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浅析官督商办的利弊
前 并 没 有 办 厂 获 巨利 的 先例 。 些商 人 虽 有 资金 但 不 愿 冒险 。 一 但随 着 几 个 主 要 的 官 督商 办 企 业 获 利 甚 巨后 ,商 人 们看 红 了 眼 , 看 到 政府 给 予 企 业 的 种种 优惠 待 遇 和 保 护 措 施 , 们 便 再 他 迫不及待地要求参与其 中以求获得利润 。这时商人唯利 是图 的本 性 充 分地 展示 出来 , 纷 要 求 入 股 企 业 。 当时 的报 刊评 纷 如 论 说 :现 在 沪上 股 份 风气 大 开 , 一 新 公司 起 , 百 人争 购 之 , “ 每 干 以得股 为幸 。这 种 风 气不 光 在上 海 已经 出现 , ” 在全 国几 个 主要 大 城 市 也 相 继 出现 。因 此 说 官 督 商 办 企 业 开 启 了近 代 兴 办 工 业 的 风气 。而 这 种 风 气 的 出现 也 为近 代 资本 主 义 的发 展 创 造
湖 北 函授 大 学 学报 ( 0 1 第 2 卷 第 1 21 ) 4 期
浅析 官督商办的利弊
张 忠 广 ( 徽 大 学 历 史系 , 安 安徽 合 肥 2 0 3 ) 3 0 9
l 要J在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 明的不断冲击下, 摘 清政府 的统治岌岌可危。在 面对 如何挽救江河 日下的局 面 这个 问题上, 清政府 内部 出现 了顽 固派和洋务派 两个派别。 为挽救风雨飘摇 的清政府 , 洋务派主张掀起一场洋务运 动 以求富国强兵。在发展 民用工业上 , 洋务派主张采取官督 商办的企业经营方式。这一经营方式的积极 作用使得 这些企业呈现 出勃勃生机。但 官督 商办的企业经营方式有着无法摆脱 的弊端 , 最终使得这些企业走 向灭亡。 【 关键词J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 制度弊端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人观点觉得利大于弊二、根据。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基于凯恩斯的基本经济思想,在自由放任不加干预的情况下,经济的均衡会处在就业量足够低的状态,而它的生活水平会处在足够困难的状态。
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要快于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不可能降到零以下,这使资本财富增长的愿望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将进入萧条状态。
三、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
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
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
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
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日本90年代的经济泡沫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7、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连报纸上也公开说出“日本房地产永不下滑”的口号。
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并调整产业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政策作为一种调控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的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产业政策在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例如,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提供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优惠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推动整个经济的创新发展。
例如,美国的创新型产业政策推动了硅谷的兴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三、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产业政策通过鼓励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多种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互相协同,形成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例如,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零部件制造、材料科技等多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配套政策,推动这些产业之间的紧密协作,实现整个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产业政策还可以通过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推动经济发展。
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促进不同地区的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通过发展东部沿海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政策等,推动不同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五、提高就业水平产业政策对就业水平的提升也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解决了一部分就业压力。
政府参与企业管理的利与弊
政府参与企业管理的利与弊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决策,这种参与被称为政府参与企业管理。
政府参与企业管理总体上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参与企业管理的利1.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参与企业管理可以遏制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的竞争现象,维护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调节市场环境等方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防止企业滥用市场的优势地位和不正当竞争手段,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 促进企业发展政府参与企业管理可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企业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政府还可以通过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供应,为企业创造优越的发展条件。
3. 减少短期投机和波动政府参与企业管理可以降低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行为,保障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式,防止市场的过度波动和投机行为,稳定市场预期,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转。
二、政府参与企业管理的弊1. 官僚主义政府参与企业管理容易出现官僚主义,政府负责人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和情绪的因素,导致政策执行缓慢、失误和不公平。
政府官僚主义的存在常常导致企业需要长时间等待审批、申请和批准,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2. 阻碍竞争政府参与企业管理可能会使政府在经济领域拥有过多权利,从而阻碍竞争。
政府对经济、市场的介入可能会导致市场占有率不合理、限制竞争,进而导致价格偏高和产品创新缺乏,影响市场的整体效益和社会福利。
3. 费用和会计问题政府参与企业管理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复杂性,同时增加了会计主管机构和审计的成本。
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要求常常过于复杂且难以理解,如果无法正确遵循和理解这些规定,则可能会导致企业错误记录和错误报告财务信息,进而可能导致企业被罚款,面临其他法律责任。
政府主导型青海农牧区经济的利弊浅析
村 二 、 产业 从无 到有 ,得到 了一 定的发展 , 三 但是 由于 各种 因素的 限制 ,20多万劳动力 中近 1
快 改变 农牧业 生产 条件 ;有利于 集 中人 、财 、物 力 ,预 防和抵御重大 自然 灾 害;在各类 经济 结 构调 整 、 农牧业 科 技推 广应用 、 畜产 品的销售 、 农 农牧业 产业 化等方 面 可发挥 政府 引导 、 示 范 、组织 等 作用 ;在需 要协调 多方 力量 时 ,政府 的协调 能 力明显 强于 民间 等等 在这 里要 重点指 出政府 主导 型农牧 区经 济的 弊端 ,以期 引起 各级 领导 的重视 .尽 叮能 减 少 其负 面影 响。主要 弊端是 :第一 ,政府 主 导容 易演 变 为主 要领导 主导 在政府彳 政方面 的 了 法 律法 规不健 全 .党委 、政府 决策程 序 仍不规范 的情 况 下 ,在决 定有关农 牧 区经济发展 的 问 题 时 ,政 府主导 很 容 易演变为 党政 主 要领 导主导 。省 致 害以下需解 决 的主要是农 牧区经 济工 作 中的 具体事 务 ,更容 易发生个 人说 了算 的情况 。青海 各级 干部唯 上观念 比较 强.对于 主要 领 导提 出的意 见 、作 出的决定 ,即使 有不 同的看法 .一 般都 不讲 ,这 种情况 下 F个 人决断 失 L 误 的就根 难得到 纠 正 ,其结果往往 造成 重大 浪费 ,甚至造 成 对经济 发展的严重 破环 。从上一
