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分类

合集下载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 -回复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 -回复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回复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分离血清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异常蛋白及其类型。

在血清蛋白电泳报告中,a2区蛋白质是其中一项指标。

本文将详细解析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清蛋白电泳的基本原理。

血清蛋白主要由白蛋白(albumin)和球蛋白(globulin)两部分组成,球蛋白又可以进一步分为α1、α2、β和γ四个区域。

血清蛋白电泳就是通过电泳法将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按照电荷和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从而获得蛋白质的分布信息。

在血清蛋白电泳报告中,α2区蛋白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α2区主要由α2-微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急性相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铁载蛋白(transferrin)等蛋白质组成。

α2区的异常改变通常与炎症、感染、肝病、肿瘤等疾病有关。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α2区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在12-18之间。

具体地,α2-微球蛋白的正常范围是2-9;C-反应蛋白正常范围是0-0.7 mg/dL;铁载蛋白正常范围是200-400 mg/d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所采用的测定方法和单位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还是以具体检验报告中所标注的正常范围为准。

当血清蛋白电泳a2区的测定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暗示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举例来说,α2-微球蛋白的增高可见于慢性炎症、肿瘤、激素使用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情况。

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常见于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风湿病等情况。

铁载蛋白的改变则可能与贫血、肝病、炎症等有关。

当血清蛋白电泳a2区的结果异常时,还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他检查指标和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指标的异常并不能确定特定疾病的存在,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一、实验目的:掌握电泳的一般原理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1、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方向泳动。

2、分类:按支持介质、电场强度、技术特点等分类。

支持介质:自由界面电泳;区带电泳:滤纸、醋纤薄膜、凝胶等。

3、基本原理---电荷效应:F=Eq,f=6лrηv。

匀强电场中,F=f,v=Eq/6лrη。

在同一电泳条件下,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将因其r和q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

因此,电泳一定的时间(t),就可以互相分离。

通常使用“迁移率”(m)表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移动速度的特性。

m=V/E指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颗粒的移动速度。

4、影响电泳的因素:内在因素:样品本身所带净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

外界因素:电场强度、缓冲液、支持介质。

5、血清蛋白的分离:血清蛋白各组分pI≤7.5,缓冲液pH=8.6,净电荷为负电荷,向正极泳动。

由于各蛋白质成分的pI不同,所带电荷量q不同,加上分子半径大小r和形状的差别,依V=Eq/6πrη 可知,不同蛋白质成分向正极泳动的速度不同,电泳一定时间就可相互分离(Δd=Δv·t)。

分离后的蛋白质须经显色才能检测鉴定,通常用氨基黑10B 将血清蛋白质显色。

三、实验步骤:1.泡膜洗净手,戴乳胶手套,取薄膜,于毛面距一端1.5 cm 处用铅笔轻画一直线。

小心将膜浮于巴比妥缓冲液上,待下面湿润后再将膜完全浸入,浸泡1小时。

2.仪器准备检查电源,接好电线(不通电),注意正负极。

加巴比妥缓冲液于电泳槽内,调整水平。

3.点样取出泡好的薄膜,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

毛面向上,于毛面膜的一端画线处点样,注意点样量适当。

待样品渗入膜内后,将点样面翻转朝向下方(以防电泳时薄膜表面蒸发干燥),置于电泳槽的支架上,点样端放在负极。

4.电泳盖上电泳槽盖平衡 5 分钟。

然后检查电源正负极无误后通电,E= 15V/cm,电泳 60分钟后断电。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苏洁平,张晓静(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1)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2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2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

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的变化特征病名白蛋白球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γ2球蛋白肾病↓↓↑↑↑↑↓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β2γ桥原发性肝癌↓↓AFP↑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双血蛋白血症双峰 注:↑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下面对几种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作简要说明[3,4]。

1 图1:为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由左至右为白蛋白峰、α12球蛋白峰、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γ2球蛋白峰。

其含量分别为52%~63%,4%~5%, 6%~9%,9%~12%,15%~23%。

2 图2及图3:见增高的γ2球蛋白峰。

肝病患者病程较长,当白蛋白和α12球蛋白降低,γ2球蛋白增高,提示病情较重。

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β2球蛋白可降低,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后γ2球蛋白增高。

