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渔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渔夫阅读答案

渔夫阅读答案

渔夫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夫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阅读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非常)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D、可以濯吾缨(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游于江潭室西连于中闺B、自令放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诗词:屈原(战国)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有所思》是汉代时流传的一首乐府诗,属于《铙歌十八曲》之一。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曲折前后的简洁的情感表现。

翻译: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沅江岸边漫游,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脸色憔悴,身体枯瘦。

渔父观看他,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的人都混浊,唯独我清白。

众人都喝醉了,唯独我糊涂,所以我被放逐了。

”渔父说:“圣人不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能够随从世俗不断转变自己。

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同流合污呢?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高尚,让自己遭到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过头发的人,确定要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过澡的人,确定要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尘。

怎能让自己洁白的身子,受到脏东西的玷污?我宁肯跳入湘水,葬身江鱼的腹中。

怎能让高洁的品质,沾染上世俗的污垢呢?”渔父微微一笑,用桨敲击着船舷而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可以洗我的帽缨。

沧浪之水混又浊,可以洗我的泥脚。

”于是径自离去,不再和屈原说话。

赏析:《渔父》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

全文承受比照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渔父》答案 (3)

《渔父》答案 (3)

<<渔父>>答案一、枯槁 gǎo 三闾大夫 lǚ淈其泥 gǔ餔其糟而歠其醨 bū chuòlí受物之汶汶 mén 莞尔wǎn 鼓枻 yì濯吾缨zhuó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渔父见而问之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三、、解释划线的词语形容枯槁枯瘦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吃;酒糟;饮;薄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皎洁的样子;玷辱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微笑的样子;敲打船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汉水;洗四、、一词多义举举世皆浊我独清全,都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行为高出于世俗杀人如不能举尽戍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见是以见放被渔父见而问之看见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副词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安(1)疑问副词,怎么(2)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3)形容词,安稳(4)形容词,安逸,舒服(5)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6)疑问副词,怎么(7)使……安定五、、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颜色憔悴古义为脸色,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产生的视觉印象或指颜料。

形容枯槁古义为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圣人不凝滞于物古义为拘泥、执着,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

何故深思高举古义为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地举起。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句式: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翻译:屈原被放逐,在湘江的岸边漫游,他在岸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销骨立,一副枯瘦模样。

⑵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句式:被动句翻译:圣人不会呆板地被外物束缚,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

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式:定语后置句翻译:怎么能让洁白的身子,蒙受世俗尘埃的玷辱呢?典型问题案见①动词,看见②拜见③加在动词前,表被动④召见⑤动词,出现,显露⑥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举①举起②举出,列举③动词,发动④任用,选拔⑤攻占⑥动词,升起⑦副词,全,尽达标检测案何①通“呵”,“喝问”缉查盘问②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什么”③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哪里,何处”④疑问副词,“为什么”⑤疑问副词,“怎么”⑥副词,表程度深,“多么”(7)疑问副词,“为什么”(8)疑问副词,“怎么”(9)副词,多么(10)何故,为什么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的经验阅读答案]渔夫阅读文言文答案

[渔夫的经验阅读答案]渔夫阅读文言文答案

[渔夫的经验阅读答案]渔夫阅读文言文答案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同学们一定觉得很别扭,一个是读不通顺,还有就是有不少文言文要求“背诵全文”。

下面为了分享了渔夫阅读的文言文答案,一起来看看吧!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阅读练习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形容枯槁(非常)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D.可以濯吾缨(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游于江潭室西连于中闺B.自令放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知老之将至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分)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渔父》阅读答案附翻译

《渔父》阅读答案附翻译

《渔父》阅读答案附翻译《渔父》阅读答案附翻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形容枯槁(非常) 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 D.可以濯吾缨(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游于江潭室西连于中闺B.自令放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知老之将至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分)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分)参考答案:9.A形容:形体容貌10.B助词,译为“呢”( A在,介词/和,介词 C那,指示代词/自己的,代词 D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11.B 动作和外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12.①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渔父-楚辞》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doc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渔父-楚辞》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doc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渔父-楚辞》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在大家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我们还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