将是 以养 殖业 、种植业 为主 的农业经 济 。从我 国改革开 放 2 O多年 的实践 看 ,以农业经 济为主 的青海农 牧 区经 济 ,其市 场 化进程 明显滞 后于工 业和服务 业 ,由此 而 产生 的利 弊从上一世 纪 9 O年代 以来 已经 显现 。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
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
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
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
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
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控
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控在当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政策成为各国政府调控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介绍几种调控产业的政策措施。
一、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政策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和资本流向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
例如,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 增加就业机会产业政策对于增加就业机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和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
二、产业政策的调控手段1. 鼓励政策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来引导企业投资和创新。
鼓励政策可以包括税收减免、研发资金支持、技术转移等。
这些政策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 管理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管理政策来规范产业的运行和发展。
管理政策可以包括市场准入门槛、产业标准和监管措施等。
通过管理政策,政府可以引导和规范产业的有序发展,防止产能过剩和低端产能过多的情况出现。
3. 调控政策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还可以采取调控政策来平衡产业发展。
调控政策可以包括限制产能扩张、调整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通过调控政策,政府可以及时应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保持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总结:产业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政府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MPA公共管理 公共经济学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适度性
用外部效应理论和政府经济职能理论解释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适度性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履行经济职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市场的运行,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但是政府干预并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行为有其局限性,同样也会失灵或失败。
因此,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和局限性,正确把握和处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确保履行好政府职能,以防止政府失灵。
而政府干预必须是适度、有效的规则性调控,随意超出政府职能范围,都会造成政府本身的失灵,否则对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有害的。
关键词:外部效应理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前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经过多年探索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和正确选择。
这一正确选择的伟大意义,不仅仅是在经济上选择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了经济的运作效率,同时,它又创新了政府干预和驾驭经济的市场调控观念,创新了经济主体的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经营观念,创新了消费者的追求最大效用的理性消费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具有双重身份、两重功能,这需要明确界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范围,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制度。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履行经济职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市场的运行,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但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一样,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失灵或失败的客观可能。
因此,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就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和局限性,确定并履行好政府的职能,寻求经济及社会发展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经济体制,它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为了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在市场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进行干预,实现市场的良性运行。
一、市场调节的作用与局限性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自然规律,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市场调节能够使资源由低效率领域流向高效率领域,从而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2.技术进步与创新激励:市场调节能够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自主决策权的增强:市场调节能够让市场参与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利益进行自主决策,实现个体的最优选择。
然而,市场调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可能出现失灵,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资源的浪费。
其次,市场调节可能会带来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干预,以解决市场调节中的问题,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行。
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与方式政府的干预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府干预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市场准入的监管: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行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机构,限制市场参与者的进入,避免市场中的虚假竞争和不当行为。
2.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设立价格监管机构等方式,对市场中的价格进行调节和监管,以避免价格的过度波动和市场垄断。
3.税收和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4.扶持政策与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对市场中的某些行业或企业进行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产业政策失败的三个原因
