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翻译_宗教文化与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李文婷【摘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人群的重要纽带,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人类,虽然民族语言不尽相同,但是却可以用同样的概念来解释词义,这也为不同语言之间的可译性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翻译在促进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 语言 翻译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着着鲜明的差异性与地域性,且各民族的语言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思维转换,又是思维的一种工具和结果,因此,语言的翻译就涉及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转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何谓文化? 文化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学界对文化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还不甚确定。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领域的学者给文化下过的定义达 160种之多。

文化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你的所作所为,相互之间的沟通等,都是文化的一种反应和功能。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给语言提供了一个赖以生存的基础。

文化的形成依托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要熟练的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文化的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处。

语言是构成文化成分中的重要部分,其承载着大量的信息。

两种语言的相互交流实际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而两种语言无法直接相通,需要利用翻译。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码,更要反映的是语言文化所承载的文化,那么,翻译不可避免的同文化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翻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语文体的生成活动。

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意图、风格等,又要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

“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

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

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的存在,对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即翻译的过程必将产生很大的影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差异与翻译在此先举一例以作说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而英国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地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翻译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二、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东方人和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不同,我国人民注重综合,注重归纳,注重暗示。

而西方人注重分析、细微、曲折。

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和逻辑推理。

例如:January 8, 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 R. C,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年1月8日不幸逝世。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精编版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精编版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2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3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4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5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6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7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8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Love in Charles Dickens’s A Tale of Two Cities9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10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112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13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14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15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16 欲望与死亡——对马丁伊登的精神分析17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18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19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20 商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21 F 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22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23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24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25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26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27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28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29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30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31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3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33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34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35 O 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36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37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38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39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40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41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42 浅析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3 解析斯嘉丽的性格及其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借鉴意义44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45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46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47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48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49 探究斯蒂芬•克莱恩诗集中的三类意象——以《黑骑者》为例50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5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52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53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54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55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56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57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58 T 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59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60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61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62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63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6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65 T 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66 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67 《可以吃的女人》女性主义解读68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69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70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71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72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73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74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75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76 F inancial Translation Industrialization77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78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79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80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81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82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8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84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85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86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87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88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89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90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9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92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分析E.M.福斯特笔下的女性意识93 论被动句的翻译94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95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96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97 《雨中的猫》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98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99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100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101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102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103 An Imitation of the Primitive Society: Evil of Human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104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105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106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107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108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109 徒劳的追求——对《宠儿》中黑尔的悲剧分析110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111 海明威文学作品中青年和老年人物关系对比探究112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 113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iste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114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115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116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117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118 汉语中英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影响119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120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121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122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123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124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125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126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127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128 米字旗下的荣耀与忐忑——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社会价值观129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130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131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132 汉语动词和翻译133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34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35 索尔贝娄的《银碟》中父子关系的分析136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137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138 浅析希腊罗马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139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140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141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142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143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44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45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146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147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148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149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50 英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151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152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权利争夺探究153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154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155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156 《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157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158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159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160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161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62 从文化差异视角论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词汇空缺163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164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65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166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67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168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169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17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171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172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173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174 对《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及其女儿们的人物评论175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76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177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178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79 《欢乐之家》中丽莉追求婚姻时的自我矛盾180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181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82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183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184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185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186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87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188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189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190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191 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192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193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194 A Stu 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195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96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197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98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199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200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浅议宗教文化与翻译

浅议宗教文化与翻译

浅议宗教文化与翻译
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宗教文化通过宗教仪式、经典学习、社区活动等
形式传承和演绎,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文翻译在传播宗教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文化的翻译为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桥梁,使人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的宗
教信仰和实践。

翻译宗教文化还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误解和冲突。

然而,宗教文化的翻译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宗教文化具
有深厚的历史、哲学和文化背景,其中包含大量的特定术语、概念和意义。

这些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难以准确表达的问题。

其次,宗教文化常常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紧密相关。

例如,宗
教仪式、节日和礼仪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因此,翻译宗教文化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避免歧视或误解。

此外,宗教文化的翻译还涉及到信仰和敏感的话题。

翻译人员需要谨
慎处理敏感话题,确保保持原文的意义和尊重宗教信仰。

综上所述,翻译宗教文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非常有意
义和重要的。

翻译人员应该通过深入了解宗教文化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不
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确保准确传达宗教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

