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呢?首先,学校要营造鼓励创新和实践的良好氛围。
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冒险和尝试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在校园内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举办创新主题的活动,设立创新奖项等。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新思维是被认可和重视的。
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如科技创新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
这些课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数学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在科学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企业家等走进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和培训,让学生接触到社会前沿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
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学生需要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能够极大地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将要来临,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
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刚结束的第三次全教会对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
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创新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是基于创新教育的理念而建立的。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它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实践和创造。
创新教育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模式的特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模式则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2.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创新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 倡导合作与分享创新教育模式倡导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学习活动。
通过合作与分享,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智力、情感、态度、美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创新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创新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证实。
研究表明,创新教育模式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创新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由于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因此也更加自信和积极。
四、结论创新教育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黄金时期。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天生充满好奇心,对新事物充满热情。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未知。
可以通过引导他们阅读、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兴趣。
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学校可以开设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课、工艺制作课、艺术实践课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新竞赛、科技节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
例如,给他们一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同时,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逻辑思维的游戏,如数独、围棋等,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逻辑推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很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小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和分工合作。
例如,可以开展团队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在教案中,除了传递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设定目标和要求在编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和要求。
这可以体现在教学目标中,例如通过某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某一概念,或是通过某个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
明确目标和要求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提供实践与创新机会在教案中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可以设置实践活动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探究。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教案中,应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四、提供资源和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案中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互联网资源等。
同时,教师也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评价和反思在教案中,要设定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式和标准。
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创新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价。
同时,在教案完成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评价和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工具,通过在教案中加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和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进行评价和反思等。
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一、引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广泛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创新精神培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实践机会和平台。
学校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性,缺乏足够的创新元素。
2、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普遍反映学校提供了较多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
然而,部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表示担忧,认为实践活动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四、存在问题1、缺乏实践平台:学生普遍反映缺乏实践机会和平台,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课程设置传统:部分课程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元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实践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学校提供了实践机会,但部分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五、改进建议1、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实践平台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经验。
2、改革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提高实践质量:学校应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学校应加大对实践平台的投入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学校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下一代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具备这两项能力学生的重任,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构建增强创新的教育环境1. 营造温馨、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容许犯错,并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空间表达想法和进行实验。
2. 催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和项目,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创新奠定基础。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4. 鼓励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间的界限,鼓励学生将不同维度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增强创新的火花。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参加各类活动,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学习不同的技能,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4.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3.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不断提升和进步。
4.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开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2.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
3.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探索新的世界,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视野和较高的审美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实施,多方面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训练。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的标准也不断地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创新教育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品德、技能、体力、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二、强调创新精神。
创新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敢于挑战权威、突破陈规。
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践体验。
素质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实习机会和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同时,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快感。
四、倡导个性化教育。
素质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个性才有发展,有个性才有特色。
通过了解学生个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强调人文关怀。
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具备人道主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进展,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个性化教育和人文关怀。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认为是培养孩子们成为未来领导者和成功人士的重要品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通过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引导孩子们发展这些关键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指开发新的想法、方法或产品来解决问题或满足需要。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他们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1. 鼓励探索和实验: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游戏等,让孩子们自由地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这种环境可以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想法并勇于尝试。
2. 提供问题解决机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孩子们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将孩子们组织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激发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指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能。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1. 实践性学习: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方式,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带他们到公园探索自然、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邀请专业人士给他们讲解实际应用。
2. 创造性任务:给孩子们设计创造性的任务,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动手实践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可以为他们提供锻炼实际技能的机会,并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孩子们识别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小学生时期是孩子们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提供充满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建一个允许学生自由思考、表达和实践创造性想法的氛围。
教室布置应该充满灵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
