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
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着的审美特征之一。
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
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
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
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
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同时又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
音乐具有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在给人们提供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既有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同时又有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标签:音乐艺术审美特征想象性情感性时间性流动性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形态,是以声响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
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验。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性情,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
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声音。
正式由于这种特殊性,音乐艺术在具有了一般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下,又具有了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一、音乐艺术中的想象性审美特征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音乐艺术并不是以单纯模仿自然界音响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对音乐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演奏出流畅的旋律,给予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灵性世界。
音乐总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这些具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动的联系和想象,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反应,产生共振。
同时,音乐的情感内涵又存在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音乐想象的来源应该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因此,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够在人的内心深处唤起具有一定情感的意象,来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听众或欣赏者才可以运用听觉去感受这些特定的情感。
例如喜怒哀乐等。
当这些情感元素与欣赏者或是听众原有生活中的经历相关,重新再现音乐意象使欣赏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所以这种感情便在欣赏者或是听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于是主体便产生了感动。
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一、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1.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音乐传播载体。
数字音乐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特质,比如它极具丰富多样性、可重复性、远程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
而数字音乐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以数字信号方式储存有数据库里,只要有网络,人们就能够随意下载或删除,而且因其具有即时性、准确性、拓展性、便捷性、创造性、技术性等优势,所以很快取代了传统唱片在音乐传播方式上的主导地位,成为数字原生代音乐欣赏的主要途径。
MP3播放器、智能手机将数字音乐的播放形式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手机能够直接在线收听、下载音乐、阅读歌词,实现了多功能的统一。
网络和手机已成为数字原生代的主要音乐传播载体。
2.以自主式音乐学习和个性化音乐欣赏为主要方式。
一方面,随着数字音乐的兴起,互联网凭借其海量的音乐资源,让课堂外的自主式音乐学习成为可能。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知名高校的音乐课程,只要有兴趣,就能够自主下载或在线学习和研究。
而且各种音乐社区、QQ群组、微博等也可让学习者能够在线实时地与他人甚至专家充分交流。
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原生代在音乐欣赏上更容易拥有个性化的选择。
音乐网站和软件的发展为音乐收听者提供了更多私人化、个性化的服务,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播放、收藏、下载音乐。
同时,对音乐搜索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既能够根据音乐的风格搜索,也能够直接点击自己喜欢的艺人,进入他(她)的专属音乐频道,网站根据用户的注重还能够推荐风格类似的音乐或艺人,……智能的、多元化的音乐选择方式使用户能够很快地进入自己喜欢的音乐圈子,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专属空间音乐。
3.以爱情、励志和对现实的反叛为主要内容取向。
当代大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正处于情感发育的朦胧期和社会化的成长期。
流行音乐作为他们表达、宣泄情感的一种途径,在内容上多以年轻人成长中的情感问题为主要表现对象。
其中以描写爱情的流行音乐最受欢迎。
据乐坛注重度最高的歌曲排行榜(2011年)统计,在200首热门歌曲中,爱情题材歌曲占93%。
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话题,因为艺术的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艺术形式来探讨它们的典型审美特征。
首先,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构图、色彩运用、线条和形状等方面。
构图是指画面的布局和结构,艺术家通过构图来引导观众的目光,营造视觉效果。
色彩运用是指艺术家运用颜色的方式,包括色彩的对比、明暗、饱和度等,以及色彩在画面中的平衡和协调。
线条和形状则是绘画中用来表现物体轮廓和结构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态、质感和空间感上。
雕塑作品的形态包括立体的形状、体积和比例,艺术家通过对形态的塑造来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质感是指雕塑作品表面的质地和纹理,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质感的处理来增强作品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空间感则是指雕塑作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艺术家通过对空间的运用来营造作品的氛围和气氛。
