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大事年表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生物化学与分子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生物化学与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1674b3da2cc58bd63186bd38.png)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公元1911年~公元1948年公元1911年●出生于波兰的美国生化学家C.芬克在英国从米糠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抗脚气病的白色晶体,并将这类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
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维生素”这一概念。
●Rous P. 发现鸟类致瘤病毒。
公元1912年●英国生化学家F.G.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德国生化学家O.瓦尔堡证明在细胞中有一种激活氧的呼吸酶,并发现氰化物能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提出呼吸作用需要铁参加。
●提出生物氧化为脱氢作用。
●Morgan T.H.发现雄果蝇某些基因的完全连锁。
公元1913年●提出酶动力学理论。
●Sturtevant A.H.创用三点测交法并建立连锁距离的概念。
●Bridges C.B.发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确证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1914年●美国生化学家E.R.肯德尔分离出纯的甲状腺素。
●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利用细菌处理下水道。
●指出生物氧化由铁激活氧而来。
公元1915年●美国生物学家T.H.摩尔根和他的学生A.H.斯特蒂文特、C.B.布里奇斯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发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出版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补充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德国化学家R.M.维尔施泰特发现在叶绿素分子中镁离子间4个氮原子相连,而氮则分别位于4个闭环的烃链上,从而提出了镁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地位同铁在血红素分子中的地位相当。
●英国微生物学家F.W.特沃特发现了溶菌现象。
1917年法国出生的加拿大人F.H.德埃雷尔将这种溶菌因素命名为噬菌体。
●Twort F.W.分离病毒。
●美国营养学家E.V.麦科勒姆发现维生素A,1922年E.V.麦科勒姆等又发现维生素D,并证明其与软骨病有关。
他还把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可以影响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已被我们普遍接受,然而,从最早观察到激素对一些癌症病人有益到发展成以内分泌器官为靶标的第一种药物,已经经历了一百年。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4cbda8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f.png)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摘要:一、前言二、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概述三、重要事件及发现1.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提出万物皆由水组成2.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3.公元前3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几何原本》4.16 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5.17 世纪: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6.17 世纪:牛顿创立经典力学7.18 世纪:林奈提出生物分类系统8.19 世纪:达尔文提出物种演化论9.19 世纪:电磁学的发展10.20 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四、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1.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2.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3.我国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五、结论正文:【前言】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录了自古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发明和创新。
这些事件和成果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重要内容。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概述】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从古至今,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
从泰勒士提出万物皆由水组成,到20 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这一年表展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脉络。
【重要事件及发现】1.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提出万物皆由水组成,这一观点为后来的自然哲学家提供了启示。
2.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
3.公元前3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几何原本》,奠定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基础。
4.16 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质疑了长期盛行的地心说。
5.17 世纪,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17 世纪,牛顿创立经典力学,解释了行星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现象。
7.18 世纪,林奈提出生物分类系统,为现代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8.19 世纪,达尔文提出物种演化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原理。
9.19 世纪,电磁学的发展,包括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生物科学重要成就的年谱
![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生物科学重要成就的年谱](https://img.taocdn.com/s3/m/4557da5b80eb6294dd886cc8.png)
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生物科学重要成就的年谱点击数:21次录入时间:2010-5-24 16:36:00 编辑:wanghui2066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900)我国在7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
我国在5000年前就开始养蚕。
距今约1400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编撰了《齐民要术》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
我国早在宋朝真宗时期(998-1022),就已经采用接种人痘——即将轻症天花病人脓疱中的浆液(简称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天花的蔓延。
