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方剂学教学大纲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医药学教学中,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方剂学教学大纲进行探讨。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方剂学教学的基础,它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在学完方剂学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例如,学生应了解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正确辨析方剂的组成和配伍,掌握方剂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其次,教学内容应涵盖方剂学的基础知识、经典方剂、现代方剂以及方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剂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

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方剂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等,学生应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知识。

其次,要注重经典方剂的学习。

经典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宝贵遗产,学生应通过学习经典方剂,了解方剂的起源、演变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要注重现代方剂的学习。

现代方剂是指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研制的新型方剂。

学生应通过学习现代方剂,了解方剂的研发过程和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方剂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首先,要注重理论讲授。

方剂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应通过理论讲授来了解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要注重案例分析。

方剂学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实践操作。

方剂学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方剂的配伍方法和应用技巧,学生应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言(1/2学时)【掌握】方剂学、方剂的概念。

【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历代医家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了解】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剂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方剂与辩证论治(1/2学时)【掌握】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法—“八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

【了解】治法与病证、治法与中药的关系。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1/2学时)【熟悉】“七方”、“十剂”的涵义。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2学时)【掌握】组成方剂的目的;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药的涵义及其基本理论。

【熟悉】配伍的概念、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

【了解】常见药物配伍形式。

第五章方剂的使用方法(1/2学时)【熟悉】剂型的概念;常用剂型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汤剂的常规煎法和特殊煎法;药剂的服用时间和服药方法。

第六章解表剂(6学时)【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熟悉】1. 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 桑菊饮。

【了解】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再造散、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第七章泻下剂(4学时)【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

【熟悉】1. 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 济川煎、黄龙汤。

【了解】大陷胸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五仁丸、舟车丸、增液承气汤。

第八章和解剂(4学时)【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熟悉】1. 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2. 痛泻要方。

【了解】达原饮、当归芍药散。

第九章清热剂(6学时)【掌握】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熟悉】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中药与方剂》教学大纲

《中药与方剂》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理教论学要了解理解把握会求实践把握娴熟把握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药与方剂》教学大纲〔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90 学时〕中药与方剂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养劳动者和中初级特地人才所必需的中药与方剂的根本学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学问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养,增加适应职业变化的力气和连续学习的力气打下确定的根底。

