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铸件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第三四五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2) 防止或减少析出性气孔的措施 ① 减少金属液的原始含气量C0 减少金属液的吸气量,采取烘干、除湿等措施,防止炉料 、空气、铸型、浇包等方面的气体进入金属液。 对金属进行除气处理 ② 阻止气体析出 提高铸件冷却速度 对易产生析出性气孔的铝合金尽量采用 金属型铸造。 提高铸件凝固时的外压 这可以有效阻止气体的析出。如 将浇注的铝合金铸型放在通入4~6大气压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宝中凝固,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铝合金铸件中的气孔。 ③ 型(芯)砂处理
2
(一) 气孔的分类与特征
(1) 析出性气孔 冷却及凝固过程中,气体 溶解度下降,析出气体,来 不及从液面排出而形成气孔 。主要是氢气孔和氮气孔。 这类气孔在铸件断面上大
面积分布,靠近冒口、热节 等温度较高的区域,其分布 较密集,形状呈团球形、裂 纹多角形,断续裂纹状或混 合型。
3
Al-Si合金铸件中的针孔
气体就能在铸件开始凝固的初期侵入金属液中成为气泡,气 泡不能上浮逸出时就形成梨形气孔。
10
Baidu Nhomakorabea 3. 反应性气孔的形成机理
(1) 金属液与铸型(芯)反应性气孔(皮下气孔)
在高温下各气相达到平衡时,金属液—铸型界面处的气相成分中H2和 CO的含量较多,CO2较少。 反应性气孔的成因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
液态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常温要经历三个阶段:液态收缩 阶段( Ⅰ)、凝固收缩阶段( Ⅱ)和固态收缩阶段(Ⅲ)。在 不同的阶段,金属具有不同的收缩特性。
31
1. 液态收缩:
v液 v液 (T浇 TL ) 100%
v液

液态体收缩率(%)
T浇: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
金属液体收缩系数(℃-1) TL:液相线的温度(℃)
DL 1 k x ln R SL k 1 C0
7
析出气泡还决定于Δx存在时间Δt的长短,Δt愈长,愈有利气孔 的生成:
t x DL 1 k 2 ln R R SL k 1 C0
当合金成分一定时,Δt主要由凝固速度R决定,而Δx是枝晶间 尚待凝固的液相内气体溶质的富集区。因而凝固速度 R,分配系 数k,扩散系数DL及原始气体浓度 C0都会影响到Δx,Δt和液相中 气体浓度的分布。 即使金属液中气体原始浓度小于饱和浓度 , 由于金属凝固时存 在溶质再分配 , 在凝固过程中所富集的气体浓度将可能大于过饱 和浓度,而析出气体
金属液通过过滤器达到去除夹杂物的目的。过滤器分非活性 与活性两种,前者起机械作用,后者还多一种吸附作用,排渣 效果更好.
24
珍珠岩及处理后形成的渣
25
过滤网
泡沫陶瓷过滤器 过滤片(直孔)
26
(三) 二次氧化夹杂物的形成及防止措施 (1) 形成——浇注及填充铸型的过程中氧化形成 (2) 防止措施: 采取合理的浇注工艺及浇冒口系统,保持金属液充型过 程平稳流动。
19
(二) 一次夹杂物
1. 夹杂物的形成 在金属熔炼及炉前处理过程中,液态金属内会产生大量的一 次非金属夹杂物。形成大致经历了夹杂物的偏晶析出和聚合长 大。 (1) 夹杂物的偏晶析出
T0 L1 L2 Am Bn
(2) 夹杂物的聚合长大 3Al2O3 +2SiO2 3Al2O3 2SiO2
8
气孔的形成过程:
形核、长大、上浮三阶段 上浮受阻→保留于凝固金属→气孔
铸件中气孔的形成示意图
9
2. 侵入性气孔的形成 将金属液浇入砂型中时,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气体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造成金属一铸型界面上的 气压增大。当界面上局部气体的压力P气满足下列条件:
P 阻 P 气 P 静 P 腔
1580℃ L1 (33.2%S ) L2 (0.3%S ) MnS
图 夹杂物粘附晶体示意图 (a)粘附后 (b)粘附前
粘附发生的条件:
ic Li Lc
28
29
