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科之父
专题05 9个小众人物素材积累+中考作文模拟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实用作文金句+精选模拟范文
![专题05 9个小众人物素材积累+中考作文模拟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实用作文金句+精选模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2164e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8.png)
地理学家竺可桢坚持不懈、求真求是事迹:坚持不懈的精神,首先体现在与胡适打赌这件趣事中。
由于自小学习刻苦,竺可桢身体瘦弱。
很爱生病,于是,性格爽朗的胡适便与他开玩笑,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
竺可桢心中一惊,但从此立下了坚持锻炼身体的誓言,不曾一日荒废。
多年后,22岁的竺可桢与胡适再次见面,回忆往昔趣事再次打赌,赌题是竺可桢能否活过60岁。
最后,竺可桢先生享年84岁。
其次,以“一丝不苟”作为座右铭的竺可桢先生,对研究工作的坚持与严谨,也是令人敬佩的。
他曾提出,科学研究是严谨的工作,万不可只用推测的方法去估计,必须实地考察。
于是,年复一年,然可桢在全国各地观测并记录着各种植物生长状况、各种气候现象。
至70岁时仍坚持去田野调查,每天亲力亲为,查看设备数据。
适用主题:坚持精神、一丝不苟等。
张弥曼60年青春献给地质学事迹:张弥曼是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
其实,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医生,但当她听完刘少奇“地质是工业尖兵”的讲话后,决心弃医从矿,一干便是60余年。
她在浙江考察期间睡祠堂、数月不洗头;在瑞典学习期间,一日只睡三四个小时.……凭着持之以恒的耐心,她完成了2.8厘米鱼化石的540多张切面图,并用60年青春,铺开了中国古生物学的光明之路。
2018年,82岁的张弥曼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在颁奖现场,她用流利的英文进行了五分多钟的脱稿致辞,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学家睿智、大方的风范。
有趣的是,她说完“谢谢”后就径直往台下走,要不是经主持人提醒,就把奖杯落在了台上。
可见奖项对她来说,只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潜心研究多年的鱼化石,那才是她倾尽一生的坚守。
适用主题坚守,专注,淡泊名利李宗伟不惧失败勇克挫折事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决赛上,李宗伟好不容易终于打败了宿敌林丹,以为终于能获得奥运金牌,谌龙却横空出现,又一次打碎了他的梦。
那种费尽心力却功亏一篑的痛让李宗伟在周围一片喝彩中红了眼眶。
面对这样的打击,也许普通人都会沮丧,会放弃,但李宗伟竟能带着脚伤,在一个月以后的日本公开赛夺取男单冠军。
华佗生平和主要事迹_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
![华佗生平和主要事迹_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ef253b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7.png)
华佗生平和主要事迹_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行医历程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
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
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
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
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
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又有督邮顿,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
”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
当夜,顿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医者仁心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医者仁心](https://img.taocdn.com/s3/m/20ede9dd5901020206409c2b.png)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医者仁心作者:冷无霜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7年第10期冷无霜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他,就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破译肝胆密码新中国成立时,吴孟超为华东军区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住院医生。
让他惊喜的是,两年后,恩师裘法祖也来到上海,受聘为长海医院兼职教授。
吴孟超去看望老师并讲述了自己的迷茫,他并不满足做一个普通的“开刀匠”,可是一时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裘法祖对他说:“世界医学发展很快,但肝脏外科是世界难题,中国在这个领域更是一片空白,而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老师的话让吴孟超茅塞顿开,他暗下决心,要在肝脏外科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没有教科书,没有符合正常生理的肝脏解剖理论,也没有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
吴孟超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
为了尽快把书译成中文,吴孟超在得了细菌性痢疾、高烧40度住进隔离病房的情况下,仍在琢磨一个词一句话的译法。
本来需要约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翻译任务,吴孟超只用了三个月。