1578年,我国明朝李时珍编写成《本草纲目》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动植物知识。
1675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VanLeeuwenheek,1632-1723)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雨水、井水、河水等,首次发现其中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在活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进而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成分。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1799)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这样肉块就可以不受胃的物理性消化的影响,而胃液却可以流入笼内。
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笼子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从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1796年,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1749-1823)用针尖沾上感染了牛痘的挤牛奶女工手上的痘浆,然后划到一个男孩左臂的皮肤上。
六个星期以后,又在这个男孩的右臂接种了天花痘浆,但是这个男孩并没有感染开花。
由此证明,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1800年左右,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J.Dalton,1766-1844)写了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八年级生物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56180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6.png)
八年级生物历史知识点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八年级生物所需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生命由两种本质构成:物质和形式。
他还提出了生物分类学中的“层级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将生物按照他们的特征分层级分类。
2. 17世纪自然神论哲学家将生命看作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当时人们对生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但是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掌握了关于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3. 18世纪科学家卡尔·林奈开创了现代生物分类学。
他设计了一个用拉丁语命名的层次分类法,这个分类法一直沿用至今。
4.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物种可以逐渐改变并且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达尔文的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的机理,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5. 20世纪生物学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出现了许多新的生物学分支,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等。
这些分支加深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上述历史知识点外,八年级生物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生态系统: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食物链、食物网、物种多样性等生态概念。
2. 遗传与进化:了解遗传性状、染色体和基因等遗传学概念,以及生物进化的机理和证据。
3. 分子生物学:了解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等。
4. 细胞生物学: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通过了解其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和世界的运作。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掌握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和概念。
生物必修一、二、三历史大事件
![生物必修一、二、三历史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1551c3a58da0116c174951.png)
生物必修一、二、三出现的时间、人名及其事件说明:整理以时间顺序整理,不按照书本顺序。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把“小室”命名为细胞。
17世纪,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浊的空气,但是并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实验发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785年,人们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世纪,德国一位海洋生物的自然哲学家提出:复杂的有机体都是一种球状小泡似的纤毛虫的聚合体。
这些纤毛虫失去了自己的独立而将其生命从属于一个整体。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并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了自己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的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思想,大胆鲜明地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学说。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动物的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系统构成的内环境是稳定的,这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a5d37a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7.png)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公元前 384 年公元前 322 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分类,他的著作《动物志》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公元 2 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通过对动物的解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学进行了研究,但其理论中存在一些错误。
1543 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构造》,纠正了盖伦的许多错误,开创了现代人体解剖学。
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的存在,但他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壁。
1674 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原生生物、细菌和红细胞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1735 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统》,提出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使生物分类更加规范化。
