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形成后,各国相互征伐,战乱频仍。直到司马代魏,统一天下后,社会才得以安定。本课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课文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个子目间联系紧密。第一个子目主要讲述西晋建立,之后政治腐朽,生活奢侈,腐化之风盛行,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第二个子目主要讲述八王之乱,西晋皇室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个子目讲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矛盾重重,结果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融合也日益频繁,最终使中国形成各民族共存的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西晋的兴亡过程,知道“八王之乱”的基本经过。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西晋建立,八王之乱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分析,引导学生综合、归纳史实。

2、理解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西晋建立,国家统一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理解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体会各民族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3、理解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政治黑暗的根源。我们要以史为鉴,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

西晋速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任务。

(1)说一说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特点和影响;

(2)简述三国建立的时间、创立者、都城和对后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影响。

2、图片导入:

(1)出示司马炎的图片,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人吗?

(2)教师讲述:这个人叫司马炎,是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虽然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但吴、蜀两国日益衰落,魏国国力增强。魏国的皇帝姓曹,那为什么是司马炎统一了中国呢?这中间发生了哪些主要历史事件?晋朝建立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

二、教学新课

(一)自主学习

1、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划下疑惑点,记录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并结合课前预习《三国鼎立》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检测。

3、教师巡视,反馈指导,解析答案,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方法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1:西晋的建立

1、探究分析: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三国鼎立之后三国实力对比表。

三国实力对比表

(2)让学生思考: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中,哪一个最有条件统一全国?

2、读图理解:出示2幅地图,让学生直观理解:

(1)263年,魏国灭蜀汉。

(2)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3)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3、讲解史实:给学生简要讲述“三国尽归司马氏”的经过。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最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继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2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整理填表:

三国尽归司马氏

5、史实讲述:西晋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

(1)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3)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6、材料分析: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

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培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網做成長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2)《钱神论》片段:西晋人鲁褒作《饯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3)提问:这2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说明了当时统治阶级和世人追求金钱、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

探究任务2:八王之乱

1、阅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晋武帝为什么“大封同姓诸王”?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2)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3)西晋统治的黑暗表现有哪些?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4)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2、讲解史实:给学生简要讲述“八王之乱”。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整理归纳: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叙述整理归纳“八王之乱”相关知识。

八王之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