在一次学术交流中,一个外国医疗代表团成员参观了吴孟超所在的医院后,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吴孟超,他连夜向医院党委写了一份建议组织攻关,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报告,医院党委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
吴孟超查阅了以往肝脏手术的记录,发现手术失败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对肝脏解剖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手术过程中大量出血。
要想成功进行肝脏手术,必须搞清肝脏上各个部位的管道走向和分布规律。
吴孟超把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作为实验室,研究肝脏血管的分布。
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受到当年容国团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启发,他异想天开地采用做乒乓球的赛璐珞当灌注材料,成功地解决了困扰他很长时间的标本定型问题。
2021年整理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2021年整理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https://img.taocdn.com/s3/m/7485c31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d.png)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外科之父——裘法祖裘法祖,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外科之父"。
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裘法祖先后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
他参编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2021年,裘法祖逝世,享年94岁。
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裘法祖的传奇人生。
一、笃定信念、苦读医学1914年,裘法祖出生于西子湖畔的一个书香世家。
从小聪慧勤奋的他,于18岁那年如愿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班学习德语。
从此,他便和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6年,裘法祖只身远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
求学期间,年轻的裘法祖学医的信念坚定,学习刻苦,因在图书馆里度过了所有的课余时间,被戏称为“图书馆馆长”。
毕业之际,他以14门课程全优的成绩,拿到了德国医学博士学位。
裘法祖后来说道:其实年轻人哪有不爱玩的,我读大学时也喜欢娱乐活动,可为了实现治病救人的理想,我逼着自己沉下心来学习。
”二、挺身而出、勇救难民毕业后,裘法祖成功应聘德国的外科医师,正式开启了医生的职业生涯。
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位“神医”名噪一时。
二战时期,裘法祖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纳粹的枪口下解救了几十位犹太人,而他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的亚洲人。
三、开拓外科、国之大医1946年裘法祖回国,开启了其开拓现代外科历程。
裘法祖归国从医的60多年,也是外科迎来历史性变革的60多年。
他不仅奠定了今天医学里的专科概念,更用一把小小手术刀,开创了我国外科手术领域非凡的历史:50年代,率先开展分流术和断流术,并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0年代,在手术中确诊全世界第一例临床脑血吸虫病,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80年代,筹建起我国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并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病房;直到现在,裘法祖主持的肝移植仍然保持着两项全国纪录:例数最多,存活时间最长;作为外科奠基人,裘法祖是医学界公认的一把宝刀。
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043563e45c3b3567ec8b90.png)
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宣传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宣传他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赤胆忠心好党员,爱党爱国爱人民,无怨无悔树正气,立德立言又立功??”,“吴老那放眼未来早抓人才的远见卓识,不拘一格举贤荐才的伯乐风范,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博大胸怀,敢闯新路培养人才的大家气魄,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在祖国大地争相传颂,他身上体现了民族之魂、时代之美、军人之德、医圣之慧。
我们要像吴孟超同志那样的爱党、报国、为民。
作为一名党员,要对党无比忠诚,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
我们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祖国就像我们的父母,我们爱他就要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他们哺育了我们成长,我们也要立志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生长在党的关怀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群众为亲人,时刻为人民着想。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感人的事迹,优秀的党员,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党的宗旨,虽没有光辉的事迹,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向先进者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时刻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学先进,争先进。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在无数光环的照耀下,他坦然面对,并没有因为荣耀而停步不前,而是一直在手术台上默默奉献着宝贵的生命。
