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渗透创新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篇一:初中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渗透我们的祖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从四大发明到地动仪,从《史记》到《孙子兵法》,但情感依赖于认识,只有对祖国的文明了解了,认识了,才能对祖国有深刻的爱恋,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带着学生在祖国文化宝库中领略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今天,我向学生介绍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盛况和“神七”凯旋的录像,材料中那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和绚烂夺目的礼花,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航天员翟志刚的舱外成功行走更让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并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很多学生不禁背诵起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种自豪感、奋进感油然而生。

2细节渗透从德育工作的角度,回味杜甫笔下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顿感喜悦,它不正是德育渗透的特点吗,潜移默化,细致入微。

我们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日常生活表现,努力创设一种和谐互信的教育氛围,选择恰当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诚,力图将自己精心酝酿的德育“春风”吹向学生的心田,让不良的言行迎“春风”而化止。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

教学篇•教学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仅表现在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上,更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甚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其主要特点就是积极正面、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等民族文化精神。

而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渗透,不仅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实际,恰当、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与拓展,这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与重要突破口。

一、转变初中语文教学思路,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与研究1.树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控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树立初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文化意识以及杰出文化内涵进行总结性的研究与拓展,重点做好对传统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精神的理解与分析,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提升教师对整个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控与引导能力,提升教师对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辅导能力。

2.做好初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与理解,在每一篇课文中寻找传统文化精神教学的突破口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初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与理解,尤其应该找出每一篇教学内容在传统文化精神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突破口,将这些教学突破口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式与内涵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传统文化精神,在认知中强化文化精神理想,在文化理想下开展更加美好的实践生活。

二、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形式以及传统文化精神1.运用视频教学拓展初中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化理解与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视频教学来拓展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一方面加深对语文课文与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形象化、立体化、多样化。

比如,老师在进行《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时,可以利用最新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对整个春秋战国历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对文章学习有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1年6期┆273课堂浅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徐夏丹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越发的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分析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并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进行了论述,旨在以此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场。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

纵观教学改革实施的前后,不难看出教学正在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

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于学习的诉求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更乐于将彼此的想法进行分享,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善,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生有着较强的探索欲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使得语文教学显得枯燥且乏味,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手段更加的多元化,更具趣味性、也更有吸引力[2]。

教学手段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的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的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的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在新时期发展中,教师应当坚持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入手,结合学情特点制定专属教育计划。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找出重点内容,做好深度解析工作,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灵活运用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作用,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展现学生主体性,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主,从思想道德层面出发,做好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提升明辨是非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确保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感受生活中实现健康成长。

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找出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学生能力水平为主制定专属教育计划,做好教材内容整合与处理工作,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健全人格。

(二)提升思想认知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就需要从课程教学出发,展现语文课程优势。

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学生带入课文探究活动中,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课文教育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革命传统课文,如《老山界》《白杨礼赞》《纪念白求恩》等,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逐渐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通过对课文背景进行分析,在明确其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提供学习资料,将资料与课文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课文产生深刻印象,进而感染与启发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整合资源论文: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生成语文课堂文化

整合资源论文: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生成语文课堂文化

整合资源论文: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生成语文课堂文化[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及课程改革不断受到关注。

改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弊端,更新科学的学生观、价值观,创造科学、开放、和谐、多元的生本课堂文化,成为众多语文教学改革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而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

[关键词] 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生成文化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及课程改革不断受到关注,改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弊端,更新科学的学生观、价值观,创造科学、开放、和谐、多元的生本课堂文化,成为众多语文教学改革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而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列举的资源达21种之多,课程资源的概念在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让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有效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形式,凸现语文课堂的生本文化特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灵活巧妙运用教材,奠定厚实的课堂文化;整合艺术科、信息技术科等资源,丰富课外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彩的的语文学习“乐园”,呈现出开放性的课堂文化;优化师生动态环境资源,创设能激发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生成和谐的课堂文化;整合社会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拓展多元的课堂文化。

如何理解“整合”这两个概念?所谓“整合”,是指综合、融合。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使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语文课程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汪清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在生活实践中获取信息、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新课改所追求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和个性的生本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打通了课程之间、书本和世界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独特生命体验和个性发展,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各资源间的互动,给学生以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课堂达到生本化。

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的过程。

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就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当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转折、作者用词等等,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批判性思维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评论性文章,引导他们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二、创新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写作题目,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发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好地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

三、合作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文学作品的课堂讨论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课外作业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学又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感悟来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和人物塑造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热点或者个人成长经历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来达到这一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考虑,发展语文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打破传统的固化教学思维,发展出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适合学生发展状况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带来优质的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除了分析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好了解工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设出教学方法,从而形成长期的优质的教学风格。

首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能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促进作用,形成生成性的灵活课堂。

初中阶段,除了更加考验学生的语文积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和想出解决办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想,锻炼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核心素养顺应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能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总的来说,培养核心素养不只是为了增强短时间内的教学效果,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灵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独立读写创作的能力、将学习更加融入生活实际,这些能给学生带来终身的教学影响和语文素养,符合教学当中终身学习的要求,同时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落后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还存在许多老旧的问题,教师仍然过分看重教学成绩,根据课程标准耗费了大量时间讲解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形式固化。

