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第十三章 尿液及肾功能检验
2.中后期障碍: ①尿量下降,尿沉渣多,有pro尿: 肾小管上皮坏死所致; ②尿比重下降,尿Na增多: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③有水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表现:水肿、呼吸困难等。 ④高血K+,心肌中毒等: 心律紊乱,心跳停止而死亡。
4.显微镜检验 ①有机沉渣: a、上皮细胞:肾上皮细胞;肾孟尿路上皮细胞;
膀胱上皮细胞;
b、血细胞:RBC;WBC;脓细胞。 c、尿管型(尿圆柱) 概念:
种类: 上皮管型: 颗粒管型:
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脂肪管型: 蜡样管型: ②无机沉渣:
三、肾功能检验: 1.尿液浓缩试验: 方法: ①突然停止供水试验:
②逐渐停止供水试验:
意义:①肾脏疾病:浓缩能力下降,但须2/3 以上肾单位丧失功能; ②垂体性尿崩症:ADH分泌下降,多 尿→比重低; ③肾性尿崩症:肾其他功能正常,仅 小管对ADH刺激反应异常。
2.血液尿素氮(BUN)测定 方法:①半定量试纸法; ②色谱试纸法; ③定量比色法; 意义:①BUN上升: 肾前性氮血症:pro分解代谢增加; 肾血流下降所致。 肾性氮血症:肾单位(2/3)失去功能; 肾后性氮血症:阻塞性。 ②BNN下降: 尿素合成下降,如肝病,肠吸收障碍 等,输液泄染料试验
四、肾功能障碍的判断 1.早期功能障碍: ①肾脏无器质性改变。
②主要为肾脏供血不足→小球滤过作用下降→原
尿生成下降; ③肾小管仍可维持正常功能。 特点:①少尿:小球滤过下降。 ②尿比重升高: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加强所致; ③尿Na下降:肾小管重吸收Na+增多。
3.化学检查: ①pH:草食动物:碱性 肉食动物:酸性 杂食动物:中性 碱性尿→酸性: 热性病、食欲不振、酸中毒、营养代谢病等。 酸性尿→碱性: 泌尿系统炎症、代谢性碱中毒等。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4)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5)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
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一般输血10~15ml后即可产生症状。
1)开始阶段:由于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和所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1)术中失血回输: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收集、抗凝、过滤、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病人。
2)术前预存自体血:术前2~3周内,定期反复采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要时再回输。
2.成分血
(1)红细胞1)浓缩红细胞2)洗涤红细胞3)红细胞悬液
(2)白细胞浓缩悬液:保存于4℃环境,48小时内有效。
3)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4)超短波理疗。
5)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胸闷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濒死感觉。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原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及改善微循环血量。
5.输入脱水剂,以消除脑水肿、组织水肿。
一、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补充热量和水分。如5%葡萄糖,10%葡萄糖。
(2)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和电解质。如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
从头到脚辨健康_第十三章 用趾甲为健康加减分
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观察趾甲,不会有什么异常的反应。
但如果人体某个器官产生了病变,趾甲就会出现相对应的表现。
这通常能从趾甲形状、趾甲表层的光滑度、趾甲的颜色、趾甲薄厚、趾甲软硬、趾甲有无破损等方面看出来。
当你发现了趾甲的这些异样,就应该警觉了。
针对自己可能存在的疾病隐患,进行检查和及时的预防和治疗,确保身体健康。
脚趾出现嵌甲很多人的趾甲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最令人烦恼的就是嵌甲,也就是趾甲紧扣嵌入肉里,因为这样很容易形成伤口,若再发生细菌的感染,就会造成局部的发炎流脓、发红肿胀、色素沉淀。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即使拔出嵌在肉里的趾甲,也极易因病情反复。
其实,嵌甲并是不单一的外在现象,还有一定的病理原因。
1.趾甲向着甲床生长原因:趾甲过长会滋生细菌,有些人生怕如此就过分地剪短趾甲,但是自己又偏爱穿紧小的鞋子,这样使得趾甲的生长空间十分狭小。
极短的趾甲刚长出就受到了限制,趾甲的尖端迫不得开始向甲床的一侧或两侧的组织内生长,这样就特别容易引起嵌甲。
应对方法:这种嵌甲其实不难治疗,只要在消除炎症后,把好像箍牙一样的金属器具装嵌于趾甲两旁,把嵌在肉里的趾甲慢慢掰出,让其正常生长即可。
长好之后,要格外注意在平时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
2.肝气郁滞原因:由于精神刺激、情志抑郁或其他脏腑疾病长期不愈,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滞,造成气机郁滞且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趾甲嵌入肉里。
应对方法: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畅,力戒暴怒和抑郁。
这样就不会让肝气过旺,肝可以维持正常的疏导功能。
肝最强的时间恰好是凌晨1~3点,可以加强睡眠,给肝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末梢神经炎原因:足部受到直接重击导致神经受伤,或是由于糖尿病、痛风等使神经受感染,以及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群,很容易导致末梢神经发炎,使神经痒痛和丧失知觉的感染部分百变得红肿,导致趾甲嵌入肉中。
应对方法:可服用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改善神经营养。
