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民间文学
闽剧中的福州地方风俗与民间文艺
闽剧中的福州地方风俗与民间文艺发布: 2009-3-15 17:53 | 作者: 音乐虫子 | 查看: 187次如同“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的辨证关系一样,植根于民间的闽剧,总是和福州当地的深层文化心理相对应,融合着地理、历史、文化、风尚和语言等因素,处处传递出一种建立在福州世俗生活与关怀之上的质朴、自然、实在的审美情趣,民间理念中的仁义、礼信、廉耻、忠奸、善恶等评判标准都是以民俗民情为切入点和展开层面,甚至演出习俗都与福州社会、福州民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生和民俗是其生存发展的根基,可以说, 闽剧中处处可见福州地方风俗与民间文艺的影子和面貌,从而勾勒出一幅逼真形象的福州社会风情画卷。
一、闽剧剧目与福州民间文艺在闽剧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福州民间文艺始终伴随左右,成为闽剧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养料,尤其是闽剧的题材大量来源于此,并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平民色彩的剧目。
一为取材于《闽都别记》的《陈靖姑》、《于山得金》、《周艳冰》、《压厝脊》、《荔枝换绛桃》、《缺哥望小姐》等;二为取材于福州评话的《苏百万》、《百蝶香柴扇》、《唐伯虎》、《陈若霖斩皇子》、《桐油煮粉干》等;三为取材于本地的民间传说与真人真事的《马铎郊天》、《大桥十八命》、《儿女痴情》、《三十六拆辕门》、《申屠女》等。
这些已在群众中流传甚广,耳熟能详的故事通过舞台艺术的再加工、再取舍,以一种具象、立体的形式再次展现在民众面前,其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的主题宗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唱、念、做、打的表演手段,不仅勾起观众们的共鸣之感,更使他们的艺术感官得到了充分的享受和满足,仿佛身临现场,亲眼目睹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戏曲的魅力就随之流播四处,戏曲就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二、闽剧剧目与福州方言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任何一个地方剧种,语言或方言乃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其鲜明的方言特色便是区别地方剧种的首要因素。
闽剧剧目大量运用民间俗语、俚语、谚语,增加了闽剧文学的表现力。
福州的民风民俗描写福州的句子
福州的民风民俗描写福州的句子
福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下面是对福州的民风民俗进行描写的句子:
1. 福州的民风民俗丰富多样,体现了福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勤劳智慧。
2. 福州是闽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闽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3. 在福州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许多具有福州特色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花灯节等。
4. 福州的舞龙舞狮活动非常有特色,舞者们身着五彩斑斓的龙狮服饰,舞动着巨大的龙狮,展示着福州人勇敢和喜庆的精神。
5. 福州的花灯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的盛大庆典,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花灯点缀街道和广场,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6. 福州的民间音乐艺术也非常有特色,如闽剧、闽南民歌等,这些音乐艺术形式传承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7. 福州的传统节日中,最有特色的要数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8. 福州的民间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如福建土楼饭、福州鱼丸等,这些美食体现了福州人对食物烹饪的精湛技艺和对饮食文化的热爱。
9. 福州的民间习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如新婚夫妇回娘家拜年、庙会等,这些习俗展示了福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10. 福州的民风民俗中,还有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习俗,如过年时贴门神、吃年糕等,这些习俗代表了福州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福州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展现了福州人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情感。
这些民俗活动和习俗不仅丰富了福州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感受福州的独特魅力。
福州的民风民俗是福州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州人民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福州传统文化
福州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06-7-2 0:38:00 来源:中国艺术吧作者:]【十番】又名"十番锣鼓"。
福州民间音乐。
系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
演奏乐器有狼串(与朝鲜鼓相似)、大小鼓、大小钹、笛、逗管、椰胡、三弦、云锣(十锦锣)等。
清初已流行于福州一带。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元宵时,在市区南校场有十番竞技表演。
1922、1932年茶亭十番曾两次赴香港,为英国女王加冕演出,并因此流传到港澳、东南亚及台湾等地。
十番演奏有一定的组合,每班20~30人,分坐奏、行奏和舞奏3种,演员着统一服饰。
十番音乐的曲牌有100余种,分为曲牌、小调、哗牌(唢呐曲)及一些流行歌曲。
突出的有《千秋岁》、《西江月》、《将军令》、《月中桂》、《五月吟》等。
其演奏音量宏大,粗犷热烈,又不失幽雅抒情。
闽剧【闽剧】地方戏曲剧种。
因用福州方言演唱,又称"福州戏"。
流行于福建、台湾、东南亚等地。
最初艺术形式是唱"逗腔"的儒林戏。
清光绪年间,"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互相吸收,形成福州地方戏。
