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原文

合集下载

范蠡传(司马迁-史记)

范蠡传(司马迁-史记)

范蠡传(司马迁-史记)分事略记学艺 范蠡⽣卒约为孔⼦同时期,出⾝贫寒。

⽗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

范蠡⼩时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读书,抱负⼤,不喜耕作,众乡邻不齿。

范蠡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读了《书》、《易》、《诗》等⼤量的书籍,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

范蠡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

姜太公把⼤⼒发展农业、⼿⼯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宝,这⼀点范蠡特别推崇。

后来范蠡⽆论是治家还是治国,姜太公的思想对其影响都很⼤。

当时著名的理财家计然(计然,名研,姓⾟,字⽂⼦,著有《⽂⼦》⼀书,春秋时期名⼈),到南阳云游,范蠡拜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范蠡虽满腹经纶,但当时楚国政治⿊暗,选拔官吏,⾮贵族阶层不得做官。

范蠡空有⽂才⽽不被任⽤。

报国⽆门,使得范蠡放浪形骸,做事办事不合时宜,作出的事情往往令⼈惊诧不已,疯疯癫癫,⾏为怪异,被誉为有名的“楚国狂⼈”,乡邻们喊他为“范疯⼦”。

范蠡狗洞遇⽂种 楚荆王时,楚国名⼠⽂种(字⼦禽,楚国郢⼈)到宛任令,听说范蠡年纪不⼤,但很有才能,就差官员去拜访他。

⼿下⼈回来说:“范蠡⾏为怪异,疯疯癫癫是个疯⼦,不值得邀请。

”⽂种却说:“⼀个⼈有才能,必假装疯狂,来掩盖其贤德。

”此后多次拜访,范蠡都避⽽不见。

这⼀天,⽂种⼜亲⾃拜访,却发现范蠡的⼤门紧闭,正要下车,忽见院墙下的⼀个破洞⾥有个⼈蓬头垢⾯,趴在那⾥冲着⽂种学狗叫。

⼿下⼈便说:“这就是范蠡。

”众乡邻都围着看热闹。

⽂种⼿下的⼈怕⽂种难堪,忙⽤宽⼤的⾐袖把洞遮住。

⽂种却说:“我听说过狗只对着⼈叫,他是个⼈⾝,却对着我学狗叫,意思是说我是个⼈,是看得起我呀!”于是⽂种下车便拜,范蠡看也不看,⽂种只好悄然离去。

第⼆天,范蠡对其哥嫂说:“今天有贤⼈来拜访我,请借给我⼀套⼲净⾐帽。

”刚穿戴梳洗完毕,⽂种就来了。

两⼈交谈后,⽅觉相见恨晚,结为终⾝知⼰。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范蠡既雪会稽之耻①,乃喟然而叹曰②:“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③。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④,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⑤,之陶为朱公⑥。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⑦,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⑧。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⑨。

故善治生者⑩,能择人而任时(11)。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12),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13)。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14),子孙修业而息之(15),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16)。

①既:已经。

②喟然:叹息的样子。

③得意:满足意愿,实现愿望。

④扁舟:小船。

浮:漂泊。

⑤适:到……去。

鸱夷:亦作“鸱鴺”。

皮制的口袋。

也用来盛酒。

⑥之:到……去。

⑦中:中心。

⑧交:交流。

易:容易、方便。

⑨与时逐:随时逐利。

责:责求,要求。

⑩治生:经营产业。

(11)择人:择用贤人。

任时:把握时效。

(12)致:取得、得到。

(13)再:两次。

与:给予。

贫交:贫穷的朋友。

疏昆弟:远房同姓的兄弟。

(14)听:听任,任凭。

(15)息:增长,增利。

指发展。

(16)称:称颂,赞誉。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

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

”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

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

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

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

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

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①,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②,七十子之徒③,赐最为饶益④。