同时,也要
尊重和保护不同信仰之间的差异和个人自由。

文化差异和文化翻译[论文]

文化差异和文化翻译[论文]

文化差异和文化翻译摘要: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语言成为文化交流中极为重要的因素,由此产生了许多和翻译相关联的问题。

在这种变化的文化概念中,翻译是和这个过程密不可分的。

本文从通过对文化翻译的研究,来探讨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翻译问题。

最后,本文以文化翻译为出发点,阐述了异化手法的策略运用。

关键词:文化翻译文化差异异化1. 文化翻译翻译学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经历了蓬勃的发展,翻译研究领域发生了文化转向。

从以往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范式逐渐过渡并发生转化,由于语言学范式在解决文学翻译问题时的困难重重,“文化翻译”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所谓的“文化翻译观”指的是“翻译不仅仅是双语交际,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但文化移植是一个过程;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

(杨仕章,2000:66-70)在翻译中,译者需要不断的进行融合,透析,补偿,才能使得译文更加确当。

但由于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时会同时受到两种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译者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及其之间的差异性。

2.文化差异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文精神等等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会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突破语言的囚笼,译者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活动。

2.1 地理环境的差异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引起语言中的差异。

例如,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疆土,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

古时文人曾经写下诗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然而对于其他国家,像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是岛国,他们则用“from sea to sea”来表示“全国上下”。

由此推知,地理环境给不同国家人们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17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乔蔚薇【摘要】文化的多样性使各民族语言差异十分复杂。

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我们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也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价值标准、宗教信仰、历史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地域文化几个方面的探讨可见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 文化差异 语言一、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什么是翻译。

自从人们的翻译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给翻译下过定义。

关于翻译,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对翻译不断产生新的认识,不同的翻译家以及不同时期的翻译家对翻译概念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这些解释各有千秋,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则比较片面。

如何给翻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受到人们对翻译实践过程的认识的约束。

目前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定义有许多种。

但比较公认的解释是: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载体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和载体。

2.什么是文化。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

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3.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翻译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使语言也具有了某些共性的成分,这使翻译活动成为可能“但由于各民族文化又存在着差别,在语言方面表现为词语理解与运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的差异,这些就是各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个性,它给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设置了障碍,正如汉语和英语,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就存在很大差异,而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

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

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宗教文化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元素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小说等等,它们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

因此,翻译文学作品时,如何准确传递其中的宗教文化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宗教文化元素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宗教文化元素,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

这些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典故、谚语、比喻等等。

翻译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到宗教文化元素的特殊性。

由于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翻译宗教文化元素时要特别谨慎和小心,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对于同一宗教的文化元素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性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传递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信息,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例如,直译加注可以帮助保留原文中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意译可以减少因语言差异带来的误解;增词法可以让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翻译文学作品时必须重视其中的宗教文化元素,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信息和精神。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才能胜任这一重要任务。

霍桑作品中的宗教思想:文化的批评还是宗教思想的表白在文学史上,霍桑被视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现出他对宗教、道德、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探讨霍桑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分析这些思想是表达对文化的批评还是宗教思想的表白。

在霍桑的作品中,宗教思想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对宗教色彩、宗教观念、神秘主义的描述,呈现出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宗教世界。

例如,在《红字》中,霍桑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宗教观念和性欲、罪恶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霍桑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

在19世纪的美国,宗教思想仍然影响着广泛的人群。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宗教信仰逐渐受到挑战。

论宗教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宗教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宗教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及其对策施晓盛【摘要】语言和宗教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翻译离不开宗教的影响.由于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导致英汉互译不当的情况较为常见.对此,在翻译时可采取虚实互化、增译、变通和减词等策略来处理,以尽可能达到"信"、"达"的翻译效果.【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11)003【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文化;宗教;英汉翻译;翻译方法【作者】施晓盛【作者单位】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论宗教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及其对策施晓盛(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摘要:语言和宗教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汉翻译离不开宗教的影响。

由于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导致英汉互译不当的情况较为常见。

对此,在翻译时可采取虚实互化、增译、变通和减词等策略来处理,以尽可能达到“信”、“达”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文化;宗教;英汉翻译;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9)03-0063-03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以符号的形式展现文化的物质形式。