如果同学们能够做好下面的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渔父-楚辞》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关于文言文《渔父-楚辞》的掌握的差不多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动、移动。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凝滞:不流通。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该文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文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答案:(1)(3分)AB项,新沐:刚洗过头发。

C项,推移:变化转移。

D项,凝滞:拘泥,执着。

《渔父》阅读答案9篇

《渔父》阅读答案9篇

《渔父》阅读答案9篇《渔父》阅读答案9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父》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父》阅读答案1《渔父》阅读答案李中(南唐)李中①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注:①字有中,江西九江人。

仕南唐为淦阳宰。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

8.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人说此诗体现了农村独有的乡土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述。

(6分)9.“稚子争窥犬吠声”此句历来颇受诗评家的青睐。

请简述此句的精妙之处。

(5分)《渔父》阅读答案李中8.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1分),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

打鱼人家打开房门出来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

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着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

渔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渔船也归来了。

(3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1分);体现了淳朴民风,令人陶醉(1分)。

9.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1分);“犬吠声”起,于水乡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分)“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

(2分)这首诗,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纯朴的民风迎面吹来(1分)。

《渔父》阅读答案2渔父乐[宋]徐积水曲山隈①四五家。

夕阳烟火隔芦花。

渔唱歇,醉眠斜。

纶竿蓑笠是生涯。

(选自《词综》)[注]①山隈:山的弯曲处。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汛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山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汛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汛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汛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汛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赏析: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

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 3)可以濯吾缨
( 介词, 用来 )
六 文言句式
1 子非三闾大夫与 2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判断句 ,“非”表否定判断 定语后置
3 行吟(于)泽畔 (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5 屈原既放 自令放为 是以见放
被动句 ,“放”,被流放之意 被动句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么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
6.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江的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头巾;沧浪江的水浊又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
知识点整理
一 字音
渔父.( fǔ) 枯槁.( gǎo) 凝滞.( zhì)莞.尔( wǎn) 鼓枻.(yì)濯.( zhuó)缨 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 í) 汶.汶 (mén) 淈.(gǔ)泥 二 通假字
第十周高二 A 早读材料 7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渔父》
1.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 在湘江一带游荡。 在江边上边走边唱, 他脸色憔悴, 形体容貌枯瘦。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全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
(3)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助词,的 )
6而
(1) 渔父见而问之 ( 连词,表承接 )
(2) 而能与世推移 ( 连词,表递进 )
( 4)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 表承接 )
(3) 渔父莞尔而笑 ( 连词,表修饰 ) 7以
( 1)是以见放 ( 介词, 因为 )

渔夫阅读答案

渔夫阅读答案

渔夫阅读答案渔夫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夫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阅读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非常)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D、可以濯吾缨(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游于江潭室西连于中闺B、自令放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楚辞渔夫的译文

楚辞渔夫的译文

楚辞渔夫的译文:屈原被放逐以后,来往於江潭之间,在水边且走且叹息,看起来憔悴枯瘦,一副病态愁容。

渔夫看到了就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麼会流落到这个地方来呢?”
屈原回答说:“全天下的人都污浊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

所以就被放逐了。


渔夫说:“一个才德兼备的人是不会执著拘泥与外物的,而且能够配合时局转变作为。

全天下都污浊了,为什麼不跟著同流合污呢?所有人都昏醉了,为什麼不跟著饮酒享乐呢?为什麼要思虑得那么深远,表现得那么清高,而使自己遭到放逐呢?”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拍干净才戴上,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干净才穿上。

