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9—20 题。
(共 8 分)水调歌头[ 宋] ] 朱熹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①,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②,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② ,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注】①《史记?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遭人诬陷论斩,临刑谓其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下文陆机的“华亭清唳”与此意同。
②鸱夷子即范蠡。
19.“倚伏互相酬”这一句中“倚伏”是指_________,蕴含了朱熹这位理学大师的哲理思考。
(2 分)20.从抒情方式看,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抒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19.【解析】顺境和逆境(福祸)相互依存隐伏20.【解析】①用典抒情,表达入仕悔恨之情。
“东门黄犬”“华亭鹤唳”表做官遭祸,抽身悔迟之慨,有对李斯、陆机的同情,更有自己遭谗罢职后的遗憾与不满。
②对比抒情,范蠡泛舟与李斯、陆机三个历史典故,一正两反,将范蠡功成名就退隐与李陆二人对比,表明了对自己入仕的悔意及隐居的思想。
③借景抒情,“春昼”两句写浩渺的烟波,追月的云彩,营造极强的画面感和优美的意境,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憧憬和对朝廷的彻底失望。
④直接抒情。
结句“永弃”写出诗人内心的决绝,“吾道付沧洲”点出他最后归乡著述传道的朴素愿望。
(一点2 分,三点满分。
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 21-22 题(共 6 分)材料一: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水调歌头》习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班级:姓名:《水调歌头》苏轼【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习题】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分析: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常理。
2、对《水调歌头》一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作者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B、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怀人,由幻想超脱人间,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词人的祝福.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了月光的转移,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引出下文何事一问.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18.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答案】17.B 18.合适。
诗句意思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
【解析】1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故选B。
18.考查诗句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婵娟”指的是月亮。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甚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讨论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颜色;(5)言语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以下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自始至终弥漫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怀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仇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真假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世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爱好。
《水调歌头》赏析习题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名句赏析】上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
《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
3、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积累名句。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积累名句。
三、学习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了解诗人苏轼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牌“水调歌头”的意思。
3、读读“知识链接”,以助了解写作背景。
(二)读通读顺。
放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解读“明月”。
1、诗人用什么来发端?他看到了什么?2、“照无眠”中月亮美吗?诗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3、诗人对月亮的称呼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月亮?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月亮是如此的美丽,那诗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写月亮的?并从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
5、诗人对月光非常敏感,月光让他思绪万千,“转朱阁,低绮户”写出了他的行踪不定,起伏变化,时喜时忧的情感,试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
6、“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下文哪一句与它相呼应?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的“愿”有什么含义?它与“明月”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8、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哪些句子是写人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三句的内涵?10、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欣赏感悟。
11、对于本首词的内容、主旨、名句的积累及写法的把握进行整合概括:内容:——借月怀人,抒发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旷达的情怀。
主旨:——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体现了他乐观旷达情怀。
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意境雄浑博大,蕴含的哲理丰富深邃,表达了旷达的情怀。
写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水调歌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调歌头”词牌及写作特点。
2、学习课文内容,正确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能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下面诗句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蕴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0.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19.C 20.上阕写月下饮酒问天,由幻想超凡脱俗,到对人间生活的喜爱。
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到为离人祝福。
【解析】19.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可见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无奈之外又隐含着本就难全的释然和旷达。
A.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B.句意:夜还没有消尽,红日以从江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C.句意: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扩展】水调歌头渡江【I】赵善括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
