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重点
土壤侵蚀原理_冻融侵蚀_冻融侵蚀相关术语及其防治_
![土壤侵蚀原理_冻融侵蚀_冻融侵蚀相关术语及其防治_](https://img.taocdn.com/s3/m/be6bfa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2.png)
土壤侵蚀原理_冻融侵蚀_冻融侵蚀相关术语及其防治_土壤侵蚀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等介质运动而逐渐流失和破坏的过程。
其中,冻融侵蚀是土壤侵蚀中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土壤中水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引起的体积变化和物质运动,从而加剧了土壤侵蚀的过程。
冻融侵蚀的原理主要与水分在冻结融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有关。
当土壤中的水分在低温条件下遇冻结时,水分会由于结晶而形成冰相。
而冰相强烈膨胀与周围土壤实体产生机械作用,导致土壤颗粒的移动和破碎。
当土壤中的水分在高温条件下遇融化时,冰相会转变为水相,由于融化所引起的体积收缩则导致土壤中的颗粒下降,进一步引发土壤的滑坡和液体流动。
冻融侵蚀涉及的相关术语包括冻土侵蚀、冻结侵蚀、冻胀侵蚀、融化侵蚀等。
冻土侵蚀是指在寒冷地区,冻土在冻融过程中引起的土壤表层的破坏和流失。
在寒冷地区,冻融作用频繁,土壤中的积水在冻结时形成长冻的现象,土层中的冰相会加剧土壤的破坏和流失。
冻结侵蚀是指土壤中水分在冻结时引起的土壤结构的改变和破坏。
在冻结过程中,水分结晶形成冰相,冰相的形成会导致土壤的体积膨胀,进一步使土壤颗粒移动和破碎。
冻胀侵蚀是指冻结过程中由于冰相的体积扩大而引起的土壤破坏和流失。
冻胀侵蚀主要发生在土壤中存在含水层的地区。
当土壤中的水分在冻结时形成冰相,冰相由于体积扩大而抬高了土壤表层,土壤表层上的入渗水受限于土壤下部分冻土的封锁,由于无法向下渗透,土壤表层的积水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冻胀的程度,导致土壤的破坏和流失。
融化侵蚀是指在冻结过程结束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冻土中的冰相融化所引起的土壤变形和流动。
融化侵蚀主要发生在冷冻带边缘地区和高山地区。
当温度上升时,冻土中的冰相开始融化,融化的水分会导致土壤的流动、沉陷和滑坡。
冻融侵蚀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利用冻土资源:冻土地区的土壤具有较好的保育性能,应优先考虑在冻土地区开发农田和建设居住区,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和流失。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1fdfb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1.png)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土壤侵蚀是指地表的土壤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带走的过程。
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森林和水资源等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生态问题。
土壤侵蚀的原理涉及地表径流、坡面侵蚀、沟壑侵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土壤侵蚀原理的概要。
1.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降雨水在地面流动时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通过地面流动,随着流动的过程,地表水会带走土壤颗粒。
地表径流主要取决于降雨的强度、土壤的渗透性和土地的坡度等因素。
2.坡面侵蚀:坡面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在坡面上带走土壤的过程。
坡面侵蚀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在坡面上形成水流,水流会带走坡面上的土壤颗粒。
坡面侵蚀还与土壤的质地、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3.沟壑侵蚀:沟壑侵蚀是指水流在沟壑中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地表径流过程中,地面上形成的水流会聚集到较低处形成沟壑,沟壑会加强地表径流的速度和能量,进而带走更多的土壤。
沟壑侵蚀主要取决于沟壑的形状、长度和坡度等因素。
4.风蚀:风力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风力会将土壤颗粒吹到空中,并随风沉积到其他地方。
风蚀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缺或土壤暴露的地区,也与风速和土壤的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
5.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农田排水和烧荒等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建设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总的来说,土壤侵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降雨、水流、风力、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原理第三章
![土壤侵蚀原理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1edbb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7.png)
❖雨滴速度与能量
雨滴降落时,重力与空气浮力二力趋于平 衡时,即以固定速度下降,此时的速度即为终点 速度(terminal velocity)。
终点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雨滴直径的 大小和形状。雨滴的终点速度越大,其对地表的 冲击力也越大,即对地表土壤的溅蚀能力也随之 加大(E=0.5mv2)。
第 3 章 水力侵蚀
3.1 水流作用 3.2 溅蚀 3.3 面蚀 3.4 沟蚀 3.5 山洪侵蚀 3.6 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
重点: 1击溅侵蚀的表现方面; 2 溅蚀过程的四个阶段; 难点: 1击溅侵蚀的表现及其危害; 要点: 1 坡面产流的两个阶段; 2 侵蚀沟的发育的四个时期.