例如,在角落里设置一个艺术和手工区域,供学生随时进行创作和实验。
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创客俱乐部,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启发性的故事和实践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想法,并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实验。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艺术展览和创新科技公司,让他们亲身体验创新和创造力的力量。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之一。
学校应该在各个学科和领域提供不同类型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例如,在语言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编写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课上,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新天赋。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建一个鼓励合作、分享和讨论的文化。
例如,在小组项目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倾听和尊重彼此的意见。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的创新能⼒和实践能⼒⼀、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提出“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个没有创新能⼒的民族,难以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才⽅⾯,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程度上是⼀种不断泯灭学⽣创造性的教育。
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都将⼀天天被磨去,成为⼀种统⼀的模型。
我们的教师,正像⾟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统⼀,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情地剪掉。
⼀个个充满想象⼒的孩⼦,随着年级的增⾼,就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古⼈说:“知⾔⽽不能⾏,谓之疾;此疾虽有天医,莫能治也。
”“⼀个⼈,正如⼀只时钟,是以他的⾏动来定其价值的。
”⼀个不会做事的⼈,不就像⼀只不能计时的钟吗?除了偶尔作稀罕之物当成摆设或考古之外,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因此,学校教育培养学⽣的.实践能⼒应当是每⼀个学⽣的现实需求。
由此可见,着重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是当前教学改⾰所关注的重点,更是时代发展对⼈才的基本要求。
那么,我们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呢?⼆、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法(⼀)问题解决法这是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基本⽅法。
所谓“问题解决法”就是指⽼师为学⽣创造多样的实际情境,促使他们能够提出⼀定数量的、⾼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惟⼀的,⽽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
⽼师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强烈的好奇⼼和探究愿望,从⽽学⽣有可能⾃发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度,学⽣的注意⼒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从⽽产⽣探究的强烈愿望,为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而创新精神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重视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设立科研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研项目的平台和资源。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能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和竞争意识。
三、开设创新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课程可以包括创业教育、设计课程、创造性思维培养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潜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者等行业专家来进行实践讲座,分享他们的创新经验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
实践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或校地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实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兴趣和热爱是培养他们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艺术表演、运动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激发创新潜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现代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围绕这个核心,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
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谈素质教育,谈创新,谈实践能力已经不是太短的时间了,但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却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有很多教师仍是用陈旧的思想和观点指导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每天都很忙,他们忙着给学生出题、印题,忙着给学生辅导知识,却很少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教研上下更大的功夫,他们只凭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去教学生知识,这就不符合课改的精神。
教师应从传统教育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用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去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树立适合创造教育的新观念,去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成开放性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创造性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提倡创新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并不摒弃知识的积累,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发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创新学习侧重于把握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培养。
因此,引入一定的训练机制、策略,用以提高思维的实效有其必要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人们解决问题只能是表面上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没有得到发展。
在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利用创造性的丰富想像力,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创新,能完成从维持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飞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是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时,我让学生课下准备了几根木棒,有4cm、3cm、2cm、2.5cm、1cm五根木棒,让学生任意拿出三根(不能再换)组三角形,最后有的学生摆出来了,而有的学生没有摆出来,这时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因为是任意三根木棒,摆出来的和没有摆出来的都要进行思考,为什么我的没有摆出来(或为什么我的摆出来了),这时,学生们就想到了三根木棒的长度,进而经过同学们的问题的提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学科知识作为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利用实际案例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
二、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条件。
此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需要教师树立开放包容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创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和发展。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探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四、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如创新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方法等,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讨论会、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在实践中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应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实践活动的引导、思维培养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考试成绩,而现代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主动探索、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需要一个没有束缚和压力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造力。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激励,培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创意设计比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其次,学校可以与实际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技能。
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性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支持体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支持体系。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人力资源。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基地,提供先进的实践设施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学校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与实际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将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当今社会中求职和成功所必需的重要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正文:一、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指个人拥有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精神是迎接挑战、寻求突破和适应变化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在他们未来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将非常有用。
2. 促进科技进步: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3. 培养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可以帮助年轻人成为创业者,开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
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的能力。
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下:1. 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增强工作竞争力: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更具竞争力,雇主更愿意选择能够立刻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的人。
3. 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十分重要。
三、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1.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提供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项目或科研项目等。
这些机会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培养实践能力。
2. 鼓励自主性学习: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 提供创新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
现在的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重任,他们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在指导学生操作训练的实践中,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敢于突破常规模式,以此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并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创新潜能,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各种能力的提高,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国际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教育犹如双刃剑,使用得好,具有培养创造力的功能,使用得不好,则具有抑制创造力的功能。
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只欣赏那些善于做标准答案,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而对个性较强,不墨守成规,相对难管束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常常挑剔和非难。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与呆板僵化的教学方法充斥着教育领域……这一切使学生只懂得模仿和继承,不懂得创造和发展,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问题。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现在的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重任,他们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各种能力的提高,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认为,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所谓创新精神,它是一种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
