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之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探索和导航技术,经过了地图制作、地域区划、环境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构成了世界各大洲,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时间与日期线、赤道、主要的地理环境带等。
四、地球的地貌与地形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形构成了不同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征。
地球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一个生命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化程度。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地貌、生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的影响巨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程度也日益扩大。
九、经济地理学与全球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差异,全球化加速了经济地理的发展。
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交通与交流等问题。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设计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是地理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思维,为地理学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熟悉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2.掌握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3.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4.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5.培养地理学科的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学科概论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分支及其关系、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全貌,对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任务和意义有初步认识。
2.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描述地球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和内外部结构,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在自然界中发挥的作用,理解地球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关系。
3. 地球的地理环境介绍地球的大气、水文、地表和生物环境特征,掌握地球不同自然区系间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地球环境的演化历程和变化趋势。
4. 地球的自然资源介绍地球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了解不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
5. 地球的生态环境介绍地球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演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6.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介绍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遥感技术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和研究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1.综合授课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录制课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并提高课堂效率;3.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4.采用实践教学方式,组织探究性实验和野外调查。
五、考核方式1.作业成绩;2.期末考试成绩;3.课堂表现。
六、参考资料1.李苏民,地理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刘学余,刘振华,地理科学原理概论,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年;3.赵新全,世界地理体系,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大一地理科学导论中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理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过程与规律的跨学科综合科学。
地理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要素。
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各个领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三、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地理学可以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
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等;人文地理学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交叉。
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地理科学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化学、统计学等。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迈入了数字地理信息系统(GIS)时代。
五、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用地方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在环境保护中,地理学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的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灾害管理中,地理学可以预测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总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认识和理解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科学导论的名词解释
地理科学导论的名词解释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课程,介绍和解释了地理学中的常用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变化所组成的学科体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属性、人类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形状、地貌、气候、水文、生态、资源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地图相结合,GIS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是一种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以及生物圈,而地球系统科学通过研究和模拟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探索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变化过程。
四、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
它通常由地壳的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
地形地貌可以是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类型的总称,它们反映着地球的演化历程以及各种地质和气候作用。
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长期变化过程。
气候变化可以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措施,以减缓全球变暖、保护环境。
六、环境灾害环境灾害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作用下,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的事件。
例如,龙卷风、地震、洪水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以及工业事故、放射性污染和水污染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
七、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它涵盖了水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资源保护、利用效率以及生态平衡等因素。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且深刻的学科,涉及到各种自然与人文要素,并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地理科学旨在研究地球上的空间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地球形成演化、自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等内容。
其研究对象广泛,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1.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态系统等,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揭示地球自然系统的功能和规律性。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人类聚居和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地球形态观察到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贡献颇丰。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主要关注地貌、气候、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其代表作品包括《地理学》、《地形志》等。
古代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积累了大量地理知识。
•近代地理学:进入近现代,地理学得到了系统性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地理学家。
他们在探索地球空间规律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框架,推动了地理科学向前发展。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空间分析、实验模拟等。
这些方法为地理学家提供了观察地球的不同角度。
