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风民俗001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
一、藏族的传统节日1. 达藏节(大年节):达藏节被认为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
达藏节包括祭神、祭祖、拜年、舞蹈、唱歌、摔跤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互相祝福,传统服饰和民族舞蹈也是达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藏历新年(洛桑节):这是根据藏族传统历法来决定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访亲友、赠送礼物等。
此外,藏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和藏戏演出也会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欢乐。
3. 鲁山葬(天葬):尽管鲁山葬并不属于传统的节日,但它是藏族重要的一种丧葬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死后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将尸体运送到高山上供给食肉飞鸟也是一种尊重死者的方式。
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二、藏族的传统风俗1. 藏式婚礼:在藏族传统婚礼上,一般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洗头、簇拥等。
新娘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婚纱,而新郎则会戴着帽子,穿着藏族传统服装。
婚礼期间,还会有传统舞蹈、唱歌和丰盛的宴席,使整个婚礼更加隆重而喜庆。
2. 家访:在藏族社区中,家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常会去拜访亲朋好友,并互相交流问候。
在家访期间,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并提供茶水、糕点等。
这种传统的社交习惯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 藏戏:藏戏是藏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通常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藏戏是受到当地居民热爱的艺术形式,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演出,以此庆祝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上介绍的只是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的一部分,藏族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藏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传统节日:藏历年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开始的。
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
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
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
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藏族服饰风俗: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女装典雅潇洒,男装雄健豪放。
女性一般上身内穿立领长袖绸缎长袍,外套圆领右饪、金色或银质纽扣的`坎肩;坎肩领口,襟边镶有很宽的锦缎,腰间系宽彩带,并配彩条围腰或毛质搭裙。
下穿黑色长裤,穿高筒藏鞋或黑布鞋,喜配戴耳环、护身符、玛瑙项链、银链、银镯等饰品。
男子头戴毡帽或皮帽,上身内穿立领长袖右衽短衣,外穿大领右衽长袍,腰系色彩鲜艳的绸子或毛线编织的饰有多个口袋或雕有佛像等图案的腰带,腰带上还往往挂一把腰刀,并挂上小匕首和银筷筒。
下穿深色长裤,脚穿皮制和毡缝制的长筒靴,并将裤管紧扎靴中。
许多男性也喜戴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藏族与汉族不同的是,藏族使用的是藏族日历。
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民族特别的传统节日。
那么藏族都有着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蔵族传统节日的风俗1、藏历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
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
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
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
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流行于宝兴县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
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
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3、谢水节(农历三月初六)流行于冕宁县一带。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
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
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
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
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
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
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
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
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1. 引言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周边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各种风俗习惯。
本文将介绍一些藏族的风俗习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宝贵的文化。
2. 藏族的信仰和宗教藏族人民深信佛教,他们将佛教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祈福和念经,而佛教寺庙也成为了藏族人民的重要聚集地。
此外,藏族人民还相信藏传佛教的高僧可以给予他们庇护和保护,因此时常会到寺庙中接受高僧的指导和祝福。
