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孔子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

【课外阅读】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

【课外阅读】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

在古代史上,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早就传及亚洲各国,今天他是为世界所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孔子约自30岁起,就奔走于齐鲁之间,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他的理想。

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未获得统治者的重用。

于是,他就招收弟子从事讲学活动。

55岁时,他便率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先后经过卫、曹、陈、宋、蔡、郑、楚等十几国,一面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一面坚持流动教学,68岁时返回鲁国。

此后,他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

孔子大约在30岁(前522年)左右时,从事创办私学活动,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他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工作达四十余年。

他一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着教育工作,这是他之所以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并整理出《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他还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系统地论述,对后世的教育影响极大。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有“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自己也说:“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他培养了这么多人才,可谓教育硕果累累,做了前人未做到的事。

公元前479年,一代教育家孔子病逝,其弟子以父母之丧礼之,皆服孝三年。

“三年服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孔里。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漫漫长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漫漫长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漫漫长夜!
今天是2016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八),是万世师表——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是至圣先师。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9.28是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有没有想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给自己和孩子一份终生难忘的礼物呢?送给自己和孩子一套恒久弥香的国学经典,开启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孔子万世师表

孔子万世师表

孔子万世师表第一篇:孔子万世师表孔子万世师表大哉孔子,博闻精思。

任重道远,格物致知。

十五志学,发愤忘食。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见贤思齐,闻过则喜。

敏而好学,三十而立。

首创私学,传授六艺。

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有教无类,不偏不倚。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诲人不倦,苦心孤诣。

循循善诱,发蒙启蔽。

温故知新,日省月试。

不耻下问,学无常师。

周游列国,颠沛造次。

君子固穷,蹈仁履义。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删诗定礼,垂范百世。

述而不作,知人论世。

煌煌论语,一言穷理。

安贫乐道,朝闻夕死。

川流不息,逝者如斯。

无冕素王,百世之师。

金声玉振,高山仰止。

孟母三迁,善择邻里。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断机训子,郑重其事。

教子有方,尽心竭力。

亚圣孟子,反求诸己。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得道多助,天时地利。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舍生取义。

平治天下,鸿鹄之志。

舍我其谁,浩然之气。

第二篇:万世师表拜孔子万世师表拜孔子孔子,后世之人无法望其项背。

后世大师论及孔子的文章,也应是后世凡夫俗子无法望其项背的。

所以少有人写以孔子为题材的文章。

今踏进孔府,深为圣贤折服,无限感慨。

孔子去世,其弟子子贡为其守墓六年。

古今中外,历览前贤,可谓是绝无仅有。

孔子德行动天地,斯人去也,其弟子感其生前恩德,拜伏坟前,为其守灵,堪称万世师表。

一个人的学识思想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

亚里斯多德的论断被伽利的实验推翻,李白汗颜于月亮其实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杜甫登临的并非绝顶,斯大林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呜呼,孔夫子生前落魄,去世时一介布衣,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无实力,潦倒贫儒,学生竟为其守墓长达六年,何也?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似乎并不是什么传奇。

在今天,为人师者从教三四十年,弟子何止三千,贤人亦不应少于七十二,就这一点堪与夫子比肩者众矣。

如何未闻一则其弟子为其守墓的故事呢?孔子的教育思想大部分收在《论语》中,其阳光雨露泽被后之为师者,并为后世子孙发扬光大。

诸子百家-孔子-万世师表

诸子百家-孔子-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孔子返鲁后,一概当年的本人求仕为弟子 们做官,并通过这些做官的弟子去实现自 己的主张。这些弟子去做官要得到孔子的 同意,听后他的吩咐,做官的政绩要向他 汇报,管辖的地区要接受他的视察。
万世师表

孔子回鲁的当年,季孙氏计划实行按田地 征收军赋的制度。季康子想在这件事情上 得到的孔子的支持,便特派担任家宰的冉 有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先后问三次,孔子 都不肯发表意见。
万世师表

鲁哀公听人说东房的院子不详,问孔子是 否相信。孔子说:‚损人利己是身之不详; 弃老顾幼是家之不详;抛弃贤人任用不肖 之徒是国之不详;老不教幼不学是风俗不 详;圣人隐居是天下不详。而东房不在其 内。‛
万世师表