INDUSTRY
情况下,通过产业政策纠正市场失灵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山塔·德瓦拉扬(Shanta Devarajan)
纵观历史,每个政府都实施过某 些形式的产业政策,比如旨在 刺激工业增长并最终推动经济从低生 产率的农业转向高生产率的制造业和 服务业的公共政策。然而,产业政策 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产业政策 失败的三个解释是 :现实中存在除市场 失灵以外的多种扭曲、政治俘获使得某 些产业受到额外保护而获得垄断地位、 针对某个产业制定的政策会对产业内具 有不同特点的企业产生差异性影响。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通 过 产 业 政 策纠正相关的市场失灵并不会促进工 业化发展,相反甚至可能使情况变得 更 糟 糕。 原 因 无 非 就 是 福 利 经 济 学 中经典的“次优定律”(比如某一产 业中有一家污染型垄断企业,那么刺 激该产业将会加剧污染)。以印度为 例,IT 产业被视为印度最具比较优势
(作者为世界银行中东与北非地区首 席经济学家。吴思译)
2017年第3期 中国经济报告
存在多种扭曲
关于产业政策的理论分析是基于 市场存在失灵的观点。市场失灵会阻 碍工业化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 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了证明这一 结论,经济学家通常会构建简单的经 济模型来描述市场失灵并解释政府如 何通过干预经济从而推动经济更快增 长。大多数模型都假设经济运行中只 存在市场失灵这一种扭曲。但实际情 况却是,经济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扭曲, 比如劳动市场管制、能源补贴等等。
政治俘获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 普遍存在,所以政府在推出一项产业政
策之前必须要考虑怎样才能避免政治俘 获。降低政治俘获风险的一个途径是公 开政府官员的裙带关系,从而让政策制 定者在公众压力下兑现他们的承诺。
7164 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分析
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分析引言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涉及到国家整体的发展和稳定。
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干预经济,以达到制定好的目标。
那么,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如何呢?笔者将会探讨这个话题。
经济政策的分类在探讨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一些经济政策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其规定的经济目标而实施的各种政策手段。
根据政策手段不同,可以将经济政策分为四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和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针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外汇政策是控制货币汇率,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产业政策则主要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的运作。
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针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进行探讨,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通过实施一定的政策和措施,可以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比如说,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
弊:政策效果不佳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往往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政策效果并不总是能够如期实现,甚至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可能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
此外,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是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来制定的,而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政策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需要重新调整。
利:维护社会公平政府的干预可以调节市场,防止产生垄断,防止价格垄断,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公平竞争。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调控来平衡市场环境,维护所有企业的公平权益。
弊:政策滥用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干预经济过度,不顾市场自主的力量,可能导致市场失衡,乃至破坏市场的弹性和活力。
例如,政府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进而导致产业周期的变化。
利:缓解社会压力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帮助缓解社会的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原因有多重因素影响。
第一,当时的国情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更适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因此计划经济体制可以更好地集中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控制经济命脉,保证国家对主要产业和重要资源的控制。
第三,计划经济体制符合当时苏联模式的经济模式,新中国当时在对外政策上与苏联结成联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受到苏联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带来了一些利益。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资源的集中配置,有效地调控经济发展,使得重点支持国家的主要产业和战略性资源,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可以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为民众提供低价商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保护国家的权益,掌握国家经济主动权,保证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错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而非市场机制,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出现需求不足或供应过剩的问题。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独缺市场机制的调节,缺乏竞争机制,容易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刺激创新活力不足。
第三,计划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权力过分集中,给腐败和权力滥用带来机会。
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掌握了过多的权力和资源,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容易导致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多重因素的结果。
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利益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显著,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低下、权力过分集中等弊端。
浅析政府决策的有效性问题
也没有 有效 的内部保 障机制来 保证其 影 响决 策的合
理性 。 ( )决 策制定 阶段 二
决策有 效性得 到 了很 好 的提 高 。但是 现代社 会 的发 展驱使政 府在决 策时更 加注重对 公 民呼声 的回应性
1 缺 乏科学 的决策方 法 . 在 当今 的行政 实践 中 ,许 多政府 的决 策者仍 然
一
3 缺乏 有力 的输入保 障机制 . 公 民对 于政府 的输入 需要通 过相应 的立法来 建
立并 维护公 民参 与决策 的广泛性 和充分性 。然而 我
、
我 国现 阶段政府 决策有效性 的现状
国既没 有相应 立 法来 赋 予他 们 参 与决 策 的合 法性 ,
及 问题
随着我 国行政改 革不 断向纵深 推进 ,我 国政府
2 缺乏输 入主 体的广泛 参与 .