辛亥革命前后,又吸收了徽剧、京剧、昆曲等艺术,出现了"儒林"、"平讲"、"唠唠"的汇合衍化,成为今天闽剧的基本模式。
直到1924年,郑振铎出版《紫玉钗》、《土番间祭》,才用"闽剧"取代"儒林班"之称。
角色有生、旦、净、末、丑;表演上唱、念、做、打俱全,同时讲求手、眼、身、法、步;主要唱腔有逗腔、洋歌、江湖和小调四大调;演奏特色乐器有笛子、头管、唢呐、椰胡等。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这十大类涵盖了福建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1. 民间文学: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等。
2. 民间音乐:涵盖福建各地的民间音乐,如福建山歌、福建南音、福建戏曲等。
3. 民间舞蹈: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舞蹈,如福建民间舞、闽南舞、客家舞等。
4. 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如福建话剧、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5. 曲艺:如福建评话、福建俚曲、福州伬艺等。
6. 杂技与竞技:包括福建杂技、福建武术等。
7. 民间美术:如福建剪纸、福建漆画、福建泥塑等。
8. 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福建茶艺、福建瓷器制作、福州木雕等。
9. 传统医药:如福建中医、福建针灸、福建中草药等。
10. 民俗: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习俗、节庆、祭祀活动等。
这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省的文化精髓,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闽台民间文学探析
福 建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F u j i a l l R a d i o& T V U n i v e r s i t y
No . 1 , 2 0 1 4
Ge n e r a l , No. 1 0 3
2 0 1 4年 2月 2 5日
是 说 ,整 天 忙 于 嬉 戏 , 只 好 临 时 抱 佛 脚 工 作 。
形 容一 个人 的处 事态度 、能力 欠缺 。【 1 ] 冬谚 “ 冬 至 在 月 头 ,欲 寒 在 年 兜 ” ,冬 至 到 ,年 关 至 ,若 冬 至 在 月初 ,年 底 年 关 之 时 会 很寒冷。 “ 冬 至 月 中央 ,无 雪 也无 霜 ” ,冬 至 在 月中旬 时,当年 的冬天暖和 。 “ 冬 至在 月尾 , 欲寒正二月” ,冬 至如 果 在 月尾 , 当年 冬天 不 会
婆 三 餐 非 常 周 到 ,却 常 被 指 不 善 , 出嫁 的女 儿
自认 她 非 常 孝顺 ,却 千 里 迢 迢 ,路 途 遥 远 ,不 能近 处尽 孝道 。[ 1 】 闽 南 话 里 面 教 育 孩 子 的 谚 语 很 多 , 比 如
闽 台民间谚语有 不少 内容涉及 人生哲 理 , 比如 “ 有经 霜 雪有 逢春 ” ,表 达 了苦 尽 甘 来人 生 哲学。 “ 在 生 吃一 粒 土 豆 ,较 赢 死 了拜 一 个 猪 头” ,这句 俗谚 表 达 了 “ 子欲 养 而亲 不 在 ”的社 会 人 伦 常 理 , 告诫 子 女 孝 敬 父 母 须 趁 早 。许 多 闽南 、 台 湾俗 谚与 本 地 风 土 人 情 息 息 相 关 ,具 有 浓 郁 乡 土 色 彩 。 “目啁 花 花 , 匏 仔 看 做 菜
闽南民间文学心得体会
闽南民间文学心得体会闽南民间文学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闽南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汲取了很多心得和体会。
首先,闽南民间文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感受到闽南地区的民间文学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其中包括闽南方言的独特之处,闽南人民对于家乡土地和历史文化的深情厚意。
闽南民间文学通过民谣、歌谣以及各种传统戏曲等形式传达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闽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同时,闽南民间文学也为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素材。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谚语等。
这些文化素材既有助于我了解和探究闽南的历史文化,也能够拓宽我的文化视野。
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素材,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对我个人的思维和人生观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闽南民间文学还启发了我的审美情趣。
闽南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多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其中富有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让我赏心悦目。
闽南民间文学强调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对于我个人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最重要的是,闽南民间文学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学习闽南民间文学,我对于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从中感受到家乡土地的美丽与魅力,也对家乡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同。
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闽南人,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闽南民间文学是一门渊源流长、充满活力的文化宝藏。
通过学习闽南民间文学,我不仅提升了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
闽南民间文学让我体验到了文化的魅力,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相信,随着我对闽南民间文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会在这片土地上发现更多令人惊叹的文化宝藏,并将其传承下去。
福建福州的传统文化 作文
福建福州的传统文化作文福州,这座位于福建省东部的城市,就像一本厚重又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说起福州的传统文化,那不得不提的就是福州的传统建筑——三坊七巷。
