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虽然自古就有终身教育的思想,但直到今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对终身教育仍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终身教育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启示。
我们可以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指导方针,一种社会运动,一种时代思潮。
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可激励我们对现行教育进行批判反思,从而确立与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大教育观,推动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方针和策略,则可以为当代教育的健康成长发展找到方向,指明道路;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或社会运动,则能把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措施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地开展终身教育;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则强调终身教育的动态性,变革性,与时俱进地改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建立起从生到死的一体化终身体系。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为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
在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朗格朗作了题为“永久教育”的学术报告,首先使用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
自此,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和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
1967年,文化合作委员会决定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1970年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把终身教育作为规定的20个目标之一。
1972年5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对终身教育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通过制定和修改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了终身教育的贯彻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本国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改革纳入或过渡到终身教育或学习一体化组织系统中。
如日本1988年度的教育白皮书明确提出国家的“教育改革的基本课题是实现终身学习社会”。
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终身教育论观点一: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
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观点二: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
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
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作了的进一步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
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现代终身教育教育思潮介绍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政 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时期。从世界政治格局来看,社会 主义国家的建立,殖民国家走上独立民主的发展道路,他们 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振兴、人口剧增、殖民 化和封建观念的更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扫盲问题、 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国 家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教育体制。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也面临着问题,生产劳动的 智力要素日益凸显,新产业、新工种纷纷诞生,民主化运动 不断高涨,社会变革带来了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求,要求
三、讨论
1、终身教育思想包容性强,函摄内容宽,如此庞 大、复杂的体系,能否有正贯彻实践的一天? 2、终身教育思想所提出的一揽子教育个性方案, 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现实的土壤,理想化色彩浓 厚吗? 3、是否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价值?
和各种方式,是指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
(二)终身教育的目标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适应个人作为一种物质 的、理智的、有感情的、有性别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 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这些成分都不能也不应当孤立 起来,他们之间是互相依靠的。
2、实现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实现教育机会 均等,使社会对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终身保障; 3、建立学习化社会。整个社会要从“学校化社会”变为 学习化社会,构成社会的所有部门都要提供学习资源,参 与教育活动,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充分发挥学校以外的制度 和机构的教育能力,去自觉地进行学习。 “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委组
织提交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这
浅论终身教育的内涵和实践目标

质 。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 , 身教育是指 , 终 教 育 的过 程 伴 随 个 体 生 存 和 发 展 的全 过 程 ,
问题 是 , 于 终 身教 育 的 内 涵的 过 于 丰 富 , 由 往 往 使 我 们 在 具 体 实 践 过 程 中 迷 失 了方
念 中 已经体 现 出 了终 身 教 育 的 萌 芽 。 是 , 但
由于 2 世纪 6 年 代 以 前 人 们 所理 解 的终 身 O 0
较 , 其 含 义 和 活 动 范 围来 说 , 比较 狭 就 都
隘 , 为国别活动 , 多 因此 , 到2 直 0世 纪6 年 0
并 得 到 提 高 , 该 确 保 终 身 教 育 的 动 机 不 应 是 强 大 的 压力 和 严 重 的 功 利性 刺 激 , 等 。 等 总之 , 身教育 思想对 新世纪 的各 国 终 教 育 都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影 响 。 究 终 身 教 育 研 的 内 涵 和 实践 目标 有 助 于 能 够 更现 实 的指
世 科 教 育概 念 与 2 世纪 6 年 代 以 后 的概 念 相 比 21 纪 以 来 , 学 知 识和 技 术 的 迅 速 进 步 、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人 们 闲 暇 时 间 的 日益 增加 、 会 人 际 关 系 社
的 日益 复 杂 、 想 意 识形 态 出现 众 多 危 机 , 思
代 后 , 身 教 育 才 作 为 一 种 国 际 性 教 育 思 使 得 现 代 人 面 临 更 多 的压 力 和 挑 战 。 终
现 状 来 看 , 身 教 育是 个 体 在 一 定 的 压 力 终
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终身教育是一种理念,它强调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阶段或时期,而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这种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以下几点:1.持续学习: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应该被打断或停止。
无论年龄、职业、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自主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学习者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3.多元学习途径: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学习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践经验、社区活动等。
这些途径可以相互补充,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
4.技能和知识迁移: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的技能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习者不仅应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完善。
具体来说,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开始向公众开放,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垄断和限制。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讲座、视频等,从而拓宽了学习者的学习途径。
2.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随着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
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互动社区和个性化学习建议,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3.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强调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及。
“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终身教育提出保罗?朗格朗实现方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点全民、终身、广泛、灵活和实用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概念“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
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
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
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
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终身教育的名词解释

