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深度解读

合集下载

税制风险案例

税制风险案例

税制风险案例在现代社会中,税制风险案例屡见不鲜,企业和个人都可能因为不了解税法规定或者存在税收风险意识不强而陷入税收风险之中。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说明税制风险的存在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案例一,企业逃避税收风险。

某公司为了减少税负,采用虚报成本、偷逃税款等手段,导致被税务部门查处,最终被处以高额罚款并影响企业信誉。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逃避税收的行为不仅违法,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誉风险。

案例二,个人所得税漏税风险。

某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导致被税务部门追缴税款并处以罚款。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个人在从事经营活动时,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否则将面临严重的税收风险。

案例三,跨境税收风险。

某公司因为对跨境税收政策不了解,导致在跨境交易中存在避税行为,最终被税务部门追缴税款并处以罚款。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企业在开展跨境业务时,要深入了解各国税收政策,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因为税收问题而遭受损失。

如何规避税制风险?首先,企业和个人要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学习和了解,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避免因为不了解相关规定而陷入税收风险之中。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税务处理流程,确保税收合规。

再者,要加强税收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税收风险,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税收问题。

最后,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检查和核实工作,主动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为税收违法行为而受到处罚。

总结。

税制风险是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加强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税收风险意识,才能有效规避税收风险,确保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引起大家对税收风险问题的重视,做好税收合规工作,避免因为税收问题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税务违法行为案例

税务违法行为案例

税务违法行为案例标题:税务违法行为案例分析与思考引言:税务违法行为是指个人或企业违反税法规定,在纳税义务履行过程中,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或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税务违法行为对国家税收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税务违法行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和规范纳税行为。

案例一: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例某公司为了减少应纳税额,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将虚构的交易作为实际交易,并通过虚假发票将应纳税额减少。

经税务机关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量虚开发票行为,涉及金额上千万元。

分析:虚开增值税发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税务违法行为,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虚开发票是通过伪造或者合谋伪造交易,减少纳税额或获取非法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税务机关必须采取严厉的查处措施,同时加强纳税人信息核查和风险提示,增加对涉嫌虚开发票企业的抽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从而遏制虚开发票行为的发生。

案例二:偷逃税案例某个个体工商户在开展经营活动中故意不申报部分收入和利润,从而逃避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税务机关发现该户偷逃税行为,对其进行了调查取证。

分析:偷逃税是个人和企业为了非法牟取暴利而故意隐瞒应纳税额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税务机关应当在发现偷逃税行为时,采取快速、高效、公正的措施,严肃查处,并公示相关案例,增加市民对税收违法行为的风险和惩罚的认识。

同时,也应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纳税档案和信息核查系统,确保真实纳税行为的可追溯和可审计性,从源头上防范和打击偷逃税行为。

案例三:大规模跨区域偷漏税案件某集团公司通过跨区域布局的方式,利用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政策的差异,将利润主要集中在税收成本较低的区域,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应纳税额。

税务机关通过信息共享和比对,发现了该公司的税务违法行为。

分析:大规模跨区域偷漏税行为是一些大型公司常用的手法,通过合理利用地方税收政策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收负担较低的地区。

10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

10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

10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中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并无“反避税条款”。

但实践中一些税务机关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相关反避税规则,对自然人的某些避税行为实施了反避税调整。

税务机关基于“实质课税”原则的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税收法定”的制约,极易引发征纳双方的争议。

在明税代理的一些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案件中,或多或少存在调查程序不规范、期限过长(很多都超过一年)、执法依据不足、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缺失等问题。

2018年6月19日,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个税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进行审议。

《个税草案》的亮点之一,是增加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条款”。

这填补了当前个人所得税法缺乏“反避税”制度的立法缺陷,为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和执法依据。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预计于2019年1月1日生效实施。

明税梳理和总结了各地税务机关公开的十大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案例,并结合自身的执业经验给予简要评析。

案例一非居民个人间接转让中国境内公司股权被征收个人所得税案例2011年6月8日《中国税务报》刊登了《历时半年深圳地税局跨境追缴1368万元税款》的报道("深圳案例")。

案情简介:某香港商人在港注册一家典型“壳公司”,注册资本仅有1万港币。

2000年该公司作为投资方在深圳注册一家法人企业,专门从事物流运输,同时置办大量仓储设施。

经过近10年的经营,子公司已经形成品牌企业,经营前景看好,而且由于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公司存量物业市场溢价很大。

2010年,该港商在境外将香港公司转让给新加坡某公司,深圳公司作为子公司一并转让,转让价格2亿多元。

对于港商个人取得的转让收益是否征税,税企之间存在很大分歧。

经过反复调查和多次取证,深圳市地税局认为本案转让标的为香港公司和深圳公司,标的物业为深圳公司的资产,转让价格基础是深圳公司资产市场估价。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解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解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解析1. 案例背景在现代经济运行中,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在取得利润时要承担的一种税务负担。

