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丁香枝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教材附篇详解
附篇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本教材是按药物功效不同分章论述的,本附篇则是以常见病证为纲,打破章节界限,介绍临床用药。
这样正文以药物功效主治纵向归纳,附篇以病证用药横向综合,纵横交错,融汇贯通,以期使学生打下辨证用药的坚实药性基本功,同时为学习方剂学、临床课,搞好辨证论治和遣药组方创造条件。
1。
感冒常用药(1)风寒表证: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香薷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淡豆豉(2)风热表证:薄荷牛蒡子蝉衣浮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蔓荆子葛根升麻柴胡淡豆豉(3)暑湿表证:藿香佩兰紫苏大腹皮香薷白扁豆厚朴(4)暑热表证:青蒿滑石金银花露通草连翘绿豆荷叶白扁豆西瓜翠衣淡竹叶香薷2.气分实热证常用药石膏知母寒水石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竹叶芦根天花粉鸭跖草3。
营分血分实热证常用药(包括热入心包证) 水牛角生地玄参赤芍丹皮丹参莲子心连翘心连心麦冬竹叶卷心4,温毒发斑证常用药水牛角玄参生地赤芍丹皮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羚羊角升麻紫草番红花5.湿温暑温证常用药白豆蔻薏苡仁杏仁藿香佩兰青蒿黄芩滑石通草香薷茵陈厚朴清水豆卷黄连金银花露绿豆荷叶6.温邪发热、骨蒸劳热证常用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女贞子旱莲草牡蛎玄参泽泻丹皮熟地黄生地黄知母黄柏7。
咳嗽常用药(1)寒痰阻肺证: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生姜皂角子半夏天南星白果(2)湿痰阻肺证:半夏天南星白前旋覆花橘皮枳壳茯苓苍术厚朴白术香橼佛手桔梗(3)热痰阻肺证:瓜萎贝母知母青黛海蛤壳胆南星竹茹竹沥瓦楞子海浮石车前子石韦冬瓜子芦根天花粉前胡四季青鸡矢藤(4)燥痰阻肺证:知母贝母桑叶沙参杏仁天花粉阿胶百合麦冬天冬玉竹百部紫菀款冬花梨皮荸荠8.肺痨常用药百合地黄天冬麦冬阿胶西洋参知母五味子川贝百部沙参紫菀款冬花冬虫夏草枸杞子黄柏龟甲鳖甲仙鹤草白及三七丹皮山栀紫珠血余炭花蕊石9.喘证常用药(1)肺热壅遏证:石膏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牛蒡子前胡地龙鱼腥草马兜铃枇杷叶金荞麦瓜蒌海蛤壳旋覆花白前羚羊角(2)寒饮涉肺证:麻黄干姜细辛桂枝苏子沉香五味子厚朴肉桂磁石(3)痰浊阻肺证: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旋覆花皂荚白前(4)肺肾虚喘证:人参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五味子补骨脂紫河车山萸肉沉香磁石钟乳石诃子硫黄黑锡10.痞证常用药(1)脾胃气滞证:橘皮枳实枳壳木香苏梗乌药砂仁白豆蔻厚朴沉香檀香降香柿蒂大腹皮槟榔甘松薤白(2)湿滞伤中证: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白豆蔻砂仁白扁豆草豆蔻香薷陈皮大腹皮11.胃脘痛常用药(1)寒邪客胃证:高良姜干姜吴茱萸生姜小茴香胡椒乌药丁香砂仁荜茇荜澄茄白豆蔻(2)脾胃虚寒证: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干姜桂枝蜂蜜大枣饴糖(3)肝胃气滞证:香附青木香半夏吴茱萸佛手香橼木香乌药12.呕吐常用药(1)胃寒呕吐证:半夏生姜吴茱萸砂仁木香丁香橘皮柿蒂刀豆灶心土旋覆花藿香佩兰代赭石(2) 胃热呕吐证:竹茹黄连芦根枇杷叶黄芩生石膏栀子藿香佩兰13.呃逆常用药丁香柿蒂刀豆沉香荜茇荜澄茄14.腹痛常用药(1)寒邪内阻证:高良姜吴茱萸荜茇荜澄茄乌药丁香小茴香花椒胡椒白芷檀香草豆蔻(2)脾肾虚寒证:干姜桂枝芍药益智仁乌头附子肉桂蜂蜜饴糖重5.便秘常用药(1)热结肠燥证: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牵牛子枳实(2)津枯肠燥证:火麻仁郁李仁蜂蜜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瓜蒌仁决明子冬葵子苏子知母天冬麦冬玄参(3)精血亏虚证:桑椹黑芝麻当归生首乌胡桃肉锁阳肉苁蓉(4)气滞肠燥证:槟榔枳实木香厚朴郁李仁(5)阳虚寒凝证:巴豆干姜硫黄半夏肉苁蓉锁阳16.泄泻常用药(1)暑湿蕴结证: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木通车前子藿香香薷白扁豆荷叶穿心莲地锦草拳参鸡矢藤(2)食滞肠胃证:山楂神曲莱菔子鸡矢藤枳实枳壳青皮槟榔(3)脾胃虚弱证: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砂仁苍术厚朴(4)脾肾阳虚证: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干姜白术菟丝子仙茅益智仁附子肉桂葫芦巴17.痢疾常用药(1)湿热壅滞证: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胡黄连马尾连三颗针拳参鸡矢藤马齿苋椿根皮穿心莲地锦草(2)疫毒蕴结证: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地榆马齿苋鸦胆子银花炭山楂炭鸡冠花18.久泻久痢常用药罂粟壳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菟丝子金樱子石榴皮五味子椿根皮芡实灶心土19.蛔虫蛲虫病常用药使君子苦楝皮苦楝子鹤虱芜荑榧子槟榔雷九川椒乌梅牵牛子篇蓄石榴皮百部20.绦虫病常用药槟榔南瓜子雷丸鹤草芽贯众山楂干漆雄黄21.钩虫病常用药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仲大蒜22.胁痛常用药(1)肝郁气滞证:柴胡白芍郁金川芎香附乌药青皮青木香白蒺藜延胡索佛手香橼川楝子荔枝核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九香虫橘叶橘核(2)肝胃气滞证:佛手枳壳香橼青木香甘松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3)瘀血阻滞证:延胡索川芎郁金姜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丹参红花旋覆花茜草鳖甲23.黄疸常用药(1)湿热蕴蒸证(阳黄):茵陈栀子黄柏黄连大黄虎杖金钱萆秦艽苦参白鲜皮猪胆汁大青叶板蓝根垂盆草地耳草龙胆草蒲公英柴胡黄芩郁金珍珠草水飞蓟熊胆半边莲(2)寒湿阻遏证(阴黄):茵陈茯苓苍术泽泻桂枝猪苓附子干姜金钱草24.癔瘕积聚常用药丹参红花桃仁郁金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鳖甲生牡蛎昆布鸡内金山楂干漆穿山甲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麝香凌霄花山慈菇黄药子25.梅核气常用药紫苏半夏厚朴茯苓柴胡郁金绿萼梅旋覆花八月札全瓜萎大贝母26.眩晕常用药(1)肝阳上亢证:羚羊角钩藤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罗布麻紫石英紫贝齿菊花桑叶夏枯草青葙子白芍玳瑁(2)肝肾阴虚证:龟甲鳖甲牛膝杜仲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3)痰浊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生姜枳实竹茹27.痉证常用药(1)肝风实证: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玳瑁紫石英菊花青黛蚤休水牛角龙胆草熊胆(2)肝风虚证:龟甲鳖甲阿胶牡蛎白芍生地黄鸡子黄麦冬五味子天麻28.破伤风证常用药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防风蝉衣白芷僵蚕全蝎蜈蚣守宫29。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
2021
8
五味
