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他们需要关爱》教学设计安枫知识讲解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关爱》程,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时。
一、说教材本是有xx新学校研究中心开发,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题组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程,三年级用书《关爱》程的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部分“故事与思考”。
这个故事是关于长大与担当的故事,特别需要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和体会。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启发学生建立起长大与责任,行动与爱心之间的联系。
说教学目标能说出老人和病弱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通过观察,总结他们在不同场合需要哪些帮助,得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结论,培养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回想自己乘坐公交车的体验,说出车上需要关爱的人以及为什么需要关爱。
教学难点:由于地区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乘坐过公交车,没有体验过给别人让座,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体验。
三、说教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是要让学生在与社会中的他人相处过程中去感受世间的温馨与关爱,这一单元主要以小学生会频繁接触的公交车厢为社会缩影,通过让孩子观察公交车上各式各色的人物和交流与他们相处的经验将关爱他人延伸至整个社会大范围。
四、说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2、学生大声说出看到的图片内容。
3、师生交流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及趣事。
4、读故事,回答问题:(1)从哪里可以看出奇奇长大了?(2)和奇奇一起上车的老人为什么没有做到座位?(3)在公交车上需要给哪些人让座?为什么?(4)你乘坐公交车时给别人让过座吗?、总结我们在乘坐公交时要给哪些人让座,因为他们需要关爱。
6、我是关爱小天使,帮助他人我能行(1)小组交流。
(2)完成表格填写。
(3)小组展示。
7、小结。
三年级下《他们需要关爱》教学设计安枫
三年级公民关爱《他们需要关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老人病弱、残疾人等弱势人群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2.懂得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他们;3.培养学生初步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角色体验,换位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养成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懂得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教学难点:体验弱势人群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弱势人群的尊重、理解和友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模拟体验,引发关爱之心教学意图:了解社会中遇到有困难的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1.我们能想象到残疾人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下面我们就走近他们,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规定时间内。
)(1)双手解下红领巾、单手系红领巾(2)采访:在你双手解下的时候感觉怎样?单手系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没系好的请同桌同学伸出温暖的手帮忙系好。
(3)老师还看到有许多人不由自主地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了他们,你的心情怎样?2.残疾人因为身体的残疾带来生活不便,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人因为多种原因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帮助。
让我们共同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吧。
活动二、探究新知(一)观察课件图片,引出关爱谁1.展示了一组图片,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最认真?(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都反映了一个什么生活实例?(2)周围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你会怎样做?提问:他们是指哪些人?(板书课题)2.老师对乐于助人的孩子给予鼓励(二)观察图片,知道怎样做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对他们的做法给与评价,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说说当时的情景。
品德与生活《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品德与生活《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一、内容说明: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以及了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这些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让学生换位体验,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目的: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并从中得到感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丝巾,课件,100元人民币,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
五、教学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板书残疾人)(2)、小朋友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他为残疾人。
你见过残疾人吗?2、通过活动,加深体验(1)、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一人明眼走完全程,路线是教室一圈。
)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2)、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单手戴红领巾,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戴。
【K12学习】《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关爱》课程,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本课是有xx新学校研究中心开发,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课题组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课程,三年级用书《关爱》课程的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部分“故事与思考”。
