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太空一日》。
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重点难点以及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太空一日》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太空一日》选自航天员XXX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索,返回途中的惊险机遇作了详细介绍。
本文具有很强的变现力,普通的词汇,平实的语言,读起来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读课文,预字词2,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文章,在自主、协作、探究中睁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触感染XXX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说重点难点
结合课标,我确立的文章重点是:掌握浏览了研究方法。
本课篇幅较长,由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小标题。
所以第一课时的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小标题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本课的难点是感受XXX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说教法学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境导入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4.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2.背景介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这一天,向学生展示了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课文中也穿插了一些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太空和科学的知识,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太空的奥秘和宇航员的生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太空中的重力、氧气供应等。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如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太空站的构造等。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宇航员的生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太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想象。
2.准备一些关于太空的科学知识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拓展。
3.准备一些太空主题的游戏或活动,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太空的世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2 太空一日》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2 太空一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利伟在太空中的所见所感。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太空生活,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文章语言生动,描述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但他们对太空生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感受,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太空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太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学过程的设计,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课文原文、注释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太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太空生活的课文,大家猜猜作者在太空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哪些见闻?请大家找出来,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课题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显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治。
知识与技术1.积累词语。
2.认识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
教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翱翔的资讯,认识本文学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2.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会运专心理描述塑造人目标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学习航天猛士敬爱科学、坚韧谨慎的研究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价值观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杨利伟, 1965 年 6 月 21 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作者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简介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搭乘课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前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初版社 2010 年版)。
有改正。
2003 年 10 月预15 日 9 时,我国“神舟五号” 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习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飞船绕地球 14 圈后,于 10 月 16 日 6写作时 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此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背景的飞天梦想,标志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睁开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确定了牢固的基础。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 20 万字和 150 幅可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痛快而真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怎样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翱翔员,怎样经过困难的、凑近圆满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目击和创立奇景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太空一日》优秀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
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重点字炽热(chì)负荷( hè)模拟(mó)轮廓( kuò)遨游(áo )严谨(jǐn)弧(hú)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烧灼(zhuó)...2.词语解释(1)释然:疑虑消除。
(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3)严谨:严密周到。
(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5)烧灼:高温炙烫。
(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
经得住认真体味。
(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飞行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
2. 了解太阳系中不同行星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太空飞行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了解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
难点:理解行星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2. 图片和视频素材3. 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素材,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或视频素材回答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在哪里?”“太空是个怎样的地方?”通过探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太空一日。
二、呈现(15分钟)1. 学生观看PPT,了解太空飞行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
2. 老师讲解关于太空探索的知识,介绍人类的太空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究之路。
3. 老师为学生展示不同行星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行星的形成和特点,例如行星的大小、重力、温度等等。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就太空飞行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开展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学生就不同行星的形成和特点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知识。
四、展示(15分钟)1. 老师邀请学生把自己的发言或思路分享出来,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2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未来太空探索的计划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
2. 学生就未来太空探索的计划和目标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期望和看法。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太空飞行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深入了解行星的形成和特点,提高了学生对宇宙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太空探索是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人类不断努力,拓展对宇宙探究的视野,贡献人类进步与发展。
22 太空一日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浏览,把握文章内容,
2、探寻人物,学习英雄精神;
3、展望航天,激发科学兴趣。
一、导入:
我是代表所有中国人,甚至于人类来到了太空。
我看到的一切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我拿起了太空笔,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上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
——杨利伟《天地九重》二、教学过程:
(一)抓住标题浏览
关注标题快速获取信息
跳着读
(二)抓住关键词浏览
关注意外搜寻关键信息
聚焦读
(三)抓住人物浏览
关注人物捕捉精神品质
探索读
三、结束语
你听说过他们吗?