怎么可以用洁净的身体去承受污秽的东西呢?宁可投身到湘江的流水中,葬身在江中的鱼肚里。

怎么可以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间的尘土呢?”
渔夫微微一笑,敲击著船板要离开了,一面唱著歌说:“沧浪的水清澈的话啊,可用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污浊的话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脚!”然后就离去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屈原渔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屈原渔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屈原渔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屈原渔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渔父屈原既⑴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⑵。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⑶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⑷。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⑸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⑻者必弹冠,新浴⑼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⑽,受物之汶汶⑾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⒀而笑,鼓枻⒁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⒂,可以濯⒃吾缨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⒅,不复与言⒆。

阅读练习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 形容枯槁② 何故而至于斯③ 是以见放④ 安能以身之察察⑤ 鼓枻而去⑥ 可以濯吾缨5.请用文中的主要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渔父劝屈原应该怎样处世?②屈原怎样答复渔父的劝说?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

7.你从划线句子中一个“宁赴”,一个“安能”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屈原?8.屈原在《渔父》之中阐述了两种不同对待现实的态度,其一是渔父的“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的随遇而安,其二是屈原的“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矢志坚守。

你更赞同谁的人生观?为什么?参考答案4.①形体和容貌;② 这样,这地步;③ 因此;④ 怎么;⑤ 敲击;⑥洗。

5.①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醣。

②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6.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污浊,只有我是那么的清白;众人都像喝醉了酒一般糊涂,只有我是那么的清醒。

7.宁可放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人格清白的高尚的屈原。

注释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楚辞《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辞《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辞《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7.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动、移动。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凝滞:不流通。

8.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9.以下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该文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末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

D.该文谈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答案:〔7〕〔3分〕AB项,新沐:刚洗过头发。

C项,推移:改变转移。

D项,凝滞:拘泥,执着。

〔8〕〔3分〕B①何:什么;②何:为什么。

③以:介词,凭;④以:连词,相当于“而”。

〔9〕〔3分〕D解析:“该文谈论属总结性评论”错。

《渔父》阅读试题及答案

《渔父》阅读试题及答案

《渔父》阅读试题及答案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形容枯槁(非常)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D.可以濯吾缨(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游于江潭室西连于中闺B.自令放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知老之将至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分)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9.A形容:形体容貌10.B助词,译为“呢”(A在,介词/和,介词C那,指示代词/自己的,代词D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11.B 动作和外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12.①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楚辞《渔 父》原文,注释与鉴赏

楚辞《渔 父》原文,注释与鉴赏

楚辞《渔父》原文,注释与鉴赏有人说《渔父》的作者不是屈原,但所论证据皆不足。

我们认为《渔父》是屈原以第三人称创作的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散文诗。

他通过渔父与屈原的简单对话,充分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愤世嫉俗,宁以死守节,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观。

王逸《楚辞章句》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

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卜居》、《渔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

而太史公《屈原传》、刘向《新序》、嵇康《高士传》或采《楚辞》、《庄子》渔父之言以为实录,非也。

”【原文】屈原既放① ,游于江潭② ,行吟泽畔③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④ 。

渔父见而问之曰⑤ :“子非三闾大夫欤⑥ ?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⑦ ,众人皆醉我独醒⑧ ,是以见放⑨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被逐出郢都以后,在沅水江边游荡。

他在江旁边走边唱,身体衰弱面目憔悴。

渔翁看见他问道:“这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了这般田地?”屈原回答说:“因为时世浑浊我却干净,因为众人都醉了只我一人清醒,因此遭到了贬放。

”渔翁说:“聪明人不会为任何事物所限制,他会随波逐流。

既然时世浑浊,那他为什么不搅乱泥水推波助澜?众人都喝醉了,那他为什么不吃酒渣痛快畅饮呢?为什么要忧国忧民清高超脱,使自己被贬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会弹落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沐浴过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楚辞《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辞《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辞《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7.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动、移动。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凝滞:不流通。

8.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9.以下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该文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末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

D.该文谈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答案:〔7〕〔3分〕AB项,新沐:刚洗过头发。

