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14 沪教版
合集下载
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共21张PPT)
![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ae8be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8.png)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 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在一定条件下,气态的二氧化碳可以转化成 液态,甚至于变成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B.CO2有毒,所以不能供给呼吸 C. 干冰从外界吸收热量变成气态,这 个过程叫气化
灯火实验
五、二氧化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最近美国发生的“卡特里娜〞飓风, 给美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气象学家的主流观点分析:飓风的频繁 活动与“温室效应〞有关,而影响“温室 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 含量的上下。
新奥尔良市受灾前后比照
链接——Earth Song
课后实践:
初中化学教材〔上教版〕
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狗、猫 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 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有一天,科学家波曼尔专程来到这个洞,他在洞里到 处寻觅,始终未见“屠狗妖〞,却见洞内到处倒悬着很多 钟乳石,地下丛生着石笋,湿漉漉的泥土里冒着气泡。这 一切使波曼尔恍然大悟。接着他在洞内做了两个简单实验, 发现了“屠狗妖〞的秘密,你想知道吗?
D.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思考 题
⑴“干冰〞是“冰〞吗不?是 ⑵从刚刚讲到的“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 一个‘死狗洞’〞,说明了二氧化碳除了密度 比空气大以外,还说明了什么?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Ⅰ、灭火实验 结论 Ⅱ、二氧化碳与水反响 结论 Ⅲ、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响 结论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fc6e182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2.png)
实验 内容
实验1:将白色滤 纸条用紫色石蕊溶 液浸泡,取出后烘 干,放入盛有二氧 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2:打开一个汽水瓶的 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 塞,将导管伸入滴加了紫 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轻轻振荡汽水瓶
实验3: 将实验2 中的试管 加热
实验 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水中可溶 度大
解较多的二氧化碳,生产碳酸饮料就
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2.二氧化碳的状态转化
实验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结论
干冰升华或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 作为制冷剂,用于食品保
(物理性质)
鲜、人工增雨等
能溶于水(物理性质),能与水反 生产碳酸饮料
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于生产纯碱、小苏打、化 肥、塑料等
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作 为气体肥料
盛有空气的小气球上浮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矿泉水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典例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B.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 D.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错。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探究问题: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同步新课课件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2 奇妙的二氧化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同步新课课件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2 奇妙的二氧化碳](https://img.taocdn.com/s3/m/111711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7.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干冰的升华 能溶于水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不可燃,不助燃
人工降雨
制汽水
气体肥料 检验二氧化碳
灭火
回忆已经学过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变
化,
选取哪个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比较合理?
⑴碳酸氢铵
氧化碳 加热
氨气 + 水 + 二
NH4HCO3
讨论:如何减轻温室效应?
1.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 2.大量的植树造林 3.开发新能源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问题与情境:
若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 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
实验 现象
塑料瓶被压扁了
分 瓶里压强减小,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析
(2)向图示的烧杯里倾倒 CO2
实验 现象
蜡烛从下至上熄灭。
分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助 析 燃,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观察与思考
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 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 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 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 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
HJ九(上) 教学课件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 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含碳燃料的燃烧 动植物的呼吸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微生物分解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
辐射的吸收,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共47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734d9d58fafab068dc0265.png)
现象: 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结论: CO2不可燃,不助燃, 密度比空气大
现象: 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
灭结论:
CO2不可燃,不助燃。
三、CO2的化学性质 “三不能”——不可燃,一般不助燃
现象: 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结论: CO2不可燃,不助燃, 密度比空气大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软塑料瓶变扁
三、CO2的化学性质 3.CO2能与H2O反应——易错题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液面上升
三、CO2的化学性质 4.CO2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CO2的化学性质 2.CO2能与Ca(OH)2反应——解释与应用
应用二:石灰水瓶壁上有白膜的原理
三、CO2的化学性质 2.CO2能与Ca(OH)2反应——解释与应用
应用三:石灰浆刷墙变白,变硬的原因
三、CO2的化学性质 2.CO2能与Ca(OH)2反应——解释与应用
应用四:鸡蛋保鲜
三、CO2的化学性质 2.CO2能与Ca(OH)2反应——解释与应用
二、CO2的物理性质 如何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920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2:07:09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92021/8/292021/8/29Aug-212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92021/8/2920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4536bd844769eae109ed42.png)
二氧化
碳的检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 验
CO2 Ca(OH)2 CaCO3 H2O
打开汽水瓶盖或啤酒瓶时
,会有许多二氧化碳气体冒出 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氧化碳能否溶解在水中?
