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居住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居住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杜洁王楠

摘要:本文分析了老龄人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指出现代居住区老年人户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老年人;人性化设计

TheAnalysisofOutdoorsSpaceDesignforSeniorCitizeninModernCommunity

DuJieWangNan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seniorcitizen's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requirement.Itbasesonseniorcitizen'sbehaviorcharacter-isticandindicatesthehumanitydesigningpointsofSeniorCitizen'sOutdoorsSpaceinModernCommunity.

Keywords:Communityspace;Seniorcitizen;Humanitydesigning

1引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家通常是采用建设专住型的老年公寓的方式。但是依据我国长久以来的居住传统是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再加上地少人多的情况,专门为老年人做专住型公寓根据目前的国情来看还不太现实;另外,中国的房改开始不久,许多工薪阶层掏钱买房的目的就是想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就是说,许多人要在他们自己的住房里度过中年时代,进入老年时代。

因而,要求在现代的住区环境设计中,应分析、了解老龄人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把老年人作为主要的受益对象加以考虑,同时兼顾其他年龄层的需要,追求环境的多向适应性,使住区环境始终都充满活力和人情味。

2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及行为特征

2.1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2.1.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客观规律,但衰老了的人体机能会妨碍老人在他们从前适应的环境中能力的发挥,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在我们为老年人开发的居住环境中,无论室内外空间,为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设计上必须考虑诸多因素,诸如:感觉与视觉能力的变化,精神系统反应迟钝,健康易受温度、湿度影响等,表1显示了这些因素的出现规律。

感觉方面的变化以视觉和听觉变化对老年人生活能力的影响最大:视觉能力变化主要体现在在较暗场所很难看清、对明暗适应时间长、焦点调节能力下降,老花眼加重、对色差识别能力降低、在辨别物体存在时,辉度对比能力下降;而在听觉能力变化主要体现在常性短时间失去听力、对高频声不敏感两方面。

2.1.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除生理上的需要之外.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老年人也需要在户外有可供安静的消遣活动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因此,户外应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老年人这一需求。

下面是心理学家提供的老年人心理机制特征:

求生性,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求生性”内容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随体力、精力衰退经常考虑到健康问题。二是怕疾病缠身

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且遭受“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冷遇,老

人的这一心理机制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老人迫切需要健康活

动及场所,以及养病时的社会化服务。

回归感,其内含为随身体机能衰退,家庭变迁,社会范围

变化,社会地位降低,其内心仍羡慕儿时的伶俐活泼与生机活力,因而通过心智感应活动以期弥补,这一心理机制自控反映出来的是老人参加"类年轻人活动"及与儿童、青少年交往。

眷恋感,是指在时代与境遇的变迁中,对昔日所熟识的社

会环境、生活方式、闲暇习惯和空间形态极为依恋。这一特征

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原有风貌保存较好地区对老人

的吸引,二是彼此间相互熟悉的老人间的相互安慰与感情交流。

共生性,是指老人与社会保持同步发展的愿望,首先表现

为延缓思维衰退,防止知识老化和汲取心智滋养的自保感,哈佛大学的Robert.Keels教授曾反复强调老年教育可使老人学

到许多东西和增添未来生活能力。

孤寂性,是指老年人随着自我心理承受与调节机制,认识

能力的下降,对生活焦虑加深,情绪低落,思维方式恶化,时常

猜测别人动机或幻想他人行动危及自身安全而感到恐慌,老

人交流活动设施对这一机制的调节有一定效果。

老年人的这些心理特征为我们准确提供满足老年人要求

的空间环境给予直接帮助。

2.2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是老年居住环境空间设计中应直接满

足的,所以,老年人的行为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老年人

的心理需求得出老年人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出行活动分布圈”是由出行时间、半径、频率组成的

空间分布领域,可分为基本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及市域活

动与集域活动圈,其中基本活动圈及扩大邻里活动圈的空间

范围应该基本在居住区内部。直接影响着居住区内组团道路、园林小品及活动场地等空间的设计。

(2)“活动领域性”包括个体活动领域,成组活动领域及集体活动领域,这一特征的研究是针对活动场地的尺度,及这些

场地所需的开放性等空间特征。

园林规划与设计

!"

