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合集下载

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研究

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研究

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诸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

欧盟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它们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着重分析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包括贸易额、贸易结构、贸易摩擦等方面。

一、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规模欧盟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一,它们之间的贸易关系非常密切。

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欧盟对华出口总额达到了1983亿欧元,进口总额达到了3947亿欧元。

欧盟对华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9%,进口额则占其进口总额的19%。

从这些数据看来,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规模非常可观。

二、欧盟对华出口和进口的主要产品欧盟对华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和设备、运输设备、化学制品、医药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而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则是电子器材、机器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玩具、家具等消费品。

三、欧盟和中国的贸易摩擦随着欧盟对华出口额的不断增长,欧盟和中国也出现了贸易摩擦。

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对欧盟的市场准入问题。

由于中国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欧盟企业在中国打开局面较难。

此外,中国还实行众多的保护主义政策,如重税、贸易限制、强制技术转让等,这些也是导致欧盟和中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的主要原因。

四、欧盟和中国的谈判为了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欧盟和中国展开了多轮谈判。

在这些谈判中,双方协商的重点是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准入问题。

欧盟希望中国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减少贸易壁垒和其他不公平的贸易措施。

而中国则希望欧盟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和优惠条件,以提高在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

五、展望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但双方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和解决方案。

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对话和合作,破除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措施,促进贸易平衡和发展。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分析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分析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分析中国和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者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重点关注两者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贸易壁垒以及未来的贸易前景。

一、贸易现状据统计,2019年,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6801亿美元。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主要产品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衣服,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是机器设备、汽车和化学品。

从贸易结构来看,欧盟在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工业设备和消费品等行业。

相应地,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科技和房地产等领域。

二、贸易自2000年中欧双边贸易协议签署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在保持良好的态势。

欧盟已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然而,自2018年以来,由于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增加,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开始受到影响。

此外,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欧盟的制造企业和零售商积极开展了与中国的合作,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医用物资和其他消费品。

这样的行动表明了双方在合作抗击疫情和保持贸易联系方面的意愿。

三、贸易壁垒虽然中欧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线上增长,但在贸易壁垒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困扰。

例如,欧洲委员会曾指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补贴问题,这给欧洲企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压力。

此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一直是欧盟关注的焦点。

而欧盟方面则对华采取了类似的贸易及投资限制措施,对于关键科技等领域执行控制,尤其是在5G技术的进展和运用方面,欧洲多国出台了禁止使用华为的法令。

四、未来前景总体而言,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前景是积极的,双方互通有无的投资有望取得进一步增长。

欧洲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而中国的企业也在通过增加对欧盟的投资和扩大在欧洲的业务来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此外,欧盟和中国也在寻求通过谈判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旨在降低两者之间的关税和贸易壁垒。

如果能够顺利达成这样的协议,将对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行业差异性—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视角

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行业差异性—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视角

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行业差异性—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视角作者:戴翔徐柳来源:《国际商务研究》 2017年第6期摘要: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增速虽然在整体层面上出现大幅下滑,但从行业层面看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通过特征事实的考察和初步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层面出口增速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程度的差异性有关。

因此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边际深化难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步入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新阶段后,中国需要依托技术进步等构筑新型比较优势,夯实进一步融入乃至扎根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另一方面,应抓住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尽快构建起中国自身的全球价值链。

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出口贸易“稳增长”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增速变化;行业差异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稳增长一、问题提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努力提升外贸竞争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然而,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速却深陷“低迷泥沼”,突出表现为2012~2016年连续5年未达到既定增长目标,并跌破过去长达约2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出现了同比下降至7%和-0.9%。

这种变化引起了理论和实务部门的极大担忧,因为在外贸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的共识下,中国外贸增速下降乃至出现负增长,意味着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将随之下降。

凶此,如何厘清贸易增长的决定因素,科学揭示当前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原因,明晰外贸增速变化在整体、行业和区域等层面的差异性,据此探寻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是当前理论和实务部门面临的极具战略性的课题。