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 L水大约能溶 解1 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 强,会溶解得更多。
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不会与水发生化 学反应呢?
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
温室效应”。
一般认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 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当二氧化碳的含量 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 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 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
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 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一 些富饶的土地将变成沙漠;气候反常, 海洋风暴增加……
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1、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 、潮汐能、地热能、
氢能
2、广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你能做些什么?
制造舞台云雾要用到二氧化碳 人工降雨也要用到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空气中是气态;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用于人工降 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
课本P42活动与探究
图2—14加热含石蕊试 液的二氧化碳水溶液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 + 水
CO2
H2O
碳酸 H2CO3
紫色变红
碳酸 加热 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红色变紫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课件
![《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29f52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7.png)
讲授新课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 二氧化会碳对对人人群体产的生影有响害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 分数 1%
对人体的影响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65以上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 以致死亡
Copyright 2004-20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讲授新课 久未开启的菜窖进入前为什么要进行灯火实验?
Copyright 2004-20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讲授新课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固体
液体
原理:CaCO3 +HCl→CaCl2 +CO2 + H2O
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 装置呢?
Copyright 2004-20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讲授新课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该选哪种发生装置?
讲授新课 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 ,长颈漏斗停留一段稳定的水 柱,则气密性良好 2.在试管、锥形瓶内加大理石,从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 3.收集气体,验满
Copyright 2004-20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实验探究
Copyright 2004-20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4)一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
(2)(3)一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多种
Copyright 2004-20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讲授新课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
质的反应 多变一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
质的反应 一变多 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 不是,该变化为物理变化,化合反应为化学变化反类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件 (共17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件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124264581b6bd97e19ea63.png)
利用下图提供的仪器,设计制取 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三、装置的选择
1.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必须液封。
A 简单 B 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C
D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收集装置
√A B C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注水法) 2.装药品(先固后液体) 3.收集气体
1.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其他仪器自选)
一、药品选择
小资料: 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钙 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
最佳组合是什么?
反应太快、无法收集
1.碳酸钙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2.大理石与稀盐酸: 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3.大理石与稀硫大理酸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硫
酸反应产生微溶的硫酸钙,硫酸
刚开始产生气钙泡覆盖,在反碳应酸钙很的快表面停,止阻止。反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 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2.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 二氧化碳?
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震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 化碳。
某学生在实验时,不慎将试管碰坏, 试管底部有了一个小孔。请你用这只试管 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应的进一步进行。
二氧化碳的制取
通过哪些途径能够得到 二氧化碳气体?
一、药品选择
小资料: 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钙 浓盐酸、稀盐酸
最佳组合是什么?
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 中会混有氯化氢
1.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你(观H察C到l)了气什么体现象?
你还可以闻一闻,你会解释此现象吗?
现象:白雾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20488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a.png)
Ca(OH)2
CO2 CaCO3 H2O
18
活动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
思考1:反应装置类型: 固液不加热 思考3:装置优点
思考2: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旋钮,用手握住锥形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一段时间,导管口 会形成一段水柱。
装置优点: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便于添加反应液体,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度。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需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E)收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氨,需选用
加热固体制气装置A作反应发生装置。
3. 常见有机物发生的反应
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解析] 氧气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导管口都有氧气,能让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根据图乙,注射器内收集有20 mL O2,随着实验的进行,注射器活塞会向左运动,说
明注射器内氧气体积在减少,即氧气参与铁锈蚀反应被消耗。本实验中安排了纯铁丝与普通铁丝的对比实验,发现纯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易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还可能与铁的纯
A、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度或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因为纯铁与普通铁在纯度和内部结构上均有差异。
(5)1.76
(5)使用可燃冰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53)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H2SO4+Ba(NO3)2 BaSO4↓+2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溶性硫酸盐与硝酸钡溶液也可发生类似反应,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
C、甲烷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实验反思 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Cu,原因是Cu2O与稀硫酸反应后有铜生成。
《奇妙的二氧化碳》ppt课件
![《奇妙的二氧化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dada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8.png)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
