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表现及要求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为了保证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和质控标准,以确保医学影像的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的规范以及质控标准。
一、医学影像诊断规范1. 影像设备影像设备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其性能和质量决定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医院和影像科室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并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影像采集参数影像采集参数包括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等。
医学影像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设置参数,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获取更全面的病变信息。
3.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质量评估是判断影像的可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影像医师需要对每个影像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图像清晰度、噪声、伪影等方面。
如果影像质量不达标,应及时重新采集或修复。
4. 影像诊断报告影像诊断报告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终结果,对于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影像医师应准确、详细地描述影像所见,包括异常所在位置、大小、形态等,结合临床资料给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和建议。
二、医学影像质控标准1. 质量控制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精确度和准确性,因此需要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影像采集的质量控制、影像质量评估的质量控制等,确保影像的质量符合标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2. 标准化操作影像医师在进行影像采集和诊断过程中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个体差异对影像诊断结果的影响。
同时,医院和影像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对操作流程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位医师都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3. 定期质量评估医院和影像科室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影像设备性能的评估、影像采集参数的评估、影像质量的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医院和科室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医学影像学各部位影像学图
头颅CT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颅内 结构,但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头颅CT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组织、脑室、 脑池等结构,对于脑出血、脑梗死、 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适用人群
适用于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 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前评估。
头颅MRI
总结词
头颅MRI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头部进行扫描,通 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影像,用于观察颅脑内部结构的一种检 查方法。
四肢影像学图
四肢X线片
总结词
用于观察骨骼结构,判断骨折、关节脱位等骨骼病变。
详细描述
X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四肢骨骼的结构和病变。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诊断骨折、关节脱位、骨肿瘤等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肢CT
总结词
用于观察骨骼和软组织的细节,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腹部X线片主要用于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和位置,如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等。它可以显示脏器的轮廓、大 小、密度以及是否存在异常肿块或钙化灶。腹部X线片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但敏感度较低,对于早期病变 可能难以发现。
腹部CT
总结词
腹部C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详细检查的影像学方法。
胸部X线片
总结词
胸部X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 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
详细描述
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肺部、胸膜、胸壁、纵隔等部位的 病变,常用于检查肺炎、肺结核、肺癌、胸腔积液等疾 病。X线片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分辨率 较低,对一些微小病变的检出能力有限。
胸部CT
总结词
胸部CT是一种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胸部结构和病变。
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影像学表现指的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在使用特定的影像技术拍摄一定的人体区域后所获取的图像所呈现的显示无异常的状态。
影像学技术通常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在不剖开人体的情况下了解人体内部状况。
影像学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生熟练地掌握和判断正常影像学表现。
X射线在医学领域中,X射线最早被使用于诊断骨科疾病。
在X线片中,骨骼呈现白色,而其他组织则呈现灰色到黑色。
正常的骨骼和关节应该筋骨清晰,密度均匀。
在X射线中,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密度和影像,大小形态。
