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学教案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_研学教案

综合实践_研学教案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增强对自然和文化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 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将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其交融之处。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图片、视频资料3. 课堂活动材料(如地图、笔记本、画笔等)4.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装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提问:你们认为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讲解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生物等。

2. 介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如历史、艺术、建筑等。

3. 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交融之处。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文化遗产,探讨其特点和交融之处。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前往自然景观或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

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观察、记录和拍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回到教室后,每组展示实地考察成果,分享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特点。

2. 学生讨论:如何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相结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综合实践《研学计划》教案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1、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要求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研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三年级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文素养提升第一节:阅读理解训练第二节:写作技巧指导第三节:口语交际实践2. 第二章:数学思维培养第一节:数学概念理解第二节:解题策略与方法第三节:数学应用实践3. 第三章:英语语言学习第一节:单词记忆技巧第二节:句子结构分析第三节:英语口语表达4. 第四章:科学探索与实验第一节:科学现象观察第二节:简单实验操作第三节:科学探究方法5. 第五章:社会科学启蒙第一节:历史文化知识第二节:地理常识介绍第三节:社会现象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 成果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三年级学科教学要求的教材。

2. 教辅:提供适量的练习题和活动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实物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图书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次研学活动,每次活动时长为2课时。

2. 每章内容安排2-3次研学活动,确保学生充分掌握。

3.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 课程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常用方法。

(3)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1)自然界的定义和特点。

(2)观察自然界的方法和技巧。

(3)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1.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自然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

(2)户外观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2.1 课程目标:(1)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习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

(3)培养对身体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1)人体的基本结构。

(2)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

(3)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

2.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组成和运作。

(2)图片展示:展示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三章:数学的乐趣3.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1)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数学概念:数的概念、几何图形、计量单位。

(3)数学游戏和趣味问题。

3.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数学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趣味问题解答:让学生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美术的世界4.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学习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教案

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教案

课程名称:探秘自然,体验生态——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课程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课程时长:2课时课程地点: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自然生态基础知识》、《环境保护知识》2. 研学实践工具:望远镜、记录本、生态调查表、相机等3. 安全保障:安全帽、急救包、地图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二、自然生态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非生物和环境因素。

2. 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

3.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态系统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列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实地观察与调查(30分钟)1. 带领学生前往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

2. 学生使用望远镜、记录本等工具,观察植物、动物等生物。

3. 指导学生填写生态调查表,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五、总结与分享(10分钟)1. 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生态现象,讨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地观察中的发现和感受。

二、环保实践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清理河道等。

2. 强调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大西街小学研学活动方案

大西街小学研学活动方案

大西街小学研学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大西街小学是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小学,学生群体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和城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研学活动。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三、活动内容1.主题: 古城文化之旅2.地点: 附近的古城景区3.时间: 一天时间四、活动安排•上午8:00-8:30 学生集合,出发前准备•上午8:30-11:30 参观古城,了解历史文化•下午12:00-13:00 午餐•下午13:00-15:00 团队合作游戏•下午15:00-16:00 学生自由探索时间•下午16:00-16:30 活动总结,回校五、活动方案1.导学员: 聘请当地专业讲解员,给学生讲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2.游戏环节: 在古城内设立寻宝游戏、团队合作游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自由探索: 让学生自由探索古城,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总结环节: 带领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并形成对活动的反思。

六、活动成果1.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合作意识;2.孩子们对古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加了文化素养;3.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七、活动意义通过研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获得全新的教育体验,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益补充。

以上是大西街小学研学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为学校开展研学活动提供参考。

活动结束后,学生将会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 课程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保护自然界的重要性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

讲解:讲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

描述: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总结:强调保护自然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课程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学习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讲解: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

总结:强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章:人体的奇妙3.1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描述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培养对人体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描述人体的特点和功能探索人体的奇妙之处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人体的好奇心。

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介绍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人体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人体的奇妙。

描述:学生回到教室,用语言描述人体的特点和功能,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或活动,探索人体的奇妙之处。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研学活动,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走进科学”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教材、课件、实践活动素材等。

(2)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分享实践成果。

5. 课堂小结:(2)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反馈学习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解答情况等。

(2)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定期进行学科测试,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研学活动模板教案

小学研学活动模板教案

一、活动主题: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态魅力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时间:一天四、活动地点:附近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五、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道具、摄影器材等。

2. 学生准备:书包、水壶、零食、防晒霜、雨具等。

七、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 分组(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组长,明确组内分工。

3. 观察与学习(60分钟)1. 森林知识讲解: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特点等。

2. 观察动植物:学生分组进行动植物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 拍摄美景:鼓励学生用相机记录下美丽的自然风光。

4. 团队游戏(30分钟)1. “寻宝大作战”: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指定的物品。

2. “接力跑”:各组进行接力比赛,考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分享(20分钟)1. 各组汇报观察到的动植物、自然风光等。

