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酶活性的调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 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参与酶活性调控方式包括:
基因表达调控、激素、反馈抑制、蛋白酶激活、可逆共价修 饰、别构调节等。
(一)共价修饰
1.不可逆共价修饰:蛋白酶解激活
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一个或几个特定的 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这种无活性 酶的前体称为酶原(zymogen)。 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 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协同效应: 寡聚酶(几个亚基)中,每个亚基的一个结合部位, 一旦一个效应物结合以后,会引起(诱导)酶分子构 象变化,使得酶分子上的电子分布被改变, 结果是使 后面的配体对酶的亲和力发生相应的改变。 如果一个效应物结合以后,后面的配体更容易结合,则 为正协同效应。 如果一个效应物结合以后,面后的配体更难结合,则为 负协同效应。 但同促协同效应一般为正协同效应。
(一)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引 起酶活性的抑制,且不能采用透析等简 单方法使酶活性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不 可逆抑制作用。 酶的 不可 逆抑制 作用包 括专一 性抑制 (如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和 非专一性抑制(如路易士气对巯基酶的 抑制)两种。
(二)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分子可逆性 结合造成酶活性的抑制,且可采用 透析等简单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 活性完全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可逆 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反竞争 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几种类型。
断裂或形成 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
(三)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一)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 酶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比一 般催化剂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 化能,使底物只需较少的能量便
可进入活化状态。
酶促反应的特点
(二)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specificity)(专一性) 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 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产物。 1、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 2、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 3、立体异构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
5. 可用来确定酶活性测定时所需的底物 浓度:当[S]=10Km时,ν = 91%Vmax,此 时即为最合适的测定酶活性所需的底物 浓度。
(一)过渡态、活化能、结合能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活化分子才能进行反应。

酶催化时,酶活性中心首先与底物结合生成 一种酶 - 底物复合物( ES ),此复合物再分解 释放出酶,并生成产物。
第二章 酶
一、酶的一般特性
(一)概念: 迄今为止,发现的两类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 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 的催化剂; 核酶(ribozyme)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酸,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生物催化剂,其作用主要参与 RNA的剪接。
2. Km 可以反映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Km 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3. Km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在一定条件下, 某种酶的 Km 值是恒定的,因而可以通过测定 不同酶(特别是一组同工酶)的Km值,来判 断是否为不同的酶。 4. Km 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当酶有几 种不同的底物存在时,通过测定酶在不同底 物存在时的 Km 值, Km 值最小者,即为该酶的 最适底物。
(二)别构调节(变构调节)
别构酶(变构酶)都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寡聚酶,分子 中有两个重要的结构部位:一个为结合和催化底物的活性 中心;另一个是结合代谢物的别构中心。这两个活性部位 既可位于不同的亚基上,也可以位于同一亚基的不同结构 区域。
当酶的别构中心可逆地结合了某一别构剂以后,可引起 酶分子的构象改变,进而影响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导致酶 促反应发生变化,这种作用称为酶的变构效应,这种酶称 为别构酶。
胰 蛋 白 酶 原 的 激 活
酶原的激活的重要生理意义:
(1)保护酶的分泌器官本身不受酶的消化;
(2)保证酶在其特点的部位与环境发挥其催化作用; (3)酶原还可以视为酶的贮存形式。
2.可逆共价修饰 化学修饰调节 有些酶,在细胞内另种酶的催化下,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 基团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 性,以调节代谢途径,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化学修 饰。 酶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 化、甲基化与脱甲基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等等。 其中以磷酸化修饰最为常见:磷酸化由蛋白激酶催化完成; 去磷酸化由蛋白磷酸酶催化完成。
3.亲核催化(共价催化)
酶利用其富电子的亲核基团攻击底物缺少电子的亲电子 中心,二者结合形成共价中间物,以稳定过渡态。
4.亲电催化
酶利用缺少电子的亲电子体,攻击底物富电子的亲核中 心。如某些酶利用其金属离子作为亲电子体。
5.静电效应 阳离子过渡态的正电荷(正碳离子)可被酶活性中心 带负电荷的Asp、Glu侧链稳定;阴离子过渡态的负电荷 (氧阴离子)可被酶活性中心带正电荷的Arg、Lys侧链及 金属离子稳定。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在6.5~ 8.0之间。 酶的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pH的改变导致了酶的催 化基团以及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改 变或者导致了酶蛋白的变性。
五、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 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 剂(inhibitor)。 按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可将其分为 不 可 逆 抑 制 作 用 (irreversible inhibition) 和 可 逆 抑 制 作 用 (reversible inhibition)两大类。
6.诱导契合
酶蛋白结合底物时,构象发生变化,不仅使活性中 心的功能基团获得必需的空间位置,而且为形成稳定的 过渡态提供必要的次级键。 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与诱导契合假说
诱导契合假说