3 图4:可见β区到γ区连续一片,难以分开,是由于IgA、IgM、IgG同时增高所致,称β2γ桥。

β2γ桥为肝硬化所独有的特点。

如伴有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降低即可诊断肝硬化。

若治疗后白蛋白回升,标志治疗有效。

4 图5:见明显增高的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同时增高,而白蛋白峰明显减低。

由于肾病患者长期丢失白蛋白,故血清中的蛋白明显减少。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中不同蛋白质组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的检查。

下面是对血清蛋白电泳报告的一般解读:
1. 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它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维持渗透压和抵御感染。

报告中的白蛋白水平通常以g/dL或g/L 为单位表示。

2. α1-球蛋白:α1-球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其中包括甲胎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异常升高的α1-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炎症、肝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存在。

3. α2-球蛋白:α2-球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如α2-巨球蛋白和铁结合蛋白。

异常升高的α2-球蛋白水平可能与慢性炎症、肿瘤或其他疾病相关。

4. β-球蛋白:β-球蛋白主要由转铁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组成。

异常升高的β-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

5. γ-球蛋白: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等。

异常升高的γ-球蛋白水平可能表示免疫系统活跃,如感染、炎症或免疫性疾病。

在解读血清蛋白电泳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1/ 1。

6.2血清蛋白质电泳

6.2血清蛋白质电泳
甲胎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结合珠蛋白 α2-巨球蛋白
铜蓝蛋白 转铁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C3
C4 β2-微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IgG
IgA
IgM C-反应蛋白
成人参考值(g/ L) 35~52 0.9~2.0 0.5~1.2 3×10-5 1.7~3.25 0.3~2.0 1.3~3.0 0.2~0.6 2.0~3.6 0.6~1.55 0.9~1.8 0.1~0.4
多发性骨髓瘤
出现深染的M蛋白 窄区带,多见于γ、 β区,偶见于α区
Alb α1 α2 β1 β2 γ
2.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肝硬化
Alb下降,γ明显 升高,β和γ区带 融合呈β-γ桥
Alb α1 α2 β γ
2.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肾病综合征
Alb明显低下(尿 中选择性漏出), α2-球蛋白显著升 高,β-球蛋白升高
0.001~0.002 2.0~4.0 7.0~16 0.7~4.0 0.4~2.3 <0.005
分子量(kD) 66.2 52 40 69 200
85~400 720 132 79.6 300 185 206 11.8 340
144~150 ~160 970 ~115
等电点 4.7~4.9
4.8 2.7~3.5
4.1 5.4 4.4 5.7
5.5 6~7.3
6.2
三、SPE有哪些临床应用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1.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图谱类型 低蛋白血症型 肾病型 肝硬化型 弥漫性肝损害型 慢性炎症型 急性时相反应型 M蛋白血症型 高α2(β)-球蛋白血症型 妊娠型 蛋白质缺陷型
二、正常SPE图谱有何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以区带电泳为主要技术分类)一、白蛋白(albumin,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分子量6.64万,等电4~5.8,半寿期(15~19天,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血浆白蛋白浓度可以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

正常参考值:35~50g/L。

血浆白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对监测血浓缩有诊断意义。

低白蛋白血症,可见于以下几种原因:(1)白蛋白合成减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病。

(2)由于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3)遗传性缺陷:无白蛋白血症。

(4)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分解增加。

(5)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烧伤所致渗出性皮炎。

(6)白蛋白分布异常:如门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入腹腔。

目前已发现20种以上白蛋白的遗传性变异,这些个体可以不表现病症,在电泳分析时其白蛋白区带可以出现1条或2条宽带,有人称之为双白蛋白血症。

当某些药物大量应用(如青霉素大量注射使血浓度增高时)而与白蛋白结合时,也可使白蛋白出现异常区带。

二、α1区带球蛋白1、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或AAT)是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量为5.5万,等电点4.8,半寿期4天,电泳中位与α1区带,是这一区带的主要组分。

正常参考值:成人780~2000mg/L、新生儿1450~2700mg/L。

低血浆AAT可以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症,AAT先天缺陷易导致肺气肿和肝硬化。