注意不要吃刺激性的饮食,平时应注意保暖。
专科(生物化学)第13章 酸碱平衡
KHb+H2CO3
Hb02
KHCO3+HHb
Hb+ 02
血浆
组织液
内流
(2)在肺部:
血液运行至肺部时。HHb与02结合成HHb02,后者 与KHCO3作用生成KHbO2和H2CO3,H2CO3再分解成CO2 呼出: HHb+ 02
HHb02+KHCO3
HHb02
KHbO2+ H2CO3
但肺不能调节NaHCO3的浓度,NaHCO3浓度 的恢复还需要肾进行调节。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通过重吸收与再生NaHCO3以及排出过多 的碱来调节血中NaHCO3浓度,以维持 [NaHCO3]/[ H2CO3]的正常比值。
这种调节作用是:由肾小管细胞的
泌氢、泌氨、泌钾及重吸收钠作用来完 成的。
血浆PH值可按亨德森一哈塞巴方程式计算: [ NaHCO3] PH=pKa+lg [ H2CO3] 式中的 pKa是H2C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在 37℃时为 6.l,将此值与[NaHCO3]/[H2CO3]的比值代入上式. pH=6.l+lg 20/l=6.l+1.3=7.4
血浆通过肾小球滤过而产生的原尿其 pH未变,仍 为7.4左右,[Na2HPO4]/[ NaH2PO4]的比值
也与血浆相同,为4/l。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细胞分泌出 的 H+与 Na2HPO4中的 Na+进行交换, Na2HPO4转变成 NaH2PO4随尿排出。 被重吸收的Na+则与肾小管细胞内的HCO3- 一起转运入血液形成NaHCO3。
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 水,两者化合生成碳酸(CO2+ H2O→ H2CO3 )。
14酸碱平衡
机体的代偿调节
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这是急性呼 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调节。 2.肾脏代偿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措 施 。产NH3↑、排H+↑及重吸收NaHCO3↑
对机体的影响
出现CO2麻醉现象。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初期头 痛、视觉模糊、疲乏无力,进一步加重则病人表现 精神错乱、震颤、谵妄、嗜睡直至昏迷。
肾脏代偿是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 。 H+的生成和排出下降。NH3→NH4+也因排出的 H+下降而减少。与此同时HCO3-重吸收减少而 排出增多。
对机体的影响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病人临床表现较为明显, 常有诸如窒息感,气促,眩晕,易激动,四肢及 口周围感觉异常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 。
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是机体调节酸碱平衡最主要的器官 1、H+-Na+交换 (1)碳酸氢盐的重吸收 (2 )磷酸氢盐的酸化 2、NH4+-Na+交换 3、K+ -Na+交换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
分为代谢性和呼吸性两大类
1、代谢性酸中毒:
血浆中Na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 2、代谢性碱中毒: 血浆中Na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 3、呼吸性酸中毒: 血浆中H2CO3含量原发性增高 4、呼吸性碱中毒: 血浆中H2CO3含量原发性减少
对机体的影响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急性代谢性碱中毒病人常 有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和手足搐搦症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人可有烦燥不安、精 神错乱及谵妄等症状
四、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是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
原因和机制
1.精神性过度通气
2.乏氧性缺氧
生化整理SK终极版
生化整理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在急性炎症或某些组织损伤时,有些血浆蛋白质含量会增高,有些会降低,这些血浆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M蛋白: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及恶性淋巴瘤,都是以M开头的疾病,故称M蛋白。
3.实际碳酸氢盐:指在血浆中HCO3-的实际浓度,是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指标。
4.标准碳酸氢盐:指在37℃时用PCO2为40mmHg及PO2为100mmHg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O3-的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指标。
5.碱剩余:是指在37℃时用PCO2为40mmHg时,将1L全血pH调整到7.40所需强酸或强碱的mmol数,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客观指标。
6.阴离子隙:为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
7.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体重0.01%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8.维生素:调节人体各种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
9.胆汁酸肠肝循环:由肠道吸收的各类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肝细胞将游离胆汁酸再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重新吸收和新合成的结合胆酸一起,再排入肠道,完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10.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降解产物。