当你踏入这片古老的街区,仿佛瞬间穿越回了过去。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白墙黑瓦,飞檐翘角,那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无不展现着工匠们的巧思和技艺。
我记得有一次,阳光正好,我漫步在三坊七巷。
街边的一家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家卖油纸伞的铺子。
店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油纸伞,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我走进店里,拿起一把油纸伞仔细端详。
伞面上画着的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墨色的山峦,流淌的小溪,还有那在溪边垂钓的老者,一切都栩栩如生。
老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叔,他看到我对这把伞感兴趣,便开始给我讲起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
他说:“这油纸伞啊,制作可不简单。
得先选好竹子做伞骨,然后再糊上油纸,画上图案。
每一道工序都得精心,不然这伞可就不结实,也不好看喽。
” 我听着他的介绍,心里不禁感叹,这小小的油纸伞背后,竟然有着这么多的讲究和心血。
从油纸伞店出来,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一处名人故居。
门口的牌匾上写着“严复故居”几个大字。
走进院子,里面十分安静,只有几只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我一间间屋子参观过去,看着那些古老的家具、书籍,仿佛能看到严复先生当年在这里生活、思考的场景。
他的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
除了三坊七巷,福州的传统美食也是一绝。
鱼丸、肉燕、锅边糊……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
有一回,我专门起了个大早,就为了去吃那刚出锅的锅边糊。
到了小吃摊前,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
老板熟练地将米浆沿着锅边浇下,不一会儿,米浆就凝固成了薄薄的一层。
然后用铲子把它铲到锅里,再加上各种海鲜、蔬菜,煮上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锅边糊就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碗,先闻了闻那香气,然后舀起一勺放进嘴里。
那软糯的米皮,鲜美的汤汁,瞬间让我的味蕾欢呼起来。
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
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摘要:一、福州话喝彩诗词的背景与特点二、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分类与举例三、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应用场景四、学习与传承福州话喝彩诗词的意义五、总结正文:福州话喝彩诗词是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福州的日常生活中,喝彩诗词作为一种传统习俗,长期以来在各种喜庆场合中被广泛应用。
一、福州话喝彩诗词的背景与特点福州话喝彩诗词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类诗词用福州方言创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物事迹的赞颂。
其语言特点为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
二、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分类与举例福州话喝彩诗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贺岁诗词:在新年期间,人们用喝彩诗词来庆祝佳节,祝愿来年吉祥如意。
如《新年大吉诗词》。
2.婚庆诗词:在婚礼上,用喝彩诗词赞美新人,表达祝福。
如《花好月圆诗词》。
3.祝寿诗词:在寿宴上为长者祝寿,用喝彩诗词表达尊敬和祝福。
如《寿比南山诗词》。
4.开业庆典诗词:为企业或店铺开业庆典创作喝彩诗词,祝愿生意兴隆。
如《开业大吉诗词》。
5.竞技诗词:在体育竞技场合,为参赛者加油助威。
如《拼搏向前诗词》。
三、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应用场景福州话喝彩诗词适用于各种喜庆场合,不仅具有庆祝祝福的功能,还能烘托气氛,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节日、婚庆、寿宴、开业庆典等场合,都可以运用喝彩诗词表达美好祝愿。
四、学习与传承福州话喝彩诗词的意义福州话喝彩诗词是福州地区民间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学习与传承喝彩诗词,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
同时,喝彩诗词的学习和创作,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总结福州话喝彩诗词是福州市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实用价值。
从贺岁、婚庆到祝寿、开业庆典等场合,喝彩诗词都发挥着重要的庆祝祝福作用。
学习和传承福州话喝彩诗词,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
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
摘要:
一、福州话简介
二、喝彩诗词的定义与特点
三、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分类
四、福州话喝彩诗词的意义与价值
五、传承与保护福州话喝彩诗词
正文:
福州话,又称福州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州市及周边地区。
福州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音韵结构以及丰富的词汇,是闽方言中的代表之一。
喝彩诗词,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赞美生活而创作的一种诗歌。
福州话喝彩诗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语言表达、内容题材以及表现手法上。
福州话喝彩诗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号子:如《船工号子》、《渔家傲》等,是福州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鼓舞人心的气氛。
2.风俗歌谣:如《迎亲曲》、《满月歌》等,反映了福州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