2. 教师总结活动成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分享活动心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6. 结束语(5分钟)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感谢学生的参与,宣布活动结束。

八、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习、游戏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2. 团队协作能力:接力比赛、寻宝大作战等环节的团队协作表现。

3. 观察与思考能力:学生观察动植物、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

4. 表达与交流能力:学生分享活动心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九、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提前了解活动地点的环境特点,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4.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生态魅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研学安全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溺水、骨折、烧伤、中毒、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提高自己救护意识。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发生意外后的急救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游泳安全一、活动目标:1、了解游泳时需要注意的安全常识。

2、认识游泳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学会及时处理。

二、活动过程:(一)游泳安全须知1、游泳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体检合格方可游泳。

2、禁止到非游泳区游泳,要在游泳馆、池或标有无危险标记的游泳区游泳。

3、游泳要由家长、老师或可靠的人带领,或结伴,不能单独游泳。

4、游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得到活动。

5、头痛、发烧、伤风感冒或者病刚好,及饿肚子、饭后、身体过于疲劳、大量出汗后、喝酒后都不能游泳。

6、在水中游泳的时间,每次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特别使初学的人,在水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3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

(二)问题及处理1、游泳的时间或水温不当时,容易引起抽筋。

这时应立刻停止游泳。

仰面浮在水面上呼救,并拉伸抽筋肌肉,舒缓后,要换个泳式游回岸边,一定不要乱挣扎。

2、游泳时身体感到疲劳或寒冷时,要马上游回岸边。

3、游泳时遇到水中有水草缠身时,要赶快像脱手套或脱袜子那样摆脱水草缠身,然后离开有水草的地方。

4、游泳时可能会出现头痛。

这时要停止游泳,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对准头部太阳、百会、列缺等穴位进行旋转按摩,并用热毛巾做头部保温。

三、活动小结:游泳前、游泳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果游泳时发生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研学活动,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科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第二章:探索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成就。

3. 第三章:感受文学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章:欣赏艺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5. 第五章:关注社会教学内容: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分析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2.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3.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一阶段研学活动后的成果,如报告、作品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学科的拓展阅读材料、实践活动指导手册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 实践基地:博物馆、图书馆、企业等。

5. 网络资源:相关学科的在线课程、论文、新闻等。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次研学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课时。

2. 每章研学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和评价。

3. 整个学期共进行10次研学活动,涵盖五个章节。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一、第一章:走进科学1.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1.2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1.3 教学活动:引入科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自然探索。

2.2 教学内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自然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现象。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探索活动,运用科学方法。

三、第三章:人体的奥秘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奥秘。

3.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主要系统和器官。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人体探索活动,运用科学方法。

四、第四章:健康生活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保持健康。

4.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健康习惯和疾病预防。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健康习惯和疾病预防的方法。

五、第五章: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

5.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六、第六章:数学与生活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简单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

6.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研学活动教案模板

小学研学活动教案模板

一、活动主题:(根据研学内容填写,如“走进科技馆探索科学奥秘”、“走近历史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等)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如科技原理、历史事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历史等领域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一天、半天等)四、活动地点:(根据研学主题填写,如科技馆、博物馆、自然公园等)五、活动对象:(根据年级填写,如一年级、二年级等)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研学相关资料,设计研学路线,准备研学任务单,准备安全预案。

2. 学生准备:了解研学主题,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活动流程:第一环节:研学前准备(1课时)1. 教师讲解研学主题和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分组讨论,确定研学目标和任务。

3. 发放研学任务单,明确每个小组的研学任务。

第二环节:实地研学(3课时)1. 分组参观:按照研学任务单,分小组进行实地参观。

2. 观察记录:学生认真观察,记录下所见所闻。

3. 互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互动,解答学生疑问。

4. 任务完成:每个小组完成研学任务,如完成科技馆的互动游戏、博物馆的历史知识问答等。

第三环节:研学分享(1课时)1.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研学成果。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点评,总结研学收获。

3. 总结感悟:引导学生总结研学体验,表达自己的感悟。

第四环节:活动总结(1课时)1. 教师总结: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研学的重要性和收获。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 活动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本次研学活动的效果。