这个故事是关于长大与担当的故事,特别需要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和体会。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启发学生建立起长大与责任,行动与爱心之间的联系。
说教学目标能说出老人和病弱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通过观察,总结他们在不同场合需要哪些帮助,得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结论,培养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回想自己乘坐公交车的体验,说出车上需要关爱的人以及为什么需要关爱。
教学难点:由于地区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乘坐过公交车,没有体验过给别人让座,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体验。
三、说教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是要让学生在与社会中的他人相处过程中去感受世间的温馨与关爱,这一单元主要以小学生会频繁接触的公交车厢为社会缩影,通过让孩子观察公交车上各式各色的人物和交流与他们相处的经验将关爱他人延伸至整个社会大范围。
四、说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2、学生大声说出看到的图片内容。
3、师生交流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及趣事。
4、读故事,回答问题:(1)从哪里可以看出奇奇长大了?(2)和奇奇一起上车的老人为什么没有做到座位?(3)在公交车上需要给哪些人让座?为什么?(4)你乘坐公交车时给别人让过座吗?5、总结我们在乘坐公交时要给哪些人让座,因为他们需要关爱。
6、我是关爱小天使,帮助他人我能行(1)小组交流。
(2)完成表格填写。
(3)小组展示。
7、小结。
幼儿园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幼儿园大班教案《他们需要关爱》一、课程目标1.让幼儿了解“关爱”的意义;2.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3.帮助幼儿认识到周围的人都需要关爱;4.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多帮助他人。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他们需要关爱》通过展示一些插图,让幼儿了解一个小故事:猫妈妈一天到晚忙着照顾自己的小猫,却常常忽略了邻居的小小鸟们,直到鸟妈妈受伤了,猫妈妈才学会了关心他人。
教师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并请幼儿配合的听、看,了解故事情节与角色的变化。
2. 讨论“关爱”的含义通过问答和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理解“关爱”的含义。
教师可以问幼儿一些问题,比如:“你有体贴、照顾过别人吗?”“你认为关心别人有什么好处?”“当你需要帮助时,你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等,让幼儿思考“关爱”的含义。
3. 制作“关爱卡片”为鼓励幼儿关心、帮助他人,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幼儿们在下课之后和家长一同制作“关爱卡片”,写上一些朴素的祝福语和关爱的话语,然后送给需要关爱的人,比如老年人、病人、孤儿等。
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们现场互相交流、借鉴,增强互动。
三、教学方法1.以讲述小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关爱”的概念;2.利用简单的问答方式,帮助幼儿思考“关爱”的意义、方法;3.通过手工制作“关爱卡片”的方式,让幼儿们在实践中体验“关爱”的乐趣和意义。
四、教学要点1.教师需要在授课前先将小故事准备好,并细致解读角色情节;2.问答环节需要根据孩子们的思考开放性地引导,增强参与程度;3.制卡环节需要教师全程指导,并监督孩子们互相协作。
五、教学评估1.课堂中教师观察幼儿们的回答方式(比如回答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深度等);2.观察幼儿制卡的过程中,对卡片的认真程度、互助程度进行监控;3.对于课后幼儿家长去关爱需要关爱的人的反馈,可以进一步推测孩子们学习方法和参与度的高低。
六、课程反思1.教师都应该讲述故事情节的变化以及角色的出场原因,因为幼儿尤其喜欢通过角色的情感变化来理解故事。
1小学思品他们需要关爱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他们需要关爱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残疾人并切身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之情,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和知识小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活动重点: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之情,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活动难点: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活动课时:1课时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千手观音》舞蹈节目录象以及采访领舞演员的电视录象。
(2)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3)四个参赛方队的标志及得分牌。
(4)若干爱心奖章。
2.学生准备:(1)每人一块大方巾。
(2)课前搜集关于残疾人的任何资料。
(3)穿一件带拉链的外套。
活动过程:他们需要关爱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舞蹈节目,轻松一下。
(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师:这个节目好看吗?生:好看。
师:它还有个地方很特殊,谁知道的?师简单介绍这个节目是由聋哑演员表演的。
师: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生1:眼睛看不见的人。
生2: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
生3:也有的耳朵听不见。
生4:嘴巴不会说话的人。
……师:对,我们把这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叫做残疾人。
残疾人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二、扮一扮:体验艰难生活1.体验游戏(一):扮盲人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大方巾,蒙住双眼,站在自己的座位前,把凳子移到桌子底下,再顺着桌子慢慢走,绕着你们的桌子走一圈回到自己的座位,尽量不要碰到其他同学或桌子。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他们需要关爱》教学案例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他们需要关爱》教学案例(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残疾人一辈子活中的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重而不鄙视残疾人,使学生产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认识到关心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关心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培养搜集资料、猎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预备1、让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调查了解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有关知识。