另外,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直接传达出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
和声是指不同音符同时响起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声的运用可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力。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和安排,不同的节奏可以带来不同的节奏感和动感。
音色是指乐器或声音的独特质地,不同的音色可以赋予音乐不同的情绪和特点。
总的来说,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涵盖了艺术作品的各个方面,包括形式、内容、情感、意义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但它们都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观众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从而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云南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
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这里的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熏陶下,云南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凸显出美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一、多样的民族特色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25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艺术,这种多样性在云南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比如彝族的芦笙、哈尼族的侗歌、傣族的原生态音乐等,都展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而在这种多样性的基础上,云南民族音乐又形成了一种民族融合的审美特征。
在演出和创作中,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新的音乐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云南民族音乐的审美,也加深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多元共存的美学艺术特征。
二、原生态的自然美云南民族音乐注重表现自然界的和谐美,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美审美特征。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常常以自然景色、动植物、天象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反映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例如一些傣族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热带雨林、水稻田园、花鸟昆虫的真挚情感,通过音乐来呈现出大自然的原生态美。
云南民族音乐中还充满了原始的朴实情感和自然的生命力。
其音乐风格简洁、直接、质朴,没有经过过多的加工和渲染,展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审美特征。
这种审美特征与当代高度商业化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美的享受。
三、独特的音乐形式云南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音乐形式上。
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对音乐创作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丘陵起伏、河流纵横的自然环境中,云南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山歌、舞曲、器乐等,这些音乐形式在表现审美特征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试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所谓审美特征也就是对象符合人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感受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所以,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知觉体味和情感想象都成为了音乐显著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音乐艺术审美特征感觉知觉想象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具有鲜明的特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审美特点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
音乐属听觉艺术,由于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绘画、雕塑、舞蹈等可视艺术那样对客体对象有着形象鲜明的确定性,所以,也很少受到反映对象的具体约束。
它是在音响的不断起伏、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审美情感的。
我们感受音乐时一定要对音乐的表现要素和表现手段有所反映才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那么,对于音乐艺术来说,它所具有的审美特征都将是我们在了解和理解音乐时会影响到我们思维的条件。
一听觉赋予的审美感觉我们将欣赏音乐称为“听”音乐,是因为音乐是一种通过声响来传递情感的艺术,它主要以乐音作为基本素材,配合多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从而形成旋律声响来揭示音乐内容。
“听”是我们接触音乐所必须的第一步骤,同时,我们也通过“听”在心中对所接触的音乐产生第一印象。
这里所说的“听”,是包括听觉里的全部过程的。
所以,要了解音乐的特性,我们首先要了解听觉所带给我们的所有表象和内涵的东西,这样才能由最浅的审美层次进入到高级审美体验中去。
1 听觉的重要性艺术与科学等其他人类实践活动的区别在于,想要得到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就必须由参与者亲身去体验。
我们需要直观地去感受艺术才能够获得审美快感,任何间接的经验都不能使我们对艺术产生真正的美感。
所以,我们要与艺术亲密地接触才能感受到艺术魅力之所在。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听”是我们与它最直接的接触。
音乐旋律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在听到音乐响起的一刹那,我们的大脑都会自然地做出反应。
当然,音乐声响在我们耳中听来并不是分解的符号,它通过不同的音高、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和声和节奏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条流畅完整的旋律线条,从而给我们带来音乐的感受。
审美体验音乐分析
审美体验音乐分析一、音乐审美的特点音乐审美区别于其他艺术审美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音乐审美不是以模仿为主的艺术形式。
但是它与文学和绘画一样,在艺术特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某一主题,为欣赏者构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相通之处可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可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进行主题勾画,使整个作品组合成一个结构统一的有机整体。