鲁哀公常问政于孔子,孔子都一一讲解。 孔子认为国君好比是舟,民众好比是水,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古人从政以爱 民为本,礼制是为政的根本方法。
万世师表

孔子说:‚古代一位史官周任曾说过: ‘能过贡献自己的力量,便可任职;不能 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该辞职。’你们难道 没有责任吗?笼子里的老虎跑了,匣子里 的美玉碎了,难道不怪看守和保管的人 吗?‛
万世师表

孔子在通过弟子干政的同时,也对鲁哀公 虔诚敬奉,为加强鲁国的统治出谋划策。 一次,鲁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 孔子回答:‚善用正直的人,废掉邪曲的 人,百姓就会服从;反过来,百姓就会不 服从。‛
万世师表

孔子编订整理《六经》,是我国教育史上 第一次不为官学垄断,为私学使用的教材。 孔子就用这套教材教育他的弟子。在长达 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延用的一直是 这套教材。
万世师表

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收徒讲学,把毕生的精 力倾注培养治世之才的教育事业上。他把 ‚仁‛贯彻到教育培训中,从‚泛爱众‛、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等理论出发,主 张‚有教无类‛,只要有十条小肉干的尊 师薄礼,便可收为弟子。

“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展儒家风范

“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展儒家风范

中 《 宋 人画历代琴式 图*册老聃 之制 ( 右 )、孔子之制 ( 左)
下 《 圣君贤臣全身像 》老子 ( 右) 与孔子 ( 左) . Nhomakorabea资 讯
全 球
瞧 瞧 尊番 券懑三 年 鼽★ 曩 递 重峨叛 呵岔 . 缓 杏旅 龟 敏 之
海 毒 赫 理 且 鹃. 爆 嚏今 t略 老
则记 述 了鲁 相韩 敕修饰 孔庙 、增设各 种 “ l 礼 器的事迹 ; 《 史晨 碑 》分 为前 、后碑 , 审 冉 室

椿 洼张 沁
- I
衢“ 考 投 曳
当≮

囤. 穹
前碑记 录 了东汉鲁 相史晨 奏请祭祀 孔 肩
乏袅 蟹 人 女 童 乞 +
西 缝 番 托 蚤 鑫 土身 愦 漶 不
a氛 裎 l 竹 }£
物画 家王瑞 的 《 孝经 图 》。 第 二单元 以 “ 庙堂 三巨制” 开 篇——
《 乙瑛 碑 》 《 礼 器碑 》及 《 史 晨 碑 》现
展览通 过几件 历代艺 术家所 书儒家
经典 箴言作 品 ,来 表现 对儒 家儒 术的 尊
崇。
褪. ! 萼 鹰其 舡 江如 五敏 沈 夜平
馘 辛 辣 堙 幺 士 £言 卷 扭 《弦遘 秆
茑共
盘大
存干 山东 曲 草的孔 庙 .合 称为孔 痛 三大
名 碑 ,历来为 书家 所推 崇 。展 出的 是台
照岛炙参商 霞手存搀£ 轰 呵
亚 挂 次岔 转 基 璧 谌 芯喝 豫 ( 据 台北故宫博 物院官 网 ) 凡 砷礼芝 州 毒堙 n荔 t 啊厶 毒

在, 里面合 一・ 百二 十对 巾 鬲,
每 个 人 物 均 是 画 成 冠 服 半

中国教育大家·万世师表:孔子

中国教育大家·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

为了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

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关于教育的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既重视其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礼记》中《大学》篇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既说明了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清楚地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做到不为各种私心邪念所动摇)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齐家、治国),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同时,儒家教育思想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儒家促进个人发展的理论基础。

但儒家的个人发展不是只强调“自我”而不管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而是“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和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关于教育的对象,可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教无类”来概括,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革命勇气与魄力。

中国教育大家·万世师表:孔子文/何克抗缅怀MianHuai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孔子在以下几方面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所做出的贡献:道德教育孔子的道德教育有以下两个鲜明特色:狠抓德育的根本 如上所述,在德、智、体、美诸育中,德育被放在首要地位加以强调。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学说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地祭孔的庙宇达1300余座。