终身教育的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之一,而终身教育则被认为是保持个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终身教育作为一个名词,呈现了深刻的内涵与广泛的应用。
它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无论年龄、背景、职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获取知识、技能,以应对社会和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终身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的广泛性:终身教育不局限于传统学校教育,而是指人们不断拓宽知识和技能范围的过程。
这包括工作中的培训、业余兴趣爱好的学习、社区教育等,形式多样。
2. 自我驱动的学习:终身教育不依赖于外部的强制性安排,而是个体自发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个体应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主动寻求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3. 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需要:终身教育强调个体持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和职业的不断变化。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
二、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终身教育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 促进个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个体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终身教育,个体可以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我驱动的意识,不断追求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乐趣。
2. 提高就业机会: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成为个体在职场中获取就业机会的关键。
通过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
3. 促进社会进步:终身教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社会中有更多知识渊博、技能娴熟的人,意味着社会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实施终身教育的具体措施为了落实终身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政策支持:政府在发展终身教育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个体参与学习。
这包括提供经济支持、奖学金、补贴等福利,为个体提供学习的动力和保障。
“终身教育”的几种理解及其启示

“终身教育”的几种理解及其启示“终身教育”自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们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讨论。
时值世纪之交,终身教育又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认为,只有对“终身教育”有个正确、全面的理解,才可能对教育理论探索和教育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我们就此谈些浅见拙识,以见教于同仁。
在我们看来,“终身教育”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1.作为一种教育思潮众所周知,终身教育概念诞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当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原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P·L engrand,1910—)。
在1965年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朗格朗作了题为“永久教育(education perma nente)”的学术报告,最先使用了这一概念。
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法文术语“educationpermanente”改为英译“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
自此,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
1967年,文化合作委员会决定把终身教育作为在教育方面全部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19 70年的国际教育年把终身教育作为规定的20个目标之一。
1972年5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对终身教育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建议把它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70年代,世界各国通过制订或修改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回归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等有关法规、政策,对终身教育的实施予以保证,取得了显著效果。
80年代,有的国家开始将本国教育体系或制度的改革纳入或过渡到终身教育或学习一体化组织系统之中。
如日本1988年度的教育白皮书明确提出:国家“正面临着迎接21世纪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基本课题是实现终身学习社会”。
终身教育的理解

终身教育的理解
终身教育释义: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
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终身性这就是终身教育最小的特征。
它突破了非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作就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自学过程,就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的各种培育的'总和,同时实现了从学前期至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
既包含非正规教育,又包含非正规教育。
它包含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教研活动终身教育的理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于个人的一生,强调教育的全民性、全程性和全面性。
在我国,教研活动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形式,也应当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研活动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1. 全民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都应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2. 全程性:终身教育贯穿于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 全面性:终身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和个性的发展。
4. 个性化:终身教育尊重个体的差异,根据个人的兴趣、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5. 社会化:终身教育强调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教研活动终身教育的理念1. 教研活动终身教育的目标(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公平。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研活动终身教育的内容(1)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寻求解决之道。
(3)课程与教学设计:探索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的创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机会。
3. 教研活动终身教育的实施策略(1)建立教研活动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形成常态化的教研氛围。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优秀教研员,培养教研骨干,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3)创新教研活动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教研活动的渠道。
(4)强化成果转化与应用: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终身教育理念实践

