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第十三章 内能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3章内能导学案

第13章内能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情境引入在教室的讲桌前,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前排的同学和后排的同学为什么闻到香味的时间不同?二、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有多大?(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阅读教材,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10-10m.教师结合教材图13.1-1,提出问题:分子就好像一个小球,排列在一起,一定存在间隙,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在不断地运动?教材图13.1-1(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肥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氮气的扩散实验,如教材图13.1-2所示.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集气瓶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气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教材图13.1-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不停地运动.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硫酸铜溶液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如教材图13.1-3所示.教师可将已经放置几天的硫酸铜溶液与刚刚加入硫酸铜溶液的量筒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对比现象.开始时10日后20日后30日课件展示固体的扩散现象:将磨得很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如下图所示)实验前叠放在一起让学生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加入糖水有了甜味、菜放入盐有了咸味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得出: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间有间隙.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学生小组完成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左杯),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右杯),用滴管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如何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墨水?(滴管距离水面高度相同,滴的量相同)(2)怎么观察(滴了墨水以后观察什么,观察多长时间,能不能搅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快慢,讨论分析可以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在此基础上引出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师提出问题: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教材图13.1-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并在下面吊上钩码.(如教材图13.1-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两个铅柱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教师总结:正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接着提出问题:分子间存在引力,并且有空隙,那么铅块的体积能压缩吗?如果不能,说明分子间还存在什么力?学生分组实验,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的出口,用力向下推活塞,感受手受到的力,从而得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教师补充: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压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结合教材图13.1-5、图13.1-6、图13.1-7,进一步了解物体处于气体、液体、固体不同状态的原因.教材图13.1-5 教材图13.1-6 教材图13.1-7三、巩固练习【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空气流动形成风B.打扫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C.冬天雪花在空中飘落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解析】空气的密度不均匀造成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故A不属于扩散现象;我们看到的灰尘、雪花属于物体,它包括很多的分子,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在空中飘落,都属于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选项B、C不属于扩散现象;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是盐扩散到水中了,故选D.【答案】D【例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下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力B.分子引力C.分子斥力D.大气压力【解析】因为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有引力,故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主要表现为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但玻璃板和水面不会分开.【答案】B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这种无规则运动就越快.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三)分子间的作用力第2节内能一、情境引入课件播放“神舟九号”发射的视频:“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在“神舟九号”发射、进入轨道后需要多次制动,它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二、互动新授(一)内能1.内能的定义课件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结合教材图13.2-1,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结合教材图13.2-2,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教材图13.2-1弹簧变形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有势能.教材图13.2-2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分别向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水,观察比较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分析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学生讨论:无法比较.凉水的温度虽然低,但是一桶凉水的质量大,分子数目多,它具有的内能也可能大.教师补充: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所含分子的数目即物体质量有关.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机械能为零,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又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物体的内能不为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二)物体内能的改变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如何点燃火柴?如何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从而使其内能增加?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可以总结出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和做功.1.热传递教师取出一根铁丝,分别把铁丝放在热水中、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让一学生触摸另一端后告诉其他同学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得到热传递、热量的概念,并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三者间的差别.教师总结: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热传递的例子?学生发言:如烧水时炉火给壶和水加热、晴天晒被子、用热水洗脚、冬天时向手上呵气取暖等等.2.做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地上摩擦铁丝、弯折铁丝后再触摸,感觉有点热,讨论这种方式与上述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有什么不同?再结合教材图13.2-4思考,回答图下方文字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冬天人们常搓手?下滑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得到“外界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结论.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引火.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抽出活塞,在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里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思考:实验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筒内温度升高?这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学生观察实验,运用刚才的结论来解释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所发生的现象,归纳总结: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体积变小,温度升高,这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演示实验二:空气膨胀致冷.在烧瓶内倒入一些温水,给瓶内打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当瓶塞跳出时,瓶内会出现白雾.思考:瓶内上方存在着无色透明的水蒸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为什么会出现白雾?引导学生分析:瓶内出现白雾,是瓶内水蒸气液化,说明瓶塞跳出时,瓶内的温度降低,即空气的内能减小,活塞被空气推动,说明空气对活塞做了功.实验表明,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甲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乙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13.2内能