⒊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 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⒋ 苦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 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 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
2021
9
五味
⒌ 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 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 咸味,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 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 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 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 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 治愈疾病的目的。
2021
12
升浮药—能向上向外 —主治病位在上或 病势 下陷者。
沉降药—能向下向内 —主治病位在下或 病势上逆者。
2.生津止渴 3.透发麻疹 4.升阳止泻 【用量用法】9~15g。
2021
45
葛 根②
1.发表解肌→发热、头痛、项背强等(风寒表实证) 2.生津止渴→热病口渴或消渴病,可单用或与天花
粉、麦冬同用。
3.透发麻疹→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 –配升麻、白芍。 4.升阳止泻→治疗脾虚腹泻,常配党参、白术。
发表解肌、生津止渴生用,脾虚腹泻煨用。 现代药理:增强心肌收缩,降低氧耗,扩张冠
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明 显持久增加;此外还能降压、降低血糖。
葛花有解酒醒脾之功
2021
46
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常与桑叶连翘薄荷同用; 还可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 2.平肝明目→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3.清热解毒 → 用治痈疮疔疽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 同用。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目录目录 (1)第01 讲绪言 (4)第02 讲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中药学的发展(一) (10)第03 讲中药学的发展(二) (16)第04 讲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23)第05 讲中药材的储存中药的炮制:含义、目的 (29)第06 讲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作用 (36)第07 讲中药的性能:概述 (42)第08 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47)第09 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五味(一) (52)第10 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归经(一) (59)第11 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升降浮沉(一) (65)第12 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毒性(一) (71)第13 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 (77)第14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84)第15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中药的禁忌(一) (90)第16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中药的剂量 (96)第17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各论概述 (102)第18 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 (110)第19 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117)第20 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24)第21 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130)第22 讲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概述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137)第23 讲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一) (145)第24 讲发散风热药:葛根(二)、柴胡、升麻、淡豆豉清热药概述 (151)第25 讲清热泻火药概述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158)第26 讲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概述 (163)第27 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170)第28 讲清热解毒药概述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 176 第29 讲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184)第30 讲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清热凉血药概述 (191)第31 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198)第32 讲清虚热药概述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205)第33 讲泻下药概述攻下药概述攻下药:大黄(一) (211)第34 讲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217)第35 讲攻下药:番泻叶、芦荟润下药概述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概述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224)第36 讲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 (231)第37 讲祛风湿药概述祛风湿散寒药概述 (237)第38 讲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木瓜 (242)第39 讲祛风湿清热药概述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 (249)第40 讲祛风湿强筋骨药概述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化湿药概述 (256)第41 讲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 (262)第42 讲利水渗湿药概述利水退肿药概述利水退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一) (269)第43 讲利水退肿药:薏苡仁(二)利尿通淋药概述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石韦、海金沙、萆薢 (276)第44 讲利湿退黄药概述利湿退黄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温里药概述 (283)第45 