然而,由于税法政策的复杂性以及企业操作的差异性,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并提供解析和对策建议。

2. 案例一:偷逃所得税案例某X公司为避免高额的企业所得税,采取了偷逃所得税的行为。

该公司将部分销售收入以“业务招待费”、“福利费”等名义列为费用,减少了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金额。

这种偷逃所得税的行为违反了税法规定,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解析: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实际收入和支出来计算的,企业不得通过虚构费用来逃避纳税责任。

税务机关通常具备审核企业账务的能力,对于未经合理解释的费用,很可能会进一步调查。

因此,企业应正确申报纳税并避免违法行为,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对策建议: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盘点销售收入和费用,确保账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同时,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法政策变化,及时学习并应用新政策,确保纳税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 案例二:错误申报所得税案例某Y公司由于财务人员对税法政策不了解,误将非营业收入作为收入申报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所得税申报存在错误。

税务机关在税务审计中发现了这一问题,要求该公司补缴漏缴的企业所得税,并加收滞纳金。

解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的,误将非营业收入进行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是明显违法行为。

税务机关在税务审计中会对企业的申报情况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错误申报,往往会进行罚款等经济处罚。

对策建议:企业应加强对税法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确保财务人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仔细核对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及时纠正错误申报,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4. 案例三:跨国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某国内企业为避税,将部分利润通过内部资金调整的方式转移至一家境外子公司,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1. 美国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由于依靠一系列税收抵免,使其在2011年和2012年没有支付联邦所得税,而该公司当年的利润达到了221亿美元。

这件案件揭示了企业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减少税负的问题。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欧洲国家利用低税率和模糊的税收法规进行税务规划,以避免缴纳国内税款,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正当的税务规划行为,导致公司在欧洲面临数十亿美元的税收罚款。

3. Google公司Google公司使用类似的税务规划方式来规避缴纳欧洲国家的税款,欧洲联盟指控Google获得了不当的税收优惠,导致公司欠缴逾6300万欧元的税款。

4. 万达集团中国万达集团被指责在2016年大规模的采取非法减税行为,涉嫌违法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法规,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5. 摩根大通公司摩根大通公司被指责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没有足够的缴税贡献,利用避税措施避免缴纳数百亿美元的税款。

6. 斯伦贝谢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被指控在利用多种税务规划方式规避税务收入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巴西和挪威。

7. 美国国税局2013年,美国国税局曝光了数家企业通过在巴米杰斯州一家小城买几百个电话号码,从而在文件中难以判断哪些预算和成本由哪些州产生,从而减少了税款。

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被指控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拒绝缴纳22亿美元的税款,使用了一个不合法的税务规划方式避免了缴纳美国联邦所得税。

9. 道润资本2015年,中国财政部宣称道润资本涉嫌组织、实施多项欺诈行为,包括虚报纳税申报材料、虚假报销、虚报抵扣等等,总金额超过4.4亿元。

10. 拜耳公司拜耳公司在阿尔萨斯-香槟-阿登省的总部被搜索。

警方怀疑该公司逃避法国的税收规定,通过将财务流程转移到荷兰、爱尔兰,或是转移到避税天堂的方法,大大减少了需要缴纳的税款。

重大税务争议的应对策略案例分析

重大税务争议的应对策略案例分析

重大税务争议的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嗨,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下有关重大税务争议的应对策略,这个话题对于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

税务争议是指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就具体税务事项产生分歧,涉及金额较大或影响较深的税收处理问题。

那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深入分析。

案例背景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与税务机关的重大税务争议。

该公司涉及的税收问题牵扯面广,金额巨大,双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税务机关认为公司存在逃避税收的行为,对其进行了高额税务处罚,而公司则认为自己的税务处理是合法有效的。

应对策略分析在面对重大税务争议时,公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1.深入核查资料公司应全面核查相关税务资料,了解税务纠纷的来源和根本原因。

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查找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

2.寻求专业援助如果公司内部无法有效解决税务争议,建议寻求专业的税务律师或会计师协助处理。

他们可以帮助分析税务法规,提供专业意见,并在协商谈判中代表公司利益。

3.主动沟通协商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协商是解决税务争议的有效途径。

公司可以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展示诚意,争取降低处罚金额或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法律诉讼作为应对策略的最后手段,如果协商无果,公司可以选择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税务争议。

在准备诉讼过程中,公司需要全面准备材料,确保有力的法律依据。

案例结局在本案中,该公司通过深入核查资料、寻求专业援助以及主动沟通协商的方式成功解决了税务争议。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公司避免了高额税收处罚,保护了自身权益。