3.儿歌:如《月光光》、《落雨大》等,以福州话为载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的生活。
4.历史传说诗:如《马尾战歌》、《陈靖姑传说》等,讲述了福州地区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
福州话喝彩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首先,它们记录了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信息,是研究福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其次,福州话喝彩诗词通过寓意深刻、生动形象的文字,传递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对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传承和保护福州话喝彩诗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民间文学的扶持力度,如设立专项资金、开展采风活动、举办诗歌比赛等。
福州传统文化的作文
福州传统文化的作文福州这地儿,说起来,那可真是块宝地。
你瞧瞧,三坊七巷那儿,青石板路,白墙黛瓦,走一遭,仿佛就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老福州人说起这些,总是眉飞色舞,仿佛那些砖瓦里都藏着他们的青春。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家里总要包粽子。
我妈的手艺,那叫一个绝。
糯米、红豆、花生,一层层裹在竹叶里,再用麻绳扎紧,扔进大锅里煮。
那香味儿,能飘满整个巷子。
我爸呢,总爱在旁边指点江山,说这粽子要煮多久,火候要怎么掌握。
其实,他也就是个理论家,真让他动手,估计连粽子都包不圆。
福州的传统文化,可不止这些。
你听听那闽剧,咿咿呀呀的,唱的都是老福州的故事。
我有个老邻居,姓陈,是个闽剧迷。
每逢有戏班子来,他总是第一个占座儿。
有一回,他跟我聊起闽剧,说这戏里头,有福州人的魂。
我当时还小,听得云里雾里,现在想想,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再说说福州的茶文化。
福州人爱喝茶,那是出了名的。
家里来了客人,第一件事儿就是泡茶。
我有个朋友,姓李,是个茶痴。
他家里那套茶具,比他老婆还金贵。
每次去他家,他总是先给我泡上一壶铁观音,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茶经。
什么水温、茶叶、泡法,一套一套的,听得我头都大了。
不过,喝着他泡的茶,还真有种说不出的舒坦。
福州的传统文化,就像这茶,越品越有味儿。
它藏在老街巷的砖瓦里,藏在闽剧的唱腔里,藏在每一杯茶香里。
这些文化,就像福州人的性格,朴实、亲切,却又带着那么点儿倔强和执着。
我常常想,这些传统文化,要是哪天没了,福州还是福州吗?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爱在老街巷里转悠,总爱听那些老故事,总爱喝那一杯杯热茶。
因为,这些,才是福州的根,福州的魂。
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
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摘要:一、福州话简介二、喝彩诗词的定义与历史三、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分类与特点四、福州话喝彩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五、福州话喝彩诗词的传承与保护六、结论正文:福州话,又称为福州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及所属的闽侯、闽清、连江、罗源、永泰、平潭等地区。
福州话具有独特的音韵结构、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是福州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劳动、交流的结晶。
喝彩诗词,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源于古代的民间歌谣,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它是一种以口头传播为主的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娱乐、审美等各个方面。
福州话喝彩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喝彩诗词形式,主要流传于福州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福州话的魅力和韵味。
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分类多种多样,包括劳动喝彩、节庆喝彩、竞技喝彩、婚丧嫁娶喝彩等。
其中,劳动喝彩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智慧和力量;节庆喝彩则表达了人们在节日庆典中的喜悦和祝愿;竞技喝彩为比赛助威,体现了福州人拼搏进取的精神;婚丧嫁娶喝彩则是对新人或故人的祝福与缅怀。
在日常生活中,福州话喝彩诗词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田间劳作、街头巷尾,还是节庆活动、竞技比赛,甚至是婚丧嫁娶,福州人都会用喝彩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喝彩诗词以其简洁明快、韵味悠长的特点,深受福州人民的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福州话喝彩诗词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一些传统的喝彩诗词逐渐被遗忘,新的喝彩诗词创作也相对较少。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福州话喝彩诗词的传承与保护。
首先,要加强对福州话喝彩诗词的研究,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要通过教育、传媒等途径,普及福州话喝彩诗词的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度;最后,要鼓励和支持福州话喝彩诗词的创作,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总之,福州话喝彩诗词大全是福州地区民间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福州称"左海"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
那你知道关于福州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福州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福州地区的陈靖姑传说相传五代时期,王审知在泉州任刺史时,因泉州城外洛阳江风高浪阔,阻隔两岸,曾着手兴建洛阳大桥。