11.肾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由尿排出。
12.肾小球滤过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ml)。
13.菊粉清除率:较好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是目前GFR检测的“金标准”。
14.内生肌酐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肾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15.自由水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使尿液达到等渗,而应从尿中减去或加入的纯水量。
16.心力衰竭:他是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人体组织需要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17.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及答案(七)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及答案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习题第十章抗病毒药【A型题】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是()。
A. 拉米夫定B. 更昔洛韦C. 阿德福韦酯D. 利巴韦林E. 奥司他韦答案:D【A型题】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AIDS患者CMV性视网膜炎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病毒复制药物是()。
A. 喷昔洛韦B. 阿昔洛韦C. 昔多福韦D. 更昔洛韦E. 福米韦生答案:E解析:【A型题】茚地那韦属于()。
A.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B. 广谱抗病毒药C. 抗流感病毒药D. 抗乙肝病毒药E. 抗疱疹病毒药答案:A【A型题】奥司他韦用于以下哪种病毒感染治疗()。
A. 乙型肝炎病毒B. 甲型肝炎病毒C. HIVD. 巨细胞病毒E.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答案:E【B型题】【1~5】A. 奥司他韦B. 阿昔洛韦C. 司他夫定D. 恩替卡韦E. 利巴韦林1、属于抗疱疹病毒药的是()。
2、属于抗流感病毒药的是()。
3、属于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是()。
4、属于核苷(酸)类抗肝炎病毒药的是()。
5、属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药物的是()。
答案:B、A、C、D、E【B型题】【1~2】A. 昔多福韦B. 喷昔洛韦C. 伐昔洛韦D. 泛昔洛韦E. 伐更昔洛韦1、口服后在肝脏水解为阿昔洛韦而发挥抗疱疹病毒作用的药物是()。
2、口服后在肠道和肝脏水解成为更昔洛韦而发挥抗疱疹病毒作用的药物是()。
答案:C、E第十一章抗寄生虫药【A型题】可用于治疗绦虫感染的药物是()。
A. 林旦B. 氯硝柳胺C. 哌嗪D. 甲硝唑E. 环吡酮胺答案:B解析:1、驱肠虫药:哌嗪——蛔虫和蛲虫——儿童;噻嘧啶——蛔虫、蛲虫和钩虫;2、广谱驱肠虫和杀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3、驱绦虫药:氯硝柳胺。
【A型题】通过改变虫体肌细肥的离子通透性发挥驱虫作用,适用于儿童,常见制剂为宝塔糖的药品是()。
A. 青蒿素B. 氯喹C. 哌嗪D. 噻嘧啶E. 吡喹酮答案:C【B型题】【1~4】A. 伯氨喹B. 乙胺嘧啶C. 氯喹+伯氨喹D. 氯喹E. 青蒿素1、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使DNA断裂()。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关键术语有氧工作能力:是指能反映本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最大吸氧量、维持最大和次最大摄氧量的能力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运动后过过理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下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乳酸阈:在有氧供能的递增负葆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与安静时的值接近,可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还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第14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靛步提高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久,一些不良反应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到高限的范围训练效果: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使机体结构与机能发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力竭:是指运动性疲劳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机体衰损的表现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的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与提高的过程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公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积极性休息:是指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消除疲劳的运动手段第十二章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力量耐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的能力绝对力量:是指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对抗的最大阻力来表示相对力量:是指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肌肉肥大:主要由