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 圆柱与圆锥 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 圆柱与圆锥 知识点汇总

一 圆柱与圆锥一、面的旋转 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将一个长方形以长(宽)为轴,快速旋转后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3.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圆锥。

二、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圆锥有一个面是圆,有一个面是曲面。

即:2.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叫作圆柱的底面,圆柱的曲面叫作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圆柱的高.....。

即:3.圆锥的圆面叫作圆锥的底面,圆锥的曲面叫作圆锥的侧面;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作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把圆锥放在水平面上,在圆锥的顶点上放一个平面的东西,比如一块木板,并与底面平行,测量一下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即:5.测量圆柱的高的方法:把圆柱放在水平面上,选一把直尺和一个直角三角板,使圆柱的底面与直尺的..........0.刻线对齐....,使三角板与直尺垂直并靠紧圆柱的底面,此时圆柱的另一个底面对准的刻度值即是圆柱的高。

三、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 × 长方形的宽面的形状不同,快速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也不同。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柱或圆锥的高都是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

易错点:剪开圆柱的侧面时一定要沿高剪开才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 ↓ ↓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S 侧=Ch 或S 侧=πdh 或S 侧=2πrh2.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实物,它们的表面积也不相同。

比如圆柱形烟囱的表面积等于烟囱的侧面积,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就是水桶的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四、圆柱的体积1.意义:圆柱形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圆柱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是由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长方形。

3、圆锥的特征:(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和底面相对的位置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4)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

4、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表=S侧+2S底或S表=πdh+πd2/2或S表=2πrh+2πr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5、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6、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复习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所以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π×半径2如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把它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细越好,再把它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形状改变了,但体积没变,那么就可以发现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是相等的,长方体的高也与圆柱的高相等,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也就等于圆柱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二、从多种角度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探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进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式的探讨进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五、在解决实际问题顶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把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要紧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熟悉)、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表现以下要紧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进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表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进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缘故。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舞学生进行观看,激活学生的生活体会,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进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进程,进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假设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试探、想象相结合,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试探、想象相结合是学生熟悉图形、探讨图形特点、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增进学生明白得数学知识、进展空间观念。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课后反思:单元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下册 第1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课件(共28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下册 第1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课件(共28张PPT)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 锥的高,一个圆锥只有( 一 )条高。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看到的是什么图 形?从这三个面看圆锥呢?先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2.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本课小结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底面 O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



画圆柱体的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画上底面
画侧面
第三步: 画下底面
把圆柱展开,你还能分清楚各部分的名称吗?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底面 侧面
底面
圆 锥 又 是 由 那 几 部 份 组 成 的 呢 ?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 学习目标:
• 1、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
• 2、掌握圆柱与圆锥的高的特征,并且会测 量。
仔细观察圆柱,你发现了什么?
1.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你怎么知道的? 3.用双手摸侧面,滚一滚,发现什么?
底面 侧面 底面
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底面 O
侧面 高
底面 O
底面 O
侧面 高
底面 O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 (完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 (完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 下册全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 比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旋转后会得到哪个图形? 想一想,连一连。
圆柱
圆台

圆锥
操作活动:
准备两块橡皮泥,捏成圆柱和 圆锥;用看、滚、剪、切等多种 方式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上面一排图形旋转后会得到下面的哪个图形?
2.找一找下面图中的圆柱或圆锥,说说圆柱 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 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1 3.14 22 1.5 3 =6.28(m3)
答:小麦堆的体积是6.28m3。
1.下图中,圆锥的体积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说 说你是怎么想的。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比例
12:6=8:4
内项 外项
12 = 8 64
6:4=3:2
6=3 42
3:2=15:10 2:3=10:15 10:2=15:3 2:10=3:15
1.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
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
与宽的比,判断这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
方形与宽的比,判断
新的发现。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再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 例。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 比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经典易错题型一、圆柱与圆锥1.一个底面半径为12厘米的圆柱形杯中装有水,手里浸泡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是18厘米的圆锥体铁块,当铁块从杯中取山来时,杯中的水面会下降多少厘米??【答案】解: ×3.14×(12÷2)2×18÷(3.14×122)= ×3.14×36×18÷(3.14×144)=1.5(厘米)答:桶内的水将下降1.5厘米。

【解析】【分析】水面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先计算出圆锥体铁块的体积,也就是水面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用水面下降部分水的体积除以杯子的底面积即可求出水面下降的高度。

2.一个圆锥体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1.8米,用这堆沙在8米宽的公路上铺5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答案】解:5厘米=0.05米沙堆的底面半径:25.12÷(2×3.14)=25.12÷6.28=4(米)沙堆的体积: ×3.14×42×1.8=3.14×16×0.6=3.14×9.6=30.144(立方米)所铺沙子的长度:30.144÷(8×0.05)=30.144÷0.4=75.36(米).答:能铺75.36米。