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加中书令后,迁于福州大都督府统管闽地(闽国的地界,基本上即为后来“福建省”的省界);他委派其次子王延钧任泉州刺史,责令其继续完成建桥工程。
但王延钧无所作为,仅一味施加压力于承造官宋忠。
宋忠苦于工程浩大、钱粮难筹——富绅们大多吝于题捐,贫穷人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造桥期限又勘为急迫,因而烦恼奔忙,终日坐立不安、形容憔悴,唯有在观音大士神像前频频祈祷,乞求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垂怜相助。
就在承造工程的官府束手无策、企盼桥梁早日建成的百姓望眼欲穿之时,突然出了桩天大的奇事震动了城内城外。
原来是江上飘来了一只漂亮的彩船,船上端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这姑娘让人传出话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用银两去抛掷她,谁能掷中她的身子,她就跟谁结为夫妻!这下子可不得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众百成千、千成万,转眼之间,洛阳江两岸聚人似潮、抛银如雨,谁都想碰碰运气掷中美女娶她为妻。
可更奇怪的是,任凭你怎么抛,怎么掷,眼看就要抛中了,结果却总是差那幺一点点,银两只纷纷飞落到船上沾不到美人。
这美人却也分文不取,倒叫人将这些钱财一船一船地运给官府造桥使用。
这件奇闻越传越广,也传到了城里一位卖菜小哥王小二耳朵里。
王小二连忙带上多年辛勤积攒的一些银两,兴冲冲地赶往江边也来抛掷;慌忙之中,却让一个名叫阿富的纨夸子弟撞倒在地。
这阿富原本带着家丁抛掷过许多银子,都掷空了,越发不甘心,又命家丁们挑来一大批银子,非要将船上的绝代佳丽弄到手不可;此时把王小二撞翻在地,不仅不赠礼道歉,反倒仗势欺人,说什么穷小子撞坏了他的桃花运,破口就骂,动手便打,还一把抢下小二的银两扬长而去。
福州民间故事3个
福州民间故事3个福州民间故事红裙记福州书生王成龙,嗜赌成性,妻儿衣食无着。
一日,家徒四壁的他又将其妻柳氏娘家的一条红裙当做赌资,转眼输尽投水闽江,幸被陕商许希和救起带回长安。
柳氏以为丈夫已葬身江流,哀痛无极,守节抚孤十三年。
其子王达官逐渐长大,每日上街卖饼,分担母忧。
王成龙在长安已入赘许家,又奉命到福州经商。
在吴二伯船行,偶遇王达官卖饼,知其为亲生骨肉不胜感慨。
达官为谢王成龙赠银,于“亡父忌日”在家宴请这位陕商。
王成龙来到故宅,物是人不非。
思虑再三,他以房契一张,白银千两,红裙一条,留与柳氏母子作为“补偿”,并决心一走了之。
知悉了实情的柳氏母子,匆匆赶到江边,挥泪跪求,希望夫妻父子得以团圆。
可是最后王成龙还是离开了。
福州民间故事拣茶记清末,铸鼎环有家打铁店,李登官负责打铁,妻子阮氏拉风箱、照料家务,生活还算甜蜜。
但李登官却染上了毒瘾,并关掉打铁店,到鸦片馆当了个小伙计,只为能抽到鸦片。
当时福州茶叶贸易十分兴盛,每年卖到全国各地及出口的茶叶有几百万担。
茶行需要许多女工专门负责拣茶叶,福州的妇女也有了工作和收入,地位也有一定的提高。
故事中,李登官的妻子阮氏为生活也只得去仓山某茶行拣茶。
一日,长乐米商王邦栋在中亭街偶遇下班的阮氏,他被阮氏的美貌吸引,尾随她一直到茶亭,眼见她拐入一条小巷消失了,心中怅然。
有心的王邦栋就到附近的鸦片馆打听,结果与馆内伙计李登官撞个正着。
李登官见这个“长乐伟”单身哥爱上了自己的妻子,顿时产生一歪主意。
他假说阮氏丧夫独处,主动当起媒人来。
他的黄粱美梦是,卖妻得银子抽鸦片,再半路抢回妻子。
谁知阮氏见王老板既富裕又仁义,一见面就倾心相待,王老板还把家中的钱柜锁匙交给她。
阮氏将李、王二人一比较,决定假戏真做。
遂与王老板约好时间,悄悄地从水部尼姑道搭船回长乐。
李登官赔了夫人后恼羞成怒,带了十几个鸦片鬼赶到长乐。
此时阮氏正在和王老板拜天地。
有人传话进去,但阮氏拒见前夫。
有人问李登官:“你是何人,来此地撒野?”他尴尬地说:“我……我……是新人的哥哥。
福建民间歌谣与福建社会文化
叙述 清末 闽南 人漂洋过 海谋 生的艰辛 。还有不少反 映 时 政 的 诗 , 如对 军 阀 混 战 的 不 满 :军 阀 混 战 日延 “ 长, 工农群众苦难 当。到处兵灾和战祸 , 多家破与 几
维普资讯
( 中共 福 建 省 委 党 校 学 报 》 02年 第 4 ) 《 20 期
福建 民间歌谣 与福建社会 文化
何 绵 山
内容 提 要 : 章 简 要 舟 绍 丁 建 民 间歌 谣 的发 展 历 史和 歌 谣 收 藏 整 理 工 作 , 而 探 讨 了福 建 民 问歌 谣 与 福 建 文 化 之 间 的 ) 文 福 进 i } 密 关 系, 出福 建 歌 谣 作 为福 建文 化 多元 性 的 一 些 特 . . 蛄 了福 建 歌 谣 的 艺 术性 袁 现 。 变 量 总 关 键 诵 建 福 民 间歌 谣 文化 文 章 编 号 : 0 — 0 8 2 0 )4 0 7 — 4 1 8 4 8 ( 02 0 — 0 0 0 0
性 的 如 冰心 提 供 的 用 福州 方 言 唱 的 《 期 的 中 国反 早 美民歌》 。近代流传甚广用 闽南方言唱的《 番歌》 过 ,
( , 口) 知 矢 代之 。 也有表达爱情的 民谣 , 最有代表性、 流传最 广的如:月光光 , “ 照池塘。 骑竹马 , 洪塘, 过 洪 塘水深不得 渡, 妹撑船来前路。 B 、 郎短 , 小 问 长 问 闻 郎一 去何 时返 。嗵 过撑船问话, ” 含蓄表达 了一个纯
各类竹枝词进行 了研究 , 9 1 8年出版的《 9 八闽文化》 ( 宁 教 育 出 版 社 ) 20 辽 、0 1年 出 版 的 《 文 化 述 论 》 闽 ( 延边大学 出版社 )亦将福建歌谣出专章进行探讨 。 此 外 , 也 有 一 些 民 间 文 艺 工 作者 也发 表 了一 批 单篇 论文, 同程度地推动 了福建歌谣的研究。 不 真正全面收集整理福建民间歌谣的是在 2 0世 纪的 8 O年代中期。遵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 、 中 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 中国民间文艺 研 究会 ( 改名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94年 5 后 18 月关 于编辑 出版 《 中国民间故事 集成 》 《 、 中国歌谣集 成》 《 、 中国谚语 集成》 的通 知 , 中共福建 省委宣传 在 部 的统 一 部 署 下 , 福 建 省 文 化厅 、 建 省 民 族 事 务 在 福 委员会 、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3 个主办单位 的支持 下, 自 18 9 6年 6月 起 , 全省 范 围 内开 展 了广 泛 深 入 的 在 民间文学普查 、 录、 采 编选工作 , 历时 1 年 。据省集 5 成 办 不 完 全 统 计 ,9 6年 至 18 18 9 9年 进 行 的 福 建 民 间文学集成普查工作 , 共采 录歌谣 60 0余首 , 90 全省 无一缺漏地 出版了县( 、 ) 谣卷 7 市 区 歌 5卷 , ( ) 市 地 出版歌谣卷 6 , 卷 还有乡镇 自发出版资料本 2卷。 在 此 基础上 , 据科 学性 、 面性 、 表性 的原则 , 根 全 代 从 6 0 0首 歌 谣 中 遴 选 出 10 90 50首 共 1 0万 字 , 编 成 3 《 福建歌谣集成 ・ 福建卷》 这是一部名符其实 的集大 , 成 福 建 人 民 口头 创 作 巨著
2015福建草头诗
2015福建草头诗【原创版】目录一、福建草头诗简介二、2015 福建草头诗的特点和亮点三、2015 福建草头诗的具体内容四、2015 福建草头诗的影响和价值正文一、福建草头诗简介福建草头诗是一种源于福建地区的民间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福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以口头传统为主要传播方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学形式。