第四节 缩孔与缩松
30
一、合金的收缩
金属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减小现象
,称为收缩。它是金属本身的物理性质,也是引起缩孔、缩松 、应力、变形、热裂和冷裂等缺陷的重要原因。
17
a. FeS夹杂物
b. Al2O3夹杂物
c. 球形夹杂物
18
夹杂物的危害
连续性、均匀性破坏→机械性能↓致密性↓ 耐蚀性能 红脆 —热裂(低熔点相) 裂纹源 决定于夹杂物的 成分、性能、形状、大小、数量、分布 硬脆→ δ、αk 球形→影响↓; 针状、尖角 影响↑↑(应力集中) 事物的另一方面: 高熔点、细小颗粒→ 好的作用 非自发形核核心→ 细化 沉淀强化—N化物弥散 新学科的产生→ 人为的加入高性能陶瓷相——复合材料
减少砂型(芯)在浇注时的发气量,
使浇注时产生的气体容易从砂型 ( 芯 ) 中排出。例如多扎排 气孔;使用薄壁或空心和中间填焦炭块的砂芯等方法。 15
2. 防止皮下气孔产生的措施
通过金属液一铸型界面间和金属液内部气相反应的分析,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来防止皮下气孔的生成:
(1)采取烘干、除湿等措施,防止和减少气体进入金属液。 (2)严格控制合金中氧化性较强元素的含量,如球墨铸铁中的镁 及稀土元素;铸钢中用于脱氧的铝。 (3)砂型( 芯)要严格控制水分,重要铸件可采用干型或表面烘干 型,含氮树脂砂要尽量减少尿素含量,控制乌洛托品固化剂的加 入量,保证铸型有良好的透气性。
(4)适当提高浇注温度,能够降低凝固速度,有利于气体排除。
(5)工艺方案设计中,尽量保证金属液平稳进人铸型内,减少金 属液的氧化。
16
二、夹杂物
(一) 夹杂物的来源与类型 来源: 炉料、熔炼处理产生、液态金属与耐火材料反应、金 属表面的氧化、金属内部反应。
分类
按来源分类(内在夹杂物、外来夹杂物) 按夹杂物的组成分类(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 按夹杂物形成的时间分类(一次夹杂物是浇注前,即金属熔 炼及炉前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二次夹杂物是液态金属在铸造过 程中形成的。) 按夹杂物的形状分类(球形、多面体、条状、板形) 按夹杂物的分布分类
21
(2) 不能作为非自发结晶核心的微小固体夹杂物 这类夹杂物的分布取决于液态金属 L、晶体 C和夹杂物 I 之间 的界面能关系。当凝固区域中的固态夹杂物与正在成长的树
枝晶发生接触时,如果满足
IC LI LC
相互粘附后能使能量降低,则微小夹杂物就会被树枝晶所粘 附而陷入晶内,否则夹杂物就会被凝固界面所推开。夹杂物
2) 氢-氧反应性气孔
金属液中溶解的[O]和[H],若相遇就产生H2O气泡,凝固前如 来不及排除,则产生气孔。
12
3) 碳氢反应气孔
铸件最后凝固部位的偏析液相中,含有较高浓度的[ H]和[C] ,凝固过程中,将产生CH4。这主要在铸钢件断面中心部位,产 生局部性气孔。
13
(三) 影响气孔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5
(2) 反应性气孔 金属液和铸型之间或在金属液内部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
孔,称为反应性气孔。 金属一铸型间反应性气孔,通常分布在铸件表面皮下1~3mm ,表面经过加工或清理后,就暴露出许多小气孔,所以通称皮 下气孔,形状有球状、梨状。 另一类反应性气孔是金属内部化学成分之间或与非金属夹杂 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呈梨形或团球形,均匀分布。
被晶体粘附的先决条件是两者必须发生接触。夹杂物越小( 运动速度越慢),晶体成长速度越快,两者越容易发生接触 ,夹杂物被晶体粘住的可能性越大。通常,陷入晶内的夹杂 物分布比较均匀,被晶体推走的夹杂物常聚集在晶界上。
22
(3) 能上浮的液态和固态夹杂物 液态金属不溶解的夹杂物也会产生沉浮运动,发生碰撞、
1、析出性气孔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1) 影响因素 金属液原始含气量 C0 , C0 过高时,凝固前沿的液相能较早 析出气泡,形状接近团球形。 C0不太高时,就依附缩孔较 迟析出。 冷却速度 铸件冷却速度愈快,凝固区域就愈小,枝晶不易 封闭液相。气体来不及扩散,所以气孔不易形成。