讲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90)第46 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行气药:橘皮 (297)第47 讲行气药: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304)第48 讲行气药:薤白、柿蒂消食药概述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311)第49 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驱虫药概述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 (318)第50 讲驱虫药: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榧子止血药概述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326)第51 讲凉血止血药概述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化瘀止血药概述化瘀止血药:三七 (334)第52 讲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五灵脂、血竭温经止血药概述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活血化瘀药概述活血止痛药:川芎 (342)第53 讲活血止痛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350)第54 讲活血调经药概述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 (356)第55 讲活血调经药:鸡血藤活血疗伤药概述活血疗伤药:蟅虫、自然铜、苏木、骨碎补、马钱子破血消癥药概述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 (363)第56 讲化痰药概述化痰药:半夏 (370)第57 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376)第58 讲化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竹黄、昆布、海藻 (382)第59 讲止咳平喘药概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388)第60 讲止咳平喘药: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 (395)第61 讲安神药概述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 (400)第62 讲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407)第63 讲平肝潜阳药概述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 (413)第64 讲平肝潜阳药: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紫贝齿息风止痉药概述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418)第65 讲息风止痉药:牛黄、钩藤、地龙、天麻、僵蚕、全蝎、蜈蚣 (424)第66 讲开窍药概述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酥 (430)第67 讲补虚药概述补气药概述补气药:人参(一) (438)第68 讲补气药:人参(二)、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 (444)第69 讲补气药: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 (452)第70 讲补气药:大枣、蜂蜜、饴糖补阳药概述补阳药:鹿茸 (458)第71 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肉苁蓉、锁阳 (464)第72 讲补阳药:杜仲、续断、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核桃仁补血药概述 (471)第73 讲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 (477)第74 讲补血药:阿胶、龙眼肉补阴药概述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玉竹 (484)第75 讲补阴药:麦冬、天冬、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收涩药概述止汗药概述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 (489)第76 讲止泻药概述止泻药: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 (497)第77 讲固精缩尿止带药概述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海螵蛸、金樱子、莲子、芡实涌吐药概述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 (504)第78 讲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概述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升药 (509)第79 讲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517)第01 讲绪言同学们,大家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36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3.年龄、病情、体质:小儿、妇女产 后及体质虚弱者用量宜小。 4.季节与地域:解表药夏季用量宜 小,冬季用量宜大;在严寒冬天的北方用 量重;南方用量宜轻。
中药学_丁香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性状鉴别: 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 有麻舌感。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性味: 辛,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归经: 归脾、胃、肺、肾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功能主治: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 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名称: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引自:《中国药典》。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药材基源: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 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 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 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 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 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 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 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 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注意事项: 不宜与郁金同用。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用法用量: 1~3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贮存: 置阴凉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