3.1 水流作用
❖地形
流域形状对山洪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狭长形流域,其沟系单一,主沟较长,支 沟少,等流时线短,产生径流历时长,洪峰流 量小。 圆形、扇形、辐射形流域,主沟较短,支 沟多,等流时线长,汇流快,洪峰流量大。
等流时线: 流域上径流能同时到达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
按一定的流速,在流域地图上可作出许多条汇流时间的等 值线,使得在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水质点能在该汇流时间同 时集中到流域出口。
❖雨滴侵蚀力
降雨雨滴的侵蚀力是降雨引起土壤侵 蚀的潜在能力。它是降雨物理特征的函数, 降雨雨滴侵蚀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降雨性质, 即该次降雨的雨量、雨强、雨滴大小等,而 与土壤性质无关。
3.2.2 溅蚀过程及溅蚀量
❖溅蚀过程
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
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
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rain drop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全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bf7eaa6faf45b307e8719760.png)
土壤侵蚀原理⒈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⒉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⒊土壤侵蚀速率(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土壤侵蚀量。
⒋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工资源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
⒍土壤侵蚀基本营力:1> 营力:营力作用是由地球部能量所引起的,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营力: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il ero sion)。
(5)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3. 水保持与土壤侵蚀关系显然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对象,水土保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基础上,组织运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构成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和风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3632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8.png)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人类活动等因素剥蚀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土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蚀和人为侵蚀三种类型。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剥蚀,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雨水冲刷和河流冲刷是水力侵蚀的两种主要形式。
雨水冲刷是指降雨冲刷土壤表层,将土壤颗粒和有机质带走,造成土壤流失。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导致土壤流失和河床淤积。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风力将土壤颗粒吹走,形成沙尘暴和风沙土壤流失。
人为侵蚀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和侵蚀,主要包括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等行为。
土壤侵蚀的原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土壤侵蚀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陡坡易发生水力侵蚀,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易发生风蚀。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水力侵蚀,而干燥、多风的地区容易发生风蚀。
再次,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
植被可以减缓水流和风力的侵蚀作用,保护土壤不受侵蚀。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都会破坏植被覆盖,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减缓土壤侵蚀的发生。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梯田、防护林、草地固沙等工程,减少水力和风力侵蚀的发生。
再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加强土壤侵蚀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土壤侵蚀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总之,土壤侵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3 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第三章3 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148b1c2a58da0116c17497a.png)
幻灯片1第三章土壤侵蚀原理第四节土壤侵蚀规律幻灯片4幻灯片5一气候因素(一)降雨(precipitation)降雨诸要素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类型,降雨历时,雨滴大小及其下降速度等.它们都与土壤侵蚀量及其侵蚀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1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
常用mm/h表示。
根据其强度的大小. 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
一般暴雨以上就能造成严重的水力侵蚀, 而且降雨强度是降雨因素中对土壤侵蚀影响最大的因子。
幻灯片6一气候因素(一)降雨(precipitation)1 降雨强度:N.H.Neal 与P.C.Ekern通过大量实测与实验资料研究,得到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量间的关系为E—土壤侵蚀量A—与土壤性质和地表坡度有关的系数I—降雨强度b—指数( b >1)幻灯片7降雨强度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降雨日期降雨量(mm) 降雨历时(分)平均降雨强度(mm/h)径流量(m3/hm2)侵蚀量(t/hm2)某年7/343.4 805 3.24 6.68 0.60某年/7/2240.0 292 8.22 103.02 22.36某年/8/849.3 150 19.74 292.13 139.82幻灯片8一气候因素(一)降雨(precipitation)2 雨滴质量大质量的雨滴具有较大的落地终点速度,对土壤造成影响也较大.根据W.D.Ellison的试验,雨滴降落于地表时的终点速度与其半径之间的关系为v—雨滴终点速度• C—系数 取1334 取1246• R—雨滴半径• P—空气的密度• S—雨滴的比重 =1幻灯片9一气候因素(一)降雨(precipitation)2 雨滴质量W.D.Ellison还实测得到30min降雨的土壤侵蚀量,随降雨终点速度的4.33次方成正比,与雨滴直径的1.07次方亦成正相关关系。