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13.2内能

第2节内能课堂探究(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新知一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阅读课本P7~8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内能的概念和单位1.动手完成课本P7“想想议议”中的小实验,思考:热水瓶内气体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答:。

2.观察图13.2-1和图13.2-2所示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1)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情况有关;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的质量、高度、速度等。

(3)一切物体具有内能,具有机械能。

(以上两空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二、探究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新知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阅读课本P8~9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实验与思考1.1.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温度,内能。

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

分析得出: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观察课本P9图13.2-5两个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3.2-5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

(2)如图13.2-5乙所示,瓶内装有少量水,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观察到瓶口附近有出现,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其能转化为塞子的能,温度,水蒸气成小水滴。

(3)分析得出: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实验总结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差。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5.做功有两种情形:(1)外界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或克服摩擦力做功),物体的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2)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

6.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选填“转移”或“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和能间的相互(选填“转移”或“转化”)。

最新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最新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最新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2节《内能》导学案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②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内能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

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我的教案: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内能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内能的概念,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学会用物理学方法测量物体的内能。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块铁块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计算其体积。

接着用温度计测量铁块的温度,了解其内能的大小。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内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如燃料燃烧、物体熔化等,并尝试用内能的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内能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这是理解内能其它方面的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一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学校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导学案编号:13.2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日期:课题:§ 13.2 内能〖学习目标〗:1.理解内能,知道内能与温度关系。

2.知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自研.自探合作探究质疑展示提升.合作质疑主题一内能阅读p7-10,解决下列问题1.内能:;内能的单位符号其他能的单位2.机械能与内能有什么区别:3.一切物体,无论高低,都具有。

物体有机械能,就一定有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能4.内能与物体温度关系: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分子运动速度,分子增大,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增加,它的就会增加。

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就会减少。

5.拓展:一个确定的物体,内能由温度,体积决定。

不确定物体,内能与质量,温度,体积,状态决定,试说明为什么?主题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讨论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一个物体的内能与有关,越高,内能。

2.热传递:3.热量:;热量单位:4.举例说明热传递现象。

热水800c 混合500c 冷水200c5.热传递如何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存在差,热传递终止的条件(结果)相同;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热传递中内能改变的量度_______6.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的过程,能的形式发生改变。

7. 也可以改变内能8.举例说明做功改变内能。

9.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

.方法指导:1.对学两人一组对自研部分的答案,把不懂的问题标注。

(3分钟)2.群学(1)讨论不懂的问题。

(2)组长组织完成展示部分,分配好展示的人员,展示的方式,及展示的内容。

尽量选取节约时间的展示方案。

展示一1.动能:2.重力势能:3.弹性势能:4.分子动理论的内容:5.同一物体,温度越高,越大。

炽热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

液态空气的温度为-2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具有的内能就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展示二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

本章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
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宏观的机械能热量的变化,得倒比热容的概念,并通过
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要顾及所有,但要突出层次。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过自然现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熔,尝试用比热熔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一、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从而认
三、密切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比热容
本章学习,大部分学生将基础知识基本都能掌握,但少数学生掌握的不太理想。

可能对学情分析不够,今后对学情分
教学中衔接过于生硬,学生度参与不太良好,今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能简单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会判断内能的变化和解释现象。

2、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4、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及其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是等效的。

【激情导入】: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第二节:内能。

【自主学习】【自学探究】1、一切运动物体具有_____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 _______能一样,也具有_______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______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_____。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

4.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__________。

任何物体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具有________能。

5.改变内能的途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__________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____________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人教版九年级13章、14章(内能、内能的利用)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13章、14章(内能、内能的利用)导学案

