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_李培根
工程实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一定比例的中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比较欠缺
❖ 一定比例的教师将本来非常实在、本来与实践、基 层和一线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转向虚拟 与仿真,开始脱离工程实践,开始脱离工程硬环境, 回避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做出 文章来。这种倾向,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批中青 年教师缺乏工程能力,而这种工程能力的缺失又进 一步遗传给青年学生。
❖二、我国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教 育的现状与问题
❖ 汇总国内很多学者观点!
1.中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 (1)面临本国制造业全球化挑战 ❖ (2)面临国际工程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 正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实际上,工程师的跨国流 动越来越多,工程教育也因此而呈现全球化趋势,必须面对。
❖ 工程教育全球化的标志是两个工程教育互认体系: ❖ (1)《华盛顿协议》 ❖ (2)《欧洲博洛尼亚进程》.
2. 国际工程教育互认的两大体系
❖ 一个是以《华盛顿协议》为代表的工程 教育互认体系。
❖ 一个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 工程教育互认体系。
(1)《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家和地区的工程 教育体系:
该体系由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 制定,由11条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标准组成:
1)具备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
(由谁来从事工程教育的问题:科学家、工程学家、工程师?)
6)实践与创新训练的关系问题!
(重创新轻实践,对实践是创新之根、实践是创新的钥匙重要性认识严 重不足!后果:学生缺少创新意识,不能发现或提不出问题 ,创新严重 依赖教师!使创新训练失去本来意义!)
(1) 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认为,我国工 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成因及对策探析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摘要:基于新世纪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工程教育的实践,本文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需求、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与“大工程”意识淡薄、教育全球化与工程教育观念滞后等诸多矛盾和困难。
反思当前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理性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之路,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
一、当代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对工程教育的要求1.当代工程技术的特点当代工程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社会目标明确;二是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往往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设施、法律、公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三是注重经济效益;四是需要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取得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四化”发展趋势明显,现代工程均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动态化方向发展;六是环境影响大,一些特大工程项目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有些甚至对人类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
2.当代工程技术对工程教育的要求当代工程技术的显著特点对工程教育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工程教育专业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设置应与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并有适当的超前。
工程教育应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代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来开展的,其特点是理论成为实践的背景,强调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更多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应紧跟工程技术前沿。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技术发展以及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本着课程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理念,对工程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与改革。
浅析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
浅析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是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提升。
本文将从工程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对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进行浅析,并提出改革措施,以期为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现状1.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当前,部分高校在工程教育中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存在模糊性和随意性。
一些学校过分追求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难以适应工程实践需求。
2.学科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工程学科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导致学生对于工程领域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能力不足。
现今的工程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应用,而学科设置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3.教学手段滞后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占主导地位,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亟需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4.实践环节不足部分高校工程教育中实践环节不足,往往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相对滞后。
工程技术是需要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缺乏实践环节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5.师资力量不足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中,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导致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流的工程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支撑,师资力量不足势必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改革措施1.明确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应该对工程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跨学科融合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工程人才。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对老师的挑战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对老师的挑战
2014年03月06日10:34 来源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熊旭实习生潘金洁琼)今天,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做客教育频道,为网友讲解教育现代化。