二、课程教学目标根本学问教学目标是:1.理解治疗八法;把握中药的性能、用法和方剂的组成原则。

2.了解200 种常用中药的功能归类;理解局部中药的特别用量用法;把握各类方剂的功用共性及100 种最常用中药的成效应用。

3.了解60 首常用方剂的功能归类;理解局部方剂的特别用量用法;把握各类方剂的功用共性及20 首常用方剂的组成主治。

力气目标是:1.能进展简洁的处方分析。

2.具有自学本课程的根本力气。

思想教育目标是: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力气。

2.具有宠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意识、创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中药与方剂的起源和进展1.中药与方剂的概念2.中药与方剂的进展√√〔二〕中药的性能1.性味2.升降浮沉√√3.归经4.毒性√√〔三〕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常用的治法-八法〔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组成原则2.组成变化√√〔五〕中药与方剂的用法1.配伍与用药禁忌√2.剂量3.剂型与用法√√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六〕解表药与解表剂1.解表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的成效应用羌活、生姜、香薷、藁本、苍耳、辛夷的功能归类(2)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菊花、柴胡的成效应用牛蒡子、桑叶、蔓荆子、葛根、升麻的功能归类2.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的组成主治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的功能归类〔七〕清热药与清热剂1.清热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的成效应用天花粉、夏枯草、芦根、淡竹叶的功能归类(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的成效应用龙胆草、苦参的功能归类(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的成效应用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的功能归类(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白头翁、板蓝根的成效应用大青叶、牛黄、鱼腥草、射干、蒲公英、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红藤、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的功能归类(5)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的成效应用白薇、胡黄连、银柴胡的功能归类2.清热剂含义、分类、使用留意白虎汤的组成主治清营汤、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能归类试验一:生疏中药标本-解表药、清热药等〔八〕泻下药与泻下剂1.泻下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攻下药大黄、芒硝的成效应用理论了解理解把握会√√√√√√√√√√√√√√√√√√√√√√√√实践把握娴熟把握教学内容理论了解理解把握会实践把握娴熟把握芦荟、番泻叶的功能归类〔2〕润下药√火麻仁的成效应用√郁李仁的功能归类〔3〕峻下逐水药√甘遂的成效应用√巴豆、京大戟、牵牛子的功能归类2.泻下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大承气汤的组成主治√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十枣汤、增液承气汤的功能归类√〔九〕祛湿药与祛湿剂1.祛湿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已、秦艽、桑寄生的成效应用√木瓜、五加皮、白花蛇、莶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的√功能归类〔2〕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的成效应用√砂仁、豆蔻、佩兰的功能归类〔3〕利水渗湿药√茯苓、金钱草、茵陈的成效应用√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川木通、猪苓、通草、石韦、√地肤子的功能归类2.祛湿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平胃散、真武汤的组成主治√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三仁汤、八正散、五苓散、实脾散、√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功能归类〔十〕温里药与温里剂1.温里药的褒义、使用留意√附子、干姜、肉桂的成效应用√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的功能归类√2.温里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理中丸的组成主治√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功能归类√〔十一〕理气药与理气剂1.理气药的含义、使用留意√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成效应用√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枝核、柿蒂的√功能归类2.理气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教学内容越鞠丸、苏子降气汤的组成主治栝蒌薤白白酒汤、旋覆代赭汤的功能归类理论了解理解把握会√√实践把握娴熟把握试验二:生疏中药标本-泻下药、祛湿药、温里药等√〔十二〕理血药与理血剂1.理血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活血祛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益母草、红花、牛膝的√成效应用虎杖、桃仁、水蛭、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五√灵脂、土鳖虫、王不留行的功能归类〔2〕止血药小蓟、地榆、白及、三七的成效应用√大蓟、白茅根、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棕榈的功能归类2.理血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主治√桃核承气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十灰散、小蓟饮子的功√能归类〔十三〕补益药与补益剂1.补益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西洋参的成效应用√山药、大枣、太子参、灵芝、蜂蜜的功能归类√〔2〕补血药当归、熟地黄、阿胶的成效应用√白芍、何首乌、龙眼肉的功能归类√〔3〕补阴药北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的成效应用√龟甲、石斛、黄精、天冬、玉竹、百合、桑椹、墨旱女贞子√的功能归类〔4〕补阳药鹿茸、淫羊藿、杜仲的成效应用√肉苁蓉、续断、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蛤蚧、巴戟天、√骨碎补、冬虫夏草、核桃仁、紫河车、沙苑子、仙茅、狗脊的功能归类2.补益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的组成主治√四君子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八珍汤、肾气丸的功能归类√试验三:生疏中药标本-理血药、补益药等√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十四〕化痰止咳平喘药与治燥、祛痰剂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化痰药半夏、瓜蒌、桔梗、旋覆花、川贝母的成效应用天南星、白芥子、竹茹、白附子、白前、竹沥、昆布、天竺黄、蛤壳的功能归类(2)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百部、紫苏子、紫苑的成效应用桑白皮、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的功能归类2.治燥、祛痰剂(1)治燥剂的含义、分类杏苏散的组成主治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的功能归类(2)祛痰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二陈汤的组成主治清金化痰汤、贝母瓜蒌汤、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能归类〔十五〕消食药与消食剂1.消食药的含义山楂、神曲、鸡内金的成效应用莱菔子、麦芽、谷芽的功能归类2.消食剂的含义、使用留意保和丸的功能归类〔十六〕驱虫药与驱虫剂1.驱虫药的含义、使用留意槟榔的成效应用苦楝皮、使君子、贯众、雷丸的功能归类2.驱虫剂的含义、使用留意乌梅丸的功能归类试验四:生疏中药标本-化痰止咳平喘药、消食药、驱虫药等〔十七〕安神药与安神剂1.安神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重镇安神药朱砂、龙骨的成效应用磁石、琥珀的功能分类(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的成效应用柏子仁、远志、合欢皮的功能归类2.安神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酸枣仁汤的组成主治理论了解理解把握会√√√√√√√√√√√√√√√√√√√√√√√√√√√√√实践把握娴熟把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理论了解理解把握会实践把握娴熟把握朱砂安神丸的功能归类√〔十八〕开窍药与开窍剂1.开窍药的含义、使用留意√石菖蒲、冰片的成效应用√麝香、苏合香的功能归类2.开窍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安宫牛黄丸的组成主治√苏合香丸的功能归类√〔十九〕平肝熄风药与治风剂1.平肝熄风药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牡蛎的成效应用√珍宝、珍宝母、代赭石、蒺藜、决明子的功能归类〔2〕熄风止痉药√钩藤、天麻、全蝎、地龙的成效应用√羚羊角、蜈蚣、僵蚕的功能归类2.治风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川芎茶调散、天麻钩藤饮的组成主治√牵正散、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的功能归类√〔二十〕固涩药与固涩剂1.固涩药的含义、使用留意√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的成效应用√五倍子、诃子、罂粟壳、椿皮、赤石脂、肉豆蔻、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莲子、芡实、乌贼骨、麻黄根的功能归类2.固涩剂的含义、分类、使用留意√四神丸的组成主治√金锁固精丸、完带汤的功能归类√〔二十一〕其他类中药硫黄、雄黄、轻粉、升药、铅丹、炉甘石、硼砂、白矾、斑√蝥、蟾酥、马钱子、砒石、常山、蛇床子、大蒜试验五:生疏中药标本-安神药、开窍药、平肝熄风药、固√涩药等。