本文力图从行业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外贸增速变化做出初步探讨,进而在行业层面为中国外贸“稳增长”探寻可能的对策举措。

已有研究文献已经发现,包括行业在内的不同类型的贸易往往具有不同特点,因而在增长模式、路径和速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性( Levchenko et al,2009;Engel and Wang,2011)。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两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中欧合作对于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投资合作和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探讨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一、贸易规模中国与欧盟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总额约为约65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约为3500亿美元,进口约为3000亿美元。

这些数据显示出了两个地区丰富的贸易合作潜力。

二、贸易结构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结构呈现出互补性和多样化的特点。

欧盟主要出口机械设备、汽车、药品等产品到中国,而中国则主要出口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产品到欧盟。

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两个地区都能够通过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增强。

欧盟企业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企业也在欧盟国家开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这种互惠互利的投资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合作。

四、争议解决机制在中欧贸易合作中,争议解决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方通过磋商和对话,解决了不少贸易争端,维护了两个地区的经济交流稳定。

中国与欧盟之间建立了多个争端解决机制,如双边磋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以保障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两个地区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投资合作和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欧贸易合作的增强将为两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双方也需要继续加强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解读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解读
三、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出口对就业的促进情况?ﻫﻫ 答:虽然我国单位出口对本国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但总出口对促进国内就业作用显著。2012年,每百万美元货物出口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为59人次,但我国货物出口总量较大,一共产生了12097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加工贸易带来2290万就业岗位。
我国的进口也给贸易伙伴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研究表明,我国单位进口对印度的就业拉动作用最大,其他依次是韩国、欧盟和日本,美国最低。从拉动的进口来源地就业总量看,2012年我国从印度、欧盟、韩国、日本和美国进口对这些国家/经济体拉动的就业岗位分别达到497万个、241.2万个、163.7万个、114.4万个和66.5万个。
五、如何评价我国全球价值链参与与攀升的过程?
答: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我国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参与全球价值链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前期货物贸易和吸收外资是主渠道,后期“走出去”、服务贸易逐步发力,对于我国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潜力巨大。过去三十多年通过扩大开放,我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结构升级、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这些也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ﻫ 四、与货物贸易出口相比,服务出口增加值有多大?ﻫ
答: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位服务出口拉动的增加值远高于货物出口。以2012年为例,我国每1000美元服务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为848美元。从服务贸易分项目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为通信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和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相对较低。
从商品类别来看,农业、纺织服装、食品、家具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出口(以1000美元计)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高(800-900美元之间);机械制造产品、电子类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石油化工产品单位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低(400-700美元之间)。ﻫﻫ 此外,2012年单位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值(385美元左右)不及一般贸易出口(780美元左右)的一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值率偏低,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是多个层面的,它对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发挥了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ﻫ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生产方式和价值链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在全球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领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基本概念所谓“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了相对相互关联、组成整体的生产流程。

价值链是分析企业或产业竞争优劣、发展方向的最基本工具和方法之一。

在进出口贸易中,若以出口为例,那么一个商品的价值链可以概括为:原材料采购、初步加工、生产制造、包装与运输、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各有所长或所短。

因此,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优势,就需要了解到贸易商品价值链的结构和构成,并合理分配和整合资源。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全球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时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五大贸易顺差。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五大外贸国之一,大量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

3、重视贸易的国家。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进出口贸易,常常从多个层面出发对进出口贸易进行支持和保障。

这也增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全球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地区,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1、新兴行业的竞争。

随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传统竞争格局面临失衡的局面。

2、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信任等方面的挑战也同步而至。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角色一直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过程中,中国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工厂的称号不无道理。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导向以创新和服务为主导的新一轮发展转型。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正逐渐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迈进。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朝着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方向发展,通过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逐渐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迈进。

例如,中国的高铁、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正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还表现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的参与程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是逐渐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高端环节延伸。

中国企业正在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

同时,中国的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重要市场之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抢占先机。

然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压力。

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也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利用OEC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HS制度,计算中国各产业的附加值贸易水平,并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进行对比,考察中国的附加值贸易现状。