其次,在主题层次构建中,它也是有层次结构,有开头、有冲突、有高潮。
再次,音乐与文学和绘画在主题上可以相同相通相近。
许多歌曲和歌剧,都可以取材于文学作品、绘画作品。
如以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为蓝本,威尔第编创了歌剧《茶花女》,用音乐成功表达了对错失爱情的男女主人公的同情和悲伤。
同样,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也是非常紧密的,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宋词《风入松》古琴曲《风入松》相得益彰的词与乐,使其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得到同时提升,让欣赏者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忧伤之思。
不过,即便如此,音乐与文学和绘画艺术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无论是绘画还是文学,都无法取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审美体验与音乐的关系(一)音乐是审美体验的结果关于音乐的起源,《礼记.乐记》是这样说的:所有音乐的产生,都是人类心动心生的后果:人心因物变动而动情,形成声,声相应,故生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谓之乐。
从中可知,心是乐之源,个体通过外物发声来表达心情,这是人心底最真实的感动,所以,可以说,音乐的形成也是人类对美追求和领悟的结果,其源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体验。
因此,有人说,在音乐诞生之初,音乐审美就已经存在的,不过是它缺乏一个具体的概念和定义而已,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音乐审美是难以用文字来解释清楚的,人们可以对音乐作品结构、织体语言特色、创作背景、创作意图、音响效果等进行深度解析,但是,音乐本身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ﻫ一、以“情”为核心内涵音乐和歌唱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在中、西方从来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来有“唯情论”与“唯形论”两种对立观念的尖锐对立,在中国,有“声无哀乐”与“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观点分歧。
但从先秦以来典籍记载和近现代歌唱实践看,以情感为歌唱基本表现内涵的观点具有一贯性和主导性。
从懦家学派的孔、孟、荀以下至《乐记》等历代文献,皆把“歌以咏情”作为歌唱审美的核心内涵。
即使提出。
“声无哀乐”的稽康,也仅是把“情”与“声”分割为“名”与“实”两个范畴,并没有完全否认歌唱的情感表现功能。
ﻫ从歌唱实践看,具有聚族而居,农耕为主特点的我国汉族社区,从来把歌唱行为当作调节社区或族群内部人际关系的认同手段。
歌唱行为对以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这两种基本社会活动内容的直接干予,适应农耕宗法制社会以血缘、婚姻、师承、隶属等“天然情感”(而非法律契约)为人际凝聚纽带的组织特点,必然把情感表现作为歌唱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
因此,无论是联络感情的“酒歌”、“对歌求偶”的情歌,还是靠煽情以招来听众的各种曲艺、戏曲歌唱,均把情感表现的地位放在声音谐美的技术之上。
这与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大歌剧或正歌剧强调高度技巧性的歌唱,和歌唱家以声音技能为成名首要条件的现象,也有观念上的差异。
在声,情关系的外化形式上,中西唱法亦存在相当差异。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铸造,我们在民族性格——主要是表达情感的习惯和方式上与情感表现更加直露、强烈和个体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含蓄、中庸和群体化。
春秋时代即已得到明确表述的情感审美理想一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一条重要的价值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汉族音乐中。
京剧旦角荀慧生,他在表演尤二姐被害临死时最惨痛的那句唱腔“痛断肠染黄河”(二黄散板),是怎样运声的呢?他说:唱时要象游丝百转,缠绵而拖长,到煞尾似乎近于荒调,表示泣不成声,使观众也有回肠荡气,不忍卒听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悲剧音响效果”这种“哭音”是他在声情并茂上的艺术创造。
音乐艺术特征与审美论文
音乐艺术的特征与审美摘要:人是音乐艺术的审美主体,音乐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这两者是音乐艺术的特征关键,并且起着决定作用。
一旦两者之间的审美发生碰撞或融合,它的特征就会变得复杂。
本篇文章主要总结并分析了他的三个特征:构建性与再创造性、反刍性与超越性、直观性与情感性。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特征;审美主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艺术的批评、欣赏与传达的纽带和音乐艺术创作的动力都是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
当审美主体面对一个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创作或欣赏的灵感,像这样具有内省性及反思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都是由它从始至终的贯穿着。
虽然决定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审美主体的人和审美对象的音乐艺术作品,但是一旦他们之间发生审美碰撞与融合,其特征也将变得纷乱复杂,下面就从他的几个特征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一、构建性与再创造性人对一件艺术品从认识到了解的过程就叫做构建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这件艺术品具有再创性的理解就叫做再创造性。
因为审美主体的文化背景、生活条件、价值观念以及生活阅历各不相同,所以即使有一个明确的表象对象存在,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审美主体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反应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曾有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对一首音乐的欣赏,受欣赏人的影响,因为不同的人对原作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也受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制约,因为它是充满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在原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的原作艺术形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去丰富它;那些艺术修养高和生活经验丰富的欣赏者,有时会在作品中发现作者都没有发现的意义。
艺术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
04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
总结词
古典音乐以其严谨的结构、复杂的技巧和深厚的内涵而著称,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提升审美品位。
详细描述
