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的思想脉络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1993年3月,当哈耶克逝世的消息在世界各地新闻和报章上出现时,纪念文章的作者们普遍对这位“缔造了自由世界经纬”的大师表示敬意,在“后”思潮日渐成为当代西方“批判”的思想主流的今天,哈耶克,做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和他三十年代独树一帜时的情景相似,其思想,其立论,虽然已被民间广泛引述,却仍然是“阳春白雪”,孤独地矗立于主流学,主流学,社会学以及道德等学术领域之外,即便是“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的成员们,据我所知,也并非都对哈耶克有深入的理解①。
哈耶克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他在最后一本著作中称做“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the extended order of human cooperation)的东西[2]。
这个东西在哈耶克其它的著作里被称为“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
哈耶克提出的这一概念,虽然旨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实质,但做为这一概念的基础的哈耶克道德哲学却与古典自由主义从洛克到托克维尔对人类思想史上两个核心概念——“自由”和“个人主义”——的解释密切相关”[3]。
另一方面,哈耶克“扩展秩序”概念的认识论基础又与从休谟到波普的“演进理性”的知识论密切相关④。
最后,哈耶克做为奥地利学派的第四代传人,其体系构造深受康德哲学思辨传统以及维也纳小组例如马赫(Ernst Mach)的,在表述上缺少英美学术传统那种(形式逻辑的)“直截了当”性。
这三方面的特征使得哈耶克思想长期以来难以被现代高等体系塑造的大批急功近利的学生和学者掌握。
我八十年代中期研读哈耶克以及奥地利学派的著作,断续续十几年,至今也还是泛泛阅。
不过仍尽力在数篇关于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文章中开掘主流经济学传统与哈耶克思想的联系⑤。
以此为依据,反省经年,旁涉政治,社会,哲学诸领域,彼此印证,终于敢说有了一些觉悟。
解读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法思想
【 关
键
词 】哈耶 克 ; 由 ; 序 ; 治 自 秩 法
【 献 标 识 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17 -OX(O 1O一O 6O 6 27 7 2 1 )2O l-3
【 图分 类 号 I 0 中 D
On Ha e SLi e a w o g y k’ b r lLa Th u ht
哈耶 克指 出 , 自由人 社 会 的维护 有赖 于三个 “ 基本 洞见 : 其一 , 自生 自发 的秩序 和组 织之 间存 在 着差 异 , 们 的区别 是 和 普遍 存 在 于它 们 之 中 的 它 两种 不 同的规则 或法律 种类 相联 系 的 ; 二 , 天 其 今
般 被人 视作 ‘ 会 的’ 社 或分 配正 义 的东西 只在 这
d f e s“n e e d n fo h r p o l' a b ta y v l in ” Ha e d o a e h tf e d m s r aie n lw 。hs r f c e i d a i d p n e to t e e pe r ir r o i o . n s t y k a v c t st a r e o i e l d i a z i e l - e
的, 因此 , 我们 可 以从 法 律 与 自由、 法律 与 秩 序 以 及法治 等几个方 面 来把握 哈耶 克 的 自由主义 法律
思想 。
一
、
法律 与 自由
一
些秩 序种 类 的第 二种 , 即组 织 中才 有 意义 , 而在 与 之背 道而 弛 的 自发 秩 序 中 毫无 意 义 , 一 自发 秩 这 序, 当 ・ 亚 斯密称 之 为 ‘ 大社 会 ’ 卡尔 ・波普 爵士 ,
评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思想
评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思想论文导读:自生自发秩序(spontaneousorder)的概念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反映和支配着哈耶克整个社会理论建构的过程,即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建构过程就是从这一概念中产生并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
关键词: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思想自生自发秩序(spontaneousorder)的概念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反映和支配着哈耶克整个社会理论建构的过程,即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建构过程就是从这一概念中产生并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
支配自生自发秩序的自发生成的法律,先于立法而存在,但由于其存在一些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立法对自发生成的法律进行纠正。
虽然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理论存在缺陷,但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1.自生自发秩序的涵义自生自发秩序,也被哈耶克称为“自我生成的秩序”、“自我组织的秩序”、“人的合作的扩展秩序”等。
在阐释自生自发秩序时,哈耶克首先对“秩序”进行了界定,“所谓‘秩序’,我们将一以贯之地意指这样一种事态,其间,无数且各种各样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所以我们可以从我们对整体中的某个空间部分或者某个时间部分所作的了解中学会对其余部分作出正确的预期,或者至少是学会作出颇有希望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1]。
哈耶克将秩序区分为两种,即“人造的秩序”和“增长的秩序”。
在希腊语中,用taxis(外部秩序)来指称人造的秩序,用kosmos(内部秩序)来指称增长的秩序。
外部秩序是一种源于外部的秩序或者安排,是一种人为建构;内部秩序是一种自我生成的或者说源于内部的秩序,在英文中最合适的称谓则是自生自发秩序。
接着,哈耶克试图通过对外部秩序和自生自发秩序的对比,来分析自生自发秩序的特征。
外部秩序比较简单,自生自发的秩序相对复杂;外部秩序是具体的,自生自发的秩序是抽象的;外部秩序具有特定的目的,自生自发的秩序很难说有什么特定的目的。
进而,哈耶克对自生自发秩序的型构进行了阐释,“自生自发秩序的形成乃是它们的要素在应对其即时性环境的过程中遵循某些规则所产生的结果”[2]。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摘要】本文探讨了哈耶克的“扩展秩序”思想。
首先介绍了哈耶克的生平和思想背景,解析了他对秩序的理解。
然后深入探讨了哈耶克提出的“扩展秩序”概念,以及他对市场经济的看法。
接着分析了哈耶克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系。
结尾部分探讨了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的影响和对当代经济思想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哈耶克的思想,以及他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哈耶克、扩展秩序、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经济思想、启示。
1. 引言1.1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引言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899-1992)是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也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秩序”概念,强调了秩序无法被人为设计和控制,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和个体行为不断演化形成的。
这一理论对当代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哈耶克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入手,探讨他对秩序的理解以及他的“扩展秩序”概念。
接着,我们将分析哈耶克对市场经济的看法,以及他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系。
我们将总结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的影响,并探讨他对当代经济思想的启示。