其表达式Sp—土壤冲刷量(g/30min)• Vk—雨滴终点速度(m/s)• d—雨滴直径(mm)• i —降雨强度(cm/h)• K —取决于土壤条件的参数幻灯片10一气候因素(一)降雨(precipitation)3 降雨的类型与降雨历时降雨类型系指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一场降雨中,由于降雨强度及其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降雨类型.充分的前期降雨是导致暴雨形成较大地表径流和产生严重冲刷的重要条件之一.均匀型、超前型、中间型、延后型降雨历时是指一场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历时长,侵蚀强幻灯片11雨强与历时的倒数关系幻灯片12一气候因素(一)降雨(precipitation)4 降雨总量一般来说,随着降雨总量的增大,土壤侵蚀也增大,但实际中并不完全是这样. 据观测低于10—30mm/h的降雨不至于导致土壤侵蚀的发生. 如果一个地区多以低强度形式出现. 即使其年降雨量较大, 也不会导致土壤侵蚀量的增加。
(完整版)土壤侵蚀原理
![(完整版)土壤侵蚀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aaf5a1f7ec4afe05a1df59.png)
土壤侵害原理1.名词解说2.挟沙力:在必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目。
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散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此中累积体积为 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 表示。
4.溅蚀量:击溅侵害惹起土粒下移的数目。
5.侵害沟:是在水流不停下切、侧蚀,包含由确实惹起的溯源侵害,以及侵害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6.起沙风:全部大于使沙粒离开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
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8.风蚀作用:风微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转过程中,因为风力减缓地面阻碍等原由,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聚积现象。
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必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本质搬运的沙量称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11.重力侵害:重力侵害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
因为坡地重力所挪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12.参差 : 是指悬崖、陡坎、斜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碎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迟缓的挪动现象。
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停地倒塌和塌陷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害。
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害,并把可溶性盐类带走,以致下面掏空,当上面的土体失去顶托时,惹起黄土的塌陷。
16.冻土:是指温度在 0 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17.石海:在平展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形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形。
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凹地中,大批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润湿细粒土层表面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集体。
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消融后土体发生缩短、沉陷的过程。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e303b4f380eb6294dd886c37.png)
土壤侵蚀原理1.名词解释2.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量。
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表示。
4.溅蚀量: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
5.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实引起的溯源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6.起沙风:一切大于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
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8.风蚀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现象。
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实际搬运的沙量称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11.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12.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
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走,致使下边掏空,当上边的土体失去顶托时,引起黄土的陷落。
16.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17.石海:在平坦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形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形。
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凹地中,大量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细粒土层表面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群体。
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
土壤侵蚀原理考试重点
![土壤侵蚀原理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34de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0.png)
土壤侵蚀原理考试重点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讲讲土壤侵蚀原理考试的重点啊。
”我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们说道。
那首先呢,就是水力侵蚀。
这可是土壤侵蚀中很常见的一种。
你们想想,下雨的时候,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就会带着土壤一起流动,这就是水力侵蚀。
比如说在一些山区,下雨后经常能看到山坡上有一道道的水沟,这就是水力侵蚀造成的。
就像黄土高原地区,那里的土壤疏松,降雨集中,水力侵蚀就特别严重。
然后是风力侵蚀。
在一些干旱、多风的地区,风会把土壤吹起来带走。
比如在沙漠边缘,常常能看到沙尘暴,那里面就有大量被风卷起来的土壤颗粒。
像内蒙古的一些地方,就深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再来说说重力侵蚀。