2、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4万,等电点2.7~3.5,半寿期5天,电泳位于α1区带,成人正常参考值:500~1500mg/L。

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亦常增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降低。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实验一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目的]了解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原理]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电极泳动称为电泳。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但大都在pH7以下,若将血清置于pH8.6的缓冲液中,则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都向阳极移动。

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速度也不同。

蛋白质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

因此可将血清蛋白质依次分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球蛋白和g球蛋白五条区带,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血清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及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脂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和测定。

[仪器与材料]1.仪器:电泳仪、电泳槽、分光光度计或光密度仪。

2.材料:醋酸纤维薄膜、培养皿、滤纸、镊子、点样器、直尺、铅笔、剪刀等。

[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m=0.06)。

称取巴比妥2.21克和巴比妥钠12.36克,溶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待冷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染色液。

称取丽春红S0.4克及三氯醋酸6克;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

3.漂洗液。

3%(V/V)醋酸溶液。

4.透明液。

取无水乙醇75毫升和冰醋酸25毫升混匀备用。

5.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6.40%(V/V)醋酸溶液。

[操作]1.薄膜的准备:取醋纤薄膜(2厘米*8厘米)在毛面的一端约1.5厘米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表露点样位置并编号。

然后将此薄膜置于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待充分浸透(即膜条无白斑时)后取出,用洁净滤纸轻轻吸去表面的多余缓冲液。

2.点样。

取少量血清置于普通玻璃板上,用点样器的钢口蘸取血清(约3~5ml),随后将钢口垂直“印”在点样线上,待血清渗入膜后移开点样器。

点样应注意,要适量、均匀和垂直,并避免弄破薄膜。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醋酸纤维薄膜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离。

3. 通过电泳分析,了解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分布情况。

4. 熟悉血清蛋白电泳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利用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由于血清中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和分子形状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也不相同。

通过在醋酸纤维薄膜上施加电场,蛋白质可以根据其带电性质和分子大小在薄膜上形成不同的区带。

在pH8.6的缓冲液中,血清中的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向正极移动。

分子量小、带电荷多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快,而分子量大、带电荷少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慢。

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距离,可以实现对血清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清样本- 醋酸纤维薄膜- 电泳缓冲液- 标准蛋白质溶液- 显色剂2. 实验仪器:- 电泳槽- 电源- 显微镜- 烤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泳缓冲液,调整pH至8.6。

2. 将血清样本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分别点样于醋酸纤维薄膜上。

3. 将薄膜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确保薄膜完全浸没。

4. 接通电源,进行电泳分离,电压设定为100V。

5. 电泳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薄膜。

6. 使用显色剂对薄膜进行染色,观察并记录蛋白质区带。

7. 对电泳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五、实验结果1.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根据电泳结果,将血清蛋白分为五条主要区带: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质溶液和血清样本的电泳图谱,可以初步判断血清中蛋白质的分布情况。

2. 定量分析:- 根据蛋白质区带的迁移距离,计算各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 结果显示,血清中清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

六、实验讨论1. 电泳分离效果:- 本次实验中,血清蛋白电泳分离效果良好,五条主要区带清晰可见。

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血清蛋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血清蛋白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中的分离情况,了解血清蛋白的组成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由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组成。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利用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差异,将混合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区带。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仪、电泳槽、直流电源、紫外灯、剪刀、镊子等;2. 实验试剂:血清蛋白样品、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缓冲液、染色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泳缓冲液:按照实验要求配制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缓冲液,确保pH值为8.6。

2. 制备样品:将血清蛋白样品用蒸馏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并加入少量电泳缓冲液,搅拌均匀。

3. 准备醋酸纤维薄膜:将醋酸纤维薄膜剪成适当大小的条状,用蒸馏水浸湿,去除气泡。

4. 加样:将制备好的血清蛋白样品滴加在醋酸纤维薄膜的一端,注意不要重叠。

5. 电泳:将醋酸纤维薄膜放入电泳槽中,确保薄膜水平,加入电泳缓冲液,接通直流电源,进行电泳。

6. 染色:电泳结束后,取出醋酸纤维薄膜,用染色液进行染色,观察血清蛋白的分离情况。

7. 分析结果:根据电泳图谱,分析血清蛋白的组成和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泳图谱:在电泳图谱中,可以看到血清蛋白分为五个区带,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2.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电泳图谱,可以了解到血清蛋白的组成和性质。