C项,推移:改变转移。

D项,凝滞:拘泥,执着。

〔8〕〔3分〕B①何:什么;②何:为什么。

③以:介词,凭;④以:连词,相当于“而”。

〔9〕〔3分〕D解析:“该文谈论属总结性评论”错。

《卜居》及《渔父》阅读练习及翻译

《卜居》及《渔父》阅读练习及翻译

《卜居》及《渔父》阅读练习及翻译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甲)而蔽障于谗。

(乙)心烦虑乱,(丙)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①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②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③,喔咿嚅唲④,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⑤,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取材于《楚辞·卜居》)【注释】①太卜:官名,掌管占卜。

②悃悃款款:忠实诚恳的样子。

③哫訾栗斯:阿谀逢迎。

④喔咿嚅唲:强颜欢笑的样子。

⑤突梯滑稽:态度圆滑,善于迎合世俗好恶。

1.在第一段甲、乙、丙的哪一处,填入“而”字最符合文意?(3分)2.根据文意判断,下列选项与屈原之“所疑”无关的一项是(3分)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渔夫课文翻译

渔夫课文翻译

渔夫课文翻译渔夫课文翻译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

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渔夫课文翻译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渔父先秦:佚名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渔父》阅读练习1

《渔父》阅读练习1

《渔父》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

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通“现”。

C.新浴者必振.衣振:抖掉。

D.自令放为.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下列各项全部表现屈原品行高洁的是()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③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④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⑤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4.对《渔父》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

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C.“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的失望和憎恶。

D.渔父最后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

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

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楚辞渔父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注释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5.淈(gǔ):搅浑。

《说文》:“淈,浊也。

从水,屈声。

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6.哺: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说文》:“歠,饮也。

”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 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

举,举动。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8.沐:洗头。

《说文》:“沐,濯发也。

”9.浴:洗身,洗澡。

《说文》:“浴,洒(xǐ)身也。

”洒,古同“洗”。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渔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渔父
屈原既⑴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⑵。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⑶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⑷。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⑸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⑻者必弹冠,新浴⑼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⑽,受物之汶汶⑾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⒀而笑,鼓枻⒁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⒂,可以濯⒃吾缨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⒅,不复与言⒆。

阅读练习
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形容枯槁②何故而至于斯
③是以见放④安能以身之察察
⑤鼓枻而去⑥可以濯吾缨
5.请用文中的主要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渔父劝屈原应该怎样处世?
②屈原怎样答复渔父的劝说?
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

7.你从划线句子中一个“宁赴”,一个“安能”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屈原?
8.屈原在《渔父》之中阐述了两种不同对待现实的态度,其一是渔父的“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的随遇而安,其二是屈原的“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矢志坚守。

你更赞同谁的人生观?为什么?
参考答案
4.①形体和容貌;②这样,这地步;③因此;④怎么;⑤敲击;
⑥洗。

5.①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醣。

②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6.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污浊,只有我是那么的清白;众人都像喝醉了酒一般糊涂,只有我是那么的清醒。

7.宁可放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人格清白的高尚的屈原。

注释
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屈原曾任此职。

⑷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⑸淈(gǔ):搅浑。

《说文》:“淈,浊也。

从水,屈声。

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⑹哺: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说文》:“歠,饮也。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

成语:哺糟歠醨
⑺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

举,举动。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⑻沐:洗头。

《说文》:“沐,濯发也。


⑼浴:洗身,洗澡。

《说文》:“浴,洒(xǐ)身也。

”洒,古同“洗”。

⑽察察:清洁,洁白的样子。

⑾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2]
⑿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⒀莞尔:微笑的样子。

⒁鼓枻:摇摆着船桨。

.鼓:拍打。

枻(yì):船桨。

⒂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

"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古歌谣。

⒃濯:洗。

⒄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在颔下打结。

⒅遂去,遂:于是。

去:离开。

⒆不复与言,复:再
参考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赏析:
《渔父》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

文章以屈原
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