在X射线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骨骼X射线可以清楚地呈现出骨骼和关节的情况,如骨骼受损或骨折等。
正常情况下,骨骼应该呈现清晰、无破损和变形的状态。
胸部胸部X射线被广泛用于诊断肺部疾病,比如肺结核、肺炎、肺气肿等。
正常的胸部X射线片应该显示肺部清晰、透明,心脏位置正常。
牙齿X射线可以被用来观察牙齿的状况。
正常的X射线牙齿片应该呈现出均匀的齿根和齿骨密度。
CT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个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无数个平行切片组成三维图像。
CT的分辨率比X射线高,也比MRI低。
在CT扫描中,被检查的部位会被放在旋转的光源周围,以产生各个角度的X射线,最终计算机将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合成为三维图像,用于分析诊断。
在CT扫描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CT扫描在头部检查中可以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如检测头部损伤、肿瘤、炎症等。
正常的头部CT扫描应该呈现出清晰的颅骨、脑部组织清晰、无肿块和细菌感染迹象等。
胸部CT扫描可以提供比X射线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在胸部检查中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节,并能够检测到更小的病变。
正常的胸部CT扫描应该呈现出肺部清晰、透明,心脏大小正常。
MRI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使用磁共振原理分析人体内部结构。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帮助。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包括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声像图(US)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项技术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1.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最早应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X射线的透射和吸收来显现人体内部结构。
X线摄影具有图像清晰、便于观察病变、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骨骼和胸部等部位的疾病诊断。
例如,骨折、肺部炎症和肿瘤等病变可以通过X线摄影快速诊断。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技术将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体积图像。
CT扫描以其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等特点,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CT扫描可用于检查各种器官的病变,如肺部肿瘤、脑部出血、腹部脏器疾病等。
此外,CT扫描在引导介入放射治疗和手术规划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技术是通过磁共振现象和射频脉冲作用于人体水分子,生成图像。
MRI成像具有无辐射、多参数、高对比度等特点,对软组织结构成像效果更好,适用于检查神经系统、骨骼关节、心血管系统等。
MRI常用于检查脑部肿瘤、脊柱病变、乳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定位。
4.超声声像图(US)超声声像图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超声成像具有无辐射、实时性强、无创伤等优点,适用于对胎儿、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
超声常用于孕产妇的孕检、肝脏肿瘤的检测和引导穿刺、心脏超声检查等。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PET-CT技术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同时提供代谢和解剖信息。
PET-CT成像可以检测肿瘤代谢活性、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心脏血流灌注等。
在肿瘤学方面,PET-CT 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术前定位、放疗后效果评价等。
胸部影像诊断正常影像介绍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如症状、体 征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MRI图 像。
05
正常胸部影像表现
正常X线胸部影像表现
胸廓对称
正常X线胸部影像中,胸廓左右 两侧对称,无畸形或异常凸起 。
肺部纹理清晰
正常的肺部纹理清晰,无增粗 或模糊的现象。
肺野透亮度正常
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增高或降 低的现象。
肋骨
肋骨呈环形,左右对称, 主要作用是支撑胸廓,保 护胸腔内的脏器。
脊柱
位于背部正中,主要作用 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 神经根。胸部软组织结构 Nhomakorabea皮肤
覆盖在胸部表面的组织, 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 觉等功能。
肌肉
包括胸大肌、胸小肌等, 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和运 动。
脂肪
分布在胸部皮下组织中, 具有缓冲和保温的作用。
X线的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但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当X线穿过人体后 ,会留下不同的影像。
X线胸部影像构成要素
胸廓
纵膈
胸廓是胸部X线影像的主要构成部分,呈椭 圆形或圆形,由肋骨、胸骨、脊柱等组成 ,正常时两侧对称。
纵膈位于胸廓中央,由心、肺、大血管等 组成,在X线影像中呈较暗的区域。
胸部血管结构
动脉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等,为胸腔 内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
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主 要作用是回流血液。
毛细血管
是血管系统中的最小血管,主要 作用是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胸部X线影像基础
X线产生及成像原理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撞击靶物质时产生的,当电子被高能 量加速至高速后,撞击特定的靶物质,如金属钨,会产生高 能量的电磁波,其波长位于0.01-10nm之间,落在可见光的 范围内。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然而,不合格的医学影像可能会导致临床诊断结果的误差,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对于确保临床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备质量控制标准1.设备校准及质量控制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技术指标满足临床需求。