当山坡上的土壤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滑落、崩塌。
大家可能都见过山体滑坡吧,这就是重力侵蚀的一种表现。
比如说四川的一些山区,在暴雨后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重力侵蚀现象。
还有冻融侵蚀。
在一些寒冷地区,土壤会因为反复的冻结和融化而发生破坏和移动。
比如在东北地区的冬天,土壤冻结后体积会膨胀,等融化时就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
另外,人为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建设等都会破坏地表植被,让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
就像有些地方为了种庄稼,把山坡上的树都砍了,结果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同学们,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啊,一定要好好理解和掌握。
只有明白了土壤侵蚀的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保护我们的土壤资源,让我们的土地更加肥沃,更加可持续利用。
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第二章-土壤侵蚀原理-1
![第二章-土壤侵蚀原理-1](https://img.taocdn.com/s3/m/5ef6d5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4.png)
参考指标 草甸沼泽;草甸草原;盐盆滩地 吹扬为主,沙坡出现 地面有沙暴、沙滩、沙垄 有活动沙丘、风蚀残丘 广泛分布沙丘、沙垄,活动性大 光板地、戈壁滩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六、允许土壤流失量
1、定义:
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 流失量。 也称为土壤允许流失量或容许侵蚀强度
2、理论基础
风蚀:同面蚀划分标准
区域的平均侵蚀程度:
各侵蚀程度(n)和对应面积(p)加权平均
SE
P12P2nPn P1P2Pn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五、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强度
3、土壤侵蚀强度
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其所处环 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 展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
冻拔、劈裂
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条形、瓢形、弧形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五、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强度
1、土壤侵蚀量
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 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 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 度),或称为土壤侵蚀模数,单位: t/km2•a、 mm/a 、m3/km2•a 。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五、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强度
2、土壤侵蚀程度
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一定 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至到目前为 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程度划分方法
面蚀:以土壤发生层被侵蚀的厚度(或残留厚度) 作为划分标准
侵蚀厚度小于A层的1/3——轻度 A层的1/3~1/2——中度 大于A层的1/2——强度 B层出露——极强度 C层出露——剧烈 沟蚀:以单位面积内的沟道长度为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提纲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dcf823a5e9856a561260ed.png)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包括这些名词的英文名称,要会翻译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化学侵蚀: (chemical erosion)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称为化学侵蚀侵蚀沟:(erosion gully)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作侵蚀沟土壤侵蚀模数:(soil erosion modulus)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土壤侵蚀程度: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土壤侵蚀强度:(soil erosion intensity)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水力侵蚀:(water erosion)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沟壑密度: (Gully density)是指每平方公里内侵蚀沟(或水文网)的总长度,以km/km2表示,或称切割裂度开析度:开析度指单位面积(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所有水文网的长度允许土壤流失量:(tolerance of soil loss)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
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沙尘暴:(sandstorm)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现象。
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000m 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dd81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7.png)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侵蚀、流失的过程,是造成土地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侵蚀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土壤侵蚀的原理。
水力侵蚀是土壤侵蚀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形式。
水流冲刷、冲切和冲蚀土壤,使土壤表层失去肥力和养分,严重影响土地的生产力。
水力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降雨、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
降雨是水力侵蚀的直接驱动力,大雨冲刷力强,容易造成土壤流失,而小雨则有利于土壤渗透和保持。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也是影响水力侵蚀的重要因素,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土壤侵蚀越严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力侵蚀的抵抗能力也不同,砂质土壤容易被冲刷,而粘土质土壤则较为稳固。
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风力侵蚀是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
强风会将土壤表层吹走,造成土地的贫瘠和荒漠化。