摘要: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从终身教育的内涵、实践意义、实践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终身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终身教育的内涵、实践意义、实践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终身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1. 终身教育的定义终身教育是指个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和手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求的教育活动。
2. 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民性:终身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全程性:终身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不断学习、提高。
(3)全面性:终身教育涵盖各个领域,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4)灵活性:终身教育形式多样,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三、终身教育的实践意义1.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满足社会需求终身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终身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技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 促进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为不同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缩小城乡、区域、性别等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4. 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终身教育有助于应对知识更新迅速、技术变革加快的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国家竞争力。
四、终身教育的实践策略1. 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1)完善基础教育: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
(2)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3)推进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的终身教育发展

教育学的终身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人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应该持续学习和成长。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的终身教育发展,并分析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终身教育强调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学习和发展,它与传统的学龄段教育不同,强调学习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终身教育旨在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帮助个人不断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终身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强调学习不仅限于正式学校教育,也包括非正式和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社区学习和在线教育等。
其次,终身教育强调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最后,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制定学习计划。
二、教育学的终身教育研究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关注着教育的全过程。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学开始研究如何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首先,教育学研究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教育模式。
通过对不同终身教育理论的分析和比较,教育学可以为终身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教育学也研究了不同终身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便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教育学关注了终身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终身教育的实施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教育师资。
教育学通过研究教师培养的方式和内容,帮助培养更多具备终身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育专业人才。
最后,教育学还研究了终身教育政策和管理。
制定合理的终身教育政策和管理机制是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育学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终身教育政策和管理经验,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方式,以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三、终身教育对个人的影响终身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终身教育提供了个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使个体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通过终身教育,个人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内涵丰富

终身教育体系是以现代大教育观看教育的形态和体制,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整体。
终身教育体系超越了阶段性、制度化并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它在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上具有个体性,在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教育范畴的时空变化上具有整合性,在教育资源支撑上具有开放性。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它注重终身性,强调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各类教育的一体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期望人在一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安全地、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潜能。
注重人力资源增值,强调劳动者的智力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人们普遍感受到发展和竞争的压力。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可以为社会成员随时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满足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习、创新能力。
如何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呢?首先要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管理机构,并依托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全省网络系统,建立学习型社会服务体系;成立青海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切实加强对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社会学习网络平台,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网络、数字电视、广播、光盘等立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形式的资源传输共享;依托学习平台,建设终身学习档案库,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管理服务。
同时,积极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专兼结合的终身教育管理与师资队伍,使之成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
其次建立终身教育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终身教育经费。
省设立终身教育专项经费,各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按区域人口建立终身教育专项经费;落实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依法按职工工资总额 1.5%-2.5%的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支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鼓励家庭、个人增加终身学习投入。
终身教育

论终身教育思潮给我们的启示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教育理论。
这一思潮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
1965年,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首次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总结报告,从而使“终身教育”走向了世界,并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所谓终身教育,指的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它包括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总和。
终身教育者们指出,教育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从学校毕业并不代表教育的终结,而应当是一种新的教育的开端。
终身教育理论的主旨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学会关心”,它注重学习者个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同时,它也主张学习应当为实践和未来的生活服务。
总的来说,终身教育思潮的目标就是期望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
二、终身教育思潮给我们的启示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社会深刻变革在教育中的反映,也是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不足进行反省与建构的结晶,它所提出的理念与思想依然能够给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启发。
首先,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它更加关注人,尊重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并提倡一种全面、全程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同时,终身教育也重视人的个性因素和发展潜能。
综观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的倾向非常明显,教师、家长过分追求高分与名次,把成绩当成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尺,由此造成学生死读书,甚至就像一部读书的机器。
而学校就像工厂,批量生产出造型极其相似的“产品”,这是与终身教育理念相违背的。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转变这种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应当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去学习与生活,并且应该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孩子。
同时,教师与家长也应该意识到人是持续不断发展的,一次或一时的失败与成功都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自由的成长与成才。
第一章 终身教育理念