本科方剂学教学大纲

本科方剂学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教学大纲方剂学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适用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一、课程简介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和方剂的配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在中医药学课程体系中担负着联系基础与临床、沟通医学与药学的重要任务,是中医药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掌握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

了解制方理论、古方临床新用和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

培养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应用方剂的初步能力,为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合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时数80学时, 4个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3. 熟悉在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4. 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1.明确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2.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掌握方剂10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

熟悉方剂55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

了解方剂45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3.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主要内容]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1、实验总学时数:92、实验项目数:43、适用专业:适用于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和针推等本科专业。

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5、实验教材:自编实验指导。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中药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训练实验操作技术。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根据实验报告,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智能热板仪、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五、实验项目实验一、延胡索镇痛作用的观察(热板法)(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并使学生了解热板法镇痛实验的具体做法。

(五)实验内容提要:调节好热板的实际温度后,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观察桶内,依次记录自放入观察桶至出现舔足所需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然后将其分成2组,分别灌服醋制延胡索煎剂和生理盐水。

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平均值计算用药后痛阈提高的百分率。

痛阈提高率== 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给药前平均痛阈值(六)实验器材:RB—200智能热板仪、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实验二、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凝血时间的影响(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活血化瘀药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五)实验内容提要:将小鼠分成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红花煎液,采用毛细玻管法,分别测定给药前后的凝血时间。

(六)实验器材:毛细管、烧杯、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方剂学 教学大纲

方剂学 教学大纲

《方剂学》(105040004)供中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是研究方剂基本理论和功效应用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介绍200多首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和临床应用。

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及60余首方剂的组成和功效应用。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难点,部分内容留作自学。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教材选用邓中甲主编《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1学时)[基本内容]方剂的形成与方剂学的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方剂学发展历史和几部代表性著作。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1学时)[基本内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基本要求]1、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了解常用治法的含义。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2学时) [基本内容]1、方剂的分类。

2、组方原则。

3、组成变化。

[基本要求]1、了解方剂的分类方法。

2、重点掌握方剂的基本结构。

3、掌握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

第四章剂型第五章方剂的服法(1学时) [基本内容]方剂的剂型和煎药、服药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常用剂型和煎服法。

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2学时) [基本内容]1、解表剂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注意。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剂及其代表方。

[基本要求]1、理解解表剂的概念和使用注意。

2、掌握解表剂的分类。

3、重点掌握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第二章泻下剂(2学时) [基本内容]1、泻下剂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注意。

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剂及其代表方。

[基本要求]1、理解泻下剂的概念和使用注意。

2、掌握泻下剂的分类。

3、重点掌握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十枣汤的组成、功用和主治。

第三章和解剂(1学时) [基本内容]1、和解剂的概念、分类的使用注意。

《方剂学》教学大纲2017(中医专业)