翻译,从广义上讲,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

翻译改变的只是社会语言符号,而不是其文化信息。

语言符号的转换应服从近似对等文化信息的转换,而不仅仅是符号的近似对等。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化传达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和任务。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这说明翻译要将两种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几乎与人类文化同步产生和发展。

宗教文化,可以说是对人类和社会影响最深最广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教、哲学、文学艺术,而且积淀在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潜在而长久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翻译是不同国家的相互了解的桥梁,其目的与特点在于文化与观点的互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翻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翻译的研究也日益深化。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和语法结构的简单转换,而是应当把翻译放在一定跨文化、跨学科的语境中来加以研究,着重关注译文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以及被接受的程度。

由于语言使用方法和习惯的多样性,文化这个概念如今已经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主要领域。

标签:翻译语言文化翻译的目的是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使读者能够准确地领会原作的精神。

在此转换过程中,除了要依靠词汇的字面意思还需要很多别的因素,包括信息发生的环境和情景,等等。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又及其复杂的概念,它包罗万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涉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同时还需要体现原语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又要符合目的语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习惯。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也就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无不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

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物质文化指语言符号所反映的涉及物质经济生活、日常用品或生活工具、科技文化及设施等文化信息的内容。

在衣、食、住、行方面,各民族都带有各民族文化色彩的东西,通过各自的语言符号反映出来。

拿颜色举例。

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同的颜色有时却有迥然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Black(黑色):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black(黑)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特征相联系。

如:blacklist(黑名单),black market(黑市),black-hearted(黑心的)等。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标签:中西方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影响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将中西方文化结合,才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真正的交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文化渊源英国四面环海,英国人的生活离不开海,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文化使英语语言产生了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

如:get into deep water(陷入深水之中,现在翻译为“陷于困境”),raise the wind(找风,译为“筹钱”),betweenthe devil andthe deep sea(在魔鬼与深海中间做出选择,现在译为“进退两难”)。

此外,英语中常用鱼来表示人,如:queerfish(奇怪的人),shvfish(害羞的人),coldfish(冷漠的人)。

而中国人的祖先居住在气候温和的亚洲东部北溫带,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生活离不开土地。

如:比喻花钱如流水,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则是“挥金如土”。

A big fish in a small pool,此习语并非是小池塘容不下大鱼,而是小池塘的大鱼相当于汉语林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drinklike a fish像鱼儿那样能喝酒。

相当于汉语的“牛饮”。

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信仰产生了特定的词语。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影响着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

在西方,人们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基督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色彩,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helps thosewho helps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Go to hell(下地狱)。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佛教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一切,因此,汉语语言中有许多词语是来源于佛教。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翻 译 出版 公 司 . 1 8 . 9 9
【 黄景 明. 2 】 英语通俗 习语 精选【 . M】南京:南开大学 出版社 ,20. 03 【 3令 申. 3: 1- 英汉翻译技巧 【 . 海:上海交通 大学 出版社 ,19. M】 上 98 【】 4 陈文伯 .英语成 语与 汉语 成语 【 . 京 :外语教 学与研 究 M】 北
出版 社 .1 8 . 9 2口
16 现代 企业教育 MOD R E T R RS E U A I 4 E N N E P lE D C TON
经 》故 事 ,“ 说 中诺 亚 派 鸽子 去 探测 洪水 是 否 已退 ,不 久 后 鸽 传 子 衔 着 一 片 橄 榄 枝 飞 回 ,表示 洪 水 已退 ,和平 来 临 ” 。 在 汉语 中 ,我 们见 到 的 与 “ ”有关 的 文化 元 素很 多 ,如 谚 佛 语 :“ 放下 屠 刀 ,立 地 成佛 ”如 果 我们 简单 的翻译 为 “ rpo e D o n 。 S cevr n eo eaB d h ” lae dbcm u d a ,可 能会使 不 懂东 方文 化 的人 感到 a 茫然 不 知所 云 ,加上 解释 “a ai i e ci e s ol s n Sl t n lb he da o e v ow l a v s i o a gv pei”就会 好 多 了。再 如 :一 个 和 尚挑水 吃 ,两 个和 尚抬 ieu vl 水 吃 , 三个 和 尚没水 吃 , 要神 形 并茂 地译成 英语 并不 容 易。主要 问题 在 于信 仰基 督 教 的英 语 国家 对 “ 尚 ”这 个概 念 比较 陌 生 , 和 因此 ,译 成 英 语 时形 意很 难 兼 顾 。所 以 只能 传 意 或 重 形 取 其 中 种 ,传 意可 用英语 中现成 的成 语 :“ n o o ; w y r O ebysby t o s e i o b a hlaby t e os r n o 。 由此可见 ,中西不 同 的宗教信 af o ; h eby e o y” r a b 仰 浸 透 在各 自的语 言 表达 中 。 如 果译 者 缺乏 对这 种文 化个 性 的 深 刻 了解 , 就 难 以 鉴别 句 子 的文 化 内涵 ,对译 文 的准 确性 产生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一、文化与翻译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文化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 而文化又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与传递的。

