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六要素”教学方式实施音乐课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六要素”教学方式实施音乐课素质教育

《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在此精神指导下,萝岗区教育局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区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王定铜老师对此提出了“六要素”教学方式。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将“六要素”组成三种搭配,在实践中探索其相关联系,并初见成效。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尝试:

一、对“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理解

“六要素”教学方式,即”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前三者是教学思维方式,是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后三者是教学行为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前者实施者是教师,后者则主要是学生,这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其关系可用图1表示:

授予“知识”是教学准备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其除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外,还应包括其相关的拓展内容,同时在教学准备前,教师往往还需要想想,学生还想在课堂里得到什么,并根据这种思路,通过组织整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可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

创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在课堂有限的

四十分钟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表现、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如何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帮助掌握学习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在课程标准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情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情意”指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是必须体现和实现的。在课堂里,学生毫无疑问是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同时,教师也希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舞台,学生灵魂塑造的空间。教师应利用课堂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不经意地将学生塑造成为积极向上、有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素质型人才。

“主动”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主动权问题是教学方式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传统课和现代课的分水岭,缺乏主动性的课堂,是摧残学生心灵、扼杀学生生命的课堂。

“能动”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活动及精神状态,它由感兴趣的问题引起,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直至问题的解决,产生创造性成果。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互动”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等,它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的理念。没有互动的课堂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不能发展个性、激发创造性的,是没有实效性的课堂。同时,互动、合作也是学生的重要素质。

以上六个要素我认为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应担负起三种职能,即教养、教育和发展。这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知识—能力—情意”既符合教学理论的要求,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主动—互动—能动”,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与“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吻合的,与“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素质教育的功能是完全一致的。

二、实践初期的契机

2010年10月,我校合唱队获得了区合唱节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赢得了代表区参加市一级比赛的资格。为了不负众望,也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加班加点地带领着学生进行赛前的冲刺训练。由于长时间运作得不到休息,我的嗓子在两个星期后一度变得非常嘶哑,最严重的时候是张嘴发不出声音。虽然我一边吃中药一

边针灸治疗,但病情仍恢复得较慢。一名无法唱出声音的音乐教师如何上音乐课呢?就在我为此而烦恼不已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六要素”教学方式。我想,我说不了就让学生多说,我唱不了就让学生多唱,让学生做主角,在课堂上我做一个导演的角色。我每天最主要的只是创造一种愉快、积极、主动的氛围,调动孩子们互动学习、演唱、表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比以前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好。这就是“六要素”教学方式产生的神奇效果,它就如人体的“维生素”一样,让我的课堂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音乐课堂活动中“六要素”教学方式的运用

(一)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六要素”——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以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四年级下册的《茉莉花》为例,这一课在2010年区举行的音乐优质课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在最初的教学目标设定时,没把“六要素”融进去,如过程与方法目标: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并演唱。又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表情、有气息的演唱歌曲。后来经过学习“六要素”教学方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起了很大的变化。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方法如下:第一步,分析学生。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易激发,但也容易造成混乱局面。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时,须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保持新鲜感,还要驾驭好整个课堂,调控好纪律,做到散而不乱,动而不燥。第二步,分析教材。《茉莉花》属于小调类民

歌,是单乐段歌曲,是一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歌小调,她清丽、柔婉,琅琅上口。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含蓄,生动地刻画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美丽圣洁、芬芳怡人、朴实无华形象。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唱演奏,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做好以上分析,我挖掘教材的知识点以及人文内涵,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美感,了解《茉莉花》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加深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观察、对比、模仿中主动参与唱歌学习,通过探究对歌曲进行力度、表情处理并演唱。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用柔美的声音连贯、流畅、有表情地演唱《茉莉花》,并能较准确地演绎自主进行歌曲处理过的《茉莉花》。以上的教学目标都融入了知识、情意、能力、主动、互动、能动六个要素。

(二)“六要素”相互促进——引导全体学生个性化发展

1.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以《茉莉花》为例,一开始我试教的时候很多方面是很不如意的。例如在导入那个环节由“赏花”导入(创设情境:播放背景音乐,笛子演奏版《茉莉花》使整个教室弥漫着淡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可惜,最初赏的花,是用纸做的假花,上课时发现学生对这种“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