风力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因素。
风速越大,土壤侵蚀越严重,而湿润的土壤和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减少风力侵蚀的发生。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农耕、滥伐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行为都会加剧土壤侵蚀的程度。
农耕过度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松散易冲刷。
滥伐植被会削弱植被覆盖的保护作用,增加水力和风力侵蚀的可能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土壤侵蚀的程度。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控制过度的农耕行为等,以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人们对土壤侵蚀问题的认识,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土地。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提纲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d3dae12a8114431b90dd83c.png)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提纲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包括这些名词的英文名称,要会翻译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化学侵蚀 :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称为化学侵蚀侵蚀沟:)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作侵蚀沟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土壤侵蚀程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土壤侵蚀强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水力侵蚀: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沟壑密度: (Gully density)是指每平方公里内侵蚀沟(或水文网)的总长度,以km/km2表示,或称切割裂度开析度开析度指单位面积(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所有水文网的长度允许土壤流失量(tolerance of soil loss)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
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沙尘暴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现象。
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000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
风力侵蚀系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风力侵蚀简称为风蚀。
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
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中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况还受下渗水分、地下潜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78a2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c.png)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自然力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表面被水流、风力、重力等因素剥夺、运移和堆积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包括水力侵蚀和风蚀两种。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在地表和地下的作用下,对土壤进行剥蚀和运移的过程。
水力侵蚀又可以分为雨滴冲击侵蚀、表流侵蚀和下垫面侵蚀三种类型。
雨滴冲击侵蚀是指雨滴落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力,使得土壤颗粒发生位移和抛射,造成土壤松散和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表流侵蚀是指降雨过程中,由于降雨量大于地表的渗透能力,形成的降雨径流流向低洼地势,使得土壤表面发生剥蚀和运移的现象。
表流侵蚀需要一定的坡度和流动介质,如临时流或持续流。
下垫面侵蚀是指水流在陆地和河床之间作用下,产生的剥蚀和运移过程。
水流在下垫面上流动时,具有破坏性的冲击力和剪切力会导致河岸和堤坝的崩塌,从而使土壤被冲刷和流失。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进行颗粒蚀刷和悬浮粒子的运移过程。
风蚀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覆盖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地区。
风蚀的主要形式有风蚀侵蚀、风成蚀和风积过程。
风蚀侵蚀是指风力吹拂地表,使得土壤表面的细颗粒被风扬起并携带走的过程。
风蚀侵蚀会造成地表土壤的逐渐消耗,形成裸露的岩石表面或沙丘。
风成蚀是指风力将携带的细粒颗粒运移并,在风力影响较小的地方沉积下来的过程。
风成蚀形成的沉积物通常是细沙和粉砂。
风积过程是指风力携带的颗粒在地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现象。
风积过程主要受到风速、风向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沙漠、沙丘和滩涂等地区较为常见。
综上所述,水力侵蚀和风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理。
它们可以分别或同时作用于土壤表面,导致土壤的剥蚀、运移和堆积,进而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侵蚀原理_资料
![土壤侵蚀原理_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b4c69bcc22bcd126ff0c77.png)
土壤侵蚀原理⒈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⒉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⒊土壤侵蚀速率(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
⒋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工资源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
⒍土壤侵蚀基本营力:1> 内营力: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营力: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 il erosion)。
(5)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3. 水保持与土壤侵蚀关系显然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对象,水土保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基础上,组织运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构成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和风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岩土工程中的土壤侵蚀控制