2、组织学生预备“爱心”小礼物。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一根拐杖、一副目镜、几枚爱心奖章。
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引发话题1、谈话导入现在老师做两个动作,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教师打两个哑语(你好;请坐)猜一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什么人常做这种手势?(聋哑人)2、了解残疾人引导:聋哑人的耳朵听不见任何声音,他们是残疾人,你们还明白哪些残疾人?(眼睛看不见的盲人、缺少手臂的、缺少腿的、智力有问题的……)总结:大伙儿刚才说的一些人,她们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耳朵听不见,有的智力不行,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他们差不多上残疾人。
小朋友,你们明白吗,我们中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我们盐都市就有40多万残疾人。
(二)故事回响,心语传递过渡:残疾人尽管躯体上有残疾,然而他们的心灵和我们正常人是一样的。
老师认识一个叫小瑶的女孩,家住四川,你们想明白他的故事吗?(生看录像,内容:一个残疾女孩,用失去双臂,但他和正常人一样,坚持学习游泳,他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强的生活着。
)交流: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总结:是啊!那个大姐姐真了不得,失去了双臂还在坚持学游泳,因为他是残疾人,因此她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
拓展: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伙儿去了解几位些残疾人的故事(教师讲述收集到的周婷婷、张海迪、桑兰等残疾人的故事,能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现自己收集到的图片。
)交流:听了这些残疾人的故事,你们想说什么?(三)感知艰辛,换位体验1、引导想象:小朋友,让我们现在来想一想,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讲述生活中残疾人遇到的困难)2、换位体验:是啊!小朋友们说得对,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专门多专门多的困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2019-2020年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他们需要关爱》WORD版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他们需要关爱》WORD版教案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小学马亮《他们需要关爱》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学期)爱心行动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残疾人并切身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体验他们生活的艰难不易;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使学生同情与关爱残疾人,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在备课时做了如下设计:通过组织换位体验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生活不方便,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师生再互动交流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然后借用课堂练习题,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残疾人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最后开展爱心延续活动,继续在班级开展“爱心加油站”活动,让学生制订爱心行动计划,课内外结合,在爱心教育方面推进学生的发展,促动学生去关爱身边的每个人。
我觉得这节课我准备得很充分,对预设的教案也很满意。
然而,没想到却在课堂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差一点伤害了两个幼小的心灵。
在换位体验活动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都想上台表演。
我请小朋友先自己找伙伴自己选角色表演。
(如:盲童拿书、写字;失去手的人拿东西吃;失去脚的人走楼梯;哑巴问路……)表演中,有一小组的活动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男孩谢柯正在表演一个只有一只脚的残疾人走楼梯,每次当他走了几步后就故意摔倒,然后朝着旁边的女孩陈婉怡做鬼脸,还哈哈大笑说:“陈婉怡的爸爸上楼梯了。
”旁边的同学也都笑起来,但陈婉怡低着头站在一旁,似乎还在哭泣。
我走了过去,陈婉怡的头更低了,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我心里一怔:难道她的爸爸是个肢体残疾人,应该不会的,以前没听说呀,或许课间另有别的事让她受了委屈吧。
这时,一个男孩大声说:“老师,陈婉怡的爸爸只有一只脚。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孩子们的眼光都注视着我。
我全明白了,原来谢柯拿陈婉怡爸爸的残疾来取笑心怡。
小学思品他们需要关爱PPT教学课件
俾斯麦主张采用什么方式 统一德国?
武力,战争
三次王朝战争
普鲁士
1864 丹 麦 1866 奥地利
1870 法 国
王朝战争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因参与者是王 国与王国或发起国是君主制国家而得名。
普奥战争
3、《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凡尔赛)
威廉二世
德意志帝国皇帝旗帜
德意志帝国的战旗
你认为德意 志帝国继承了普 鲁士王国的哪些 传统?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德意志帝国的大国徽
4、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历史影响
政体; 实质与局限; 作用与后果。
与英国的《权利法案》和法国的 1875年宪法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什么鲜明特色?并对比分析英、法、德 三国所建立的政体特点。
处死路易十六
3、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成为军事独裁者
拿破仑 Napoleon 1769-1821
你知 道么 ?
这个 建筑是 为纪念 什么事 件而修 建的?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战果辉煌 多次打败 反法同盟
转向领土扩张: 战争性质变化
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
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 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 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 君,是一个 “暴发户”。他,就是 拿破仑!
