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合集下载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葫芦丝公开课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葫芦丝公开课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葫芦丝班公开课教案执教:缪巧清一、四大基本功训练(出示课件)1.长音练习:(1)平稳长音:从低音5到中音6,再从6到低音5。

每个音12拍,60的速度。

(2)渐强至渐弱长音。

2.技巧练习:滑音虚指颤音3.活指练习:书上P37 练习一4.吐音练习:书P54单吐《青春舞曲》二、复习(出示课件:伴奏音乐)齐奏上节课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三、新课教学(引新——分析曲子——学会唱谱——吹会曲谱——吹对曲谱——加技巧——个别检查——歌曲的处理)1.导入新课歌曲简介、创作背景:(出示课件:杨菲照片简介)著名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作于五、六十年代,是军旅作曲家杨非(现已故)出于对德宏傣乡的热爱而写的。

青年时的杨非被部队派到德宏工作并体验生活,来到德宏后他很失望,认为这里落后,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但他在德宏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有一天他来到瑞丽勐秀山上,遥看山两边,一边是贡米之乡遮放坝子,一边是秀丽的瑞丽田园,真是美呀!一激动由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后成为电影《勐龙沙》的主题曲之后,更是广为流传。

此曲描绘的是傣乡,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写的是德宏的瑞丽。

杨老先生已经仙逝,曲留人去,成人间绝唱,1997年1月德宏州瑞丽市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定为瑞丽市市歌。

2002年瑞丽市委市政府再瑞丽勐秀乡原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一营的旧址旁立了这座纪念碑。

2.看照片简介(课件:本人葫芦丝寻根之旅的照片)过渡语:我们来看一组本人参加首届世界葫芦丝寻根之旅的部分照片。

以及到那“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作地。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作品,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其以傣族音乐为基调,表现了云南德宏州一带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德宏州一带,常年都是绿色世界,高大的榕树,茂密的原始森林,美丽的金孔雀,造型独特的傣家竹楼,景颇族绿叶宴,源远流传的佛教文化,独特的民族风俗,欢腾的瑞丽江等等。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述的美丽地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音乐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述的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演唱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教授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学生跟琴演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美丽地方的舞蹈或戏剧作品。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这首歌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景象,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唱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感受木叶吹奏乐的美妙,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学习这首歌曲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木叶吹奏乐的特点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并能够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和木叶吹奏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语言和特殊音调的把握。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木叶吹奏乐的独特韵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木叶吹奏乐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共同解决问题。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乐谱、图片和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2.准备木叶吹奏乐的乐器,让学生实地体验。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风情,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少数民族语言,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音调。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地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头巾、火柴等表演用的道具。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

大家平时喜欢看FLASH 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FLASH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它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

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课件播放FLASH MTV歌曲《火柴天堂》。

3.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各字和它的作者。

(生答。

)对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

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想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二、体验探索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幕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第一段:寒夜卖火柴;第二段:五次点火柴;第三段:冻死在街头。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学生回答:声音、音乐、效果、旁白等。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

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朗诵组:话筒两只,六年级语文课本十本。

配乐组:三段音乐磁带,录音机,音响效果磁带。

表演组:头巾、火柴等表演道具和布景。

下面请每组讨论五分钟,各派出一到两名同学上台来说说你们的方案,或进行简单的表演。

(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用歌曲描述湖南湘西的美景;2.了解湘西民歌与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3.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唱法,理解歌曲意境;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湖南湘西的生态与人文环境。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老师出示一张湖南湘西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湘西的印象,并谈谈自己对美好的地方的理解。

歌曲欣赏老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教学要学习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放歌曲,让学生仔细听歌,记录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与想法。

歌曲学唱1.引导学生先读歌词,再咿呀模仿;2.教师逐字解释歌词,使学生掌握字词含义;3.老师带领全班集体演唱,并边唱边指导学生正确唱法。

结合课文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湖南湘西的风土人情、地理景观等相关内容,并结合歌曲欣赏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情感表达。

互动讨论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湖南湘西的民俗习惯、传统文化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以增加学生的思辨和探究能力。

课堂延伸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湘西为主题,编写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然后导师指导学生音乐创作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课后作业1.练习歌曲唱法,强化记忆;2.完成自己的湘西音乐创作作品,表演给家长与同学听评。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湘西风土人情,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音乐素养。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能够进一步强化掌握知识技能,加深对湘西民歌的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们发现音乐的美好,并愉悦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和幸福。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曲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能熟练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能够在正确的音高上唱出歌曲,并和其他同学合唱。

4.能够通过歌曲的演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教学重点
1.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
1.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合唱时的协作和统一问题。