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加和结蒂组织增多等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现象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大型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频率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第八章酸咸平衡与肾脏排泄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酸碱平衡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由弱酸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本系具有缓冲酸、碱、保持PH的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力,故反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碱贮备,简称碱储酸碱平衡紊乱: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中,从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为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8
第十一章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1. 血液的缓冲作用
血液的缓冲系统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 主要有4种: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磷酸盐缓冲系统
9
蛋白质缓冲系统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9
第十一章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2. 肺的调节作用
固定酸
H2SO4 H3PO4 尿酸 甘油酸 丙酮酸7 乳酸 三羧酸 酮体
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
7
第十一章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二、酸碱物质的来源 2. 碱的来源
体内物质 代谢产生Βιβλιοθήκη 氨基酸 脱氨基来源
食物中所含金 属元素在体内8 的氧化产物
菜 果 豆奶 含 Na+ K +
Ca 2+ Mg 2+
一、酸碱的概念 酸: 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
如:HCl H2SO4 H2CO3 NH4+
碱: 能接受质子的任何物质 6 如: OH- HCO3- Pr-
6
第十一章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二、酸碱物质的来源 1. 酸的来源
挥发酸 H2CO3
CO2 + H2O
类型及来源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 50~100mmol/d
排酸(H+或固定酸) 重吸收碱(HCO3-)
12
12
第十一章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本节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酸碱的概念;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主要来源于物质代谢,碱主要来源于瓜果
和蔬菜;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血液的缓
冲系统、肺的调节、组织细胞的调节、肾的调
节,并阐述了这四种调节方式的机制及作用特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解读
Acid-alkaline balance
第一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体液酸碱的来源酸碱概念 酸释H+者为酸碱:受H+者为碱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挥发酸(碳酸):成人 每天产生CO2400600ml 酸性物质来源 碳酸外的所有酸性物 质(非挥发酸)
点滴积累
1.酸性物质包括挥发性酸和固定酸,碱性物质包 括代谢产生的碱和食物中的碱。
2.体内唯一的挥发性酸是碳酸,固定酸则是体内
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质的总称,机体代谢产生的 碱性物质主要是氨。
无机酸—硫酸、磷酸等
固定酸 (非挥发
性的酸)
有机酸—酮体、乳酸、丙酮 酸、柠檬酸、苹果酸等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代谢产生的碱
氨基酸分解产生 的氨是主要来源。
碱性物质来源
食物中的碱 蔬菜水果是主要 来源。
课堂活动
正常人血液 pH 值在 7.35 至 7.45 之间时为碱性体质, 低于 7.35 为酸性体质(该体质人群容易疲乏、记忆力衰 退、老化加快,甚至容易发展为疾病)。 结合酸碱平衡知识,试分析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A 7.D 8.A 9.C 10.A
第十四章 酸碱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C 4. A 5. C
6. B 7. D 8. C 9. B 10.B
第十五章 酸碱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蛋白质
一、单项选择题
1.E 2.A 3.C 4.B 5.A
6.D 7.D 8.B 9.C 10.C 11.D
第二章 核酸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C 3. C 4. D 5. C
6. A 7.A 8. C 9. C 10. C
11.A 12.C
第三章 酶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B 4.C 5.D
6.B 7.C 8.A 9.B 10.D
第四章 维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A
6.B 7.D 8.C 9.C 10.D
11.B 12.A
第五章 糖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A 5.B
6.B 7.A 8.C 9.B 10.D
11.D 12.C 13.C 14. B 15.D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练习与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B 6.D