通过电化学方法或微生物转化,二氧 化碳可以转化为甲酸,这是一种重要 的有机酸,可用于制造各种化学品和 燃料。
二氧化碳转化为烃类
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物反应可以生成碳 酸盐,如碳酸钙和碳酸镁等,这些碳 酸盐可用于建筑材料、填料和肥料等。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与 氢气反应生成烃类,如甲烷和乙烯等, 这些烃类可用于生产燃料和化学品。
02
开展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解决工程化和产业化
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跨学科合作
03
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推动二氧化碳研究在多个领域的交
叉融合和创新发展。
THANK YOU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重要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植物 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维持碳平衡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循环,通过 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呼吸作用以及 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途径,保持碳 的平衡。
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工业原料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尿素、碳酸钠、 碳酸氢钠等化工原料,也可用于生产 干冰等制冷剂。
《奇妙的二氧化碳》
contents
目录
• 二氧化碳的简介 • 二氧化碳与生活 • 二氧化碳的转化与利用 • 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化 • 未来展望
01
二氧化碳的简介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01
02
03
密度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 1升二氧化碳的重量约为 1.977克。
溶解性
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常 温常压下,1升水可以溶 解约1升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
大气中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 一,约占大气总量的0.0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8b4a9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6.png)
大气中二氧化碳能 阻止地球向外层空 间排 放热量,其含量增 加会使全球变暖
(2)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 面上升,沿海城市被 淹没; 土地沙漠化; 有些地方会炎热的无 法居住; 全球厄尔尼诺现象
(3) 防治措施:
①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能 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严禁 乱砍 滥伐 。
。
2.右图是CO2性质的实验,请 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 些现象?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 CO2 具有什么性质?
(3)该性质说明CO2具有什 么用途?
动动脑
想一想
1、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 色吗?
2、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常附着一 层白色的固体物质,为什么?
3、二氧化碳有毒吗?
4.不可供呼吸、无毒
在进入CO2含量较多的地方(如枯井、深洞、菜 窖)前,一定要做灯火试验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 制作碳酸饮料等 2.作食品的保护气 3.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 4. 作温室肥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5. 作灭火剂
练习
1.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是
_紫__色_石__蕊__试__液__变_成__红__色__________ ,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有三态转化 干冰: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O2气体
加压
降温
101KPa 升华 - 78.5C0
压缩
无色液体
降温
干冰
雪花状固体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CO2能与水反应
已知: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件 (共15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件 (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1b8f9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8.png)
适用于:气体不易或难 溶与水,且不和水反应。
适用于:在相同条件下,气 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 气反应。
适用于:在相同条件下,气 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 气反应。
气体收集方法练习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能和水反应。密度比 1
A
空气的密度小。
C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 2
(4)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 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石蕊试剂),当标有m和p的导 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练习二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锥__形__瓶________。 (2)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氧__气_________ (填气体名称)。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B__或__C______ (填编号)。
(4)右图为某同学用一支废试管(底部有小破洞)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设计的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利用该装置制取CO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 ②对比你选择的制取CO2装置,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是:
法一: 排水法
法二: 向上排空 气法
法三: 向下排空 气法
气体的收集方法: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
复习: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的 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大 ; 2.二氧化碳 能 (能、不能)溶于水,1L 水能溶解 1L 的二氧化碳;
新课:
认识药品:
稀盐酸
无色液体,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 化氢。
石灰石和大理石
适用于:在相同条件下,气 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 气反应。
适用于:在相同条件下,气 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 气反应。
气体收集方法练习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能和水反应。密度比 1
A
空气的密度小。
C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 2
(4)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 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石蕊试剂),当标有m和p的导 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练习二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锥__形__瓶________。 (2)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氧__气_________ (填气体名称)。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B__或__C______ (填编号)。
(4)右图为某同学用一支废试管(底部有小破洞)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设计的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利用该装置制取CO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 ②对比你选择的制取CO2装置,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是:
法一: 排水法
法二: 向上排空 气法
法三: 向下排空 气法
气体的收集方法: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
复习: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的 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大 ; 2.二氧化碳 能 (能、不能)溶于水,1L 水能溶解 1L 的二氧化碳;
新课:
认识药品:
稀盐酸
无色液体,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 化氢。
石灰石和大理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ppt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d13321453610661fd9f406.png)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课时 奇妙的二氧化碳
考点 扫描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重点梳理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 弊 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极端气候事件 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等
重点 梳理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 (4)控碳措施:首先,世界各国制定限制二氧化碳
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并严格执行。其次,减少使
用化石燃料,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普及节能技术;
练习反 馈