3. 藏族的节日和庆典藏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著名的节日之一是藏历新年,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年末举行,持续数天。
在这个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音乐表演和传统体育竞技等。
此外,藏族人民还会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谢。
4. 藏族的服饰和饮食藏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色彩鲜艳。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和头巾。
他们还喜欢佩戴各种珠宝和饰品,这些饰品往往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在饮食方面,藏族人民以牛羊肉、青稞等为主要食材,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传统菜肴。
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饮料叫做“酥油茶”,通常是在特殊场合和节日中享用的。
5. 藏族的婚嫁习俗藏族的婚嫁习俗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
在婚礼前,男方家族需要向女方家族提供一定的彩礼和财物作为聘礼,以展示对女方的认可和尊重。
在婚礼的当天,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婚纱和珠宝,在亲友的祝福下入嫁新家。
整个婚礼过程通常持续数天,期间有各种祭祀、舞蹈和宴会等庆祝活动。
6. 藏族的艺术和手工艺藏族以其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和手工艺闻名于世。
他们擅长制作各种精美的刺绣、织物和珠宝,这些作品常常为其传统服饰和饰品所用。
此外,藏族人民还以雕刻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文化和信仰。
7. 藏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藏族拥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通常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的民风民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
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
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
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
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西藏民俗风情
西藏民俗风情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一个富有文化历史的地方。
西藏民风淳朴,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各种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来谈谈西藏的民俗风情。
第一,西藏的农民与牧民。
西藏是一个高原地区,农牧业是当地人主要的生产方式。
这里的农民与牧民素来勤劳朴实,这也可以从他们的服饰中看出来。
藏族的服饰非常特别,男人穿长袍、女人穿长袍、头巾、攒头丝带等,色彩鲜艳、图案华丽,每一件服饰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
由于环境的影响,当地的农牧民群众也有了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
例如,他们会在农历新年里,把自家的牛羊等动物赶到遥远的寺庙里,在那里进行祈福,以求得新年的好运和平安。
同时,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畜牧业的传统饮食文化。
例如,当地人经常将酸奶和各种奶制品融合在一起来制作美食,这些美食味道独特、营养丰富,让人垂涎三尺。
第二,西藏的传统节日。
西藏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地方,这里有众多传统节日。
例如,藏历正月十五的“望果节”,蕴含了当地人对丰收的美好期望和祈福。
这个时候人们一起吃“望果”,吃素餐,祷告菩萨保佑,同时还会跳唢呐舞和舞狮子,热闹非凡。
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就是“藏历三月十五”。
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非常特别,人们会在村庄周围放置粘土做成的人形,然后在这些人形周围跳舞游玩、吃美食、唱土曲、骑马等活动,寓意是“赶走坏灵魂、迎接好运”。
第三,西藏的藏传佛教文化。
在西藏,佛教文化被视作亿万民众灵魂的象征。
百年来,西藏以其独特的佛教信仰和活动,牢牢锁定了人们的心灵世界和生活方式。
这里的寺庙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西藏藏传佛教寺庙中最著名的一座。
在不同的时间里,这里举办着各种佛教活动,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瞻仰和参观。
总之,西藏民风淳朴,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这里的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以及农牧文化和美食文化,都是这个地方独特的风景。
藏族的风俗习惯知识
藏族的风俗习惯知识进藏旅游时,需要了解一些藏族的风俗,民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
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西双版纳是*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
不能摸小和尚的头。
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
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人应在包房后下马;勿手持马鞭进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骑马闯入羊群,不得追打猎犬和看家犬;不要称赞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经允许不要进入包房;在包房内不要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要吐痰,不要从主人的衣帽、枕头、被褥上跨过;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门栏;不要用*竿、筷子、剪*指别人的头部;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用双手,忌用单手,更忌左手接礼;告辞时从左侧离开包房,出门后,不应马上上马或上车等。
西藏的民族风俗
西藏的民族风俗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它的民族风俗也是独特的。
一、宗教
西藏的宗教是佛教,佛教在西藏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影响深远。
西藏人民把佛教作为他们的信仰,他们把佛教的思想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和习俗。