我 国宪 法规定 国家权 力属 于人 民,为人 民服 务
是各级 政府 的宗 旨。人 民的需 要 ,通 过其 对决策 的 参与才 能完 整地 表 达 出来 。然 而 ,在 现实 生 活 中 ,
评 价标准是什 么 ?本 文认 为决策过 程可 以划分 为决
策输 入 、决 策制定 、决策输 出三大 阶段 ,与之相 对
第3 3卷
第 4期
石 家庄经 济学 院学 报
Ju a o h i h agU i rt o E oo i or l f ia un n esy f cnmc n S jz v i s
Vo . 3 No. 13 4 Au g. 2 0 01
21年 8 00 月
浅析 政府 决 策 的有效 性 问题
度 的提 高。有鉴 于此 ,政府 应该 着力从 决策输入 、决 策制定和 决策输 出三个 阶段 的各 个方 面进 行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读书笔记5000字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读书笔记5000字
政府干预经济,也就是政府运用各种政策主动影响市场供求,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行为,从而实现均衡社会发展,政府干预是一种政策工具,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平衡市场结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平,为此,政府通过采取行政措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定各种政策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政府为经济走向平衡发展,必须做好资源配置,做出良好的决策,以使各资源部门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经济发展。
此外,通过政府的监管和投资,还可以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办理社会经济的各项机构登记,加强经济的科学管理。
其次,政府干预也可以避免和解决经济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上产品供过于求,或者市场上价格发生无风险调整,产生失灵现象。
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主动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市场失灵现象,使价格回归市场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干预经济,提高经济社会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等手段,改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改善基本民生。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稳定价格水平,使经济稳定。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稳定价格,如通过调整税率和制定有关政策,紧缩金融市场。
国家货币的管理,凸显政府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稳定经济。
综上所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发展的更加均衡,达到一个健康的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人观点觉得利大于弊二、根据。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基于凯恩斯的基本经济思想,在自由放任不加干预的情况下,经济的均衡会处在就业量足够低的状态,而它的生活水平会处在足够困难的状态。
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要快于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不可能降到零以下,这使资本财富增长的愿望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将进入萧条状态。
三、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
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
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
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
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日本90年代的经济泡沫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7、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连报纸上也公开说出“日本房地产永不下滑”的口号。
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第一篇: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引起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该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意义。
然而,兴一利必生一弊,“一带一路”在实际运行中也必然面临着一些艰巨的挑战与困难,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该战略进行利弊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利弊分析;经济发展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翻开中国古代辉煌的一页,陆上“丝绸之路”便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财富,其更是闻名于世界。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西域国家的商贸之旅,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扩大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力。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
该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带着质疑的目光审视着这项战略的意义是什么,能给全国乃至全世界带来怎样的利益。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发展状态下,更需要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此状态下的应景之作,这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又一实践证明。
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的经济体态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世界各国合作的需要,更加体现出中国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愿意为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利于国内建立经济发展新格局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政策,将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使得东部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使东部地区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牵动者,这就导致了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发展很不平衡,在东部经济渐渐饱和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受地理位置、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资源尚未得到开发。
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作用、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并举例说明
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作用、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并举例说明第一篇: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作用、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并举例说明2010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李嫄077号摘要: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发挥着以下主要作用功能:分配资源功能、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
虽然市场经济有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受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影响,也有其不能忽视的缺陷——局限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社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家具体的职能决定了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必须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但现代市场经济又必须是有国家调控的,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
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的领导层、理论界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现就市场经济的作用、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三方面展开正确地认识。
一、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发挥着以下主要作用功能:但又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会带来破坏和浪费。
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
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
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政府干预生产过剩
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政府干预生产过剩
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吗?