八、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是否完成了研学任务单上的任务。

3. 分享效果:评价学生分享的成果是否准确、生动。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第一章:走进科学世界1.1 课程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1.3 教学活动:引入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第二章:探索地球的秘密2.1 课程目标:了解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探索能力2.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3 教学活动:引入地球的形成和结构进行地球模型制作和观察,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第三章:走进人体奥秘3.1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健康意识3.2 教学内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生理系统和健康饮食3.3 教学活动: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人体模型制作和观察,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第四章:数学思维的培养4.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运算的理解4.2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4.3 教学活动:引入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解决数学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五章:艺术鉴赏与创作5.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5.2 教学内容: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5.3 教学活动:引入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第六章:信息技术与应用6.1 课程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常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6.3 教学活动:引入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上机操作,让学生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七章:社会实践活动7.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注意事项7.3 教学活动:引入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第八章:心理素质与自我管理8.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活动:引入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自我管理实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九章: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9.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9.2 教学内容: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技巧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他救方法引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安全演练和自救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十章:课外阅读与写作10.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10.2 教学内容:课外阅读的推荐和指导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0.3 教学活动:引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和表达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走进科学世界:重点关注科学实验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五年级研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研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研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自然奥秘-小学五年级研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2. 野外植物和动物的观察与认识。

3. 研究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三、教学准备:1. 选择一个适合的研学地点,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2. 准备必要的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3. 分组安排学生,每组配备一名老师或志愿者。

四、教学过程:1. 介绍研学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带领学生观察当地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发现的特点和数量。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并提出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小实验,如测量温度、观察动物行为等。

5. 结合地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6. 总结并展示研学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其准确性和深度。

3. 组织学生就研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索自然界,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2. 结合语文课程,让学生撰写观察报告或体会文章。

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的志愿活动。

通过这样的研学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实地感受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农耕文化体验:了解农耕工具、种植技巧、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等。

2.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了解革命历史、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3. 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传统农耕诗词、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组织学生集合,清点人数,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发放研学手册。

2. 实施阶段:a) 农耕文化体验:参观农耕博物馆,了解农耕工具的发展历程;亲身体验耕种、浇水、施肥等农耕活动。

b)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观看红色影片,感受革命精神。

c) 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传统农耕诗词,体会农耕文化的韵味;讲述农耕民间故事,传承农耕文化。

3. 总结阶段:组织学生分享研学心得,总结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的意义,颁发研学证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农耕活动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感受:通过分享会了解学生对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的感悟。

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研学手册中的记录和创作。

五、教学资源1. 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2. 红色教育基地。

3. 研学手册:包含农耕文化、红色教育相关知识,学生记录和创作的部分。

六、教学时间1. 农耕文化体验:2课时。

2.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1课时。

3. 传统文化学习:1课时。

七、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亲身感受农耕生活。

2. 现场讲解: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解农耕文化和红色教育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研学心得。

4.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

八、安全措施1. 确保学生人数,避免走失。

四年级研学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四年级研学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四年级研学教案引言:研学活动是一种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

在四年级的学习中,研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学习兴趣,深入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

本教案将以四年级研学教学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研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研学活动及其意义;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4. 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研学活动的定义与意义;2. 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研学主题;3. 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 研学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

三、教学步骤:1. 研学活动的定义与意义(课堂讲解,30分钟)a. 引导学生对研学活动进行定义,解释其意义;b. 分享一些成功的研学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可以带来的收获。

2. 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研学主题(小组讨论,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研学主题;b.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选择该主题的原因,并让他们做简要的汇报。

3. 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实地考察,2小时)a. 根据学生选择的研学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b. 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进行观察、采集数据,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

4. 研学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小组讨论,30分钟)a. 将学生重新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进行的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b.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关键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2. 收集学生的研学活动总结和反思;3. 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分享他们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2. 组织学生制作研学活动的展示板,让其他年级的学生也能了解到他们的研学成果;3. 撰写研学活动的反思报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年级上册研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研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研学计划.教案教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语文课程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阅读兴趣。

2. 教学内容:(1)课内阅读理解训练。

(2)课后作文练习。

(3)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二、数学课程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巩固与提高。

(2)几何图形的认知与运用。

(3)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

3.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英语课程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3)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教学内容:(1)英语单词、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英语句型的练习与表达。

(3)英语听力、口语的训练。

3.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真实语境。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四、自然科学课程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 教学内容:(1)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2)科学实验的操作与分析。

(3)科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3.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五、社会科学课程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

校园研学教案模板范文

校园研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探索校园,体验成长》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4.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家校合作。

三、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地点:学校内部六、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2. 活动道具:地图、任务卡、积分卡等3. 教师及助教七、活动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明确组内分工。

二、活动展开1. 教师分发地图和任务卡,每组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线索,寻找校园内的相关地点。

2. 学生在寻找过程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活动总结1. 各组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活动中的亮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二、拓展活动1. 教师提出新的任务,如:设计校园景点介绍、制作校园文化宣传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创意,完成任务。

三、活动总结1.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活动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九、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将活动中的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关爱校园环境、尊重师长等。

2. 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十、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学生的安全。

2. 活动结束后,教师需对活动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节次:节
陶瓷的研究
陶瓷是我国的骄傲,其它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的,这一点从陶瓷和中国在英语里同名就可以看出。

在今天,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陶瓷了,看,陶瓷碗、陶瓷杯、陶瓷壶,甚至连神舟飞船上也装备了大批陶瓷瓦。