范蠡史记文言文翻译

范蠡史记文言文翻译

范蠡,楚之宛人也。

少好学,通经术,善谋略。

及长,游历诸侯,广交天下之士。

吴王阖闾闻其才,召为大夫,委以国政。

蠡辅佐阖闾,改革政治,使吴国强盛一时。

时吴越两国相邻,素来不和。

吴王阖闾欲伐越,范蠡进言:“越国虽小,然民心向背,不可轻视。

宜先修内政,待时机成熟,再图进取。

”阖闾不听,遂兴师伐越。

战事不利,吴国大败。

阖闾悔恨,欲杀范蠡以谢罪。

范蠡曰:“吾言不听,固当受罚。

然吾心系吴国,愿为吴国尽力,望大王赐予余生。

”阖闾感动,遂赦免范蠡。

范蠡深知吴国败因,于是献策:“大王宜广纳贤才,修德行仁,以服天下。

同时,结交诸侯,共抗强敌。

”阖闾从之,吴国逐渐恢复元气。

越王勾践知吴国内乱,乘机伐吴。

吴国再次战败,国势日衰。

范蠡再次进言:“大王宜趁机吞并吴国,以绝后患。

”阖闾犹豫不决,范蠡遂离开吴国,归隐山林。

范蠡归隐后,更名为陶朱公。

他善于经商,家财万贯。

陶朱公经营有方,世人称其为“商圣”。

他乐善好施,资助贫苦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越王勾践灭吴后,欲封范蠡为相国。

范蠡辞谢道:“吾已隐居山林,不愿再涉世俗之事。

”勾践尊重范蠡的意愿,不再勉强。

范蠡在陶朱公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他深知商业之道,认为:“商者,求利也。

然利不可贪,宜知足知止。

”此言成为后世商人奉为座右铭。

范蠡晚年,游历各地,传播文化,弘扬道德。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使百姓安居乐业。

范蠡离世后,世人怀念不已,称其为“范公”。

范蠡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秉持仁义之心。

他辅佐吴王,使吴国强盛;归隐山林,又以商圣之才,造福百姓。

范蠡之事迹,成为后世楷模,流传千古。

译文:范蠡,楚国宛地人氏。

年轻时喜好学习,通晓经术,擅长谋略。

长大后,游历诸侯国,广交天下之士。

吴王阖闾听闻他的才华,召他为大夫,委以国政。

范蠡辅佐阖闾,改革政治,使吴国一时强盛。

当时吴越两国相邻,素来不和。

吴王阖闾欲攻打越国,范蠡进言:“越国虽然小,但是民心向背,不可轻视。

应当先修内政,等待时机成熟,再图进取。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范蠡,楚国人,生于战乱时期。

他聪明机敏,心思缜密,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智者。

他最著名的故事是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被誉为古代爱情的佳话。

下面是范蠡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范蠡既出游便见西施,心怀尝妆,姿容绝色,望之无不心生爱慕。

蠡深知王子重光忧虑,欲为国家负担,因此决心放弃荣华富贵,图谋和平。

蠡进一步思考着如何接近西施,猛然想到醉酒之时,人们常常会失去戒备之心。

于是,他计划故意醉酒,并且要在西施所在的地方宣扬他的才能,以引起她的注意。

这一天,蠡故意饮酒过量,摇摇晃晃地走进了西施的居所。

他扶着门框,装模作样地大声讲述他对运筹帷幄之术的理解,吸引了西施的目光。

西施好奇地看着醉倒在地的蠡,心生同情之情。

她立即下令仆人将蠡抬到自己的卧室内,给予他充分的照顾。

蠡果然计划得当,成功地接近了西施。

蠡不满足于仅仅获得西施的同情,他想要更多。

他开始在西施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谈论国家大事。

西施听了范蠡的话后,深为动容,被他的智慧所折服。

了西施的心。

在他的深情和智慧的双重攻势下,西施终于坠入了范蠡的情网。

翻译:范蠡既出游便见西施,心怀尝妆,姿容绝色,望之无不心生爱慕。

范蠡深知王子重光忧虑,欲为国家负担,于是决心放弃荣华富贵,图谋和平。

范蠡进一步思考着如何接近西施,猛然想到醉酒之时,人们常常会失去戒备之心。

于是,他计划故意醉酒,并且要在西施所在的地方宣扬他的才能,以引起她的注意。

这一天,范蠡故意饮酒过量,摇摇晃晃地走进了西施的居所。

他扶着门框,装模作样地大声讲述他对运筹帷幄之术的理解,吸引了西施的目光。

西施好奇地看着醉倒在地的范蠡,心生同情之情。

她立即下令仆人将范蠡抬到自己的卧室内,给予他充分的照顾。

范蠡果然计划得当,成功地接近了西施。

范蠡不满足于仅仅获得西施的同情,他想要更多。

他开始在西施面前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谈论国家大事。

西施听了范蠡的话后,深为动容,被他的智慧所折服。

西施的心。

在他的深情和智慧的双重攻势下,西施终于坠入了范蠡的情网。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范蠡的文言文原文如下:范蠡事越王句践,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