美、日、韩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将孔子诞辰日,即每年9月28日定为本国的教师节。

国家教育部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幕,次年9月美国纽约孔子学院也正式揭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决定从2006年起,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国际“孔子教育奖”,每年在国际扫盲日(9月8日)颁发,以表彰在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然而,这一历史伟人的老师苌弘的故里就在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

一、苌弘的生平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四川省资中县人,周朝贤大夫,我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

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为我国音乐学界的开山鼻祖。

他一生谦虚待人,乐施于人,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向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和天文知识。

唐朝散文大师、哲学家、杰出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孔子之师郯子、苌弘……”。

明代文学家曹学问乐焉,死之三年而血化为碧”。

《孔子演义》(丁寅生著)书中“赴周京师事老子,问武乐敬服苌弘”一章,详述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前往周国,拜师苌弘,“孔子趋前致敬礼”,虚心向苌弘请教的故事。

据传,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常引用苌弘的见解,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大多得益于苌弘原著《乐经》的第二稿。

苌弘还是一个见义勇为,刚直不阿,精忠报国之士。

他毕生尽心竭力扶正周室,却为诸候所忌,周敬王轻信谗言,将苌弘治罪,他英勇不屈,剖腹自杀而死。

死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成语“碧血丹青”和“碧血化珠”即由此而来。

孔子成语故事

孔子成语故事

孔子成语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在孔子的言行举止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劝诫教育的意义,也反映了孔子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猴子。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这只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弟子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子像人,有的说猴子像狗,还有的说猴子像猫。

孔子笑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人而异,要尊重别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去批判和否定。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曾经说过,“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使人不断地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它们。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告诉他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懂得怜悯和宽容。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善意。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朋友子路从远方来看他,孔子非常高兴,对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5.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他说,“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结果,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出必果。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几个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葬于今曲阜孔林,享年73岁。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战国乱悠悠”,东周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

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

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人民的生活愈加痛苦。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

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

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孔子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孔子

中国历史人物——孔子据说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72人是很优秀的学生。

这就相比孔子一个人带了三千个学生,其中有72人考上了清华北大,这个数量在今天也是十分可观的,孔子也在后世被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的学说叫作儒家学说,他将儒家思想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接着他的学生们将他的学说发扬光大,从汉朝起儒家思想便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历经了上千年时间,儒家思想深深印在了每个中国人心中,也影响了其它许多国家。

这样看来,孔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牛的老师了,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但是孔子从一开始就没想要成为一个教书匠,那么他怎么走上这条教育之路的呢?这就要回到孔子所在的那个时代来看看了。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那个时候国家处于混乱之中,周朝的国君已经成为了一个摆设,许多诸侯国明争暗斗,想要获得更多的土地,根本不听从周王室的命令了。

许多贵族没有了国家的支撑纷纷没落,孔子家就是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

孔子出生时,家里已经很贫困了,但雪上加霜,在他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子从小就帮助母亲养家糊口,脏活累活没少干过。

但他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粗人,而是热爱学习,熟读经典。

他十分崇拜周公,周公辅佐周朝君王的著名政治家,他制定了礼乐制度,要求每个人尊卑有序,依据制度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这样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想要跟随偶像,重新树立礼乐制度,从而使社会恢复平静。

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他立志做官,将自己的主张推行下去。

如他所愿,在二十岁那年,孔子便步入仕途,担任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职员,后又做了个管理畜牧的职位,但这些微小的官职无法让他施展抱负,将自己的主张推行下去,没多久孔子就离任了。

虽然自己无法实施政治主张,但他常常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吸引了不少粉丝慕名前来。

求学的人渐渐多起来,孔子便开办了私人学校。

想要进入这个学校,可是有条件的。

孔子将学费明码标价,说道:“你们给我十条干肉,我肯定好好教导你们。

关于“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

关于“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

关于“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哲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奉“圣人”。

孔子作为一历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对中两千年的教育和文化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孔子首先创办私学,变了以前“学在官府”的局面。

子开启了中国教育平民化先河,这无疑是一种为进步和民主的教育思。

二、孔的教育目的孔子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教如何“求仁”,即追求自身道的终极完善。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的态度,他一生勤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是后世学者的典范。