通过对哈耶克思想的初步探讨,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贡献和对经济学的影响。
2. 正文2.1 哈耶克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学和经济学。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哈耶克曾在奥地利、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任教,并成为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
哈耶克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著书立说,他的思想深受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影响,主张市场经济体制和个人自由。
他对自由竞争和市场秩序的研究,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
哈耶克的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等多部著作被广泛认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简述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简述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其对自由市场、个人自由和限制政府干预的坚决主张而闻名,被誉为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首先,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知识和信息分散性。
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协调机制,个体在市场中通过价格机制交换信息,实现了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在这种市场机制中,个体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作出决策,而不需要中央计划者干预。
哈耶克强调,将知识与权力分开,让市场机制自主运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
其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反对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
他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他主张让市场自由竞争,通过价格和竞争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实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哈耶克认为,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能创新、提高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此外,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财产权的保护。
他认为,个体的自由是人类尊严和幸福的基础,政府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自由权利。
财产权是个体自由的基石,只有保护财产权,才能激发个体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哈耶克反对政府过度征税和干预,主张尊重私有产权,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总的来说,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一种强调市场自由、个体自由和财产权保护的经济理论。
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个体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幸福,社会才能实现繁荣和进步。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
一、引言哈耶克(F﹒A﹒Hayek,1899-1992)是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对各种形式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捍卫者。
由于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奉和市场经济的深刻洞见,哈耶克荣获了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是集众多二十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的“朝圣山学社”(theMontPelerinSociety)的创立者外,哈耶克还是数个领域的精神领袖,一生涉猎的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政治理论,法哲学等。
并且在所涉的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对众多领域作了跨学科的研究之后,哈耶克建立起了一个庞杂而坚固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正如J.Gray所说:“哈耶克的论著阐发了一个思想体系,其抱负之宏大完全可与穆勒(John﹒Mill)(由于翻译原因,后文的约翰﹒密尔指同一个人)和马克思(K﹒Marx)的思想体系相媲美,但是却远不如它们易于受到批判,因为哈耶克的体系乃是一种在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有关理性之范围和限度的观点为基础的……。
”凯恩斯(J﹒M﹒Keynes)说“这个世界其实是由思想统治的”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在我国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哈耶克的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哈耶克的热潮,已翻译出版了哈耶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著作。
本文的目的在于理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
在我看来,作为哈耶克思想体系基础的是他于1936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EconomicsandKnowledge)中提出的“知识分工”的思想。
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使人们必然对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事件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
每个行为主体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所掌握的信息作决策。
作为传递信息的系统的市场协调着不同的行为主体的行动。
市场和其它的制度要有效的运行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个人必须能自主的做各种决策。
因此,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哈耶克的思想脉络
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一、标题:哈耶克经济思想脉络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经济思想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从其经济思想的脉络来看,可以分为自由市场、价格体系、知识问题、经济周期和人类理性等方面。
从哈耶克的自由市场思想来看,其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并强调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有效机制,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哈耶克看来,政府介入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危机的出现。
哈耶克在价格体系方面的思想强调,价格是市场信息的载体,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有助于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哈耶克还关注知识的问题。
他认为,知识是一个分散的、不可捕捉的资源,只有在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中才能实现有效配置。