居无几,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以下是范蠡文言文的翻译:范蠡事奉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远虑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越军向北渡过淮河,兵临齐国、晋国边境。

并号召中原各国尊重周朝王室。

勾践称霸,范蠡被称为上将军。

回国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居住,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以与他同患难,难以与他共安乐。

于是他装上轻便的珠宝玉器,自己和他的亲信属臣乘着小船趁着大风大浪逃走了,始终没有再回来。

范蠡乘船渡海到齐国去,改名换姓在海畔耕田。

父子一起治理产业。

没有多久时间,产业竟然达到数十万。

齐国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

范蠡叹息道:“居家生活能积聚千金财物;做官能尊贵显耀达到卿相的地位,这是平民百姓所能达到的极致了。

长时间享受尊名高位是不吉祥的。

”于是归还了相印,把全部财产散发给他的知友和同乡旧部。

悄悄地离开了齐国去陶地住下来。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买卖交易各地物品畅通无阻。

从此父子共同治理产业。

范蠡经商十二则原文

范蠡经商十二则原文

范蠡经商十二则原文考川观象赋鱼鳖青洲,云雨昭宿。

范蠡知否能取,壮士历日困恂窭。

兴替之际,经商备行。

一、秉誉守志,勤学苦练。

圣人所赞,守厚志品,诚实勤行,有所成就。

遇人谦让,待之以端,任事不拘,存博存厚,有所成就矣。

二、遇君信誉,立功致志。

圣人考川,定价定量,以诚待人,信守为本,把公家利为本,勇毅作孽,以有功成仁。

三、识变见常,方能早有成。

圣人遵训,以礼别辨,存恶把善,行险不夭,谋机须谋,理事不怠,有谋速矣。

四、履职继贤,随时应变。

圣人之训,以险备艰,勇士必为,贤士必成,能险则胜,方可杂险,故能职胤矣。

五、崇德厉行,更造方等。

圣人之礼,贵贱重复,庙堂桑田,礼义畔畔,履行而已,功名能赓,有所成就矣。

六、智偏学深,古今相比。

圣人诚认,学有博深,圣训皆言精诣,向古学习,应用当今,贤哉行举矣。

七、礼仪礼成,处事知度。

圣人之礼,以仪著礼,崇信任言,以真著实,临难可救,而远言近,有所成就。

八、困事存耻,礼义莫犯。

圣人之圣,以言宪定,衣食则衡,礼义立范,履行无因,必自毋犯,能保安全矣。

九、求贤天道,群教活行。

圣人之代,群教成规,博学宽窄,古今一览,勤思用古,精巧为异,遵仁去物矣。

十、把公事民,以公者家。

圣人之教,民财护公,破财行义,耕历任务,知役而及,存善以示,效力安放矣。

十一、立贤施仁,安室贤士。

圣人之智,以仁处仁,立贤尊士,以安为务,履职继贤,止而益安,以范行贤矣。

十二、护国士备,以便击敌。

圣人之训,以准取胜,奉定执敌,士备护国,存质行义,兴业备家,以有功成仁矣。

珍藏:财神范蠡《商训》原文(完整版)

珍藏:财神范蠡《商训》原文(完整版)

珍藏:财神范蠡《商训》原文(完整版)导读: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他的师傅是文子,文子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

先带大家了解下,老子(李耳)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尹喜,一个便是文子,文子唯一的弟子便是:范蠡。

文子,姓辛氏,号计然。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与孔子同时,文子思想尚阳。

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

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范蠡被称为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唯一的一个完人,就连“诗仙”李白都视其为偶像,范蠡被称为:忠以谋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圣。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陶朱公范蠡著有《陶朱商经十八法》,分为三谋和三略,是为:人谋,事谋,物谋;货略,价略,市略;这三谋三略,乃陶朱商经十八法之要义。

后世还流传有陶朱公《商训》、陶朱致富《十二戒》等,下面把陶朱公商经全文整理给大家,愿有缘人品鉴,可细品!(经商必读)陶朱公经商十二则1、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2、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3、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4、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6、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7、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8、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10、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11、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12、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经商十二戒:1、勿鄙陋,应纳无文,交关不至。