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 语言中所蕴藏的文化因素与人们大脑中的文化意识是相互作用的, 从而形成人与人的交流。

若是原有的文化环境消失或者被改变, 或者是进行交流的语言系统发生了变化, 都会导致文化环境与文化意识之间的沟通中断, 往往通过语言其本身的概念进行交流是较为困难的。

而对于翻译工作来说, 看似简单地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 但实际上是空间与时间上的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 译者是要面临多方面的困难, 例如如何保持原文民族风格, 如何让读者理解与接受原文中的异域风情等等。

所以在翻译工作中, 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是最为关键的内容。

在将汉语与英语进行互译的过程中, 文化的载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同时读者的环境也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为翻译工作的开展设置了较大的难度, 而想要克服其中的困难, 最为根本的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下面的内容中, 就将着重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如何对翻译产生影响的。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影响的具体内容1. 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产生影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导致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上方式上有着较大差别。

中国人的主体思维是综合性思维, 整体优先是中国人的主要思维方式, 而西方人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部分优先。

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表现在对时间与空间这两种概念的表达方面, 主要就是表现在排列顺序上。

具体例如对地名的排列, 在汉语中的顺序是从大的地点到小的地点, 而英语中的顺序是从小的地点到大的点;时间上同样也是如此, 汉语中是按照年、月、日来排序, 而在英语中则相反的是从日、月、年来排序的。

中方的思维总体来说就是更加重视整体的效果, 并不重视形式上的完整程度以及各个部分关系上的严谨性。

西方人的思维与中国人也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他们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完整程度以及各个部分之间严谨的关系。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内容提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正文】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语言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社会现象,从一种语言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从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来看,儒家伦理文化是汉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的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

由于中西文化源流传统的差异,使得文字转换的过程更加艰难,对译文的准确性也难以把握。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人统计过,给文化一词下的定义至少有200种。

一般说来,文化可分为两类:正式文化和普通文化。

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普通文化,即人类生活中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如风俗习惯、礼仪、禁忌、婚丧、庆典、节日等。

两类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正如刘重德教授所说“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知识文库 第17期21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王琳博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在宗教信仰、思维方法、表达习惯、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并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流也日益密切,但是不同国家在语言方面存在着差异,想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就需要进行翻译工作。

可以说,翻译是自身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转换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

因此,翻译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

2 影响英汉翻译的因素2.1 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宗教文化主要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而在英语国家,宗教文化则是由基督文化与哲学思想共同形成的。

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影响了语言的表达。

例如,“God”一词表示上帝,主,主宰世界的神。

但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所表现出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

在我国,由God 所联想到的通常都是玉皇大帝、神仙,而在西方,联想到的是上帝。

例如:“God bless you.”,按照字面翻译为“上帝保佑你。

”但是考虑到佛教的影响,根据上下文语境汉译时可译为“佛祖保佑”。

2.2 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因民族而异,也是对英汉翻译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

汉语表达按照一定的时间和事理顺序,逐层叙述;而英语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谨,由主到次。

通常先给出主要信息,然后再介绍辅助信息。

同样,在句法结构方面,汉语重意合,句中少用连接词语;而英语重视形式逻辑,即形合,表达时常使用各种形式连接词。

文化差异与翻译_宗教文化与翻译

文化差异与翻译_宗教文化与翻译

文化差异与翻译_宗教文化与翻译
宗教文化是不同地域和民族在宗教信仰、仪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