知识解决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分配问题。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思想强调,经济周期是市场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政府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只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
哈耶克在人类理性方面的思想指出,市场经济依赖于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决策,同时,目标达成也需要个人自由选择,不存在中央计划的效率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哈耶克坚信个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理性选择和创造力可以构建一个更优的社会秩序。
二、标题:自由市场的辩证法哈耶克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
市场自由竞争是市场调整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自发有序的,可以达成全局最优的资源配置。
然而,自由市场经济也存在困难和问题,如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失灵、市场垄断等。
哈耶克认为,这些问题往往源于政府过度介入,导致市场被破坏,市场力量的自发性被削弱。
对此,哈耶克指出,自由市场经济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作用是相映成趣的。
在实践中,政府和市场力量或许可以共存,并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三、标题:知识问题与市场经济哈耶克强调市场经济中知识的问题。
在哈耶克看来,知识是一个分散的、不可捕捉的资源,只有在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中才能实现有效配置。
知识解决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分配问题。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则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本文中,将探讨哈耶克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以及他的贡献。
一、哈耶克的背景与思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于20世纪初期出生于奥地利,并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经济学。
他深受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特别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的思想。
哈耶克的经济观点受到强烈的自由主义信念和不干预政府的倾向影响,他主张市场自由、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权。
二、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哈耶克认为,自由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他相信在自由市场中,个人和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并追求自身的利益,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使市场自动达到均衡和效率。
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的、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三、知识与计划经济的局限哈耶克在《道德情操的成本》等著作中提出了“知识问题”的观点。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的知识是分散的、分散在个体和企业之中的。
个体通过市场交流和竞争,从而形成了一个分散的、非集中的知识网络。
而计划经济则要求中央计划者具备所有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的局限在于其无法利用分散的知识来做出最佳决策。
四、自由市场与社会秩序哈耶克在《法治自由社会》等著作中,强调自由市场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他认为,自由市场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体系,而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基础。
自由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为各个个体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从而构建了一个自由而有序的社会。
五、对国家干预的批评哈耶克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批评是其思想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过度的国家干预会破坏市场的自由运作和经济的效率。
他主张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在市场的自由交易中,个体可以自由选择并获得自己的利益,而非政府去集中决策。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基本原理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自由不仅仅是指个人行动的自由,还包括一种秩序,即自由秩序。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知识分散原理哈耶克认为,知识在社会中是分散、不完全和局部化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团体能够掌握全部知识,也无法预测未来发展的情况。
因此,中央计划者无法有效地管理整个经济体系。
相反,个人和企业通过市场交换信息和知识,并根据自身利益作出决策,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2. 自发性秩序原理哈耶克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行为。
这些行为在没有中央指导或计划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自发性秩序。
这种秩序不是出于某个人或团体的意志,而是由无数个体的自主决策和相互合作所形成的。
这种自发性秩序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市场是个体之间自由交换的场所,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
3. 规则与秩序原理哈耶克强调,一个自由社会必须建立在一系列规则之上。
这些规则不仅仅是法律和法规,还包括传统、习俗和道德准则等非正式规范。
这些规则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框架,在其中个体可以自由地行动,并使得不同个体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和合作。
这种规则与秩序的结合使得社会能够在无中央计划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和繁荣。
4. 自由与正义原理哈耶克认为,自由并不是一种目标或价值观本身,而是一种手段,用于实现正义。
他将正义定义为“按照公平原则对待每个人”。
在一个自由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
自由的市场经济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实现正义。
5. 限制权力原理哈耶克强调,为了保护个人的自由和秩序,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
他认为,政府应该只扮演一个规则制定者和仲裁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系;而70 年代的滞胀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生活
造成的恶果。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经济
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由此而引
起的,由此,哈耶克提出了他的“货币非国家化”
政策。自由主义流派之
一,它强烈反对国家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
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哈耶克新自由主
