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案
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一致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晋的成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认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状况和北方十六国成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西晋为何是一个短寿王朝”的剖析,培育学生综合、概括史实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西晋一致的短暂,诚然是多种矛盾矛盾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心腐败是致使当时政治黑暗不行忽视的一个问题。
历史提示我们,应安不忘危,汲取历史教训。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西晋的一致、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课难点:西晋的短暂一致的原由。
三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激情导入三国鼎峙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成立的,国都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发问:那么三国鼎峙中,你以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一致全国?为何?预计学生会回答:魏国。
因为曹魏的发展超出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进一步指引,在三国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可以一致,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指引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联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研究研究一:西晋可以一致中国与三国鼎峙有何关系?(分层研究 )1.在三国鼎即刻期哪国实力最强?2.在三国鼎即刻期哪国最初消亡?【概括】在三国鼎即刻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权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为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遇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各族人民都急迫要务实现全国的一致。
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
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明显,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分,所以以后全国的一致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达成。
研究二:八王之乱【想想】为何西晋的一致只有很短的时间?(分层研究 )1.西晋一致后,统治公司快速腐败,其表此刻哪些方面?2.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3.第一次人口迁移热潮在什么时间?【概括】(1)统治公司豪侈腐化。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师生总结:今天我们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互助和谐,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的强盛。所以,我们要时刻具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小结一
魏
蜀西晋十六国
吴(前秦)
统治腐败八王之乱民族矛盾激化
小结二
冲突
五:这样,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完成了统一,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至316年,仅仅过了50年,西晋就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一分析。
【播放PPT】
师问:大家认识孔方兄吗?
生:不认识
师:请同学们读书79页,找找关键词,看看孔方兄指的是什么?
生:钱
师进一步问:那么,西晋人为什么称钱为兄呢?我们再来找找关键词
生:(略)
师进一步追问: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生答,师总结: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甚至还出现了大官僚、大地主、大贵族斗富的事情。
师生一起读课本78页的相关史事
老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统治阶级不理政事,以炫富为荣,以奢侈为荣,腐朽透顶,而人民却遭受残酷的剥削,日益困苦。这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阶段矛盾突出。这是西晋灭亡的内部因素。
【播放PPT——迁移的方向】
【小组活动】一组代表一个民族,找一个代表说。
师总结:总的来说,从北方迁到黄河流域,中原人又迁到江南地区即咱们长江流域,得到开发。这是18课的内容,我们到时再详细讲述。
师讲述:中原统治者对内迁的各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有时友好相处,有时发生冲突,甚至战争。期间呢,各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进行改革,加快汉化过程。请大家读课文第81页举一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出西晋速亡的原因;通过研习史料增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利用司马懿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
方式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
目标1. 了解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西晋灭亡的
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
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
实,认识民族融合的事实。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
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学习
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任务,让学生带
着任务开展下面
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
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1.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独立
完成问题,并初
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
本的大致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知道西晋的统治状况及八王之乱的始末;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对其中原地区各族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十六国北朝政权的更替。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科书,培养陈述、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掌握历史解释的方法和逻辑步骤;通过识读地图,培养历史空间观察的能力,了解西晋游牧民族内迁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民族关系的发展。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审读,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家国情怀】通过阅读史料发现乱世百姓的生存艰难,感受历史的温度。
通过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古代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兴亡的因素。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新课导入导入1:展示曹髦说过的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学生说说这个成语典故。
曹魏政权最后是如何落到司马氏家族手中,又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入2:上节课学习了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是何时形成的?(生答),那么这种局面又是谁结束的呢?(生答)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入3:(推荐)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晋惠帝如此昏庸无能,在他执政期间引发了“八王之乱”。
那么“八王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给西晋王朝带来怎样的影响?导入4:展示材料和图片: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为世神宝。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学习难点】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2.简述西晋建立的过程。
(三国政权的演变)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
(原因、目的、后果等)(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1)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混乱(八王之乱);(3)内迁民族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知识模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自主阅读课本P80~81内容,完成第5题。
5.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八王之乱及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2、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3、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
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4、西晋的短暂统一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
教学重难点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各族内迁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魏、蜀、吴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学生议论、回答)历史的事实是曹魏的发展超过了吴、蜀,因为它的地域最广,经过大兴屯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工具,在中原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北方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魏、蜀、吴三国都曾追求以自己的国家统一中国,但三国追逐竞争的结果都未能如愿,而且在不长一段时间里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代魏而立的西晋政权。