草头诗以其质朴、真挚、直接的表现手法,反映了福建人民的生活情感、社会风俗和历史变迁,成为福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15 福建草头诗的特点和亮点2015 年,福建草头诗在传承和创新中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2015 年的福建草头诗在传承中更加注重对传统民间诗歌的挖掘和整理,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重见天日。
其次,2015 年的福建草头诗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使得草头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最后,2015 年的福建草头诗在传播上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使得草头诗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2015 福建草头诗的具体内容2015 年的福建草头诗在内容上涵盖了多个方面,既有对传统民间故事的传承,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
具体来说,2015 年的福建草头诗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福建历史和民间传说的传承,如《妈祖传》、《临水夫人传奇》等;2.对福建风土人情的描绘,如《福建小吃》、《福建茶文化》等;3.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映,如《打工仔》、《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等;4.对生活情感的抒发,如《思乡》、《忆童年》等。
四、2015 福建草头诗的影响和价值2015 年的福建草头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在福建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对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民间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它对于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最后,它对于推动福建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2015福建草头诗
2015福建草头诗草头诗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七言绝句为载体,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2015年福建草头诗佳作纷呈,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些诗篇的魅力,并学习创作草头诗的技巧。
一、了解草头诗的定义和特点草头诗,又称押韵诗、串诗、杂体诗等,源于民间,流传甚广。
它的特点是:七言绝句的外壳,内含丰富的寓意。
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这种形式富有韵味,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二、分析2015年福建草头诗的佳作1.题材丰富:2015年福建草头诗涉及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既有歌颂时代,也有针砭时弊。
2.艺术表现:这些佳作在构思、句式、用典等方面颇具匠心,展现了草头诗的艺术魅力。
如《福州tycoon》、《泉州古城》等作品,把福建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融入诗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3.思想内涵:福建草头诗关注社会现象、民生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责任感。
如《快递时代》、《网络情缘》等诗,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时代变迁,揭示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三、总结学习草头诗的经验和技巧1.选好题材:选择与自己生活、感悟密切相关的题材,使诗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2.注重句式和用典:在句式上,力求变化,使诗更具表现力;在用典方面,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
3.把握韵律:草头诗的韵律富有变化,要注意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规律,使诗更加和谐。
4.富有寓意:充分利用草头诗的特点,让每句的第一个字组成一句话,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2015年福建草头诗的佳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民间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沙埠菜头诗词
沙埠菜头诗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沙埠菜头诗词简介
二、沙埠菜头的历史渊源
三、沙埠菜头诗词的艺术特点
四、沙埠菜头诗词的当代价值
正文
一、沙埠菜头诗词简介
沙埠菜头诗词,源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种传统诗词形式,是福州民间文学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沙埠菜头诗词以福州方言为基础,以菜头为题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福州人民对菜头的深厚感情。
二、沙埠菜头的历史渊源
沙埠菜头诗词源于福州沙埠地区的传统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
早期的沙埠菜头诗词以口头传承为主,到了清朝,随着福州文化的繁荣,沙埠菜头诗词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形式。
三、沙埠菜头诗词的艺术特点
1.地方特色:沙埠菜头诗词以福州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福州方言词汇和地道的福州表达方式,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2.形象生动:沙埠菜头诗词以菜头为主题,通过对菜头的形象描绘,展现了福州人民对菜头的深厚感情。