《方剂学》教学大纲2017(中医专业)
葱白七味饮。 【教学内容】
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2.解表剂方剂讲授要点 (1)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应阐明麻黄汤及其附方的全部 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的配伍意义。 (2)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及溢饮证。注意阐明与麻黄汤组方证治之异同及 治疗溢饮之配伍机制。 (3)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重点使学生掌握桂枝与白芍等量相配以调和营卫的配伍原理,进而阐明桂枝、芍药用量比例 的变化及其功用、主治的影响。同时,作为解表剂运用的通则,对桂枝汤的用法及其临床意 义应进行具体阐发。 (4)九味羌活汤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也是体现“分经论治” 思想的代表方。其服法及剂型的变化均对其功效、主治有影响。 (5)小青龙汤是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应阐明方中麻黄、桂枝与芍 药的配伍关系,以及干姜、细辛、五味子在温化寒饮作用方面的配伍意义。 (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的用药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各种咳嗽。 (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前者偏于疏表,后者偏于宣肺。应重点 阐明银花与连翘、荆芥与淡豆鼓、桑叶与菊花、桔梗与杏仁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同时, 引导学生从银翘散煎服法要求领会辛凉解表方剂的用法共性。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咳喘证的常用方。应着重阐明 麻黄、石膏、杏仁配伍的协同意义,以及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对功效的影响。 (9)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为治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 常用方。 (10)败毒散与参苏饮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但二方因组成配伍的不同,其功用有偏 于解表、偏于理肺的区别。尤应重视败毒散中人参的用量特点及配伍意义。 (11)麻黄细辛附子汤功能助阳解表,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证的代表方,又是治 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要重点阐明附子与麻黄、细辛配伍的协同意义。 【教学方法和时数】 理论讲授 5 学时 比较法:麻黄汤与桂枝汤;银翘散与桑菊饮;麻黄汤与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止嗽散。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前言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和以后研究方剂学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本大纲所用方剂学教材为2010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付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共6章,即方剂学发展概要、治法与方剂、分类、组成与变化、剂型、煎法与服法等;下篇为各论共21章,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活血祛瘀剂、止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治痈疽疮疡剂。

下篇每章中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为正方,正方之后设附方。

每首正方分别设组成、用法、功用、药理作用、中医证、西医病、方证分析、临床运用,以及附方、方论选录、方歌等。

下篇各论中每类方剂的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即掌握、熟悉、了解。

总的原则是:要求掌握的方剂,必须对该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变化等全面掌握,有部分方剂还要掌握其使用注意及现代研究概况等,并能背熟方歌。

要求熟悉的方剂,以真正理解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为主,能背诵部分方歌。

了解的方剂为组成、功用、主治的一般内容,不一定背诵方歌。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掌握各种临证组方的方法;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掌握各主要方剂的适应症及其运用。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7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前言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和以后研究方剂学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本大纲所用方剂学教材为2010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付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共6章,即方剂学发展概要、治法与方剂、分类、组成与变化、剂型、煎法与服法等;下篇为各论共21章,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活血祛瘀剂、止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治痈疽疮疡剂。

下篇每章中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为正方,正方之后设附方。

每首正方分别设组成、用法、功用、药理作用、中医证、西医病、方证分析、临床运用,以及附方、方论选录、方歌等。

下篇各论中每类方剂的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即掌握、熟悉、了解。

总的原则是:要求掌握的方剂,必须对该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变化等全面掌握,有部分方剂还要掌握其使用注意及现代研究概况等,并能背熟方歌。

要求熟悉的方剂,以真正理解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为主,能背诵部分方歌。

了解的方剂为组成、功用、主治的一般内容,不一定背诵方歌。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掌握各种临证组方的方法;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掌握各主要方剂的适应症及其运用。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7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中医专业《方剂学》课程大纲--滨江

中医专业《方剂学》课程大纲--滨江
【要求】
1、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注意事项。
2、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以及配伍特点。
3、熟悉犀角地黄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2、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3、熟悉吴茱萸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4、了解大建中汤、回阳救急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暖肝煎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2.7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目的】
熟悉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掌握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熟悉防风通圣散。了解五积散、疏凿饮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1.6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
【目的】
熟悉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及其意义。
【要求】
熟悉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2.下篇 各论
2.1第一章 解表剂
【目的】
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熟悉(二类方剂,下同)止嗽散、桑菊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了解(三类方剂,下同)大青龙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参苏饮、再造散、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要求】
1、熟悉方剂配伍的主要目的是增效减毒,通过药物配伍主要起到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免费下载】方剂学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方剂学教学大纲