吴孟超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寻常住行,每日忙碌,其乐融融;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87岁仍每天在手术台上做1至3台手术。
他的敬业精神让人惊叹,因为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而他却不走寻常路。
医院工作占去了他的大半生,他以此为乐。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要没有倒下,只要还有活动的可能就不能停下本职工作,为工作鞠躬尽瘁。
201924杜铭辉2100谈话技巧:“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以身示范,以言践行
![201924杜铭辉2100谈话技巧:“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以身示范,以言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d6ad78fd192e45361166f56f.png)
谈话技巧2100字“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以身示范,以言践行裘法祖,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有“裘一刀”的美誉。
他高超的“裘氏手术”给我国医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他从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发出的肺腑之言,也在影响和感动着后人。
医生治病,就是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裘法祖平日里科研、看病、做手术、指导学生、学术交流……工作十分繁忙,但在他心中,做一名好医生才是头等大事,裘法祖兢兢业业、谨慎细致对待每位病人,一丝不苟地诊病、开药、动手术、查房、写病历。
他说:“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么大的信任啊。
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医生治病,就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每次背病人过河,医生要探明河的深浅,水流急不急;还要了解天气情况,用不用准备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保证把病人背过河去,再把病人背过河来,让病人心里一直是踏实地相信你,以后有病还愿意来找你看。
”人们常说:“医术是根,医德是本。
”裘法祖用“背病人过河”的比喻,来形容医患关系中,医生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而病人的全身托付,更是要求医生把这种责任感上升到以心换心的行业情操。
裘法祖一番比喻之言,提醒大家,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重视医患关系,谨慎、全面做好和病人有关的事,不负病人所托。
比喻的方式说话,容易把问题说透。
少一些花费,少一点负担在裘法祖眼里,所有病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管他位高权重还是普通一员,裘法祖都一视同仁。
他时常对自己的同仁讲:“从医几十年来,我为太多的人看过病,这些病人里,做什么工作的都有,商人、工人、教师、公务员……可你们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人吗?是农民病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受着生活贫困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找我时的痛苦表情。
那时我就想,如果我治不好他们的病,他们不但身体上要遭受折磨,还要更加贫困下去。
让他们治病花费太多,会给他们的家庭和亲人造成太大的负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深谋远虑,话语动人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深谋远虑,话语动人](https://img.taocdn.com/s3/m/d9d35ed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e.png)
4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赫塞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获誉无数。
无论是对医学的刻苦钻研,还是对病人病情的深入研究,吴孟超都表现出深谋远虑,他关切病人的话语,更是感动着大家。
我们既要看病,更要救人2009年8月,一个晚期肝癌、肝硬化、肝腹水的病人来看吴孟超的门诊。
之前,他辗转多家医院均被拒收,心理负担很重。
吴孟超拉着病人的手说:“生病不可怕,关键是要保持好心态。
不用急,我给你开张住院证先住下来,咱们一起努力,争取让你早日康复。
”病人离开后,助手不解地问:“吴老,这个病人不能手术,用药也没有太大意义,咱们的病床又紧张,干吗还把他收进来?”吴孟超解释道:“我也知道把他收进来做不了太多,可是他已经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了,如果我们再不收他,他肯定会绝望,说不定会做出傻事来。
我这样做,就是想让病人多一些活下去的希望,多一份为生命抗争的信心和努力,最起码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有尊严地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我们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在助手看来,病人已病入膏肓,收治病人已经毫无意义。
可是吴孟超眼里看的、心里想的,不仅是生理上病人能否治愈的问题,更是出于对病人尊严的考虑,从精神层面上坚持要给予病人支持和帮助。
爱默生说:“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
”让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和死去,是吴孟超作为医生的更高追求。