练习反 馈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用于灭火 D.作气体肥料
A
)
4、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 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D )
A.喷石灰水 C.直接放入 CO2 中
B.直接喷水 D.喷水后放入 CO2 中
1) .反应原理
重点 梳理
利用大理石 (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化学方程 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2) .实验装置
重点 梳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状态分别为块状固体 和液体,且反应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 热,所以可选取下图所示的装置。
重点 梳理
典例解 析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 物质是____________ 。 浓硫酸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NaHCO +HCl═NaCl+H O+CO ↑ 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课时 奇妙的二氧化碳
考点 扫描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重点梳理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 弊 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极端气候事件 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等
重点 梳理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 (4)控碳措施:首先,世界各国制定限制二氧化碳
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并严格执行。其次,减少使
用化石燃料,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普及节能技术;
练习反 馈
练习反 馈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用于灭火 D.作气体肥料
A
)
4、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 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D )
A.喷石灰水 C.直接放入 CO2 中
B.直接喷水 D.喷水后放入 CO2 中
1) .反应原理
重点 梳理
利用大理石 (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化学方程 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2) .实验装置
重点 梳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状态分别为块状固体 和液体,且反应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 热,所以可选取下图所示的装置。
重点 梳理
典例解 析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 物质是____________ 。 浓硫酸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NaHCO +HCl═NaCl+H O+CO ↑ 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上学期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讲 上海教育版-PPT课件
![初三化学上学期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讲 上海教育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01fdf20b4c2e3f572763e7.png)
奇妙的二氧化碳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动植物的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
3、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4、工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h
1
(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光照
葡萄糖+氧气
二、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料:稀盐酸(HCl)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CaCO3)
2、原理:
石灰石+盐酸
(CaCO3)(HCl)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l2) (CO2) (H2O)
3、装置:固体+液体,不需加热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
h
7
5、检验方法:澄清石灰水
6、验满方法: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7、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 (3)收集气体
(一)二氧化碳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温 室效应
h
2
1、产生原因: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光 中的红外线,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增强 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这样地球表面 的热量就不能向外散发,使得地球表 面像盖了一个厚厚的被子,从而导致 全球气温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
h
3
2、影响:
(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 市会被淹没
h
8
8、注意: (1)气密性良好 (2)(左)导管露出胶塞一点点 (3)长颈漏斗应伸到液面以下 (4)(右)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h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动植物的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
3、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4、工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h
1
(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光照
葡萄糖+氧气
二、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料:稀盐酸(HCl)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CaCO3)
2、原理:
石灰石+盐酸
(CaCO3)(HCl)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l2) (CO2) (H2O)
3、装置:固体+液体,不需加热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
h
7
5、检验方法:澄清石灰水
6、验满方法: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7、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 (3)收集气体
(一)二氧化碳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温 室效应
h
2
1、产生原因: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光 中的红外线,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增强 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这样地球表面 的热量就不能向外散发,使得地球表 面像盖了一个厚厚的被子,从而导致 全球气温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
h
3
2、影响:
(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 市会被淹没
h
8
8、注意: (1)气密性良好 (2)(左)导管露出胶塞一点点 (3)长颈漏斗应伸到液面以下 (4)(右)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h
九年级化学 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f6c7f626fff705cc170afe.png)
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灭火 (用 途)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P42最后一节的内容, 划出重要语句。2分钟后完成下列思考题: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1.碱式碳酸铜 2.氢气 + 氧气
加热 点燃 点燃
氧化铜 + 二氧化碳 + 水 水
3.石蜡 + 氧气
4.过氧化氢
二氧化碳 + 水
1.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2.干冰有什么用途?其用途体现了干 冰的什么特点?
实验指导 (一)
向一只充满CO2的饮料瓶中注入占 瓶子容积1/3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1.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
2.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能 溶于水。 (填“能”或“否”)
实验指导(二)
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会变红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食盐
海水
蒸发
水
课堂感悟
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
1.认真审题 2.书写工整 3.解题规范
比谁做得又快又对!
请各位专家、学者 多提宝贵意见!
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倒入大约5ml水,再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用吸管向试管 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红;说明 CO2能与水反应 。 2.再将试管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观察颜色 变化。 现象 溶液又变成紫色 ;说明碳酸分解了 。
实验指导(三)
打开雪碧瓶瓶盖,塞上单孔橡皮塞,把导 管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摇动雪 碧瓶观察现象。 问题:实验中有何现象?证明汽水中冒出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P42最后一节的内容, 划出重要语句。2分钟后完成下列思考题: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1.碱式碳酸铜 2.氢气 + 氧气
加热 点燃 点燃
氧化铜 + 二氧化碳 + 水 水
3.石蜡 + 氧气
4.过氧化氢
二氧化碳 + 水
1.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2.干冰有什么用途?其用途体现了干 冰的什么特点?