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
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2]。
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3】0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
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
休学楚囚垂泪[4],须把祖鞭先著【5】,一鼓版图收。
惟有金焦石【6】,不逐水漂流。
注释:【l】这首词约为赵善括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任润州(今江苏镇江)通判时所作。
【2】依刘:东汉末年,长安扰乱,王粲赴荆州依附刘表。
【3】玉垒、貔貅:玉垒喻指军事要塞,貔貅喻指军士。
【4】楚囚垂泪:喻怆怀故国、无力回天的处境。
【5】祖鞭先著:喻指抢先做出成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提问,起笔非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括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剧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慨叹。
2.这首词,历来被以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以为这首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 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讨论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慨叹),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迈而阔大;(3)情怀失望而旷达;(4)想象丰厚,富有浪漫颜色;(5)言语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以下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世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自始至终弥漫着失望向上、积极奋进的心情。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外表看来,似乎是对月有仇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聚会的忧伤。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形融合,意境豪迈阔大,描写真假结合,充溢了丰厚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剧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看法。
(2分)答案:世界上不能够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肯定有分手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4《水调歌头》作业(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4《水调歌头》作业(含解析)水调歌头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què)B.千里共婵娟(juān)C.又恐琼(qióng)楼玉宇D.低绮(yǐ)户,照无眠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酒四顾茫然黄河B.长风苍海扬州病树C.精神大醉宫阙朱阁D.人间无眠圆缺离合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行路难》(其一)——李白——唐代B.乐天——刘禹锡——唐代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D.子由——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5.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6.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
”(2)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_____________,"。
(只写三句中的前两句)二、课内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拓展有关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欢迎过来练习和了解。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
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
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天 ; 下片问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②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 (全对)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
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
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
水调歌头苏轼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水调歌头苏轼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水调歌头》苏轼【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二、选择题: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水调歌头阅读习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习题及答案水调歌头阅读习题及答案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九年级语文-魔方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他和苏轼及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________”。
3.词的上闽,写词人“________”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________的境界,表现了对________的追求。
词的下阕写“无眠”是对_______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_______,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________。
4.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
请再写出一句本课外你知道的咏月怀人的诗句________。
5.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答案1.交代作词的缘由弟弟苏辙苏洵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
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
注:①姮娥:嫦娥。
②黑貂裘:用苏秦典。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
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8. 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9.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案:
8.经历:漂泊不定(四处奔波)(1分)感受:凄凉之感和惊喜之情(2分)。
作用:为下文写登楼赏月的兴致和望月抒发的悲情做了铺垫(2分)。
9.①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②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③退居归隐的衷情。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
《水调歌头》教案之分类讲解及习题练习
本文将对《水调歌头》教案进行分类讲解,并提供相关习题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诗歌。
一、课文背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水调歌头》的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苏轼在北宋时期写的,描绘了南京城外秋夜听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二、课文分类讲解我们将从诗歌的音韵、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讲解。
1. 诗歌的音韵《水调歌头》是一首清新自然的山水诗,诗句流畅优美,音韵和谐。
其中,诗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是本诗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因为“相思”二字形声相同,表现了诗人对故国和自己思念之情的深沉。
2. 诗歌的意境《水调歌头》描绘了一幅阴雨萧瑟的湖光山色,在诗人内心深处又掀起了一阵涟漪。