古典音乐通常采用复杂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和多变的节奏,展现出深沉、内敛的特质。它强调音乐的逻辑性和形 式美,通过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技巧来表达深刻的内涵。古典音乐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使人们在欣赏过程 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
戏剧艺术通过剧本、演员表演、舞台布景等元 素来表现创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给观众带 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02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具象艺术的审美特征
具象艺术强调对自然和现实的如实再现,追求形象的逼真和写实,通过具象的手法展现事物的真实面 貌。
具象艺术注重细节的刻画和表现,追求画面的细腻和质感,能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视觉上的 冲击。
具象艺术强调对色彩、光影、线条等绘画语言的运用,通过这些手段来营造出真实、生动、感人的艺术 效果。
抽象艺术的审美特征
抽象艺术不追求对自然和现实的如实再现,而是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纹理 等绘画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形象。
抽象艺术不受传统绘画规则和透视法的限制,强调自由、个性和创新,能够给观众 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受。
艺术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
目 录
• 艺术的分类 •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 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01 艺术的分类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通过使用颜料和其他 绘画材料在平面媒介上创作形象
的艺术形式。
绘画艺术包括油画、水彩画、素 描、版画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 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技巧要
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老字号的艺术瑰宝,它的出现深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的丰厚底蕴。
它蕴涵了中国文化艺术中的深刻思想,让我们可以根据它们表达从中熟悉并悄悄敲打心灵的思想。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首先,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理论元素,如古老的五行宇宙观,在民族乐派中该理论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艺术家对宇宙的极厚崇敬。
其次,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博大的情感抒发能力,把乐曲的曲调、节奏、歌颂、结构的艺术和乐感、表达意向等元素一步步拼接,将强烈的情感抒发出来。
此外,怀旧情怀极其突出,多数的中国民族音乐都完美的重现了中国老一代的深情厚谊和逝去的时光,千古流传,无可替代。
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声音,它更多的是一种赋有深刻味道的民间所传承守护的精神内核,它包含着千古不变的价值观念,发出极具魅力的情感描绘,令人受到极大的感召,十分动人。
中国民族音乐在引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不断深入认识、宣传和传承。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以和为美”中国古代哲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创作思想和审美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音乐创作者对“和谐”的高度追求。
可以说,“和谐”不但是中国古人的生命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古人的审美追求,由此而产生的以儒、墨、道、法等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形成。
其中,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影响尤为深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理论主张“中庸”之道,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境界;把人所公认的“度”作为行为准则,认为“乐”与“礼”的作用完全不同,“礼”多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而只有“乐”可以引导人的性情趋于中正平和,从而将修身养性带入了更高的境界。
因此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修身当先要学诗,立身必定要学礼。
然而,学诗学礼还尚且不够,还需要学乐才能成性,才能根治行为失范的本质问题,完成礼乐的教化功能。
孔子在其音乐审美过程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强调“尽善尽美”。
《论语》中记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对此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并赞叹《韶》乐之美:“尽美矣,又尽善也”,这句话从两个层次上肯定了《韶》乐之美。
“尽美矣”中的“美”仅指乐舞的艺术形式,是乐舞外在的音调声容之美;而“又尽善也”的“善”则是指乐舞的思想内容,是乐舞的思想内涵之美。
整首《韶》乐美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统一,从而具备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太和之气。
可见,儒家音乐审美的标准重在凸显和谐之美,在潜移默化中不留痕迹地提升音乐的品味,还不忘教化世人,引导社会风气。
与此同时,道家也是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重要音乐美学思想。
道家对“道”的论述,以及关于崇尚自然、反对雕琢、虚静坐忘、得意忘言和技中见道的思想观念,或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音乐审美创作中物我关系、创作心理和艺术思维等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通过声音的演绎和创造,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
审美特征是指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美感、美学特点和艺术特性。
下面将从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和情感五个方面对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首先,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核心,它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线性结构。
旋律在音乐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能够表达出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和意图。
优秀的旋律应该具有独特性、流畅性和易记性,它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的旋律以其雄壮和激情澎湃的气势深深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
其次,和声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的组合和演奏方式。
和声是音乐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听觉感受。