义追求的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私有制条件下
的自由市场经济,实现货币的非国家化和机会
平等。
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主要反映在他于
20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发表的四部
制度,这种制度存在的基础在于完全的个人自
由的存在。而经济自由是高效配置资源的有效
保证。
哈耶克认为,社会财富的增进源于自由人
的活动,只有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实现其目的
的手段,才能保证社会的发明和创造。因此个
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国家或他人不应该去
干预。然而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它必须受
到法律原则的制约和保证。因此国家的一切行
过市场之外的力量,比如行政和立法手段来实
现收入和财产的平等。而用人为的方式实现收
入和财产的平等就会造成“不平等的有权势
者”。这样,收入和财产的平等的实现要以存在
另一种不平等为前提,而这另一种不平等可以
说是更大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存在将会对
效率造成巨大的威胁,这与强调效率的新自由
主义是矛盾的。
著作中,即《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哲学、
政治学和经济学研究》、《法律、立法和自由》。
上述著作集中反映了他极度推崇私人企业制度
和自由市场经济,攻击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认
浅析哈耶克的法治思想
浅析哈耶克的法治思想况皓一代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于1960年出版了《自由宪章》一书,详尽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研究经济出身的哈耶克,通过对哲学、政治学和思想史的全面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在他的框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法治下的自由”。
本文试分析哈耶克对于法律、自由和法治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以厘清他关于法治的一些重要思想。
(一)哲学基础要理解哈耶克的整个思想体系,就必须理解他的三块哲学基石——无知论、社会秩序论和自由的价值。
无知论哈耶克认为:承认我们每个人必然无知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基础。
这里的无知,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无知,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地)侧重于社会科学方面。
“那种认为人已然拥有了一种构设文明的心智能力,从而应当按其设计创造文明的整个观念,基本上是一种谬误。
”因此,当形形色色的“至善论”和基于个人理性之上的“乌托邦”被试图运用到改造现存秩序的实践中来时,或用来预见人类的发展和预设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时,便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
这些思想直接导致了纳粹政权和计划经济的出现。
随着人类总体知识的不断增长,“公认的无知范围亦会扩大”。
这是因为:一、知识的增长往往伴随着新的知识领域的出现和知识体系向未知世界的扩张。
知识增长的速度越快、总量越大,新的无知领域也就越大。
二、随着知识总量的增长,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相对于系统的科学知识而言,我们对于大多数带有工具性的社会符号系统——语言、货币、风俗、习惯法——则更加无知。
这些符号系统是人类经悠久岁月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产物,通过对它们的运用,我们才得以应对我们周遭的环境。
然而,“人不仅对于自己为什么要使用某种形式的工具而不是用其它种形式之工具是无知的,而且对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此一行动方式而不使用其它种行动方式亦是无知的”。
(语言代替事实)换言之,今天的人们不仅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拥有这样多种不同的制度、传统,而且对于这些工具影响我们思维、行动和生活的机理也是所知甚少的。
哈耶克:不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就是自由
哈耶克:不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就是自由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的读书、思考一辈子的智慧追寻摘自《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著哈耶克,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他是凯恩斯主义坚定的反对者,哪怕为此饱受嘲笑和攻击。
他的12句思想,句句指向自由的方向——01.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这样说无论如何都不过分,那就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02.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待人和试图使他人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
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03.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手段,一种保障国内安定和个人自由的实用手段。
它本身绝不是一贯正确和可靠无疑的。
04.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其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05.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的状态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的状况区分开的,莫过于前者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而后者不会。
06.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则将永远不会。
07.在还没有领悟到我们做过了许多蠢事这一点之前,我们将不会变得更为明智。
08.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章的约束。
这些规章使得个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种情况下,会如何使用它的强制能力,再根据这种预见规划他的个人事务。
09.自由——服从共同的抽象规则;奴役——服从共同的具体目标。
10.在一个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国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地饿死。
'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的原则,已被'不服从者不得食'这个新的原则所代替。
11.Society主义所允诺的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分配。
人们认真想要达到的唯一目标,并不是绝对意义的平等,而只是'较大的平等'而已。
12.一个秩序之所以可取,不是因为它让其中的要素各就其位,而是在这个秩序上能够生长出其他情况下不能生长出的新力量。
关于哈耶克的几点思考
关于哈耶克的几点思考哈耶克(Hayek)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方向,也影响了西方社会、政治观念以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的方向。
哈耶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思想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等方面都有影响,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坚定的政治社会主义主张,大力提倡个人自由和市场活动的自由。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讲,哈耶克的思想处处可见,他的思想影响了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最一开始,哈耶克的著作《自由的组织》(The Road to Serfdom)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之一。