论自身还是要求学都要做到“学而不厌”,“敏求之”,“知之为知之,不为不知”,从孜孜不倦的习中感受乐趣,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的精神。

他主张通过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端正人生态度,成就伟大的人格。

夏说“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而优仕”和孔子倡导的“举贤才是一致的,确定了培养统治人这一教育目的,在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学与仕优联系起来,学优保证仕优,有于推行贤人政治,改良社政治,它反映了封建制起时的社会需要,反对不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从政的道路,成为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量。

三、教方法孔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一生出色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一套灵活多样而又行之有效的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在过去且在当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华部分。

1.学思结合。

子曰:“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则殆。

”“学”就是要占有识材料,“思”就是对看的知识材料进行分析思考。

子认为,要使一个人成才,就必通过培养,使他既善于占资料又勤于对资料进行立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从本上教好学生。

2.因材施教教学活动不同一般的生产活动,它的教育对象各个不同的有着独意识的活生生的个体,这决定了教学活动中不能用同种方式、方法同时教育好所有的教育者。

孔子很早就注意到了一点,并创造性地施行了因材施的教学方法。

3.善于启发,循善诱。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采用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我最尊敬的老师_写孔子的作文600字

我最尊敬的老师_写孔子的作文600字

我最尊敬的老师_写孔子的作文600字自古以来,为了教育莘莘学子,因此世上有了"老师"这个行业,在诸多老师中,我最尊敬的一位是教育无数人民,人称"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一个贵族的后代。

虽然家道中落,但他仍努力向学,由于当时时局混乱、烽火连连,孔子认为只有说服各诸侯国的国君以仁治国,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孔子为此一理想奔波数十载,只可惜没有任何一位君王采纳孔子的意见。

孔子必并没有因此丧志,最后,他选择执起教鞭,返回鲁国教育人民,倡导仁义、藉以将他的思想传承下去。

孔子最令我尊敬的地方,在于他肯为理想吃苦。

他的理想,是希望各国的国君能以"仁"治国,进而解救人民远离战乱之苦。

尽管经常碰钉子,但孔子依然不气馁,持续周游列国,宣扬他的理念。

孔子的有教无类也让人广所称道,上至帝王,下至布衣不分身分贵贱皆传道授业解惑之,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另外,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并能因材施教,例如,虽然孔子认为宰我"朽木不可雕",但是孔子仍十分尽心的教导宰我,宰我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成为孔门十哲之一,相信孔子这些作为都令许多人望尘莫及。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至圣先师",则是因为它的言行举止宛如一个大圣人,为学生们最良好的楷模,立下身教言教最好的典范,基于上述种种因素,使孔子成为我最尊敬的老师,而后人为了纪念孔子这位最伟大的老师,因此将他的生日订为"教师节",我想没有比这更能表达我们对他的尊崇了。

孔子一生功着杏坛,是位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

我要向孔子看齐,将来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人物,能与孔子齐名是我此生最大的梦想,我要好好加紧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达成这个梦想。

千年孔子,万世师表

千年孔子,万世师表

千年孔子,万世师表顾恺之“行教小影”《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两句应是孔子形象的最早记载。

现在人们最常见的夫子形象则是唐吴道子的先师行教像,即夫子作天揖之势而佩剑者。

然惜乎唐人作画,不知夫子之时无叉手之法,竟以叉手误作先秦之“拱手”。

孔子为士,列为贵族。

双手相拱,乃士相见礼,表示虔诚恭谦之意。

而剑,在当时则是士以上阶层所必佩之物,同时更是儒家元典里尚武精神的形象写照。

历史上多种多样的孔子形象无外乎有二:一是万世帝王之师。

政统的合法性必须要在千年道统的“认可”之下,故而历代帝王均莫不礼敬先师、尊崇圣学,给夫子以冕旒章服,夫子的这种形象就是人为政治化了的一种庙堂威严;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夫子形象则是儒家孔子布衣长者。

孔子在儒家、在士子心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敦厚长者、教书先生,更是中国千年的万世师表、道德文章。