同时,计算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附加值贸易数据,进行国别比较研究,寻找中国与不同发展层次国家之间对外贸易水平的差距。

其次,以要素密集度为指标对产业分类,观察中国不同产业之间贸易附加值水平的高低分布情况,并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对比,探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标签:附加值;贸易;价值链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621 引言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逐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成为了贸易的主要形式,产品的生产开始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中间品开始出现,单纯地计算各国的贸易总量已经无法直接反映出不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地位的差异,大量的重复计算使得一些国家的贸易数据出现“虚高”的现象,也造成了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假象。

2013年1月16日,WTO与OECD联合推出了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对贸易数据进行了审视和认识。

所谓的附加值,就是剔除了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价值后,在生产活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意见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的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

利用附加值理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清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并对现有的不足进行调整和改善,并将优势继续发扬。

针对附加值理论,关兵(2013)详细地阐述了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的内涵和经济意义,通过描述附加值贸易统计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发现的实际状况来提醒企业和相关部门警惕价值链中低端绑定效应并高度关注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强对全球价值链移动轨迹的跟踪。

廖泽芳,宁凌(2013)用附加值理论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认为中国仍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加工环节,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国外附加值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引言中国与欧盟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之一,其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经贸关系现状1.1 贸易规模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与欧盟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约65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约为3600亿美元,进口约为2900亿美元。

这表明双方的贸易关系非常紧密,并呈现出双向平衡的态势。

1.2 贸易结构中欧贸易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汽车等领域。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化学制品和汽车等。

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则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服装等领域。

1.3 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往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欧盟投资者在中国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欧盟在中国的投资金额约为2100亿欧元,而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金额约为690亿欧元。

这显示出双方在投资领域上的互惠互利关系。

2. 经贸关系未来发展趋势2.1 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经进行多年,双方已就投资协定达成原则共识。

这一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预计这一协定将在未来几年内达成。

2.2 服务贸易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在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未来,中国与欧盟将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金融、教育和旅游等领域。

这将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并促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共同发展。

2.3 绿色经济合作中国和欧盟都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未来,双方将加强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这将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并促进双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4 数字经济合作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解读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解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进行解读2011年起,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课题组,开展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相关议题的系统研究。

课题组对2010-2012年我国与六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增加值、就业拉动等情况进行了核算,完成了《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以下简称《核算报告》)。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核算报告》进行了解读。

一、与传统贸易统计相比,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意义是什么?答: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能客观反映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和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

2012年我国出口总值为22391.5亿美元,约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2%。

若以增加值核算,2012年我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为14335.8亿美元,仅占当年GDP的17.4%左右。

据核算,在双边贸易中,我国对美国、韩国和日本每1000美元出口中增加值含量较低(2012年分别为585、587和599美元),而对印度、东盟和欧盟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相对较高(2012年分别为695、661和631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的高低是造成出口增加值在国家间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我国每1000美元进口给贸易伙伴带来的增加值来看,给美国带来的增加值最高(2012年860美元),其次是日本、印度、欧盟和韩国(2012年分别为790、779、740和571美元)。

2012年,以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中欧贸易顺差、中印贸易顺差分别下降54%、56%和36%左右。

二、我国贸易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是如何体现的?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大,虽然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但单位出口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加。

我国单位货物贸易出口的增加值总体偏低。

2012年,我国每1000美元货物出口的增加值为621美元,美国为850美元,欧盟、日本则介于700-800美元之间。

中国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

中国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

中国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单一商品的交换,而是与全球价值链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背景、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展开探讨。

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的出口商品涉及众多领域,从传统的制造业到高科技产业,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中国以高效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并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二、问题与挑战然而,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度较高,数量化进口占比较大,但在价值链中的贡献率仍有待提高。

大部分进口商品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进入中国,这导致了中国在整个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较低。

其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的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

这要求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时加强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

此外,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也限制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

高附加值产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环节仍然由发达国家主导,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三、未来发展中国政府已意识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问题与挑战,并密切关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以推动国际贸易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创新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将逐步提升。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增加值的测度与比较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增加值的测度与比较