1838 年 1839 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1865 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1900 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遗传学开始迅速发展。
1928 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科学家雅各布和莫诺提出了操纵子学说,阐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1970 年,科学家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为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3 年,科恩和博耶成功地实现了将不同来源的 DNA 片段拼接在一起,创建了第一个重组 DNA 分子,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8 公元1977年~公元1999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8 公元1977年~公元1999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https://img.taocdn.com/s3/m/dcd5328a84868762caaed5aa.png)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公元1977年~公元1999年公元1977年●两组美国生物化学家,即H.W.博耶组和A.D.里格斯组,利用重组DNA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丘脑下部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并成功表达。
这是人类基因首次在细菌中的成功表达,以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的一页。
●利用电泳对DNA进行快速测序。
●美国生物化学家夏普和英国生物化学家罗伯茨发现断裂基因。
●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利用DNA重组技术产生出了人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Sanger提出“双脱氧终止法”改进DNA测序技术。
●Maxam A.M.和Gilbert W.发明了DNA的化学裂解测序法。
● A. J. Jeffereys R. A. Flavell报道了真核mRNA的剪接。
●美国生化学家W.吉尔伯特发明对大片段DNA进行快速序列分析的方法。
●Berget S.M.、Moore C.和Shap P.A.发现腺病毒基因中存在内含子和外显子,提出了断裂基因新概念。
公元1978年●病毒高级结构首次得到确定。
●Chang A.C.Y.、Nunberg T.H.和Kanfaman R.F.首次将真核基因(dhfr)在细菌中进行表达。
●Collins J.和Hohn B.建立了装配型载体,克隆DNA大片段。
●Hutchison C.A.、Phillips S.和Edgell M.H.建立定点突变技术。
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在特点位点引入突变是可能的。
●Blackburn E.H.等发现了四膜虫端粒的串联重复顺序。
●发现真核基因中的内含子。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出了人重组胰岛素。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和美国化学家切赫分别发现了某些RNA具有酶的生物催化功能。
●Harold Varmus和J. Michael Bishop发现了细胞癌基因。
●第一本《中国动物志》出版,这是由郑作新等编著的鸟纲第四卷,鸡形目。
生物学年表
![生物学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e7d66e1252d380eb62946db9.png)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著有《动物志》、《动物发生论》等,集当时动物知识之大成,后人尊他为“动物学之父”。
古希腊人提阿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公元前约371~前287),著有《植物史》等,后人尊他为“植物学之父”。
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盖仑(C. Galen. 129~199)创立了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体系,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医疗、药物等领域均有新发现,著作也多,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华佗(约145~208)医术高明,创用麻沸散,比西方发明麻醉药早1600年;创“五禽戏”疗法,以防治疾病。
公元6世纪中国人贾思勰(约480~550)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相关变异规律。
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
公元11世纪中国人沈括(1031~1095)著有《梦溪笔谈》。
该书涉及面广,有关生物学的条目约有百条,记载了一些生物的形态、分布、解剖、驯养及相互间关系等资料。
书中第一次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1543比利时人维萨利(A.Vesalius,1514~1564)出版《人体的构造》,创立了现代人体解剖学。
1553西班牙人塞尔维特(M.Serveto,1511~1553)发现肺循环途径。
1578中国明代医生李时珍(1518~1593)完成巨著《本草纲目》。
该书内容丰富,记有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是科学上的重要典籍。
1590荷兰詹森兄弟(Z. Janssen和 H. Janssen)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制作第一个复式显微镜。
1628英国哈维(W.Harvey,1578~1657)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
1651哈维著《动物的生殖》出版,宣称不论鸟、兽及人类,一切胚胎由卵中产生。
此书对动物生理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660英国人约翰·雷(John Ray, 1627~1705)发表第一部植物学著作,首创植物分类的自然系统,为林奈分类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整理)5公元1840年~公元1910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整理)5公元1840年~公元1910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https://img.taocdn.com/s3/m/50b859500b4c2e3f5627630b.png)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公元1840年~公元1910年公元1840年●德国化学家J.Liebig (J.李比希)出版了《Organic Chemistry in Its Application toAgriculture and Physiology》一书。
这本著作可以看作是最早的一部生物化学著作。
以此推翻了植物的“腐殖质”营养学说,创立了矿物质营养学说。
公元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威尔斯首次使用了麻醉剂,建立麻醉医学, 引导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公元1848年●认识到淀粉酶的分解作用,并通过淀粉酶将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公元1848年●德国电生理学家E.H.杜布瓦-雷蒙测定了动物的肌肉与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时产生的电流。
●中国植物学家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1714种,每物附图,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科或目。
它基本上按李时珍的系统进行分类,不同的是取消苔草类,增加群芳类。
是19世纪中国的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公元1849~1859年●法国生理学家C.贝尔纳发现并验证了肝脏内的糖原生成作用,血管舒缩神经,胰液消化作用,箭毒与一氧化碳及其他毒物作用的性质,提出“内环境稳定”的概念。