![岩土工程中的土壤侵蚀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af0aa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2.png)
岩土工程中的土壤侵蚀控制在岩土工程中,土壤侵蚀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土壤侵蚀会对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对于保护工程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壤侵蚀机理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等外力作用下,使土壤颗粒从原位移动、悬浮、沉积或剥蚀的现象。
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人类活动导致的侵蚀。
1.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由于雨水冲刷和流水冲刷引起的土壤流失现象。
雨滴打击土体表面造成初期透水面,形成坑坑洼洼的表面形态,随着雨水的积聚和流动,形成了点蚀、面蚀和河道侵蚀等不同形式的水力侵蚀。
2. 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大风吹动飞扬的细土颗粒,使土壤表面的颗粒脱落并飘移的现象。
风力侵蚀通常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地区,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 人类活动导致的侵蚀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的农耕、过度的放牧、乱砍滥伐等都会导致土壤暴露在外,易受水力和风力的侵蚀。
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降雨条件、土壤特性、地形条件、植被覆盖度和人类活动等。
1. 降雨条件降雨是引发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条件,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分布等都会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
2. 土壤特性土壤的质地、结构、稳定性等特性也对土壤侵蚀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颗粒粗大的砂土比细粒土更容易发生侵蚀。
3. 地形条件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对土壤侵蚀有很大影响。
坡度越大,水流的冲击力越大,土壤侵蚀也会更加严重。
4. 植被覆盖度植被的存在对土壤侵蚀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
植被能够减缓水流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稳定土壤表层,增加土壤的抵抗力。
5.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容忽视。
过度的农耕、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都会破坏土壤的稳定性,导致土壤侵蚀的加剧。
三、土壤侵蚀的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33b9f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0.png)
土壤侵蚀原理复习1、击溅侵蚀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第一,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赌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降低,有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动;第二,直接击打地面导致土体分溅并且沿着坡面迁移;第三,雨滴击打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输沙能力增大。
2、溅蚀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干土溅散阶段;湿土溅散阶段;泥浆溅散阶段、土地板结阶段3、坡面产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坡面径流的形成是土壤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形成,其机制是降水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导致水分不能入渗,在地表集中而形成。
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须渗阶段和漫流阶段。
蓄渗阶段:首先是植被的含蓄作用,然后就是进入土壤的蓄渗阶段,当土壤水分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坡面低洼也会填起,这个过程叫做填洼整个蓄渗阶段都是对降水的一次性消耗。
漫流阶段:径流为涉及到整个坡面,有时分时合的水流形成,此时的流速很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进入全面漫流阶段,次阶段水量增加,粗糙度降低,流速增加,径流冲击力增大,导致地表径流冲力大于土壤的抗蚀力,土壤表面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发生面蚀。
14、什么是沟蚀,影响沟蚀的因素是什么?在面蚀的基础上,尤其是细沟侵蚀面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地表径流会逐渐集中形成固定流路的股流,集中的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岩和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成为沟蚀。
影响沟蚀的因素:汇水面积、坡长、坡度,汇水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径流量,坡度坡长影响侵蚀力的大小,其中汇水面积是保证浅沟形成发育额首要条件4、侵蚀沟发育包括那几个时期?侵蚀沟的形成主要有:溯源侵蚀阶段、纵向侵蚀阶段、横向侵蚀阶段、停止阶段溯源侵蚀阶段:以向长发展为主,与汇流方向相反,尚未形成明显的沟头和跌水;纵向侵蚀阶段:以向深发展为主,沟头下部出现明显的跌水横向侵蚀阶段(平衡坡面阶段):两岸向宽发展却成为主要形式,平面上呈树枝状侵蚀沟网,形成冲积扇。
停止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纵坡接近于或相当接近于临界侵蚀曲线,沟岸大致接近于自然倾角,因此沟顶已停止朔源侵蚀,沟底不再下切,沟岸停止扩张5、什么是临界风速和起沙风?以及沙粒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临界风速: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起沙风: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5.1 何谓重力侵蚀? 5.2 坡面重力作用是如何导致重力侵蚀发生的? 5.3 何谓崩塌?崩塌的作用方式如何? 5.4 崩塌分类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5.5 崩塌形成的条件主要有那些? 5.6 何谓滑坡? 5.7 滑坡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是什么? 5.8 滑坡的力学机制及滑坡形成条件是什么? 5.9 滑坡类型及其发展阶段有那几种? 5.10 影响滑坡因素主要是什么? 5.11 何谓错落?其特征是什么? 5.12 错落发生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5.13 何谓蠕动?蠕动特征是什么? 5.14 何谓陷穴与泻溜?其形成机制、分布与类型主要有哪些?
• 7.1 何谓冻融侵蚀? • 7.2 冻融侵蚀的机制是什么? • 7.3 影响冻融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 7.4 冻融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 7.5 何谓冰川侵蚀? • 7.6 冰川的分布与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 7.7 冰川侵蚀过程是什么?
