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末语
文试卷
副标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将剥削来的钱财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 ,
______ ?”
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 ,______ ”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感,由此也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答案】【小题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小题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小题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故答案为: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重点字:辩)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重点字:颜)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阿房宫赋》名句积累: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①明日是清明。

[注]:①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

【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C.“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说法不正确。

颔联“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写出了诗人感觉今年的春季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今年的春天,诗人却遭遇贬谪,心情郁结;接下来,承接颔联的“今日病心情”,写出诗人心情郁结,在听到莺声之后沉思站立,之后在江头信马,随意而行,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心情仍然忧伤,并未平复、愉悦。

故选C。

(2)首先对全诗作整体感知,然后结合中学阶段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歌和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大约勾画出诗人“仕途不顺,遭遇贬谪”的生命轨迹。

把握住诗歌的写作背景之后,从首联“风景令人忆帝京”和诗人听见莺声后的“沈吟”、信马江头,随意而行的“取次行”中,可以知道诗人“怅望”的原因之一是“忆帝京”,即是遭遇贬谪,又逢春天,诗人不禁伤感,思忆京城;而尾联中“忽见紫桐花怅望”一句,紫桐花是清明节时开的花,诗人忽然看见了紫桐花开,想起来“明日是清明”,自然而然地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

再结合注解,知道下邽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再结合“今日病心情”一句,可以推断出诗人因为仕途不顺,所以心情郁结,恰好时近清明,诗人在思念亲人的同时,也觉得愧对祖先。

根据这三点,整理出答案即可。

答案:(1)C
(2)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②遭遇贬谪,远离帝京;③仕途不顺,愧对祖先。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诗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

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

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
抒发的抹杀。

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
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
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

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
的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

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

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D.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D.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B.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1)C.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首句“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表达的是创作的侧重点的变化;“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不是说“不再言”。

(2)D.“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错,根据第三段“刘勰提出了‘为情
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可知,引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阐述刘勰的“为情造文”之说,二是证明其“情”包含了先秦的“志”。

(3)B.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二段为“中国历史上向来有……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C.逻辑混乱,列举这些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的观点,见原文最后一段,选项误解为“重回‘情志统一’的条件”;D.以偏概全,原文最后一段为“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意味着不仅脱离了“诗言志”,也脱离了“诗缘情”。

答案:
(1)C
(2)D
(3)A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勒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

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

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

信息与人
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

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产无智”。

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

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

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

二是“有智无慧”。

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

三是“有慧无惠”。

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巳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
【解析】(1)C.“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不正确,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并不等于“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2)D.“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材料一,结合“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
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分析概括,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

材料二,结合“智慧城市就是……智能响应”“其实质”“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等分析概括,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

材料三,结合“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等分析概括,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答案:
(1)C
(2)D
(3)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

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归纳文本要点: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

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

林冲初吃棒时,倒也无事。

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

又是个新吃棒的人,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

董超道:“他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样般走,几时得到。

”林冲道:“小人在太尉府折了些便宜。

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


薛霸道:“你自慢慢的走,休听咭咕。

”董超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说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


看看天色又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

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了棍棒,解下包裹。

林冲也把包来解了。

不等公人开口,去包裹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氽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

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的醉了,和枷倒在一边。

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
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


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

薛霸便道:“我替你洗。


林冲忙道:“使不得。


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


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

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叫一声:“哎也!”
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

……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

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

没奈何只得把新鞋穿上。

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

却是五更天气。

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

正走不动,声唤不止。

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

”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

其实是脚疼走不动。


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

”搀着林冲,又行不动,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

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

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

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这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

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

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

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

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的得到。


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

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

林冲叫声“呵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

只见董超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

且睡一睡却行。


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

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

林冲道:“上下,做甚么?”
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

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

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事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

”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

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

小人敢道怎地。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

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

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

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

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

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

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

你须精细着。

明年今日,是你周年。

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董超道:“说什么闲话!救你不得。


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节选自《水浒传》)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故事。

B.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句“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烘托了董超、薛霸急于杀害林冲,却又不得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C.“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

”这一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