李培根在访谈中谈道,现代化教育宗旨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自由发展,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却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李培根说:“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成教育生产线上的产品,这是有问题的。
华中科技大学几年前就在党代会上决定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
”他同时也表示,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带来真正的变革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此,华中科技大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例如,把学生的实践从在老师的框架里实践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实践,在学校形成一个很好的课外创新活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这里面真正得到锻炼等。
李培根认为,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越高,一个是对教师工作量大了,一个是对教师业务的挑战。
学生所主动学习的东西,学生的创造力,未见是我们老师懂得的,比得上的。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生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教师也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
大智慧的老师是善于向学生学习的。
李培根:工程教育思考(最终稿)27页PPT文档
从单一的培养模式走向百花齐放
二、若干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校和社会对知 识重要性的认识
5
并非总是一致
UM(密西根大学)的 调查表明:80年代 4 后期以来,技术和 社会发展对传统的 机械学科有非常大 3 的渗透和影响。学 校对此的意识往往 滞后于社会需求。 2
二、若干需要思考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少了一点 在怎样结合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少了一点 实践如何与理论有机结合 主动实践与被动实践 实践不仅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中 (如优化理论) 非技术的实践也很重要 (如用户调查)
二、若干需要思考的问题
协作精神---工程教育中尤为重要 现代工程对协作要求越来越重要 不仅是本专业内合作,也有跨专业合作 能否在学校内进行跨专业协作教育 如机&电 协作精神对学生个人发展很重要
专业过度细分的弊端 与机械学科的融合化趋势相悖 与人才市场化趋势相悖
二、若干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
以生命现象为例: 基因使生命趋同 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 生命在趋同中张扬个性,在变异中达到新的 趋同
不可因“专才”培养的偏颇,而导致千校一面 的“通才”培养
传统的机械专业内涵有了较大的扩充 引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检 测与控制技术和管理工程 知识融合,学科交叉是发展趋势,也 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二、若干需要思考的问题
边界在哪里---清晰与模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现代设 计技术
先进制造 工艺技术
制造自动 化技术
现代管 理技术
全 生 命 周 期 设
一般与特殊---认知的哲学 认知的两种不同途径 一般特殊: 知识系统性好 特殊一般: 学习快、印象深 我们过于强调一般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实践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在实施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针对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实践机会在一些院校中,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受到实践资源的限制,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到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
2. 缺乏跨学科融合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这样一来,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4.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一些院校中,学生对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参与度并不高,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意识,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二、对策建议1. 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购置实践设备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提供更多的指导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指导,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指导。
可以通过设置导师制度、举办实践指导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从而更好地保障实践效果。
4.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创新竞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中。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浅析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
浅析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工程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对当前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现状分析1.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当前,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实施工程教育时,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课程设置滞后部分高校的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没有及时跟随科技进步和行业变化,导致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着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3. 实践教学不足工程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差,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而一些学校的实习实训环节也存在管理不规范、资源不足、实习单位选择不当等问题。
4.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了一些老师技术水平低、教学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差等问题。
一些高校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影响了教学质量。
5. 与产业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毕业生脱离了市场和行业的真实需求。
很多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导致就业困难和职业发展受阻。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2.优化课程设置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应当优化课程设置,紧跟科技发展和行业需求。
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深层次形成原因剖析
工程 师 质量 不 高 的 主 要 因素 之 一 是 实 践 教 学不足 。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 , 大学 四年 是 参 与工 程 实 践 、 形 成 工 程 思维 、 获 得 工 程 经 验 的最 好 机 会 。 令 人 遗憾 的是 , 实践 教 学 作 为 工程 教 育 教 学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却 没 有得到高校 、 教 师 和 学 生 的足 够 重 视 。 我国 本科 工 程 教 育 实 践 教 学 存 在 哪 些 问题 , 产 生这 些问题 的原因何在 , 值 得 我 们 作 进 一 步 的探讨 。
2 存在的 问题 ( 如图 1 )
2. 1 本科 工程 教育 人才 培 养 目标不 明确 本 科 工 程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模 糊 化 , 偏 离 了 培 养 工 程 师 的 目标 。 在 我 国 的 高 等 教 育体 系 中 , 工 程 教 育 长 期 与 科 学 教 育 甚 至 人 文 教 育 混 为一 谈 , 工 程 教 育 的 特 殊 性 没有彰显。 事 实上 , 人 们 对 工 程 师 的认 可 度 远不 如对科学 家的认可度 。 在 普 遍 强 调 通 识教 育的背景下 , 高 等 学 校 也 不 愿 将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明 确 为 工程 师 。 相较之下 , 国外 的 工科 大 学 却 旗 帜 鲜 明 的 将其 培养 目标 定 为 工程 师 。 譬如 , MI T 以 崇 尚工程 教 育而 著称 , 该 校 网页 上 有 这样 一句 话 : “ 如 果 你想 改变 世界— — 真 正 的 改 变世 界 , 那 就 成 为一 个 工 程 师。 ” 在 我 国的 工 科 大 学 里 , 整 个 的 人才 培养 体 系和 培 养 模 式 仍 然创新 、 创 业 的 角度 考 虑, 这 些 工 程 师 应 关 注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重 大 问题 或 宏 观 问 题 , 具 有 人 文 情 怀 和 创 新思维 , 以业 界 和 客 户新 的 需 求 为 本 , 不断 学习, 主动实践 , 并 向 市场 和 用 户 提 供 完 整 的 产 品和 服 务 。