【解析】【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厘米化成米,除以进率100,然后求出沙堆的底面半径,用公式:C÷2π=r,要求沙堆的体积,用公式:V=πr2h,最后用沙堆的体积÷(公路的宽×铺沙的厚度)=铺沙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3.一个酒瓶里面深30cm,底面内直径是10cm,瓶里酒深15cm。

把瓶口塞紧后使其瓶口向下倒立,这时酒深25cm。

求酒瓶的容积。

【答案】解:3.14×(10÷2)2×[15+(30-25)]=1570(cm3)答:酒瓶的容积是1570 cm3。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它们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是一个圆形。

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切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当底面直径与高相等时是正方形。

把圆柱垂直于高切下去,切面是个圆形。

把圆锥沿高切下去,切面是个三角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字母公式是S=Ch=πdh=2πrh 。

C=S ÷h h=S ÷C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在计算时要注意它有几个底面。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πr 2 h S=V ÷h h=V ÷S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体积=31×底面积×高 V=31Sh S=V ×3÷h h=V ×3÷S第二单元《比例》知识点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它没有计量单位,也不能是一个具体的数。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的分类:按形式分,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按用途分,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图形放大前后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图形缩小前后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放大或者缩小,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重难点题型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重难点题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重难点题型一、高的变化引起表面积的变化底面积不变,圆柱高的变化引起表面积的变化,由于底面积没有变,所以实际上发生变化的是侧面积,由此可以求出底面周长,进而求出表面积。

【例题】一个圆柱被截去10厘米后(如下图),圆柱的表面积减少了628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2、一个圆柱,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m,它的表面积就会减少94.2m²,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减少多少立方米?【练习】1、一个圆柱体,高减少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了50.24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原来的表面积?二:圆柱竖切引起的表面积变化垂直于底面切(竖切):多出的两个面是长方形,即以底面圆的直径为长,以圆柱的高为宽的长方形。

【例题】工人把一根高是1米的圆柱形木料,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两部分,这时两部分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了0.8平方米。

求这根木料原来的表面积。

【练习】1、一个底面半径4cm,高5cm的圆柱,如果沿底面直径把它平均切成两半,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2、把一个半径2分米、长1米的圆木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共增加多少平方分米?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40cm,长是12分米的圆柱形木头锯成长短不同的4小段圆柱形木头,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4、把一根长为1.2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分米,原来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5、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钢,将其截成两段同样的圆钢,两段表面积的和为7536平方厘米,原来圆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例题】把一个底面半径是6cm的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如图),表面积增加了180cm²,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练习】1、把一个高为1米的圆柱体切成底面是许多相等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已知拼成后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把高5厘米的圆柱底面分成若干等份,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增加20平方厘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是由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长方形。

3、圆锥的特征:(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和底面相对的位置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4)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

4、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表=S侧+2S底或S表=πdh+πd2/2 或S表=2πrh+2πr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5、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6、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复习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所以: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π×半径²。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圆柱与圆锥》单元整体设计(教材解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圆柱与圆锥》单元整体设计(教材解读)

《圆柱与圆锥》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新课标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

内容要求: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学业要求:认识圆柱,能说出圆柱的特征,能辨认圆柱展开图,会计算圆柱体积和表面积;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提示: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平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添空间想象力。

引导学生经历体积单位的确定过程,通过操作、转化等活动,探索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折叠纸盒等活动经验,认识立体图形有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转化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涉及圆柱和圆锥的形成及特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是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转化思想。

本单元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它们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在编排上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重点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学习前后内容联系: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的,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知识点整理

二、 圆柱的表面积
•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 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 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 高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 运用公式:S侧=2πrh
二、 圆柱的表面积
•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 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 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 示高,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 侧+2S底 或S表=πdh+πd2/2= 或S表 =2πrh+2πr2
三、 圆柱的体积
3.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1)计算圆柱体 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 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 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πr2 h(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 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 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可用公式:V=π(C/2π)2h;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下 册圆柱和圆锥知识点整理
圆柱和圆锥
一、 面的旋转
•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 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 的旋转形成体。
圆柱和圆锥
•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
四、 圆锥的体积
•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
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 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 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 用 1/3πr² h
四、 圆锥的体积
•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 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 用1/3π (d/2)² h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锥体容器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体的高是(
)分米。
6、一根长 20 厘米的圆钢,分成一样长的两段,表面积增加 材的体积是 ( ) 立方厘米。
20 平方厘米,原钢
7、底面直径和高都是 10 厘米的圆柱 , 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
)面积是
1
()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8、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
7.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 1.5 米,直径 1.2 米,前轮每分钟转动 10 周, 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8. 有一段钢可做一个底面直径 8 厘米,高 9 厘米的圆柱形零件。如果把它改制 成高是 12 厘米的圆锥形零件,零件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 一个圆柱形油桶, 从里面量的底面半径是 20 厘米,高是 3 分米。 这个油桶的 容积是多少?
4. 会议大厅里有 10 根底面直径 0.6 米,高 6 米的圆柱形柱子,现在要刷上油漆, 每平方米用油漆 0.5 千克,刷这些柱子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5. 从一根截面直径是 6 分米的圆柱形钢材上截下 2 米,每立方分米钢重 7.8 千 克,截下的这段钢重多少千克?
3
6.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 4 分米,高 6 分米,里面盛满水,把水倒在棱 长是 8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是多少分米?
)。
A、V= abh B 、 V= a3 C 、V= Sh
4. 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 4 分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是(
)立方分米。
A、16
B
、50.24
C
、100.48
5. 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ppt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ppt
北师大版
六年级
(下册)
[精品]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旋转后会得到哪个图形? 想一想,连一连。
圆柱
圆台