宗教文化与中文翻译直接相关,因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工具。

在翻译宗教文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概念的翻译:宗教文化中有一些特有的概念,可能在其他文化
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翻译者需要寻找合适的中文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
并确保传达它们的准确含义和涵义。

2.文化隐喻和象征的传达:宗教文化中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特
定的意义。

翻译者需要理解并传达这些隐喻和象征,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3.宗教文本的翻译:宗教文化常常有宗教经典、祈祷文本和其他宗教
性的文献。

翻译这些文本时,需要同时考虑到语言和文化的因素,以确保
翻译的信达雅。

4.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翻译涉及到跨文化交流,需要有跨文化意识
和敏感性。

翻译者要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并避免在翻译过程
中产生偏见或误解。

总而言之,宗教文化与中文翻译密切相关,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宗教
文化的特点和背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文化适应性。

7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7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战问题。

当美国得知苏联军队对东北卫矿企业采取的举措,以及向中国提出经济合作的要求,均已越出了雅尔塔协定的范围,便于1946年2月9日、11日分别照会中苏两国政府,申明“中苏两国如就此事成立协定,则显系对美国故示歧视”。

由于苏联未作答复,3月5日,美国再次照会苏联政府,指出“如苏联及中国政府,将来订立协定,带有独占性质,不予别国以参加机会,则美国政府即将认为与门户开放原则相抵触,不能承认”。

国民党政府显然与美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联看出蒋介石与美国完全沆瀣一气,这使苏联担心美国的势力会随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担心自已在东北的权益受到削弱。

同时,苏联做出的种种改善与国民党关系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国民党的响应,苏、蒋关系再度紧张。

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为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设置障碍,延缓甚至阻挡其军事行动的进行;对共产党则予以支持,以实现共产党争夺东北的方针。

继而又改变态度,支持我军于1月13日进攻鞍山,切断锦西电源,于1月14目击袭营口,攻占盘山,并由苏军出面于1月16日解除长春附近国民党新编之保安队1000人。

整体上看,苏联在出兵东北期问,《雅尔塔协定》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其所规定的义务与苏联本身想获得大于两条约所规定的利益相冲突,为了扼制美国势力将来向东北的渗透,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态度不断地调整,这一切完全是从属于其大国利益的。