公元1850年●德国生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发现了肌肉收缩时形成的一种酸(乳酸);同时还测定了神经传导速度。
公元1851~1855年●法国化学家J.B.布森戈证实植物中的氮来自土壤中硝酸盐;而碳源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公元1852~1855年●德国生物学家R.雷马克与德国病理学家R.C.菲尔肖分别认识到细胞分裂的普遍性。
●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乳酸发酵是由活的微生物引起的。
提出发酵的“活力论”。
公元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R.L.C.(R.C.菲尔肖)所著的《细胞病理学》出版,提出了“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观点,发展了细胞学说。
实际上,上述观点,早在1855年他就提出来了。
●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与A.R.华莱士联合发表阐述生物进化思想的论文,《论物种形成变种的倾向,兼论自然选择法所引起的变种和物种的存续》。
近代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近代自然科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617e60e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3.png)
1660年——英国玻义耳发现气体的玻义耳——马略特定律。
1661年——英国玻义耳提出元素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1665——1676年——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创立微积分。
1665年——英国胡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提出了细胞概念。
1666年——英国牛顿发现白光为复合光。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正式发表。
1672年——英国牛顿提出光的微粒说。
1675—1683年——英国列文虎克用显微镜首次发现动物细胞、精子和细菌。
1676年——英国胡克发现固体弹性的胡克定律。
丹麦勒麦证明光以有限速度传播。
法国马略特发现气体的玻义耳——马略特定律。
1678年——荷兰惠更斯建立光的波动说。
1683年——日本关孝和发现行列式。
1687年——英国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1703年——德国施塔尔将燃素说系统化。
1705年——英国哈雷发现第一颗周期彗星,并预言周期为76年,1759年即得证实,称为哈雷彗星。
1712年——英国纽可门制成第一架能实用的蒸汽机。
1733年——英国凯伊发明织布飞梭。
1734年——法国杜菲发现电荷仅有两种。
1735年——瑞典林耐建立植物分类体系,创立双名命名法。
1742年——瑞典摄尔修斯创立百分温标。
1746年——英国罗巴克建立世界第一座铅室法制硫酸的工厂。
1747年——法国达兰贝尔创立偏微分方程论。
1752年——美国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揭示雷电本质。
1753年——俄国里赫曼研究闪电献身。
1755年——德国康德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1756年——俄国罗蒙诺索夫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1756—1774年——英国布莱克提出了比热概念,发现熔解热、汽化热。
1759年——德国沃尔弗创立胚胎发育的后成说。
1765年——英国哈格里沃斯发明珍妮纺织机。
1765—1787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并用作纺纱机的动力。
1766年——英国卡文迪许发现氢元素,并通过火花放电制得水、硝酸。
1770—1771年——法国拉格朗日创建群论。
课本中的生物科学研究历史事件归类
![课本中的生物科学研究历史事件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cd9c1c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00.png)
时间(年)
科学家及其成果
1744-1829 法国拉马克——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
1859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9世纪80年代 魏斯曼预言(p16)
18世纪
道尔顿首次提出了色盲问题
1927
美缪勒用X射线照射,诱发基因突变
1993
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抗虫棉
2001
国务院公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 理条例》
㈢必修三
时间(年)
1857 1926 1902 十九世纪末
科学家及其成果
法国 贝尔纳——动物内环境和外环境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 稳态概念 美国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 达尔文进行向光性实验
1910 1914 1928
詹森——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传递到下部
1857
巴斯德认为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参与
李比希认为发酵由细胞中的物质引起
比希纳实验证明了发酵是由酵母细胞
时间(年)
1917 1926起 20世纪80年代 1958
科学家及其成果
美萨姆纳首次提纯了酶(脲酶) 美萨姆纳证明了 酶是蛋白质 美切赫和奥特曼发现 RNA也有催化作用 美国斯图尔德——证明植物细胞全能性
时间(年)
20世纪60年代 1983
1986 1991 1994
科学家及其成果
提出生态工程
沼气工程列入国民经济的“农村能源” 发展计划 “生物圈2号” 破土动工
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住
“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
谢 谢!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生物学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
![生物学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5d386fa45177232f60a279.png)
生物学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学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中,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酿酒的记载。
北魏(公元386~534年)《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
长期以来民间常用的盐腌、糖渍、烟熏、风干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实际上正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防止食物的腐烂变质。
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在11世纪初时,我国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提出肺痨由虫引起。
意大利Fracastoro(1483~1553)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几种途径。
奥地利Plenciz(1705~1786)认为传染病的病因是活的物体,每种传染病由独特的活物体所引起。
18世纪清乾隆年间,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篇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鼠疫流行的凄惨景况,并正确地指出了鼠疫与鼠的关系。
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自古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将病人的衣服蒸过后再穿就不会传染上疾病,说明已有消毒的记载。