教学过程
1. 温习
唱一首简单的儿歌进行热身,以便进入教学状态。

2. 歌词认读
老师先念出歌词,学生跟着念,注意发音和语调。

然后老师再唱一遍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跟唱。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强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歌曲情感表达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背后的情感,并试着让他们用音乐和歌曲来表达。

鼓励学生在唱歌时注重情感的表达,以便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意义。

4. 合唱练习
老师安排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在合唱时,老师强调要注意和声、节奏和音高的统一,鼓励学生用音乐来分享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5. 情感表达演唱
让学生到台上演唱歌曲,鼓励他们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让其他同学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在合唱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协作和统一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终,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作用,并从中受益。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词曲展现了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识谱、唱歌、音乐鉴赏等。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歌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掌握。

2.对歌曲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对我国民族音乐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欣赏法:聆听民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3.乐器:钢琴、民族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安徽黄山的山水风貌,感受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歌曲简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描写安徽黄山风光的歌曲。

歌曲描绘了黄山壮美的山峦、奇峰、怪石和众多的景点。

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想念之情。

3.歌曲教唱:教师逐字逐句地教唱歌词,让学生跟着唱,并且结合手势和形体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意,感受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

4.组合表演:根据歌曲进行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组合表演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发挥团队配合和协作能力,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步骤1.歌曲简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安徽黄山的山水风貌和文化特色,让学生对黄山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让学生听一遍歌曲,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优美旋律。

3.歌曲教唱:教师逐字逐句地教唱歌词,引导学生跟着唱,并结合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和主旨。

4.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自由发挥,进行表演形式的创作和展示。

5.组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发挥个人创意和团队协作能力,展现黄山的自然风景和文化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了黄山的山水风光和文化底蕴,感受了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

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通过听、唱、表演等方式进行学习和表达,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中强调了集体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在组合表演环节中,学生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词,描绘了我国美丽富饶的边疆风光,展现了傣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歌曲为2/4拍,共21个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教学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处理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词。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处理。

2.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跟唱、分组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

3.乐器:吉他、钢琴等。

4.练习册:配合歌曲学习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歌曲,引导学生欣赏。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旋律。

同时,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场景,歌词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歌曲为2/4拍,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特色。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音乐体验来感受和欣赏音乐。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歌曲教学:(1)聆听歌曲: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学生跟唱。

(3)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等,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美感。

3.文化背景介绍:讲解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4.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体现民族特色。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正确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力,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其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学习乐器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
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歌曲掌握和演唱
2. 懂得使用乐器,理解音乐符号,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歌曲学习
1.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学习歌曲的歌词。

2.跟着录音一起唱歌。

3.分组演唱,每个组员轮流唱。

4.整体练习,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2. 乐器学习
1.讲解乐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和基本构造。

2.分发各个乐器,让学生自己摸索,互相指导。

3.使用乐器,根据旋律进行演奏和合奏。

四、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歌词,并能够演唱。

2.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根据旋律演奏和合奏。

五、教学评价
1.课堂上,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并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

2.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明显。

其中,歌曲学习部分,学生们能够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但在乐器学习部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锻炼。

因此,在后续课程中,还需要更多地安排乐器练习的时间,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熟悉和掌握《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的歌词、旋律和表情。

3)了解和学习唱歌的基本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3)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情趣。

2)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教材(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本节主要讲授的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

2.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合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的歌词、旋律和表情,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和音乐素养。

1.引入老师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并解释一下本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2.主体内容(1)教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表现及其特点。

•演唱带领教师,学生跟随唱练。

•在练习唱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发声和表情等方面的要求。

(2)歌曲欣赏•给学生播放歌曲音频,让他们听过几遍。

•分析该歌曲中所涉及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歌曲表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唱歌技巧和音乐素养,以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

•学生可以自愿或随机组成小组,进行表演,让大家一起欣赏。

3.总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到的歌曲内容和歌唱技巧,回答一些问题或总结一些经验,并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4.作业要求学生做一些相关作业,如复习唱歌的方法、写一篇对歌曲的感悟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在本节课中活跃程度、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1)在教唱歌课程中,要格外注重节奏运用和感情表达。

2)在歌曲欣赏的环节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主题。

3)教唱歌要因势利导,参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效果更佳。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丽的地方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美丽地方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细节观察和描述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美丽地方的感受和描述。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美丽的地方(如风景名胜、自然景观、艺术作品等)。

2.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美丽地方的图片或播放一个相关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所展示的地方。

2. 提问学生对这个地方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个地方美丽。

主体活动:3. 分发学生笔记本和铅笔,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展示的美丽地方,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细节。