它已不仅仅是器具,其中包含着隔热、耐磨、绝缘、艺术、欣赏等价值,对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陶瓷,学生们愿意去了解它,去探索它的秘密,并对时下流行的陶瓷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除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在古代我国的制陶技术曾领先于世界,在现代我国的特种陶瓷技术却落后后来居上的发达国家,特种陶瓷凝聚了许多尖端技术,在现代社会广泛地运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子、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研究。

现在我国的神六飞船已经准备发射升空,上面运用了许多的特种陶瓷材料,这也是我们想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1、知道一些有关陶瓷的常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情感:1、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出示研究课题《陶瓷的探究》,请同学们集思广益,想想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2、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大致可分为陶瓷的历史,陶瓷的作用,陶瓷的家族,制作陶瓷的过程等几方面来研究。

3、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内容,形成两个小组。

(二)活动过程
各组分头行动:
1、陶瓷的历史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方法获得资料,或走访老师,长辈,及陶瓷师傅来得知有关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陶瓷的作用通过课余时间来到商店,询问有关的陶瓷产品,了解各种陶瓷的作用,并填写好表格。

3、制作陶瓷的过程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准备好材料,有条件的自己亲手制作陶瓷模型,体验其过程。

(三)研究延伸
1、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作相应的补充,同时可出示一些实物成果,如图片,模型等等。

2、每个小组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先设计然后制作一个陶瓷作品,最后向其他同学展示并欣赏成果。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节次:节
水果拼盘
一、课题的提出
水果是人们的日常食品之一,品种丰富,风味各异。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水果了,它已不仅仅是美味,还包含了营养、美容、药用等许多价值。

对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学生们愿意去了解它,去探索它的秘密,并对时下流行的水果拼盘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
1、知道一些有关水果的常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了解并掌握制作水果拼盘的方法。

(二)能力:
1、通过调查、访问,接近生活,了解实际,培养学生经济、环保等方面的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
1、对食品造型艺术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出示研究课题《水果拼盘》,请同学们集思广益,想想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2、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大致可分为水果的市场价格,水果的营养价值,水果拼盘的制作,水果拼盘的造型等四方面来研究。

3、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内容,形成四个小组。

(二)活动实施
各组分头行动:
1、水果的市场价格
到菜场、超市、水果店了解各种水果的价格,对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水果价格不同的情况有所了解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水果的营养价值
搜集资料,了解各种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并填写好表格。

3、水果拼盘的制作
调查研究各种水果的处理方法。

剥:如香蕉、桔子……
削:如苹果,梨……
切:如西瓜、哈密瓜……
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如菠萝等
制作水果拼盘时用到的雕刻技术等。

(可以进行采访)
4、水果拼盘的造型
收集各种水果拼盘的图片,研究它们的造型,向学生作介绍。

(三)成果交流
1、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作相应的补充,同时可出示一些实物成果,如水果,图片等等。

2、每个小组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先设计然后制作一份水果拼盘,最后向其他同学展示并品尝成果。

(四)总结延伸
师生共同对本次活动做一个总结,并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新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节次:节
艺术插花
一、课题的提出:
花是美丽的象征,是人类的朋友,在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中,人们通常以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意。

同时,人们还利用花卉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

孩子们从小了解花的一些知识,培养自己用花卉来装扮生活环境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了解插花的相关知识,掌握插花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4、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和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培养自己插花方面的劳动技能。

5、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花卉,并在观察花卉、用花朵装扮生活的过程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研究课题,将艺术插花的研究细化,准备分组实施。

2.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分别研究插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插花的运用和插花小知识四个方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活动计划。

(二)活动实施
1.根据小组的计划到花卉市场或花店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和市场中店主的交流,认识花的品种,了解一些花的特点以及各式各样的花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2.种途径了解掌握不同节日和场合用花的礼仪,鲜花的装饰方法及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

3.生通过向家长询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收集等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花的资料(包括花的象征意义,花的趣闻和花朵装饰生活的图片、花的养植知识等等),制成各种剪贴报和手抄报。

他们将得到的材料制作成表格形式。

如下表:4.完成一组插花作品。

在学习和练习插花的过程中,相互评点,共同进步,
掌握插花技能。

在掌握的一定的技巧后,开始设计个性插花艺术,通过各种花朵和绿叶的配合,制作成品,请相关教师指点,对制作过程中花朵搭配的不足进行调整。

学生们在把美丽的作品做好以后,送给自己老师、家长或自己的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意。

四、成果展示
1、结合制作的插花研究专题网站介绍本组研究的内容。

2、围绕主题,举行一次插花比赛。

3、集体讨论活动的发现和收获。

4、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写好总结。

5、引发全校性的插花和种花比赛,把亲手插的花卉摆放在教室或办公室一角,美化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