病人给了我力量与智慧在跟随吴孟超查房中,有几个小细节让人温暖:在接触病人前,他先跟病人握手聊家常,还拍拍病人的肩膀,然后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
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在他们最方便穿的地方。
猛一看,还以为是在接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对此,陪同查房的护士很好奇,问吴孟超为什么要做这种小事。
吴孟超说:“对医生而言,我做的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可对病人来讲,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还有康复的信心。
吴孟超的事迹三篇(最新)
![吴孟超的事迹三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c3cd2bacf84b9d529ea7a10.png)
吴孟超,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中国文库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吴孟超的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老的“小气”是出了名的。
因为医院是他创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花了多少心思、费了多少功夫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常说医院的钱是医生一刀一刀开出来的,都是血汗钱。
所以他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更看不得浪费。
他洗手后关水龙头拧到最紧,出办公室哪怕几分钟也得关灯关空调,吃饭时盘子里的菜一定“按需分配”得干干净净。
不管是报销发票还是签发奖金,不管是增添设备还是采购物资,他毫无例外地心疼,甚至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心疼。
凡是这些事找他签字能不能签得到,就看老人家心情了。
很多人找他签字报销,还没进他办公室就紧张,进了他办公室更紧张。
他会一张发票一张发票地看,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完往边上一扔,就是不签字。
我有一次问他,那么复杂的东西那么多数据你看得懂吗?他眼睛一瞪:看不懂怎么了!起码能吓吓他们,让他们别乱来!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党和人民把这么多荣誉和这么高褒奖给了我,这是莫大的承认和激励,我将用一生履行入党和从医时的承诺,为党争光、为人民群众谋健康!——吴孟超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党和军队的事业。
吴孟超出身华侨家庭,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心系祖国,勇赴危难,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求学、救助伤患,从此把毕生交给了党的事业。
他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坚定信念,对军队的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矢志不渝,努力开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再发展的春天,90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水银灯下,培养和打造了优秀医学创新团队,表现出一名杰出知识分子的高尚风范和赤诚情怀。
吴孟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吴孟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https://img.taocdn.com/s3/m/091a302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1.png)
吴孟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吴孟超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吴孟超: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吴孟超事迹材料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率先在我国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解决肝脏手术一系列重要难题,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建立了先进的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成熟,壮大。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从医70多年,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创建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主刀完成包括我国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在内的1.6万余台重大肝脏手术,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
与最凶险的肝癌战斗了一辈子,吴孟超一身是胆,堪称医学界的一位“猛士”。
立志学医,创立中国第一个肝胆外科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 5岁时跟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
在马来西亚,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
1940年初,17 岁的吴孟超与同学登上了回国的轮船,三年后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7 年,在课堂上遇见名扬中外的外科名医裘法祖教授后,吴孟超的心里燃起了理想之光,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像裘法祖这样的外科大夫。
同济大学毕业后,吴孟超进入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即后来的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外科军医,拜师裘法祖,学习医术与医道。
