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3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空间的围合
1.5.1 竖向要素与围合的关系 当竖向要素的高度H、水平距离D
1)D/H﹤1 ,人们更多关注 竖向要素本身 2)D/H=1的街道空间比例一 般属于街区中生活性街道 3)D/H﹥4 ,不会产生围合 感 • 水平距离D/竖向要素的高 度H=2或3时,其空间要素 所限定的外部空间最舒适
1.5 空间的围合
1.5.3 建筑高度与围合尺度
(1)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 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
1.5 空间的围合
1.5.3 建筑高度与围合尺度
(2)人的视点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人与人之间距离与高度的比值D/H: • D/H=1,成45°仰角 ,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形象位置 • D/H=2,成27°仰角,既能观察对象的优视整体,又能感觉到它的细部效 果 ,具有反应良好的竖向空间关系观测区,因此27°作为最佳垂直视角 • D/H=3,成18°仰角,能够看清建筑全貌的基本垂直视角 • 界于18°到45°之间是理想的观感区域 • D/H>4失去相互间的影响力
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
1、居住区空间
建筑与城市空间由三维的物质要素限定而成。 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 内容(形式、尺度、比例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 程度上的相关性。
空间本质上是由 一个物体同感觉 它的人之间产生 的相互关系所形 成的。
1、居住区空间
1)内部空间:建筑物本身内部所构成的空间 2)外部空间:建筑物和它周围的物体所构成 的空间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活动行为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必要性活动行为:上学、上班、出行、买菜等 ②自发性活动行为:散步、晨练等 ③社会性活动行为:儿童游戏、聚会、下棋、交往等
1.1 外部空间的使用特征
1)融合环境和历史,根据其所处位置,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与城市环 境有机统一,反映地方的需要、居民的愿望和文化价值 2)适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多样性 3)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尽可能消除障碍,满足居民,特别是老人、 儿童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交往的特定需求 4)使用便捷,具有最大程度可达性,特别是步行交通的良好可达性,同 时通达路径具有较高舒适度,方便多目的出行 5)保护居住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6)空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领域感
1.2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基本构成要素和辅助构成要素。 1)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 较大尺度的构筑物(如墙体、柱或柱廊、高大的自然地形等)。 2)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 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如矮墙、院门、台阶、灌木和起伏 的地形等。
1.4 空间的界定
1.4.2 按界定形态分 外部空间的形成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的限定方式:围合 、占领、占领间的联系 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 成外部空间的方式。
实体围合形成空间
实体占领形成空间
实体占领形成空间 (占领物之间张力产生空间感)
围合空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2) 围合的空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 3) 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 4) 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 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1)水平距离D﹤ 竖向要素的高度H ,人们更多关注 竖向要素本身
2)D/H=1的街道空间比 例一般属于街区中生活 性街道
1.5 空间的围合
1.5.2 围合感与围合程度
空间的封闭和开敞有不同效果和作用,若采用围合式,欲加强空 间封闭感,可有以下几种处理: 1)当一个中心开敞空间的各个角落张开,且相邻建筑物互为 90°,空间视线会从角落溢出,可改为拐角式 2)围绕空间的建筑物重叠,阻挡视线穿透 3)利用地形或植物加强空间围合感
外部空间一般由基本空间和附属空间构成
1.3 外部空间的基本要素
空间设计基本要素: 1)场地:联系居住区全局中各组成部分的中心 2)交通:组织人流、物流,具有流动性 3)绿化 4)建筑
1 .4 空间的界定
1.4.1 按界定质态分 1)刚性界定:以遮挡视线的实体界定,如围墙、建筑 物等 2)柔性界定:用拦而不遮的方式界定,如透空式围墙 、铁花栏杆等 3)虚空界定:不遮不挡,用提示性方式界定,如路界
1.5 空间的围合
1.5.4 空间围合层次
围合空间根据其平面上围合的程度可分为: 1)弱围合:常用在住宅区街区空间中 2)部分围合:常用在住宅区街区空间的局部地段 3)强围合:组团中住宅群落空间中
小结:
围合空间的形成: 1)平面上:封闭边角 2)立体上,控制D/H的比例关系
1.6 空间的变化与设计手法
1.6.1 空间领域层次划分
分为四级: 1)公共空间:小区的集中绿地或游园, 全区居民经常性共享空间 2)半公共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公共 空间,供组团内居民共同使用,设计时 需有一定围合感 3)半私密空间:住宅楼幢间的院落空间 4)私密空间:指住宅底层庭院、楼层的 阳台或室外露台
1.6 空间的变化与设计手法
空间有层次性,它由人心理上的安全感、 归属感和私密性要求决定。 居住区规划设计侧重研究外部空间问题。
居住行为需求
居住行为主要指居民在住区中的户外活动,是主客体互动作用下
行为主体意愿的表达。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是由居民的生 活行为需求所确定的,反之,外部空间的物质环境影响、制约和支 持着居民的户外活动行为。
来自百度文库
围合空间所具有的特 点均更适合居住生活的需 求,它符合居住空间需要 安全性、安定感、归属感 和邻里交往的要求,易于 提供亲切宜人的、可靠的 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居住 空间层次的形成创造了条 件。
1.5 空间的围合
1.5.1 竖向要素与围合的关系 空间的封闭性与墙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1)30cm 、60cm、 90cm 高:几乎没有封闭性,视 觉上连续 2)120cm高:身体大部分 逐渐看不到,产生出一种 安心感,但是,视觉上仍 有充分的连续性 3)150cm高:产生了相当 的封闭性 4)180cm高:人完全看不 到了,产生封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