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业教 育 。
中图分类号:G 1 7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4 7 4 (0 1 1 — 0 4 0 17 — 7 7 2 1 )9 0 3 — 5
技术本科教育作为我 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一种 步探究个中存在的问题 ,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新 的类 型 , 一 种本 科 层次 的技术 教 育 , 是 主要 为行
c n myT e eo e i i n i o tn e eo me t e o o T e ’ ed s u s d i i a e u ha ec n o o . h r fr , t si a n mp ra t v lp n r d n w. h y r ic s e t sp p rs c st o - d pi n h h
学, 大都 以“ 半节理论课 、 半节动手实践课” 的形式 况 , 但在我 国技术本科 院校的实训教学环节中 , 二 进行。目 , 国技术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仍 以课 者之 间的 沟通 比较少 。表 1 出某 技 术本 科 院校 前 我 列 堂讲授为主 , 由专业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 学生观察 机 械设计 制造及其 自动化 专业实践教 学安排情
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深层次形成原因剖析
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深层次形成原因剖析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大学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工程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工程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难以满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从国内产业界的反馈意见来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从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来看,2003 年我国工程师总量就超过美国两倍,但达到国际标准的工程师不足总量的10%。
实践是工程的本质特征,造成工程师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实践教学不足。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最好机会。
令人遗憾的是,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1 工程师培养的时代要求工程教育及工程师的培养,始终要面向产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各国都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努力向产业链最高端转移,以占领科技制高点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工业低、中端转移,以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加经济总量和就业机会;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力争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转移,以增加国际竞争力,并在新的经济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的工程师是多元化的,既需要以创意为目标的创新、创业型工程师,也需要以制造为目标的设计、实现型工程师,还需要大量以运行管理为目标的服务型工程师。
其中,迫切需要的是创新、创业型工程师,或全能型工程师。
从创新、创业的角度考虑,这些工程师应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宏观问题,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思维,以业界和客户新的需求为本,不断学习,主动实践,并向市场和用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不足。
有些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这导致他们在项目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任务。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项目难度和学生能力不匹配。
有些项目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学术基础和实践经验有限,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完成项目。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合理安排项目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内容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不足。
有些学生在项目中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和成果不佳。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培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评估方式的不合理。
有些项目评估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的价值,导致学生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和实践意识。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改变评估方式,注重对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学生主体性不足、项目难度和学生能力不匹配、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不足以及评估方式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合理安排项目难度、充分培养学生的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改变评估方式等对策来解决。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成因及对策探析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摘要:基于新世纪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工程教育的实践,本文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需求、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与“大工程”意识淡薄、教育全球化与工程教育观念滞后等诸多矛盾和困难。
反思当前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理性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之路,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
一、当代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对工程教育的要求1.当代工程技术的特点当代工程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社会目标明确;二是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往往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设施、法律、公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三是注重经济效益;四是需要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取得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四化”发展趋势明显,现代工程均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动态化方向发展;六是环境影响大,一些特大工程项目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有些甚至对人类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
2.当代工程技术对工程教育的要求当代工程技术的显著特点对工程教育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工程教育专业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设置应与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并有适当的超前。
