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6年中欧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7年5月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自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至25国以来,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3年7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因此本报告中核算的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增加值,2010-2013年仅包含当年的欧盟27个成员国数据,而2014-2016年则包含了克罗地亚在内的欧盟28个全部成员国,但克罗地亚自身经济体小、且与中国的贸易量较小(2016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进口、出口分别占对欧盟总进出口的0.07%和3.0%),因此报告中直接进行了年度间的比较。

201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68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12.06%;至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达到208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3.17%,中国从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2010年来未出现较大变动。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至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略有上升,为3390亿美元,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010年以来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10年的19.7%降至2016年的16.2%。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波动趋势大致相同。虽然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本章中欧贸易数据均指货物进出口,不包含服务贸易。

图1 2010-2016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及占总进出口的比重注:进口总值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统计(以CIF价格计,下同)

从总值口径计算的贸易差额来看(见图2),2010年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顺差为1428亿美元,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至2016年中欧贸易顺差为1309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23.9%。

图2 2010-2016年总值口径下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差额

注:进出口数据均来自中国海关,贸易差额为出口总值减进口总值

多年来中国出口的一大特征是加工贸易占比高,对欧盟出口不例外,2014-2016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的占比仍然高达37.2%、35.4%和34.7%。而加工贸易出口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进口产品,在国内只进行装配、组装等加工环节,附加值率极低,在我国加工贸易占比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

的情况下,以进出口总值计算的贸易差额难以真实反映双方的真实获利情况,有必要从获取的增加值口径重新核算两国的贸易增加值和增加值差额。

对于中国向欧盟出口增加值的计算使用课题组编制的2012年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DPN表),同时课题组还编制了2014-2016年欧盟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用于从欧盟进口增加值的核算。贸易增加值核算结果详见表1。

以增加值口径核算的双方进出口与总值口径下相比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源于双方的出口品中除了自身获取的增加值外还包括了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即包含了其他国家的增加值。

2016年我国从欧盟进口总值为2081亿美元,进口增加值为1529亿美元,同年我国向欧盟出口总额为3390亿美元,而出口增加值仅为2324亿美元,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贸易顺差降为795亿美元,与总值口径下的1309亿美元相比下降了39.3%。从表1可以看出,以增加值口径核算的中欧贸易顺差比总值口径下降低40%左右。

注:贸易差额与增加值差额均为相应的出口减进口。

以增加值口径核算的中欧贸易顺差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增加值率明显低于欧盟向中国出口,2010-2016年中国向欧盟每1000美元出口拉动的增加值从664美元逐步提高至685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加值率相对较高,2016年每1000美元一般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在834美元,且2010-2016年提高了30多美元,而加工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却低至405

美元,七年间未出现明显提升(见表2)。单位出口增加值率主要与出口结构相关,中国向欧盟无论是加工贸易出口,还是一般贸易出口,机械及电机电气类产品及其零部件产品占比均较高,且中国对欧盟形成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制造品上。

从欧盟每1000美元进口拉动的欧盟增加值则相对较高,2012年达到峰值740美元,虽然2013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2014年起有逐步稳定提升。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对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对欧盟GDP的贡献分别是1775亿美元、1535亿美元和1529亿美元;为欧盟分别创造了215万、212万和210万人次的就业。

中国从欧盟进口与中国向欧盟出口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中国从欧盟的进口主要为高科技类产品,如机械及设备、机动车辆、化工产品和药品等。这些部门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因此,中国从欧盟单位进口的“含金量”较高。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如大众、奔驰、奥迪、宝马、标志雪铁龙、菲亚特占据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以上,这也是在车辆及其零部件上中国对欧盟进口的依赖远高于对其他地区如美国、日本的原因。类似地,欧盟的机械制造特别是德国的机械制造,以及空客等企业的发展则是中国在机械和航空及其零部件上高度依赖欧盟进口的原因。除此而外,中国还从欧盟进口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类商品,且近几年,中欧贸易的结构基本稳定。2016年中国从欧盟单位进口增加值为735美元,比当年向欧盟的单位出口增加值高出50美元。

2.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对双方就业影响分析

长时期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增长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如此,出口增长也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拉动中国的国内就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也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受进口产品结构、贸易伙伴向中国出口产品对就业吸纳程度的不同,中国产品进口对不同国家就业的拉动效率也有较大的差异。

2016年中国向欧盟总货物出口3390亿美元,拉动的完全国内就业约1335万人次,其中非农就业1034万人次,一般贸易出口拉动的就业占比最大,约为78.8%。2014-2016年由于中国向欧盟出口总额的持续下降,出口拉动的就业量也下降了近100万人次。2014-2016年中国向欧盟每百万美元货物出口拉动的国内就业稳定在39.4人次左右,其中加工贸易单位出口拉动的就业最低仅为24.1人次。

表4 2013-2016年中国向欧盟出口带来的国内就业(万人次)

表5 2013-2016年中国向欧盟每百万美元出口带来的国内就业(人次)

2010-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拉动的欧盟总就业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64.3万人次提高至2014年的215.3万人次,2015和2016年由于从欧盟进口额的下降导致拉动的欧盟就业量有所减少。从欧盟每百万美元进口拉动的就业近几年有所波动,2014年最低为8.8人次,2015和2016年稳定在10.1人次左右。与中国单位出口拉动的就业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出口的拉动生产率仍远低于欧盟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