大量古书证明,我国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就已广泛应用人痘来预防天花,并先后传至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国家,这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r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他于1676年用自磨镜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约放大40~270倍),并从雨水、池塘水等标本中第一次观察和描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亦为微生物形态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世纪6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占重要经济地位的酿酒的工业和蚕丝业发生酒类变质和蚕病危害等,促进了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所引起。
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0c08b0c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6.png)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概述
2.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重要事件
3.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概述】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是一部记录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年表。
它以时间为主线,详细记录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理论、关键技术等,为人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工具。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重要事件】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记录了许多重要的自然科学事件,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 公元前 500 年,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的观点,奠定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 16 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挑战了当时盛行的地心说,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 17 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为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 18 世纪,拉瓦锡发现氧气,开启了化学研究的新篇章。
- 19 世纪,达尔文提出物种演化论,深刻影响了生物学的发展。
- 20 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自然科学发展历程参考,方便人们了解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脉络。
- 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科学成果。
- 揭示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未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学大事年表
![生物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9db64f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1.png)
生物学大事年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中国已有植物、动物和昆虫方面的物候知识(见《夏小正》)。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sistotle,公元前384~322)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对其中的一些作过解剖和胚胎发育观察。
著有《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等,是最早的动物学文献。
他的学生狄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71~前287),对数百种植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著有《植物志》和《植物的本源》等书。
出现于战国(公元前476~前222)晚期的《黄帝内经》,对人体内脏器官的部位、大小及功能已有较深的认识;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点也有较切实的描写。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尔雅》,将植物大别为“草”和“木”两大类,并将相似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大类,亦将其中相似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
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草创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而成书于东汉(公元25~220)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本草书,共记述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
罗马学者普林尼(Plinius the Elder, 23~79)著《博物志》37卷,记述了当时所知的有关自然(包括生物)的知识。
罗马医生盖伦(C.Galen,约129~200)集古代医学之大成,在比较解剖和实验生理的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公元4世纪晋人嵇含著《南方草木状》,记述了80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并首次记载了广东人利用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防治柑桔害虫的生物防治法。
公元5世纪晋末至南朝(宋)戴凯之著《竹谱》(约成书于5世纪中后期),用4字一句的韵文记述了我国南方竹类70多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植物专著。
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成书于533~540年间),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经验,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植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某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等。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87c1a7d1f34693daef3e73.png)
中国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刻印出版。它记述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订正前人之误,明确规定部、类、种三级分类程序。分植物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分动物为虫、鳞、介、禽、兽、人六部。每部(除人之外)之下又各分若干类。类之下分种。对生物的形态、结构描述之仔细和以此为基础的较准确的分类,均超过了前人
公元前460~前370年
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
公元前384~前322年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
公元1809年
J.-B.de拉马克所著《动物哲学》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进化思想,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物种进化的机制
公元1827年