1.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家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观测地表现象,掌握地理现状和变化规律。
2.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空间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联。
3.实验模拟:实验模拟是通过实验室等控制条件的手段,模拟地球系统中的一些过程,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
地理科学的意义与展望地理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指导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修改后)ppt
1. 已经历了两个辉煌的时期
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大拓荒时期。(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发 现新土地的激情,强烈地激发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热情;近代 地理学诞生)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生态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地理科学时代。 (人口、资源、环境、空间问题;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
大地理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从横向上看,苏联的“统一地理学”:阿努钦提出“国家地理学”,格拉西 莫夫提出“建设地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科学界认识到地理科学可以成为综 合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大科学体系,中国科协组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合委员 会。1986年召开全国第二届天、地、生关系学术讨论会上。
从纵向上看,战后应用地理学发展迅速,出现了有别于单一理论层面的,围 绕应用客体为中心的地理学(自然区划学、土地类型学、农业区别学、国土规划 学、城市规划学、生态规划学、景现生态设计等等);信息技术跻身于现代高技 术的行列;地理实验技术也在发展;地理学已从单一的知识理论层面向纵深发展, 越来越立体化。
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交互关系与作
用的科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
下至岩石圈的表层,处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合面,由大 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所构成。 地理学着重研究有关事物的分布。地理学要回答的问题不仅
《中国经 济地理》
是分布在哪里(where),而且要回答在什么时间(when)条件学导论的重要性 了解这门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稳定专业思想、热爱专业、献身科学; 造就学养、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实践; 传承学术、创新学科、继往开来。
二、地理学科迎来了又一个辉煌发展时期
已经历了两个辉煌的时期 21世纪前半叶地理科学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代 制定我国地理科学和高校地理教育发展方向与战略的需要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地理与地理科学 第二节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第四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特征
第一节 地理与地理科学
什么是地理 什么是地理学
一、地理词源及含义
1、词源 ➢ 中国:“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周易系辞》公元前11世纪 ➢ 古希腊文:“h&e-rc; gê”(意为“地球”)
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 ①必须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充分作用的界面区; ②必须是地球内力和外力互相作用的迭加区; ③必须是地球四大循环的耦合区; ④必须是有机界和无机界强烈作用的交叉区; ⑤必须是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自然—经济—
社会”复合区。
中,它同感觉经验愈间接,我们要了解它的意义也愈困 难。”(《爱因斯坦文集》245页)
定义众说纷纭的原因: ——研究客体内容的庞杂性; ——研究主体认知的局限性; ——地理学科古老而又年轻。
第二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地理事物及其分布 地理环境 地理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一、科学研究对象辨析
一是系统观点,认为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并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 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二是动态观点。 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活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主张从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说明生 命的本质,并把生命机体看成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系统;
三是等级观念,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生 物系统是分等级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超个体的聚合体, 可谓层次分明,等级森严。
三、地理事物分布
传统的地理学者认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就是自然和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
王铮: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环境和区域 为代表的地理事物。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107002课程中文名称: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任选使用专业:地理科学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个学分预修课程: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课程简介:《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地理科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意识、地理精神和地理能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学科体系、基本价值、研究范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现代发展等。
教材建议:《地理科学导论》,潘玉君,武友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度院士在《地理科学导论•序》阐述了“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在培养大学地理科学诸专业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能力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陆大道院士在评价这门课程的《课程评价》中写道:“地理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地理科学导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意识和地理科学能力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秦其明在评价这门课程的《课程评价》中写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和主干课,它对于开启地理科学思维,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引发地理研究兴趣,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的教学目标:‘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和主干课,它对于开启地理科学思维,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引发地理研究兴趣,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1、掌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和研究范式。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和研究方法,揭示地球表面的特征、过程和模式。
地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经历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体的星球,其形状由地球自转和重力所引起的地球净离心 shape 所决定。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其中地壳又可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管理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5.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的核心工具,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方法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
它与人文地理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理学体系。
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的聚居与迁徙、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8.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可持续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为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1. 介绍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地理科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是学生在进入地理科学专业学习之前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和发展方向。
2. 教学大纲内容(1)课程介绍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及其学科内部的各学科关系和学术思想、方法,并提供一系列概念、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增强地理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1)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地理科学的历史渊源和学科发展;3)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地理科学的学科内部各学科关系和学术思想;5)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地理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等地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作为学生进入地理科学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理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兴趣和爱好。