“国际盲人节”是几月几 日
8月12日
人民币上有没有为盲人提供的识别标志
人民币上有没有为盲人提供的识别标志
有!
中国有没有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
中国有没有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国的助残日是每年几月的第几个星期日
大班社会教案—他们需要关爱
大班社会教案—他们需要关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关爱,为什么需要关爱2.掌握如何表达关爱,例如说话、行为等3.培养学生关注他人的意识和爱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理解关爱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掌握如何表达关爱的方式三、教学过程1. 热身1.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讨论自己在家中经常得到的关爱,并让每个小组在黑板上写下所得到关爱的总结。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关爱让他们最感激,为什么。
2.教师可提供故事或短文,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思考主人公展现出来的关爱。
2. 正课1.教师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关爱,为什么需要关爱。
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被关爱的经历,从而启发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需要。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让他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爱。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一些特别的话,或参与一些行动来表达爱和关心。
3.教师可以请一些社工来参与课堂,和学生分享不同年龄层次对关爱的需求和表达方式,以此拓展学生视野和认识。
4.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或小组练习,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表达关爱。
3. 结束1.教师可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本堂课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例如,什么是关爱?为什么需要关爱?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关爱?2.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本课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关注他人和表达爱和关心,学生也可以给自己和其他人一些鼓励和肯定。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写下他们理解的关爱并陈述一些表达关爱的方式,可以形成一个学生群体文化。
2.鼓励学生在家中多表达给亲人、朋友和宠物等关爱的言语和行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关心,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注他人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使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爱的概念。
例如,在热身活动中,我让学生分享他们小时候得到的关爱经历,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关爱,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如何去摆出自己的关心和爱。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设计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设计《他们需要关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尊重残疾人和老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换位体验,故事分享,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和老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要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帮助陌生人,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和遮眼布。
2.课前搜集,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的设施,手机反应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收集残疾人保障法相关条文。
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了解助残设施的用途。
1.小朋友,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些设施?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吗?2.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助残设施,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二、换位体验,感受残疾人的不易。
1.这些人,和我们健康人相比,有什么不同?我们把这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和功能有了缺陷的人叫做残疾人。
2.播放一组有关残疾人的视频和图片。
3.教师语言描述:蔚蓝的天空,五彩的花朵,他们看不见;美妙的音乐,小鸟的欢唱,他们听不见;高兴的时候他们唱不出声,跳不起来,这就是他们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关爱残疾人的话题。
4.残疾人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体验活动_____体验盲人。
强调体验活动的要求:真诚、认真地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
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你的眼前是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来体验一下双目失明的盲人的生活,要特别强调的是,希望每个同学都怀着真诚的心认真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能做到吗?请大家继续闭好眼睛慢慢地站起来,走几步,和你平时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吗?再请每组派两名同学来进一步参与体验,谁来试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体验盲人,从前面出发,走到后面绕过桌子再回来,另一个同学跟着,其余的同学是观察者。
思品《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
思品《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思品《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10课《他们需要关爱》,根据本册教材编排体系,本文和《关心老人》《小手拉小手》《别把花草弄疼了》同属“爱心行动”系列教育。
本单元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其中《他们需要关爱》一文旨在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在身有残疾、生活难自理的情况下,战胜病残,顽强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并获得成功。
引导学生体验他们生活的艰难不易,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去关爱、温暖他们。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更富同情心,更易于爱心的培养,但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日里享尽了家人给予的关爱,加上人生经历少,对于残疾人这个概念十分模糊,更别说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他们对残疾人的痛苦无法体会,甚至会觉得他们很好玩,有的还要去刻意模仿,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和学生情况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和态度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尊重而不歧视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2、行为与方法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困难和痛苦,激发学生关心残疾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残疾人。
按照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实际,课前我组织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关于社会对残疾人关心帮助的图文资料以及反映残疾人“人残志坚”的故事,为课堂学习储备好足够的资料。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时,我设计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设计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1课第二节《他们需要关爱》。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关爱弱势群体。
具体内容包括: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点,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关爱弱势群体的意义,如何关爱弱势群体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关爱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帮助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点,关爱弱势群体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弱势群体的困境,激发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弱势群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引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生活困境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关爱弱势群体的意义和方法。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弱势群体的场景。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7.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调查身边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并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关爱他们。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弱势群体概念: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因自身条件或外部环境限制,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