古代没有为生者画像之风,古代祭祀祖先时用“尸”。

尸,是古代祭祀亡魂时扮演死者的人,以死者生前服饰装扮之,坐于上方,模拟死者,代受祭祀。

《孟子》记载,孔子死后,弟子怀念先师,便以貌似孔子的有若为“尸”,代受弟子之拜,寄托弟子们的哀思。

曾子认为先师水平至高至大,任何人都不能模仿企及,便取消了这种做法。

汉高祖十二年过阙里以太牢祀孔子时,曾供上孔子的衣冠,司马迁到曲阜实地调查时,亦见到供奉孔子的“衣、冠、琴、车、书”。

《周礼》说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

其年代相距和先民信息,大致如此。

孔子生前相貌如何,今人已无从得知。

根据记载,史上最早的孔子像应该是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在蜀修学宫时所刻,随孔子像诞生的,还有一所著名的官办学校——“文翁石室”。

文翁,修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学之,此汉代教化之首倡。

《华阳国志》云:“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作玉室,在城南。

永初后,堂遇火,太守陈留高朕更修立,又增造二石室。

论语里孔子精通六艺的句子

论语里孔子精通六艺的句子

论语里孔子精通六艺的句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自己精通六艺,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下面是一些例子: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这句话中提到了自己的学习历程,从十五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六艺,到了七十岁,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六艺。

2.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礼的重要性,认为礼的核心在于和谐。

他精通礼仪之道,知道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子曰:“乐不可久也,时而变之。

”孔子在这句话中谈到了乐的变化。

他精通音乐之道,认为音乐需要不断变化,才能使人们保持新鲜感和兴趣。

4. 子曰:“射不主皮,我主皮。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射的技巧和精神。

他精通射箭之道,认为射箭不仅仅是击中目标,还要注重技巧和精神的修炼。

5. 子曰:“御之奇,礼之精,约之文,行之以信,毋忘匹夫之朴素。

”孔子在这句话中讲到了御的重要性。

他精通驾车之道,知道如何驾驭马车,同时也知道如何用礼制约自己,用诚信来行动。

6.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书的作用。

他精通书法之道,认为书法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他认为文字有时候无法完全表达人的意思,因此需要用书法来完善。

7. 子曰:“数学不为立异,立异乃成。

”孔子在这句话中讲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他精通数学之道,认为数学是一种科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得到更好的成果。

在《论语》中,孔子不仅仅是讲述了自己精通六艺的经历,更是通过六艺的修炼,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教育、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 世 师 表——孔 子

万 世 师 表——孔 子
爱国主义的饭,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 澡……
校园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 工作中,要想使德育工作摆脱空洞说教、 手段乏力的尴尬局面,是需要借用传统文化
这座宝库的。
■ 科技发达的欧美人都把《圣经》的故事当 作真事来看,都把《圣经》的话当作为人处
世的最高原则来对待。我们从中不可以借鉴 点什么吗?
■ 借用传统文化搞德育工作是一种探索和尝试, 目的就是试图给德育工作以文化的载体, 试图让德育工作披上文化的外衣。
■ 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也没能实现。
■ 建国后,提出了“共产主义”目标,人们也 接受了。但是,一时极左,一时极右终于导致
文化大革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文革给给 中国造成的伤害,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倒退, 而是人文精神的完全丧失。
当今德育工作的空与乏
■ 德育现状是目标空洞,手段匮乏。常抓不
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流于形式。看了一场战
■ 如果不是心术不正,中庸可以使人迷途知返, 悬崖勒马。
无坡不平,无往不 复 ■ 有无相生,上下相形。
■ 福祸相依,否极泰来。
■ 石头、剪子、布。
■ 棒子、老虎、鸡、 虫■ 五行相克相生。
建立个人的文化坐 标 ■ 汲取文化精华是需要一双慧眼的,很多人
读书如风行水面、雁过长空,了无痕迹。这 都是无心之失。
■ 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与 广度,这种“深”与“广”只能植根于民族
文化中。
帮助学生打开古文化宝 库 ■ 古典文化是一座无尽的宝藏。清代乾隆年间,
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说过: 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 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 多著述。
■ 我辈所读的书当然不能和纪晓岚相比,但我 们的目的是借古典文化精华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万世师表孔子生平简介课件p