3.教育对象的全员性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的大门应向所有社会 成员敞开,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对每个人 进行适合其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它体 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它是为一切人的教育。 4.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终身教育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生活教育、闲暇教育等,它追求专业(职 业)和教养(自我实现)的协调和整合。
第四节 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理念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二、终身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理念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和全 新理解。它冲破了旧的传统教育的定义, 开阔了人们对教育研究的视野。 终身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因而当代教育理论研究除了继续关注学 校教育以外,已把视角伸向众多的其他 教育领域。
当代教育新理念
主讲:姚 兰
第一章 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终身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终身教育的目的 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
第一节 终身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政治形势的变化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
四、闲暇时间的增加
五、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
六、传统教育的弊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回归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出现 的教育思潮,亦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主 张教育不要一次受完,而是分几次完成, 使人们在生活环节的各个阶段、自己认 为最需要学习的时候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在青年人的教育和成年人的教育之间建 立起平衡;根据个人的选择、兴趣、职 业、社会经济状况等,在人的一生中接 受灵活的、有效的教育。
2.培养判断力和创造性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量 不断激增;同时,信息本身又良莠不 齐。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人们对信息 的判断力就显得很必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日益膨胀和更新 不断加速的时代,只是满足于传承已 有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只有 发展创造性才能与时俱进。
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

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郎格朗在《何谓终身教育》的作品中将其表述为:其一,终身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完结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该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其二,现行教育仍以学校为中心,而且各类教育之间又彼此分割、相互隔绝。
相比之下,终身教育却是要把社会整个教育和培训机构和渠道进行统合,从而使人们在“其生存的所有部门,都能够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1](P9)(二)埃德加·富尔与终身学习埃德加·富尔(Edgar Faure,1908-1988年),法国第139任和144任总理,杰出的政治家、评论家、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曾于1957年访问中国。
1968年,横扫全国的大学生动乱几乎颠覆了当时的法国政府,总统戴高乐急任富尔为教育部部长,大力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以消除紧张局势。
在富尔的推动和影响下,法国的成人教育、大众教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期间,出台了关于成人职业培训的系列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投入一定份额的资金用于职工培训;建立新型大学,根据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新的课程项目;此外,巴黎的一些大学也对那些没有文凭的工人和自学者打开了大门,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与发展的机会等。
基于以上特殊的经历与实践,富尔在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一职时,便带领其同事开始了全球教育问题的大考察,并于1972年5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富尔报告书”,即《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其中,便首次提出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的概念,他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因此,教育过程的重心必须发生转移,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
……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
终身教育的内涵

应当说,终身教育的实践并非始自现代,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就 具有终身教育的某些特点。瑞士教育家 查尔斯·赫梅尔 说:“自 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终身教育就存在了。人类成长、思索、饱 经沧桑而发展起来,他们获得了知识、经验和实践技能。”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已 出现过。但是,应当承认,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化的体系并且 引起全球性的热烈反应的教育思想和运动,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 次。
6.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
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类型可以采取研讨型、进修型、 座谈型与专题型等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有面授、函授、远 程教育等。(怎样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什么和学得怎么样, 即强调学习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四)终身教育的目的
1.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
2.关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环节
终身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 个环节。终身教育并不局限于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和层次, 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的原则或指导思想。教育的目的、内容、 方法、手段、时间、空间、制度等等,都要贯穿终身教育的精神、 都要接受终身教育原则的指导。以往的不少教育流派,往往只是 侧重于关注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而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 的关注和指导是全方位的。
同时,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学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机构,而是更多地向社会开放,为成人提供各 种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一些新型的学校机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 展,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等等。
(3)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区别于
他人的独特的个性。但是,传统教育很难顾及人的个性发展。而 终身教育则不同,它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从而为每个人 提供更宽广的发展范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由于它的内容 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因而能适合人们更多的不同的需要。
大学终身教育理念

大学终身教育理念一、终身教育内涵的重新解读1.教育时间的延展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人的一生分割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学龄学习期、成年工作期、老年休闲期,认为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接受完了全部才参加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一辈子。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教育成了人们进入社会工作、活动的准备时期,其结果是学生在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应付迅速变革的社会。
而终身教育强调学无止境,认为教育已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情,而是贯穿人的一生,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相衔接、整合的终身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
2.教育空间的包容性。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因此,传统大学教育被限制在学校围墙之内进行,大多数社会成员将接受大学教育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途径,致使目标实现后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潜力和动力。
而终身教育冲出了教育学习的狭隘局限,包含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式在内的教育过程,空间上极大的包容性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教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空间。
社会上具有教育功能的各种机构相互交叉、密切联系,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都是从事教育学习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认为合适的时间里到自己觉得方便的任何场所进行学习。
终身教育是一种立体教育。
3.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有限的教育资源迫使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成为一种精英教育,这显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显现,老年人也要求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而终身教育实际上就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论其年龄、性别、地域、职业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是教育对象,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要求。
同时终身教育也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教育。
因为终身教育不只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还包括增强批评精神、提升行为能力以及发展自由个性和铸造完善人格。
所以终身教育的对象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
4.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概说