现代园林

(3)“互感-集聚性”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参与公共活动时,在社会背景、文化层次、闲暇爱好、生活价值取向等因素的激发下,产生的某种吸引与共鸣的内在感应,这一特征的研究中许多成果很受建筑的及规划人员重视。如:统计表明在53.6%的老人愿与同阶层的人相邻,而这一指数随文化层次的提高而愈高。

(4)“时域性”是指于同时间、季节、气候、地域的老年活动者的活动意愿,这一特征对出行时间及活动范围的规律的研究对规划中的交通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3居住区老年人休憩与交往的空间设计

3.1休憩空间

基于老年人生理条件的特点,老年人大多喜欢安静、私密的休憩空间。因此居住区内的老年人休憩空间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私密性:一般选择能给人以安全感的地方,如L型建筑两翼围合的空间;尽量避免出现或缓解穿堂风和倒灌风的问题;确保休憩区所选地址夏季有遮荫、冬季有阳光;同时每天不同的时段既有日照又有阴影,以供老年居民选择。

(2)舒适性:为确保休憩空间的舒适性,获得适当的蔽荫和充足的阳光对老年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廊架等园林小品配置攀援植物这样夏天可以遮避烈日冬季可以透进温暖的阳光;采用高大的庭园树种来得到蔽荫同时可以减少眩光;提供可移动的带遮阳伞或雨棚的桌子,以便在每天不同的时侯获得阴影。

(3)可观性:可观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观赏自然,老人对人自然的感情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要强烈,他们体闲活动也多以贴近自然为主,喜欢感受自然,因而,居住区环境中的自然景观极为重要设计者一可以用植物进行体急区的分隔,或作为遮挡视线的屏障,或作为供视线停留的观赏物;另一方面老人从心理需求上来讲喜欢和青年人以及儿童生活在一起,青年人和儿童的生活多样性可给他们带来生活乐趣因而环境设计应设法把年青人和儿童的活动区域导入他们的视野中,使老人用视听来感受他人排遣心中的孤独感增强生活自立的信心。

3.2交往空间

喧闹的交往空间可以与居住区的中心绿地相结合,注意其易达性,同时应与附近车道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车辆的干扰扰活动区。建议社区可以划分出特定的区域供老年人种植花草或蔬菜,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私人苗圃,增加老年人的交往形式。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健身设施的维修,让他们“老有所用”。另外,注意设置“相对”的座椅,供老年人交谈、下棋等应用。

3.3细部设计

3.3.1可识别性的设计

人到老年,记忆力和视力都开始衰退,而现在的住宅建筑又形体单一且重复,缺乏特色和标识性,这将不利于他们进行户外活动。因此,需要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具体的做法有:(1)设计能绕回住宅入口的游步道,防止老年人迷路或走失(2)用独特的标志作为母题重复使用,加深老龄人的印象(3)可用独具匠心的装饰性小品点缀,如地灯、雕塑,甚至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垃圾箱等。

3.3.2步道设计

(1)要保证步道的完整和平滑。(2)避免漫长而笔自的步行路线,曲折蜿蜒的道路可以减少枯燥乏味感。(3)尽量避免台阶的应用,应设平缓坡道,坡道一般为1:1(4)步道材质的选择应注意冬季防滑和夏季的眩光。

3.3.3座椅的设计

(1)在安静的休憩区要设计有单独的座椅供老人独处需要;在喧闹的交往去要更多的设计“相对”的座椅供老人交往、下棋、品茶等应用。(2)座椅材质最好选用木材制作,冬暖夏凉,座椅宜设靠背,同时与桌子有较好的匹配。

3.3.4照明设计

老人的视觉衰退要求提供更高的照明标准,以增强其对深度和色差的辨别能力室外重点照明区域一般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停车场以及有踏步、斜坡等地势变化的危险地段,同时要注意避免眩光。

3.3.5扶手的设计

(1)在座椅上尽量设计扶手(2)在坡道两侧也应设计扶手,以给老年人安全的保障(3)在较长的步道边设计扶手供老人休息。

4结语

社会老龄化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人们对于老年人住宅区的综合环境设计应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一个成功的城市老年居住社区,必然有着良好的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空间。我们只有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去设计这一多层次、多功能的户外空间,才能使之成为老年人向往、喜爱和使用的生活空间,从而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李乐.大中城市老年居住设施初探及开发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0.

[2]克莱尔,库博,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1998.

[3]郭锦津.老人住宅[M].台北:中华报出版社.1994.

[4]张剑敏.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1997.9.

[5]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1998.

[6]张拓红.北京城区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91.

作者简介:

杜洁,1978年生,女,黑龙江人,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现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系助教。(秦皇岛066004)

王楠,1982年生,女,黑龙江人,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4级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方向。(哈尔滨150030)

园林规划与设计!"

现代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