实验指导 (一)
向一只充满CO2的饮料瓶中注入占 瓶子容积1/3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1.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
2.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能 溶于水。 (填“能”或“否”)
实验指导(二)
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会变红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食盐
海水
蒸发
水
课堂感悟
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
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
1.认真审题 2.书写工整 3.解题规范
比谁做得又快又对!
请各位专家、学者 多提宝贵意见!
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倒入大约5ml水,再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用吸管向试管 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红;说明 CO2能与水反应 。 2.再将试管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观察颜色 变化。 现象 溶液又变成紫色 ;说明碳酸分解了 。
实验指导(三)
打开雪碧瓶瓶盖,塞上单孔橡皮塞,把导 管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摇动雪 碧瓶观察现象。 问题:实验中有何现象?证明汽水中冒出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联想与启示: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约含有4%的二
氧化碳;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会有 许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冒出;煤、石油、 天然气、酒精等物质的燃烧也会产生二 氧化碳。有些灭火器中也装有二氧化碳; 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等都要用到二氧化 碳。你知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你已经知道什么: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 生途径
1、人的呼吸 2、动物的呼吸 3、植物的呼吸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燃烧产生 6、工业废气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 耗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液态的二氧化碳: 举例: 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
(2)气态的二氧化碳: 举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固态的二氧化碳: 举例:我们常说的“干冰”
干冰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在常压下,温度高于-780C时,雪 花状的固态的二氧化碳不需要变成液 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干冰” 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上的物质生成 一种新物质的 反应,叫化合 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
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新物质 的反应,叫分 解反应。
交流与讨论
根据你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请举一 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实例。
二氧化碳与灭火
人们经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 作灭火剂吗?
活动与探究
(1)请预测图2-20两个实验的结果。 (2)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老师的演
活动与探究:
(1)取两支试管,在试管A中加入2mL蒸 馏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它遇到酸性的 物质会变红)。在试管B中,加入几小块 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 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气 管伸入到试管A中(图2-18),通入二氧 化碳一段时间,观察紫色石蕊试液颜色的 变化。 自己动手做实验,指出这个实验能说明什 么?
实验现象
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B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原理
1、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盐酸 + 石灰石 二氧化碳 + 氯化钙+水 HCl + CaCO3 CO2 + CaCl2 +H2O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CO2 + H2O 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 其颜色变红的原因解释:
示实验,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由此你能否试着说明用二氧化碳灭火
的原因。
实验现象与结论
现象: 实验1中,燃着的火柴熄灭。 实验2中,燃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实验原理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 + HCl CaCl2 + H2O + CO2
H2CO3 → CO2 + H2O 2、现象的解释:
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加热容 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 中逸出,石蕊试液重新变成紫色。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举例: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分解反应举例: 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
感到气闷、头昏、心 悸 感到气闷、头痛、眩 晕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 停止,以致死亡
简易灭火装置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在通常 状况下,1L水中大约溶解1L二氧化 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
你能简要叙述一下人工降雨的 原理吗?
人工降雨的原理:
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 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 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 雾,甚至降水。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的物质上, 使其与氧气的接触面迅速减少,而 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 化碳可以灭火。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原理: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CaCO3 + 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1、为什么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制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装置? 3、如何检验某集气瓶中已收集有二氧化碳气体? 4、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气体的收集方法:
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某种气体,主要 取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例如,密度比 空气大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 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表2-3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 数(%)
1
4-5
6
对人的影响
将二氧化碳通到含紫色石蕊试液 的水中,原来说明生成了酸性的物质。 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是碳酸,它是溶 解于水的少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 学反应的产物。
活动与探究
(2)加热试管A,使试管A中的液体沸 腾,再观察颜色是否有变化(图2-19)。 自己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
1、反应的原理: 碳酸 → 二氧化碳 + 水
如图2-17所示,打开一瓶汽水瓶 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 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 察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实验现象:
汽水瓶中有气泡产生 ,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2、现象解释:
打开汽水瓶盖,再塞上橡皮塞后,瓶内 压强减小,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外逸, 可以看到有许多气泡通过导管进入试管中,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