万世师表孔子生平简介课件p

中心思想--「仁」
•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 「仁,人也。」 •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 仁指愛人,也就是忠恕。 • 「中心」就是「忠」,就是把心中的愛,
推廣出去 • 「如心」是「恕」 ,就是如我的心,推到
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心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中心思想--「仁」
• 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施於己而不頌,亦勿施於人」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电话销售礼仪培训
问题
你平时电话的开头语是什么? 你平时电话的结束语是什么? 客户接电话环境不好,你会怎么办? 你在电话中遇到了突发事件要暂停电话,你会怎么办?
写在电话之前。。
在打电话之前你需要做的事:
孔子的評價
• 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可見孔子的重 要性。
• 孔子在古代被封為「聖人」 • 孔子及其開創的儒家一系思想構成了其後中華文化
的主流
• 孔子學說在中國周邊地區,如朝鮮半島、日本、越 南等地,都有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東亞儒家文化圈。 截止到2007年6月,國外開辦的孔子學院(學堂) 已有156所。
•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 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評論子產:“具有君子的四種品德:行為謙遜, 尊敬上級,關心群眾疾苦,用人符合道義。” )
中文科及圖書館合辦
孔子的政治理想
• 大同
1. 大道之行也,天地為公 (天下之間,所有東西都是 大家共同擁有的)
2.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不單對親人好, 也對別人的親人好;不單養育自己的兒子,而且 養育別人的兒子)

话说春秋战国—万世师表孔子(上)

话说春秋战国—万世师表孔子(上)

话说春秋战国—万世师表孔子(上)一、孔子的生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昌平陬邑,孔夫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儿子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孔子父亲),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野合生下孔子。

孔子出生时母亲到尼丘山为他祈祷,所以给他起名叫孔丘。

孔子是在鲁襄公22年出生,也就是公元前551年。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母亲从来就没有告诉他父亲葬在什么地方。

儿时的孔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玩游戏,他经常把一些俎豆之类的东西放在祭祀的器皿里,模仿大人举行礼仪的活动。

孔子的母亲去世后,临时安葬在五父之衢这个地方,孔子打听到父亲坟墓后,把父母合葬在一起,举行了庄重的葬礼,他为父母披麻戴孝,守孝三年。

为了祭祀母亲他经常去请教季氏门客。

有一次他被季氏的家臣阳虎挡住不准他进去。

阳虎说:“季氏的门客没有资格主持季氏祭礼,他怎么可以主持孔母的祭礼呢?”因为阳虎的百般阻拦,孔子没有机会再去请门客主持祭礼。

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孟厘子死了,大臣懿子说:”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孔父嘉被宋国的华督杀害,孔父嘉的先祖本来应该在宋国继承王位,但是他让给了宋厉公。

正考父在宋宣公时作宋国的上卿,当时有一尊鼎上镌刻的铭文可作证,铭文写道:“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是说正考父对人谦恭,为人低调,连走路都沿着墙根走,平日里粗茶淡饭,节俭淳朴,从来不盛气凌人,只有圣人的后代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孔子从小家里贫困,到了成年以后他做了季氏粮仓的管理员,他经常因为自己职位低下而叹息,发奋要做鲁国的大官,经过几年的努力孔子终于做上了鲁国的司空。

这时的孔子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他曾经帮助鲁国君怒斥齐国君,驱逐宋国和卫国的军队对鲁国入侵。

鲁国的南宫教叔对鲁君说:“应该让孔子到周住的地方走走,学一学周朝的礼仪,”鲁君就随孔子一同前往周。

孔子临走时,老子来送行,他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以财富,仁爱的人送人以祝福,我不是富贵之人,我送您一句祝福的话吧!明察秋毫,智慧过人的君子,以死为荣;喜欢礼仪,博学明辨的人,危险会靠近他,因为他会揭露别人的短处。

万世师表:孔子

万世师表:孔子

万世师表: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名婴儿降生在尼山的一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

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

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

因为要避他的名讳,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

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像重视礼孔子很小的时候,就对礼感兴趣。

他幼年玩的都是模仿礼仪程式的游戏。

孔子的祖国鲁国是西周制度文明的奠基者周公的长子伯禽的封国,也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