但西晋的统一极为短暂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的建立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263年,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客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主观原因:统一德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激化。
材料研读(p.86)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论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一、西晋的建立(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1. 背景: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
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
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能分析得出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讨论中,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西晋兴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三国后期,三个政权发生了么样的变化?最终统一三。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2、教师补充北方少数民族內迁的原因:自然灾害不断,对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的游牧民族威胁很大;汉族统治者为了控制周边少数民族,招引或强迫他们內迁。
3、展示《西晋內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內迁的时间、主要民族、生活状况、结果。
4、展示《西晋內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动态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內迁少数民族的走向及分布。
5、学生根据相关史事说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相关史事:撞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治铁和制陶等手工业。
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jiang)色的衣服。
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影响: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
6、教师利用图示法展示西晋灭亡后政权的更替情况。
7、展示十六国形势图,教师讲解: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8、小组讨论:西晋从统一全国到灭亡,统治时间短暂,犹如昙花一现。
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原因: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启示:1、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2、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3、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三、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图示法小结全课:2、师总结: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犹如昙花一现,西晋的衰亡再次告诉我们:统治者要勤政爱民,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各民族要团结。
四、中考真题演练五、设计思路:。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目标】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及影响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意义);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重点: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曹髦说过的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学生说说这个成语典故。
曹魏政权最后是如何落到司马氏家族手中,又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自主学习1.西晋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它所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是什么?2.八王之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有何影响?3.北方少数民族于何时内迁到内地?都有哪些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十六国局面如何形成的?前秦又是怎样统一黄河流域的?探究新知一、西晋的建立1. 展示三国实力比较表格和三国鼎立的图片,你认为哪国有条件统一全国呢?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曹魏中期,司马懿家族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虚设,课前了解的歇后语便能看出司马氏家族的勃勃野心,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了晋国,史称西晋。
2.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答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晋建立后,南下灭吴,时间280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了全国。
西晋统一全国有何意义?展示材料,从材料中总结。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的建立及更替,八王之乱。
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八王之乱史实的学习,汲取分封制的教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重要前提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认识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大家先别着急坐下,咱们第一次见面谁也不认识谁,咱们来一个特别的打招呼,我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就回答我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五个字明天会更好,大家了解了吗?我们一起来试验一下。
师:同学们好生:好,很好,非常好,明天会更好。
(整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师:下面还有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师:老师把这一课分成了三个章节,而且每个章节都给它们起了分成高大上的名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幕。
展示:【第一幕】三国英雄尽落幕司马一氏领风骚师:这一幕主要讲了三国灭亡的过程和西晋实现统一的过程,请同学们自主完成下面的课本基础知识,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自主完成。
学生回答。
教师:蜀汉:刘备死后其子刘禅昏庸,公元司马昭率领魏军灭蜀曹魏:三国后期,魏国实力最强,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司马懿的孙子自立为帝,改国号以为都,史称。
司马炎就是。
孙吴:公元,西晋灭吴,统一了天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师:西晋实现统一以后,西晋的统治阶层又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幕【第二幕】司马一氏自寻死路—神仙难救短命王朝师:为什么说西晋的灭亡是统治阶层司马氏自寻思路的结果呢?看书回答:1、西晋当时统治阶层什么样的生活风气?2、以此为鉴,作为一名文明中学生你又会怎么做呢?(1)、自寻死路案例一司马炎的舅父后将军王恺同散骑常侍石崇竞相夸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二、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典故我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预期效果: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具体解读: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具体解读】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2.统治史料一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史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设计
展示胡汉生产生活方式的图片,让学生区分哪些是胡人的、哪些是汉人的?再展示胡汉相互学习的图片,结合相关史事让学生到在长期的交流中,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展示十六国并立图,让学生认识到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陷入了十六国北朝的政权更替中。在这些政权中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总结:西晋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
课堂总结:年代尺梳理本课知识
升华提升: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习题演练:火眼金睛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蜀、吴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吴。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5年,司马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东晋。都城在建业。281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一课,主要讲述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活跃气氛,快速进入新课。
新
课
学
习
新
课
学
习
第一篇三家归晋——西晋统一
展示:出示三国实力图,让学生分析谁有实力统一全国?并介绍司马懿。随后展示:西晋统一全国的动态示意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记住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
展示史料,让学生评价晋武帝,让学生表演王恺和石崇斗富,并通过一则史料让学生认识西晋的统治腐朽奢侈、金钱至上,这样的王朝不会持久。之后的一场叛乱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认为这句话用在西晋时期正确吗?