在裘法祖教授身边,吴孟超孜孜以求,没过多久,就成为裘法祖手术的得力助手。
由于我国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而当时我国在肝脏外科领域还是空白。
接受了裘法祖的指导,吴孟超决定走肝胆医学之路。
作为热身锻炼,吴孟超找到了一本英文版《肝脏外科入门》,并邀请了外语基础较好的同事方之扬共同翻译,于 1958 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有关肝脏外科方面的第一部医学译著。
中考作文议论文高分人物素材积累
![中考作文议论文高分人物素材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1953b4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d.png)
中考作文议论文高分人物素材积累1、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人物事例裘法祖是外科全才,他的刀法被誉为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
“他要划破两张纸,那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是完好的”。
裘法祖在手术中确诊全世界第一例临床脑血吸虫病,也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病房;他还给自己立下规矩:凡是自己的手术病人,一定一天看望三次。
适用主题:精益求精、敬业精神等2、李振声: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人物事例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为培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数十年如一日反复试验,将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力量汇入给世人带来福祉的祖国建设事业中,以担当回馈家国庇护。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奉献精神等3、林清玄:有梦就要努力实现人物事例林清玄小学三年级就梦想成为作家,之后他一点一滴地朝着这个梦想进发,从十七岁开始发表文章,一直到去世前仍然笔耕不辍,他曾经说过他要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适用主题:梦想,人生追求等4、柴田丰:90岁高龄的传奇女诗人人物事例柴田丰是一位日本作家,98岁的时候出版了她的处女座诗集《人生别气馁》,销量突破一百万册,远超部分专业的诗人。
柴田丰那些朗朗上口、催人奋进的“人生的救援歌”恰恰为人们的心灵补充了正能量,堪称“治愈系宝典”。
适用主题:乐观,坚持,初心等5、齐白石和“耕砚牛”人物事例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
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
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
适用主题:勤奋扎实,吃苦耐劳等6、“核司令”程开甲人物事例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他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却在西北戈壁滩带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被人们称作“核司令”。
适用主题:默默奉献,家国情怀等7、柴生芳:三次选择,坚守初心人物事例柴生芳,文科状元,北大高材生,留洋博士。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8525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9.png)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篇一】吴孟超先进事迹泰斗吴孟超,技冠医界,名播四方,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是一名无人不知的战略医学家。
我了解他,做人善良高尚,连一双神刀手也被誉为医疗界的国手;我熟悉他,因为我们是二军大多年的战友,也是我的首长和长辈;我学习他,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尽快把科室推上等级,这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期盼!众所周知,铜光闪闪二级甲等医院的牌子尚未挂在浦南的墙上,有识之士早有反思,不过在反思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新区7家二级医院,六家甲等,唯有浦南为二级综合,同时一片天,同是一片地,同是浦东新区,同为医疗机构,为什么浦南,难道我们,答案无需写明。
不过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硬件的改造,软件的投入,学科的发展,领导的重视,医院已经具备了等级评审的基础,现在我们学习吴孟超事迹,就是要围绕医院核心业务和中心工作,对照标准,咬住等级评审这根主线,逐一分工落实,该补救的补救,该规范的规范,该汇报的汇报,必要时请三级医院的内行帮助指导。
不过,我们在讨论中发现,支部所属的科室,工作上虽有亮点,但总体发展缺乏后劲,其实科室存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返过头来又走老路,所以科主任一定要冷静思考,在等级评审方面,科室到底困在哪里,难在何处?心里必须明白这样工作才有重点和对策,因为,上等级只有一条理由:圆梦。
上不去,也许有无数理由,但理由再多,又有何用呢?泰斗吴孟超,技冠医界,名播四方,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是一名无人不知的战略医学家。
我了解他,做人善良高尚,连一双神刀手也被誉为医疗界的国手;我熟悉他,因为我们是二军大多年的战友,也是我的首长和长辈;我学习他,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尽快把科室推上等级,这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期盼!众所周知,铜光闪闪二级甲等医院的牌子尚未挂在浦南的墙上,有识之士早有反思,不过在反思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新区7家二级医院,六家甲等,唯有浦南为二级综合,同时一片天,同是一片地,同是浦东新区,同为医疗机构,为什么浦南,难道我们,答案无需写明。
中国近代外科之父.
