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3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极地地区一、课标要求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四、知识建构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探究一: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9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探究南、北极地区的路线【教师口述】自古以来,人们心中一直有着这样的好奇与困惑,如果一直向北或向南,我们将会抵达哪里?早在1908年美国海军少将罗伯特·皮里就已经成为第一个徒步到达北极点的人。
1977年,苏联的破冰船北极号航行至北极点。
1999年中国开始了首次北极考察。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地区,探险也从未停止。
18世纪库克船长的第二次环球航行,发现了南极大陆,然而漂浮的冰山阻挡了他的脚步。
100多年后的挪威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南、北极地区好似拥有一股强大的磁场,吸引着人类一次又一次向着白色荒原迈进。
学生观看投影,根据老师的介绍,找寻图中人类探寻路线。
人类探险历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承转过渡【教师口述】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共同模拟一次极地探险之旅,就在当下,我们1班的极地探险队正式成立。
想要去极地探险,我们要准备哪些东西呢?【课件展示】1班同学集体照,并利用P图上文字“xx中学2015届极地科考队”学生回答:乘雪龙号去、要带防寒衣物,要带指南针等等。
学生更加融入极地地区探险挑战情境班级合照经过P图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让探险身临其境。
➢第一关——世界的尽头【独立自学】独特的位置和范围1.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以图为基础,培第一关世界的尽头【自学提示】研读P92内容及图10.1、10.2,完成以下任务:1.范围在课本中划出南、北极地区范围,并用蓝笔描出极圈2.在图中找到以下地理事物并圈出北极点(N)南极点(S)北冰洋及周边的三大洲南极洲及周边的三大洋3.自转方向: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组内互说】1.对照两幅地图,组内两两结对,说出极地地区的范围、图中数字(大洲、岛屿)、字母(大洋)所对应的地理事物2.方法交流:如何在地图上快速、准确地记住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是地球上两个十分特殊的区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却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地区。
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一个冰雪世界,人迹罕至.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那里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重要场所。
而科学考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材将这些知识以三个框题呈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极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关系,从而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1。
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
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两极的位置及范围2。
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学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有关南北极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接触极地地区的知识,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极地保护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极地环境的保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对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适应性以及极地保护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极地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提前分组,准备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极地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质疑导法
人们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多,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保护极地地区,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观点,为保护极地地区献计献策。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通过讨论,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检测导效
1、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D)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有(A D)
A.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联系三大洲大陆的捷径
B.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才有极昼极夜
学生充满好奇,准备领取任务,进行探究。
通过预设任务,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学导疑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展示课件:科学家赴南极考察录像,思考各国科学家为什么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2、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材料。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思考:我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4、天然实验室
四、极地考察
1、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
2、北极考察
五、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我国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方面的成就,我国和平利用南极地区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北两极特殊位置、范围。
运用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3.了解极地科考意义和我国主要考察站。
了解极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特殊的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极地地区,板书第五节极地地区(二)新课:以丁丁去极地考察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
一、知识储备--认识极地地区1展示.南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地区是指以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洋包围,北极地区是指以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洲包围,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是。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是高纬度地带,接受的热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过渡:因为特殊的纬度位置使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更为独特,板书独特的自然环境二、极地探险——独特自然环境1.读课本48页两则资料,结合地图请同学们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所包围,是北美洲到亚洲和欧洲的空中捷径。
2.读课本48页,结合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层厚度2000米,周围的海洋上有冰山,冰山是陆地上的冰川断裂下滑漂浮在海面的冰川。
是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料,具有:冰雪高原:之称。
3.读课本48页,根据图中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列风。
引导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仍有生命存在,说出最代表的动物是什么?4读课本资料,分析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三大洲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5.用南北两极企鹅对话,总结.比较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用两个学生扮演模拟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
引导:从海陆差异,海拔高低分析南样自然环境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章极地地区教案新⼈教版第⼗章极地地区【教学⽬标】1.运⽤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特点,并能在以两极地区为中⼼的图上辨别⽅向。
2.运⽤⽐较的⽅法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3.运⽤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