相关疾病症状:
奔豚、补肝、补肾、呃逆、反胃、腹痛、 疳、霍乱、降逆、降逆气、酒毒、疽、暖 肾、暖胃、暖腰膝、呕逆、呕吐、去风、 散风、杀虫、疝气、疝痛、肾虚阳痿、食 少、吐泻、脘腹冷痛、温肾、温中、五痔、 消化不良、泻痢、心腹冷痛、心腹痛、行 水、胸痹、癣、癣疾、痃癖、阳痿、阴疽、 止霍乱、壮阳、助阳。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目录目录 (1)第一讲绪言 (3)第二讲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9)第三讲中药学的发展(二) (14)第四讲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20)第五讲中药材的储存 (25)第六讲中药的炮制:方法 (31)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 (37)第八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42)第九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 (46)第十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 (53)第十一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 (58)第十二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63)第十三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 (68)第十四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74)第十五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 (79)第十六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 (84)第十七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89)第十八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 (96)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102)第二十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08)第二十一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113)第二十二讲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概述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120)第二十三讲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一)(126)第二十四讲发散风热药:葛根(二)、柴胡、升麻、淡豆豉清热药概述 . 131 第二十五讲清热泻火药概述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138)第二十六讲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概述 (142)第二十七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148)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概述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153)第二十九讲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160)第三十讲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清热凉血药概述 (165)第三十一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171)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概述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177)第三十三讲泻下药概述攻下药概述攻下药:大黄(一) (182)第三十四讲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187)第三十五讲攻下药:番泻叶、芦润下药概述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概述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194)第三十六讲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 (200)第三十七讲祛风湿药概述祛风湿散寒药概述 (205)第三十八讲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木瓜 (209)第三十九讲祛风湿清热药概述 (215)第四十讲祛风湿强筋骨药概述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221)第四十一讲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 (226)第四十二讲利水渗湿药概述利水退肿药概述 (232)第四十三讲利水退肿药:薏苡仁(二)利尿通淋药概述 (237)第四十四讲利湿退黄药概述利湿退黄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243)第四十五讲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49)第四十六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行气药:橘皮 (255)第四十七讲行气药: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260)第四十八讲行气药:薤白、柿蒂消食药概述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266)第四十九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驱虫药概述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 (272)第五十讲驱虫药: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榧子止血药概述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279)第五十一讲凉血止血药概述 (285)第五十二讲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五灵脂、血竭温经止血药概述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活血化瘀药概述活血止痛药:川芎 (292)第五十三讲活血止痛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299) 第五十四讲活血调经药概述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 (304)第五十五讲活血调经药:鸡血藤活血疗伤药概述活血疗伤药:虫、自然铜、苏木、骨碎补、马钱子 (311)破血消癥药概述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 (311)第五十六讲化痰药概述化痰药:半夏 (317)第五十七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322)第五十八讲化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竹黄、昆布、海藻 (328)第五十九讲止咳平喘药概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333)第六十讲止咳平喘药: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 (339)第六十一讲安神药概述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343)第六十二讲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349)第六十三讲平肝潜阳药概述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 (354)第六十四讲平肝潜阳药: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紫贝齿息风止痉药概述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359)第六十五讲息风止痉药:牛黄、钩藤、地龙、天麻、僵蚕、全蝎、蜈蚣 (364)第六十六讲开窍药概述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酥 . 