面对重大税务争议,公司应当审慎对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法律风险。

只有在充分了解情况、寻求专业帮助,并善于沟通协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化解税务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希望以上案例分析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用的参考,谢谢阅读!。

税务风险案例

税务风险案例

税务风险案例近年来,税务风险案例在企业经营中频频出现,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税务风险案例的出现不仅使企业面临着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因此,深入了解税务风险案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税务风险案例一,虚假发票案例。

某企业为了减少税负,采取了虚假发票的手段,虚报进项税额。

结果被税务机关查实,处以高额罚款,并要求追缴欠缴的税款。

这一案例不仅让企业承担了经济损失,更使企业声誉受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税务风险案例二,逃避税务申报案例。

某企业为了规避税收,故意不进行税务申报,结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后,不仅要缴纳高额罚款,还可能面临经营停止、法律责任等严重后果。

这一案例表明,逃避税务申报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损失。

税务风险案例三,偷漏税行为案例。

某企业在税务申报中故意隐瞒部分收入或支出,以达到减少纳税额的目的。

结果被税务机关查实后,不仅要缴纳高额罚款,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这一案例再次说明,企业应当诚实守信,遵守税法,不得采取偷漏税行为。

针对以上税务风险案例,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杜绝虚假发票、逃避税务申报、偷漏税行为的发生。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学习和了解,确保自身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避免因为无知而触犯税法。

最后,企业还应当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税务风险,避免因疏忽而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案例的出现对企业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税务风险,加强内部管理,遵守税法法规,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的发生。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著名税务案件分析报告

著名税务案件分析报告

著名税务案件分析报告近年来,一些著名的税务案件不断涌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这些案件涉及到各个行业和层面,从大企业到个人纳税人,都有被曝光的案例。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几个著名的税务案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2017年的“天价税款案”。

这起案件中,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被税务机关追缴了数十亿元的巨额税款。

背后原因是该公司在海外设立了多个子公司,通过跨国转移定价等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从而减少了在本土的纳税金额。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揭示了国际税务竞争的复杂性,也对跨国企业的税务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案例是2018年的“个人所得税逃避案”。

这起案件中,一位知名演员因涉嫌逃避个人所得税而被曝光。

据报道,该演员通过签订“阴阳合同”和虚报收入等手段,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逃避了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这次案件引发了对演艺圈和高收入群体税收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对税务管理的更严格要求。

第三个案例是2019年的“偷税漏税案”。

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因涉嫌偷税漏税被公安机关侦破。

经查,该企业通过虚构房产销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逃避了大量的税款缴纳责任。

这个案件揭示了在一些高利润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潜在税收风险和漏洞,也对相关行业的税务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的“跨境电商税收争议案”。

这个案件中,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被税务机关指控没有按时缴纳进口税、消费税等税款,涉案金额达数亿元。

该案件引发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也对税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个案件也揭示了跨境电商行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和挑战。

通过对以上几个著名税务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也是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加强对各类纳税主体的监管,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00个最具争议的涉税经典稽查案例深度解析1增值税退税

100个最具争议的涉税经典稽查案例深度解析1增值税退税

4、买一送一:
卖什么?(自产产品)(外购的产品)(自己的资产)(自己
●征税对象-----销项
3、视同销售:流转税与所得税角度 4、买一送一,半买半送 5、价外费用:电力并网发电补贴的价外流转 税之争 6、诺基亚偷税举报案:串货罚款涉税问题。 7、销售折让,现金折扣,平销返利与进场费, 佣金的定义与争议
3、视同销售
增值税实施细则: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
门槛
第十三条 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 具体认定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细则: 第二十八条 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 (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 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 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 (二)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 以下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 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 50%以上。 第二十九条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 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 税。
财税(2008)170号 六、纳税人发生细则第四条规定固定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对已使 用过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销售额的,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
3、视同销售总结:
流转税:1)进项的去处,对抵扣的补偿 2)属地管理,例外汇总纳税 所得税:1)所有权的转移,资产隐含增 值的实现 2)所得税是法人纳税
本条第(三)项所称其它机构用于销售,是指受货的 其它机构发生向购买方开具发票或者收取货款的行 为。

100个最具争议的涉税经典稽查案例深度解析6个人所得税

100个最具争议的涉税经典稽查案例深度解析6个人所得税

24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 企便函[2009]33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采用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方式向职工发放 交通补贴的行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 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 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交通补贴全额的3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 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 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 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补 贴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
19
--股票期权: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 知》(财税[2005]3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 知》(国税函[2006]第902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 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46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 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40号)
1、个税状元 在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通过银行以委托贷款 给独立第三方的方式,得到大中电器独家管理与经营权。收 购价格为36.5亿。张大中所持股权进行转让,构成个人所得 税纳税达5.6亿元, 张大中这次及时按国家规定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比 2007年度青海省全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4.17亿元还多1亿多元, 非常值得表彰。市地税局方面还透露,这笔一次性缴纳的个 人所得税5.6亿元,是该局所了解到的国内一次性缴纳个人所 得税最多的一次。