第十一章 肝的生物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B 4. C 5. C
6. D 7. C 8. A 9. D 10. C
第十二章 水和电解质的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整体目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整体目录第一册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1 物质的结构1.2 物质的性质1.3 物质的变化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化学反应的类型2.3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3.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第四章化学实验4.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4.2 化学实验仪器4.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二册第五章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平衡5.1 物质的变化5.2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5.3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六章电化学6.1 电化学基本概念6.2 原电池6.3 电解质溶液第七章物质的分析与检测7.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7.2 物质的量测定7.3 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分析第八章化学与STSE8.1 化学与生活8.2 化学与环境8.3 化学与科技第三册第九章烃9.1 烷烃9.2 烯烃和炔烃9.3 芳香烃第十章立体化学10.1 立体化学基本概念10.2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10.3 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十一章卤代烃和醇11.1 卤代烃11.2 醇11.3 酚第十二章醚、胺、糖和脂肪12.1 醚12.2 胺12.3 糖12.4 脂肪第四册第十三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13.1 化学反应速率13.2 化学平衡13.3 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调控第十四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14.1 酸碱平衡14.2 沉淀溶解平衡14.3 酸碱滴定第十五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5.1 金属的腐蚀15.2 金属的防护15.3 电镀第十六章化学与材料16.1 金属材料16.2 有机高分子材料16.3 新型材料第五册第十七章化学与生命17.1 生命的化学基础17.2 生物大分子17.3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第十八章化学与自然资源和环境18.1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8.2 环境污染与防治18.3 绿色化学第十九章研究型研究课题19.1 研究型研究概述19.2 研究型研究案例分析19.3 研究型研究评价与反思第六册第二十章化学实验选编20.1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0.2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3 化学实验研究性研究第二十一章化学与STSE21.1 化学与科学21.2 化学与技术21.3 化学与社会第二十二章拓展视野22.1 化学与人类文明22.2 化学与科技创新22.3 化学与未来发展以上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整体目录,供您参考。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检测指标
用酸滴定,得正值,碱过多 用碱滴定,得负值,酸过多
15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变化 BE负值增加,代谢性酸中毒 BE正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
15
第十一章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检测指标 二、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
6. AG 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正常值:10~14mmol/L (12mmol/L ) 意义:可判断代谢性酸16中毒的类型和诊断混合型 酸碱平衡紊乱。
4. 临床分类: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 根据酸碱平衡紊乱时pH是否正常分类: 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8
8
第十一章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检测指标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4. 临床分类: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 根据酸碱平衡紊乱时pH是否正常分类: 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13
第十一章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检测指标 二、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
4. BB 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总和。 正常值:45~52mmol/L (48) 意义:反映代谢性因素1的4 指标
14
第十一章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检测指标
二、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
5. BE
