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神经生物学 第三章 动作电位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电位持续0Baidu Nhomakorabea5ms
后电位持续约85ms 负后电位15ms 正后电位70ms
Cap.1
Na+ 10~30 Cl- 30
K+28
Pr_
总之,细胞的生物 电是脂膜离子不均 匀分布和跨膜转运 的结果

动力(浓度差)=阻力(电位差)
Na+ K+ 内
Cap.1
三、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根据Hodgkin,Huxley和Katz的离子学说,动作电位产生 的离子机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① 静息时,由于细胞膜内、外液存在着各种离子(如Na +、K+、C1—、有机根离子 (A—) 等)的浓度差, [Na +] >>[Na+] , [K+] >>[K+] 。 而膜对这些离子的通 0 I i 0 透性不同,PK>>PNa, PK>>PCl, Pa≈0, 使得轴突膜内外 维持着—70 mV左右的静息电位。 ②当轴突膜受到电刺激时,膜产生去极化,使得膜对Na +、K+通透性发生变化。首先是Na+ 的电控门通道活 化,膜对Na+的通透性大大增强,PNa>>PK, PNa>>PCl, 允许 Na+ 大量涌进,使膜内电位变正,这更加速了膜 的去极化。这种再生式的正反馈,产生很大的内向 INa, 使得膜爆发式地去极化,出现了超射,这便构成了动 作电位的上升相。
2.阻遏钠通道失活化的药物
(1)海葵毒素(ATXⅡ )
只能在钠通道能自由开放的条件下才 能发挥其阻遏钠通 道失活化作用
(2)蝎毒素(scorpion toxin )
其作用也是阻遏钠通道失活化,但蝎毒素与ATXⅡ对钠通 道的作用位点可能相同,但不完全重合。
3激活钠通道的药物
箭毒:只是增加静息时轴突膜对 Na+ 的通 透性,但并不影响动作电位钠通道的话 化过程
二、局部电位的特性 1、等级性 2、电紧张性扩布 3、总和性 三、局部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第三节 动作电位
一 、特征 1、全或无 2、全幅传导 3、不叠加
二、动作电位的过程和成分
2)动作电位 ⅰ定义
极化 去极化 复极化 超极化
ⅱ整体:锋电位 负后电位 后电位 正后电位
Cap.1
ⅲ 特征 a 是兴奋的标志 b 具有“全或无”现象 c 非递减性传播 ⅳ 时间关系 峰电位 潜伏期不过0.06ms
离子学说及其实验证据
四、 动作电位的电压钳分析
电压钳原理
离子电流的分离方法
(一)离子置换法 A:海水(总) B:氯化胆碱----90%氯化钠(K) C:A-B(Na)
(二)逆向电位法
(三)药理学方法
1.阻断(或阻遏)钠通道活化的药物
(1)河豚毒素(TTX) 专一阻断钠通道 (2)石房蚶(石房蛤)毒素(STX)也是专一阻断钠通道
③紧接着 Na+ 通道失活化,使内向 INa 下降。 ④ Na+ 通道失活化的同时, K+ 通道活化, 钾电导大大增加,PK>>PNa, PK>>PCl, K+ 外流形成很大的外向IK,这就构成了动作 电位的下降相。由于钾电导的变化没有 失话化现象,只是在膜电位逐步恢复的 过程中逐渐降低,因此延时较长,产生 了正后电位。 ⑤依靠膜上的钠泵(Na+-K+—ATPase)来 完成排 Na+ 摄 K+ 的任务,维持膜内外离 子浓度差,从而恢复静息水平。
4.阻遏钾通道的药物
(1)四乙胺(TEA) 阻遏钾通道的活化
(2)4—氨基吡啶(4—AP) 阻遏钾通道的活化
第四节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一、阈电位 二、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三、动作电位的发放形式 四、动作电位的传播
第五节 神经元的 兴奋性
即:在前一次动作电位未结束 时,再产生另外一个动作电 位的能力.一次刺激后,兴奋 性经历4个阶段的变化依次为 : 绝对不应期 (绝对乏兴奋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第二节 化学突触传递
一、概念 栅栏结构 由突触前致密突起和突 触小穴组成,其小穴 尺寸恰好适合突触小 泡的大小。
二、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钙的作用 囊泡的循环 “量子释放”的概念 第二节 缝隙连接
Cap.1
第三节 (略) 离子电导和Hodgkin-Huxley 模型
一 离子电导 二 钾电导
三 钠电导
钠通道的快速激活和慢速失活化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四 Hodgkin-Huxley 方程
(1)时相I 局部电流使膜电容放电,膜去极化,膜电流Im,和电容电流IG都为 正,而丛几乎相等.离子电导很小。 (2) 时相Ⅱ 时程很短,小于0.5ms。被去极化的膜兴奋, 钠电导gNa和内向钠 电流INa增大,m参数迅速增加.再生式的正反馈过程使得膜电位很快趋向 钠离子平衡电位 ENa,出现超射。整个膜电流 Im内向。已兴奋了的那一部 分膜所产生的额外内向电流经过局部回路,足以使相邻的膜去极化。 (3)时相Ⅲ 时程较短,大约小于1 ms。从动作电位峰值开始,gNa失活和gK激 活使得膜复极化。外向的钾电流IK逐渐增加,内向的钠电流INa减小,使得 K+外向通量大于Na+内向通量,从而总的离子电流Iion外向. (4)时相Ⅳ 时程铰长,约2 ms。动作电位完全复极化。由于gNa完全失活,钾 通道没有失活过程,gK仍很高,所以膜电位暂时出现超极化后电化,膜电 位比静息状态时更接近钾平衡电位。然后随着 gK 的恢复,加上 Na—K— ATPase的作用,使得膜电位恢复到静息水平。
第四章 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突触和突触传递 )
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称为突触
第一节 概述
突触分为三部分,即突触前、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 按照神经元不同接触部位又可分为:轴 突 — 树突型,轴突 — 胞体型,轴突 — 轴突 型,胞体—胞体型,树突—树突型等。 按照结构和机制的不同,突触可以分为: 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按照其传递的性质又可分为:兴奋性突触 和抑制性交触等。
第三章 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
第一节 神经电信号概述 一、神经电信号的概念和类型 二、产生机制 三、神经元膜电学特性与电信号的传导 四、神经信息的编码方式
第二节 局部电位 一、局部电位的概念和类型 1、电刺激引起的局部电位 2、感受器电位 3、突触电位 4、效应器电位 5、自发膜电位振荡 6、局部电流引起的膜电位变化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