企业当前所关心的十大热点涉税问题

企业当前所关心的十大热点涉税问题

∙企业当前所关心的十大热点涉税问题∙近期挺忙,受邀在各种会议、培训班讲课。

接触的人以非财务系列高管居多,更多的是公司法人或董事会成员。

看来税务价值与风险控制,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高管所重视。

现将在互动过程中,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总结如下:①税务稽查四个专题性的阶段总结分析:自查阶段、报告阶段【若不合格、则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要求进行第二次自查、复查,并最终可能导致进入税务核(抽)查、稽查阶段】、自我总结阶段、整改阶段。

②公司高管与各级税务官员在政策、稽查等涉税业务的交流、沟通技巧。

③公司的各种非经营性支出。

包括各种赞助(现金、实物、人力、产品)、以捐赠名义成立的各种奖学金、基金、研究机构、……如何进行节税安排?④公司全面的税务规划、税务管理、税务内控、税务操作标准化建立的内容。

⑤公司的雇佣税(与所雇佣员工相关的税)。

通讯费、交通费(含私车公用)、奖励性质的旅游、员工食堂费用、家与公司混合办公、报销所用发票的真伪辨别及责任明确、董事与高管的经营费用与薪酬、发放实物、……如何进行节税安排?⑥公司销售产品、服务客户过程中所发生的礼品、赠品、旅游费、娱乐费、招待费……的节税安排。

⑦销售、承揽业务人员的节税薪酬体系设计。

现在的做法:或由相关人员用发票冲帐、或公司通过中介取得服务费发票套取现金发放、或严格执行代扣代缴税款规定。

⑧重点税务政策的解读;税务证据的理解与建立;多角度判断税务事项的要点。

⑨税务筹划(实战)专题,点子大王、避税工具、节税管道在现实的运用技巧与案例。

⑩公司“秘密资金账号”的低风险建立与运用技巧,如何将不合规、风险指数不确定的业务“进行外包”?有哪些成功及失败案例?上述问题中,有的有办法解决;有的可部分解决;有的没办法解决。

无论如何,办法总比困难多。

所以在操作之前,要对税法进行精准的理解和把握,否则,既害人又害己。

节税是建立在与某交易的纳税处理有关的、公开的相关事实的基础上。

纳税人可以利用有关扣除和亏损的规定合法地减少应税所得额。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摘要:一、引言二、经典涉税案例介绍1.案例一:企业增值税逃税案2.案例二:个人所得税逃税案3.案例三:进出口税收违规案三、案例分析1.税收法律法规解析2.税务机关查处过程及方法3.涉案主体法律后果四、税收合规建议1.企业税收合规策略2.个人税收合规意识3.政府部门监管措施五、结语正文:【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企业和个人违反税收法规,企图逃税。

本文将介绍几则经典涉税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广大纳税人的税收合规意识。

【经典涉税案例介绍】1.案例一:企业增值税逃税案某企业为降低税收成本,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等手段,涉嫌增值税逃税。

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虚假发票、虚假进项等问题。

最终,企业被罚款,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案例二:个人所得税逃税案一名高收入个体工商户,通过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等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

税务机关在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其税收违法行为。

最终,该个体工商户被罚款,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案例三:进出口税收违规案某进出口企业为降低税收成本,采用低报价格、隐瞒收入等手段,涉嫌走私。

海关在对企业进行查验时,发现货物价格与申报价格严重不符。

最终,企业被罚款,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1.税收法律法规解析本文涉及的案例均为企业或个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税收。

这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

2.税务机关查处过程及方法税务机关和海关在查处涉税案件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线索排查、实地调查等手段,揭示涉案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行为。

3.涉案主体法律后果涉案企业和相关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包括罚款、刑事责任等。

【税收合规建议】1.企业税收合规策略企业应加强税收合规意识,开展税收知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税收法律法规。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税收风险。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税收风险的产生及防控措施。

案例一:虚开发票引发的税收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贸易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加成本抵扣,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通过与一家空壳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取得了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了这些发票的异常情况。

经调查,企业名称与空壳公司之间并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这些发票属于虚开。

最终,企业名称不仅被要求补缴所抵扣的税款和滞纳金,还面临着高额的罚款。

此外,企业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影响了其后续的业务拓展和融资。

这个案例中,企业之所以陷入税收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对税收法规的漠视和对虚开发票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为了防控此类风险,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发票审核制度。