加加林阿兰.谢泼德阿姆斯特朗人杨利伟
……
也许不久的将来还有一个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1.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明确: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
2.“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3.“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确: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4.“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遇到外星人,我想也是同行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问,您去过太空,您觉得太空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您希望自己碰到外星人吗?如果碰到您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杨利伟:我飞行的过程当中,没有碰到外星人,当然从我们的愿望来讲,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人类文明的生物存在。如果说我遇到了,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我想我们也是同行。
太空饮食,最爱吃榨菜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
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
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
(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主持人:都说进入太空之后失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杨利伟:飞船进入太空,入轨了之后,在微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物体都会处在一种飘浮状态下,这种物理现象非常奇妙。我记得飞船和火箭第一次分离之后,我感到突然间的失重。我回来之后,跟同行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当时看到我们飞船上所有的固定物体全都飘浮起来,就像在海底看到海草一样飘浮起来,包括还有一些小的浮尘都飘浮起来了,伴随着我们的身体会有往上浮的感觉,当然我们当时是固定在座椅上。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多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多篇)篇:《太空一日》设计《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
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航天英雄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参考资料,准备教学设计,制作ppt课件2.学生:了解关于中国航天和杨利伟的信息,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3.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科幻大片”。
(师播放《飞天》电影预告片)师:电影的预告片很精彩,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电影呢?生:航天、探索太空。
师:是的,飞天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这种梦幻般的渴望积压着,直到2021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眼睛去看一看那片浩瀚星空!(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二、检查预习,梳理思路师: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篇一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2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浏览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炽热(chìrè]):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释然(shìrán):疑虑消除幅度(fúdù):①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
②两个可能极限之间的距离或长度。
急剧(jíjù):快而剧烈;急速抖动(dǒu dòng)①用手有力地振动物体。
②颤动。
共振(gòng zhèn):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敏感(mǐn gǎn):①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②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
五脏六腑(wǔzàng liùfǔ):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耐:禁得起;味:意味。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太空一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概括作者在太空一日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并说出作者相应的心理活动;2、小组合作,能找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3、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速读概括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刚才看的视频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状况。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4年,但这一伟大的时刻依然振奋人心。
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一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好,今天我们就通过《太空一日》这一篇文章看看杨利伟在太空的一天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简介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依据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火箭发射升空时,“我”的复杂感受。
第二部分:“我”在太空看到祖国的感受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第三部分:“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以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面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四、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都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学生先跳看课文,自己用笔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句,然后同桌交流。
)①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
(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顽强忍受)②产生“本末倒置”的错句,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③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④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⑤抛伞开伞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五、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部编七下_《太空一日》教案
(3)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航天员的勇敢和付出,以及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航天员的艰辛和伟大,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2)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描写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同时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些写作特点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举例: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航天员的敬佩和航天事业的热爱,这种情感态度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学难点
(1)词汇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成语,如“失重”、“航天服”、“漂浮”等,学生可能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举例:针对这些词汇,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2)描写手法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如“太空行走时,脚下是深邃的宇宙,眼前是蔚蓝的地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模拟失重环境的简单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失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航天员太空生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克服失重环境,进行日常工作,以及他们面对的挑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时的内容,本篇文章是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详细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航天专业知识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掌握相关航天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2.难点:航天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太空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航天知识卡片:准备一些关于航天知识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环节。
3.作业本:提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太空一日》教案共3篇
《太空一日》教案共3篇《太空一日》教案1近年来,《太空一日》这篇教材备受瞩目与关注。
它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针对小学生设计的一份教材,在太空待一整天,以教育孩子们关于太空科学、太空探索和宇航员的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太空一日》教案的教学内容、局限和改进方向,希望以此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宇航员的工作、宇航员的服装、太空食品、当地时间、钱和空间飞行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与太空探索及宇航员的实际工作有关,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并且比较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宇航员的工作包括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主要任务、日常的工作内容、如何在太空中生存等。
宇航员的服装主要讲解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穿着的服装,以及这些服装可以为宇航员提供什么样的保护。
太空食品这个板块中主要讲述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饮食,以及太空食品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当地时间这个板块讲述的是太空中没有昼夜的概念,如何区分时间等。