清蛋白是血清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占血清蛋白总量的60%以上;球蛋白是血清蛋白中含量次之的成分,包括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这些球蛋白在血清蛋白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成功分离了血清蛋白,并观察到了血清蛋白的五个区带。

血清免疫电泳结果解读

血清免疫电泳结果解读

血清免疫电泳结果解读
血清免疫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分析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分布情况,包括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

通过血清免疫电泳,可以了解患者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异常情况,从而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以下是血清免疫电泳结果的解读:
1. 正常结果: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区带,各区带比例正常。

这表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处于正常状态。

2. 异常结果:如果血清免疫电泳结果出现异常,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导致。

例如,如果γ球蛋白区带显著增强,而其他区带减弱,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免疫性疾病所致;如果α1球蛋白区带增强,可能是慢性炎症、肝病等;如果α2球蛋白区带增强,可能是恶性肿瘤、肝病等;如果β球蛋白区带增强,可能是急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免疫电泳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血清免疫电泳结果也会受到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的影响,因此解读结果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掌握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1.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内在因素:蛋白所带净电荷的量、蛋白的大小和形状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和电渗现象3.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4.0~7.3之间,在pH8.6的缓冲溶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泳动。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所以带电荷量也不同。

此外各种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各有差异,因此在同一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不同。

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较快;反之,则较慢。

4.醋酸纤维素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

该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现已广泛用于血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酶的分离和免疫电泳等方面。

5. 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将血清蛋白按电泳速度分为5条区带,从正极端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实验器材:1. 电泳仪:为电泳提供直流电源。

2. 电泳槽:为电泳提供场所。

3. 血清加样器:可用盖玻片或微量加样器。

4. 醋酸纤维素薄膜:2cm×8cm5. 其它:培养皿(直径9-10cm)、滤纸、镊子等。

实验材料和试剂:材料:牛血清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2、0.5% 氨基黑10B染色液3、漂洗液实验操作:1. 电泳槽的准备电泳槽有两个互相隔离的槽,各自装有缓冲液,接不同的电极,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

电泳技术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电泳技术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一、电泳的概念带有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称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电泳技术的发展:1937年Tiselius利用U形玻管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后用光学系统使各种蛋自所形成界面折光率差别成为曲线图象,发现血清蛋白可分为4~5高峰,即白蛋白、α(α1和α2)、β和γ球蛋白,使电泳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

但这类电泳仪结构较复杂,价值昂贵不易推广。

1940年代,Kӧnig和Wieland等发明用滤纸作为支持物,使电泳技术大为简化,而且可使许多组份相互分离为区带,所以这类电泳被称为区带电泳,而Tiselius 的电泳装置则称界面自由电泳,纸上电泳发明后在临床上到广泛的应用。

1950年发展为琼脂凝胶电泳。

1953年又发展为电泳后用免疫沉淀线检测的免疫电泳。

1955年Smithies以淀粉胶为支持物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离,结果可分为十余条区带,这是由于淀粉胶尚具有分子筛作用使蛋白更有效地分离,淀粉胶的制备不易标准化是该法的缺点。

1959年Davis发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具有耐热、透明、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并可以不同浓度的丙烯酰胺单体聚合为各种不同大小孔径的凝胶,即可制备各种不同孔径的分子筛,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提供了有用的技术。

六十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等电聚焦电泳和等速电泳等新电泳技术。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设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的力为F,F的大小决定于粒子所带电荷Q的电场的强度X,即:F= QX又按Stoke氏定律,一球形的粒子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F’与粒子运动的速度v、粒子的半径r、介质的粘度η的关系为:F’= 6πrηV当F=F’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时:QX= 6πrηV移项得:V/X= Q/6πrηV/X表示单位电场强度时粒子运动的速度,称为迁移率(mobility),也称为电泳速度,以u表示。