参考文献:[1]w格里斯沃德.美国的远东政策[M].纽约版,938.129.[2]中美关系资料汇编[M].新泽西版,1955.332.[3]梁敬缚.1945年中苏同盟条约谈判内幕[J].军事史林,1988,(4).[4]张宗海.苏联出兵东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31.[5]比米斯.美国国务卿及其外交(第10卷)[M].纽约版,1958.327.[6]常城,崔丕.世界列强与东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98.[7]维维尔.美国与中国[M].新泽西版,1955.59.[8][9]-ZE芸生.六十年来之中国与日本(第七卷)[M].上海.三联书店,1987.35—36.[10]蒋经国.对苏交涉纪事节略[A].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七编(一)[C].113.[责任编辑:贺春健]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李小园(中共浙江省衢州市委党校,浙江衢州324000)摘要: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最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本文分别从地域、宗教、习俗等多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在 。 《英汉翻译原理》 一书里, 2000 年)
340
2008 年第
5期
安徽文学
文 化 万 象
往很难把握, 也不容易想象。 Holy Communion 实际上是天主 教堂的一种仪式。在教堂做礼拜的高潮时刻, 神父将一小块 面饼放入跪着的教徒口中。这种仪式源于 《圣经・新约》 耶 , 酥在最后的晚餐中将饼和酒分别分给众信徒, 称其为自己的 血肉。再如, 对于基督教的神职人员, 中文均翻译成神父、 牧 师、 或教士, 但实际上不同教派, 不同教堂神职人员的称呼不 同》 天主教中可以用 father,priest,clergyman.Priest 协助主 教管理教务, 通常为一个教堂负责人; 而 father 为其尊称。 cle担任教会职务人员的统称, 包括主 rgyman 则是领受过神品, 教, 神父和教士。 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则应称为 pastor, minister, 管理教务, 一般为专职人员; preacher. pastor 主持宗教仪式, minister 与 pastor 意义相近; preacher 则已经不大使用。英国 国教的教堂的主持则称为 vicar。对于这样的词, 翻译时应该 将概念移植。移植过来的概念要通过文化的 “阐释” 即对该 , 词所代表的特殊文化现象加以解释。 英语作为基督教民族的一门语言, 其中有大量的宗教专 门用语, 它们涉及面极广, 囊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上层建筑 的很多领域。 不了解这些词语往往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影 响翻译。 《新闻周刊》 美国 把四年一次的总统就职仪式形容为 “美国民主的主要圣礼” (the central sacrament of American 。 是基督教的一项重要礼仪, 它借助一种 democracy) “圣礼” 这里作者以宗教中的 “圣礼”喻指美国总统制为民主制度的 一项重要形式, 以及就职典礼的严肃庄重。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 佛 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 许多 人们相信有 “佛主” 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 与此有关的习语 很多, “借花献佛” 闲时不烧香, 如 、 “ 临时抱佛脚” 等。在西方 许多国家, 特别是在英美, 人们信奉基督教, 天主教等, 所以英 语文化受天主教、 基督教影响较深, 相关的习语如 Good helps ( ,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as poor as the ( (下 church mouse. 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也有 Go to hell 地狱去) 这样的诅咒。 三、 宗教在英、 汉两语言中比较 汉英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 自然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 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 《圣经》 在整个西方文明 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 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 语言表 达形式上, 词汇意象和含义上, 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故翻译时 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 Hawkes 把 《红楼梦》 “阿弥陀佛” 中的 竟然译成” , God bless my soul” 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 佛, 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 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 “天诛地灭” 又如 这一成语运用 “天” 地” 、 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 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
文 化 万 象
文化差异与翻译
——宗教文化与翻译
◎王天枝
(广东培正学院外语系 广东・花都 510830)
摘 要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 而且涉及文化的转换, 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文化交流。本文 通过讨论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证了宗教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实例论述了翻译 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宗教文化的因素, 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各自宗教等文化 的特点后, 准确理解原作的思想, 才能有可能做好翻译。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
影响的中国, 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 God 取代。 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中, 存在着极大的差 异。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 认为上帝创造一切, 宗教多有 “圣 经” “洗礼” 修女” 教堂” 上帝” 、 “ 、 “ 、 “ 等词汇。而中国人信奉 佛教、 道教, “玉帝” 观音” 菩萨” 佛主” 多有 、 “ 、 “ 、 “ “慈悲为怀” 等宗教词汇。在西方文化中, 许多历史典故来源于古希腊和 罗马神话及圣经故事。请看例句: 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 You won’ believe what I t tell you. 这句话中的 doubting Thomas 源于圣经故事, Thomas 是 耶稣的 12 门徒之一, 此人生性多疑。 后来, 英语中使用 doub我们便 ting Thomsa 表示多疑之人。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可以将其译为: 你这个人真多疑, 我说什么你都不信。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ings ” begin to breathe. 