二、服饰
西藏人民的服饰也是独特的,他们的服装以红色为主,红色象征着热情、勇敢和坚强。
西藏人民的服装也有许多精美的装饰,比如花纹、刺绣和珠宝等,这些装饰都是西藏人民的传统文化的象征。
三、饮食
西藏人民的饮食也是独特的,他们喜欢吃羊肉、牦牛肉和面食,这些食物都是他们的传统食物。
西藏人民也喜欢喝茶,他们认为茶是一种放松身心的饮料,他们经常在茶馆里聚会,聊天和喝茶。
四、节日
西藏人民也有许多独特的节日,比如藏历新年、藏族节、藏族佛教节等。
西藏人民在这些节日里会举行各种活动,比如舞蹈、歌唱、游行等,他们还会烧香祈祷,祈求幸福和健康。
总之,西藏的民族风俗是独特的,它们体现了西藏人民的文化和传统,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拥有着独特而多样的风俗习惯。
在藏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中。
从举办婚礼到节日庆典,从居家生活到食品制作,西藏的风俗无处不在,为当地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一、节日庆典西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一般在每年的二月或三月份举行,庆典活动包括宗教仪式、跳高原舞蹈、放风筝、点燃篝火等。
此外,西藏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藏历“舞拉”节、六月二十五的藏历“萨嘎尔”节、七月五日的藏历“莲花节”、十一月十五的藏历“阿巴桑卓”节等多个节日。
不同地区的节日庆典方式各异,但基本上都会有食品制作、舞蹈、音乐表演等庆祝活动。
二、结婚习俗西藏的结婚习俗独具特色。
在藏族人们的婚姻观念中,男女不是通过相亲或媒婆介绍认识的,而是通过“谈恋爱”自由选择伴侣。
结婚仪式一般会分为两部分:订婚和成婚。
订婚是双方家长为了确认婚姻关系所举行的仪式,而成婚则是正式举办结婚典礼,包括举行宗教仪式、合家团聚喜庆、交换礼物等。
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这些婚服至少包括:1.男士的“婚遮巾”:一条红色的丝绸巾,代表男子在结婚后已有了家庭责任。
2.女士的“节庆头巾”:由丝绸和金色的菱形珠串制成,寓意女性的吉祥和美丽。
3.新郎的“梭巴”:一件崭新的牛皮袍子,代表新郎从此要担负家庭责任。
4.新娘的“羊角帽”:羊角帽代表女性的孝顺和节俭,寓意新娘要继承家庭传统,保持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三、居家生活西藏传统的居家生活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西藏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更多地使用黄泥土、草坯,这些造型独特的房屋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西藏人们喜欢用手织毛毯、编草席,家中常备有藏传佛教中的经书、唐卡等宗教物品。
西藏人家庭的餐桌上也有着独特的藏式食品,比如:1.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们的标志性饮品,它不仅可以糖分和咖啡因提供能量,还能够消化油脂,适合高原干燥的气候。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2019-03-31 ·醉心答题一、婚姻风俗。
藏族传统婚姻形式多样。
一夫一妻制最为常见,占婚姻总数的60%-80%,在农区和民族杂居区可达95%以上。
其中最普遍的是男子将女子娶进家中。
有女无男的家庭亦可给女儿招赘。
除一夫一妻制外,藏族传统上还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和一夫多妻制。
一妻多夫制家庭,一般是长兄结婚,之后弟弟加入家庭,生下的子女称长兄为父亲,其余为叔叔。
两兄弟共妻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多兄弟共妻和朋友共妻的情况。
一妻多夫制避免了兄弟分家,使财产和劳动力都不会被分割,还降低了税役压力,也为社会所普遍认可。
一夫多妻制与之类似,多是姐妹共夫,姐姐先赘婿,然后妹妹加入家庭。
这两种婚姻形式在藏族中占一定比例,但在安多比较少见。
二、葬俗风俗。
天葬台上聚集的秃鹫藏族有多种不同的丧葬习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天葬,此外还有土葬、水葬、火葬、塔葬等。
天葬是藏族独特而普遍的葬俗,人死后停尸数日,送往天葬台,由天葬师肢解尸体,分离骨肉,拌以糌粑,再发出信号,呼唤秃鹫来食,以食尽为佳,说明生前无罪孽。
土葬一般不用棺材,将尸体用布包好后置入挖出的坑穴中,再将土填平,一般不修坟包。
水葬即将尸体抛入湍急的水流中,有整体葬和肢解葬两种。
火葬即将尸体焚烧。
塔葬是最高级的葬式,用于大活佛、大喇嘛,将尸体火化或脱水保留肉身后,葬入灵塔,以求永存。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楼葬、树葬等较罕见的葬式。
不同地区对不同葬俗有各自的看法。
如卫藏地区多认为土葬最为卑贱,用于因麻风、天花等传染病而死的人,或强盗、杀人犯等,而康区等地的一些地方则有土葬的传统。
又如卫藏多认为水葬是乞丐、赤贫者等所用,但康区的一些地区则以水葬为传统葬俗。
又如火葬在卫藏地区一般只在高僧、贵族中进行,在一些地方则普遍运用。
三、节日风俗。
藏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
有学者依据藏族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将其分为7类:宗教节日、农事节日、牧事节日、纪念性节日、文体游乐节日、庆贺性节日和岁时节日。
藏族节日习俗
藏族节日习俗藏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节日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它与汉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别,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那么藏族有着怎样的节日习俗呢?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藏族节日习俗,希望大家喜欢!藏族节日习俗:藏族拜鹰节距西藏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闻名全藏的山,它就是苯日山。
本日山的山腰上有座苯教寺庙,叫色迦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这个寺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都要过一个传统的节日——拜鹰节。
藏族节日习俗:扎崇节扎崇节是阿坝县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由宗教活动而演变为民间贸易节日,“扎”是陶器之意,“崇”是市场的意思。
所以,它是由交易陶器为主要市场的大型交流会。
节日期间引来川、甘、青三省边界人们集会贸易。
它始于18世纪末,阿坝麦桑第九世土官阿木让,因说要到拉萨去拜佛,但后来却未能去拉萨,为求佛赦免许诺不行的罪过,在几位老民的建议下,她把所辖牧民们.集中在一起念“真经”。
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便成了牧民们聚在一起,诵念“真经”的日期,汇集之地在今县城处。
到了19世纪初,麦桑土官的势力渐为扩大,所以一年一度全体牧民念“真经”的聚会日,渐渐成了较为隆重的民俗节日。
集会上,人们不但要念“真经”,而且村与村之间,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如赛马、摔跤、跳锅庄等。
并在聚会上,出现了省内外来交易陶器的许多商人,人们对这些陶器大受欢迎。
虽然后来在聚会上出现了陶器以外的交易物品,但当时,陶器是市场上的主要商品,所以人们称之谓“扎崇” (陶器市场)。