在取得发票时,要认真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包括货物或服务的提供、合同的签订、资金的流向等。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税法培训,提高其合规意识。

案例二:税务申报错误导致的税收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在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时,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将部分成本费用计算错误,导致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低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机关在后续的审核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企业补缴税款和滞纳金。

造成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和工作疏忽。

为避免此类风险,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同时,建立完善的税务申报审核机制,在申报前对相关数据进行仔细核对和审查。

案例三: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不当引发的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未能严格按照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申报,导致优惠资格被取消,并被要求补缴已享受的税收优惠。

这一案例反映出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解读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解读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xx解读一、森马服饰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森马服饰被举报偷税2011年1月24日,浙江温州的纺织企业森马服饰上会,但这家拟上市公司却在此时被全国至少12家省市税务机关在所在地区进行调查。

举报信息显示,在2003年至2009年间,在批发环节公司大量采取不开发票现金支付等方式向供应商采购成衣,对应批发收入也不入账;在零售终端环节采取销售收入和成本不入账。

记者的电子邮箱收到了森马服饰供应商资料、全国网店的资料,各门店的面积、开业时间、近三年的销售及成本金额、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具体金额等。

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发:第一,很多准备上市的公司认为不能在税收上出现任何问题,如果有罚款、滞纳金,那么就无法上市。

然而,森马服饰被12个税务局稽查补税,最终还是上市了。

由此可见,企业有少量滞纳金不是严重问题。

第二,税务局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企业的核心资料可能泄露。

第三,公司如果想上市,就要提前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xx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xx涉逃税6省市调查对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的举报称,波司登采取与经销商订立两套合同的方法,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当税务检查时,波司登出示代销合同,而真正执行的却是经销合同。

几乎86家销售公司均有虚列费用、大量开具劳务发票进账的行为,以达到抬高成本,少交或不交所得税的目的。

配合每年的各个节日,贿赂当地税务官员,以达到逃避纳税的目的。

关于波司登涉逃税六省市的问题是其一个大区经理举报的。

该大区经理因为贪污、侵占公司财产,导致波司登总部报警抓人。

该大区经理感觉自己为公司做了大量贡献,对公司的做法不服。

由于他掌握着公司的大量秘密资料,谈判破裂后进行曝料。

这些资料首先在香港曝光,消息从香港转到了内陆,给波司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碰到内部举报,要理性对待,要尽量和对方谈判达成和谐,否则会两败俱伤。

三、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娃哈哈老板xx补税3亿元据媒体报道,娃哈哈被达能兼并时,达能将8000万美元的佣金打到了宗庆后的个人账户,但宗庆后本人没有报税。

盘点2022年至今10起中介机构涉税违法案件,三类风险须警惕!

盘点2022年至今10起中介机构涉税违法案件,三类风险须警惕!

盘点2022年至今10起中介机构涉税违法案件,三类风险须警惕!◎华税律师整理/评论河南省鹤壁市税务部门对一起涉税中介机构违规发布涉税虚假宣传信息进行处理近期,河南省鹤壁市税务局根据互联网数据监测线索,对鹤壁启程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涉税虚假宣传信息进行处理。

经查,该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个人车辆出售公司,少缴纳税款”等涉税虚假宣传信息,歪曲解读税收政策,误导社会公众。

鹤壁市税务局联合当地网信、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约谈,责令其删除违规视频内容、及时消除影响,依据《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规定,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暂停受理其所代理的涉税业务,将该公司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等级予以降级,扣减其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积分。

河南省鹤壁市税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涉税中介服务行为促进涉税中介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常态化开展规范管理工作,严肃查处涉税中介违规行为,促进涉税中介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

安徽省安庆市警税联合依法查处一起涉税中介人员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2021年12月,安徽省安庆市警税联合行动,依法查处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成功打掉2个虚开发票犯罪窝点。

经查,2名涉税中介人员通过提供财务记账服务、编造财务数据资料等方式,在没有真实业务发生的情况下,直接设立或帮助相关空壳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2.32亿元。

目前,上述2名涉税中介人员及1名空壳公司实际控制人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判处3年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依法追缴违法所得。

除此之外,安庆市税务部门同时依据《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规定,将不法涉税中介及其法定代表人丁某某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纳入涉税服务失信名录,其所代理的涉税业务,税务机关不予受理。

安庆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六部门联合打击机制作用,聚焦团伙式、跨区域、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积极营造更加规范公平的税收环境。

十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

十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

十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个税反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采取不正当或违反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负担的行为。

个税反避税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反映了个税反避税的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各类主体对于税收规定的适用、理解和执行上的问题。