和声要求具有协调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它能够在音乐中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绪。
例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其严密的和声结构和协调的和声关系,展现出了宏伟的音乐世界。
第三,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和变化。
节奏是音乐的动力和灵魂,它能够给人一种活力和节奏感。
节奏要求具有规律性、变化性和重复性,它能够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节奏形式。
例如,爵士乐的表演常常强调节奏的灵活性和即兴性,使得音乐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第四,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人声的声音品质和特点。
音色是音乐的衣着和装饰,它能够给人带来美的视听享受。
音色要求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和柔美性,它能够使音乐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小提琴的音色柔和而悠扬,能够表达出深情和内敛的意境。
最后,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和灵感源泉。
音乐通过表现作曲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情感要求具有真实性、深度性和表达性,它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和激发人的情感。
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以其含蓄而深情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哀愁和无奈。
总之,音乐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和情感都是构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融合丰富的节奏变化和音色表现,同时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和激发人的情感。
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
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
1、喜剧美,喜剧美是音乐美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范畴。
声乐艺术中的幽默和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声乐中的喜剧美通常采用超常、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使人意想不到的惊讶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如歌曲《有位先生最会笑》。
2、悲剧美,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悲剧美在声乐艺术中表现为如泣如诉的旋律、沉缓滞重的节奏、暗淡深沉的音色等等。
如歌曲《松花江上》。
3、崇高美,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雄伟、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
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美的最高阶段,也可以说是美的最高形式。
如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
4、优美,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构成优美的基本特征。
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5、壮美,壮美是审美主客体中的矛盾激化状态。
壮美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祸群体的简单意志和英
雄气概。
如歌曲《黄河大合唱》。
当代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分析与比较
当代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分析与比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音乐的风格也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变革。
在当代音乐的世界中,各种音乐风格在不断的交融和碰撞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对当代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探讨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一、流行音乐风格流行音乐是指主流流传于群众中,具有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的音乐风格。
它具有简单易懂的歌词、流畅明快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情感的特点。
这种音乐风格的重点在于吸引听众,它所倡导的是简化和通俗化,因此在编曲和节奏上都比较平易近人。
同时,流行音乐注重对流行文化的把握,通过歌曲传达出生活、爱情、友情等不同方面的情感和体验,满足人们对情感表达的需求。
二、古典音乐风格古典音乐是一种对音乐传统和音乐艺术的追求和传承。
它强调音乐的内涵、工艺和技巧,注重音乐的严谨性和精湛性。
古典音乐通常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具有较严格的音乐结构和和声、旋律的丰富性,在表现思想、宗教和历史文化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追求。
古典音乐涉及的形式和主题十分广泛,包括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不同形式。
三、摇滚音乐风格摇滚音乐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音乐风格,它秉承着反叛、自由、个性的精神,以及抗议和批判社会不公为主要表现手法。
摇滚音乐的艺术形式以高强度、高节奏为特点,其音乐形式和歌词表达极富张力和力度,在对社会事件、政治和文化话题等方面表达出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摇滚乐的演出通常是使用乐队现场演奏的形式,其音乐巨响和震撼力让观众倍感热血沸腾。
四、电子音乐风格电子音乐是指利用电脑和电子器材制作的音乐风格,其音乐形式和风格具有极大的多样性。
电子音乐的特点在于其节奏感和律动性十分强烈,以及音乐的电子化处理和独特的声效特征。
同时,电子音乐也注重对音乐结构和和声的创新和探索,表现出极富前瞻性和超前性的审美特征。
在表达情感、感受和思想方面,电子音乐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表现手法。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方式引发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和思维。
音乐的审美特征是指在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美的元素和其所传达的艺术意境。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审美特征,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节奏与韵律1.1 节奏的重要性在音乐中,节奏是指声音发出的强弱、长短、快慢等时间要素的组合。
节奏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音乐中的基础元素之一。
1.2 韵律的表达韵律是指音乐中特定的重复模式,通过其平稳有序的结构,使音乐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韵律的表达既可以是规律的轻重节奏,也可以是非规律的自由节奏,不同的韵律形式传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二、和声与旋律2.1 和声的构建和声是指不同音高之间的关系和声部的组合。