特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权益易受侵犯。
关爱意义: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体现人间大爱。
关爱方法:尊重、理解、帮助、支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身边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关爱他们。
2. 作业答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具体的关爱措施,如:尊重他们的权益、提供物质帮助、给予精神支持等。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第一章:理解关爱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1.2 教学内容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的表现方式为什么要关爱他人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关爱的理解和经验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爱他人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感悟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回答,评估学生对关爱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关爱他人的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关爱他人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2 教学内容倾听:如何有效地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表达: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意同理心: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关心和理解2.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的关爱场景,练习倾听、表达和同理心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体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2.4 教学评估学生技巧掌握度:通过角色扮演的展示,评估学生对关爱技巧的掌握情况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练习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改进建议第三章:关爱特殊群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困境培养学生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意识和包容心态3.2 教学内容特殊群体的定义和特点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困境如何关爱特殊群体3.3 教学方法视频观看:播放一些关于特殊群体的纪录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特殊群体的了解和关爱经验,互相学习和分享3.4 教学评估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视频内容的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特殊群体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态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意识和包容心态第四章:关爱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实践的机会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关爱行动的习惯和责任感4.2 教学内容关爱实践的机会和方式: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捐款捐物等关爱实践的注意事项:如尊重他人、保护隐私、遵守规则等4.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关爱实践的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启发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关爱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参与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关爱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关爱实践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改进建议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关爱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持续关注和参与关爱行动的习惯和责任感5.2 教学内容回顾所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关爱定义、技巧、特殊群体关爱和实践经验等总结反思:让学生写一篇总结报告,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5.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报告,互相学习和启发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5.4 教学评估学生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反思能力学生态度:观察学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第六章:建立关爱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立关爱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推广关爱的意识6.2 教学内容关爱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如何在自己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建立关爱文化关爱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不同环境中推广关爱,创建关爱文化角色扮演:模拟在各种场合中实践关爱文化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理解度:通过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关爱文化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第七章:挑战与解决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实践关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在实践关爱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7.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在实践关爱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情景模拟:模拟一些挑战性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分享和情景模拟中的参与情况学生应对策略:评估学生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八章:关爱与自我成长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实践关爱中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关注自我成长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关爱他人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在实践关爱中如何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成长对个人发展的意义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在实践关爱中如何实现自我成长个案分析:分析一些在关爱他人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实例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个案分析,评估学生对关爱与自我成长关系的理解第九章:关爱与社会责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培养学生承担关爱他人责任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关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承担关爱他人责任的意义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关爱意识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关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关爱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关爱与社会责任关系的理解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加深对关爱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持续关注和参与关爱行动的习惯和责任感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展望未来,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关爱行动计划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和参与关爱行动10.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行动计划,互相学习和启发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行动计划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10.4 教学评估学生关爱行动计划: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学生态度:观察学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中关于关爱重要性的理解补充说明: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关爱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