俄国胚胎学家К.М.贝尔发表《论哺乳动物卵的起源》,首次准确地描述了哺乳动物的卵。1828、1837年又出版了《动物胚胎学》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第一次用非生命物质为原料合成原来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尿素
公元1863年
俄国生理学家И.М.谢切诺夫证实中脑和大脑里存在着抑制激发脊髓反射的机制──中枢抑制。开创了脑功能的研究
公元1864年
英国解剖学家R.欧文描述了1861年德国巴伐利亚索尔恩霍芬侏罗纪地层里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的第一个较完整骨骼化石
公元1865年
奥地利修道士G.J.孟德尔宣读并于次年发表《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报道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所发现的两个遗传规律。后被称为遗传学的“孟德尔定律”
微生物学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有哪些
![微生物学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da7066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b.png)
微生物学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有哪些人物:1、琴纳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列文虎克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3、C.G.埃伦贝格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C.G.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bacteria(细菌)一词。
4、F.J.科思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F.J.科思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物界,确定了此后百年间细菌的分类地位。
事件:1、1915~1917年,F.W.特沃特和F.H.de埃雷尔观察细菌菌落上出现噬菌斑以及培养液中的溶菌现象,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的概念从细胞形态扩大到了非细胞形态。
2、俄国出生的法国微生物学家C.H.维诺格拉茨基于1887年发现硫磺细菌,1890年发现硝化细菌,他论证了土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细菌的化能营养特性。
他最先发现嫌气性的自生固氮细菌,并运用无机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以及富集培养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壤细菌各个生理类群的生命活动,揭示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物质转化的各种作用,为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3、法国科学家L.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巴斯德涉足微生物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他论证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著名的曲颈瓶实验无可辩驳的证实了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大事年表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475~前221年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
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并将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亦将其中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还使用了“鼠属”、“牛属”、“马属”等名称公元前460~前370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公元前384~前322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
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
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公元前372~前287年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500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公元23~79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公元129~200年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公元533~公元544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
绘制了前所未有的精确的解剖图,首次提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公元1530~1536年德国植物学家O.布龙费尔斯撰写并出版《草本植物志》,摆脱前人书本知识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观察,对植物做了生动逼真的描述公元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A.维萨里所著《人体的结构》出版,首次否定加伦关于血液通过心脏中膈细孔而运行的论点,并作了其他修正,创立近代人体解剖学公元1583年意大利医生、植物学家A.切萨皮诺以果实为基础提出植物分类系统,完成巨著《植物》一卷公元1596年中国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刻印出版。
它记述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订正前人之误,明确规定部、类、种三级分类程序。
分植物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分动物为虫、鳞、介、禽、兽、人六部。
每部(除人之外)之下又各分若干类。
类之下分种。
对生物的形态、结构描述之仔细和以此为基础的较准确的分类,均超过了前人公元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公元1628年英国医生、解剖学家W.哈维所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出版,建立血液循环理论公元166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公元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细胞”公元1668年意大利医生F.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公元1677年荷兰显微镜学家A.van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发现了人的精子公元1682年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公元1686年英国博物学家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在其中讨论了种的定义公元1727年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医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
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中记载,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公元1735年瑞典植物学家C.von林奈所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