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 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正常值:-3.0 ~ +3.0mmol/L
第十一章 酸碱平衡紊乱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吴晓岚
第十一章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检测指标
本节重点难点
难点: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阴离子间隙
重点: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酸碱度
5
判断酸碱平衡的常见生化指标汇总
-
物理溶解 血浆中 于血浆中 HCO3-的实 的CO2所 际含量 产生的张 力
4.5~ 6.0kPa AB:24mmo l/L
血液中具 有缓冲作 用的负离 子碱的总 和
血液滴定至 pH为7.4时 所消耗的酸 或碱的量
正常 值
7.35~ 7.45
50mmol/L -3.0~+ ±5mmol/L 3.0mmol/L
[HCO3-] / [ H2CO3] ↑
PaCO2 ↑ > 46 mmHg
反映的意义: —— 呼酸,[ H2CO3] ——代碱后的代偿, [ H2CO3] ↑ 确定:①病史 ②代偿限值(时限、极限) ③公式推算
三 、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 盐(AB)
1. SB(standard bicarbonate ) 概 念 : 在 标 准 条 件 下 ( 380C 、 SO2 100% 、 PCO2 40 mmHg)测得血浆中HCO3-浓度 正常值:22~27mmol/L(24mmol/L)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Acid-alkaline balance
第四节 判断酸碱平衡的常见生化指标
一、血浆PH 二、血浆二氧化碳分压(PCO2)
三、实际碳酸氢盐与标准碳酸氢盐
四、缓冲碱 五、剩余碱
一、 血浆PH
概念: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动脉血7.35~7.45 意义:区分酸硷中毒
案例分析
案例 男性,55岁,糖尿病病史10年,昏迷状态入 院,pH7.13,HCO3-9.9mmol/L,PCO24.0KPa。 分析 试判断患者的酸碱平衡失调状态,并分析发 生原因。 提示:1.病史、昏迷。 2.pH、HCO3-、PCO2降低。
生化习题集第十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
第十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一、名词解释1.体液 2.细胞内液3.细胞外液 4.代谢水5.结合水 6.非显性出汗7.可扩散钙 8.非扩散钙9.钙磷乘积 10.溶骨作用11.活性维生素D3 12.微量元素二、填空题1.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自身体重的_________%,其中细胞内液为_________,血浆为_________,细胞间液为_________。
2.以细胞膜为界体液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人体体液的含量因_________,_________和胖瘦程度有关。
4.细胞内液的电解质总量较细胞外液_________,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_________仍相等。
5.人体与外界物质交换包括两大过程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这两个过程的完成是依靠体液在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三者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6.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___与细胞间液的_________之和减去_________与_________之和。
7.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来实现的。
8.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_________,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_________。
9.体内的水按照其自由状态的不同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后者主要是指体内大部分水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物质结合而存在心肌主要含________故能维持一定的形态,而血液中主要含 _________,故呈流体。
10.正常成人每日水的进出量大致相等,约为________毫升, 每日尿量约为_________ 毫升,最低尿量不能低于_________毫升, 否则视为少尿,造成尿毒症。
11.每克糖完全氧化时产生水_________ml, 每克脂肪完全氧化时产生水_________ml, 每克蛋白质彻底氧化产生水_________ml,混合膳食情况下,成人每日“代谢水”的产量约为_________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id-Base Disturbances)
H2O H+
OH–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调节,维持 体液酸碱度在相对恒定范围平衡,
如动脉血 pH7.35 ~ 7.45
酸碱平衡紊乱:酸碱过负荷、不足、 或调节障碍致使体液酸碱稳态破坏
如动脉血 pH大于 7.45 或小于 7.35
第一节 机体内酸碱来源 及平衡的调节
pH =pKa + log [HCO3-] / [ H2CO3]
? 因pKa为常数
? 故血pH ∝ [HCO3-]/ [ H2CO3 ]
? 该比值维持在20/1,pH就正常 ? [HCO3-]/ [ H2CO3 ]比值的改变,决定
pH的改变
二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H+
H+
一、体液酸碱的来源
酸碱概念 ?酸:释H+者为酸
?碱:受H+者为碱
? 体内酸碱种类
挥发酸:碳酸(H2CO3)、肺排除,
酸
呼吸因素
固定酸:H2SO4、H3PO4、酮体等,主
要来源是蛋白质的分解
肾脏排泄,代谢因素
碱: HCO3- 、Na2HPO4 、 NH3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缓冲系统
(1) 酸中毒 (2) 硷中毒
2.病因
(1) 呼吸性~
(2) 代谢性~
3.代偿
(1) 代偿性 (2) 失代偿性
一、 酸碱度(pH)
pH 6.8
7.35
7.45
death
酸中毒
【H+】 160
碱中毒 40
7.8 death
16 nmol/L
?