以下是十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1.虚设公司逃避个税:个人通过设立虚假公司或与他人合谋,将个人所得转移为公司的经营所得,从而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2.将所得转移为资本利得:个人通过将个人所得变为资本利得,如通过买卖股票、房地产等形式转移所得,从而避免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虚报捐赠减免个税:个人虚报捐赠金额,以获得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或免税优惠。

4.违规避税逃避个税:个人通过违反税务法规的方式,如提供虚假发票、虚报扣除项目等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5.跨境避税:个人通过在境外设立公司或利用境外信托等手段,将应纳个人所得税转移至外国,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6.高收入个人的避税行为:高收入个人通过各种手段,如将收入转移至家庭成员名下、分拆收入等方式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7.缺乏申报个税行为:个人故意不申报个人所得,或者虚报所得水平,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8.虚报工资薪酬:个人通过虚报工资、薪酬等方式,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公司账户或他人账户,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9.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个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漏洞或者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10.超时避税:个人将所得存入在适用较低税率的地方,在期限到期前提取利息,从而享受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以上是十大个税反避税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个税反避税的常见手段和方式。

个税反避税对于国家税收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个税反避税的监管,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税收意识,推动个税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障税收的公平和正义。

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

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

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杰克马争议税务案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崭露头角。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税务问题的频繁亮相。

在这其中,杰克马争议税务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杰克马,即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然而,在杰克马上市后不久,税务部门对他个人及企业的税务状况展开了调查。

这起争议案件主要集中在杰克马个人的税务问题上。

税务部门怀疑他个人的财务状况存在问题,并认为他通过税务管辖权的调整来逃避纳税责任。

传闻中称,杰克马通过跨国转移定居地、通过合理的纳税管辖权调整优化纳税计划,以及合理使用税务筹划方法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这些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杰克马案件的争议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责任的问题。

税务部门质疑他的个人所得是否按照法定的税率进行缴纳,以及他是否通过各种手段规避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其次,是关于跨国转移定居地的问题。

税务部门怀疑他通过将自己的定居地转移到海外,从而减少了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这起案件的争议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的讨论。

首先,是税收公平性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像杰克马这样的富豪应该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税收,而不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纳税责任。

这些人主张加强税收监管,确保富豪得到公平的对待。

其次,是法律适用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如果杰克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那么他并没有做错什么,税务部门无权过问他的纳税行为。

这些人主张依法行政,确保法律的公正与客观。

在这起案件的背后,还存在着监管漏洞以及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争议。

一方面,税务部门对于富豪的纳税管理存在不足,监管漏洞被一些人利用,进行合理的税务规避。

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过高,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刺激经济增长和个人发展。

总之,杰克马争议税务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企业税务争议解决案例分析

企业税务争议解决案例分析

企业税务争议解决案例分析近年来,企业税务争议问题日益频繁,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税务争议案例,探讨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式和策略。

希望可以给企业在遇到税务争议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案例一:A公司涉嫌偷税漏税A公司是一家电子科技企业,近期被税务机关查处涉嫌偷税漏税问题。

税务机关指控该公司存在大量未申报的收入和虚假的支出凭证,并处以巨额罚款。

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阐明自身的情况并合理合法地进行辩护。

针对这一情况,A公司的首要任务是收集相关的财务和会计资料,以证明自身并未涉及偷税漏税行为。

接着,企业需要委托税务专家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和核实,以便找出税务机关索取证据的破绽和错误。

在准备辩护材料过程中,A公司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收入来源、支出情况以及税款缴纳的整个流程。

同时,企业还可以委托律师团队准备相关的法律文件,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税务机关的指控进行反驳。

最终,A公司成功地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材料,并通过专业律师团队的辩护取得了胜诉。

此案例表明,在税务争议中,企业应该合法合规地运营,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自我辩护。

案例二:B公司与税务机关的发票认定争议B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最近与税务机关发生了关于进项税发票的认定争议。

税务机关认为部分进项税发票是伪造的,因此拒绝了该企业的增值税抵扣权。

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首先,B公司需要对涉及争议的进项税发票进行逐一核查,并详细了解税务机关认定这些发票为伪造的依据。

企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发票真实性进行鉴定,并准备相关鉴定材料和调查报告作为抵抗税务机关的证据。

其次,企业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税务机关的决定进行重新审视。

在此过程中,B公司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税法解释和相关判例等指导性文件,以证明自身的进项税发票是真实有效的。

最后,B公司与税务机关通过双方的争议仲裁或协商来解决纠纷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深度解读一、森马服饰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森马服饰被举报偷税2011年1月24日,浙江温州的纺织企业森马服饰上会,但这家拟上市公司却在此时被全国至少12家省市税务机关在所在地区进行调查。