4. 学生们与同桌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让他们互相借鉴和补充。

5. 引导学生运用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节,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

6. 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想象力来描述这个地方带给他们的感受,比如宁静、神秘、壮丽等。

7.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换笔记本,阅读其他同学的描述,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展示和总结:8.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最喜欢的美丽地方,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9.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观察和描述技巧,以及对美丽地方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其他美丽的地方,并用类似的方式观察、描述和分享。

11.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地方,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撰写一篇关于该地方的短文或诗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的笔记本记录,评估他们对美丽地方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分享中表达自己对美丽地方的感受和描述的能力。

教案提示: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要求。

2.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美丽地方的兴趣和欲望,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是人音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选曲富有民族特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我国美丽的风光。

歌曲为2/4拍,节奏明快,旋律线起伏较大,富有感染力。

歌曲以一段体结构为基础,简单易懂,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节奏练习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主题》,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师徒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音响、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学习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民族特色,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七课《(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七课《(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能感知舞蹈动作和形象的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欣赏葫芦丝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傣族风格的乐曲,了解傣乡的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了解云南省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三、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共同合作,能积极参与并喜爱音乐。

2学情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三拍子、五声G羽调式,共八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此曲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傣家风味,娓娓动听,是傣族曲风的典型代表。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型学习和创造型学习,围绕音乐体验,尊重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同理解和表现,鼓励独立的见解。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和学生平等交流,互动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融入到欣赏教学中的各种音乐活动里。

二、通过聆听,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师:今天,张老师看到你们非常高兴,很想给唱支歌送给你们,你们想听吗?生:师:轻声唱:“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老师唱的这首歌好听吗?生:师:那谁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啊?生:爱我中华师:对,说得真好,就是《爱我中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点击课件)今天,张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民族。

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肩搭着肩,乘上音乐列车出发吧!(点击音乐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2【讲授】讲授初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到了,大家认真看,仔细听,呆会儿比比,看谁回答的问题最多。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目的:通过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德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喜欢当地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少数民族歌曲。

教具:黑板,粉笔,录音机,葫芦丝。

教学准备:准备好教学内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打印的歌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齐唱《美丽富饶的轩岗坝》。

二、导入新课:(一)提问:(1)(师):我们德宏州有几种少数民族(生:五种)(师):分别是哪五种(生: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哎对!(2)既然说到傣族,那傣族的乐器可就多了,(师提问:你们知道傣族有哪些乐器是常用的吗)(生:知道)(师:那么有哪些呢)(生:有象脚鼓、芒、罗……)那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这种乐器属不属于傣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啊(生:属于)(师:那么它是什么乐器呢(生:是葫芦丝),哎同学们真聪明啊!下面老师用葫芦丝给大家吹奏一首曲子。

之后(师:同学们你们说老师吹奏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哎对接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作者简介:作曲者杨非是江西省南康市大坪乡人,历任昆明军区国防歌舞团演奏员、创作员、创作组、艺术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分会理事、云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等。

四、作品简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a调,四三拍子,是属于傣族音乐旋律创作风格的一首歌曲。

作曲家杨非于1954年在德宏瑞丽创作的一首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

作曲者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应用了傣族不同地方的山歌调子,有瑞丽山歌调、遮放山歌调、轩岗山歌调。

歌词描写了德宏美丽的景色,傣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板书:师生把歌谱抄在黑板上。

六、让学生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录音机)。

七、歌谱教学:(1)音乐知识复习。

A、复习音阶1234567。

B、复习小节线,数数本首歌中有多少小节。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选自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场景,让人心生向往。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祖国美丽风光,培养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个别音准的把握和情感的传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美丽的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运用分组合作、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示范法、对比法,让学生在聆听、模仿、对比中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地方,从而引入课题。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教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练习演唱: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歌曲的美感。

4.歌曲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美丽地方,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

辽海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乐云南少数民族的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乐曲的美感,体验葫芦丝的演奏方法,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音色特点。

3选择打击乐为乐曲伴奏,体验乐曲的节奏特点,并在舞蹈创编活动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打基础教学难点:舞蹈创编及节奏体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这节音乐课啊!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云南傣家的乐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边听边想象,你感受到了云南的哪些美?(播放幻灯片)2、下面就由老师来亲自为大家演奏此曲1)、葫芦丝演奏一边,同学们,再次想象一下云南傣乡之美。

2)、巴乌演奏一边,随着老师的音乐动起来!二、认识乐器1、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老师刚才吹的是什么乐器?学生汇报2、出示葫芦丝的相关信息。