4. 总结与回顾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历史渊源和学科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科内部各学科关系和学术思想以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珍惜这一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地理学是以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有关这些特征的关系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地理学涉及到一系列的课题,包括人文、社会、环境等话题,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无论何种形式,地理学都是以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事务的驱动力。
这些特征包括:生物特征,包括动物和植物;地质特征,包括岩石、地层、地表特征等;空间特征,包括地形、地形地貌、水资源和土壤等,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地理学的教学涉及到一系列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践(探究)学习、电子技术应用、地理概念、交流与协作学习、解释学习等等。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地理学教学中普遍学习的方法,它们能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理学,如何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术,把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组合起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发展动态。
实践(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从实践探究中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以自我学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主动学习,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概念学习可以主要概括为:位置、空间关系、连续变化、涵盖性与复杂性、突出性和特征性、比例尺、对比分析等。
在类比法和叙述法的指导下,学生能有效地了解一些具体概念,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地理学研究的专业技能。
电子技术可以帮助形成良好的地理学学习环境,包括课程建设、教材设计、实验室操作、实验电子设备操作、网络交互信息获取以及地球仪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为地理学教育提供实践性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的空间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理解世界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和过程。
交流与协作学习是发现地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可以使学生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和解决地理学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例如:探究性小组学习、研讨会、游学等,激发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走出学校,探索世界,深入细节,体验历史文化和地理现象。
地理科学导论
1地球具有同心圆状层圈构造。
从地心到地表依次分为明显的三个不同层圈:地核(0—3478 公里)、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液体部分上界为江河湖海的水面,下界为江河湖海底部及地下水的最下层;海平面距地心约6378 公里。
气体部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逸层。
2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3地球表层的特征: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气态、液态、固态三相共存相互作用的地球表面在界面机制、异质机制共同作用下使地球表层处于不可逆的进化状态,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物质流、能量流运动和转换系统,强化了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共生性和整体性,系统的组织水平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复杂,使之质地区别于地球其他层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质;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互相转化的场所;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
有地质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
地球表层各种形态的物质循环运动处于发展演化过程中,这从生物圈的产生、进化中看得最为明显,虽然生物循环从生态系统出现就存在了,但整个生物届并不是原样重复,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的发展进化着的,循环的强度也随之不断增加。
4地理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相当于地球表层的范围。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又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它们又可以称为原生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
人为环境又称为次生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5自然综合体又称地理综合体,指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成统一的整体。
地理科学导论教案
地理科学导论教案教案标题:地理科学导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理科学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理科学的定义和作用;2.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2. 地理科学的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地理科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 地理科学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地理科学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地理科学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地理科学在解释地球现象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2. 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等;3. 解释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具体的地理科学案例和实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案例,分析地理科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方法。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2. 学生利用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回顾地理科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概念;2. 强调地理科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地理科学,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理科学的小论文,包括地理科学的定义、作用和研究方法;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并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地理科学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地理科学的理解;2.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科学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地理科学的综合能力。
地理科学导论1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1、对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国外部分学者的观点(1)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洪堡和李特尔,在他们的地理学研究中,逐渐认识并阐明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自然地理学见长的洪堡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位于地球上某一区域或片段上的各种联系的现象的多样性。
以人文地理学见长的李特尔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的家园即布满人的空间的地表空间的科学,不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而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研究和理解在地区上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1)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面环境的科学,应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研究地球外壳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2)钱学深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进行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理想科学,地理科学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层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的认识我认为地理科学研究的是人和地域的关系,地理环境的产生、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应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1)不加区域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泛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不加区际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3)不加过程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得到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的总和。