举报信息显示,在2003年至2009年间,在批发环节公司大量采取不开发票现金支付等方式向供应商采购成衣,对应批发收入也不入账;在零售终端环节采取销售收入和成本不入账。

记者的电子邮箱收到了森马服饰供应商资料、全国网店的资料,各门店的面积、开业时间、近三年的销售及成本金额、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具体金额等。

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发:第一,很多准备上市的公司认为不能在税收上出现任何问题,如果有罚款、滞纳金,那么就无法上市。

然而,森马服饰被12个税务局稽查补税,最终还是上市了。

由此可见,企业有少量滞纳金不是严重问题。

第二,税务局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企业的核心资料可能泄露。

第三,公司如果想上市,就要提前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波司登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调查对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的举报称,波司登采取与经销商订立两套合同的方法,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当税务检查时,波司登出示代销合同,而真正执行的却是经销合同。

几乎86家销售公司均有虚列费用、大量开具劳务发票进账的行为,以达到抬高成本,少交或不交所得税的目的。

配合每年的各个节日,贿赂当地税务官员,以达到逃避纳税的目的。

关于波司登涉逃税六省市的问题是其一个大区经理举报的。

该大区经理因为贪污、侵占公司财产,导致波司登总部报警抓人。

该大区经理感觉自己为公司做了大量贡献,对公司的做法不服。

由于他掌握着公司的大量秘密资料,谈判破裂后进行曝料。

这些资料首先在香港曝光,消息从香港转到了内陆,给波司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碰到内部举报,要理性对待,要尽量和对方谈判达成和谐,否则会两败俱伤。

三、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娃哈哈老板宗庆后补税3亿元据媒体报道,娃哈哈被达能兼并时,达能将8000万美元的佣金打到了宗庆后的个人账户,但宗庆后本人没有报税。

达能在汇款时,将小票留了下来。

当哇哈哈和达能谈判出现破裂时,达能举报宗庆后所得的8000万美元没有交个人所得税,小票就是证据。

随后国内一些顶尖法学专家开始讨论宗庆后是偷税还是漏税,该举报事件越炒越热。

在杭州地税局、国家税务总局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宗庆后主动补税约3亿元。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第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形象代言人,与他人合作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第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言行需谨慎。

五粮液突遭证监会立案调查2009年,国内一些大酒厂认为,税务局调整消费税是增加造酒厂的税收。

五粮液也对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机构放出很多不满的声音。

证监会调查五粮液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结构,发现五粮液高层的薪水特别低,怀疑有贪污行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五粮液给供应商是每瓶400元,而经销商从供应商进货是每瓶700元,在这一环节中供应商从每瓶酒中留出了300元。

原来五粮液供应商和五粮液企业本部关系密切,个别供应商是高层的亲属。

由此判断,这300元是五粮液高层的薪酬。

另外,400元的价格也减少了消费税。

最终证监会判定五粮液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源流失。

在现代市场中,一些企业没有供应商,而是直接在公司内部设立销售处,将销售资金直接汇到公司本部。

这样,就无法处理与销售相关的提成、佣金、差旅费,而且会导致公司内部的混乱。

但是,通过本部——供货商——经销商这种模型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加大税务局监管的难度。

比如,四川税务局想查却难以查五粮液,除非一起调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然而作为四川省国税局,想号召全国的税务局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查到一部分。

【案例】四川长虹陷财务造假门事件四川长虹重庆大区经理范德均举报,称长虹虚开50多亿元增值税发票。

受举报影响,长虹股价下跌20%,损失惨重。

紧接着,长虹报警,称虚开增值税发票为范德均自己所为,最后范德均被公安局逮捕。

一些媒体替范德均喊冤,但最终范德均仍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被判刑10年。

国企出现突发性事件,涉及到税案,当地政府如果将事情认真查下去,使企业倒闭,那么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

因此,企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大案件时,应请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将案件作为维稳的项目办理。

案件的结果是范德均被判刑10年,长虹股价暴跌20%,两败俱伤。

如果谈判前,有第三方帮助范德均分析事情的后果,那么他应该能理性地顾及后果。

同时,从企业内部派人与他谈判,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强举报欲望。

六、中石油高管低价购房门事件【案例】中石油太阳星城突陷购房门中石油20亿元整栋团购,太阳星城半卖半送,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门市价24000元/平方米。

根据追踪报道,以8000元买到房子的人已以3万多元/平方米的价钱进行了转卖。

当媒体都在猜想这当中的利益输送链在哪里时,出现了第三方——一个信托公司。

如图1所示。

图1 利益输送链中石油在银行的信誉很好,银行喜欢这种大户,中石油贷款不是问题。

而当地产开发商贷款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利息很高。

中石油与开发商有两笔交易即办公楼和住宅,中石油在买办公楼时付了钱,希望住宅价格便宜一些。

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只要总的钱不少就可以,于是同意住宅低价卖出。

中石油以6%的利率从银行贷款,然后以10%的利率将钱贷给了信托,信托接着把钱拨给房地产开发商。

这样,中石油不仅赚了钱,而且国有资产没有流失。

开发商的房子如果按照2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会很多,但如果按照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税额就会少很多。