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概说摘要: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给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带来了好处,深入了解其思想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而在阐述终身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论述其历史意义。
关键词:终身教育思想内涵历史意义终身教育,是人类在教育认识问题上的重大思想突破,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
从古代到近现代发展到当代,终身教育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其历史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总体上来讲,它可以不断地使人得到充实,使知识的更新日益适应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终身教育的实现更能使人紧贴时代的步伐,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促进和加快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最早源自一些古训或谚语,如在中国流传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在西方则有“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说法。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其思想论述中也早有提及。
但是,早期终身教育思想都很零散,未成系统。
具有现代意义的终身教育思想萌发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早在一份成人教育的报告中提出“人人终身受教育”的说法,在1949年的法令里便有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
20年后,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才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也直到这时终身教育才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才被正式提出。
1965年,朗格朗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首次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原则,这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的诞生。
当时终身教育思想是以法文“education permanente”提出,后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成英文“Lifelong Education”(我国多以译词“终身教育”来阐述“Lifelong Education”的有关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郎格朗在《何谓终身教育》的作品中将其表述为:其一,
终身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完结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该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其二,现行教育仍以学校为中心,而且各类
教育之间又彼此分割、相互隔绝。
相比之下,终身教育却是要把社会整个教育和培训
机构和渠道进行统合,从而使人们在“其生存的所有部门,都能够根据需要而方便地
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1](P9)
(二)埃德加·富尔与终身学习
埃德加·富尔(Edgar Faure,1908-1988年),法国第139任和144任总理,杰出的政治家、评论家、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曾于1957年访问中国。
1968年,横扫全国
的大学生动乱几乎颠覆了当时的法国政府,总统戴高乐急任富尔为教育部部长,大力
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以消除紧张局势。
在富尔的推动和影响下,法国的成人教育、大
众教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期间,出台了关于成人职业培训的系列政策法规;规定企
业必须投入一定份额的资金用于职工培训;建立新型大学,根据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
新的课程项目;此外,巴黎的一些大学也对那些没有文凭的工人和自学者打开了大门,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与发展的机会等。
基于以上特殊的经历与实践,富尔在担任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一职时,便带领其同事开始了全球教育问题的大考察,并于1972年5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富尔报告书”,即《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其中,便首次提出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的概念,他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
成为主体”,因此,教育过程的重心必须发生转移,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
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
……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
[2](P201-203)(三)罗伯特·赫钦斯与学习化社会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M.Hutchins,1899-1977年),美国著名教育家。
在29岁那年,他辞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职务,接
受了芝加哥大学校长的位置。
在任期间,他强烈批判大学课程过于专业化、职业化和
技术化的倾向,提倡为大学生提供范围广阔的文科教育,以恢复西方知识分子的宝贵
传统,从而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
为此,他重新设置了大学生的学位课程,重点实施
以古典名著学习为主的新教育计划。
而在社会活动领域,赫钦斯则公开把芝加哥的商
人和政客视作自己的敌人,并不断地对之加以抨击。
他认为商人与政客眼界狭窄、鼠
目寸光,仅为一己私利而不惜误导大众生活和污染学术精神。
为此,他还经常通过媒
体的力量来针砭时弊,以维护学术自由。
正是这样一位不被主流社会“欢迎”的古典
浪漫主义学者,却在1968年出版了享誉世界的《学习化社会》(Learning Society)。
在该书中,他首次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学习化
社会的目标,除了要为所有成年个体提供非全日制的成人教育之外,还尤其应该通过
学习来成功实现人们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及人格的基本养成。
在一个学习化社会中,其所有制度的建立及运行皆需要以此目标为终极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