它争论说,西方民主国家正逐步迈向专制政府,走向政治极权化。
这本书把国家和政治秩序从一种自由的观念中细分出来,形成一种“自由的组织”的理论,来反对政治专制化以及其他一些不当的社会变革。
在这本书中,哈耶克提出了自由的经济,并且倡导个人自由、市场自由和法治的建设。
哈耶克也深刻地探讨了尊重个人自由的政治秩序,以及构建自由社会的思想。
他认为,尊重个人自由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个人自由是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他要求政治制度应当完全尊重个人自由,而其他一切制度须以个人自由为基础。
他还提出了西方民主国家应实现的“分离权利”的概念,这是建立一个能够尊重个人自由的政治秩序的一个基本原则。
哈耶克的思想也在经济学方面受到重视。
他提出了“均衡经济”的概念,说明了个体经济行为会对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推导出应尊重市场的理性自由的经济原则。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隐含知识”的观点,阐述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收集、组织和分配社会知识,比政府官僚主义机构更有效地处理社会问题,从而影响了今天的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深入研究。
总之,哈耶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思想在政治和经济学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影响了西方政治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哈耶克的思想蕴含了充分尊重个人自由、发展市场经济、构建真正自由社会的理念,这是20世纪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西方社会变革的里程碑。
哈耶克思想简介
哈耶克思想简介哈耶克是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者,也是20世纪罕见的社会科学家。
虽然哈耶克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经济学范围。
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涵盖的范围从纯粹的经济学到理论心理学,从政治哲学到法律哲学,从科学哲学到思想史。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方方面面,哈耶克绝不是玩票,而是见解卓著。
不过,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于,作为一位自由主义者,坚持和重申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英国学者伯林的划分。
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哈耶克自己也曾划分过两种类型:本专业中的万事通,和困惑型人物。
前者对自己的专业了如指掌,熟悉古往今来各种见解,大多数成功的教师、作家和演说家,都属于这类人物。
哈耶克也将这类人称为记忆型的天才。
困惑型人物则凡事都要自己问个为什么,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自己思考的过程。
他们记不住别人说了什么,他们总是把别人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
他们总是让六经注我,他们固执己见。
他们从各个方面思考,进行探讨,经常是围绕着一个主题。
哈耶克就是这类天才的典型。
第一部分、哈耶克的思想谱系哈耶克1899年5月8日于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2年3月23日去世。
他足够长寿,经历了整个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
亲眼看到了自己所钟爱的观念,自由主义的衰落,及复兴的全过程。
看到极权主义兴起和崩溃的过程。
一、哈耶克的生平第一阶段:维也纳时代维也纳哈耶克思想成长的时代,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维也纳。
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结束之后,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1921-1923)。
从思想、知识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维也纳是维也纳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非常生动地描述了19世纪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那段岁月奥地利、主要是维也纳的气氛。
他在回忆录的第一段话就是“倘若要我今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千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代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我这样说: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提出的,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自发的、无序的秩序,这种秩序是由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所构成的。
在这种秩序中,没有中央计划或者集权机构来指导和控制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协调资源配置和分配,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认为市场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使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个体能够获取并处理各种信息,做出适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而通过市场交易和竞争,这些个体的行为最终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秩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哈耶克看来,自由市场经济的秩序是一种无形的秩序,它不是由任何个别人或者机构所设计或者控制的,而是由无数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所构成的。
这种秩序是一种复杂而有序的系统,它能够自发地适应和调整,因此不需要外部的干预和调控。
相反,如果过度地干预和调控市场,就会破坏这种自发的秩序,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的低效。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重视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尊重市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避免过度的干预和调控。
同时,也需要重视市场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优化市场机制和规则,使得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和分配的作用。
总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和个体的自主选择,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市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避免过度的干预和调控,优化市场机制和规则,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
因此,哈耶克的法律思想被认为是对当今法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的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集中关注的是法的基础以及法的起源等问题,以及政府权力的限制和规范,从而确保宪法政府的运行符合当时理解的一般原则。
哈耶克认为,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原则,它不但是授权通过单一宪法来管治社会的唯一法律,而且也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主张宪法应具有绝对自主性,不受议会和政府拒绝,以便允许宪法及其自身法定机构在社会中持续运作,以实现一般原则所要求的社会正义。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以及宪法政治的概念,为当前的宪政体制和民主政治赋予了理论基础,这些概念被视为这一类政治形式最根本的元素,其中融入了一些人权、公民自由和人道主义原则。