2、勿优柔,胸无果断,经营不振。

3、勿虚华,用度无节,破败之端。

范蠡文言文全文翻译

范蠡文言文全文翻译

范蠡,楚国宛人也。

少而好学,长而明理。

尝游于越,与勾践结交,言谈投机,遂为莫逆之交。

越王勾践欲复仇吴,范蠡进献良策,助越王破吴,灭其国。

初,吴王夫差暴虐无道,百姓苦之。

勾践知吴之可灭,乃使范蠡往吴,结交夫差,窥探吴国虚实。

范蠡以智谋,与吴通好,潜行间谍,得知吴国兵弱,国势日衰。

于是,范蠡归报越王,越王大悦,遂兴师伐吴。

越王勾践亲率大军,范蠡为将,与吴战于五湖。

吴军大败,夫差逃至姑苏台,闭门自守。

越王勾践围困姑苏,城破,夫差降。

吴国遂灭,越国崛起。

范蠡功成名就,越王勾践欲封他为上将军。

范蠡知越王勾践虽贤,然好战成性,若久居朝堂,恐生变故。

遂辞去官职,归隐江湖。

范蠡至齐,变姓名,为朱公。

齐人闻其名,皆敬之。

朱公以道术致富,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后闻吴、越交恶,恐两国再起战端,百姓受苦,遂散尽家财,归隐山林。

朱公隐居数年,吴、越果起战端。

越王勾践欲报一箭之仇,再兴师伐吴。

范蠡闻之,忧心忡忡,遂往见越王,进言曰:“大王,吴、越交兵,百姓遭殃。

吾昔日助大王灭吴,非为富贵,实为天下苍生。

今吴、越再起战端,百姓将何以为生?愿大王三思。

”越王勾践闻言,犹豫不决。

范蠡知其意,遂辞去,隐居于海滨。

范蠡海滨隐居,与渔樵为伍,陶冶性情。

一日,范蠡夜梦一老人,告之:“君当往吴,吴国将兴。

”范蠡醒,不知其意,遂往吴国。

至吴国,范蠡访得老人,老人告之:“吾乃天帝使者,奉命下凡,助君成事。

吴国将兴,君当辅佐之,以安天下。

”范蠡闻言,深信不疑。

遂留吴国,辅佐吴王夫差,助其富国强兵。

夫差感其恩,封范蠡为上卿。

范蠡辅佐夫差,吴国日益强盛。

后夫差欲报越国,范蠡劝阻,夫差不听。

范蠡知吴国必败,遂辞去,归隐江湖。

范蠡归隐江湖,游历四方,访求仙道。

一日,范蠡至太湖,见一老者,自称彭祖。

彭祖告之:“君当往蜀山,访求真仙。

”范蠡遂往蜀山。

至蜀山,范蠡得遇真仙,得道成仙。

仙道之中,范蠡悟得真谛,遂飞升仙界。

范蠡飞升仙界,后世传为神仙。

吴、越两国,亦因范蠡之助,得以安宁。

陶朱公(范蠡)商训

陶朱公(范蠡)商训

陶朱公(范蠡)商训陶朱公(范蠡)商训陶朱公(范蠡) 商训经商十二则第一则: 能识人,知人善恶,帐目不负。

第二则: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第三则: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第四则: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第五则: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第六则: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第七则: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第八则:能辩论,坐才有道,阐发愚蒙。

第九则: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第十则: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明哲。

第十一则:能昌率,躬行以律,亲感自生。

第十二则: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商场教训生意要勒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淮由则售价低。

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针定,妄作则误事多。

理财致富十二戒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

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

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

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

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

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

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范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昔范蠡者,吴人也,字少伯。