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尊重好奇心,唤起创新意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始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小学生往往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有着特强的探究欲望,其实,这就是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还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意识呢?大家都知道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要达到这一目标,光培养少部分尖子生是绝对不行的。
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当今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浅薄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谓责任感就是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
它主要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三个方面。
如果学生对责任心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那是家长的事,是老师的事,是其他同学的事,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要发生。
因此,责任心对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有能动的作用。
责任心强,意志力则强;责任心弱,意志力则弱。
家长在培养小学生意志力的时候,还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首先要提高小学生对责任的认识。
小学生之所以没有责任心,首先是对责任认识不足。
家长有必要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如学习、做家务等的目的明确告诉孩子,使其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如生存、自我实现、报效祖国等,以端正态度。
同时,要逐步培养并不断强化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家长可以典型的范例、故事和孩子交谈、讨论,使孩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不但享受着别人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而且还肩负着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精神与物质财富的责任。
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
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动手能力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能力。
而实践创新精神则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讲和记忆知识来学习。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往往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比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而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可以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和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比如,在学习艺术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共享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科研机构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实践活动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庙中心小学陈欣2016年2月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第三次全教人开幕式上,江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
他在讲话中把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使命,任务交给了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能力一、课题的提出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第三次全教人开幕式上,江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
他在讲话中把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使命,任务交给了教育。
在这之前,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直截了当地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呆板的教学制度。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创新,在于创造性的劳动。
大家知道,我国的学生在校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非常强,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的各项比赛中,成绩都非常出色,同样一类题目,中国学生已经做过成百上千道了,而外国学生才只知道一些皮毛。
但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同之时,也曾发现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
这种现象在我们温州地区的学生中,也常有发现,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对于我们小学常识课上的手工制作,科技制作小组等等活动中,如果老师没有讲到的,学生不知如何入手,主动学习,实践的能力不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针对实际,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组成课题组,集中了我校的精兵强将,对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
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所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的探索,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其次,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影响。
美国科学家认为,有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的人才的新发现、新发现、新成果,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提出,创造的劳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的创造性,那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培养具有21世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我们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存着重大的意义。
最后,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的人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实验目的1、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研究方法:(一)实验假设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亦有帮助。
2、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把创新性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独创性)与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结合起来,综合培养才能凑效。
3、创设民主、安全、和谐及温暖的氛围是进行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必要的环境条件。
4、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差异(认知的、情感的)采取不同创新教育策略,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普遍的提高。
(二)实验原则1、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的教师要提高“为创造而教”的自觉性,发挥好主导作用。
2、基础性原则。
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严格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3、渗透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活动训练的同时,要把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为一体。
四、实验对象:从小学的各年级中,选定六年(1)班为实验班,五年(1)班为对比班。
由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各只有一个班,只能分为实验前和实验后班进行比较。
五、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将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培养集中表述为:“四爱”、“六会”。
“三爱”指爱观察、爱发问、爱思考、爱拼搏;“六会”指会观察、分发现、会提问、会想象、会解答、会活动。
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林崇德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
所以,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当然,这是就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或者途径而言。
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既可以成为培育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窒息创新的坟墓。
所以,我们为搞好这项实验开展了以下工作: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向实验教师印发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资料,组织实验教师学习。
首先,我们搞清两个基本概念的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它是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它又不同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但有创新意识中的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还要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冒险精神。
实践能力,它并不是单单指的行动操作的能力,还指它对知识自学探求、综合迁移的能力。
其次,努力转变教师的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我们鼓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允许落后,鼓励冒尖”,主张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又要大力发展个性。
再次,在实验教师自学基础上,进一步将学习引向备课、评课,促进实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最后,大力倡导教师勇于改革,认真总结创新教育的教学经验。
2、学科渗透法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教师把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的一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大脑风暴法”训练学生。
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
对办法或答案正确与否不必考虑,教师也不作任何评价,但要鼓励学生在别人的想法中寻找启迪,一直到再也提不出新想法为止。
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修改、合并,从而产生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答案。
因此,对于意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学过程,我们也将其分为了以下5个阶段:引导唤起、自学探求、多项求解、突破创新、综合迁移。
从学生的活动情况和教师的辅助要求两方面来反映。
3、创新作业法创新作业应是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经验等尝试解决的问题(可在校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延伸、展开),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迁移、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教学、教材服务,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可全员参与。
二类是由教材中得到启发引伸的问题,通过课后解决,得出结论,它不是对教材的解释、重复,可学生个别参与。
例如:我们在五年级课文《滥竽充数》教学后,学生纷纷写出了作文《南郭后传》,作文的大意是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终是被斩,然而南郭之妻教他的儿子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最终成了当时最有名的吹竽高手。
有的学生还把他取名为《南郭学艺记》写出了南郭总结教训,下定决心学到了真本事,齐溟王看见他这么有长进,不但免了他,还奖赏了他。
这样的创新作业,不但学生乐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
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随堂表扬或橱窗展览,对具有独创性质的作品,我总是“小题大做”多加赞扬、鼓励。
这不仅为日后创造新形象作好铺垫,而且,他那新颖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也会使班级中的同学找到自己创新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出众的新形象。
4、诱导质疑法诱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好课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大胆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向权威挑战,去“疑人之所疑,疑人之所不疑”。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培养了学生的爱发问、爱思考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形象直观法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音像、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爱观察的能力。
6、想象引导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7、鼓励表扬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
如:一次音乐公开课上,一位音乐老师放了一段音乐,问学生:音乐里的节奏型模仿了什么动物奔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马”。
然而混杂其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了教师的警觉,;因为那个学生'刚才是说的是牛。
此时,教室学生一片哄笑。
在这哄笑声中,学生在低声嘟哝:'笑什么?牛急了也是会奔跑的。
”如果此时,教师说:“我看你倒像是一头牛,不动脑子!”很显然这个学生以后绝对不会举手,然而我们的音乐老师还表扬了他,实践证明,这个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提问时,表现的相当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