藏族节日习俗:牛王会调牛节是藏族民众对牛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劳动中培养出对牛的浓烈情感,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牛文化现象,他们视牛为神,以牛为献祭神灵的最佳牺牲,于是牛王会也就出现了。
牛王会从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一般延续十多天,有时甚至历时一个月之久。
人数常达千人以上。
在牛王会期间,人们请黑叭(巫师)念经、吹牦牛角、宰杀数十头牦牛或上百只羊,狂欢滥饮,无比热闹。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第一篇: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自称“蕃巴”(bod-pa),汉语的名称“藏”来自藏语gtsang“后藏”,gtsang这个名称的原来意义可能是“雅鲁藏布江yar-klungs gtsang-po流经之地”。
藏族,有人口600万人(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
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
“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
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
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
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
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藏族的风俗习惯1 藏族⾮常讲究礼仪,⽇常⽣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要脱帽,弯腰45度,帽⼦拿在⼿上,接近于地⾯。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
合掌要过头,表⽰尊敬。
这种致礼⽅式多⽤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的⼀种礼仪,表⽰对客⼈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或绸⼱。
以⽩⾊为主,亦有浅蓝⾊或淡黄⾊的,⼀般长约1.5⽶⾄2⽶,宽约20厘⽶。
最好的是蓝、黄、⽩、绿、红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于最⾼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磕头藏族⼈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磕长头,⼀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
两⼿合掌⾼举过头,⾃顶、⾃额、⾄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
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
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头轻轻⼀顶,表⽰诚⼼忏悔。
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尊敬祝福。
旁⾊ 藏语中“旁”是“污浊”,⽽“⾊”意即“清除”,旁⾊是指清除晦⽓的⼀种活动。
在⼩孩出⽣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孩的⾐服、帽⼦等,登门祝贺。
客⼈⼀到,⾸先向母亲和婴⼉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的福运和五官,再⽤⼤拇指和⾷指捏⼀点糌耙,放在婴⼉的额头,祝福孩⼦吉利向上。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致相仿。
如⼀对青年男⼥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
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或⼥⽅就请⾃⼰的亲戚或媒⼈持哈达及礼品到对⽅家求婚,如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条哈达赠来⼈,还之以礼。
随后,双⽅协商订婚仪式的⽇期。
在订婚仪式上,男⽅或⼥⽅向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
藏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藏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藏区主要出产青稞、小麦、豌豆、大麦、玉米和酥油等产品,农区以糌粑为主食,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
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
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藏区主要出产青稞、小麦、豌豆、大麦、玉米和酥油等产品,农区以糌粑为主食,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
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
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
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
夏季或农牧忙的时节,也会吃4顿饭。
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在牧区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呜、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饮食已是极为丰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为主。
做法是选好青稞或豌豆、燕麦后淘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称为糌粑面,磨得越细越好。
吃糌粑时,根据各自爱好,还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直接用手往口里送。
也有用青稞酒调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别有风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农牧区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维生素多由茶叶来补充。
酥油茶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盐。
将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
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
酥油茶营养丰富,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美味。