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应试知识上,局限了知识的拓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还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压力,体会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分析文章时,教师的分析不够深入,将重点放在了课后习题的训练上,对文章提出的问题较少,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局限在了字面意思上,没有挖掘出学生的自我思考。

培养核心素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共10篇.doc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共10篇.doc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共10篇范文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跟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奇异的活力。

但是,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乡村。

有的学生,即使考分高,但实际读、写、听、说能力差,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下.写作水平稍高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也难以逃脱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框框,缺乏创见和想象力,缺乏真情实感;而另一部分学生,写张检讨也是错字连篇,冗长而罗唆,学生视野狭窄,积累很少,理解能力差,碰到阅读中的选择,,完全是凭着感觉连猜带蒙.许多初中毕业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家长对子女的学生也极不重视,认为读书没什么出路,又花钱,还不如混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这样还可以凭体力挣钱.养活自己,帮助家里。

还有部份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人管教,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又管不住,对孩子的言行没有约束,想干啥就干啥,所以,孩子们就更无心学习。

现状是如此,但我们要的找找教学方面的原因。

一、脱离实际生活语文本身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同时,它又是最切实际的,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着的。

现在的语文课,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变成了空中楼阁。

以作文为例,有的初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习惯于写毫无意义的范文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摘要】初中语文学习在一个人总的学习中起了基础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指导初中语文的学习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

总体能力不高的农村初中学生占了初中学生的很大比例,对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要着力解决此问题,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兴趣学习方法感情注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农村初中的学生能力总体不高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受办学条件及农村发展实际的影响,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少阅读量小,教材中有些篇目也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讲课比较传统,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给学生认识字词句,片面机械的课文分析,还有学生们感到味同嚼蜡的作文训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汲取素材一些初中生一写作文就头痛,往往采用流水账式的写作方法。

其实,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所谓“一花一世界”,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写入作文中。

教师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积累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付诸笔端,写出鲜活的作文。

观察生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将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热点时事,或者引领学生探究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些感悟,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要引导初中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生活感悟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让作文回归生活,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挖掘源头活水,根据生活体验领会知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

二、说真话,诉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真情实感,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要教育学生提高素养,首先成为一个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具有真挚感情的鲜活的人。

教师要避免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叙述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以情动人。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朱自清和汪曾祺的散文,给学生举朱自清写的父亲买橘子的例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哪些细节让你感动?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真情。

三、培养写作的创新意识例如,写关于歌颂亲情的文章,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两篇写亲情的美文,引导学生一步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语文教学学科融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学科融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学科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学科融合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顺应这一趋势,实现学科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学科融合的内涵、方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科融合的内涵学科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价值观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科融合不仅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还包括语文学科内部各个模块的融合。

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学学科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与人文社科的融合: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哲学等人文社科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语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语文与艺术的融合: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4.语文学科内部各模块的融合: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思维训练等语文教学模块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学科融合的方法为了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学科融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情境创设,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项目,进行探究式学习,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跨学科课程设计:结合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跨学科的语文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4.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实现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5.校内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其他学科教师、专家、社会机构等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融合活动。

学科融合的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学学科融合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学内容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富有学科融合特色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渗透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渗透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摘要: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的渗透尤其重要。

为此,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渗透爱因斯坦讲过:“创新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新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从现在做起。

而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的渗透尤其重要。

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我把自己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写出来,以求同行斧正。

一、营造民主氛围,渗透创新教育。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营造民主氛围,首先要在教室布置上作文章、放心思、下功夫。

可在在教室设计:“益智角”、“展示角”等。

在“益智角”上贴着名言佳句、猜谜语等有趣及益智的问题,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全班同学脑力激荡,训练了学生灵活的创造思维能力,增进学习的情趣;在“展示角”上展示学生的各种小创作作品、小作文、日记等。

教师要成为学生体验合作快乐的创设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与别人表演课本剧,还有在讨论一些发散性较强的问题时,学生既有小组内的合作,又有小组间的争论。