材料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政府不必干预经济运行中的生产过剩现象。
由于论证过程存在诸多的逻辑问题,所以其结论是颇为令人怀疑的。
首先,生产过剩通过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一定能消化吗?未必。
因为当产品供过于求,或者已经被市场淘汰的时候,无论怎样刺激需求也是难以奏效的。
此外,单靠市场对生产过剩进行调节,既消耗时间,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如果政府调节可以更有效率的避免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如果把“常见现象”都看成“客观规律”的话,那么在特定时期市场充斥假冒伪劣产品难道也是“经济规律”,不需要政府加以管控吗?退一步说,就算政府调控部分企业的生产行为,也完全可以遵循经济规律,通过相关政策加以引导,未必与真正的经济规律背道而驰。
再次,为应对不时之需而增加物质储备,不必然要采用生产过剩的方式。
因为有些物质无需进行储备,而有些物质的储备量则需要足够多。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的鼓励生产过剩可能会导致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
此外,生产不足未必会造成供不应求,导致缺衣少食,因为消费者完全可以从市场中选择其他替代性商品。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说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会造成经济失衡,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这正是民生问题之所在。
按照材料的说法,这恰恰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而作者却提出了“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应由市场自行调节”的观点,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论证存在诸多逻辑漏洞,所以,即便事实上生产过剩真的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材料的论证也难以令人信服。
论经济法中的政府干预
论经济法中的政府干预经济法作为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厘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之一的政府,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市场进行干预。
而政府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其承担的责任、在新的背景下政府怎样更好地干预经济,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标签:经济法;政府干预;适度干预经济法的经典定义即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此定义可知经济法产生的前提就是市场的自发调节已不能或不完全能发挥作用,此时由国家出面对相应的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而国家作为一个抽象的主体,在现实中是由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
因此,在整个经济法体系中,政府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一、经济法中的政府政府作为经济法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应该保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处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合理有效地干预经济生活。
(一)经济法中的政府角色要确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政府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
1.政府角色定位的原则。
现代政府在干预经济时的角色已由“守夜人”轉变为行政国家,这个趋势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在政府权力逐渐扩张的时代,对政府角色进行定位则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
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是有其特殊规律的,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并非随心所欲地进行,政府的干预行为也要符合经济规律。
其次,符合经济法的基本价值。
经济法本身蕴含了经济民主、经济自由等基本价值理念。
政府的干预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保证经济法基本价值理念的实现,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最后,政府的干预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的发展是处在随时变化的状态中的,政府的干预行为也要符合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现实情况为基础进行干预。
2.政府角色定位的具体要求。
虽然政府干预要求具有变动性,但是在政府定位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首先,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
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税收政策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调控工具之一,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直接影响。
首先,税收政策可以刺激企业的投资行为。
通过降低税率或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刺激就业增长。
其次,税收政策也可以对企业的盈利情况产生影响。
高税率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的资金运作空间,降低投资热情。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和对企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平衡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发展利益。
二、财政支出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财政支出政策是政府实现经济调控的另一重要工具。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政策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研发经费、奖励政策等,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
然而,财政支出也需要注意平衡,避免出现财政赤字过大的情况,以免给企业和整个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一种政策手段,它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资金运作状况。
降低利率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此外,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也需要关注。