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时最好喝尽,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你不想再喝了,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众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长烹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
藏族节日风俗礼仪
藏族节日风俗礼仪藏族节日风俗礼仪知识目录藏族节日礼仪藏历新年:这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连续庆祝15天,但最主要的活动在头四天。
届时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地会遍布藏民,宗教气息浓郁。
“抢水”是年初一第一个节目,从深更半夜开始藏民就要到河边抢着舀水,据说谁舀到第一桶水今年就能获得最好的运气。
从年初二开始他们才开始走家串户,相互拜年。
初三要敬奉“屋脊神”,仪式是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
初四最为热闹,摔跤、举重、骑马、跳舞等活动都在这天表演。
萨嘎达瓦节:在每年藏历4月举行,释迦摩尼在该月出生、得道、圆寂,藏民相信在4月行善可以积亿万功德,整个藏区都会有纪念活动,尤其4月15日那天,会看到很多藏民去拉萨的大昭寺煨桑、磕长头、供灯、供酥油。
在最热闹的4月15日,人们一般会先去大小昭寺向佛祖进献哈达,添灯礼佛,之后到哲蚌寺的后山绕山,全程十几公里,需半天时光,如果跟着藏民绕山,就能看到整个拉萨河谷底和拉萨城区。
布施也是藏民的一种传统习俗,在4月15这一天,德吉南路一带将聚集了来自西藏各地的乞丐,场面浩大。
雪顿节:它又称藏戏节,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持续4-5天。
该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起初是严肃的宗教活动,后来增加了藏戏、晒佛等内容,成为西藏最著名的大众化节日之一。
雪顿节在全西藏都有庆祝,拉萨游客必去之地是哲蚌寺和罗布林卡,前者会在早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晒佛仪式,后者是看藏戏的地方。
节日期间当地人还会带着自酿的酸奶、青稞酒去郊外的园林闲逛。
在雪顿节开始前的1-2个礼拜会官方会给出活动安排表,一般各大客栈都会张贴。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
藏历7月(公历9月,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都去河边沐浴、洗衣、玩耍。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
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第一篇:藏民的生活藏民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和西藏高原上。
藏民的生活和其他少数民族有很多不同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1. 家庭生活藏民的家庭结构以大家庭为主,一般都是由父亲、母亲、子女和祖父母组成。
在藏民的家庭中,尊重老人是很重要的传统。
年长者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往往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同时,藏民的家庭也非常注重家族的荣誉和尊严。
2. 饮食习惯藏民以牛羊肉、酥油茶、青稞饼、奶酪等为主要食物,辅以大米和蔬菜。
他们认为,牛羊肉和酥油茶是能够给人提供足够能量的最好食物。
此外,藏民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就是用手抓食物,不需要用筷子或勺子。
3. 衣履装扮藏民的传统服装是高原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藏民男性穿长袍,头戴帽子;女性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和头巾,手臂上佩戴手镯和香囊。
在特殊场合,藏民还会穿上华美的节日服装,以庆祝节日。
4. 生产方式藏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他们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
在春季,他们会在田里种植青稞和豌豆;到了夏季,他们则开始放牧,让牲口到草地上吃草;到了秋季,他们就会收获庄稼,制作奶酪和酥油。
5. 宗教信仰藏民的主要宗教信仰是藏传佛教,他们认为佛教能够保佑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平静、幸福和安宁。
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众多的宗教活动如祷告、唱经、念佛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民的生活充满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他们的风俗和文化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第二篇:藏民的风俗藏民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非常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一些藏民的风俗,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而有趣的少数民族。
1. 吐蕃时期的文化遗址吐蕃在藏历第七世纪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大国,并且在那个时候,藏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因为这个国家而有了极大的发展。
现在,吐蕃时期的文化遗址已经成为了藏民族文化的重要来源。
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
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那么,藏族民族风俗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族的礼仪习俗1、磕头与鞠躬——磕头: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时的一种礼仪。
磕长头,要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如此反复进行。
在寺庙中磕短头,可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
拜谒活佛、长者,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鞠躬:藏民在日常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2、献哈达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
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两丈,短者三、五尺。
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是藏民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哈达作为藏民社交中的礼仪,有一定的方式和讲究。