校准和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图像分辨率:应达到设备规格要求,确保影像细节的清晰度。
-灰度线性:优化图像对比度,确保影像灰度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加速电压和曝光时间:设置合理的参数,以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细节分辨力:检测设备对细小结构的辨别能力,以确保细小异常的检出率。
-噪声水平:控制噪声水平,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靠性。
2.设备维护和管理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维护和管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定期检查设备硬件和软件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零件。
-定期清洁设备外壳和探头等部件,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故障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
三、操作规范1.设备操作人员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了解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掌握基本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以准确判断影像中的异常。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的要求,调整设备参数,获得最佳影像质量。
2.患者准备在进行医学影像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以提高影像质量和检查效果:-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获得其配合和理解。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要求,进行合理的患者准备工作,包括饮食、服药等方面的限制。
3.影像采集医学影像的采集应根据临床需要和病患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影像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根据病患病史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影像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参数。
医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CT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二章——CT检查技术检查方法:CT普通扫描CT增强扫描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图像的特点:•横断面图像,影像无前后重叠。
•密度分辨力高,能分辨密度差异小的组织结构。
•CT值可作定量分析,能进行密度测量,提高病变检出率。
CT作多种图像处理,容积数据可实现多方位重组和三维立体图像,可多角度观察,准确定位。
缺点:•空间分辨力较低,中档CT机为10LP/cm,高档CT为14LP/cm或更高。
•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的作用,可能遗漏微小病灶,两种组织间密度差异大时,小于扫描层厚的病变密度和边缘失真。
•CT增强扫描使用碘对比剂,可能造成相关不良反应。
X线的电离辐射作用对人体造成损伤CT应用范围:•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
•普通X线无法检查的软组织,CT能显示。
•增强CT能分清血管的解剖结构、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关系、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穿刺活检定位,准确性优于常规透视下穿刺。
•进行三维图像,为制订手术方案和选择手术途径提供影像学资料。
•用于老年骨质疏松、心脏冠状动脉钙化测量。
• CT有助于放射治疗计划的制订和疗效评价是否使用对比剂分类:普通平扫、增强扫描、造影CT球管与床的运动方位分类:定位像扫描、非螺旋扫描(轴位扫描序列扫描)和螺旋扫描。
•螺旋扫描(单层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 采用滑环技术)螺旋CT•同层厚时的扫描速度提高•检测效率提高•CT图像质量提高•图像后处理质量提高•同层厚时X线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特殊扫描方法:薄层扫描、高分辨力扫描、靶扫描(放大扫描、目标扫描)和低剂量扫描等。
薄层扫描---层厚≤5mm的扫描最薄的扫描层厚可小于1mm主要优点:可减少部分容效应,从而真实反映病变及组织器官内部的密度。
缺点:接受X线光子减少,信噪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通常需增大扫描条件)。
高分辨力CT扫描——•使用较高CT剂量进行薄层扫描•大矩阵、骨算法重建图像•获得的CT图像具有良好空间分辨力定量CT---(单能定量CT和多能定量CT)常用来测定骨矿物质含量,监测骨质疏松或其它代谢性骨病病人的骨矿密度连续扫描——扫描层厚与层间距相等,各层面之间既无重叠,亦无间隔重叠扫描——扫描时设置的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提高小病灶检出的机会)(病人受X线照射量增大)间隔扫描——扫描时设置的层间距大于层厚,层面之间不连续,部分层面组织被漏扫CT透视——CT快速连续扫描的同时,进行高速图像重建和连续图像显示,可达到近似X线透视的实时观察图像的效果CT导向穿刺活检——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活检,进行组织抽取活检、药物注入等诊断、治疗的手段对比剂的种类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CT增强用的对比剂一般为水溶性碘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毒副作用较小、价格偏高。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新版教材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编写,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
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内,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要求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应适当删减。
CT诊断日益普及,应加大教学的比重。
MRI发展很快,可作必要介绍。
USG我校单独开课,可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中进行简要比较评价。
二、教学内容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
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
由于成像技术的发展,总论的大课时数作相应增加。
