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3000字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3000字欣赏

说起《家庭成就孩子》这本书,我不得不先介绍下书的作者李子勋老师。第一次知道李老师,是在2018年12月24日,武志红、胡慎之、李雪等心理咨询师的微博同时发悼文,很遗憾,58岁的李子勋老师当天凌晨因病去世。在一个学习群里,朋友也在聊李子勋老师和他《你为谁而活》的书。可惜,之前我对李子勋老师茫然不知。

之后,我仍然没有去深入了解李老师,还是跟风曾奇峰、武志红、胡慎之等心理咨询师学习。双十一买书时,顺便买了一本李子勋老师的《家庭成就孩子》了解一下,月底这本书到货后,我一翻便相见恨晚,爱不释手,周六当天看完,兴奋的向身边朋友们推荐,立即下单买了当当、淘宝、京东能买到的李老师的六本书,这样扫荡买书还是平生第一次。

读李子勋老师的书,每每令我感动,感觉他从不曾离我们远去,默默指引着我,他的精神与我同在,久久温暖我的心灵,扰动我的思维方式,解除焦虑、开脑洞、回归自然,心神安定。记得当时我看这本书时,迫不及待地给闺蜜分享、给立星分享、给山东朋友、新疆朋友和姐妹群分享,很多朋

友也为此买了他的书。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李子勋老师在心理学界鼎鼎大名,一直致力于传播心理学,让大众了解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大家走出问题的漩涡。李子勋老师是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是中国心理学发展和成长历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李老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他曾是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父母必读》《时尚健康》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家庭成就孩子》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孩子就是孩子,下篇是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分别从孩子的自身特点与从系统的角度看孩子,从微观与宏观不同视角审视孩子,审视教育,让我不再囿于自己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开始灵动。书中很多语句让我如获至宝,有时大段大段话的被画重点,是常翻常新的一本书。跟着李子勋老师博大、深邃的思想与学识,我不但学到了具体的家庭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脑科学知识等等,还学到了如何看待人事物的思维方式,每每读起李老师的书,或与之共鸣,或引我广阔天地,或拉我入深幽,或脑洞大开;或融会贯通;不禁拍桌慨叹,击节赞叹,不忍合书,一遍遍

此书整体以未来和自然为取向的观念,来弥补主体教

育或具体的说是学校教育中我们在养育孩子时那些容易被

忽视或误导的方面,更可贵的是它不否认现存的育儿知识,而是给父母们提供并存的学习方式,告诉我们世界并非二分,不用否定原有的教育孩子的任何观念,只是把一些新的育儿观念带入其中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老师的做法不是大刀阔斧的指出“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家长你得改变,直指家长的痛处。改变很痛苦,有的家长就此掉队,剩一小部分家长折腾几年,痛并快乐着过来后,才得心有机会领会一些教育的真谛。

李老师在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核心技术是扰动,扰动意味着给我们内心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象蝴蝶扇动着翅膀,不干扰我们,却慢慢地引发着我们的变化。他小心柔化这些能引起家长震动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让我们被改变太多,他认为改变本身是一种风险,就象许老师一样,总是让孩子们舒服的改变。他注重扰动的方向,把改变还给家庭,而非李老师本人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出你不对,得改变,不改变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等。

他关心谁是最容易改变的人,也就是实用主义而非正确主义,李老师在长期一线实践中得出,正确的不一定有用,实用是关键,怎么有用怎么来,关键是有用,事情变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李老师善用系统思维,喜欢整合治疗风格,咨询时和

风细雨,顺水推舟。他注重家庭关系平衡,喜欢互动中有效性解释,也就是家庭成员中的现存结构一定有其合理性,善用有效思维找到现存问题的合理性,不引起来访者的恐慌。

他擅长用中医的思想,不注重标,也就是我们常为之焦虑、抓狂的孩子表面行为,而是关心“本”,或“标本皆治”。他从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中,做到了保留问题并从中获益有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令我拍案叫绝。

现在我以具体的内容来分享李老师带给我思想上的

震憾与认知。比如他说,我们的孩子将以成年的方式生活在2030-2035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把孩子引向过去还是把教育导向未来?未来取向的教育必须在未知中去寻找,这样的孩子才能更适应未来,本身孩子就比我们更贴近未来,比如生在现在的科技时代,现在一两岁的孩子用电子产品无师自通,我们还要学习后才能掌握,而我们现在一直沿用父母对待我们的已有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属于未来的孩子,只会让孩子离未来越来越远。

那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学习在未知中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放弃头脑中一些既定的知识和概念,才能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和他分享成长的快乐。学习在每一个当下去感受而非理解孩子,用感觉去互动,以接纳去分享,而不用价值观去选择并推销自己的生活哲理与忠告。纪伯伦说,我们的孩子,

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只是借由我们而来。他们属于社会,是属于未来的独立个体。在这里,我懂得了臣服,能做到了尊重,脚踏过去的我,不会以长者自居“教育”儿子,化身为一个分享者而非指导者,与儿子一起感受,用感觉而非道理、评判互动,接纳儿子的一切,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属于未来的儿子时,我俩的关系神奇的发生了变化。

书中以一个个小问题呈现,李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大篇幅的解读,限于篇幅,我只举一个例子。比如孩子4岁,是否给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李老师以具体解决,家长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这件事,与他自已的观点,此时期的孩子该如何做,随之后面普及儿童智力发展三大误区与儿童智力发展一般规律,层层递进,深入,不但从微观告诉你端正心态,他会如何做,然后从道的层面大篇幅的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理,贴心至极,令人动容。

譬如儿童智力发展三大误区:

1.认为左脑的重要性大于右脑。

2.智力越早开发越好。

3.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你的孩子一事实上会变得聪明。

左脑两个重要功能,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功能。现在的孩子学习就是主要运用左脑功能。右脑主在综合分析、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