全球价值链中贸易增加值的测度与比较作者:赵燕梅祝滨滨吴云霞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21年第01期摘要:近年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贸易重地,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作为其核心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以传统贸易总值法测算中国出口贸易夸大了中国真实的贸易利得,导致中国频频面临贸易摩擦。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1995—2011年的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角度对三国间的出口额进行国内外增加值分解和测算,对比分析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解释三国贸易趋势和结构特征,进一步了解三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能更全面和准确反映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获益情况,对中国认清主要贸易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制定贸易政策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中国;俄罗斯;印度一、引言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传统的国际分工模式已经逐渐被全球价值链分工所取代。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贸易中产生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比重就高达49%(李媛,2016)[1],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著趋势。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使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超出国界范围,由处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参与者分工协作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一国将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中间品被其他国家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口,直到该商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

生产的不同阶段被分割,中间品贸易不断增加并发展为国际贸易主流,而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将出口产品的全部增加值都统计在价值链的最终环节,不能反映一国或地区真实的出口规模,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的真实获益程度。

因此,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展开了以贸易增加值核算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贸易增加值可以理解为贸易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增值,是对传统全值出口统计中按不同来源和不同原因进行的增加值的分解(葛明和赵素萍,2017)[2]。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传统的贸易核算方法,如总值贸易核算,已无法准确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

因此,增加值贸易核算和垂直专业化核算方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价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实际经济活动和价值增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Model,ICIO)的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然后详细阐述垂直专业化的概念、测算方法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贸易增加值的内涵、核算方法及其在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增加值贸易核算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基本概念、核算方法以及与传统总值贸易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其构建方法、主要数据来源以及模型在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这些核算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

本文将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全球价值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垂直专业化与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n, GVC)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增加值贸易核算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

垂直专业化指的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或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协作的现象。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根据最新的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发现和分析:
1. 增加值贸易的定义:增加值贸易是指跨国生产过程中,各个国家或地区负责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最终形成的产品的贸易。

它强调了各个环节的贡献和价值,并不仅限于最终产品的贸易。

2.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态之一。

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渐分散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网络。

3. 增加值贸易的经济效益:报告强调了增加值贸易的经济效益。

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这也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创造。

4. 增加值贸易的地区特点:报告指出,增加值贸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在发达经济体中,增加值贸易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环节,如研发和设计;而在发展中国家,增加值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如加工和组装。

5. 增加值贸易的挑战:报告还指出了增加值贸易面临的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地区间的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贸易保护主
义的抬头也给增加值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总结起来,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对于个体国家和地区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贸易额,更重要的是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创新能力,以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2010-2016年中欧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2017年5月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自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至25国以来,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2013年7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因此本报告中核算的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增加值,2010-2013年仅包含当年的欧盟27个成员国数据,而2014-2016年则包含了克罗地亚在内的欧盟28个全部成员国,但克罗地亚自身经济体小、且与中国的贸易量较小(2016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进口、出口分别占对欧盟总进出口的0.07%和3.0%),因此报告中直接进行了年度间的比较。

201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68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12.06%;至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达到208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3.17%,中国从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2010年来未出现较大变动。

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至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略有上升,为3390亿美元,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010年以来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10年的19.7%降至2016年的16.2%。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波动趋势大致相同。

虽然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本章中欧贸易数据均指货物进出口,不包含服务贸易。

图1 2010-2016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及占总进出口的比重注:进口总值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统计(以CIF价格计,下同)从总值口径计算的贸易差额来看(见图2),2010年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顺差为1428亿美元,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至2016年中欧贸易顺差为1309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23.9%。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工和分工,将产品的价值逐步增加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就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进行分析。

首先,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分布。

据统计数据显示,增加值贸易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

这些产业通常需要跨国合作,利用各国的优势资源进行生产和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业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往往发生在发达国家,而劳动密集型环节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其次,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地区分布。