369第六十七讲补虚药概述补气药概述补气药:人参(一) (375)第六十八讲补气药:人参(二)、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381)第六十九讲补气药: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 (388)第七十讲补气药:大枣、蜂蜜、饴糖补阳药概述补阳药:鹿茸(393)第七十一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肉苁蓉、锁阳 (399)第七十二讲补阳药:杜仲、续断、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核桃仁补血药概述 (404)第七十三讲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 (409)第七十四讲补血药:阿胶、龙眼肉补阴药概述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玉竹 (415)第七十五讲补阴药:麦冬、天冬、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 (420)收涩药概述止汗药概述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 (420)第七十六讲止泻药概述止泻药: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 (426)第七十七讲固精缩尿止带药概述 (432)第七十八讲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概述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升药 (436)第七十九讲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442)第一讲绪言同学们,大家好。
中药学_丁香油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性味: 《纲目拾遗》:"味甘辛,性大热。"。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功能主治:
暖胃,温肾。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 痹痛,疝解:丁香油>>>
名称:丁香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原始出处:《药性考》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药材基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丁香) 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古代则多为母丁香 所榨出之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性状鉴别:
①《药性考》:"壮阳暖肾。治疝痛阴寒。 "
②王殿翔《生药学》:"用于肠胃多气、 绞痛,消化不良,恶心与呕吐;风湿痛, 神经痛,牙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用法用量: 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和酒坎。外用: 涂擦患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相关疾病症状: 痹痛、呃逆、风湿痛、降逆、口臭、暖肾、 暖胃、呕吐、疝痛、神经痛、吐泻、胃寒 痛、温肾、消化不良、牙痛、壮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应用举例: ①治胃寒呃逆呕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 脘。 ②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 ③暖丹田,除水泻:丁香油涂暖脐膏贴。 ④散臌痞:丁香油涂脐。 ⑤治痹痛:丁香油擦痛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油
应用举例: 性牙痛):丁香油少许,蘸以小棉球,嵌 入蛀孔内。(江苏)。
谢谢!
花类药材—辛夷、槐花、丁香、洋金花等(天然药物学课件)
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 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 lit
采制请加工
采制加工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
采制加工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 lit
采制请加工
02
性状鉴别
产地
04
理化及其他
挥发 油
β-蒎烯 β-桉油精
【检查】 水分不得过18.0%。
【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兰脂素(C23H2807)不得少于0.40%。
性味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 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 用法 3〜10g,包煎。外用适量。
【性状】 1、槐花皱缩而卷曲,花 瓣多散落。 2、完整者花萼钟伞状形,科植黄物珊瑚菜
lit
绿色,先端5浅裂;
采制加工
采制请加工
产地பைடு நூலகம்
3、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 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
采制加工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 lit
采制请加工
产地
4、雄蕊10,其中9个基部 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 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
【检查】 杂质不得过4%。 水分不得过12.0%。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 本品含丁香酚 不得少于11.0%。
性味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 痿。
用法 1~3g,内服或研末外敷。 不宜与郁金同用。
洋金花 Daturae Flos
中药学_关东丁香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原始形态:
圆形或卵形,长2-5mm,先端略呈兜状而 具喙;雄蕊2,花药淡紫色或紫色,着生 于距花冠管喉部0-1mm处。蒴果通常为长 椭圆形,长0.7-2cm,宽3-5mm,先端锐尖 或具小尖头,或渐尖,皮孔明显。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草地、林下或岩石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药理作用: 丁香苦甙具有利胆的功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性味: 辛;微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相关疾病症状: 肝炎、黄疸、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 炎、利湿退黄、退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药材基源: o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原始形态:
灌木,高1-4m。树皮灰褐色。小枝、花序 轴、花梗和花萼均被微柔毛、短柔毛或近 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5-2cm,无毛 或被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椭圆形、长 椭圆形以至披针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 长1.5-8cm,宽1-5cm,先端尾状渐尖,常 歪斜,或近凸尖,叶缘具睫毛,上面深绿 色,无
关东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名称:关东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原始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关东丁香
药材基源:
中药学_母丁香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名称: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抱朴子》),亭炅 独生(《酉阳杂俎)),雌丁香 (《本草蒙筌》)。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原始出处:《雷公炮炙论》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药材基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果实将成熟 时采收,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
②《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 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疝气:取母丁香粉适量撒在独角 莲膏药上,贴于患处。每隔1~2天换-次, 至病愈为止。观察19例,15例痊愈,3例 好转,1例无效。
谢谢!、霍乱、口臭、理气、理气止痛、呕 逆、气痛、散寒、疝气、温中、温中散寒、 小儿疝气、心气痛、心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应用举例:
①治暴心气痛:鸡舌香末,酒服一钱。 (《肘后方》)
②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三粒 (椎碎),陈橘皮一枚(全者,汤浸去白, 焙)。上二味,用水一盏,煎取半盏,去 滓热呷。(《圣济总录》)
⑤治龋齿:鸡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 集验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应用举例:
活兔胆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 丸,好酒化下。(《颐真堂经验方》如意 丹)
⑦治阴冷:母丁香为末,缝纱囊如小指, 实末,纳阴中,中病便已。(《本草衍 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注意事项: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母丁香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 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 气。
中药学_滇丁香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药材基源: 或烘干。果成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原始形态:
1.滇了香,灌木,高4-5m,小枝褐色,有 细小的黄色皮孔。叶对生;叶柄长11.5cm,被柔毛;托叶三角形,早落;叶 片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15cm,宽2.5-6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 尖,下面沿中脉和侧脉被柔毛,全缘。聚 伞花序伞房式排列;总花梗长1-2cm;苞 片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相关疾病症状: 百日咳、化痰、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气 管炎、止咳、止咳化痰、支气管炎。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原始形态:
形,长1-1.5cm;花梗长0.5mm;萼筒陀螺 状,长5-6mm,裂片5,披针形,长1cm, 有脉3条;花冠红色或粉红色,花冠筒长 3cm,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1.5cm。 其又基部相连的每一边有一明显、边缘呈 波浪形的片状物;雄蕊花丝短,生于花冠 筒喉部;子房2室,柱头2,棒状。蒴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800-2040m的阔叶林内或灌丛 中。 2.生于海拔800-24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 2.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性味: 辛;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气管 炎。
滇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名称:滇丁香 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 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 花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滇丁香
中药学_紫丁香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原始形态:
卵形。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 形或长圆形,花埂长0.5-3mm;花萼长约 3mm,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 长1.1-2cm,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cm, 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圆 形;雄蕊2,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 部0-4mm处。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
谢谢!
紫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名称:紫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原始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药材基源: 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叶及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oblata Lindl.[S.vulgaris L.Var. oblata Franch.]