公元前540年,晋国的正卿韩宣子到鲁国聘问,看到了鲁太史所收藏的《易》《象》和鲁国的国史《春秋》后,感叹说:“周礼都在鲁国啊。

我今天才知道周公之德和周所以能称王天下的原因。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孔子得以遍览鲁国所藏周礼。

孔子还到东周,向当时的周守藏史老子问礼。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对日常生活礼仪的要求:红色紫色的布不用来做内衣便服;夏天,在室内穿单衣,出门则一定要套上外衣;冬天穿羔羊皮的袍子,一定要搭配黑色的外衣,穿小鹿皮的袍子,一定要搭配白色的外衣,穿狐狸皮的袍子,一定要搭配黄色的外衣;加工食物要讲究,越精细越好;不吃切割得不合规定的食物。

公元前481年,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渊去世了。

孔子很伤心。

但是当颜渊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子买了,给颜渊买一副椁的时候,孔子却不同意。

他回答说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置办椁,因为自己做过鲁国的下大夫,按照礼制必须坐车,不能步行。

孔子的这些行为,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显得迂腐刻板而不近人情。

事实上,他从不刻板地遵循礼制。

对于不违背礼制本意的改变,他愿意取简省易行的一面,但是,对于违背了礼制本意的改变,他绝不迁就。

《孔子圣迹图》之《太庙问礼》重视仁孔子非常重视人。

一次,鲁国的马厩着火了,孔子听说后,赶紧问伤着人没有,却不问马的事。

孔子很看重仁。

齐国的管仲享用了超越自己身份的礼仪,被孔子看成是不知礼的人。

但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霸政,尊王攘夷,维护了华夏诸侯国的稳定,维护了普通民众的平安,所以孔子认可他,称:“如其人!如其仁!”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心怀仁慈,就不用谈礼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世师表——孔子
邓州市城区三初中学区四初中八三班魏旭毅辅导教师:骆志成“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翻开它,你会为其中的哲理话语惊叹,你会为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你会看到“温、良、恭、俭、让”的至圣先师孔子、安贫乐道的颜回、直率勇猛的子路、儒商鼻祖子贡、昼寝善辩的宰予……在这众多的人物中,“万世师表”——孔子最让我难忘。

孔子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传说他面如蒙共,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立如风崎,坐如龙蹲,相貌奇特;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形象。

但更让我们敬仰的还是他弟子们著述的永远闪烁智慧光芒的不朽作品《论语》,孔子是儒家学说真理的缔造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书中,孔子在言语,行为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理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育方法等,都被后人如获珍宝,借鉴运用,发扬光大。

孔子的学问是学而知之,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当过“委吏”(管仓库),当过“乘田”(放牛羊)。

他多才多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为政》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可见“苦难是一所使人成才的大学”、“勤奋学习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行“仁政”,“克己复礼”,以礼服人,以德治国。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一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这段话说明孔子让百姓服从命令,相互帮助不是依靠当政者的权威、武力而不是实施“仁”,用它去教育百姓,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其主要目的是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曾有人问他:“子系不为政?”孔子说:“谁说我不从政《尚书》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有政’。

”孔子是通过他的思想去影响政治,相传孔门弟子3000人,贤人72人,很多成了成功的政治家,出将入相,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成了公认的“万世师表”。

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他主张修身第一,学艺第二,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一大批志士、君子,来为社会服务,因此,他把“德行”放在首位,勉励学生立大志、求大道;同时,他也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教授学生。

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针对众多弟子们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显著的成就。

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他认为教育学生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重启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希望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孔子在遇到不懂之事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不耻下问”,他曾经向老子问礼问道,这点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孔子在与弟子的谈论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就是“仁、义、礼、智、信”的结合,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君子与人和睦相处要讲究原则,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正如他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可见君子就是他心目中最高的行为标准,是他作为儒家学派代表努力教授学生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

虽然万世师表孔子已经逝去,但他的思想在新时代的今天仍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他的对至善的追求、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机智,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而会随着时间的检验被后人更加推崇,让人反思,给人启迪。

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学习孔子的智慧。


《论语》这颗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历久弥新,千年不朽!千年《论语》,熠熠生辉!
骆志成老师点评:“《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历久弥新,千年不朽!千年《论语》,熠熠生辉!”小作者初读《论语》就有这样的感受和评价,难能可贵,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加深,肯定还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