第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一、最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的设计特点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管见4、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思考6、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7、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创新9、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性处理策略的研究10、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应——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11、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策略12、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13、教态美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1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1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16、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探析18、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19、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20、运用熵原理构建开放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体系1、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交互性叙事探析2、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谈4、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长文短教”艺术5、浅议生本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6、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7、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艺术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9、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美10、预设与生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辩证法11、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12、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源与对策研究13、基于有效教学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言语研究14、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历史演变线索试探1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与文学文本阅读研究16、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研究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试论18、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19、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2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探析三、热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新技术新理念新课堂——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2、生态化视野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浅谈4、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构合理认知5、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6、警惕:课标名义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误区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取舍艺术8、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9、多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建构及其思考11、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1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13、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构想14、优化语文课堂促进个性阅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为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1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艺术辨证谈16、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浅析19、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2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四、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探究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4、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研究6、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的落实与交融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探讨9、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初探1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研究1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1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研究1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教学14、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15、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16、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反思与重构——西部地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研究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虚拟体验的研究18、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19、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20、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五、比较好写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1、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2、运用无意注意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与策略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性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6、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7、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四种典型范式9、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中学语文课堂教学1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1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意境浅说12、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几点思考1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性策略研究-田冬梅1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性策略研究16、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17、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18、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19、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种策略2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抓起2、简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方法3、中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4、中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5、简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背诵的教育功能6、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策略初探7、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8、媒介素养教育: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全新视界9、中学语文教学与健康人格教育10、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1、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12、论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3、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14、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5、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16、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17、错位: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教育18、略论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19、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浅析20、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2、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教育4、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5、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6、浅谈在山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7、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8、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9、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10、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11、儒家教育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12、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1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教育的回归与重构14、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15、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6、寓德育教育于中学语文教学八法17、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探究18、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19、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20、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三、热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3、新课标视野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4、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5、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6、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7、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8、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9、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11、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12、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13、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14、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原则16、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17、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8、教育沟通与中学语文教学19、个性化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20、情感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推动四、关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浅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2、从教育思想看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3、运用“木筏”理论透视中学语文教育教学4、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矛盾浅析5、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之探究6、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7、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8、聚焦两岸四地课堂共享语文教学盛宴 2013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展示研讨会举办9、安徽举办首届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管理论坛10、2013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展示研讨会在广东举行11、简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与探索12、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3、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14、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路改进与创新策略15、痞子语文之耍“痞”——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之反思篇16、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中学语文教育教学17、文学经典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18、关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19、浅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20、鲁迅的教育思想研究——兼及其在当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五、比较好写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1、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2、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教育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4、“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5、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想素质教育6、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意义7、让中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牵手8、中学语文教学须加强学生人格教育9、“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10、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11、管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12、心理素质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3、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14、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15、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育16、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17、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18、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19、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20、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传道”方法很多。

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

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开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素质水平越来越令人担忧。

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语文作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中笔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渗透素质教育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陈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开展素质教育的原因〔一〕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大家都知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学习课文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

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下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说一不二〞,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不管爱听不爱听,都要无条件接受。

这样的课堂,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活力,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不仅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二〕教师对教材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够充分,对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只是一味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够重视,应试教育的“魔咒〞依然存在,只强调知识不重视能力,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孤立了起来。

〔三〕教材的编排不能与时代接轨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高速开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

这就要求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

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鉴赏、学习,这些内容有的并不能与时代接轨,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于对考试的考虑,学生之能被迫去死记硬背,根本没有热情可言。

〔四〕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而是习惯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思路,并让学生找出课文的生字词,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有时还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摘要: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教师们也将此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提出了很多教学对策,以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创新。

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作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十分关键,教师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并将核心素养教育观念和方法融入其中。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核心素养教育观念也成为了当下教育的潮流和指向标。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知识点的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学改进和创新志在必行。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秉承新理念将课堂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翁,进而在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素养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具备了一定语文学科素养的中学生,在后续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困难时,可以快速突破自我,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我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经逐步成为了教育、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设备,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较其他学科而言有些枯燥好乏味,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喜欢背诵。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可以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对于文章的学习产生兴趣,也促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语文课堂中综合能力快速提升和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峡”一文时,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时先借助多媒体将三峡的图片展示出来,并且播放了《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朗诵音频,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随后,教师结合诗词与图片展开了关于三峡文章的讲解,鼓励学生自主找出文章中与诗词相对应的地方或者描写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

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

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

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30篇短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30篇短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30篇短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随笔旨在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以及对学生成长和学科发展的思考。

以下是30篇短篇范文,供您参考。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学习,发挥潜能。

2.《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受益终身。

3.《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是教育者的责任。

4.《诗歌教学中的情感共鸣》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提升审美情趣。

5.《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6.《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让学生自由发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因材施教,助力成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8.《成语教学的“故事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9.《古诗文教学的“意境”引领》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10.《从“课本”到“生活”》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综合素质。

11.《以“读”促“写”,提高作文水平》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2.《语文课堂上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13.《关注语文课堂的“互动”》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14.《课外活动中的“语文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15.《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16.《让“经典”陪伴成长》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一、创新的概念及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创新在现实社会的重要性举足轻重,主要表现在:(1)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成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农业时代出现的无数大小地主、财主,必然要被洛克菲勒、亨利福特和卡内基们所代替;而工业时代的石油大亨、汽车大王、钢铁皇帝,又必然要让位于新的财富霸主——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永恒动力。

(2)创新是当今世界强国富民的共同秘密。

历史的发展表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就日益强大;如果因循守旧,就日益衰落,在世界上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3)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4)不创新,必灭亡。

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
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二)、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学
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分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改变教学观念果敢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

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

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

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

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

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

(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

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

(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

(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

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

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前面对《七根火柴》故事的概括,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四)、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

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