4.运⽤地图了解本区丰富的⾃然资源。
5.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联系⽣活说明低碳⽣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2.两地的科考价值。
【教学难点】1.在以两极地区为中⼼的图上辨别⽅向。
2.理解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两极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1.罗斯海新站奠基经过不懈努⼒,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了。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这⾥的⾃然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进极地地区考察⼀下。
2.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受到热议,与传统航线相⽐,“冰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优势,⼜会遇到哪些挑战?讲授新课(⼀)独特的⾃然环境1.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中⼼的⼤洲,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洲,并观察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洲。
2.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中⼼的⼤洋,周围的三个⼤洲、格陵兰岛,找出⽩令海峡。
1.课件出⽰南极地区图⽚,概括南极地区的景观特征。
2.阅读教材的材料:南极地区的⽓候有哪些特征?3.⽐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异同点?(1)阅读教材的内容,列表⽐较南、北极地区在⽓温、降⽔、风⼒和动物⽅⾯的差异。
(2)想⼀想: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3)⼩组内交流⾃⼰的思考成果。
总结:南极地区的⾃然环境远⽐北极地区更为恶劣,所以北极地区有定居居民,⽽南极地区没有定居居民。
1.讲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向判断的⽅法。
(1)在南极地区图上,靠近南极点为向南,远离南极点为向北;顺时针⽅向为向东,逆时针⽅向为向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29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是前几章的延续和深入,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范围的宏观学习。
而且“极地地区”又具有深厚的神秘色彩: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科研的广阔天然实验室。
本章知识趣味性较强,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附有大量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章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学生由此进一步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验。
本节为本章的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动手能力较差,还没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充分直观地展示极地地区的魅力。
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已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做好对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默契就能实现,本课的难点及学生们的疑点,就会始于他们之间的讨论、争论,而最终变成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认知。
三.设计意图:本章是以“极地的地理位置”和“极地的自然环境”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形成了极地地区的教学主线,将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科学考察、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构思:1、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分组闯关竞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特点,并能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3.运用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
4.运用地图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联系生活说明低碳生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2.两地的科考价值。
【教学难点】
1.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理解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两极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罗斯海新站奠基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了。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走进极地地区考察一下。
2.冰上丝绸之路
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受到热议,与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优势,又会遇到哪些挑战?
讲授新课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中心的大洲,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洲,并观察距离南极
洲最近的大洲。
2.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周围的三个大洲、格陵兰岛,找出白令海峡。
1.课件出示南极地区图片,概括南极地区的景观特征。
2.阅读教材的材料:南极地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
3.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异同点?
(1)阅读教材的内容,列表比较南、北极地区在气温、降水、风力和动物方面的差异。
(2)想一想: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
总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远比北极地区更为恶劣,所以北极地区有定居居民,而南极地区没有定居居民。
1.讲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方向判断的方法。
(1)在南极地区图上,靠近南极点为向南,远离南极点为向北;顺时针方向为向东,逆时针方向为向西。
(2)在北极地区图上,靠近北极点为向北,远离北极点为向南;逆时针方向为向东,顺时针方向为向西。
(3)方法技巧:极地地区判断两地点的相对位置,可以先研究南北方向,然后画一个向北的箭头,然后无论在南北极,都是面向北方,左西右东。
2.练习:
在南极图上,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学生练习判断。
(承转)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为什么许多国家奔赴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教材,南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北极地区哪些资源已经被发现和开采?
学生阅读文字,找出来。
2.播放视频:
介绍南极地区的科考价值。
举例:南极地区是地球上保留陨石最多的地区,是研究天文学的重要资料;极地冰层的冰芯,可以获得南极过去的降水、气温等地理信息;极地冰盖厚度和面积的变化,可以研究气候变化。
1.在南极地区图上找出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黄河站。
思考以下问题:
南极的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哪一座?哪座科学考察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据图回答。
2.读阅读材料《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补充以下材料: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站。
2018年2月7日,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举行了奠基仪式,预计四年后建成。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或奠基时间都是几月?为什么?
(2)北极黄河站的建站时间是几月?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承转)地形和海陆位置对气温有哪些影响?我们通过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一下。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看新闻材料:
日本水产厅5月17日开始展开2018年度的所谓“科研捕鲸”。
此次“科研捕鲸”将持续至8月底前后。
此次科研捕鲸将最多捕获43头小须鲸和134头塞鲸并进行调查。
除调查年龄和性别外,还将对部分皮肤进行采样,并调查胃中内容物。
议一议:日本以科学研究的名义捕鲸,会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2.读教材文字,北极地区的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
3.阅读教材,找出为保护极地的环境签署的条约。
4.读阅读材料,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说一说,我们的哪些行为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保护极地环境。
课堂总结
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作业布置
以“保护极地,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