诗词中的菜头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音韵优美:沙埠菜头诗词在押韵、节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的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沙埠菜头诗词的当代价值
沙埠菜头诗词作为福州民间文学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扬福州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沙埠菜头诗词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沙埠菜头诗词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也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沙埠菜头诗词是福州民间文学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解放后, 市文化馆、 市文联即着手 挖掘整理许多民间故事, 市文联油印 《福州 民间文学选集》 6 册, 整理 《林则徐故事》 等 作 品 。 1983 年 选 出 35 篇 由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乌 塔 与 白 塔 》。 1987 年 全 市 内 发 动 万 人普查, 挖掘整理出版市区县 《民间文学三 集 成 》 40 卷 以 及 《 自 从 来 了 共 产 党 》 等 书 。 其中有张传兴编著的 《郑堂故事》、 《林则徐 演 义 》 等 。 1997 年 以 来 , 市 民 文 协 在 福 海 文 教基金会的赞助支持下, 相继出版 《闽都风 情录》、 《福州熟语》 等; 由市文联策划, 市 民 文 协 收 录 入 1949 -1999 年 的 福 州 评 话 、 闽 剧 、 伬 唱 、 故 事 、 民 歌 等 72 篇 作 品 , 作 为 向 建 国 50 周 年 的 献 礼 。 该 书 由 方 炳 桂 主 编 , 李 乡 浏 、 李 齐 枢 副 主 编 , 1999 年 海 峡 文 艺 出 版 社 出 版 。 2004 年 乃 历 史 文 化 名 人 陈 靖 姑 诞 辰 1000 周 年 , 由 黄 步 銮 策 划 , 林 炳 钊 编 撰 的
龙舟竟渡 (福州民俗画) 陈友荣作
《闽都女神陈靖姑》 在榕城问世。 四、 折枝诗
折枝诗是我国古代诗人联句之余绪, 唯 在福州被传承着, 为诗坛一枝花。 它始于清 嘉庆前, 盛于咸丰、 同治年间。 当时城台书 院多是举人、 贡生、 秀才等 “以文会友” 交 相评选, 一般选平、 仄声两字为眼字, 嵌于 诗句的上下联中第几字, 通称某某两字第几 唱 , 诗 句 为 一 对 子 14 字 。 一 炷 香 限 作 三 联 , 各运心思, 香尽后, 各人投入诗箱中; 而诗 箱上安有一钟, 钟响, 诗箱则紧闭不纳, 所 谓 “香残卷不收”。 随后轮流录取, 连环评 定。 这种连环唱又称 “诗钟”, 乃文人雅事。 例如 “白衣” 二字第一唱: 白舫青搏摇月 去, 衣香扇影踏歌来。
清乾隆末年, 福建发生轰动全国的大贪 污案。 闽浙总督伍拉纳, 只知搜刮民财, 勒 索州县, 以致上行下效, 弄得全省吏治一团 糟。 有一民谣讽刺贪官污吏云: “五老 (指 伍拉纳) 冠不正, 双狮 (指布政司、 按察 司) 死要钱; 两台 (指制台、 抚台) 乌暗 暗, 唯有烛光明。”
近代, 爱国主义教育在福州歌谣史上有 重要分量。 《甲申马江海战白字诗》、 《太 平歌》、 《欢迎孙中山》、 《爱国十劝歌》、 《骂军阀》、 《北伐歌》、 《人民抗日歌》 等 都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 长期流传在福州城 乡街头巷尾。
福州地区的少数民族, 如畲族流传 《盘 诗十二首》、 《畲族十月交情歌》, 族 (水 上船民) 《贺年十唱》 又叫做 “诗斋歌”。 每逢春节, 登岸讨斋此俗流行到福州解放。 如 《姑嫂贺年歌》 云: “正月正头开大门, 姑嫂双双来贺年; 看见龙凤两飞翔, 红红桔 灯挂厅前; 船下贺年有规矩, 好斋好粿送乞 奴; 只求吉祥和福利, 合家平安赚大钱。”
福州是侨乡地区, 福清的 《十送郎君去 番邦》, 闽清的 《南洋记》 俗称 “华侨泪”, 均产生于清末民国初期, 农村破产, 民不聊 生。 贫困的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赴南洋奔番邦
42
2013年第 5 期
闽都文化
当华工。 福州人民对卖 “猪仔” 十分同情, 编演闽剧 《马拉加》。 剧中有一段唱词: “老妈你莫拖, 我去马拉加; 番钱五十块, 给 你 先 安 家 …… ” 这 里 说 出 华 工 心 酸 事 。 1988 年 , 《 南 洋 记 》 经 整 理 刊 于 《 中 国 民 间 文学》。
“真鸟仔, 啄生姜, 皇粮一半出闽疆, 闽人吃尽苦中苦, 丰年也要度饥荒。” 此谣 反映晚唐时期闽人遭受横征暴敛的痛苦, 可 知百姓负担何等沉重。
《闽 都 别 记 》 封 面
《劝农歌》 云: “天降闽王入八闽, 励 精图治恤万民, 苛捐污吏必查办, 敛取民财 处以刑, 乡老幼耕保其有, 府县三年免税 征。” 作者黄演, 五代闽国人, 为罗源巡检。
清代官员福州佬有林则徐、 梁章钜、 沈 葆桢、 陈宝琛等均好诗钟。 清末, 林纾于南 公园建立 《琼河诗社》。 民国初, 他去北京 后, 复邀集在京的福州遗老组成 《六合诗 社》 在京三山会馆吟集。
民国年间, 折枝诗社遍及榕城。 有托 社、 源社、 志社、 融社, 马江吟社与曦社, 则社与西社等。 抗战期间国民党省政府内 迁, 福州文人雅士疏散闽西北, 永安有燕溪 诗社、 南平有剑社、 连城有公余诗社等。
福州解放后, 折枝诗焕发了青春, 各区 县市均有诗社活动。 以鼓楼区三山诗社较为 闻名。
44
2013年第 5 期
闽都文化
浅谈福州民间文学
林炳钊
《郑 堂 的 故 事 》 封 面
福州乃历史文化名城, 又是我国重点侨 乡。 民间文学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 值得研 究。
一、 福州民间歌谣 福州民间歌谣, 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底 层, 因而通俗易懂, 形象逼真, 内容丰富多 彩, 富有现实意义。
《 福 建 通 志 》 载 : 唐 天 祐 元 年 ( ( 904 年), 福州流传民歌 《月光光, 照池塘》, 是 唐 建 中 元 年 (708 年 ) , 福 建 观 察 使 常 衮 亲 自 参加民间采风, 经润色加工, 整理而成的 《 竹 枝 词 》 100 首 中 著 名 的 一 首 。 谣 云 : “ 月 光光, 照池塘; 骑竹马, 过洪塘; 洪塘水深 不得渡, 小妹撑船去接郎。 问郎长, 问郎 短, 问郎此去何时返?” 由于写得明白晓畅, 生动感人, 内容又是福州洪塘的乡土题材, 人们乐于接受, 传唱千余年, 流行海内外。
“齐睏一床帐, 台湾属福建”。 道出闽 台一家亲, 从而佐证台湾在历史上与我省有 特殊的渊源。
“铁打延平府, 纸糊福州城”。 生动地 勾引往昔时代背景。 解放前, 福州便是纸糊 的城市, 经不起火灾、 水灾等袭击。
“南平水, 鼓山平”。差不多高。
“父子双翰林, 翁婿同殿臣”。 概括了 闽都名人世家的面貌。 既说陈培焜世家, 又 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与沈葆桢翁婿之亲。
“欲知世味须尝胆, 不识人情可看花”。 “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 乃是常情, 谨慎为 宜。
以上描绘了福州历史纵横, 人生哲理, 可谓多彩夺目, 不胜枚举.