各论重点介绍骨骼系统与关节、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食道与胃肠道、肝胆胰脾、中枢神经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各论中急腹症、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头颅部等内容作为自学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应作为专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影像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参考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参考医学影像检查是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情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日益完善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对应的正常图像参考。
一、X射线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参考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且最早应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它借助X射线机通过对人体进行照射和接收反射的X射线来形成影像。
X射线检查常用于骨骼系统和肺部的检查。
1. 骨骼系统X射线检查骨骼系统X射线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骨骼的结构、形态和密度,常用于骨折、骨关节变形以及脊柱病变等的诊断。
正常的骨骼X射线图像应该显示骨骼结构完整、连续,骨密度适中,关节间隙规则等。
2. 胸部X射线检查胸部X射线检查主要用于肺部和心脏的观察和诊断。
正常的胸部X射线图像应呈现双肺清晰可见,肺纹理均匀,膈面光滑,心脏大小适中等特征。
二、超声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参考超声检查是利用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形成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无辐射、无创伤性、易于操作,常用于妇产科、肝脏、乳腺等器官的检查。
1. 妇产科超声检查妇产科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观察和诊断。
正常的妇产科超声图像应显示子宫和附件的大小、形态、位置等特征,同时能够观察到胎盘的形态和位置。
2. 肝脏超声检查肝脏超声检查是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常的肝脏超声图像应呈现肝脏大小适中,形态规则,皮质和髓质区分清楚,肝血管分布正常等特征。
三、CT扫描技术及正常图像参考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一种高分辨率影像检查方法。
与传统X射线检查相比,CT扫描能够提供更明确、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正常的CT图像参考因身体部位的不同而异,以下是几个常见部位的正常CT图像参考:1. 头部CT扫描正常的头部CT图像应显示颅骨、脑组织、脑血管等详细结构。
头颅CT扫描常用于检测脑出血、脑梗塞、颅内肿瘤等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14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修课方式:限选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频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RI)及磁共振成像(MRl)等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使学生掌握X线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B超、CT诊断的基本知识。
了解MRI、介入放射学和数字减影的应用价值、前景和国内外新进展。
2.课程性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的课程,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牙与牙周、颌骨、颌关节、涎腺正常X线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B超表现,掌握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
正确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其应用范围,学会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将为口腔临床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学习英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6学时。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X 线、 CT 和 MRI 检查中,绝大多数诊断都是以图像改变为依据的,因此熟悉图像的正常表现,发现和辨认异常表现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条件。
当发现异常后,还要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异常表现所反映的病理变化。
最后,综合各种异常表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逻辑推理,才有可能提出比较客观、正确的诊断。
因此,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熟悉正常、辨认异常、分析归纳、综合诊断。
1. 熟悉正常影像表现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正常影像表现非常重要,这是辨认异常表现的先决条件。
人体各个系统和部位常常存在一些解剖上的变异;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器官和结构之间亦可存在差异;此外,在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中,图像上还可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伪影。
如果对这些情况不熟悉、不认识或认识不足,就有可能将图像上的正常表现误认为异常表现,从而导致错误的诊断。
例如,头颅Ⅹ线平片检查时,位于额骨中间的永存额缝为正常解剖变异,若对其不熟悉,就有可能将其误认为骨折线;胸部Ⅹ线后前位检查时,女性乳房在两下肺野形成对称性密度增高影,而在肌肉发达的男性,胸大肌可于两肺中野外带形成扇形均匀致密影,1 / 8右侧常较明显,如果对这些表现认识不足,就有可能误认为相应部位肺的渗出性病变;在青少年,椎体的环状骨骺及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顶端的骨骺尚未愈合,容易误认为骨折;腹部 CT 增强检查时,于动脉期,下腔静脉由于含对比剂血液与不含对比剂血液尚未均匀混合,致其内有低密度灶,而类似下腔静脉内血栓或瘤栓表现,若认识不足也极易发生误诊;在腹部 MRI 检查时,腹主动脉产生的搏动性伪影可在肝左叶外侧段内形成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初学者极易将其误为病灶。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工具,可用于获取、分析和解释医学影像数据。