【自主预习】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
206年,司马懿
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二.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合作探究】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末年由于皇族争权夺利爆发了“八王之乱”,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最终,西晋由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
但好景不长,西晋由于统治腐朽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北方各族的内迁,最终导致西晋的灭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明确人物关系,理解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短暂统一的过程,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
2.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过程,理解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短暂统一的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过程。
3.西晋灭亡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3.运用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详细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西晋的历史时期。
2.讲解西晋的建立和短暂统一:引导学生了解司马炎建立西晋的过程,以及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
3.讲解北方各族的内迁:让学生了解内迁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4.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统治腐朽、民族矛盾等方面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晋历史的看法和理解。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统一的意义2.北方各族的内迁–内迁的原因–内迁的过程–内迁对西晋的影响3.西晋灭亡的原因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理解程度。
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三部分之间实则联系紧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政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
第二部分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最终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第三部分集中讲述了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事,掌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时空观念)2.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并能够从内外角度认识西晋速亡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事,知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同时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教师引导:同学们有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歇后语吗?那么有谁知道这个歇后语背后的故事?有没有人来说一说?很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的是当时司马昭想夺取魏国政权、当皇帝的野心。
他的愿望最后实现了吗?三国鼎立的局面又走向了怎样的发展?(二)新课讲授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提问】观察地图及数据,分析三国的实力情况?答:魏>吴>蜀(2)过程:①263年,魏灭蜀,三国鼎立结束;【提问】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不是被废就是被杀。
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朝,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③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 课内容,上承三国鼎立,下启江南开发、民族融合,是本单元中的过渡性篇章,充分体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两大单元主题。
本课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西晋短暂统一的过程,同时也介绍了与西晋衰落同时发生的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事实以及西晋灭亡后十六国的发展脉络。
主要内容包括西晋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十六国更替以及前秦的变革。
内容主线是西晋统一和少数民族内迁,两者的内部逻辑关系不强,存在两个中心并立的情况,内容多,背景复杂,历史概念比较专业,线索较散,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需要挖掘西晋统一和少数民族内迁的内在联系,结合相关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史料分析的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阅读文言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过语言关,适当渗透阅读史料的方法,然后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自控力较差,容易开小差。
教师应利用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图片,史料等,通过层层设计,制造浓厚的历史探究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的形势图、八王之乱形势图以及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学生学习读图、从地图中寻找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研读多则史料,重点理解西晋统一的短暂以及少数民族内迁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学生从中培养寻找有效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素养。
(3)阅读课文内容,知道西晋统一和少数民族内迁的相关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案设计(无答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案)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西晋的兴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西晋的兴亡”。
第二部分为“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灭________。
________,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都,史称________。
他就是________帝。
________,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二)知识点二:八王之乱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三)知识点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1 / 3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__,总称为“________”。
________,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____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西晋速亡的原因教法分析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导入新课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 西晋的建立1.西晋的建立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故事中的司马昭是何人,说明什么?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死后,掌握魏国大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注意: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
2.西晋的统治材料一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材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形成后,各国相互征伐,战乱频仍。
直到司马代魏,统一天下后,社会才得以安定。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课文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个子目间联系紧密。
第一个子目主要讲述西晋建立,之后政治腐朽,生活奢侈,腐化之风盛行,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第二个子目主要讲述八王之乱,西晋皇室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个子目讲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矛盾重重,结果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融合也日益频繁,最终使中国形成各民族共存的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西晋的兴亡过程,知道“八王之乱”的基本经过。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西晋建立,八王之乱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分析,引导学生综合、归纳史实。
2、理解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西晋建立,国家统一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理解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体会各民族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3、理解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政治黑暗的根源。
我们要以史为鉴,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
西晋速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任务。
(1)说一说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特点和影响;
(2)简述三国建立的时间、创立者、都城和对后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影响。
2、图片导入:
(1)出示司马炎的图片,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人吗?
(2)教师讲述:这个人叫司马炎,是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虽然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但吴、蜀两国日益衰落,魏国国力增强。
魏国的皇帝姓曹,那为什么是司马炎统一了中国呢?这中间发生了哪些主要历史事件?晋朝建立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
二、教学新课
(一)自主学习
1、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划下疑惑点,记录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并结合课前预习《三国鼎立》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检测。
3、教师巡视,反馈指导,解析答案,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方法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1:西晋的建立
1、探究分析: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三国鼎立之后三国实力对比表。
三国实力对比表
(2)让学生思考: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中,哪一个最有条件统一全国?
2、读图理解:出示2幅地图,让学生直观理解:
(1)263年,魏国灭蜀汉。
(2)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3)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3、讲解史实:给学生简要讲述“三国尽归司马氏”的经过。
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最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继位的小皇帝。
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2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整理填表:
三国尽归司马氏
5、史实讲述:西晋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
(1)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3)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6、材料分析: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
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培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網做成長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2)《钱神论》片段:西晋人鲁褒作《饯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3)提问:这2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说明了当时统治阶级和世人追求金钱、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
探究任务2:八王之乱
1、阅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晋武帝为什么“大封同姓诸王”?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2)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3)西晋统治的黑暗表现有哪些?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4)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2、讲解史实:给学生简要讲述“八王之乱”。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整理归纳: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叙述整理归纳“八王之乱”相关知识。
八王之乱
4、问题探究:
(1)西晋统治者是怎样对待内迁的少数民族?
①西晋统治腐朽,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为奴婢。
②这些暴政激起各族人民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316年,匈奴人灭亡西晋。
(2)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之风盛行)
②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耗竭西晋国力;
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
探究任务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读图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片,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北方游牧民族。
他们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
2、教师讲解: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3、阅读填表:让学生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4、阅读理解:
(1)让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片,了解“十六国”。
(2)教师讲解: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北方建立15个政权,连同南方的成汉,总你为“十六国”。
5、阅读探究:
(1)让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片,了解前秦的史实。
(2)教师讲解: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离。
4世纪后期,氏族苻坚建立的前秦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氐族贵族深受汉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
(3)师生归纳:苻坚是如何治理前秦的?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那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三、知识梳理
师生利用图表梳理课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了解了西晋的兴亡过程,知道了“八王之乱”的基本经过河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
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理解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要理解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任何朝代,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政治黑暗的根源。
我们要以史为鉴,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环境,维护国家统一。
课后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