基督教认为, 上帝创造了人, 而人来自尘土。因此, 英语 中 creation 指“上帝” 。而 clay 指“上帝创造的人” 。理解了 就可将原文译为: 老 creation 和 clay 这两个词的宗教涵义后, 师是创造的见证人, 目睹生命呼吸成长。 还有些英语成语引喻了 《圣经》 中的人或事。 如果在了解 其背景的情况下采取直译加注释的话, 不仅能够把原文的喻 如: old as Methuselah, rich as a Jew, wise as Solomon。 as as as 玛士撒拉( Methuselah)是 《圣经》 中以诺之子, 据说享年 969 年; 古代犹太人多因高利贷盘剥蓄财, 犹太人 (Jew) 就成了富人的 代名词; 所罗门王 (Solomon) 《圣经》 是 中记载的古代以色列 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 在旷野绝粮, 此时天降食物, 众人 取而食之, “manna” 称为 。现在 manna 一词指不期而遇的东 西, 令人精神振奋的东西。 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浸透在各自的 语言表达之中, 只有深刻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理解语言中 的文化内涵, 才能避免错译、 误译, 使翻译真正起到文化交流 的作用。 四、 小结 总之, 在翻译中, 无论是英译汉, 还是汉译英一定要注意 语言的文化内涵, 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宗教特色和差异, 如果忽 略了这一点, 不但译文不易接受, 有时还会事与愿违, 产生意 想不到的后果。
参考文献 : [1]陈东成, 文化差异与翻译,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费小平,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3) 2005 . [3]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2000 . [4]王天枝,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池州师专学报, (6) 2006 . [5]周方珠, 翻译多元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 2004 .
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 以不可见的基督的 “宠爱” “保佑” 义如实地展示出来而且还能够使读者得到更好的理解。例 和 。
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王, 如 ” 以智慧著称。 Manna 一词源于 《旧约・出埃及记》 当摩 ,
翻译, 就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同样的信 息, 简而言之, 是语际间的信息传递。也就是说, 把原文的意 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但是这简单的一句话, 做起来却并不 容易。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 因为 因此它必 长期从事高校翻译课教学工作的作者周方珠说:就英汉翻译 “ 而论, 英汉语之间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归入两个不 同的语系——前者属于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Family) 后 , 者属于汉藏语系 (Sino-Tibetan Family) 。巨大的差异, 在于历 史、 地理、 政治、 经济、 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 这些差异造成 翻译的巨大困难, 有时也使翻译变成不可能的事。毫无疑问, ” 译者必须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而这两种语言各自归属 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因此, 一个称职的译者必须是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两种不同语言, 更 重要的是谙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们在文化背景、 渊源、 风俗 习惯、 政治制度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差异。 一、 中西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的主源有三: 希腊文化、 犹太宗教和现代工业主 义。 更具体地说, 我们可以用柏拉图, 旧约全书和伽俐略来代 表西方文化的三种源源。 西方的文学、 艺术、 纯数学及世界观 主要源于古希腊文化; 西方人的信仰、 道德、 伦理及民族主义 主要受犹太教的影响。 而西方人的权力及权力观源于现代工 业主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数千年来一脉相传博大精深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的外来要素是佛教。 佛教在公元初期由 印度传入中国, 并在宗教上获得确定的地位。此后便很快融 入中华文化的整体, 成为中国文化三教 (儒教、 道教、 佛教) 之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 开篇便 是:人之处, “ 性本善。几千年来, ” 基于孔孟之道的这一伦理道 德观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 西方人的观点却 与之大相径庭。美国人 Robert Sunley 指出 “No child has ever
been known since the earliest period of the world, destitute of an 。 evil disposition——however sweet it appears” ( 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显然, 人之初, 不是性本善, 而是性本恶。 西 Sunley 认为, 方人对人性的认识之所以与东方人截然相反, 与各自的宗教 信仰不无关系。东方人, 尤其是中国人深受儒教与佛教的虔 心向善说影响; 而西方人则受基督教 “原罪说” 的影响至深。 因此, sin 一词的理解各不相同。 对 二、 西方宗教相关词汇 基督教是西方特有的一种宗教, 对于没有这种宗教背景 的中国人来说,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 常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障碍。 宗教, 从其严格的意义来说, 代表的是一种伦理观 念, 而伦理观念是维系一个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 因而也是特 定文化的核心部分。宗教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中, 积淀在民族 文化的底层, 成为较难把握的一部分。对于深层文化的内容 就并不是仅仅通过翻译就可以的, 还应对特定的文化背景有 所了解。 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原文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及感 情色彩。 英语中很多的词、 短语表达特定的宗教意义, 不了解这一 背景, 只按字面理解, 就会产生错误联想。例如, End of the 对于中国人来说, 看到这几个字就很容易 World ( 世界末日), 理解为, 大难临头、 人类即将毁灭的恐怖时光。 然而对西方人 来说。 它并无恐怖之意, 而只表示伸张正义的时刻。 “世界末 日” 之说来源于基督教, 是其基本教义之一。 它表示有朝一日 现世将最后终结, 所有的人都将接受上帝最后的审判: 好人升 天堂, 坏人下地狱, 魔鬼入火湖。 英语中有许多涉及宗教活动、 仪式等的词汇, 它们都代表 特定意义, 简单译成汉语, 往往不能传达该词的全部含义。 例 如: “圣餐”“圣餐” 。 是指什么?往 Holy Communion 中文译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