福州谚语的特色表现在 “虾油味”, 乡 土气息浓厚, 方言土语在乡亲口头流行传 播。 随着扩大对外开放, 它走出福州, 飘洋 过海, 翻山越岭走向海内外广泛流传, 为广 大乡亲服务。
在民谣情歌中 《真鸟仔十二首》、 《送 郎送到白湖亭》、 《廿站别妹记》 等, 吐露 出男女间纯洁的情绪, 通过对话, 交流感 情, 相亲相爱, 充满了乡土气息。
在反封建斗争中, 福州涌现出 《十恨地 主歌》、 《十二月长年歌》 等许多民谣。
解放前后, 福州民间出现歌颂中国共产 党, 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歌谣。 《解放福州 歌》 云: “月光光, 照大埕, 八一七解放福 州城; 中央兵 (指国民党军队) 顾头不顾 尾, 争船溜去台湾埕。 月光光, 照山峰, 拍 掌迎接解放军; 穷人兵哥守纪律, 有借有还 买卖公。 月光光, 照金桔, 先来减租共减 息, 斗争地主分田地, 穷人翻身齐利益。”
二、 福州民间谚语 我 国 古 代 文 献 《 礼 记·大 学 》 释 义 : “ 谚 , 乃 俗 语 也 ” 。 《 汉 书·五 行 志 》 颜 注 : “谚, 俗所传言也”。 用现代语言来说, 就是 群众口头语言的结晶。 因而鲁迅先生把 “谚 语” 称为 “炼语”。 群众语言是民间文学的皇冠, 而谚语便 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或红宝石。 它经过千百 年的流传、 使用和锤炼, 以通俗语言表达自 己的意志, 凝集群众的智慧, 总结生活实 践, 形成易懂、 易记、 易传, 显示它的优 势, 历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福 州 乃 八 闽 首 府 , 根 据 上 世 纪 80 年 代 民间文学普查挖掘, 精选出富有科学性、 全
福州民间故事, 名胜传说, 多以口头文 学流传于社会, 靠评话说唱和闽剧舞台进行 广泛传播。 先后有 《何九仙炼丹》、 《闹花 灯》、 《安民巷告示》、 《王审知拜剑》、 《鼓山不打五更》、 《荔枝换绛桃》、 《三狮 朝五虎》、 《七块金砖》、 《祭酒岭祭酒》、 《西禅荔枝会》、 《丹霞大圣》、 《石夹二 女》、 《临水奶脱胎》、 《道山亭传说》、 《翁正春》、 《郑唐烧火炮》、 《林则徐招 婿》、 《沈葆桢卖字》、 《林则徐摆尿壶阵》、 《龙凤金耳扒》、 《百蝶香柴扇》、 《招姐做 新妇》 等等。
“过桥仓前观走马, 泛船浦内看番船”。 五口通商后, 福州仓前山沦为 “租界”, 仓 山南面辟为跑马场 (今市体育中心), 供洋 人赛马取乐之用, 该地改名为 “跑马场”。 仓山临江码头泛船浦, 当时成为洋船集泊 地, 故群众有看番船之谚。
“七踏八蹭, 不如福州”。 有人闯荡五 湖四海后, 觉得还是有福之州好。
面 性 、 代 表 性 的 谚 语 就 达 2000 多 条 , 内 涵 丰富多彩。 一条谚语仅寥寥数字, 却烘托出 一部文化史, 一部地理史, 一个时代背景, 一部名人世家史, 一条街巷的由来, 以及福 州人的世说新语, 等等。
“陈林一大半, 王 (与黄同音) 郑满街 摆”。 福州人口发展与进化, 首先, 靠 “衣 冠南渡” 发展起来的。 其次, “十八姓从 王” 开闽王王审知进军福建, 使福州人口大 大发展, 他的功不可没。
三、 福州民间故事与传说 最早见于 《搜神后记》 收入的 《白水素 女》 (即田螺姑娘) 等一些口头流传的民间
2013年第 5 期
43
闽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