它在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对于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和保护患者隐私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1. 图像获取和预处理在开始医学影像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获取高质量的医学图像。
这可能需要使用X射线、CT扫描、MRI或其他成像技术。
图像质量对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避免或消除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的因素,如运动伪影、噪声等。
2. 影像分割和特征提取医学影像处理的关键步骤是对图像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
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组织区域或结构的过程,而特征提取是从这些区域中提取有用的特征,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识别。
常见的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缘检测和形态学运算等。
3. 影像重建和三维可视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医学图像进行重建和三维可视化。
重建是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三维模型或体积的过程,这有助于对内部结构的更深入理解。
三维可视化则是将重建后的图像以三维形式进行展示,使医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图像。
4. 影像分析和诊断辅助医学影像处理技术还可用于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通过分析图像特征、定量测量和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位置和进展情况。
这对于及早发现疾病、追踪疾病进展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注意事项1. 数据安全和隐私在医学影像处理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医疗机构和影像处理软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数据进行保护和加密,确保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或使用。
2. 测量误差和准确性医学影像处理过程中,测量误差和准确性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图像质量、不同操作人员之间的差异、软件算法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的差异或误差。
因此,在进行量化测量和比较时,应确保使用一致的参数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准确性。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
第三节
作为一名影像诊断医师,不但要熟悉各种成像 技术和检查方法的典型正常表现,而且还应学 习和掌握诸如上述所谓“不典型” 正常表现,避免 将它们误为异常而导致错误诊断
辨认异常影像表现 (1)
第三节
l辨认图像异常表现是以熟悉正常影像表现为前
提条件的。在此基础上,发现受检器官和结构 的形态、密度、回声和信号强度是否发生改变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限度 (2) 第三节
即使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表现,由于通常反映 的是大体病理所见,并非组织学表现,因此对 这些异常表现并非均能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这是影像学检查的限度
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一)了解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二)明确图像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三)全面观察和认真分析 (四)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缺乏特异性,同样的 异常表现可以在不同疾病中出现,此即所谓 “异 病同影 ” 。此外,同一疾病也可因发展阶段不同 或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异常表现,此即所谓 “同 病异影 ”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限度(1)第三节
应当指出,影像学检查虽然是重要的临床诊断 方法,甚至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但是 仍然有一些限度。并非所有疾病行影像学检查 均能发现异常表现
辨认异常影像表现 (3)
第三节
CT和 MRI检查时,获得为数众多的图像,对每 幅图像亦都需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即使是通 过图像后处理所获得的重组图像或三维图像, 阅读时也要参考源图像,只有这样才不致于遗 漏和忽略明显或不明显的异常表现
异常表现的分析归纳( 1)
①病变的位置和分布: ②病变的数目: ③病变的形状: ④病变的边缘: ⑤病变的密度、回声和信号强度: ⑥邻近器官和组织改变: ⑦器官功能的改变:
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 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和诊断步骤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CT检查
适用范围:软组织病变和骨骼解剖较复
杂的部位 优势:
– 显示解剖空间关系 – 密度分辨力高,易发现病灶,确定部位、范 围、形态与结构
CT检查方法
平扫: – 两侧对照 – 扫描层厚2~5mm,如骨关节要行重建则需 1~2mm扫描 – 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 ①软组织窗:低窗位窄窗宽,L60HU\W300HU ②骨窗:高窗位大窗宽,L400HU\W500HU 增强: – 软组织病变和骨病变的软组织肿块 – 动态增强扫描了解病灶血流灌注 – 根据病灶强化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
脊柱
CT表现
椎体:骨窗显示为薄层致密骨皮质包绕略低密度松质骨,松 质骨内可见“Y”形低密度线影(椎体静脉管); 椎管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板围成。内可见硬膜囊、黄 韧带和腰段神经根。 • 硬膜囊为椎管中央低密度影; • 黄韧带位于椎板和关节突内侧软组织密度影,2~4mm; • 神经根位于硬膜囊前外侧,对称的圆形中等密度影。 侧隐窝:前为椎体后缘、后为上关节突、侧方为椎弓根内壁, 呈漏斗状,前后径不小于3mm,内有神经根; 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低于椎体密度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50~110HU。
T1W
T2W
T1W
T1W
FS
Flash
C-
C+
超声成像检查