![中国近代外科之父.](https://img.taocdn.com/s3/m/08deefd2da38376baf1faed9.png)
20世纪40年代,裘法祖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 当时,裘法祖敏锐地觉察到,传统的“大外 科”已不能适应外科医学的发展,于是着手 勾画在外科领域建立专科的蓝图。不久他即 在国内率先将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 心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及神 经外科等。
“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 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 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 人之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中国的辛德勒”
当时,美军轰炸德国,慕尼黑附近的达豪有个集中 营,纳粹要把关押在里面的犹太人放出来赶到另外 一个地方去。途中经过裘法祖所在的医院,“犹太 病人都很苦,面色很黄……纳粹士兵还不许他们 哭。”裘法祖故意吓唬那些德国士兵,“这些人得 的病都是伤寒病,危险得很,你们把他们留下来算 了”。裘法祖他们在地下室搞了很多床,让那三四 十个病人睡在那里,他们都得救了,否则他们都会 枪毙掉。
裘法祖是我国最早发起编写全
国统一医学教材的专家,由他 和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吴阶平一 起编写的420万字的《黄家 驷外科学》,堪称中国外 学经 典著作,成为各医学院校的指 定教材,为解放后我国医学教 育步入正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5月26日,裘法祖院士在同华中科技 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42名专家们一起,为汶 川地震灾区来汉的42名伤员会诊。“当时看 不出身体有大碍,他的走太突然了!” 2008年6月14日裘老早晨在家中厕所不幸摔 倒,被其子发现并送至同济医院,上午8时46 分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医 学 魂
19岁的青年裘法祖面对母亲的病痛却束手无
策,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死于阑尾炎。他 便立下一个志愿——要做一名医生,解除千 万个母亲的病痛。此后,他用一生的时间专 注地投入这一理想。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对青年医生的告诫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对青年医生的告诫](https://img.taocdn.com/s3/m/edd27be9856a561252d36ff3.png)
我毕业从医已经 65 年了,我常扪心自问,杏林行走 65 载,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是否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在我 65 年的外科生涯中,有差错、有失误,深夜不能入眠的时候常使我惭愧和不安。
早年读春秋《左传》时,记得有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
我们做医生的,是做学问的,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
因此我常常思索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
一、如何做人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思考。
我思考了好久,更感到要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做一个好人。
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
去年我遇到两件事情,使我很不平静。
一件是我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带着一封倍加称赞的推荐信去我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就职。
但他工作甚差,表现不好,一查询那封推荐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
当然,他也就此被辞退。
另一件是某院的一位医生,在德国进修后写了一篇论文,去年在我院院刊( 英文版 ) 发表。
由于投稿时附有两封这两位德国人的信,同意发表。
今年,被这两位德国作者发现,不同意他发表此论文,因为研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的。
我们再查询,发现这两封德国作者同意发表的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并代签名的。
现在德国作者坚持要他以英文、德文两种文字在我院院刊( 英文版 ) 公开道歉,并要求取消此论文。
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做了不诚实的事,迟早会出问题。
日前,我在 2004 年 11 月 15 日人民日报读到一篇短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南航作学术报告时,有同学提了三个问题,丁肇中说“不知道”,所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却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还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进行到高潮之际,突然停顿下来。
医学人物介绍[整理版]
![医学人物介绍[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84636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3.png)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目录一、人物简介 (2)二、人物生活 (4)三、医学成就 (5)四、人物事迹及心声 (6)五、人物的社会评价 (7)一、人物简介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曾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医学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国际外科学会委员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二、人物生活一双手温暖千万家吴孟超有一套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
谈话时,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转动着。
大号茶杯衬托出活泛的手指,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细节:吴孟超食指上关节向外弯曲,像个钩。
这是天生的吗?吴孟超一笑,说这是一辈子用力拿手术刀的结果。
说着把食指与中指一并,指尖已经永远并不上了。
这不禁让人心里为之一动:就是这弯曲的指头,把上万名肝癌患者从死亡的门槛钩了回来,至今也没有松劲。
一日三餐清淡简单吴孟超吃饭很随意,早餐是固定不变的牛奶鸡蛋泡饼干,午经常是手术餐。
他喜欢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有时会吃一块面包。