工程教育应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代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来开展的,其特点是理论成为实践的背景,强调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更多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应紧跟工程技术前沿。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技术发展以及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本着课程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理念,对工程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与改革。
逆向教学设计法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教学设计法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郭岩宝刘晔赵弘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21年第08期摘要: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科研、创新和动手能力作为出发点,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教学以工程中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摒弃传统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把逆向教学设计法应用到项目式的教学当中去,从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展有趣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出发,来构建一种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流程。
实践证明,在智能仪器仪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逆向教学设计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素质工程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工程教育;项目式教学随着工程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通过借鉴国外的逆向教学获得的经验,来对本校的逆向教学设计法进行创新。
目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运用获得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那么就不能顺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而在项目式教学中,逆向教学设计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就是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实践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归教材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在这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尽管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来说,我国关于逆向教学法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味借鉴国外的经验,没有与本校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联系起来,也没能认识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制定的每项流程未能具体落实。
一、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特点智能仪器仪表这门课程以课堂上教授智能仪器的一些理论知识为主,同时辅以课本上的一些经典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针对这门学科固有的特点,笔者所在学校还增加了上机仿真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测试问题的能力。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教师资源不足是一个问题。
很多学校的教师对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还不熟悉,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建立一个教师交流平台,使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学生参与度低是另一个问题。
由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参与度低。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让学生有动力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组建学生团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动力。
项目评价标准不明确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综合性,评价标准相对较为复杂和多样化,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
需要明确项目评价的标准和要求,确保评价公正和客观。
可以制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权重,可以邀请专家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项目资源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需要一定的经费和设备支持,但是很多学校的资源有限,导致项目的开展受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和赞助。
可以申请一些科研项目资助,扩大项目的经费来源。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开放资源,寻找一些免费的学习和研究工具,降低项目的成本。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有效的对策,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参与度,明确评价标准和加强资源支持,将有助于提高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效果。
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李培根
– 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果能与此关联起来当然最好
• 自己现在和将来“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价值观和责任感的表现
• 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充分表现 • 这样的环境中
–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彰显, – 其所受到的工程素养的锻炼也是前述常规模式 所不能比拟的。
7/xx
一、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
另外一个问题: • 即使某些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教 师的“学生主体意识”往往体现在部分优秀 学生身上。 • 挖掘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非只是优秀学 生的事。 • 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应该体现在所有学 生身上。
为何要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审视? 2. 脱离人的存在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 •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
– 深度而广泛地关注和了解各阶层、各种类别的“人”— —有助于了解工程技术的需求
• 技术需要人去掌握、实现、利用
– 如何让“人”更好地掌握、实现和利用技术
• 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的存在意义与工程 技术的关联 • 而从人的存在意义上去关注、学习、理解技术— —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空间意识 • 工程技术实践似乎越来越局限在校园里 – 一些新的工程实训中心使校内实践条件得 到明显改善 – 出于成本的考虑 • 在企业的某些实践活动绝不是校园里的实践 活动可以替代的 • “活”的实践与“死”的实践
13/xx
一、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 (三)实践空间意识——社会需求
• • • • 从社会中发现需求——创新灵感源泉之一 逛商店产生的技术灵感 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存在潜在的需求 善于观察的学生有可能从中觅得创新的机会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我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通过提前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听讲和书本学习来获取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
一些学生在实施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时,可能会面临实际操作的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设置实验室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项目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主要依靠考试和论文写作。