因此,哈耶克的法律思想为宪法制定和宪法遵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法治的概念也为普世的善政念想提供了一个实现的可能性,构建起世界权威、公正和强有力的体制。
《哈耶克传》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导言
第一部 战争(1899~1931年)
1
第1章 家庭
第2章 第一 2
次世界大战
3 第3章 维也
纳大学
4
第4章 纽约
5 第5章 米塞
斯
第二部 英国(1931~1939年)
第6章 伦敦政治 经济学院
第7章 罗宾斯
第8章 凯恩斯
第9章 货币与商 业波动
第10章 资本
第11章 国际金本 位制
第12章 社会主义 计算
03
第23章 社会思想 委员会
04
第24章 密尔
06
第26章 影响
05
第25章 ~1974 年)
01
第27章 《法律、 立法与自 由》
02
第28章 自由与法 律
03
第29章 马克思、 演进和乌 托邦
04
第30章 政府与伦 理规范
05
第31章 观念史
06
第32章 萨尔茨堡
第六部 诺贝尔奖(1974~ 1992年)
01
第33章 诺贝尔奖 得主
02
第34章 弗里德曼
03
第35章 晚年货币 思想
04
第36章 经济事务 研究所
06
第38章 祖父
05
第37章 撒切尔夫 人
第40章 林边公 墓
第39章 《致命 的自负》
第41章 “普遍 的和平秩序”
附论
译后记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哈耶克传》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代译序
目录
02 导言
03 第一部 战争 (1899~1931年)
05 第三部 剑桥 (1940~1949年)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二)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1. 引言自由秩序是哈耶克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自由秩序是人类社会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秩序,它基于个体自由的选择和互相协作。
本文将从浅入深,逐步解释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2. 自由的本质自由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实践。
自由不仅包括个人的自由,也包括经济的自由。
个体的自由意味着他们有权自主决策和选择,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经济的自由意味着市场和竞争在自由的环境下自由运作,个体的自主决策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3. 哈耶克对秩序的理解哈耶克认为,秩序是在人们的个体行动中自发产生的一种无意识的现象。
在这种秩序中,各个个体通过互相协作,追求自身的利益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这种秩序不是由一个中央计划者或者政府所创造或者管理的,而是由个体的选择和互动所塑造的。
4. 自由秩序的重要性自由秩序的形成和运行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自由秩序的环境下,个体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同时也会为其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这种自由秩序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创新和繁荣,并且可以避免中央计划的不灵活和僵化性。
5. 自由秩序的局限性然而,自由秩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行动可能会导致资源不均衡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此外,自由秩序无法完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公共品的供给和经济不平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可能需要介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6. 结论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个体自由选择和互相协作所形成的秩序对社会的重要性。
自由秩序通过个体的自主决策和经济的自由运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然而,自由秩序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理解和平衡这种自由秩序的原理和局限性,可以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和公正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以上是关于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文章,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由秩序的概念和原理。
哈耶克的思想脉络
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哈耶克(F﹒A﹒Hayek,1899-1992)是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对各种形式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捍卫者。
由于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奉和市场经济的深刻洞见,哈耶克荣获了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是集众多二十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的“朝圣山学社”(theMontPelerinSociety)的创立者外,哈耶克还是数个领域的精神领袖,一生涉猎的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政治理论,法哲学等。
并且在所涉的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对众多领域作了跨学科的研究之后,哈耶克建立起了一个庞杂而坚固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正如J.Gray所说:“哈耶克的论著阐发了一个思想体系,其抱负之宏大完全可与穆勒(John﹒Mill)(由于翻译原因,后文的约翰﹒密尔指同一个人)和马克思(K﹒Marx)的思想体系相媲美,但是却远不如它们易于受到批判,因为哈耶克的体系乃是一种在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有关理性之范围和限度的观点为基础的……。
”[1]凯恩斯(J﹒M﹒Keynes)说“这个世界其实是由思想统治的”[2]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在我国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哈耶克的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哈耶克的热潮,已翻译出版了哈耶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著作,我希望本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要详细研究哈耶克思想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困难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理出其核心主线,即勾勒出其思想脉络。
在我看来,作为哈耶克思想体系基础的是他于1936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EconomicsandKnowledge)中提出的“知识分工”的思想。
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使人们必然对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事件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
怎样把握哈耶克的思想要义?
怎样把握哈耶克的思想要义?文风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哈耶克在国内一直热度不减。
只要对社会科学有些了解的人,没听说过哈耶克的恐怕如凤毛麟角。