课题:分子热运动总课时:第1课时第十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九年级物理备课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知道扩散现象,识别扩散现象。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学习重点: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点: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页~第4页,然后完成以下内容1.常见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

2.两种不同的物质时,可以的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

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三、合作探究:1.分子具有哪些特点?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少。

为什么?四、拓展提升:1.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是否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把一滴墨水滴入冷热不同的水中时,哪一个颜色变化快?为什么?五、当堂检测: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2.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扫地时,灰尘四起B 花开时,花香满园C 下雪时,雪花飘飘D 刮风时,黄沙扑面3.1cm3的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试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教材第6页1、2、3题八、课后反思:课题:分子热运动总课时:第2课时第十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九年级物理备课组:1.知道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2.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学习重点:知道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特点学习难点: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和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系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页~第6页1.从扩散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分子不是而是。

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力和力同时存在。

三、合作探究1.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呢?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和拉伸,说明了什么?四、拓展提升: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五、当堂检测: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 内 能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    内  能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新课导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内能不同于机械能3、一切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高温还是低温)都有内能4、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单位是焦耳[例1]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保持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一定不变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物体被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解答:A剖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温度有关,还跟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有关,也就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2)物态变化时内能的改变情况,当物态发生改变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但物态变化时,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的沸腾,(3)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物体的位置以及弹性形变的大小无关。

选项A正确。

[例2]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表明()A.一定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可能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解答:C[剖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所以其内能增大了,而内能增加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二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这两种方法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宏观机械运动有关,而与温度无关。

答案C正确。

[例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热传递过程中,放热的物体一定比吸热的物体温度高C.50℃的水一定比10℃的水内能大D.在0℃时水放热结冰,物体的内能变为零解答:B剖析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离开了热传递,说一个物体含有热量是错误的;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热传递的过程是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的多少不仅与物体温度有关,还与物体质量多少有关,选项C仅从温度的高低确定物体内能大小显然是错误的;在0℃时,水放热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物体的内能减小了,但根据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规则的运动,因此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选项B正确。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新版) (6)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新版) (6)

二、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内能的概念展示下列图片:.运动的篮球都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图2.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他就具有了重力势能,那么互相吸引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图3.被压缩的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那么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总结:上面的几幅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结论:引出内能定义观察书图12-16,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2、0 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二、探究: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猜想与假设: 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实验研究: (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做一做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现象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动能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多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在大理论分析:(2)内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例:一杯热水与同温度的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

总结:内能大小是由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引导学生完成WWW 1、2三、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将一袋冷牛奶放入热水中,过几分钟,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温度变化。