少好学,博闻强识,尤善兵法。

尝事越王勾践,为其大夫,佐以图霸。

勾践初,吴强越弱,范蠡深谋远虑,献策曰:“吴国虽强,然君臣不和,内乱将起。

越若能养精蓄锐,伺机而动,必能克敌制胜。

”勾践从之,遂隐忍负重,卧薪尝胆,图复国之志。

越王勾践既霸,范蠡恐其骄纵,谏曰:“君王,大业已就,宜谦卑自守,以安天下。

今吴虽败,然未亡也,宜乘胜追击,勿使吴遗种复振。

”勾践不听,范蠡知其必败,遂辞官归隐。

范蠡归隐后,居于陶,号陶朱公。

虽隐居山林,然仍关心国事,常以诗书自娱。

时人皆称其为贤人。

陶朱公家居,岁有饥馑,民不聊生。

公闻而哀之,乃散家财,周济贫民,以解民困。

有年,吴国大饥,范蠡预知吴将有难,遂携妻子,归隐于齐国。

至齐,范蠡见齐威王贤明,有德政,遂助齐威王图谋霸业。

威王悦,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辅佐威王,兴利除弊,齐国大治。

齐威王欲封范蠡为侯,范蠡辞曰:“臣本布衣,幸得陛下知遇,愿为陛下尽忠。

然侯封非臣所愿,愿陛下赐臣以田园之乐,臣愿归隐。

”威王许之。

范蠡归隐,居于陶,号陶朱公。

虽隐居,然仍心系国家,常以诗书自娱。

时人皆称其为贤人。

后齐威王崩,齐宣王立。

宣王欲用范蠡为相,范蠡固辞。

宣王不从,范蠡遂隐去,不知所终。

范蠡者,智勇双全,忠诚为国,以退为进,知进退之机。

其人虽隐,然其德行流传后世,为后世所敬仰。

译文:从前范蠡,是吴国人,字少伯。

年轻时好学,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兵法。

曾经侍奉越王勾践,担任大夫,辅助他图谋霸业。

在勾践初期,吴国强大,越国弱小,范蠡深思熟虑,献策说:“吴国虽然强大,但君臣不和,内部矛盾将爆发。

越国如果能够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必定能够战胜敌人。

”勾践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恢复国家。

越王勾践已经称霸,范蠡担心他会骄傲自大,劝谏说:“君王,大业已经完成,应该谦虚谨慎,以安抚天下。

现在吴国虽然战败,但并未灭亡,应该乘胜追击,不要让吴国的余孽再次振兴。

”勾践没有听从,范蠡知道他必将失败,于是辞去官职,归隐山林。

经营鼻祖范蠡《致富奇书》全文、译文,经商者的秘籍

经营鼻祖范蠡《致富奇书》全文、译文,经商者的秘籍

经营鼻祖范蠡《致富奇书》全文、译文,经商者的秘籍范蠡(lǐ)又称陶朱公,是中国五大财神之一的文财神,也是中国历史上富甲天下的巨富。

据传有《致富奇书》留予后人:一、明路计然曰:“人生于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计然子说:“人生在世,没有钱财就无法得到安身立命。

钱财的治理有不变的规律,不交易怎么能获得利益呢?”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范蠡按语:“钱财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怎么能没有呢?但是如果不会经营,就容易蚕食待尽。

因此,必须生息、借放、经营、交易,虽然微薄但均可获利,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计然子说:“世人都溺爱钱财,以正义的理由获取的少见。

利益引起众人的争夺,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爱是以人多竟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悔。

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范蠡按语:“钱财可以流通于天下(蠻貊,南北少数民族的称呼),就算是小孩子也懂得这个道理。

正式因为对钱财的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为了钱财宁愿被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不做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稀有。

“三、知人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辩。

心非心,真伪难知。

”计然子说:“人与人都一样,无法从表面上无法辨别贪心或清廉。

心与心不相同,真心假心难以判断。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范蠡按语:“人们不处理好钱财关系,真心相处就不可长久,仅仅表面上的交往,语言上的相互奉承,是无法认清他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还是唯利嗜图,还是应付敷衍。