但是,很多人慕名拜读哈耶克的大作,却读得云里雾里,似乎明白了一点,但多是一些知识碎片,无法形成体系,甚至读得越多,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暂且不说哈耶克自身文风和中文翻译的问题,哈耶克的思想之所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他著作等身,且横跨社科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等等;另一方面,哈耶克早期和中后期的思想也有所不同。
不过,哈耶克其实也没那么神秘,只要把握了他的思想要义,就可以如庖丁解牛般化繁为简,举重若轻。
哈耶克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 如果没有自由市场体系,有序且繁荣的社会将是不可能的。
2. 这不是因为人的主观动机,而是因为技术性的原因(知识问题)。
3. 将前面两条推广到经济领域以外,从而建立法治原则,自发秩序原理等。
下面对这三点稍作阐述(本文希望以简练的篇幅勾勒出哈耶克的思想脉络,因此相关引用从略)。
经济学的最伟大成就之一是证明了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追求个人利益可以促进社会利益,因此自由可以带来有序且繁荣的结果。
这是自亚当·斯密到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共同主张。
对此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哈耶克(之前是米塞斯)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自由市场体系,如果实行中央计划经济,就不可能有有序且繁荣的社会。
这是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革命性的一步,也是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与奥派经济学的主要分歧之一。
要论证这一点,有好几种不同的选择。
一是道德伦理层面,论证私有比公有更具有正义性,但这种价值判断不是经济学的任务,而且也很难给出绝对的是非结论。
(我看到不少人把哈耶克对自由和自由市场的辩护当作是一种基于价值观的辩护,这完全是南辕北辙,恰恰违背了哈耶克的本意。
)二是激励层面,主流经济学家批评中央计划体系常常是从这个角度。
其主要观点是:私有财产为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节约资源的强大激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耶克(F﹒A﹒Hayek,1899-1992)是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对各种形式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捍卫者。
由于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奉和市场经济的深刻洞见,哈耶克荣获了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是集众多二十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的“朝圣山学社”(theMontPelerinSociety)的创立者外,哈耶克还是数个领域的精神领袖,一生涉猎的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政治理论,法哲学等。
并且在所涉的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对众多领域作了跨学科的研究之后,哈耶克建立起了一个庞杂而坚固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正如J.Gray所说:“哈耶克的论著阐发了一个思想体系,其抱负之宏大完(由于翻译原因,后文的约翰﹒密尔指同一个人)和马克思(K﹒Marx)全可与穆勒(John﹒Mill)的思想体系相媲美,但是却远不如它们易于受到批判,因为哈耶克的体系乃是一种在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有关理性之范围和限度的观点为基础的……。
”[1]凯恩斯(J﹒M﹒Keynes)说“这个世界其实是由思想统治的”[2]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在我国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哈耶克的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哈耶克的热潮,已翻译出版了哈耶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著作,我希望本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要详细研究哈耶克思想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困难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理出其核心主线,即勾勒出其思想脉络。
在我看来,作为哈耶克思想体系基础的是他于1936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EconomicsandKnowledge)中提出的“知识分工”的思想。
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使人们必然对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事件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
每个行为主体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所掌握的信息作决策。
作为传递信息的系统的市场协调着不同的行为主体的行动。
市场和其它的制度要有效的运行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个人必须能自主的做各种决策。
因此,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而法治是自由的真正保障。
故哈耶克的思想脉络可简单表述为:知识分工到自由,再到法治。
一、作为基石的“知识分工”思想早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哈耶克作为专业经济学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声誉,是坚定的反凯恩斯主义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干预主义成了时代的最显著的特征,凯恩斯的干预思想成为思想界的主流,作为凯恩斯长期论敌的哈耶克从大论战中败下阵来。
尽管在那个年代哈耶克仍然写出了不少在今天看来属经典之作的论著,但这些都被知识界对凯恩斯的追捧所淹没了。
直到1944年发表《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toserfdom),哈耶克又为自己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
这一次,不仅仅是在经济学家中,而且在普通百姓中,哈耶克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通往奴役之路》很快成为畅销书。
但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影响,在职业经济学家们看来,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是不应写出如此大众化的读物的。
传言这还使得他未能在当时快如日中天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谋得一个教职,[3]倒是后来却成为该校“社会思想委员会”的主要教授。
[!--empirenews.page--]在与凯恩斯论辩的数年中,哈耶克对凯恩斯的很多主要著作都作了批判。
但由于凯恩斯在学术上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往往在论辩中不能针锋相对,使得哈耶克渐渐厌倦了这种争论。
以致于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哈耶克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批判,这也成了他终身遗憾之事。
在凯恩斯的思想风靡之时,哈耶克发现仅仅从经济学上对凯恩斯主义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干预思想进行批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更基本的思想渊源进行彻底的攻击。
这一次,哈耶克的雄心更大,他不仅要对各种各样的干预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而且还要建立起牢固的自由思想体系,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得到延续,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一)对新古典均衡理论的批判作为哈耶克思想体系的基石的即是与凯恩斯的《通论》同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因为这两篇文章,1936年应是经济学思想史上重要的年份)。