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和创新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改变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可以通过实践工作成果的展示、项目报告的评审、小组讨论的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强和评价方式不合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改变评价方式。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进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李培根院士
对教育心存敬畏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对教育的敬畏感正在逐步削弱甚至丧失。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
在教育机构的某些角落(如个别风气不好的学校),由此而滋生的毒瘤甚至使其斯文扫地。
在很多高等学府里,某些教育者本身对教育缺乏敬畏感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一些教师不再有当初作为教师的崇高感,一些教育管理者也缺乏教育的神圣感。
行政权力或公权力不太顾忌地挤压教育与学术权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们不禁要问,对教育敬畏感的缺失会把中国教育引向何处?当今中国是否迫切需要对教育的敬畏感?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能重拾对教育的敬畏感,中华崛起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梦。
敬畏缘于什么?敬畏应该首先缘于对教育崇高和神圣的认同。
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元帅毛奇有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这句话足以让我们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崇高和神圣。
然而,教育之崇高和神圣还不仅限于此。
对于被教育者而言,教育能使其成为真正的人。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通过教育,学生可逐步明白天地人之道。
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从中找到人之为人的各种尊严。
这些难道不是教育崇高和神圣的理由?假如学生只是把教育看成今后谋生的工具,假如学生在学校里看到功利与浮躁盛行,假如学生看到教育在行政与公权力面前唯唯诺诺,他们还会感到教育的神圣与崇高吗?还会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吗?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感到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精神体验。
这种体验应该能使教师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教师真正敲开学生灵魂大门的时候,其崇高与神圣感即在其中了。
另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己或许能找到心灵归宿。
只有把自己的灵魂大门向教育敞开时,教师才可能开启学生灵魂之门和智慧之门。
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灵魂也不断得到升华。
这又是何等的崇高和神圣!然而,当教师为职称而折腰时,当教师为房为车而逐利时,当教师的爱心不再给予学生时,教育的崇高和神圣不仅荡然无存,甚至连教师自己也斯文尽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李培根 许晓东 陈国松【摘 要】 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立足于工程教育的时代要求,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本科工程教育 实践教学 问题 原因【收稿日期】 2012年3月【作者简介】 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教授;许晓东,华中科技大学发展改革与政策法规办公室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松,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工程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各种西式学堂,经过1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诚然,工程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工程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难以满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从国内产业界的反馈意见来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从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来看,2003年我国工程师总量就超过美国两倍,但达到国际标准的工程师不足总量的10%。
实践是工程的本质特征,导致工程师质量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实践教学不足。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师培养的时代要求工程教育及工程师的培养,始终要面向产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各国都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努力向产业链最高端转移,以占领科技制高点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工业低、中端转移,以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加经济总量和就业机会;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力争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转移,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并在新的经济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的工程师是多元化的,既需要以创意为目标的创新、创业型工程师,也需要以制造为目标的设计、实现型工程师,还需要大量以运行管理为目标的服务型工程师。
其中,迫切需要的是创新、创业型工程师,或全能型工程师。
从创新、创业的角度考虑,这些工程师应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宏观问题,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思维,以业界和客户新的需求为本,不断学习,主动实践,并向市场和用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现代工程越来越显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特点。
一方面,现代工程的外部特征表现为系统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无论传统的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或化学工程,都更多地与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技术经济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智能化的设计、制造和施工。
可见,现代工程需要学科交叉和集成,这就要求工程师按照项目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开展工作,需要工程师团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协同解决问题;要求工程师既具有所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有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现代工程的内部特征表现为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数学和自然科学成为现代工程合法性和品质的保证,这就要求工程师具有坚实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成果(项目批准号:10JDGC002)。
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工程给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更多要求,这些要求已在全球工业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形成共识。
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为此修订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推出了“工程标准2000”(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EC2000)。
与之前的认证标准相比,EC2000准则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协作精神、职业道德水平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学生在大学期间为进入工程职业所作的准备:是否具备了从事工程活动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能否适应实际工程和社会变化的需要,是否受到产业界的认可等。
EC2000具体体现为本科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11种能力,亦即EC2000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产出,而不像以往强调的是教师讲授了什么及水平如何,它要求高校持续地改进教学质量,鼓励教师改革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