(4)不加时空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以及历史继承(乃至未来规划)关系的总和。
地理科学导论
1、区域学派
近代地理学中的区域学派 近代地理学中的区域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是德 国地理学家赫特纳。他的主要思想是: 1、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有局部差异的地球; 2、赫特纳提出了区域研究规范,或者叫区域 地理描述的传统纲要; 3、在关于地理学方法论的争论上,他坚决主 张地理学和几乎所有其他学术领域一样,既 要进行描述,又要寻求规律。
2、近代地理学
西欧北美近代地理学 西欧、北美近代地理学除德国以外,主要以 英、法、美三国地理学为代表。 英国地理学最著名的是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 说;法国地理学的保尔·维达尔·德·拉·白兰士 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或然 论”;美国的哈特向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 的地理学家。
2、近代地理学
1-1 古代地理学
西方中世纪地理学 进入中世纪以后,科学在神学的压抑下发展 很慢,而且被歪曲和颠倒。基督教寺院的学 者不去科学地考察分析地球,而是竭力把各 种文献资料和发现的事实与《圣经》中的经 典协调起来。使当时的地理学不但没有进步, 反而后退了。
1-1 古代地理学
地理大发现 1、航行热带心理障碍的突破; 2、美洲的发现; 3、绕过非洲通往东方航线的发现; 4、首次环球航行; 5、世界地图的基本完成。
3、现代地理学
理论革命与计量革命 1、谢费尔对例外主义方法论的挑战 谢费尔观点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认 为一切科学都是统一的,最终目的是对法则 和规律追求,区别仅仅在于论理程度而已。 2、理论革命、计量革命的形成与发展
3、现代地理学
行为革命 1、行为革命的产生:1925年美国的索尔注意到经 过训练的人可以影响环境,1941年提出行为地理与 知觉地理相关的问题。30年代末英国的邓尼森提出 工业布局中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作用的问题。1947 年赖特提出研究个人的知觉与行为地理和现实之间 的关系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地理学界, 掀起了行为地理研究热,这种变化是有其社会背景 和认识论背景的。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
3.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由于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所支配,地理环 境中的土壤、生物、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呈现沿纬线方向分布、沿纬 度方向递变的景观地带 (1)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向两端极地变化 至极地冻原、苔原、极地终点冰雪带(图2.1.6,p88) (2)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图2.1.13,p90):由于海 洋的水体表面均一,纬度地带性比陆地明显,而在<200m水深的范围 出的温度、盐度和生物分异更明显,世界大洋划分为北极带、亚北极 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亚南极带和南极带七个地带 4.纬度地带性对人类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自学) • 虽然自然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的发展,但通过直接的环境因素与食物和 食物链的关系会间接影响到人类生物学特征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影 响: • 对三大人种及体态特征的影响,三大人种长期对自然环境适应和自然 遗传的结果,不同的人体地理适应的特征类型 •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 响;对社会人文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环境
前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也被称为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这一概念是法国地理学家E.雷克吕(Reclus)于 1876年提出的,他把地理环境理解为“围绕人类生存的自然现象的总 称”。现代地理学中所谓的地理环境与其看法不完全一致,它既包括 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我国相当多的地理学家(特别是人文地理 学家),将地理环境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从 不同的视角对地理环境的相对划分。人文环境是一个高度综合、宽泛 的概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内涵和范围不 断扩大。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一个综合各 自然要素的整体,相当于地球表层的范围。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彼此 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影响,在空间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构成 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
地理科学导论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笔记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泛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地理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自然、人文环境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理区域及其空间分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地表的各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物理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遥感技术等。
实地考察是地理科学的基础,它通过直接走访和观察地理实体,获取实地数据并进行现象描述和数据收集。
实验研究则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地理现象,控制变量并进行定量分析,来揭示地理规律。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它能够提供大范围、全方位的数据,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均有紧密的交叉和合作关系。
地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物理地理学的研究中,其探索地球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和现象。
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其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四、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地理科学在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地理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从而为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科学也与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等领域紧密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总结: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旨在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科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
地理科学的成果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现象,还可以为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英语:geography 源于希腊文的音译。
2、含义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东汉.王充) “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唐.孔颖达)
地理:即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 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环境适应性
动态性
⑷系统的分类 ①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②实体系统和抽象(概念)系统 ③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④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⒉地理系统 ⑴地理系统思想的产生 1962年乔莱首先将系统研究引入地理学领域。 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CoyaBa) 1963年提出用地理
地理科学导论
主讲教师 刘连兴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类专业学 生必修的先导性基础课程。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地理科学 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科学体系,确 立行星地理观念,初步掌握地表空间与 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了解 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 和实践意义,进而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 的专业理论和思想基础。
异特性的科学。 苏联贝格尔:地理学是关于景观的科学。景观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
综合体。 国际地理学大会(1980):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
关系的学科。
国内定义举例: 《现代汉语词典》:地理学是以地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
的地理环境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概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
2.地理事物的属性 ⑴环境性(或综合性)。地理事物有一种依赖于地
域特点,受制于相互联系的运动特性和行为,称 之为环境性。 ⑵区域性(或地域性)。地理事物占据一定的空间 范围,分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必然形成一定的 地域特色。
3.地理事物的分布 分布现象是某事物在地域(空间)上
出现的频率(次数),分布意味着运动, 运动产生和改变着分布。
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 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昼夜变 化、四季更替、气候变迁、地貌轮回、大洋演化等自然周期; 经济活动、技术更新、时代更替等人文周期。
五、地理系统
1.系统论的一般知识 ⑴系统理论的产生
贝塔朗菲,L.V.(Luduig Von Bertalanffy)加拿大籍奥地利理论 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他主要观点:
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存在同一个地域,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因果,有规律的结合成统一 的整体地理环境。 ⑵分布特征:地域性或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总是赋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由于环境组成 要素、内部过程的差异,必然使地域内部发生空间分异。 ⑶发展特征:历史性(不可逆性)、阶段性(周期性、层次性)
人文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构成和创建的环 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劳动 力状况、技术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等。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诸如政治、社会、 文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现象的环境。
3.地理环境的特征 ⑴组成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
⑵地理系统的概念 白光润: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
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 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张超:地理系统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 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物质、能量、 信息运动系统。(《地理学报》1995.1)
牛文元:在地理环境中,一组结构有序、功能独 特,有一定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的要素、 属性或对象的集合,称之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系 统。(《地理研究》1988.1.1-10)
它为系统提供物质、能量或信息,同时接收系统输出的物质、 能量或信息。 ⑤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具体联系和作用的形式。 ⑥功能——是指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即系统从环境中接收物质、 能量或信息,经过系统的变换处理,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 能量或信息。
⑶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相关性
结构性
层次性
目的性和有序性
研究对象是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
(《现代汉语词典》)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
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
究,就构成了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各个学科所面对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实际,不同学科之间的 差别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的 侧面有所侧重。
2.地理环境的类型 ⑴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环 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 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
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 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等。 ⑵人文环境
教材与参考书
白光润 《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潘玉君 《地理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 2001
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王建等 《自然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牛文元 刘盛佳 钱学森 胡兆亮
《自然地理新论》科学出版社1981 《地理学思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论地理科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地理环境概述》科学出版社 1998
(《现代汉语词典》1978)
英语Geography是“地球描述”之意。
3、辨析 地 ——指地球、地球表面(层)或地区(区域); 理 ——即事理,指事物、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
律性。
地理的科学内涵: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各种事物和现 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常讲的地理,是指地表事象总的情况,以及记述这 些情况的学科。
一是系统观点,认为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并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 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二是动态观点。 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活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主张从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说明生 命的本质,并把生命机体看成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系统;
三是等级观念,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生 物系统是分等级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超个体的聚合体, 可谓层次分明,等级森严。
系统的概念代替自然地理学的"地理壳"、"景观壳"等概念, 于70年代发表了《地理系统学说导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地理学家也十分重视用系统论 思想研究地理学。1979年吴传钧院士提出人地关系地域 系统,1980年牛文元提出自然地理系统概念,1991年我 国科学家钱学森在地理学报发表文章说:“地理环境是一 个地球表层系统,也就是地理系统……”
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 看,地球表层是一个系统,它 包括了非生物、生物和人。三 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 相互作用。这个系统称作为地 理系统或地球表层系统。
⑶地理系统边界 广义的地理系统边界:
在垂直方向上以地球表面为中心,延伸到上 下两方的某个位置;
在水平方向上可在自然形态明确发生异构的 位置加以划分,也可在行政边界、区域边界、或人 为规定的某种边界上加以划分。
教学内容安排
➢ 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 第二章 地球系统的空间结构 ➢ 第三章 地理系统的基本过程 ➢ 第四章 地理系统的基本规律 ➢ 第五章 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 第六章 地理科学的理论积淀 ➢ 第七章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 第八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 第九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⑵系统的基本概念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
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②要素——是指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可能也是一个系统,
称为原系统的子系统。 ③联系——也叫耦合,指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链。联系的内
容包括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④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
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 ①必须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充分作用的界面区; ②必须是地球内力和外力互相作用的迭加区; ③必须是地球四大循环的耦合区; ④必须是有机界和无机界强烈作用的交叉区; ⑤必须是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自然—经济—
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 关系的科学。
吴传钧、郑度等: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 科学。
陆大道、白光润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 高校地理教学指委: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 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
辨析: “一个概念愈普遍,它愈是频繁地进入我们的思维
三、地理事物分布
传统的地理学者认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就是自然和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
王铮: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环境和区域 为代表的地理事物。
1.地理事物的形成 ⑴地域化原理。当把某一事物与其所在的地域联系
起来进行研究时,该事物即成为地理事物。这一 过程就是地域化过程。 ⑵景观化原理。地域化事物与其它地域化事物之间 发生联系,显示出某种结构和状态,即为景观。 这一过程称为景观化过程。
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地理与地理科学 第二节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第四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特征
第一节 地理与地理科学
什么是地理 什么是地理学
一、地理词源及含义
1、词源 ➢ 中国:“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周易系辞》公元前11世纪 ➢ 古希腊文:“h&e-rc; gê”(意为环境 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 ⑵地理环境 E·雷克吕(Reclus)把地理环境解为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称。 《地理学词典》及《辞海》: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通常指存在 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胡兆量:地球表层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地理环境。 白光润: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相当于地球表 层的范围。 ⑶人类环境 人类环境是人类活动范围中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其主体或核 心是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