由公式可见,粒子的迁移率在一定条件下决定于粒子本身的性质,包括其所带电荷及其大小和形态。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可用于分离和检测血清中的蛋白质成分。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血清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会分离成多个带状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种不同的蛋白质。

2. 根据蛋白质分离带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可以初步确定血清中存在的主要蛋白质成分。

3. 根据不同的电泳方法和条件,能够更加准确地分离和识别血清蛋白质。

4. 可以通过与已知参考标准蛋白质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不同分离带中蛋白质的具体成分。

5.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结果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一些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炎症性疾病等,以及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蛋白电泳实验的结论还需要与其他临床检查结果和病史等综合考虑,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血清蛋白电泳各条带的分析

血清蛋白电泳各条带的分析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 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急 性 炎 症 期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 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慢 性 炎 症 期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 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恶 病 质
降低:重症肝病、遗传性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重 症 肝 炎
γ球蛋白(Gamma)
高清晰血清蛋白电泳各区带成分
• 白蛋白
白蛋白(Alb) 1抗胰蛋白酶(1-AT) 1酸性糖蛋白(1-AG) 1脂蛋白(HDL) 铜蓝蛋白(CER )( 1~ 2) 2巨球蛋白(2-MG) 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HP) 胆碱酯酶、C1脂酶抑制物 前脂蛋白(VLDL) 转铁蛋白(Tf) C-反应蛋白 凝血酶(Hemopexin) 2微球蛋白(2-MG) 脂蛋白(LDL) 补体C3、C4 IgG、A、M、D、E
血清蛋白电泳 临床应用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血浆)蛋白是由来源不同、功能 各异的许多蛋白混合而成,可通过蛋白 电泳将其分类,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临 床疗效观察。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至今仍是了解患者血 清蛋白全貌的有价值的方法,可用作初 筛试验。
血清蛋白电泳结果
白蛋白(Albumin) α1 球蛋白( Alphα1) α2 球蛋白(Alphα2) β球蛋白(Beta)
Β2-微球蛋白
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中,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 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
升高:肾功能衰竭或肾脏急性炎症、炎症及肿 瘤
肾肾 病小 综球 合肾 症炎 或
γ球蛋白
补体C3、C4 IgG、A、M、D、E
Ig免疫球蛋白
为多克隆球蛋白,包括IgA、IgD、 IgE、 IgM。主要位于区, IgA常位于区或 紧随其后。 升高:各类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 减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球蛋白血症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以区带电泳为主要技术分类)一、白蛋白(albumin,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分子量6.64万,等电4~5.8,半寿期(15~19天,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血浆白蛋白浓度可以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

正常参考值:35~50g/L。

血浆白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对监测血浓缩有诊断意义。

低白蛋白血症,可见于以下几种原因:(1)白蛋白合成减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病。

(2)由于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3)遗传性缺陷:无白蛋白血症。

(4)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分解增加。

(5)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烧伤所致渗出性皮炎。

(6)白蛋白分布异常:如门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入腹腔。

目前已发现20种以上白蛋白的遗传性变异,这些个体可以不表现病症,在电泳分析时其白蛋白区带可以出现1条或2条宽带,有人称之为双白蛋白血症。

当某些药物大量应用(如青霉素大量注射使血浓度增高时)而与白蛋白结合时,也可使白蛋白出现异常区带。

二、α1区带球蛋白1、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或AAT)是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量为5.5万,等电点4.8,半寿期4天,电泳中位与α1区带,是这一区带的主要组分。

正常参考值:成人780~2000mg/L、新生儿1450~2700mg/L。

低血浆AAT可以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症,AAT先天缺陷易导致肺气肿和肝硬化。

2、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4万,等电点2.7~3.5,半寿期5天,电泳位于α1区带,成人正常参考值:500~1500mg/L。

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亦常增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降低。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
临床医学诊断基础:血清蛋白电泳
中文名称:血清蛋白电泳英文名称:SPF
化验介绍:血清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当蛋白质带正电荷的
时候,在电场中由阳极向阴极泳动;带负电荷时,在电场中则由阴极
向阳极泳动。