圆锥
1.上面一排图形旋转后会得到下面的哪个图形?
o’底面
侧高 面
o 底面
侧高 面
o 底面
知识小结
圆柱: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展开 图是长方形。
12:6=8:4
6:4=3:2
内项 外项
12 = 8 64
6=3 42
比例 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3:2=15:10 2:3=10:15 10:2=15:3 2:10=3:15
1.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
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
与宽的比,判断这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
方形与宽的比,判断
回想一下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呢?
h S
h S
V= Sh
长方体=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
h S
V= S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V=Sh


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底面
半径
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3.14×(6÷2)2×16 =3.14×9×16 =452.16(cm3) =452.16(毫升)
1 19.625 3.6 =23.55(m3) 3
5.张大伯家有一堆小麦,堆成了圆锥形,张大伯量 得它的底面周长是9.42m,高是2m,这堆小麦的 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的质量为 700kg,这堆小麦约重约重多少千克?

完整word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完整word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知识点归纳12?圆锥体的体积公式:rhs?一、32?rhs?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三、面积、体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610 =立方厘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厘米,1毫升=10001立方分米=1升毫升练习一、填空题)立方厘分米,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1 米。

)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3厘米,体积是6.282、圆锥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 )这个( )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3、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 ),。

(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宽等于圆柱的立方分米立方米=( )41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54、)立方米 4070立方分米=(( ) 2.4立方分米=( )升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0立方厘米=(3 )毫升)升( 325 立方米=()立方分米, 538 升=(平方分米的圆12分米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5、一个棱长是4 )分米。

锥体容器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平方厘米,原钢20206、一根长厘米的圆钢,分成一样长的两段,表面积增加立方厘米。

材的体积是( ) )面积是,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 107、底面直径和高都是)立方厘米。

平方厘米,体积是( ( )18、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 )二、判断:1. 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 ∶1。

()2. 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3.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

( )4. 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5. 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三、选择:(填序号)1. 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A、3倍B、9倍C、6倍2.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经典易错题型一、圆柱与圆锥1.看图计算.(1)求圆柱的表面积(单位:dm)(2)求零件的体积(单位:cm)【答案】(1)解:3.14x10x20+3.14x (10“)2x2= 628+3.14x25x2= 628+157= 785 (平方分米)答:圆柱的表面积是785平方分米。

(2)解:x3.14x (2“)2x3+3.14x (2“)2x4=x3.14x1x3+3.14x1x4=3.14+12.56= 15.7 (立方厘米)答:零件的体积是15.7立方厘米。

【解析】【分析】(1)圆柱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根据圆面积公式计算出底面积,用底面周长乘高求出侧面积;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x高x ,根据公式计算,用圆柱的体积加上圆锥的体积就是总体积。

2.如图,一个内直径是20cm的纯净水水桶里装有纯净水,水的高度是22cm.将水桶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3cm,无水部分是圆柱形.这个纯净水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答案】解:3.14x (20+2) 2x22+3.14x (20+2) 2x3=3.14x100x(22+3) =3.14x100x25=7850(立方厘米)7850立方厘米=7.85升答:这个纯净水水桶的容积是7.85升。

【解析】【分析】水桶的容积包括水的体积和空余部分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分别计算后再相加即可求出水桶的容积。

3.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装有一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已知杯中水面距杯口2.24厘米.若将一个半径为9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完全浸入水中,水会溢出314立方厘米.求铅锤的高.【答案】解:3.14x (20“)2x2.24+314= 3.14x100x2.24+314= 703.36+314= 1017.36 (立方厘米),1017.36 + (3.14x92)= 1017.36x3+254.34= 3052.08+254.34=12 (厘米),答:铅锤的高是12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 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 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 计算公式。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板书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x高f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乂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
五、随堂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用具: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 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 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 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禾I」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3.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 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
教学过程:
一、实际应用
二、随堂反思
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
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 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6.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 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 离是圆锥的咼。(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 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 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学 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 可能有曲面。
4.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5.说一说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
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7.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 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 题,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说说计算方法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二圆柱的侧面积即长X宽二底面周长X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二底面周长x高S侧==CX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nrxh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 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 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 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 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1.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 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