钱这个板块主要是讲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用的货币、及支付手段等。
最后,空间飞行的安全,则讲述了太空舱故障的危害、紧急处理等内容。
二、教学局限《太空一日》这款教材给孩子们讲述了很多有趣而具有科学性的知识点,但是这个教学材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缺少实践性:与大多数的教学材料相比,《太空一日》缺乏实践性。
当然,这种教学材料的版权、精品化和成本等问题,让能够实际体验和操作的情况较为罕见。
2.内容单一:《太空一日》这个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这也是教学材料中的一个局限性。
如果孩子们能对更多的知识点了解到更加深入、科学的了解,这样孩子们就有机会充分了解所有与太空有关的知识点。
3.情节简单:理论上,《太空一日》版权教材的情节设计比较简单,针对普通年龄段的小学儿童挑战不大。
三、改进方向《太空一日》这个教材的改进方向如下:1.增强实践性:要想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太空科学,应该增加实践性的环节,在实践中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太空科学的奥妙和神秘。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作者杨利伟在太空的实际经历。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宇航员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航天科技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在太空中度过一天会是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生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对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当我深入讲解航天员在太空的情感体验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他们来说,太空的孤独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航天科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思想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航天事业的尊重。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展现太空生活的独特体验,如“我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宁静、祥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22、太空一日》教案
课题22、太空一日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教学过程及内容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语:著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知识?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教师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件。
幻灯片出示问题: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秘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三、细读课文,局部探究。
1.教师过渡语: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3.神秘的敲击声;4.惊心动魄的归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
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微课视频导入飞天,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这种梦幻般的渴望也一直积压在华夏儿女的心头。
直到2003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眼睛去看一看那片浩瀚星空!(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二、明确目标:1、速读感知,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情感。
(难点)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三、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作者介绍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五、预习检测(字词,略)六、速读感知: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本文用小标题自然分层,试概述四个部分的内容。
七、细读探究:1、读第一部分,你知道杨利伟感觉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原句回答)2、第二部分中,“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3、第三部分里,“我”遇到了怎样的“突发的”的情况?4、第四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八、品读体味:1、结合课文,体味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
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情感)(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九、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叙述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表现了杨利伟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国的感情以及胜利返航的自豪之情。
十、拓展延伸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任务,也圆了炎黄子孙千载飞天梦,无愧于“航天英雄”的称号。
也正因此,他获得了2003“感动中国”对他的崇高赞誉...... 2003感动中国给杨利伟的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十一、作业1、请你也试着给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2、如果杨利伟现在来到了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太空一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1.以给小标题加标点的方式设计活动,理解人物及情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图片及新闻,以播音员口吻播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那么作为“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这一天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呢?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太空一日》,听他细细道来。
PPT出示课题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对于这样的长文章,我们应该要学会浏览,把握主要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
(师巡视)(浏览后简述):这一天,短暂又漫长。
掩卷沉思,你对杨利伟的哪些经历印象深刻?那么你知道全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事情发展顺序(火箭升空——太空飞行——返回地球)(生阐述,引导学生关注小标题。
)三、静心细读,思考讨论:我们发现这些标题都是一个小句子却没有标点符号。
你会给这些小标题加上什么标点符号呢?要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服大家。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预设:第一小节: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火箭升空)从杨利伟对自己在起飞阶段的痛苦描述来看,似乎可以加“!”;可是在行文叙述中,作者却很克制,“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极点”和“真的”都有强烈的修饰和情感色彩,可是作者还是用了“。
”从中似乎可以感受到航天员的严谨以及亲历惊险时的冷静、镇定。
然后,将此句与这一小节的两个感叹句比读,旁观者为“眨眼”而激动欢呼,是因为心系英雄情关成败,杨利伟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感叹号可见首航第一关顺利完成的欣喜和如释重负。
(生自由阐述理由。
我们来看看这部分中唯一的两个感叹句。
这里为什么要用感叹号?)第二小节: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师:他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简单讨论太空所见,然后出示PPT辨析两个句子中的词语:(能否把两个词语换一下?为什么?)在太空中,我会仔细分辨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可以准确判断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应该是可以“准确判断”,因为他们的范围比较大,而且文中说到飞船有实时标示,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中国的哪个省哪个地区,范围较小,飞船飞行速度快,一掠而过,因而需要“仔细分辨”;而且,这个“仔细”似乎让人看到航天员在用目光温柔地抚摸祖国的大地,有一种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相关的句子还有下面两段中的“期待”和“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等。
)思考:长城没有看到,为什么不厌其烦,整整写了三段?(我想验证,“几次努力寻找”,又“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还“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一个问题反复求证,绝不轻易下结论,可见航天员的严谨。
)第三小节: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加省略号,因为声音至今无法再现,原因至今未明,等待破解。
)活动设计:细读思考讨论,文中两个段落行文是否啰嗦,不够简明?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
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句子本身不够简明,但是语言表达是为写作目的而服务的,因为这个声音实在无法辨认,更突出了作者的困惑。
)第四小节: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地球)出示“惊心动魄”的词语意思,学生发现“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的情况,感受归途的惊险;相关描述语句引导学生朗读,以声音表现场景。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归途的惊心动魄?你读出了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
)关注本小节中几个感叹句,细细品读,体会感叹号里面不同的幽微情感: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绝境之中,自我鼓劲。
)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千钧一发,紧张又带点调侃)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危险暂时解除,自我安慰)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任务完成,惊魂初定,见到战友的喜悦)一一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并指导朗读。
发现航天员的勇敢、坚强、镇定。
四、小结品读完成,再回顾四个小标题,齐读之。
短短一天,却又如此漫长,我们的航天英雄经历了这样惊心动魄的险境,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船的实验,杨利伟,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可是,他是这样描述的: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
火箭起飞了。
飞船停住了。
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起飞,返航。
足以永载史册的瞬间,宇航员的笔下依然是冷静克制的叙述,对此,你如何看?(科学的严谨)回顾开篇新闻,再次朗读,读出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