《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来自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爱的行动”中的第二课《他们需要关爱》。
爱心的培养,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儿童的整个发展进程之中。
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享尽了家人、社会的关爱,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人的现象。
针对《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题,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是活动目标设计,然后是活动版块设计,最后是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单元中安排《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目的在于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在身有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仍能战胜病残,顽强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并获得成功。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参与换位体验活动,从而引导他们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不易,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并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去关爱、温暖他们。
针对这样一个前提,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活动目标:在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
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在行为习惯:方面,让学生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心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看录象资料,参与换位体验活动,聆听残疾人故事,观察残奥会图片,讨论和交流社会现象,看DV画面听音乐等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和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给予残疾人关爱和帮助,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平时的教学让我深知,在有些情况下模拟具体情境,的确能萌动学生的内需,为了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特定的角色和具体的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一个尝试扮演全新的角色,体验全新的生活,产生全新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机会,我们在本课设计了“换位体验”这一活动版块。
《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
《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来自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爱的行动”中的第二课《他们需要关爱》爱心的培养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儿童的整个发展进程之中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享尽了家人、社会的关爱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人的现象针对《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题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是活动目标设计然后是活动版块设计最后是教学过程设计在本单元中安排《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目的在于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在身有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仍能战胜病残顽强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并获得成功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参与换位体验活动从而引导他们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不易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并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去关爱、温暖他们针对这样一个前提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活动目标:在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行为习惯:方面让学生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心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看录象资料参与换位体验活动聆听残疾人故事观察残奥会图片讨论和交流社会现象看DV画面听音乐等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和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给予残疾人关爱和帮助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平时的教学让我深知在有些情况下模拟具体情境的确能萌动学生的内需为了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特定的角色和具体的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一个尝试扮演全新的角色体验全新的生活产生全新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机会我们在本课设计了“换位体验”这一活动版块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如果能把需要进行价值引导的内容融入故事中在适时配上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就能自然引导他们带着自己已有的经验融入其中考虑到再现残疾人身残志坚获得成功的事迹更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又设计了感受“他也行”这一活动版块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让儿童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观察去体验以搜集资料获得信息激发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品德与生活》中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是由于受地区资源的限制农村缺乏关爱残疾人的机构和设施身处农村的孩子不能集中接触到那么多的残疾人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在情感上很难深刻地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这种情况对于教学是一种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在本课教学中我还设置了第三个活动版块这就是“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三大活动版块的设计让孩子们从换位体验到亲眼看亲耳听目的在于启发和引导他们发现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理解残疾人内心的痛苦了解残疾人成功的不易激发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尊重和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残疾人并能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让爱的种子撒向每个残疾人的心田为了实现本课的活动目标我课前做了如下准备:1《千手观音》的录象片段2动画片《宝莲灯》片段3残疾人演奏家周舟的故事4残奥会上运动员的精彩图片5普通残疾人受帮助和受歧视的对比图片6自拍DV并配乐《世界需要热心肠》7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资料和图片同时我也让学生做了以下准备:1每人准备一块手帕2每人准备一根拐杖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以《千手观音》的录象片段导入新课《千手观音》是XX年春晚的一大亮点这个节目已经称得上家喻户晓了我相信即使一年级的孩子也会有所了解而且表演节目的全是聋哑人(播放《千手观音》动画)抓住契机以它来导入新课唯美的画面足以令孩子们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震注意力高度集中接着我相机介绍如此精彩的舞蹈是一群听不见声音的聋哑人跳的此时的学生心一定会隐约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这当中肯定有惊讶也有敬佩接着我问:聋哑人跟我们有些不同呢学生回答后我指出:我们称这些聋哑人为残疾人在学生对残疾人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后我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对残疾人这一概念的理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残疾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简要总结:像这样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没有手或失去了脚嘴巴不会说话的人我们称他们残疾人