敬献动作因客人身份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收哈达时,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过后,从头绕过,挂于脖颈,以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3、喝茶藏民族重礼节、讲友谊。
藏族在认为“有茶喝就”的同时,形成了许多有关茶的礼仪。
到藏家作客,主人会斟上香浓的酥油茶敬客。
客人接茶后,可慢慢饮啜,细细品尝。
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将置于桌上的茶碗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境内有200多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
藏族的主食为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
藏族是个勤劳、好客的民族,每逢节日、重要仪式及尊贵的客人来临,总要敬献“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以示庆祝。
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2)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3)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4)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5)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6)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7)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8)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9)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10)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11)严禁围观天葬台,严禁拍照,猎杀鹫鹰。
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1]
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1]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一、生活上有什么习惯,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藏民族生活习惯主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讲,藏族同胞的藏装分地方样式、颜色、面料等方式有所差别,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藏族同胞的服饰也呈多元化,只重大节日期间才着盛装。
饮食上以糌粑、酥油、干肉、藏面、各类面点等为主,目前也不局限于此,特别是藏族干部职工及城镇居民都习惯吃中餐和小吃,川菜尤其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西藏,领导干部乘坐小车时一般坐副驾位置,这与内地不同。
2、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3、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杯子不能用来吃饭喝水,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饮食有什么要求:藏民族饮食主要有糌粑(类似于内地的炒面,吃时往碗里倒些糌粑,倒入酥酒,冲茶水,然后用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捏均匀,然后用手捏成团状,吃时也用手往嘴里送)、酥油茶、风干肉、甜茶、奶渣、藏面等。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藏族的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其中受四川影响最大,川味食品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需要注意事项:1、藏族同胞大多喜欢喝青稞酒或啤酒,很少喝白酒。
2、在食肉方面,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不吃马、驴、骡、狗、青蛙肉等。
3、在饮食方面,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三、藏族的礼仪礼节1、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或酒瓶),斟三杯敬献客人。
前两杯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
第三杯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
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要唱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2、藏族同胞伸舌头,是表示尊敬而并非嘲笑;双手合十则是一种礼节。
3、步入藏族同胞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民风民俗
节日盛会
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
也许是自然环境太过严酷,也许是各种劳务甚为繁重,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渴望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祈盼上苍能够垂爱于他们,神佛能够保护他们。
节日,恰恰给了人们向上苍、向神佛、向大自然一种表达的机会和场合。
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人们在娱神的同时得到自娱。
藏传佛教
是中国佛教的一支。
公元七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行,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
藏刀
藏语“番直”。
藏刀种类繁多,男女有别,长短不异,宽窄不等,用质、装璜、式样不同;其用途也就不一样了。
装饰刀要讲究用质昂贵、装璜精制、做工精
细、美观大方;做生产工具或御敌拒兽自卫武器的要讲究适用。
但男女刀有严格的区别,若男刀女佩或女刀男带会闹出笑话的。
酥油茶
在西藏,家家都离不开酥油茶。
酥油茶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面具
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
早在吐蕃时期,苯教文化的祭礼仪式中所表演的士风舞、拟兽舞等百技杂艺,就采用了面具化装手段。
后来由于宗教发展,高僧莲花生根据佛祖释迎牟尼关于佛教密宗四部学说中的愈加瑜伽部、无上瑜伽部里金刚舞一节(另两部为:事部、行部),组织跳神法会。
于是,土风舞便与金刚舞相结合,产生了跳神舞时所戴的面具。
服饰
藏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当中,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风俗礼教,生活习俗,同时也形成了藏族风格独立的服饰.藏族人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