范蠡泛湖原文及翻译

范蠡泛湖原文及翻译

范蠡泛湖原文及翻译
范蠡泛湖原文:乃时族有范蠡者,其先齐人也。

少时为人吏,得杜预
旁听之法,知天下古今春秋,遂通经史。

其年四十,遇吴王阖闾,言:
“臣闻阖闾欲治天下,臣愿得一良民与之。

”吴王不许,谓之狂夫。

蠡辞,曰:“五百年后有令名者,阖闾之遗计也。

”既而燕子翼、齐威王以身试之,竞书四方,各擅一市。

蠡乃赋使,辅齐威王而伐燕,国且亡之。

既而
复辅燕子翼,举兵而攻齐,尽其国人之财物,曰:“燕子翼月下芒芒,将
军渡乌江,为我桑门之策,世世为南越老庶人赞曰:范蠡开济大业,燕齐
倾颓尘埃。


范蠡泛湖中文翻译:那时候有一个叫范蠡的人,他的先祖是齐国人。

年轻时他当了一名官吏,听取了杜预说法的经验,渐渐明白了古今中外的
历史,通晓了经典。

到了40岁时,他遇见了吴王阖闾,对他说:“臣听
说阖闾想要治理天下,臣愿意与之并肩工作。

”吴王不同意,觉得他是个
疯子。

范蠡说:“500年之后会有一个名叫遗计的人,这是阖闾所遗留的
计划。

”后来,燕子翼和齐威王互相抵抗,范蠡赋诗,在两国都流行开来。

他最终服务于燕国,帮助燕子翼攻打齐国,震惊了世界。

范蠡开拓了大业,燕齐则倾覆于尘土之中。

先秦-国语《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国语《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国语《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先秦-国语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

”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

”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

子听吾言,与子分国。

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范蠡对曰:“臣闻命矣。

君行制,臣行意。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翻译: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越王灭吴返回五湖时,范蠡向越王告辞说:“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

”君王努力治国吧,我不回越国了。

”王曰:“越王惊奇地问:“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我不明白你这样说是为了什么?”对曰:“范蠡答道:“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我听说,做臣子的,君王忧虑,臣子就要为他操劳,君王受辱,臣子就要为他去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过去君王困守会稽受到兵败之辱时,我之所以没有去死,是为了报仇。

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

”如今大仇得报,请让我补受在会稽时就应该受到的惩罚。

”王曰:“越王说:“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

如果有不原谅你的过失,不称赞你美德的人,我就让他在越国不得善终。

子听吾言,与子分国。

你听我的话,我要把国政分一部分给你主管。

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你若不听,将被处死,连你的妻子也会被杀死。

”范蠡对曰:“范蠡回答说:“臣闻命矣。

我听到您的命令了。

君行制,臣行意。

”您可以执行您的法令,我按照我的意志行动。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于是就乘着小船泛游于五湖之上,没有人知道他最后的去向。

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越王命令工匠用上等的金属制成范蠡的像,每天礼拜它,命令大夫们每十天礼拜一次,同时把会稽山四周三百里土地划为范蠡的封土,说:“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范蠡辞官文言文注释翻译

范蠡辞官文言文注释翻译

原文:范蠡者,楚人也。

少好学,游于吴,事越王勾践。

勾践困于吴,范蠡献策,与吴战,遂破吴。

吴破,勾践欲封范蠡为上将军,范蠡辞曰:“吾闻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今吴虽破,而勾践犹有报国之志,吾不忍见其危难。

且吾学未成,岂可先封?吾当退隐山林,以俟时变。

”注释:范蠡: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楚国人。

因其才智过人,被誉为“范蠡大夫”。

楚人:楚国的人,楚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少好学:年轻时喜欢学习。

游于吴:在吴国游历。

事越王勾践:为越王勾践服务。

勾践困于吴:勾践被吴国困住。

献策:提出建议。

与吴战:与吴国作战。

遂破吴:最终打败吴国。

勾践欲封范蠡为上将军:勾践想要封范蠡为上将军。

范蠡辞曰:范蠡辞谢说。

吾闻之:我听说。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君子不站在危险的墙下。

今吴虽破,而勾践犹有报国之志:虽然吴国已经被打败,但勾践仍有报国的志向。

吾不忍见其危难:我不忍看到他的危险和困难。

且吾学未成,岂可先封?:再说我的学问还没有学成,怎么可以先封官呢?吾当退隐山林,以俟时变:我应该退隐山林,等待时机的变化。

翻译:范蠡,楚国人也。

年轻时喜欢学习,曾在吴国游历,并为越王勾践服务。

当时勾践被吴国困住,范蠡提出建议,与吴国作战,最终打败了吴国。

吴国被击败后,勾践想要封范蠡为上将军,但范蠡辞谢说:“我听说,君子不会站在危险的墙下。

虽然吴国已经被打败,但勾践仍有报国的志向,我不忍看到他陷入危险和困难。

而且我的学问还没有学成,怎么可以先封官呢?我应该退隐山林,等待时机的变化。

”范蠡在这里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在危险的环境中待下去,而是应该退隐,等待时机的变化。