此后,欧洲工程协会联合会(The EuropeanFederation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FEANI)于2004年9月启动了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旨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
其中包括12条欧洲工程师注册标准和相关的注册条件(具体见参考文献7第39页),也可视为欧洲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上述12条标准正是体现了工程教育的时代要求。
只有将工程教育置于全球背景下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准确把握时代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国际标准,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和改革。
二、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工程师不同于科学家,“科学家发现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从未有过的世界”。
工程师所从事的工程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工作,均是实践的过程与体现。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实践是创造性应用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大学本科四年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极重要时机。
对比时代的要求,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了人才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1.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
我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理论课程的实验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两大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在教学体制外运行。
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而对责任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没有硬性要求,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
加之实践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实践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与效果远未到位。
201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考察团考察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对比EC2000指导下的美国本科实践教学,我国确实存在差距。
以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2010年开设的数字系统导论实验课程为例,其教学情况如下:课程名称:数字系统导论实验(IntroductoryDigital Systems Laboratory,12学分)。
讲课与实验知识点:数字逻辑、触发器、PAL、FPGA、计数器、定时器、有限状态机等。
课程设计要求:限于游戏、音乐、数字滤波、无线通信、视频或图像方向上选题。
学生应从事大量的写作与口头交流训练。
课业时间分配:每周3小时讲课、7小时实验、2小时作业。
学生上课规模:33人;教学人员组成:研究生助教2人,本科生实验室助理2人。
实验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9:00~23:45;周五9:00~17:30;周日13:00~23:45。
每晚有3小时实验室配有教师。
学习进度安排:前半段安排为讲课16次,作业、基础实验项目5项;后半段安排为学生3人一组完成课程设计。
数字系统导论实验课程为期近三个半月,教学目标明确,评价考核严格。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学生成绩考核主要分为7部分,分别是讲课中提问表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课程设计(3人一组),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依次为16%、4%、10%、10%、10%、10%、40%。
其中占总成绩比重40%的课程设计的评价又可细分为:陈述与报告撰写的质量,所占比重为14%;限期完成进度与参与程度,所占比重为8%;设计的功能与性能,所占比重为9%;设计的复杂度、创新与挑战性,所占比重为9%。
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并完成最后的课程设计实物,如果完成逾期1天将扣除成绩的20%,逾期5天将没有课程成绩。
由此可见,美国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注重思路创新、设计方案、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
其教学目标根据工程师的标准而定,具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年第3期有合理性。
2.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
在我国本科工程教学体系中,存在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软化现象,主要特征是侧重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
以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为例,在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比例均在30%以上,而我国大学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相差较大。
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斯坦福大学总学分为189,其中实践学分为68,占总学分比例为36%;伊利诺伊大学总学分为132,实践学分为45,占总学分比例为34%。
从实践教学体系看,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缺乏层次性。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就实践教学问题组织了对多所高校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调研访谈,证实目前校外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之间没有明显的梯度和层次,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学生缺乏实战性训练机会。
我们仍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以下是该校工学院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本科生实践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PracticeOpportunities Program,UPOP),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职前培训期(1周),占3个学分。
在这一阶段,学院将安排多场互动性的报告,学生不仅得到工学院和管理学院教师、企业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更能得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实践培训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研究、模拟以及角色扮演中去。
第二阶段为夏季实习期(10~12周),占1个学分。
在此期间,UPOP管理人员将通过电话、Email或亲自到公司,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
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承担部分实际工作,而且在实习前、中、后期,还要完成三份调查表,内容涉及公司组织结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品牌的竞争力,涉及人际交往和职业伦理,涉及重要蓝图、协作能力和领导力,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总结与思考。
第三阶段为经历反思期,占2个学分。
实习结束后,学生将填写自我评价表,撰写实习报告并作口头的汇报,雇方指导人员也将填写一张雇方评价表。
通过三个阶段的实习,实现陶冶情感、训练能力和培育理智的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承担了部分实际工作,因此公司要支付报酬。
由此可见,其实践计划具有层次性,注重工程意识的培养,工程实践具有实战意义。
我国工程教育校内实践教学效果比校外好,但教学体系设计同样不适应现代工程师的培养。
以校内工程实训为例,其主要内容是热加工、冷加工、电工、装配与制作工艺以及现代加工技术的介绍与培训,缺乏对工程背景、工业流程和人因工程等内容的设计,影响了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
而在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校内实践体系则重视将工程职业实践环境作为工程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
在德国的多特蒙德理工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学生从现场环境、实习手册、视频资料和指导教师那里获得的是工业规范、工业流程和人因工程的思想,而操作和运行则由学生自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