菜是四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最多加一条鱼。
但每次吃得很少,不停地“分配任务”——来,你吃鱼头,吃了聪明;你吃尾巴,将来当领导掌握方向;你吃肚子,多掌握知识学问——反正是一定要把菜消灭干净。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2e82718880eb6294dd886cee.png)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导读:本文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个人简介: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22年生于福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国际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
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40项和各种荣誉30多项。
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翻译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出中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进行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的肝癌切除手术;率先提出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再行手术切除的“二期手术”概念等,以这些创造性的贡献和成就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的杰出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编者按: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在与吴老接触半个月后撰写的这篇人物传记,把吴孟超院士放在中国历史上苍生大医的背景中去考量,追溯他的性格、心志、学识在20世纪的祖国如何形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人物,吴孟超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
他是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杰出院士,是拥有55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
时值建党90周年,我们特首发此文以飨读者。
第一章这是个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https://img.taocdn.com/s3/m/35179b55a216147917112875.png)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第10期“现在看来,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才让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永远感激党和国家,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
”2019年1月14日,97岁高龄的中科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在自己的院士退休仪式上动情地说。
吴老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威廉姆斯曾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目和敬佩。
”从医70余年,吴老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怕风险、敢于挑战,在肝脏手术“禁区”中,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他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退休前,吴老依然坚持每周至少完成三台手术,并且是比较复杂的手术。
和他长期合作的护士长特意给他写了一封信:“很多人看到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躺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朝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2006年,吴老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500万奖金,解放军总后勤部也奖励他100万元。
吴老说:“我所有的知识和荣誉都是党和军队给予的,而我回报祖国和人民的还太少太少。
600万元对我没什么用,还不如拿出来培养人才。
”他把500萬用于培养科技人才,100万用于奖励有重大贡献的医护人员。
“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接班人,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吴老说。
目前,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等组成的学术人才梯队脱颖而出,25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退休仪式上,吴老说:“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我觉得我身体还可以,所以我有信心,也有决心。
”人物速评生命是有限的,人终将会老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介绍ppt
![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68a6264028915f814dc233.png)
1979年9月
1983年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 吴孟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员出席,以1960年1月 至1977年12月期间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 手术成功率91.2%的经历,震惊了国际医学界。会 上,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作为国 际医学界对中国的肝脏外科学的肯定。
目 录
CONTENTS
壹
贰
叁
肆
基 本 信 息
生 平 经 历
主 要 贡 献
荣 誉 记 录
壹
国之脊梁
基本信息
吴孟超
(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
福建闽清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医学院
职业:医学家、教育家
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通知国际 社会,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 吴孟超星”。
叁
国之脊梁
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
▲科研综述