这种谦逊和智慧,使他成为后世传颂的贤人。

他的辞官行为,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节操和气度。

范蠡高中文言文翻译

范蠡高中文言文翻译

原文:范蠡者,楚宛人也。

少而贫,游诸侯,欲求仕。

齐威王时,范蠡游于齐,齐威王闻其贤,召为客。

范蠡既至齐,齐威王问以治国之道,范蠡对曰:“君以贤能自任,则国家必治;君以贪鄙自任,则国家必乱。

”威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客卿。

范蠡居齐十年,齐威王崩,宣王立。

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礼贤下士,则天下之士皆归心;君以刑赏不明,则天下之士皆离心。

”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居齐三年,齐宣王崩,湣王立。

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仁义治国,则国家必强;君以权谋治国,则国家必弱。

”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上卿。

范蠡居齐五年,齐湣王崩,宣王复立。

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诚信待人,则天下之人皆信;君以欺诈待人,则天下之人皆疑。

”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左相。

范蠡居齐七年,齐宣王崩,湣王复立。

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法治国,则国家必安;君以人治国,则国家必乱。

”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右相。

范蠡居齐十年,齐湣王崩,宣王复立。

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道德治国,则国家必昌;君以权谋治国,则国家必亡。

”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丞相。

范蠡居齐二十一年,齐宣王崩,湣王复立。

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仁爱治国,则国家必兴;君以暴政治国,则国家必亡。

”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上卿。

范蠡居齐二十五年,齐湣王崩,宣王复立。

宣王问范蠡曰:“寡人欲求贤,以辅佐国家,愿闻子之策。

”范蠡对曰:“君以诚信待人,则天下之人皆信;君以欺诈待人,则天下之人皆疑。

”宣王曰:“善。

”乃拜范蠡为丞相。

范蠡居齐三十年,齐宣王。

范蠡传(出自《列仙传》)

范蠡传(出自《列仙传》)

范蠡传(出⾃《列仙传》)
范蠡传(出⾃《列仙传》)
范蠡字少伯,徐⼈也。

事周,师太公望。

好服桂饮⽔。

为越⼤夫,佐句践破吴。

后乘轻⾈⼊海,变名姓。

适齐,为鸱夷⼦。

更后百余年,见于陶,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

后弃之,兰陵卖药。

后⼈世世识见之。

范蠡御桂,⼼虚志远。

受业师望,载潜载惋。

龙见越乡,功遂⾝返。

屣脱千⾦,与道舒卷。

《神仙传》记孔安国师从范蠡学道之事:“(孔安国)⽈:吾亦少更勤苦,寻求道术,⽆所不⾄,遂不能得神丹⼋⽯登天之法,唯受地仙之⽅,适可以不死。

⽽昔事海滨渔⽗,渔⽗者,故越相范蠡也,乃易姓名,隐以避凶世,哀我有志,授我秘⽅服饵之法,以得度世……”
范⼦⽈“计然者,葵丘濮上⼈,姓⾟⽒,字⽂⼦,其先晋国亡公⼦也。

尝南游於越,范蠡师事之。


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在吴为陶朱公,汉初为黄⽯公,⽂帝时为河上公,此皆不可测者也。

范蠡 课文

范蠡 课文

《范蠡》(原文全文)史载范蠡字少伯,本是楚国宛地三户人。

没说他是否读过书,只道“佯狂倜傥负俗”,想必是读了书,并且悟透了其中的道理,才有这样的机智。

方其装疯卖傻、一痴一醒之时,文种正做宛令。

于是派了小吏去慰问他。

小吏回来对文种说:“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

”文种笑道:“吾闻士有贤俊之资,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

”遂亲自驾车前往。

范蠡先是避而不见,后来知道他果然心诚,才找到兄嫂,借了一套会客的衣冠,出见文种。

居然“进退揖让,君子之容”,与文种抵掌而谈,疾陈霸王之道。

把当日一群围着看热闹的,都听得愣了。

这以后,范蠡观得天象,知吴越一带,有霸王之气,因与文种携手入越。

少伯教越王以忍。

那时候勾践除了忍之外,只有死,当然取忍。

于是在范蠡和文种的策划下,成就大功。

胜利的一刻,范蠡请辞。

他对越王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会稽之耻,原是因为越王不听范蠡的意见,如今范蠡却把话说得如此婉转,可谓给越王留足了面子。