葫芦丝出示信息:又叫葫芦箫、傣族民间乐器,属簧管乐器。

师:还有一件乐器是什么呢!巴乌出示图文信息:彝、苗、哈尼等民族吹奏乐器。

3、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两件乐器的音色怎么样?课件出示音色特点: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不失质朴……4、介绍乐器的构造。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吹奏葫芦丝的方法,指名试一试葫芦丝的吹奏。

指名让学生感吹葫芦丝,试吹第一乐句,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第一乐句。

三、感知旋律,感受节拍1、师:同学们,我们一同再感受一下乐曲的旋律和它的节奏。

(边听乐曲边板书图形谱。

第二遍最后一句用红笔板书。

)学生随图形谱感受旋律和节奏。

2、师:谁能说一说,这首曲子是2拍子的还是3拍子的?出示3/4拍的节奏3、师:谁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一下3/4的节奏特点?师生互动,进行节奏练习,熟练掌握节奏。

同学们实在是太棒了,老师这里还有两条节奏,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一下!(出示节奏型)注:三拍子符点四分音符重点点播,强弱突出。

4、再听乐曲,随图形谱律动。

5、突破最后一个乐句的难点节奏,根据图形谱最后一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德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喜欢当地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歌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少数民族歌曲。

教具:
黑板,粉笔,录音机,葫芦丝。

教学准备:
准备好教学内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打印的歌谱。

教学内容分析: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a调,四三拍子,本首歌曲有三段,我们把它分三个部分来学,第一段就是第一部分,学会了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来学第二、三部分。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属于傣族音乐旋律的创作风格,应用了傣族不同地方的山歌调子,有瑞丽山歌调,遮放山歌调和轩岗山歌调,三个不同地方的山歌调制作而成,歌曲主要是赞美了德宏的风土人情和山山水水,赞扬了傣族人民淳朴、大方、勤劳、善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齐唱《美丽富饶的轩岗坝》。

二、导入新课:
(一)提问
(1)(师):我们德宏州有几种少数民族?(生:五种)(师):分别是哪五种?(生: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哎对!
(2)既然说到傣族,那傣族的乐器可就多了,(师提问:你们知道傣族有哪些乐器是常用的吗?)(生:知道)(师:那么有哪些呢?)(生:有象脚鼓、芒、罗、、、、、、、)哎对。

那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这种乐器属不属于傣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啊?(生:属于)(师:
那么它是什么乐器呢?(生:是葫芦丝),哎同学们真聪明啊!下面老师用葫芦丝给大家吹奏一首曲子。

之后(师:同学们你们说老师吹奏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哎对接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作者简介:
作曲者杨非是江西省南康市大坪乡人,历任昆明军区国防歌舞团演奏员、创作员、创作组、艺术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分会理事、云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等。

四、作品简介: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a调,四三拍子,是属于傣族音乐旋律创作风格的一首歌曲。

作曲家杨非于1954年在德宏瑞丽创作的一首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

作曲者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应用了傣族不同地方的山歌调子,有瑞丽山歌调、遮放山歌调、轩岗山歌调。

歌词描写了德宏美丽的景色,傣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板书:师生把歌谱抄在黑板上。

六、让学生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录音机)
七、歌谱教学:
(1)音乐知识复习。

a,复习音阶1234567。

b,复习小节线,数数本首歌中有多少小节。

c,复习反复记号,并指出本首歌的反复记号有几个?从哪里开始反复?
(2)学唱歌谱(由于学生视唱基础差,不要求学生会唱歌谱)。

(3)教师教两遍。

(师一句,生一句)。

(4)师生一起唱歌谱。

八、歌词教学:
(1)全班齐读一遍歌词(目的:理解歌词大意,让学生知道本首歌曲是赞美德宏,赞美傣族人民自己家乡的歌曲,其次还要让学生热爱德宏,热爱少数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

(3)学生学唱歌词(方法:老师唱一句歌词学生跟着唱一句歌词)。

(4)本首歌曲总共有三段,我们先学第一段,会唱第一段的基础上在学习第二、三段。

(5)在欣赏一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录音机)
(6)(师)本首歌曲的表现形式应该是怎样的?(生:优美、抒情的)对!(师)这首曲子是赞美德宏,赞美傣族,赞美我们家乡的一首歌曲,我们应该要为德宏有这么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而感到骄傲,尤其是傣族同学更应该感到自豪。

那么下面我们就用骄傲自豪的心态,用优美、抒情的方式再来完整的唱一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7)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8)纠正学生没唱准的地方。

小结: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我们大家又学会了一首赞美自己家乡和歌颂少数民族的歌曲,大家高不高兴?(生:高兴)好,那么学习这首歌曲,我们要知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不仅代表了傣族地区,它还代表了整个德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