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 变形、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 当底物与酶接近时,结构上才相互诱导适应, 酶与底物的结构均有形变。酶在底物的诱导下 活性中心的某些氨基酸残基或基团获得正确的 空间定位,其活性中心进一步形成,以利于底 物的结合与催化。这种因底物诱导而产生的酶 构象的变化称为酶作用的诱导契合假说 (induced-fit hypothesis)



(二)酶促反应的机制
1、邻近效应 底物与酶形成复合物后,使反应基团在空间上型号靠近, 而使有效浓度极大提高。因此,酶促反应动力学与分子内 反应相似。 2.一般酸碱催化: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需要转移电子。通过酶促反应是通过 某种方式增加反应基团固有的亲核性或亲电子性,如在酶 的活性中心基团上增加或去除电子。
(四)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
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其衡量标准是酶促 反应速度的大小。 酶的活性单位:是衡量酶活力大小的尺度,它反映在规定条 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s、min或h)内生成一定量(mg、 μg、μmol)的产物或消耗一定数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1976年国际生化学会(IUB)酶学委员会规定: 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 1 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 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IU)。
酶是催化剂 酶是使化学反应加速, 本身不发生变化, 不被消耗的物质。
(二)酶的分子组成和结结构
酶按其分子组成可分为: 单纯蛋白酶(simple enzyme):
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如一些蛋白酶、淀粉酶、脲酶等。
结(缀)合蛋白酶(conjugated enzyme):
由蛋白部分(酶蛋白apoenzyme)-(决定催化作用的线,呈S型曲线。 意义:底物浓度有微小的变化 可引起反应速度的巨大变化。 有利于在较低的底物浓度下调 节细胞代谢。
(三)酶含量的调节


酶含量的调节是指通过改变细胞中酶蛋白合成 或降解的速度来调节酶分子的绝对含量,影响其 催化活性,从而调节代谢反应的速度。 酶含量的调节是机体内迟缓调节的重要方式。
酶促反应的特点
(三)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 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调节酶活性的方式很多,诸如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 节、酶生物合成的诱导和阻遏等。 (四)酶易失活(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会使酶失活。
酶促反应的特点
(一)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
(二)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specificity) (三)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四)酶易失活
比活力:活力单位数/mg = u/mg, 也是指酶的纯度, 达到极限值时为已纯化到均一程度。
转换数:酶的催化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 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米氏方程
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 [S]为底物浓度 Km为米氏常数
Vmax[ S ] V K m [S ]
Km和意义:
1. 当ν =Vmax/2时,Km=[S]。因此,Km等于酶促 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和非蛋白部分(辅助因子 cofactor)-(传递氢、电子、基团)组成。
关系:一种酶蛋白只与特定的辅助因子结合形成全酶的形式,而一种辅 助因子可以是许多酶蛋白的辅助因子,协助催化同一反应类型。



辅助因子可以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 化合物。 辅酶(coenzyme):与酶蛋白结合疏 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基(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 结合紧密,不易除去。
(一)酶蛋白合成的调节:



酶蛋白的合成速度通常通过一些诱导剂或阻遏剂来进行 调节。凡能促使基因转录增强,从而使酶蛋白合成增加 的物质就称为诱导剂;反之,则称为阻遏剂。 酶的底物对酶蛋白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代谢终产物对 酶的合成有阻遏作用 。 激素可以诱导关键酶的合成,也可阻遏关键酶的合成 。
(二)酶蛋白降解的调节: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最适温度与实验条件有关,因 而它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 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后,酶活 性又可恢复。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观察 pH 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通常为一“钟形”曲线,即pH过高 或过低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 pH 值就 称为酶的最适pH。
S + E
SE
S + P

基态:反应物在反应前的能量状态。
过渡态(活化态):反应物在反应途径中能量最高、最不 稳定的形式,此时的正在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 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1mol底物全部进入活化状态所需 的自由能,等于过渡态和基态的自由能差。 结合能:是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要 来自酶和底物之间结合的次级键,每个次级键的形成都释 放出少量的自由能。这是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和形成稳定 过渡态的主要能量来源。

通过调节酶的降解速度以控制酶的活性。
补充: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当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时, 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 ν =k[E]。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 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 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 速下降,直到完全失活。 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 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金属辅助因子的作用
1、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参与催化反应、传递 电子;
2、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对底物起作用;
3、稳定酶的构象所必需;
4、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
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酶分子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 基团。 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 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 物转化为产物。 结合基团(部位) 结合底物 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部位)催化化学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