pH =-log [H+]
? 血pH =pKa + log [HCO3-] / [ H2CO3]
= pKa + log [HCO3-] 0.03 x [ PCO2]
? [HCO3-/ H2CO3]=20/1时, pH=7.4
? AG=UA-UC ? 正常值:10~14 mmol/L
血浆中离子
? 阳离子:Na++{K++Ca+++Mg++….} UC
? 阴离子:HCO3-+ CL-+[Pr-+HPO4- -+有机酸…] UA
AG=UA-UC
?AG = Na+-( HCO3- +CL-) = 140 - (24 +104) = 12 mmol/L
调节血浆 [HCO3- ]
H+
NH3
Na+
+
HCO
3
H+
H2CO3
CA
H2O + CO2 HPO42-
NH4 + H2PO4-
H+ + HCO3-
H2CO3
CA
CO2 + H2O
注意
? 1 肾小管不同段保[HCO3-]和排H+的机 制不同;
? 2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对 H+的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非常重要;
正常 急性呼酸 急性呼碱
代酸 代碱
四 缓冲碱(buffer base ,BB)
? 概念: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 子总和
? 正常值:45~55 mmol/L ?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五 碱剩余(base excess ,BE) 和碱缺失(base deficit,-BE)
概念:
? 在标准条件下( 380C、 Hb 150g/L、 SO2 100%、PCO240 mmHg ),将1L 全血或血浆滴定到 pH为7.4时所用酸或 碱 的量
? 概念: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 CO2所产生 的张力
? 正 常 值 : 4.39 ~ 6.25kPa (33 ~ 46mmHg, 平均40mmHg)
? 意义:反映呼吸因素的指标
[HCO3-] / [ H2CO3] ↑
PaCO2 ↑> 46 mmHg
? 反映的意义: —— 呼酸,[ H2CO3] ? ——代碱后的代偿, [ H2CO3] ↑
BE —— 用酸滴定称 碱剩余 -BE —— 用碱滴定称碱缺失
? 正常值:0±3 mmol/L ?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pH 6.8
7.35
酸中毒 【H+】16
7.40 40
7.45
7.8
碱中毒 160
碱滴定,-BE
酸滴定,BE
六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 AG)
? 概念: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 UA)与未 测定阳离子(UC)的 差值
? AG 意义: AG增大血氯正常型:固定酸↑
区分代酸 AG正常血氯增大型:HCO3-丢失
常用指标小结
? 1 区分酸碱中毒:pH ? 2 反映代谢因素指标:SB,BB,BE,
AG(区分代酸) ? 3 反映呼吸因素指标:PaCO2 、 AB与
SB差值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分类
1.pH
红细胞系统:
?
Hb-/Hb
?
HbO2-/HHbO2
?
HPO42-/H2PO4-
血浆缓冲系统:
?
HCO3-/ H2CO3
?
HPO42-/H2PO4-
(二)肺的调节作用
? 通过改变呼吸运动,调节CO2排出 量,控制血浆H2CO3浓度,维持PH 相对恒定。
(三)肾的调节作用
? 近曲肾小管对 NaHCO3的重吸收 ? 泌NH) 3排固定酸) ? 远曲肾小管对 NaHCO3的重吸收
? 3 NH3的分泌受谷氨酰胺酶活性和H+的 分泌量影响;
? 4 尿液酸化(Na2HPO4 ) 排出一些H+
(四)组织细胞的缓冲作用
? 1. 细胞内外 H+-K+交换 ——影响血 [K+]
? 2. 红细胞内外 Cl-- HCO3-交换 ——影响血 [Cl-]
? 3. 骨骼缓冲作用 ——骨质疏松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 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2. AB(actual bicarbonate )
? 概念: 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实际血氧饱
和度和 PaCO2 条件下测得血浆中 HCO3-浓度
? 正常值:AB=SB ? 意义:
(1)判断呼吸及代谢双因素的指标 (2)AB与SB差值反映呼吸因素的变化
AB,SB变化意义
? AB = SB ? AB ? SB ? AB ? SB ? AB ? SB ? ? AB ? SB ?
? 确定:①病史 ②代偿限值(时限、极限) ③公式推算
三 标准碳酸氢盐(SB)和 实际碳酸氢盐(AB)
1. SB(standard bicarbonate ) ? 概念:在标准条件下( 380C、SO2 100%、
PCO2 40 mmHg)测得血浆中HCO3-浓度 ? 正常值:22~27mmol/L(24mmol/L) ?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