通过形容秋夜萧瑟、孤寂灰暗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种意境的营造,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3. 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分为意象和修辞两个方面。
(1)意象《水调歌头》中的意象是非常鲜明的,主要分为风景与情感两个方面。
风景形象鲜明的描写,使人仿佛可以亲身感受秋夜的寒凉。
情感的描写则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自由的向往。
(2)修辞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现主题时所采用的艺术方式。
《水调歌头》的修辞手法十分独特,主要采用了比喻、排比、描绘等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感情。
三、课文习题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调歌头》,我们提供以下习题练习:1. 请分析《水调歌头》中“相思”二字形声相同的表现手法。
答案:形声。
2. 请以《水调歌头》的意境为基础,自己写出一首诗歌。
答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妙景,暮去晨来,风景依旧。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水,夜幕低垂,想君梦回。
3. 句子“还似旧时游上苑”中,“还”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此处的“还”字是指“好像”,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思念。
四、总结通过本次课文分析和练习,我们对《水调歌头》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阅读和练习,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经典的山水诗。
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
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XXX《水调歌头》导学案主备人:XXX于XXX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
2、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宋词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XXX、XXX、XXX等。
XXX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XXX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二、简介作者XXX,字子瞻,号XXX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XXX”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XXX、弟弟XXX并称“三苏”三、赏析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其中说的“XXX”是作者的,其名为,他和XXX及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XXX《把酒问月》诗中的“”。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XXX,高处不胜寒”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点拨)5、“转”“低”“无眠”三词有何表达结果?(点拨)6、词的下片写“无眠”是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采用。
7、“不应有恨”,“恨”的意义是什么?“恨”的内容多是什么?8、词中直接“问天”的句子是,直接“问月”的句子是。
将自然变化和世事迁移联系起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9、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表达对亲人美好祝福的一句是“”,它的含义是,词中这句话是作者对_________说的,后被人们广泛应用,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练习题答案与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练习题答案与赏析《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全词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创造出了一种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习题及全词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原文宋代: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练习题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描写了月光下的奇幻景象:江山雄丽,鱼龙悲啸,星辰倒映,雾气弥漫。
B.词的下片以戴高冠、佩美饰的超凡脱俗的飘逸形象,表达出词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结尾句写词人向往乘坐以凤羽为盖、鸾鸟驾驭的飞车,流露出他羽化成仙的渴望。
D.全词写景手法富于变化,或实或虚,亦真亦幻,刻画形象多用想像,颇具浪漫色彩。
②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什么特点?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作答。
(4分)参考答案① (3分)C②(4分)诗中所描写的金山月如玉镜般透亮,如白银般明亮,如冰雪般洁净(特点1分,结合诗句1分),万里皓月营造了澄澈、清明、旷远的意境(1分),诗人借此映衬自己高洁的追求、旷达的胸襟(1分)。
(意思对即可。
仅出现术语,没有内容情感的准确理解不得分。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鉴赏金山在江苏镇江。
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
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
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
“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水调歌头教案练习题
水调歌头教案练习题一、听力练习请大家仔细听下面的音频,回答问题。
音频链接:[无链接]1. 这首词是谁的作品?2. 词的名字是什么?3. 歌曲的曲调是哪位音乐家创作的?4. 歌曲的演唱者是谁?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择正确的答案。
水调歌头,又称《林调歌头》,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是辛弃疾以木兰花慷慨悲凉之意为主题,表达了忧国忧民、豪杰之心的作品。
词牌调是一种特定的音律和韵律形式,水调歌头采用的是“林”调,即继承了南唐鹧鸪天词牌的韵律。
水调歌头的曲调是由明代作曲家李曾伯所创作的。
对于水调歌头,历代和当代的许多音乐家都对其进行过改编和演绎。
其中著名的版本包括杨洪基、陈淑桦等人所演唱的。
1. 水调歌头是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杨洪基B. 陈淑桦C. 辛弃疾D. 李曾伯2. 水调歌头采用的是哪个词牌调?A. 林调B. 鹧鸪天C. 水调D. 木兰花3. 水调歌头的曲调是由谁创作的?A. 杨洪基B. 陈淑桦C. 辛弃疾D. 李曾伯4. 下列哪个版本不属于水调歌头的改编和演绎?A. 杨洪基版B. 陈淑桦版C. 叶倩文版D. 许嵩版三、创作练习请你按照水调歌头的音律和韵律形式,创作一首词。
词的主题可以与现实生活相关,展现你对某个话题的思考和见解。
注意:本题只要求创作一首词,请将你的创作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空白处]四、讨论分享请大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1. 辛弃疾以木兰花为题材创作水调歌头,你认为他想通过这首词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2. 你对水调歌头的曲调和李曾伯的创作有何看法?3. 你喜欢水调歌头这首词吗?为什么?五、写作练习请你根据水调歌头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该词的短文。
可以从词的内容、传世版本以及对于水调歌头的个人喜好等方面进行描述。
注意:本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请将你的写作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空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复习题及答案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
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 ____。
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2.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
答:
5.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调歌头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天明月人生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遗憾。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6.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