在这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我只是从直观上对残疾人进行了解释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接着完成如下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能像我们这样轻松、快乐地生活就让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吧由此顺利地完成了由导入向换位体验活动的过渡二、换位体验活动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帕自己蒙上眼睛摸索着前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明白盲人走路的艰辛接下来我让学生拿出拐杖蜷起一条腿慢慢前进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瘸腿前行的困难然后我让学生观看他们最爱看的动画片《宝莲灯》(但只是无声的画面)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人的痛苦三次体验活动过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假如你是残疾人你会样在自己深刻的换位体验后再谈自己的感想学生自然会感触颇深此时我再次让他们看《千手观音》舞蹈演员训练的画面引导他们明白:这个舞蹈的成功这些聋哑人演员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令我们敬佩的至此我想学生的心目中一定对如何对待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了三、感受“他也行”这是我设计的第二个活动环节首先完成过渡:其实在我们这个可爱的社会中残疾人通过努力也能取得成功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完成过渡之后我让学生观看音乐神童周舟的小时侯的故事我想同龄人的事迹更容易激起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关爱同龄残疾人的欲望也一定会在他们心中萌芽看完周舟的事迹介绍后我再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观看残奥会上运动员比赛和领奖的精彩图片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运动员在运动会上拿到奖牌肯定会非常激动这一点我想孩子也不会例外出示这些图片就是想激发学生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敬佩听故事和看图片就是想让他们明白残疾人和平常人没有区别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们甚至要更加关爱他们其实到这儿我仅仅让学生们接触到的是残疾人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一些成功的典型为了不使教育陷入一个误区避免学生忽视对那些平凡的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我便带领学生进入了下一个活动环节四、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走近普通残疾人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达到让学生产生关爱和帮助身边每一位残疾人的意识才是我本节课教育的宗旨为此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对比性的图片:一部分是倍受社会帮助和关爱的普通残疾人的图片;一部分是遭到个别人歧视和欺负的普通残疾人的图片看完图片后我让学生辨析对错找出原因讨论交流正确的做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可以直接指导学生以后的行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把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才是完成了真正的教育接下来我又组织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在你们身边有残疾人你以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以后你准备如何对待他们你看到周围有人欺负残疾人以后如果被你看到了你办这一系列的问题将直接使学生反省自己并指导他以后的行为由名人到普通人由个体推广到集体通过对残疾人生活的全面了解促进学生产生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欲望到此为止应该说同学们已经产生了这种欲望为了使这种欲望更加强烈我又适时出示了一组介绍我国社会关爱残疾人的图片:1人民币上有盲点帮助盲人触摸它的数额2公共汽车上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座位3马路上有专门为盲人设置的盲道4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助残日我国号召全社会帮助和关爱残疾人通过这个环节的介绍我想让学生明白关爱和帮助残疾人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五、总结延伸推向高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是不是我们只需要关心中国的残疾人就够了这一问题的切入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爱心无国界只要是残疾人我们都应该义无返顾的去关爱和帮助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我让学生欣赏制作的DV(人们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片段剪辑)并配上《世界需要热心肠》的音乐看着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我想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他们的心田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公民关爱
《他们需要关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老人病弱、残疾人等弱势人群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2.懂得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他们;
3.培养学生初步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角色体验,换位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养成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懂得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教学难点:
体验弱势人群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弱势人群的尊重、理解和友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模拟体验,引发关爱之心
教学意图:了解社会中遇到有困难的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1.我们能想象到残疾人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下面我们就走近他们,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规定时间内。
)
(1)双手解下红领巾、单手系红领巾
(2)采访:在你双手解下的时候感觉怎样?单手系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没系好的请同桌同学伸出温暖的手帮忙
系好。
(3)老师还看到有许多人不由自主地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了他们,你的心情怎样?
2.残疾人因为身体的残疾带来生活不便,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人因为多种原因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帮助。
让我们共同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吧。
活动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课件图片,引出关爱谁
1.展示了一组图片,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最认真?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都反映了一个什么生活实例?(2)周围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你会怎样做?
提问:他们是指哪些人?(板书课题)
2.老师对乐于助人的孩子给予鼓励
(二)观察图片,知道怎样做
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对他们的做法给与评价,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说说当时的情景。
2.在你的周围、你的家里,有需要照顾的人吗?请讲述一两件照顾他人的事。
讲述自己关爱照顾他人的事。
小结:同学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希望今后继续努力。
3.我们看看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图片说内容
4.班里一个同学的腿骨折了,暂时不能来上学,我们需要帮助他吗?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谈想法
5.讨论
(1)在写作业时,有一个学生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朋友有一道题不会写,就主动把自己的本子给他抄答案。
()这样的做法是否帮助别人?应该怎样去帮助他?讨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时到位)
(2)一个小朋友奔跑时跌倒,插破了手臂上的一大块皮,伤口上有
烂泥,小华将她扶到水池边用自来水帮她清洗,结果伤口发炎了,小华深感愧疚和无措。
①学生读题目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汇报
④教师总结:帮助别人要适时,到位,量力而行。
(三)热情伸出温暖的手,升华感情
教学意图:整合学科,使学生学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1.观看本校爱心图片
2.教师过渡: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关爱他人。
对他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是我们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3.我们的国家为了帮助这部分有困难的人,出台了一些政策,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方便。
活动三、总结:
学生谈收获
活动四、我做小小志愿者,落实行动。
创设情境,元旦快到了,学校组织学生去社区看望独居老人的活动,你打算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它们会疼吗?
板书设计:它们会疼吗?(3)
关爱动物和谐相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