第五章 剂型 【要求】 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 【内容】 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 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液、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 【要求】 1、掌握汤剂的煎、服方法。 2、熟悉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及其意义。 【内容】 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
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3、熟悉(二类方剂,下同):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4、了解(三类方剂,下同):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 【内容】 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讲授方剂要点: (1)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应阐明麻黄汤及其附方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 生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的配伍意义。 (2)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应阐明桂枝汤 及其附方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桂枝与白芍等量相配调和营卫的配伍原理,进而阐明桂、芍用量 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主治的影响。同时,作为解表剂运用的通则,对桂枝汤的用法及其临床意义应进 行具体阐发。 (3)九味羌活汤是主治风寒挟湿而兼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也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其 服法及剂型的变化均对其功效、主治均有影响。 (4)小青龙汤是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应阐明方中麻、桂与芍药的配伍关系,以及 姜、辛、味在温化寒饮作用方面的配伍意义。 (5)香苏散以苏叶和香附相配,疏散风寒,理气畅中,为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郁不舒证之常用方。应 着重阐明方中苏叶和香附配伍的协同关系。 (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用药特点,加 减得宜,可用于多种咳嗽。 (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前者偏于疏表,后者偏于宣肺。应重点阐明银花与连翘、 荆芥与淡豆豉、桑叶与菊花、桔梗与杏仁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从银翘散煎服法要求 领会辛凉解表方剂的用法共性。 (8)麻杏石甘汤为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咳喘证的常用方,应着重阐明麻黄、石膏、杏仁配伍的 协同意义以及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对功效的影响。 (9)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为治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常用方。 (10)败毒散与参苏饮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但二方因组成配伍的不同,其功用有偏于解表、偏于 理肺的区别。尤应重视败毒散中人参的用量特点及配伍意义。 (11)麻黄附子细辛汤功能助阳解表,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证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大寒犯肾所 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要重点阐明附子与麻黄、细辛配伍的协同意义。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中药养生学方向、中药保健产品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方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限选课。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方剂基本理论和常用方剂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药学课程的延伸。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为学生讲授9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疗大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和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功用主治的影响。

了解有关方剂分类、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方剂6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

二级方剂2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

三级方剂10首,要求学生了解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

一级方剂及部份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以内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第一版(邓中甲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方剂学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无实验学时。

方剂教学大纲

方剂教学大纲

方剂教学大纲方剂教学大纲方剂教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方剂教学大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讲授的内容和要求,它对于规范方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方剂教学大纲的编制、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方剂教学大纲的编制方剂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根据中医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大纲的总体框架。

其次,要结合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确定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

最后,要根据教学资源和条件,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二、方剂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方剂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应该全面、系统、有针对性。

首先,要对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包括方剂的定义、分类、组成要素等。

其次,要介绍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范,包括药物的性味归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同时,还要重点介绍常用方剂的组成和应用,包括方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实用的方剂配伍技巧和经验。

三、方剂教学的教学方法方剂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其次,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方剂的制备和应用实践。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剂的研究和创新,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剂教学的评价方式方剂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科学合理,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首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其次,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

同时,还可以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方剂教学大纲的编制、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选择,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

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

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

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

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仍按部颁的统编教学大纲要求执行。

仅根据我校教学时数的具体情况,进行少数调整。

1.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2.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绪言1. 主要内容:(1)方剂学概念、性质、任务、地位及重要性。

(2)学习方法和要求。

2. 重点难点:重点:(1)方剂的概念。

难点:(2)方剂的性质。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0.5学时4.教学要求:(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1. 主要内容:(1)方剂学的发展概况及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2. 重点难点:重点:(1)《伤寒杂病论》在方剂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3. 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课堂自学4.教学要求:(1)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1. 主要内容:(1)明确方与法的关系,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2. 重点难点:重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难点:(1)常用治法的基本内容.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1学时4.教学要求:(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1. 主要内容:介绍“七方”的基本涵义,了解以病证、病因、脏腑、治法(功能)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2. 重点难点:略3. 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课堂自学4.教学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 主要内容:1.掌握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2.掌握方剂运用变化的三种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2. 重点难点:重点:(1)方剂组方原则与方剂的运用变化。

难点:(1)反佐的涵义。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1学时4.教学要求:(1)掌握组方原则与方剂的运用变化,突出方剂的配伍意义及君、臣、佐、使在组方中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剂型1. 主要内容: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剂、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2. 重点难点:略3. 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课堂自学4.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与临床意义。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1. 主要内容: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药量考证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量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概率。

2. 重点难点:重点:(1)汤剂的服用时间。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0.5学时4.教学要求:(1)掌握汤剂的煎法。

(2)熟悉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各论第七章解表剂1. 主要内容:1.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

(1)阐明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枝枝、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白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特别是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2)枝枝汤中桂枝与白芍配伍,组成解表和营法的组方原理,以及服法对该方功用的影响。