宏观经济环境下的通胀可能增加企业的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压力。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合理把握通胀和稳定之间的平衡,以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市场准入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市场准入政策是指政府对不同行业或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的政策规定。
这些规定可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空间。
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可能限制了企业的扩张,减少了市场竞争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对产业干预的利弊浅析——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魏礼校沈冠徐悠杨(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12)摘要:盱眙的小龙虾产业崛起的规模和速度让人惊叹,盱眙政府在其产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政府对地方产业的干预不可能都起积极地作用。
本文以江苏盱眙县小龙虾产业崛起作为切入点,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政府在地方产业干预进行分析,并为地方政府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产权;小龙虾1 引言2011年的盱眙龙虾节盛会吸引约300万游客光顾盱眙,截止2010年底,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5万的规模产业,催生了集养殖、调料、交易、研发、餐饮等多元化经营于一身的盱眙龙虾产业集团。
农业部品牌价值中心2010年年底对全国所有农产品进行评估,盱眙龙虾被评估为6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最高价值品牌。
目前,龙虾产业已经成为盱眙县的特色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龙虾产业至少造就盱眙十个以上千万富翁,200个以上百万富翁,并且全县已建立了沿陡湖、洪泽湖、猫耳湖三个省级盱眙龙虾养殖示范区。
该县马坝镇和盱城镇建成的两个龙虾美食城,有1500余家餐馆年烧制龙虾菜肴1万吨;县内有5家公司从事熟食真空包装,年产龙虾熟食产品4000吨,产值达4亿元;有36家企业从事龙虾调料加工,年产销调料3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盱眙龙虾催生的专业厨师也遭到许多大城市餐饮业的热捧。
截至2011年4月,盱眙培训龙虾厨师8000余人,先后分赴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超过4亿。
盱眙龙虾产业链初具规模。
当然,盱眙小龙虾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可是为什么受政府支持的产业会有那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又存在哪些弊端呢?2 产业干预的利于弊2.1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持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本行政区内,政府资源配置的成本相对低廉;在本行政区开辟市场的交易费用也比较少。
如果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能积极利用这些优势,能够促进地方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发性产业。
盱眙本土企业规模小,同时商检、公证、索赔、防伪的代价较高,企业无力单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一旦出现劣质产品并造成一定危害的话,那么对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打击极大,又不得不对龙虾品牌进行保护。
奥利弗·威廉姆森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定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主要说来就是市场上的交易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行为,甚至要防范同行的侵权行为,这就使交易过程中发生在商检、公证、索赔、防伪中的费用即交易费用会增加。
2010年哈夫病的爆发导致国内小龙虾产业一片萧条,盱眙龙虾虽无一例哈夫病记录,但亦受到波及,损失较大。
2011年盱眙政府在全国范围为所有盱眙龙虾下了人均500万元巨额的保单,基本消除哈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各地小龙虾纷纷打着盱眙龙虾的招牌抢占各地市场。
再次给盱眙龙虾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此刻政府的力量又一次凸现出来——政府对处理交易纠纷的流程相当熟悉,即便在跨区域的交易纠纷中仍然拥有优势,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在防止同行侵权所花费的交易成本占地区产业成本要远远低于各企业(产业发展初中期、地区产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盱眙政府的这些举动为盱眙龙虾企业的发展节省了庞大的交易费用和人力,使企业能够把的精力和资金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品质和品牌维持等方面,进而占领更广大的市场。
对此科斯的理论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交易的空间扩展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也即贸易规模与交易成本呈正相关性:交易费用越低,交易范围越广;反之亦然。
”与之相对的是蚌埠小龙虾产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蚌埠龙虾便以虾成市,在南山路与青年街交汇处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龙虾一条街“蚂虾街”,蚂虾街的繁荣曾登陆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轰动一时。
可是今日的蚌埠龙虾反倒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东不如盱眙的热闹,南没有合肥的规模,龙虾市场没有发展,销量不见增长,质量还有所下降。
为什么蚌埠龙虾没能形成产业和规模效益?根据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各国政府应该保护本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幼稚产业,要想发展区域经济地方政府同样要对本地具有优势、竞争潜力的新兴产业进行“保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本地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如构建行业协会,规范产业运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完善本地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延长产业链,逐步吸引产业集聚,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而蚌埠龙虾由于缺少政府统一规划,除蚂虾街以外,其他地方分布比较零散,不成规模。