全球价值链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技术创新和设计的角色。

而发展中国家则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扮演着零部件制造和初级加工的角色。

这种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得全球价值链能够更高效地运转。

再次,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模式。

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

垂直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合作,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某国家负责发动机的生产,另一国家负责车身的生产,以此间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而水平分工则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例如,各个手机厂商购买同一家芯片厂商的芯片,然后在各自的工厂进行组装和生产。

最后,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全球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的加速。

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以从中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递并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贸易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的贸易方式逐渐向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转变,这一转变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机遇。

本报告将探讨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增加值贸易的定义和统计方法增加值贸易是指在贸易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环节分工和价值转移。

具体来说,增加值贸易可以通过对商品的加工、组装、设计和研发等环节进行划分,以确定每个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通常,增加值贸易还涉及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生产和分销的活动。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价值链测量方法和输入-输出表分析方法。

前者是通过划分商品的制造过程,计算每个环节的增加值和份额,从而确定贸易中的增加值转移情况。

后者则是借助输入-输出表,以补充贸易统计数据,揭示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流动以及相关信息。

二、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和趋势全球价值链是增加值贸易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及其价值分配情况。

全球价值链的有效运作可以带来很多优势,包括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机会。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其次,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他们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力。

第三,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三、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目前,各国对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统计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挑战和问题。

首先,参与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标准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统计数据的不可比性和不准确性。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一)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一)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一)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引言
•介绍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引出本篇报告的目的和内容概要
定义和背景
•解释增加值贸易的定义和含义
•介绍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增加值贸易的重要性
•指出增加值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强调增加值贸易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
•概述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历程
•分析全球价值链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和趋势
•探讨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方向
影响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因素
•分析技术创新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探讨政策环境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讨论全球市场需求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案例进行分析
•解读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
•提取案例中的启示和教训
结论
•总结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观点和发现
•强调其对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信息,按照规范格式排列。

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的核算与评价研究

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的核算与评价研究

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的核算与评价研究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入,中国的出口贸易服务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对于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的核算与评价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准确核算中国出口贸易服务的增加值,并对其进行评价。

首先,核算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需要明确服务的范围。

出口贸易服务包括了物流、金融、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等多个领域,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出口贸易服务分类体系,将各项服务进行明确划分,以便准确核算其增加值。

其次,核算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需要考虑服务的质量。

服务质量对于出口贸易服务的增加值至关重要。

在核算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客户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指标等方法,对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

只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够为中国出口贸易提供更多的增加值。

第三,评价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需要考虑国际市场竞争力。

出口贸易服务的增加值不仅仅取决于服务质量,还取决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出口贸易服务的市场份额、增速、对国际市场的贡献等指标,来评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评价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出口贸易服务的增加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包括了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准确核算和评价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涉及到服务范围的明确、服务质量的评估、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考量以及综合因素的综合分析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出口贸易服务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6年中欧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7年5月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自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至25国以来,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2013年7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因此本报告中核算的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增加值,2010-2013年仅包含当年的欧盟27个成员国数据,而2014-2016年则包含了克罗地亚在内的欧盟28个全部成员国,但克罗地亚自身经济体小、且与中国的贸易量较小(2016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进口、出口分别占对欧盟总进出口的0.07%和3.0%),因此报告中直接进行了年度间的比较。

201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68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12.06%;至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达到208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3.17%,中国从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2010年来未出现较大变动。

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至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略有上升,为3390亿美元,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010年以来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10年的19.7%降至2016年的16.2%。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波动趋势大致相同。

虽然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本章中欧贸易数据均指货物进出口,不包含服务贸易。

图1 2010-2016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及占总进出口的比重注:进口总值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统计(以CIF价格计,下同)
从总值口径计算的贸易差额来看(见图2),2010年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顺差为1428亿美元,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至2016年中欧贸易顺差为1309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23.9%。

图2 2010-2016年总值口径下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差额
注:进出口数据均来自中国海关,贸易差额为出口总值减进口总值
多年来中国出口的一大特征是加工贸易占比高,对欧盟出口不例外,2014-2016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的占比仍然高达37.2%、35.4%和34.7%。