分析:结合教材P39图12—17阐述热传递的过程。

(温度,内能)想一想:在上述过程中内能是如何转移的?师生小结:(1)热传递的传递条件传递方向(2)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3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3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学习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3.理解温度、内能、热量、做功的关系.【课前预习】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_______,内能越________.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__________,放出热量时内能__________.【课堂导案】一、内能1.知识回顾:(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2)物体由于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 _______________.2.思考:(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不停地做____________.分子具有__________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时,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具有__________能.结论: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讨论:(1)一块铁的温度由15℃升高到55℃,铁块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0℃的冰,是否具有内能?____________.(2)1kg的铁块和10g的铁钉,温度都是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____________.(3)0℃的冰加热融化变成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____________.结论: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__________.对点训练:4.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组成物质的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组成物质的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二、物体内能的改变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1.实验:用不同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方法记录: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结论: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变大,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2.阅读教材P8~P9内容,完成“物体内能的改变”学习:(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__________,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__________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________ __到低温部分.(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3.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4.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随堂检测】1.物体的内能是()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B.物体所含一切能量的总和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2018·青海)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受热B.开水冷却C.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D.划火柴,火柴燃烧3.(2018·贵港)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4.(2018·赤峰)如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A.℃℃℃B.℃℃℃C.℃℃℃D.℃℃℃5.(2018·河北)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__________,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__________.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课后练案】1.(2018·湘西州)冬天睡觉前打盆热水泡脚,能使脚舒适暖和,这样做可使脚的内能()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判断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它的内能也不变B.内能大的物体会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热量C.一块铁烧红时的内能比它常温时大D.-273.15℃的物体不具有内能3.(2018·南通)如右图,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则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A.对外做功内能增加B.分子热运动加剧C.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向外界传递热量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2017·眉山)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6.(2018·聊城)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7.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选填“热量”“温度”或“内能”).(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8.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9.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__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气体的__________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____能.10.如上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B.t4时刻物体内能不为零C.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小D.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小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分子动能;分子势能;2.高;大;3.做功;热传递;4.内能;焦耳;增加;减少;【课堂导案】一、内能1.质量;速度;被举高;质量;高度;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的程度;2.无规则运动;分子动;分子势;分子动能;分子势能;3.变化;具有;不一样;不一样;质量;温度;状态;大;做功;热传递;4.A;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弯折铁丝;用火烧;放在太阳下晒;用锤子捶打;放在热水中;在石头上摩擦2.温度差;传递;传递;增加;减少;3.C;4.C;【随堂检测】1.C;2.B;3.C;4.D;5.做功;点燃;不相同;【课后练案】1.B;2.C;3.C;4.B;5.A;6.C;7.温度;热量;内能;8.D;9.减小;降低;内;机械;10.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直径大约10-10 m)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的理解:①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②扩散现象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之都可以发生,【例1】、室温下将一滴红墨水滴人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水的温度为0℃,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B.这是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C.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腊成菜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例3】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 或“B”)瓶.根据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3、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①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被拉伸和压缩;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②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流动性。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很容易被拉伸和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例4】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

气体容易被压缩于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再合成一个整体D.气体会无限地扩散【例5】.打碎的玻璃对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打碎而消失B. 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了C.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3年东营市)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2013雅安)有关分子热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 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 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3.(2013•枣庄)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二、填空题5.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____________力。

.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6、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7、叫扩散现象;无论是、、之间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和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对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 __,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__ _ _(填“升高”或“降低”)9.小明学习分子动理论后,先在试管底部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水面上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小明做的实验说明和。

10.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2012年我国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7.4亿人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那么我们能闻到二手烟是__ _ _现象,请你给上图添加一句宣传语:11,图中,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个现象说明,该实验(填“能”或“不能”)倒过来实验,原因是。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将课本中液体扩散的实验稍加改装后的实验装置图。

在一只大试管中配制好硫酸铜溶液和水的分层液体,在演示时,将试管浸入热水中。

对此装置小明和小亮展开了讨论:小明:这个装置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较至少多了两个优点!小亮思考后作出了回答,请你代表小亮说说你的两点意见:(1)__ __;(2)__ __。

老师看了这个实验装置后,说:“做实验时要注意将试管内的整个液柱都浸在热水的水面以下,若液柱只有一部分在热水中,则液柱下部的硫酸铜溶液会因对流进入__ __,不能很好地说明__ __”。

13.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则:(1)甲图中物质为态,丙图中物质为(填“固”“液”或“气”)态;(2)图示物质中,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体积的是,既没有一定形状,又没有一定体积的是。

(填“甲”“乙”或“丙”)14.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如图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

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小李认为上述实验说明分子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小赵认为上述实验说明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都表现为引力;你的看法是;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注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例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4、内能与机械能区别: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整个物体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三、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改变内能的规律: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规律: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内能会减小②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③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⑤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注意理解:1、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2、温度、热量、内能区别与联系: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联系:①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但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②物体内能变化和温度变化,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也有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③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不一定减少。

如:晶体凝固、物体吸收的热量时同时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例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例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也具有内能C.内能跟温度无关 D.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无内能 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静止在地面上的火车内能大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自然界中处于任何状态下、在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在水平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4.(2013•枣庄)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5.(2013•日照)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6、(2013资阳)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7、(2013宜宾)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冷天搓手取暖B.空气被压缩时C.烧水时水温升高D.下滑时臀部发热8、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