加上就餐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蚌埠龙虾的发展。
如张公山、南岗四路、红旗二路、红叶村、光明街等处的龙虾店多设在人行道,常造成交通拥堵、行人进出不便,难以赢得当地民众的青睐。
露天经营不仅气味难闻、油污难以清理,卫生也难以保证。
同时由于缺少统一、严格的行业规范,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强拉硬拽等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毁了蚌埠龙虾的形象。
优质龙虾也已改头换面,纷纷游向盱眙,摇身变成盱眙龙虾,缺少龙虾品牌的蚌埠再也无力吸引小龙虾产业集聚。
2.2 政府干预对产业的负面影响2.2.1 交易问题虽然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好处多多,然而我国地方政府扶持某产业发展地方式却存在很大问题。
政府的干预形式多是以掌握企业运营,即政府选定一两家规模企业由政府干预企业运营。
由于政府拥有本地区无与伦比的行政资源及大部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它掌管的企业既能享受到廉价的地区资源又可以向政府转嫁部分交易费用。
因此政府所掌管的企业一定是地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同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它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地方政府掌管本地区的资源分配,政府把本地资源投到其所掌管的企业,而本地区其他需要相同资源的企业付出的代价较大,在产品成本上处于劣势。
导致该地区整体行业竞争力较弱。
另外地方政府为扶持产业发展一般会先围绕行政区开发市场,在本行政区开发市场交易费用较低;为了确保本地市场不被外来同类产品侵占,地方政府又常常围绕行政区封闭市场。
这样做会引起临近行政区的效仿和报复,继而导致本地企业难以打开非本行政区的目标市场,或者在目标市场的收益小于打开目标市场的交易费用,令本地企业难以为继,最终退出目标市场。
同时由于行政区企业受地方政府的保护而缺乏来自竞争的压力、持续改进效率的动力,最终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对外联系的能力,整个产业生产关系只停留在低级一体化无法实现社会化大分工。
根据斯密的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的扩张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市场范围扩大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出现和存在。
那么政府在地区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后再掌控企业是否可行?政府是一个有限的资源集合,如果在某一产业投入过多的资金、人员势必会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牺牲当地民众的部分福利。
政府在扶持先发产业时要投入很大一笔支出(或减免一定税赋),而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有限,扶持先发产业就意味着政府要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
换一种说法就是,受政府扶持的产业实际是变相地侵占了当年的公共福利。
如果政府在地区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规模后仍要“挪用”民众福利和扶持其他产业的支出是不科学的。
2.2.2 产权方面的体现产权的流转需要交易,产权越是明晰,交易过程就越简单,所花费的交易费用就越少。
而范围越大的公共资源,它涉及的资源所有者就越多,原先那些免费享有公共资源的民众对交易补偿不满意的几率就越大,交易的难度和交易成本也就越大。
政府在扶持当地产业时占用当地资源,它们的兴起往往与低价占有当地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就以盱眙龙虾产业为例,在龙虾节兴起前,当地民众只要花费极少的成本便可以享用当地龙虾。
龙虾节兴起后,公共水域的龙虾被捕捞殆尽,龙虾来源转为私人养殖,盱眙龙虾的价格陡增,以致许多本地普通居民吃不起盱眙龙虾。
这就是原本归集体所有的资源被侵占、被企业以低价占有然后以高价出售。
数据来源:盱眙山城龙虾批发市场同时由于当地政府采取低税、推动产业集聚等扶持措施,使得当地龙虾产业迅速膨胀,公共资源中属于个人的那部分被政府和企业剥夺,如果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向非从事龙虾产业的本地民众补偿。
哪些人原先享有公共水域的小龙虾资源?享有多少?按照什么标准进行补偿?这些都将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在新兴产业,尤其是资源型产业发展初期尤其需要大量廉价的资源,政府廉价的资源配置在新兴产业的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权力寻租的现象频频出现,各国政府都对此类行为深恶痛绝。
可是公共资源正常交易程序之复杂、费用之高昂,是普通企业难以承受的。
因而对新兴的企业来说寻租的代价远远小于正常程序,即便是违法也在所不惜,只要有公共资源的产权转移就一定存在着权力寻租。
2.2.3 政府资源配置存在弊端政府掌管地方产业的资源配置在产业起步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有两个先天性的缺陷:(1)缺乏由市场决定收益与成本的货币量化标准(2)行政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经营者所需信息,也不能了解消费者需求偏好(张五常)当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其弊端日趋明显,企业的跨区域交易让地方政府收集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在相关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成本逐渐降低。
同时,产业的迅速发导致它的规模超过政府所能监控的极限,彼时政府在该行业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甚至会出现边际效益的负增长;如政府的财政支出将很难收集经营者最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当资源的市场配置成本≤政府配置成本时,政府干预已经不能为产业的发展节约成本。
3 解决方法3.1 产权方面公共资源存在于所有政府组织,完全取消公有制是不现实的。
在征用公共资源时,政府要给民众补偿,但是补偿的方式可以由现金补偿转换为福利补偿。
补偿方式的转变相当于一种融资,即把企业占用公共资源应该付给原本享有它们的民众的那部分交易费用“还给”企业,这样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廉价资源用于发展,而企业壮大后的税收作为“融资”的利息交给地方政府,再由政府以社会福利的形式返还给民众。
这样至少能产生三个积极的影响:企业在发展初期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长期不断的福利补偿能够弥补大部分民众的损失和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福利与生活水平正是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标准之一,也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完全符合政府及其官员的利益。
3.2 交易及资源配置方面要完善政府的进入、退出机制。
政府部门控制企业的程度要受产业专业化和集聚潜力、开拓目标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源配置成本、产业信息收集能力、监督实施成本、与行政区外贸易规模等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