而加工贸易出口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进口产品,在国内只进行装配、组装等加工环节,附加值率极低,在我国加工贸易占比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
的情况下,以进出口总值计算的贸易差额难以真实反映双方的真实获利情况,有必要从获取的增加值口径重新核算两国的贸易增加值和增加值差额。

对于中国向欧盟出口增加值的计算使用课题组编制的2012年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DPN表),同时课题组还编制了2014-2016年欧盟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用于从欧盟进口增加值的核算。

贸易增加值核算结果详见表1。

以增加值口径核算的双方进出口与总值口径下相比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源于双方的出口品中除了自身获取的增加值外还包括了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即包含了其他国家的增加值。

2016年我国从欧盟进口总值为2081亿美元,进口增加值为1529亿美元,同年我国向欧盟出口总额为3390亿美元,而出口增加值仅为2324亿美元,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贸易顺差降为795亿美元,与总值口径下的1309亿美元相比下降了39.3%。

从表1可以看出,以增加值口径核算的中欧贸易顺差比总值口径下降低40%左右。

注:贸易差额与增加值差额均为相应的出口减进口。

以增加值口径核算的中欧贸易顺差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增加值率明显低于欧盟向中国出口,2010-2016年中国向欧盟每1000美元出口拉动的增加值从664美元逐步提高至685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加值率相对较高,2016年每1000美元一般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在834美元,且2010-2016年提高了30多美元,而加工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却低至405
美元,七年间未出现明显提升(见表2)。

单位出口增加值率主要与出口结构相关,中国向欧盟无论是加工贸易出口,还是一般贸易出口,机械及电机电气类产品及其零部件产品占比均较高,且中国对欧盟形成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制造品上。

从欧盟每1000美元进口拉动的欧盟增加值则相对较高,2012年达到峰值740美元,虽然2013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2014年起有逐步稳定提升。

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对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对欧盟GDP的贡献分别是1775亿美元、1535亿美元和1529亿美元;为欧盟分别创造了215万、212万和210万人次的就业。

中国从欧盟进口与中国向欧盟出口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从欧盟的进口主要为高科技类产品,如机械及设备、机动车辆、化工产品和药品等。

这些部门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因此,中国从欧盟单位进口的“含金量”较高。

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如大众、奔驰、奥迪、宝马、标志雪铁龙、菲亚特占据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以上,这也是在车辆及其零部件上中国对欧盟进口的依赖远高于对其他地区如美国、日本的原因。

类似地,欧盟的机械制造特别是德国的机械制造,以及空客等企业的发展则是中国在机械和航空及其零部件上高度依赖欧盟进口的原因。

除此而外,中国还从欧盟进口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类商品,且近几年,中欧贸易的结构基本稳定。

2016年中国从欧盟单位进口增加值为735美元,比当年向欧盟的单位出口增加值高出50美元。

2.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对双方就业影响分析
长时期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增长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如此,出口增长也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拉动中国的国内就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也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受进口产品结构、贸易伙伴向中国出口产品对就业吸纳程度的不同,中国产品进口对不同国家就业的拉动效率也有较大的差异。

2016年中国向欧盟总货物出口3390亿美元,拉动的完全国内就业约1335万人次,其中非农就业1034万人次,一般贸易出口拉动的就业占比最大,约为78.8%。

2014-2016年由于中国向欧盟出口总额的持续下降,出口拉动的就业量也下降了近100万人次。

2014-2016年中国向欧盟每百万美元货物出口拉动的国内就业稳定在39.4人次左右,其中加工贸易单位出口拉动的就业最低仅为24.1人次。

表4 2013-2016年中国向欧盟出口带来的国内就业(万人次)
表5 2013-2016年中国向欧盟每百万美元出口带来的国内就业(人次)
2010-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拉动的欧盟总就业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64.3万人次提高至2014年的215.3万人次,2015和2016年由于从欧盟进口额的下降导致拉动的欧盟就业量有所减少。

从欧盟每百万美元进口拉动的就业近几年有所波动,2014年最低为8.8人次,2015和2016年稳定在10.1人次左右。

与中国单位出口拉动的就业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出口的拉动生产率仍远低于欧盟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