通过合理的和声构建,可以使音乐更加和谐、美妙。
和声不仅影响了音乐的整体效果,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情感的共鸣。
2.2 旋律的表达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主要音乐线索,它可以通过音高、音程、节奏和韵律的组合产生。
旋律的表达会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听众的感受。
三、音色与音响效果3.1 音色的特征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所产生的声音质地和特点。
不同的音色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效果。
音色的选择和组合是音乐中的重要环节。
3.2 音响效果的应用音响效果是通过录音技术和音乐制作技术加工产生的特殊声音效果。
它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听众更加沉浸在音乐的情感世界中。
四、情感与意象4.1 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载体,通过不同的音符和音乐元素的组合,可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比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情感的表达是音乐中最直接、最具感染力的部分。
4.2 音乐的意象描述音乐可以通过声音的表达方式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意象。
通过音乐作品的氛围、情感和旋律等元素,可以在听众心中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音乐画面。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来自立法机构的法律规定,用于保护创作者的作品不受侵犯。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拥有丰富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上,还可以体现在音乐的表演方式、演唱技巧等方面。
下面将从音乐的形式、音乐的表达方式以及音乐的审美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相对简约,但却富于内涵。
传统音乐以曲调和乐曲的结构为主要特征,通常采用自由曲式或者简单的重复曲式。
在音乐的形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曲调的变化和曲式的安排,尤其擅长创造富有动听旋律的乐曲。
例如中国古代的琵琶、古筝等乐器,都以其独特的音响魅力和旋律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表演方式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传统音乐以人声、乐器等表演方式来传达音乐的意义和情感。
在表演方式上,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注重演唱者对音乐曲调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演唱者通过声乐技巧和音调的运用,将曲调的优美与情感的深沉完美结合,使得整个演唱过程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表现力。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理念上注重与自然、人文的融合。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音乐与自然、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音乐的创作中,中国传统音乐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情感。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词歌曲经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类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反思和感悟,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意义的探索。
这种审美理念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音乐的形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曲调的变化和曲式的安排,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形式。
在音乐的表达方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演唱者对音乐曲调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的表达。
在审美理念上,中国传统音乐强调与自然、人文的融合,追求和谐与美的统一、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
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之一。
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
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
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
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
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
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着的审美特征之一。
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
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
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
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
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音乐才能对人的感情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三、音乐长于抒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
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是最直接、最能激发和表现情感的,所以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中,没有达到像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那样高的程度。
音响结构本身缺乏内容的单义性,这就决定许多音乐体裁中有的同绘画结合,有的同语言结合,有的同舞蹈结合,有的则同戏剧结合。
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拓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音乐由于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使音乐在反映现实上所缺乏的客观性、具体性,或从歌词方面,或从舞台因素方面得到了辅助,但是,“音乐在这样的综合体中不是第二位的。
不仅是对歌词或舞台动作起补充作用,相反,音乐在这里是基本的主要因素,而唱词只是对音乐表现进行解释,加以具体化。
随着我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和发挥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从而使音乐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