蛋白质的泳动速度与分子量、游离状态和所带电荷多少
有关。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发病早期蛋白质电泳无变化,发病两周后白蛋白、α2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

(2)慢性肝炎:γ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下降较急性肝炎显著。

(3)肝硬化:白蛋白、α1、α2球蛋白均明显下降,γ球蛋白极
度升高。

(4)肝细胞癌:蛋白变化除α1和α2增高外,其它改变与肝硬化
相同。

但在α1和白蛋之间可出现甲胎蛋白的区带。

(5)其它的肝胆疾患和肝外疾患如淤血肝、多发性骨髓瘤和肾病
综合征等可引起各种蛋白含量的变化。

【名称】血清蛋白电泳

【名称】血清蛋白电泳

【名称】血清蛋白电泳【英文名】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别名】【概述】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运动,称为电泳(electmphomsis)。

由于其等电点不同,分子大小、形状和荷质比的不同,使不同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在一定的支持介质中可借以分离各种蛋白质。

常用的电泳技术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电泳等。

血清蛋白电泳以醋酸纤维素薄膜应用最为普遍。

【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都有其特有的等电点,各种蛋白质在各自的等电点时呈电中性状态,它的分子所带正电荷与所带负电荷量相等。

将蛋白质置于pH比值等电点较高的缓冲液中,它们将形成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中均向正极泳动。

由于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带电荷的量多少差异,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也不同,所以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也不同。

蛋白质分子越小带电越多,移动速度越快;分子越大而带电越少,移动速度越慢。

按其泳动速度可以分出以下的主要区带,从正极端起,依次为白蛋白、α球蛋白和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5条区带。

【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0.1、μ=0.06):以巴比妥2.21g、巴比妥钠12.36g于5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2)染色液:①丽春红S染色液:丽春红9.04g、三氯醋酸6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②氨基黑10B染色液:氨基黑10B 0.1g,溶于无水乙醇20ml中,加冰醋酸5ml甘油0.5ml使溶解。

然后将磺柳酸2.5 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前液,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ml。

(3)漂洗液:①30ml/L醋酸溶液:用于丽春红染色的漂洗。

②甲醇45ml,冰醋酸5ml和蒸馏水50ml混匀。

用于氨基黑10B染色的漂洗。

(4)透明液:柠檬酸(C H Na O·2H O)21g和N-甲基-吡咯烷酮150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5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成人参考值(mg/L)半寿期(天)分 子 量
(万道尔等电点
含糖量(%)简注
前白蛋白200-400 5.4 4.7白蛋白35000-5000015-19 6.644-5.8
0α1-抗胰蛋白酶780-20004 5.5 4.810-12APRP,抗胰蛋白水解酶先天缺陷易导致肺气肿、肝硬化α1-酸性糖蛋白500-15005
4 2.7-3.5
45APRP α1-脂蛋白1700-325020脂类运输甲胎蛋白<0.03 6.9
4胎儿期蛋白
结合珠蛋白300-215028.5-40 4.112APRP,结合Hb,溶血时减少α2-巨球蛋白1500-3500565.2-80 5.48肾病时增加,抗蛋白水解酶铜蓝蛋白200-500
4.5
12-16 4.410
APRP,含铜
促红细胞生成素3
正常红细胞生成的一个主要激素,某些贫血时增加,肾病、某些自身免疫转铁蛋白
2200-40007
7.7 5.76
负性APRP,转运Fe,在低色素贫血时增血红素结合蛋白0.5-1 5.7结合血红素β脂蛋白600-1550
300脂类运输C4
20.6
7补体系统
纤维蛋白原2000-4000 2.5
34 5.53
APRP,纤维蛋白前身,参与血凝C3
700-1500182
APRP,补体系统
β2-微球蛋白
1-2
1.18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增加IgG 5250-1650024166-7.33抗体组分IgA 400-39006178抗体组分IgM 250-31005
9012抗体组分
C-反应蛋白0.8-811.5-14 6.2
APRP,防御蛋白
注:AP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γ区带球蛋白血浆蛋白质电泳区带分类
营养指标,负性APRP,在许多疾病时降低,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
α1区带球蛋白α2区带球蛋白
β1区带球蛋白β2区带球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