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第一次提出了“知识分工”的思想。
至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发表《国富论》以后,他的自由市场的思想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也得到了继承,但作为其核心思想的分工理论却没有得到发展,只是在1928年杨格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人们重新重视分工思想。
[4]显然,哈耶克这篇文章里把分工理论作了创造性的发展。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中,会有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基本假设,如信息是完全的、个人偏好不会发生变化、不考虑时间因素等等。
这里的信息即是哈耶克所用的“基据”(datum)也即在这里“意指的是应当成为客观事实的东西,而是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哈耶克,2003a,P60),而作均衡分析时不考虑时间因素,在哈耶克看来“纯属无稽之谈”。
故均衡理论中以往被忽视或不合实际的假设实是非常重要。
“第一,只有当一个人持续采取的先后行动都是同一项计划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他的这些行动之间才会存有某类均衡关系;因此,这个人所具有的相关知识所发生的任何变化,亦即会致使他修正自己计划的任何变化,都会打乱他在他的知识发生变化以前所采取的行动与他在此之后所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那种均衡关系;换言之,一个人只有在他的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期间内所采取的行动才能构成均衡关系。
第二、由于均衡是行动间的一种关系,又由于一个人所采取的行动从时间上讲必定是相继发生的,所以显见不争的是,就赋予均衡这个概念的任何意义而言,时间的推移便是至关重要的。
”(哈耶克,2003a,P57),从这段引文可见哈耶克的动态经济学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同时也对新古典均衡理论中的信息充分的假设作了批评。
在研究均衡是如何产生的时候,新古典经济学中隐含的一个假设即完全竞争市场,这就意味着信息充分,市场中每一个成员都知道每一件事,故“第一,那种为了满足均衡分析之假设所必需的完善市场绝不仅限于意指各类商品的特定市场;第二,必须把整个经济系统都假设成一个完善的市场,而在这种完善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同时知道每一件事。
这样,有关完善市场的假设就仅仅意味着,即使该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没有被假设为绝对的无所不知,也至少应当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知道所有与他们的决策相关的事情。
”(哈耶克,2003a,P68),在一篇文章中,要创造性的包含多种思想,实属不易。
除了上述两点外,哈耶克在这篇文章中还阐述了理性预期的理论,我相信这篇文章影响了基德兰德(Finn﹒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在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的设计上的重大贡献而获得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正如前述,哈耶克对静态分析的批判中指出的,在均衡分析中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不可取的。
一旦考虑到时间因素,则市场中的行为者的偏好和行动的其它相关的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
在这种动态条件下的均衡理论,不是某个时点上的均衡状态理论,也绝不是行为者无所不知条件下的均衡理论。
“无论过分追求纯粹经济学的论者偶然说过些什么,有一点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即惟一能够证明我们关注这种均衡状态的合理理据乃是这样一种假定:社会中存在着一种趋于均衡的趋势”(哈耶克,2003a,P67)。
这种趋势需以行动者正确预期作为特征。
“第一,只要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均衡就会持续下去;第二,只是在与个人决策相关的那些问题上,这些预期才必须正确的”(哈耶克,2003a,P64-65)。
从这些分析可见,在哈耶克看来,新古典的均衡分析,以静态分析、完全信息为基础实为不可取。
而应[!--empirenews.page--][1][2][3][4][5][6][7]下一页是建立在行动者正确的预期,即是行动的一致性基础上,以动态分析方法为分析工具的均衡理论,用此一理论可以描述一种逐渐进化的社会,也可以用来描述那些近来一直给我们的研究造成许多麻烦的只具短暂性质的价格关系。
但是如何才能达致这种均衡状态呢?要达致均衡状态需要行动者的正确预期,每个人需要知道什么知识以及多少知识呢?哈耶克在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时提出了“知识分工”的深刻洞见。
(二)“知识分工”的含义如果我们假设经济社会中任何人都是全知全能者,那么我们可以宣称社会处于均衡状态或可以处于均衡状态。
然而,这个“均衡”含义却没有任何的经验性意义,在真实世界里,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件及事件发生的原因,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占全社会知识总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或者说行为者个人不可能掌握完全的信息,即使是一些伟大的专家,他们可能对某一领域或少数的几个领域知之甚多,但他们绝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的知识。
这即是类似于劳动分工的“知识分工”(thedivisionofknowledge)。
知识分工在哈耶克看来“至少是与劳动分工同等重要”的问题,甚至是经济学中的“中心问题”。
然而它却一直未得到认真的研究。
既然个人只能掌握部分知识,要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对拥有不同知识的个人进行协调。
显然,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行动。
一旦与行动有关的外界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个人在行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信息,则行动者就可能会改变其行动。
因此,“为了达到均衡,一个人所必须拥有的那种相关知识乃是根据他的原初状况而注定能够获得的那种知识以及他在当时制定的那些计划”(哈耶克,2003a,P77)。
因为知识分工或信息不充分,一些人没有机会了解到会使他们改变行动的知识,故均衡能得以实现。
把掌握不同知识的行动者协调起来,价格机制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担当着这一职能。
人们不需要知道某种产品的详细的生产情况,不需要知道需求者对该产品的喜好程度,也不需要知道这种产品的原材料的稀缺程度,该种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传递了足够的信息,这些信息指导着企业家们是增加对这种产品还是减少对这种产品的生产;同时指导着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
传统的经济学,对价格机制的分析形成了大量真知灼见的文献。
但他们一直假定形成价格的那些客观的“基据”都是给定的,因此一直习惯于只强调价格知识的必要性。
而哈耶克重视的知识却非如此。
“我所关注的知识问题中的那个更为广泛的方面,实际上就是有关人们如何能够获得和使用不同的商品以及他们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切实获得和使用这些不同的商品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的知识问题,亦即为什么不同人的主观基据会与客观基据相一致这样一个一般性问题。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知识问题是在不同人的主观基据与客观基据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而绝大多数当下的均衡分析研究却只是假定存在着这种一致性”(哈耶克,2003a,P75)。
哈耶克还在解释这种知识问题的注解中对“知识”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这个意义上的知识要比通常所谓技艺的东西更宽泛,而且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工要比劳动分工的含义更宽泛”(哈耶克,2003a,P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