软组织病变的定位和定量具有显著
的优越性 无创,无X线辐射,价廉,设备轻便 图像对比分辨力远不如CT和MRI, 征象显示不似X线、CT、MRI清楚
核素骨显像
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反映局部骨骼血供
和代谢情况 定位诊断 、早期诊断、疗效观察 敏感性高,特异性不高,难以定性
检查方法
三、MRI: 任意平面成像,观察全面 组织分比率高观察软组织、骨髓病变比X线和CT好 不用对比剂可显示血管,有利于了解病变的血供和 病灶与血管的关系 关节内积液,采用T2WI扫描,液体信号很高,可达 到关节造影效果 对钙化和细小骨化显示不佳甚至不显示 MRI检查应结合X线检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頦顶位片
正常頦顶位图像 1.鼻腔 2.鼻中隔 3.上颌窦 4.翼突 5.蝶窦 6.舌骨 7.卵圆孔 8.棘孔 9.寰椎前弓 10.枢椎齿状突 11.破裂孔
十一、颧弓位片
1.颧骨 2.颧弓
十二、下颌骨侧斜位片
1.下颌管 2.下颌孔 3.頦孔 4.乙状切迹 5.髁状突 6.喙突 7.颈椎 8.颧弓 9.舌骨体 10.咽腔 11.下颌小舌 12.下颌骨外斜线 13.对侧下颌骨体下缘
适应症: 1.涎腺慢性炎症 2.舍格伦综合症 3.涎腺良性肥大 4.肿瘤 5.导管阴性结石 6.需确定涎腺周围病变是否侵犯腺体及导管
一、涎腺造影
造影技术
(1)腮腺造影的方法:经腮腺导管开口(上 颌第二磨牙粘膜面)注入40%碘化油或 60%的泛影葡胺1~1.5ml,使腮腺导管充盈 后摄充盈像;然后将沾有2.5%柠檬酸棉签 含于舌下约1分钟,刺激腮腺排空对比剂, 清水漱口后摄功能片。
1、口内片包括根尖片、 片等; 2、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
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 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 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 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一、根尖片:牙齿及牙周组织
1.牙釉质 2.牙本质 3.牙髓腔 4.牙槽骨 5.牙周膜 6.骨硬板
腔外。 五、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CR和DR 六、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
目前主要用于埋伏牙、根尖周病变、牙周病 变、颞下颌关节疾病和牙种植术的检查
第4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第2节 X线平片检查
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检 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
(2)腮腺造影的正常表现:
充盈像:主导管为长5-7.0cm,管径1.03.0mm,各级分支渐变细,分布走行自然。 功能像:导管内对比剂基本排空。
腮腺造影的正常表现
(1)侧位片 (2)后前位片
正常腮腺造影
一、涎腺造影
பைடு நூலகம்影技术
(1)颌下腺造影方法:经颌下腺导管开口注 入40%碘化油或60%的泛影葡胺1ml,使颌下 腺导管充盈后摄充盈像;一般只照侧位片,必 要时摄分泌功能片
曲面体层一次曝光可显示全口牙齿、 颌骨、鼻腔、上颌窦及颞颌关节等解剖结 构的影像,显示范围广,适合于颌骨多发 病变、范围较大的颌骨病变、双侧颌骨的 对比及对原因不明症状的筛查。
第4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第1节 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三、X线头影测量仪(少用) 四、口腔体腔X线机:球管在口内,胶片在口
正常下颌前部颌片 1.頦棘 2.下颌頦部下缘 3.頦嵴
六、下颌横断颌片
正常下颌横断颌片 1.舌骨体 2.舌 3.牙列 4.頦孔
七、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投照片
上、下颌第三磨牙口 外投照法
1.胶片 2.X线中心线
七、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投照片
双侧上、下颌第 三磨牙口外投照 图像
(2)颌下腺造影的正常表现:
颌下腺导管口位于舌下区前部,主导管长57.0cm,管径2.0-4.0mm,由前上向后下走行, 主导管走行至下颌角前约呈直角向下弯曲。在 弯曲部下方向两侧分出分支导管,颌下腺腺体 外形似梨形。
八、华特位片
1.上颌窦 2.额窦 3.前组筛窦 4.眼窝 5.鼻腔 6.眶上裂 7.颧骨 8.颧弓 9.喙突 10.上颌窦外侧壁 11.无名线 12.髁状突 13.关节结节
九、颧骨后前位片
1.鼻腔 2.鼻中隔 3.上颌窦 4.眶下孔 5.喙突 6.颌间间隙 7.下颌骨 8.蝶窦 9.颧骨 10.颧弓 11.额窦 12.眼窝
(1)外斜影 (2)下颌管
二、颌翼片
可同时显示上下 颌多个牙齿的牙 冠及牙槽嵴顶
三、上颌前部颌片
正常上颌前部颌片 1.鼻腔 2.鼻中隔 3.鼻泪管 4.上颌窦 5.腭中缝
四、上颌后部颌片
正常上颌后部颌片 1.鼻腔 2.鼻中隔 3.鼻泪管 4.上颌窦
五、下颌前部颌片
根尖片:上颌中切牙位根尖片
(1)成人上颌中切牙 位根尖片
1.切牙孔 2.腭中缝 (2)儿童上颌中切牙
位根尖片 1.鼻腔 2.鼻中隔
根尖片:上颌磨牙位根尖片
(1) 1.上颌窦 2.上颌窦底 (2) 1.上颌窦 2.上颌窦底 3.颧骨
根尖片:下颌切牙位根尖片
示頦棘
根尖片:下颌磨牙位根尖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 图像表现及要求
第1节 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一、牙科X线机:是医用X线机范围内最小型的射 线机。有3种基本形式:
1、可移动立式
2、壁挂式
3、镶带式
结构组成:X线机头(内含X线管、变压器)
支臂
控制部分
第4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第1节 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二、曲面体层X线机
别是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体层摄
影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减少,
大型医院已基本不做此项检查。
(感兴趣的可自已看书)
第4节 普通造影检查
口腔颌面部常用的普通造影检查:
一、涎腺造影 二、颞下颌关节造影 三、血管瘤瘤腔造影 四、鼻咽腔造影 五、窦腔、窦道、瘘管造影
一、涎腺造影
涎腺造影只用于腮腺和颌下腺检查,因为腮 腺和颌下腺有较大的导管口可供注射对比剂。
十七、矫正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
十八、髁突经咽侧位片
1.髁状突 2.关节窝 3.关节结
节
十九、口腔体层摄影片
(1)上颌体腔片 1.切牙孔 2.鼻腔 3.上颌窦 4.上颌结节 5.鼻中隔 (2)下颌体腔片 1.頦棘 2.下颌管
二十、X线头影测量片
第3节 体层摄影检查
由于CT机的日益普及,特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片
1.下颌升支 2.寰椎横突 3.寰枢关节 4.鼻腔 5.鼻中隔 6.颌间间隙 7.上颌窦 8.喙突
十四、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示髁突,已滑出 关节窝
十五、下颌升支切线位片
示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板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
1.髁状突 2.关节窝 3.关节结节 4.内外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