• 8.1 何谓化学侵蚀? • 8.2.影响化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8.3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 8.4 影响淋溶侵蚀与• •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意义是什么? 9.2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9.3 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是什么? 9.4 我国主要分为几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9.5 指出每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大致范围。 9.6 每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及其土壤侵蚀特征主要是什么? 9.7 二级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是什么? 9.8 我国主要的二级土壤侵蚀类型区包括哪些? 9.9 每个二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及其土壤侵蚀特征主要是什么?
• 土壤侵蚀及其危害主要有哪些方面? • 我国目前的土壤侵蚀概况如何? • 土壤侵蚀原理研究历史与现状? • 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历史与现状如何?各有什么 特点? • 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
• • • • • • • • • •
2.1 什么是土壤侵蚀?什么是水土流失?二者的关系如何? 2.2 什么是水土保持?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什么? 2.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主要有那几种? 2.4 内营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什么? 2.5 地壳运动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2.6 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几个环节? 2.7 什么被称作风化作用?它主要受何种因素影响? 2.8 什么被称作风剥蚀作用?什么被称作搬运作用?什么被称作堆积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9 什么叫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2.10 按外营力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时,可划分出几种类型?
• • • • • • • • • • •
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2.12 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2.13 什么叫土壤侵蚀形式? 2.14 水力侵蚀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2.15 主要的水力侵蚀形式有哪几种? 2.16 风力侵蚀的特点是什么? 2.17 主要的风力侵蚀形式有哪几种? 2.18 重力侵蚀特点是什么? 2.19 主要的重力侵蚀形式有哪几种? 2.20 混合侵蚀特点是什么? 2.21 主要的混合侵蚀有哪几种?
• 2.22 冻融侵蚀特点是什么? • 2.23 冰川侵蚀特点是什么? • 2.24 化学侵蚀特点是什么? • 2.25 何谓土壤侵蚀程度?何谓土壤侵蚀强度? • 2.26 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涵义是什么?在生产上有 何指导意义?
• • • • • • • • • • • • • • • •
3.1 水流剥蚀作用的过程是什么? 3.2 水流搬运作用的方式是什么? 3.3 水流挟沙力取决于哪些因素? 3.4 泥沙的堆积受哪些因素影响? 3.5 何谓溅蚀?影响溅蚀的因素是什么? 3.6 溅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几个阶段? 3.7 何谓面蚀?影响面蚀的因素是什么? 3.8 什么是坡面径流形成机制及其形成过程? 3.9 常用的坡面径流能量公式有哪些? 3.10 何谓沟蚀?影响沟蚀的因素是什么? 3.11 侵蚀沟的形成与发育过程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3.12 何谓山洪侵蚀? 3.13 影响山洪侵蚀因素因素主要有那些? 3.14 山洪侵蚀的特征是什么? 3.15 何谓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其特点是什么? 3.16 影响海岸侵蚀作用的因素是那些?
• 6.1 何谓混合侵蚀? • 6.1.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哪些? • 6.1.2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状况如何? • 6.1.3 泥石流分类方法主要有那几种? • 6.2 泥石流物质的组成特征是 • 6.2.2 粘土矿物与泥石流特性的关系如何? • 6.3 泥石流发生特征主要是什么? • 6.3.3 泥石流搬运的特征是什么? • 6.3.5 泥石流堆积物宏观特征是什么? • 6.4 泥石流的输移和冲淤变化有何特性?
• • • • • • • • • • • • •
4.1 风沙运动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2 近地层风的性质及其对沙粒启动的影响是什么? 4.3 沙粒起动的机制是什么? 4.4 何谓临界风速与起沙风? 4.5 沙粒运动形式有那几种? 4.6 风沙流及其结构特征的含义是什么? 4.7 何谓风蚀与风积作用? 4.8 沙丘移动方向、沙丘移动速度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4.9 沙漠化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4.10 何谓沙漠化?何谓风沙化? 4.11 沙漠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12 何谓沙尘暴? 4.13 沙尘暴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