合金成分 影响原始含气量C0 ,决定分配系数k和扩散系数 DL以及合金收缩大小及凝固区域。k愈小,合金液收缩愈大 ,结晶温度范围愈大的合金,容易产生气孔和气缩孔。 气体性质 气体的扩散系数DL大扩散速度快,则容易析出, 不易产生气孔。
① 氢气说(氢气孔) m[Me] + nH2O → MemOn + nH2 ② 氮气说(氮气孔) 铸型或型芯采用各种含氮树脂做粘结剂,分解反应造成界面 处气相氮气浓度增加。提高树脂及乌洛托品 (C6H12N4 ) 含量, 也会导致型内气相中氮含量增加,当氮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就 会产生皮下气孔。
③ CO说(CO气孔)
6
(二)气孔的形成机理
1. 析出性气孔的形成
(1) 凝固时气体溶质的再分配
金属凝固时气体溶解度将急剧下降,在凝固温度下液固相中气 体溶解度的变化,同样可以用溶质再分配的理论加以说明。 溶质分布方程:
1 k R CL ( x) C0 1 exp( x) k DL
液相中气体浓度超过某饱和气体浓度 SL时,才析出气泡,则产生过饱和浓度 区Δx(x=Δx,CL=SL):
第五章 铸件凝固组织的 形成与控制
第三节 气孔与夹杂的形成机理及控制
1
一、气孔
金属在熔炼、浇注、凝固过程中,以及炉料、铸型、浇包、 空气及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气体会溶入到液态金属中,并随温 度下降,气体会因在金属中溶解度的显著降低而形成分子状态 的气泡存在于液态金属中而逐渐排入大气。 由于铸造生产中铸件凝固速度较快,部分尚未从金属液中排 出的气泡残留在固体金属内部而形成气孔。气孔是铸件或焊件 最常见的缺陷之一。气孔的存在不仅能减少金属的有效承载面 积,而且使局部造成应力集中,成为零件断裂的裂纹源。一些 形状不规则的气孔,则会增加缺口的敏感性,使金属的强度下 降和抗疲劳能力降低。
SiO2 +FeO FeSiO3
不能产生化学反应的同种夹杂物相遇后,可机械粘连在一起, 组成各种成分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复杂夹杂物。
20
2. 一次夹杂物的分布
(1) 能作为金属非均质形核核心的夹杂物 这类夹杂物因结晶体与液态金属存在密度差而下沉,故
在铸件底部分布较密集,且多数分布在晶内。显然,冷却 速度或凝固速度越快、铸件断面越小、浇注温度越低,这 些微小晶体下沉就越困难,夹杂物的分布就越均匀。
聚合而粗化。若夹杂物密度小于液态金属的密度,则夹杂物 的粗化将加快其上浮速度。铸件凝固后,这些夹杂物可能移 至冒口而排除,或保留在铸件的上部及上表面层。
23
3. 排除液态金属中一次夹杂物的途径
(1) 加熔剂 金属液表面覆盖一层熔剂,上浮的夹杂物能被它吸收。如铝 合金精炼时加入氯盐和氟盐。或者加入熔剂与夹杂物形成重度 更轻的夹杂物,以有利于排除。如球墨铸铁加冰晶石熔剂,可 降低夹杂物的熔点,而有利于减少铸件产生夹杂物缺陷。 (2) 过滤法
[FeO] + [C] → [Fe] + [CO]
11
(2) 金属液内反应性气孔
① 渣气孔
(FeO) + [C] → [Fe] + CO (FeO) + C(石墨) → [Fe] + CO 产生的CO气体,依附在(FeO)熔渣上,就形成了渣气孔 ② 金属液中元素间的反应性气孔
1) 碳氧反应气孔 钢水脱氧不全或铁水严重氧化,溶解的氧若与铁液中的碳相 遇,将发生CO气泡而沸腾,由于铸件凝固较快,许多CO气 泡来不及浮出铸件表面,而形成气孔。
正确选择合金成分,严格控制易氧化元素的含量。
严格控制铸型水分,加入煤粉等碳质材料,或采用涂料
,形成还原性气氛。
对要求高的重要铸件或易氧化的合金铸件,可以采用真
空或在保护性气氛下浇注。
27
(四) 次生夹杂物 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溶质富集,偏晶结晶析出夹杂物 例如:Fe中富集Mn和S时:
4
(2) 侵入性气孔 定义:铸型和型芯等在液态金属高温作用下产生的气体(并无 明显的化学反应),侵入金属内部所形成的气孔,称为侵入性
气孔。
特征: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孔壁光滑、表面有氧化色,常出 现在铸件表层或近表层。形状多呈梨形、椭圆形或圆形,梨尖 一般指向气体侵入的方向。侵入的气体一般是水蒸气、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氢、氮和碳氢化合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