因此,开发商半卖半送,中石油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成交。

上述案例中,中石油的方案存在两个风险:第一,如果税务局认真稽查,那么中石油的第三方方案就一定失败。

同时,这一方案也让开发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税务局规定按门市价交营业税,那么开发商就会损失惨重。

第二,银行与信托公司中间利息的差价被中石油和开发商分掉了,如果追查起来,后果会很严重。

该方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补。

房地产公司可设法让此栋房子和旁边的房子价格不可比,比如说这个房子有什么问题。

公司董事会设计出优惠方案对社会公示,如买1套房子打9.9折,买5套房子打9.5折,买20套房子打4折,多人抢购时以摇号方式决定买主。

将这种促销计划对外公示,那么即使中石油以8000元/平方米买了100套房子,税务局也没有办法。

七、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案例】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万科的合作模式是,持有土地的人只要与万科合作,就能得到万科的股份。

万科在审计时发现两年多了30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并将结果公开在报表上。

于是,招来了税务局的抽查。

万科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将持有土地的人当股东对待,这一模式出了问题。

有些土地持有者利用手中的权利,拿地非常便宜,卖房子时很贵,中间的差价特别大,造成巨额的土地增值税。

图2 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如图2所示,描述的是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的税收特征。

应纳增值税公式既像个税又像增值税,增值税既像土地使用税又像企业所得税。

既像企业所得税又像增值税的项目,复杂得让人算不清楚,就是一笔糊涂账。

所以税务所对房地产企业采取预征的态度,包括土地增值税预征和企业所得税预征。

现在,房屋租赁已经改成增值税,如果房地产实行增值税,那么土地增值税这种税种就会被取消。

房子征一遍增值税,再征一遍土地增值税,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房子实行增值税时,就是土地增值税退出历史之时,房地产企业可以等待。

但房地产实行增值税以后,钢材、水泥等供货商就要开增值发票,要增值税发票就要重新入账,一入账就会提高成本。

八、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案例】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秀水公司总经理举报董事长,举报内容称秀水公司董事长张永平通过虚假申报,2005到2009年偷税2亿元,而且制定商户霸王条款,收摊位租赁费,每户5万元外加利息。

秀水高调应对,说是因为安排下岗职工所以免税两亿元,并将文件晒出来。

总经理接着举报,说文件中下岗职工人数不对。

同时,董事长也举报总经理,称秀水街假货全是总经理一手操办。

对于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要打起官司来,最后一定是双方遍体鳞伤。

九、一起罕见的税务机关败诉事件【案例】顺德税案2004年,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群众举报。

举报内容称税务局强行搬走顺德公司9箱账本,因账本和申报数字不一致,税务局认定箱子里的账本是第二套账,经核对,顺德申报的数字与账本相差4900万元,于是要求顺德补税800多万元,加之罚税0.5倍,共计1200万元。

顺德不服,将税务局告到了法院。

顺德称箱子中的账本不是第二套账,只是一些废账和错账。

顺德坚决不承认自己卖货,而箱子中的送货票既没有领货人也没有收货人,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卖货,最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判税务局败诉,顺德公司1200万元税款一分没补。

这是一起罕见的税务局败诉的案件,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某些情况,企业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

十、原东星航空掌门逃避交税被判刑事件【案例】东星航空的悲剧东星航空从2008年开始出现资金障碍。

在与中国国航接触中,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在中国国航宣布不再收购东星航空的第二天,中南航空管理局下了文件,要求东星航空飞机全部停飞。

接着税务局进去查账,公安部门也介入,最后东星航空补税罚款5000万元,老板被判刑4年,东星航空从6000多人变成100人,最终被国航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收购。

单独从税案的角度看,这是一起东星航空的偷税漏税案。

从兼并和重组的角度看,查税和兼并重组紧紧捆绑在一起,每查一次税,股价就下跌一个档,国航就能低价将其收购过来。

总之,企业要高度关注税务危机,千万不要掉到业务堆里。

税务稽查无论是何种原因进入企业,企业可充分运用税务总局公布的《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公告》,在“陈述与申辩、依法要求听证”等方面行使自己的权力。

对于税务稽查来说,由于其习惯性的税务稽查执法方式,可能会在执法程序、运用政策方面出现很多“瑕疵”。

这将会使企业与税务之间的“博弈”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