但他和知交文种讲的,却是另一番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已经传为千古名言。

成了气候的帝王,未必个个长颈鸟喙,但屠戮功臣的手段,几乎是一样的。

勾践当即答道:“你听我的话,我和你分国;不然,先杀了你,再灭你的家。

”前者自然是诳,后者却见真意。

少伯倒也从容,他说:“君有君的‘王法”,臣有臣的意志,就各行其事吧。

”于是带了轻宝珠玉,乘舟浮海而去。

这其实很有一点儿逃跑的意思——连家眷都来不及同行。

越王闻讯,曾欲追回,幸好被文种劝住,不然的话,就没有后来的陶朱公了。

革命一词,已经很古老。

按照鲁迅的解释,则又进一层:“所谓革命,那不安于现在,不满意于现状的都是”。

就用它的古义吧,越王进行的正是一场复仇式的革命。

对于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读书人来说,革命时期,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范蠡事越王勾践文言文

范蠡事越王勾践文言文

范蠡事越王勾践文言文一、原文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伐齐、晋,霸天下,勾践尊范蠡为上将军。

范蠡还归相印,浮海出齐。

齐人闻其贤,使为相。

范蠡喟然叹日:“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范蠡遂从齐浮海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转货于鱼盐之中,计熟任能以居积本末,逐成巨富。

自号陶朱公。

因累世薄暮,常怀危惧。

乃乘泽而羡鱼,或鼓琴以自娱。

年老力衰而家贫如洗,复为陶朱公之策所折伤。

于是又自伤自悼,以发愤矣。

二、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身乏,竭尽全力,和勾践共同谋划二十多年,终于打败了吴国,报仇雪恨,向北渡过黄河,在淮一带讨伐齐、晋两国,称霸中原。

越王勾践把范蠡尊称为上将军。

范蠡归还了相印,带着亿万家财逃到齐国。

齐国人听说范蠡很有才能,就拜他为相国。

范蠡喟然感叹道:“我做平民时能置办家业得到千金之富,做官能达到卿相高位;这已经是普通百姓的最高境界了。

长久地享受尊名并不吉祥。

”于是归还了相印,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好友乡邻。

于是范蠡带着家眷从齐国乘船到陶地,(他)依据计然的策略经商致富,(他)用灵活多变的办法经营货物在鱼盐生意中盘桓。

他计算时机、掌握行情,常能致富于千百万人以上。

自号陶朱公。

(陶朱公)由于世代都从事薄利经营的商业活动,因此常常有一种危惧感。

他常常对着鱼池弹琴自娱,以此来消解压力和排遣苦闷。

年老力衰而家道中落时又受到好友自杀的刺激和折损,于是又自我哀伤起来。

《国语之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国语之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原文
四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先人就世,不穀即位。

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

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

吴人之那不穀,亦又甚焉。

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对曰:“未可也。

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

失德灭名,流走死亡。

有夺,有予,有不予,王无蚤图。

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知也。

”王曰:“诺。


《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译文
越王从吴国回来的第四年,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先王去世,我刚继承王位。

我年纪轻,没有定性,出外就迷恋于打猎,在家就迷恋于饮酒,不考虑百姓的事,只是坐着车和船游逛。

因此上天给越国降下灾祸,使越国被迫接受吴国的管制。

吴国对于我,压迫也太过份。

我想同你商量,现在报仇可以吗?”范蠡答道:“现在还不可以。

我听说,上天不肯成全的时候,应该等待天意的转变。

勉强要求的事不吉祥,时机来了不顺着去做,也会有灾难。

不守天时,将丧失威德、身败名裂,逃亡在外以至死亡。

上天有时会夺回已经赐予的东西,有时肯赐予帮助,有时又不肯赐予,请君王不要过早地图谋吴国。

那吴国,迟早会是您的吴国,要是主意打得过早,事情就反而难以预料了。

”越王说:“好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 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 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 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 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 “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 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 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 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 百金。
•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 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 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 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 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 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 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 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 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 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 贵人用事者。
•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 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 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 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 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 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
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
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
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
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
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
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
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
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
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
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
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 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 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
陶朱公。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 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 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 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 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 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 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 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 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
“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
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
“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
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
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
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
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王大怒
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
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
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
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
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
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
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