• 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 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 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 癌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90年 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疫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 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40年来共施行肝癌手术8000余例,术 后5年生存率达38.1%小肝癌(小于5厘米)手术1000余例,手术5年生存率达79.8%( 其中小于3厘米小肝癌已达85.3%),最长存活36年。
追忆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
![追忆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https://img.taocdn.com/s3/m/eebb7a362f60ddccda38a0fa.png)
这 次手术 ,黄 志强改 变了患者 的体位 , 从背侧 开刀 切除 ,让 所有人愕 然 。原 来 ,胰 腺属于 后腹 膜脏器 ,在那之前 我 国胰 腺手术
都 是从腹腔正面开刀切除胰腺坏死组织 。 这 看似小 小的体位 改变 ,融进 了黄志 强 对 患者病情 的个 性化分析 。患者 情况危 急是
究患 者病例 并通过 电话询 问此前手术 的详细
情况; 第二天 , 双 眼通红的黄志强组织了会诊 , 在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后 ,他喃喃 自语 :有希 望 !第三天 , 疲惫的黄志强再次组织了会诊 , 并 非常慎 重地 确定 了手 术方案 。为了这 个方
案, 黄志强一直不眠不休地工作了整整三天 。
一
在解放军总医院 ,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
黄志强一直记不清 自己的生 日,在填写履历表 时 ,为了方便记忆 ,索性就选了 1 月1 日作 为
却 认为 ,仅靠技 术永 远不会成 为优秀 的夕
医 生 ,手 术 做 得 快 说 明 不 了 什 么 ,关 键 做 得 好 ,判 断 准 确 ,想 得 周 到 ,应 急 情 况 能 果 断 正 确 地 处 理 突 发 事 件 ,挽救 患 者生
而 没有扎 实的临床 学科基 础 ,缺乏细致 自 察 力和较 强的分析判 断 力 ,不 能时刻将
黄志强有一 个 自己为之痴迷 的世 界 。
经 常面对一 个患者 的检查 片 ,一看就 是~
小 时 ,对周 围发生的 事情 充耳不 闻。有 了判断病情 ,他能在患者身边坐上整整半 详 细记录患 者呼吸 、弓 1 流 、排 泄物等生 征 的变化 。正 因为对 患者的病 情 了如 指 黄志 强总能 在复杂病 历的会 诊 中,一下 _ _
{ G U 人物 记忆
医学人物介绍
![医学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8c2243979563c1ec5da71a8.png)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目录一、人物简介 (3)二、人物生活 (4)三、医学成就 (5)四、人物事迹及心声 (6)五、人物的社会评价 (7)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曾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医学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国际外科学会委员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一双手温暖千万家吴孟超有一套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
谈话时,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转动着。
大号茶杯衬托出活泛的手指,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细节:吴孟超食指上关节向外弯曲,像个钩。
这是天生的吗?吴孟超一笑,说这是一辈子用力拿手术刀的结果。
说着把食指与中指一并,指尖已经永远并不上了。
这不禁让人心里为之一动:就是这弯曲的指头,把上万名肝癌患者从死亡的门槛钩了回来,至今也没有松劲。
一日三餐清淡简单吴孟超吃饭很随意,早餐是固定不变的牛奶鸡蛋泡饼干,午经常是手术餐。
他喜欢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有时会吃一块面包。
菜是四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最多加一条鱼。
但每次吃得很少,不停地“分配任务”——来,你吃鱼头,吃了聪明;你吃尾巴,将来当领导掌握方向;你吃肚子,多掌握知识学问——反正是一定要把菜消灭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一个被国人甚至全球熟知的名字,一个医学界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他对世人的贡献有目共睹。
裘法祖医师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也许是家族遗传的基因,在同济大学念完自己的专业之后,便赴德国进修,在德国成绩优秀的他也为德国的医学界也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
但之后他以更完美的医学素养及医学技术毅然决然的回国,决心为中国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心血,也为我们展示了他爱国情怀的高尚,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楷模。
当年震惊世界的二战即将落下帷幕,遇害者,逃难者,严重受害者不计其数,尤其是那被无休止境迫害的犹太人更无人肯上前去救治他们。
可是就在那战火纷飞的时期,人人避之不及的时期,虽被眼前的惨状震惊的人们多数只会远远地躲在角落,可是他却能鼓起勇气去和德国军人理论要那早已瘦骨嶙峋的犹太人,早已奄奄一息的受害者。
那些德国军官都被他从骨子里透露出的那股正义之感所震慑,无言以对,就这样他从恶虎口中夺得了那早已垂危的病人,这便是对他仁爱,勇敢的最好证明。
而他之后获得的“联邦大十字勋章”,更让他成为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成为了国人的骄傲。
有人说上帝因看到战场上的无辜死难者横躺沙场而悲痛欲绝,眼泪落入凡间便化作了天使,一生便承担起了救死扶伤的责任。
而我相信裘法祖便是其中一滴眼泪。
裘法祖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及治疗,独创了许多“裘氏”治疗法,尤其为肝胆外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医学领域及教育领域也有无人可及的付出,培养了一批像吴孟德一样优秀的医学专家,共同为中国的医学领域做出伟大的贡献,努力尽责的将中国医学技术推向更高的境界。
当然,裘法祖还编辑了中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具体细微的为人们展示了医学界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神秘之处,也更好的为人们说明了器官移植的有益性和风险性,让他们自己对这个移植有一定的基础的了解。
裘法祖医师还建立起来“裘法祖外科医学青年基金”为那些有医学梦及喜欢,致力于外科的青年提供了一条更好的医学道路。
他的这种无私,不为名利更为我们世人所个所歌颂。
一双神奇的手,一颗仁爱的心,一个崇高的灵魂,造就了一段传奇的经历。
2008年6月14日,巨星陨落,众人弯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