首先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其后又使用了国际化的双名制公元1771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用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恢复蜡烛因燃烧而“损坏”了的空气公元1777年法国化学家A.—L.拉瓦锡确认动物呼吸是一种缓慢的燃烧过程公元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L.伽伐尼证明用静电刺激蛙神经,能引起与其连接的肌肉收缩;发现了神经的电传导现象公元1796年英国医生E.C.琴纳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防天花,实现了人体的主动免疫公元1797年德国胚胎学家C.F.沃尔夫在《发生论》中,根据植物器官与鸡胚的发育,阐述了发育的渐成特性,主张后成论公元1802年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和德国博物学家G.特雷维拉努斯分别采用“生物学”(Biology) 这个术语公元1804年瑞士化学家N.-T.de索绪尔阐述绿色植物以阳光为能源,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形成有机物和氧的光合作用过程公元1805年法国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G.居维叶提出各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理论。
他用比较解剖学方法研究绝灭动物的化石遗骸,提出灾变论公元1809年J.-B.de 拉马克所著《动物哲学》出版。
该书系统地论述进化思想,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物种进化的机制公元1827年俄国胚胎学家К.М.贝尔发表《论哺乳动物卵的起源》,首次准确地描述了哺乳动物的卵。
1828、1837年又出版了《动物胚胎学》这是最早的比较胚胎学著作公元1828年德国化学家F.沃勒发表《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第一次用非生命物质为原料合成原来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尿素公元1830年中国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他根据对尸体的观察,重新绘制脏腑图,改正中国前人旧说,正确地区分了胸腔、腹腔的部位,指出隔肌之上只有心脏、肺脏;其余内脏器官均在隔肌之下。
记述了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纠正了“肺有二十四孔”之误。
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还提出听觉、视觉、嗅觉均与大脑有密切联系的看法公元1831年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确认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公元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T.A.H.施万通过先后分别发表《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公元1840年德国化学家J.李比希所著《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出版,推翻植物的“腐殖质”营养学说,创立矿物质营养学说公元1848年德国电生理学家E.H.杜布瓦-雷蒙测定了动物的肌肉与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时产生的电流中国植物学家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1714种,每物附图,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科或目。
它基本上按李时珍的系统进行分类,不同的是取消苔草类,增加群芳类。
是中国19世纪的一部重要植物学专著公元1849~1859年法国生理学家C.贝尔纳发现并验证肝脏内的糖原生成作用,血管舒缩神经,胰液消化作用,箭毒与一氧化碳及其他毒物的作用性质,提出“内环境稳定”概念公元1850年德国生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发现肌肉收缩时形成一种酸(乳酸);测定了神经传导速度公元1851~1855年法国化学家J.-B.布森戈证实植物中的氮来自土壤中硝酸盐;而碳源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公元1852~1855年德国生物学家R.雷马克与德国病理学家R.C.菲尔肖分别明确指出细胞分裂的普遍性公元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乳酸发酵是由有生命的微生物引起的公元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R.C.菲尔肖著《细胞病理学》出版,提出了“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概念,发展了细胞学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与A.R.华莱士联合发表阐述生物进化思想的论文。
《论物种形成变种的倾向;兼论自然选择法所引起的变种和物种的存续》公元1859年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出版公元1861年德国生物学家M.舒尔策证实植物与动物的生活物质和最低等生物的“肉浆”是同一种物质,并统称之为原生质公元1861~1864年L.巴斯德通过实验驳斥了F.A.普歇所支持的自然发生说公元1862~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J.von萨克斯指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以后又指出叶绿素包含在特殊的小体内(1883年命名为叶绿体)公元1863年俄国生理学家И.М.谢切诺夫证实中脑和大脑里存在着抑制激发脊髓反射的机制——中枢抑制。
开创了脑功能的研究公元1864年英国解剖学家R.欧文描述了1861年德国巴伐利亚索尔恩霍芬侏罗纪地层里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 的第一个较完整骨骼化石公元1865年奥地利修道士G.J.孟德尔宣读并于次年发表《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报道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所发现的两个遗传规律。
后被称为遗传学的“孟德尔定律”公元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所著《形态学概论》出版,在其中首次创用“生态学”一词。
该书还建议把原生植物和原生动物合并为原生生物Drotista,列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第三界公元1869年瑞士生理化学家J.F.米舍尔首次分离出核素(即核酸)公元1875年德国生物学家O.赫特维希指出受精是雄性原核与雌性原核的融合公元1876年德国医生、微生物学家R.科赫发现炭疽病病原体,并创建了细菌的培养技术公元1877年德国水生生物学家K.A.默比乌斯提出了生物群落(biocoenosoe) 的概念公元1879~1884年德国细胞学家W.弗勒明阐述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德国植物学家E.A.施特拉斯布格阐述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公元1880~1885年L.巴斯德研制出鸡霍乱病疫苗、炭疽病疫苗、猪丹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公元1882年R.科赫发现结核杆菌,并证明其传染性公元1883年英国生物统计学家F.戈尔顿论述了人体测量、人口数量及其统计方法。
为了有目的地改良人类的遗传素质,他创建了“优生学”。
他也是生物统计的奠基人之一比利时胚胎学家 E.van贝内登发现马蛔虫受精卵的染色体为雌性原核与雄性原核染色体之和;最早发现染色体的减数现象公元1883~1885年德国胚胎学家W.鲁、E.A.施特拉斯布格、O.赫特维希、A.魏斯曼等提出细胞核或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种质)的载体的设想意大利神经解剖及组织学家C.高尔基创建了神经细胞的硝酸银染色法并提出神经系统的网状结构学说公元1884年俄国微生物学家И.И.梅契尼科夫发现吞噬细胞公元1886年德国微生物学家H.黑尔里格尔、H.维尔法特用实验证明豆科植物能固氮公元1887年德国细胞学家T.H.博韦里确认生殖性细胞染色体减数现象的普遍性;提出染色体个体性(cnromosome in-dividuality)学说,导致后来从染色体“行为”来解释孟德尔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公元1889年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S.拉蒙·伊·卡哈尔发现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公元1890年德国军医 E.A.von贝林发现动物感染某些疾病(如破伤风、白喉)后,其血清可产生相应的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