勺子张贴在墙上。

4、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物品重复上述试验,察看试验的效果,并尝试用摩擦产生静电,看看静电能够产生哪些现象。

5、思考问题:在试验操作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思考静电产生的原理,促进幼儿对静电现象的认得。

6、小结:通过察看和试验让孩子们了解了静电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导思考静电产生的原理,加深了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察看和试验感受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概念,培育幼儿动手本领,培育察看、记录、比较和推理的本领,培育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等。

本次活动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和探究欲望,他们积极参加试验操作,并做好了察看记录,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幼儿的察看和试验操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初步了解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并对静电现象的规律有了肯定的认得。

老师还在活动过程中予以幼儿更多的探究空间,引导幼儿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发觉、探究和尝试,激发幼儿学习的深厚爱好,以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本领。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锁匙》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锁匙》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锁匙》教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其中科学教育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

幼儿时期正是孩子认知世界和开发观察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能力非常重要。

幼儿中班时期,科学教育需要更加具体、实际,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快乐地发现、探究、征服自然界?以下介绍一项有趣而又实用的幼儿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锁匙》教案。

一、教育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论,及时有逻辑地总结事物的特点,提高幼儿思维科学性和启迪性。

2.培养幼儿实践操作能力:自我探索,体验实践,发散思维,理性推理,培养脑筋灵活的思维。

3.增加幼儿科学知识: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如锁匙的结构和组成,锁匙原理等等。

4.促进幼儿自主学习:鼓励幼儿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1.教具:化妆镜,组锁匙配件(如细铁棒、U型卡、锤子、钳子等),钥匙模型、大型拼图、锁模型等。

2.环境:在教室中设置必要的活动环境和布置,注意安全和卫生。

3.材料:幼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学辅材,如PPT,图画,动画等,让幼儿更好地认知课程以及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活动实施1.引入:让幼儿看到一个大锁模型并问:“你们都见过这个东西吗?你们知道怎么打开它吗?如果你有一把魔法钥匙,你会怎么打开这个锁?”这样会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2.单独操作:让幼儿手拿小锁及钥匙模型,尝试点按和逆推锁匙一些位置,让幼儿操作,加深对于锁匙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直观认识。

3.组合操作:将几个碎锁组锁配件分发给幼儿,并按自己的想象,互相搭配,尝试组合一把完整的锁匙。

这时候,让孩子们意识到锁匙有不同的重量,不同的长度和角度,组成相同样式的锁匙,但不一定都能够打开它。

4.实际操作: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孩子们用自己组合的锁匙打开实际的锁模型,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创意是否能够顺利打开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人体的感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皮肤,并知道它们各自的功能。

1.2 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感官体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嗅觉和味觉能力。

1.3 情感目标:让幼儿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蔬菜、调料、颜料、纸张、水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感官的作用。

3.2 主体活动一:视觉游戏教师展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用眼睛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改变物品的位置或形状,让幼儿重新观察并描述。

3.3 主体活动二:嗅觉挑战教师准备不同味道的食品,让幼儿闻一闻并说出它们的味道。

幼儿尝试在不看的情况下,分辨出不同的味道。

3.4 主体活动三:味觉探索教师提供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幼儿品尝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幼儿尝试品尝不同口感的食物,如脆的、软的等。

3.5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幼儿认识到感官的重要性。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类似的感官探索活动。

4.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感官角”,放置各种刺激感官的物品,让幼儿随时进行探索。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记录: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5.2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感官探索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5.3 幼儿作品:教师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安全事项:确保活动中使用的物品安全无毒,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窒息的小物品。

6.2 个体差异: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反应,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3 感官保护:教育幼儿在使用感官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如不要用力过猛地闻气味,不要吃unsupervised 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
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奇妙的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奇妙的盐

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过程:自由探索1 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2 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3 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引导发现:1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2 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3 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4 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5 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6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中班科学领域:汽车大家族博兴县湖滨镇寨郝中心幼儿园齐希霞【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的匹配相同数量的实物。

2、能够不受数字排列顺序的影响准确读出数字。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故事挂图《汽车大家族》。

2、数字图片、车牌号图片、汽车图片、3、各种汽车玩具。

4、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1、教师:“皮皮升入中班了,他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汽车。

他的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有小轿车、救护车、警车……,你想不想认识一下皮皮和他的汽车?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汽车大家族》)皮皮都有什么样的汽车玩具?请小朋友数一数每种汽车有多少辆?二、引导幼儿复习1-10的数字。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教案反思教案名称: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活动章节为《生活中的科学——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盐的名称、特点和用途;2. 探索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3. 动手制作简单的盐水溶液,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基本知识,知道盐的名称、特点和用途;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盐的名称、特点和用途;掌握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难点: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玻璃杯、实验操作盘、讲解PPT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玻璃杯、一份盐、一份水、一份实验操作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见到的盐的应用场景,如烹饪、融化雪地等。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盐的名称、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对盐有基本的认识。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将盐放入玻璃杯中,观察盐的形态;然后向杯中倒入水,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4. 探索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盐粒逐渐消失、溶液变咸等。

5. 动手实践:学生自主进行盐水溶液的制作,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6. 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讲述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盐的名称、特点和用途;2. 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3. 实验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2. 家长协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盐的应用场景,拍照记录,并进行简要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学生对盐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生活中盐的用途,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机关xxxx
设计理念:
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儿爱动手动脑、好玩等特点,选择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幼儿对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

(1)沙是细细的(2)沙是一粒一粒的
(3)沙是松散的(4)沙不溶解于水
2、了解沙的用途。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探索、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沙坑、玩沙工具、沙盘、搅拌棒、盐糖水、玻璃杯、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玩沙
(1)把幼儿带到沙坑旁,请小朋友用脚在上面踩一踩,学一学小猫走路、小兔跳………幼儿边唱歌曲《走路》。

(2)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用脚踩了沙,你们踩在沙上面的感觉怎麽样呀?”(幼儿回答)
(3)教师讲解玩沙的要领。

“玩沙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注意不要扬沙,不要把沙子弄的满地都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


(4)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沙,问有什麽感觉,用眼睛看一看,沙是什麽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

2)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教师提问:“小朋友用面团过汤圆,那你们试一试能用沙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麽?引导幼儿说出沙是松散的。

2、实验: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

(1)教师请幼儿观察糖、盐、沙,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做糖、盐、沙的溶解实验,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自己操作实验。

3、小节沙的特点。

“我们刚才玩了沙,认识了沙,谁来把它的特点完整地说一遍。

”教师请小朋友回答,(个别和集体回答相结合)“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沙是松散的,沙不溶于水。

4、沙的用途。

教师提问:“沙有很多种用途,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沙子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沙子还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5、制作乐器——xx
教师出示自制沙锤。

“小朋友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都玩过沙锤,老师这里有两个自己制作的沙锤,它的声音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自己用沙子做沙锤。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请小朋友动手制作。

然后摇动自己制作的沙锤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