进而阐明桂、芍的用量比例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3)九味羌活汤以辛温香燥之品发散风寒湿邪,配伍黄芩、生地以清里热,主治风寒夹湿而兼有内热之证。

(4)香薷散以辛温解暑之香薷配伍行气化湿之厚朴,功在祛暑解表,化温利中,主治夏月感寒之暑证。

(5)小青龙汤中麻、桂与芍药的配伍意义,姜、辛、夏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尤其应阐明白芍、五味子在方中的重要作用。

(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和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剂。

方中以止咳化痰药配以少量疏风解表之荆芥,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多种咳嗽。

(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之剂,由于用药与配伍不同,一者偏于透表,一者偏于宣肺,并区别桑菊饮与麻杏石甘汤的主治病证。

(8)败毒散与参苏饮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

说明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以及二方组成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偏于解表、偏于理肺的区别。

2. 重点难点:重点:(1)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作用.小青龙汤的主治病机。

(2)银翘散的主治病机.难点:(1)桂枝汤如何调和营卫.(2)麻杏石甘汤的配伍关系..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3学时4.教学要求:(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一级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3)熟悉(二级方剂、下同):止嗽散、加减葳蕤汤第八章泻下剂1. 主要内容:1.1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 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的代表方剂。

(1)通过三承气汤的讲述,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厚朴、枳实;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

大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适用于痞、满、燥、实具备的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亦轻,其功轻下,适用于痞、满、实之证;调胃承气汤中硝、黄并用,但无枳、朴,且入甘草,其功缓下,适用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三方的煎服法对功用峻缓亦有影响。

并阐明大承气汤的“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具体运用及其适应证候。

(2)通过温脾汤的讲解,阐明组成温下法的原理,明确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关系(包括用量比例关系)。

(3)济川煎以肉苁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麻、枳壳升清降浊相合,此为用通于补之剂,主治肾虚津亏之大便秘结。

(4)黄龙汤中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而成攻补兼施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而兼气血不足者。

(5)十枣汤对使用大枣的意义及重视保护脾胃对治疗水饮的重要意义。

(6)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与桃仁配伍,组成破瘀泻热的方剂,加入利湿排脓的冬瓜子和凉血消肿的牡丹皮,主治湿热血瘀的肠痈。

(7)麻子仁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肺,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组成攻润相合之方,主治脾津不足,肠胃燥热之脾约证。

2.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2)大黄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

难点:(1)三承气汤的比较.(2)十枣汤的治疗病证。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3学时4.教学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

(3)熟悉:大黄附子汤、黄龙汤。

第九章和解剂1. 主要内容:1.1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注意事项。

1. 2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

(1)通过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的讲解,阐明柴胡与黄芩合用和解少阳,柴胡与白芍、枳实合用,疏肝解郁的配伍原理。

小柴胡汤用人参以及四逆散治阳郁厥逆的道理;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及其临证运用。

(2)通过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分析,阐明疏肝理脾与培土抑木的组方配伍特点。

(3)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其功用、主治与小柴胡汤的异同。

(4)阐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组方特点及其证治要点。

(5)大柴胡汤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并重用生姜,组成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之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主治症候。

2.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2)大柴胡汤的病机及与小柴胡汤的关系。

难点:(1)大柴胡汤的性味配伍用法.(2)痛泻要方的配伍。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3学时4.教学要求:(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

(2)掌握: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

(3)熟悉:蒿芩清胆汤、痛泻要方。

第十章表里双解剂1. 主要内容:1.1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注意事项。

1. 2解表清里,解表温里,解表攻里的代表方剂。

(1)通过葛根黄芩黄连汤的讲解,理解表里同病的含义。

(2)通过五积散的分析,阐明表里俱寒的组方配伍特点。

(3)大柴胡汤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并重用生姜,组成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之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主治症候。

(4)阐明防风通圣散证的病因病机、组方特点及其证治要点。

2.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五积散的配伍意义.(2)大柴胡汤的病机及与小柴胡汤的关系。

难点:(1)大柴胡汤的性味配伍用法.(2)防风通圣散的配伍。

3. 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课堂自学4.教学要求:(1)熟悉: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注意事项。

(2)掌握:葛根黄芩黄连汤、五积散。

(3)熟悉: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第十一章清热剂1. 主要内容:1.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阐明热与火的关系、甘寒清热与苦寒清热的运用原则。

1.2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的代表方剂。

(1)白虎汤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阐明其适应证与禁忌证。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二方配伍的异同及其临证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