归经: 入胃、肝、胆三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急性泻痢;黄疸 型肝炎;火眼;疮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相关疾病症状: 黄疸型肝炎、火眼、退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辛、性温,有 清热解毒、消炎的功能。用于急性黄疸型 肝炎。外用于抗菌、暴发性火眼及多种疮 疡肿痛。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紫丁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始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树皮灰褐色或 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 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密被腺毛。单叶对生; 叶柄长1-3cm;叶片革质或厚革质,卵圆 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cm,宽215cm,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 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萌枝上 叶片常呈长
中药学_丁香蓼根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性味: 味苦;性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消肿生肌。主急性肾炎;刀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相关疾病症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须根多数;幼 苗平卧地上,或作倾卧状,后抽茎直立或 下部斜升,多分枝,有纵棱,略红紫色, 无毛或微被短毛。叶互生;叶柄长3-8mm;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 宽1-2cm,全缘,近无毛,上面有紫红色 斑点。花两性,单生于叶腋,黄以,无柄, 基部有
丁香蓼根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名称:丁香蓼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药材基源: 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 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蓼根
原始形态:
小苞片2;萼筒与子房合生,萼片4,卵状 披针形,长2.5-3mm,外略被短柔毛;花 瓣4,稍短于花萼裂片;雄蕊4;子房下位, 花柱短,柱头单一,头状。蒴果线状四方 形,略具4棱,长1-4cm,宽约1.5mm,稍 带紫色,成熟后室背不规则开裂;种子多 数,细小,光滑,棕黄色。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中药丁香培训课件
汇报人:xxxx
2024-01-22
目
CONTENCT
录
• 中药丁香简介 • 中药丁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中药丁香的采收和炮制 • 中药丁香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 中药丁香的用量和使用注意
01
中药丁香简介
中药丁香的来源和分布
来源
中药丁香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 香的干燥花蕾。
分布
将干燥的丁香花蕾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 表面微黄,有香气溢出即可。
炙制
炮制后的性状
将干燥的丁香花蕾放在炙炉中,用中火炙 制,直到表面焦黄色,有香气溢出即可。
经过炮制后,中药丁香的颜色变为深褐色 或棕黑色,表面有皱纹和颗粒状突起,质 地脆而硬,断面呈颗粒状。
04
中药丁香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中药丁香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丁香的化学成分
80%
挥发油
丁香中主要含有挥发油,其中主 要成分为丁香酚,此外还含有甲 基正戊酮、苯甲醛、松油醇等。
100%
黄酮类化合物
丁香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 黄芩苷元、槲皮素等。
80%
பைடு நூலகம்其他成分
丁香中还含有有机酸、生物碱、 挥发性油状物等。
中药丁香的药理作用
01
02
03
04
抗菌作用
丁香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 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和部分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
泡茶
丁香可以泡茶饮用,一般 用量为2-3克,可以加入 适量的茶叶一起泡制。
制作药膳
在制作药膳时,丁香的用 量一般为1-2克,可根据 具体需要适量增减。
中药丁香的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丁香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孕妇应慎用,以免对胎 儿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学_小丁香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主根圆锥形, 粗壮,黄褐色,近本质。茎直立,紫红色, 多分枝,单叶互生,长椭圆形,长1~2厘 米,宽0.5~0.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 形,全缘;叶柄短。小总状花序顶生或腋 生;花小,蓝紫色,左右对称,顶端一花 瓣呈流苏状。蒴果扁平,倒卵形,直径约 5毫米,先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原始形态: 微凹,基部具宿萼,中央有纵沟,淡绿色; 内有种子2粒。花期夏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生态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或荒地、河畔。分布云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苦微辛,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祛风止 痛。治疮疖痈肿,小儿支气管炎,肺炎, 胃痛,痢疾,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
②治疗疮:紫花地丁适量,配红糖捣敷患 部。(《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谢谢!
小丁香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名称:小丁香 别名:小万年青、蓝花地丁(《云南 中草药选》),紫花地丁(《云南思 茅中草药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原始出处:《云南中草药》 引自:物小远志的全草。秋季采收, 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捣 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相关疾病症状: 疮疖痈肿、肺炎、肋间神经痛、祛风止痛、 神经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小丁香
应用举例: ①治咽喉炎、扁桃体炎、血栓性脉管炎、 淋巴结炎:紫花地丁二至三钱,煎服。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枝
相关疾病症状: 腹胀、理气、散寒、脘腹胀满、温中、泄 泻、胀满、止泻。
中药材:丁香枝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丁香枝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枝>>>
名称:丁香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枝
原始出处:《纲目》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枝
药材基源: 桃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植物丁香的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丁香枝
功能主治: 《纲目》:"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 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