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源流

合集下载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兰陵世家萧氏族谱一、家族简介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家族族谱,始祖为南朝宋宣帝刘秀的第四子刘祜,为刘宋的大将军。

刘祜在南朝时期辅佐建立了刘宋朝,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家族分支萧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布于各个地区。

主要分支有:1.南朝分支:起源于刘祜,后裔包括萧道成、萧琮、萧勃等人。

2.北魏分支:起源于北魏的宰相萧勃,后裔包括萧统、萧铣等人。

3.南北朝分支:起源于刘宋大将军萧道成,后裔包括萧思话、萧秘书等人。

4.唐朝分支:起源于唐朝开国功臣萧庄,后裔包括萧琮、萧沐、萧颢等人。

5.宋朝分支:起源于宋朝宰相萧淑妃,后裔包括萧宸、萧晋卿、萧格、萧观音等人。

三、家族经历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其中较为重要的经历有:1.南朝时期:萧氏始祖刘祜辅佐建立了刘宋朝,萧氏成为了南朝时期的重要家族。

2.唐朝时期:萧氏成为唐朝时期最显赫的世家之一,其中萧庄更是为唐朝的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宋朝时期:宋朝宰相萧淑妃是萧氏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萧氏在宋朝时期也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其中萧观音更是成为了著名的女诗人。

四、家族影响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的家族影响广泛。

萧氏家族的后裔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萧统:北魏名臣,出任太尉、司徒等职,有“北魏四贤”之称。

2.萧庄:唐朝功臣,有“龙门三贤”之称,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萧淑妃:宋朝宰相,史称“智仁慈孝太妃”。

4.萧观音:宋朝女诗人,作品有“大唐女郎词”等。

五、家族今日今日的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但是,萧氏家族依然坚持着家族传统和家族文化。

每年夏季,萧氏家族会进行一次盛大的家族宗祠祭祀活动,为家族先祖祈福。

结语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和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萧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希望萧氏家族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文/苏慎一、导言萧氏为中华姓氏中古老的姓氏。

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姚邵谌汪“之句。

当代萧氏是第五十大姓氏之一,总人口约710万人,占代全国总人口0.59%.。

据记载,萧氏有出自赢之萧,有出于子姓之萧,有出自外族萧姓。

出于子姓之萧有一支在晋之前,世居于东海郡兰陵。

兰陵,古县名,战国时楚置,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

西晋初,置兰陵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峄城。

西晋未永嘉之乱,北方士族大批南迁,其中在江南武进县境内侨置兰陵县,兰陵郡,治所在武进县西北的万岁镇(今常州西北35公里万绥镇)。

世称南兰陵县,南兰陵郡,因此,常州又别称兰陵。

原世居于山东兰陵士族萧氏迁到武进境内的兰陵,后世在此繁衍发展,又从这里迁徙四方,因此,萧氏一族又世称南兰陵人。

本文主要记述了南兰陵萧氏的辉煌历史、文化以及后裔的概况。

宋代欧阳修、宋祁对兰陵萧氏家族是这样论述的: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

自(萧)瑀逮(萧)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

世家之盛,古未也有。

这段话的意思是南朝梁帝国的创建者萧衍兴起起于江东(今江苏一带),其在帝位47年,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事,始终也没有什么大恶行,因为小的过失而亡国,故而遗留福荫传给子孙。

自唐初的萧瑀至唐末的萧遘,其后裔共有八人官居宰相,世称“兰陵八萧”。

家门的名望德业相继不绝,与整个唐朝相始终。

自古以来,没有见过如此兴盛的世家。

在封建社会的无数世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确实,在世家当中,这个家族极具典型性。

一是历时千年,世系不乱。

先秦不计,宋代及以后未查,仅自秦末汉初的萧何,到五代的萧顷、萧愿父子,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后梁、后唐,历时1100余年,传世凡39代,其世系代代不乱,见载“正史”。

这在十分重视家族谱系的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也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对这个家族衍生进程的剖析,几乎可见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半部历史。

蕭氏世系源流綜述

蕭氏世系源流綜述

蕭氏世系源流綜述蕭氏出自子姓,帝嚳之後,商帝乙庶子微子啟,周武王時,以祀商而封為宋公,弟仲衍以商禮承爵,其八世孫宋戴公,子子衎,字樂父,有孫字叔名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蕭邑以為附庸,今徐州蕭縣是也。

宣公十二年楚子滅蕭,子孫因以為氏。

裔孫不疑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豐沛。

漢相國酇文終候蕭何生二子:祿、延。

延四子:遺、則、嘉、彪。

彪字伯文,巴郡太守、侍中,以事始徙蘭陵氶縣,生章,府掾章生皓,皓生仰,兩世無爵祿。

仰生望之,漢宣帝知其名,詔東海蕭生,為御史大夫,徙杜陵,太子太傅望之生育,光祿大夫。

育生紹,禦史中丞,復還蘭陵,生閎,光祿勳。

閎生闡,濟陰太守。

闡生永,吳郡太守。

永生苞,後漢中山相。

苞生周,國學博士。

苞仍孫曰亮,字保祚,侍御史,生卓,字子略,洮陽令。

卓生女文壽,乃宋高祖劉裕繼母,為孝懿皇后。

此後號皇舅房。

卓子源之,字君統,徐兗二州刺史,襲封榮陽縣侯,源之生師,郢州都督,封陽穆侯,六子:惠開、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蒨。

蒨為齊尚書。

生價,字茂叔,侍中。

價生引,字叔休,陳史部侍郎。

引生德元,秘書監,德元生沈,太子洗馬,沈生安節,為相王兵曹參軍。

三子:長曰至忠,相中宗、睿宗;次曰元嘉,諫議大夫;幼曰廣微,工部員外郎。

至忠三子,衡、衍、隋。

此皇舅房之派也。

周生蟜,虵丘長。

蟜生逵,州從事。

逵生休,孝廉。

休生豹,廣陵郡守。

豹生裔,大中大夫,裔子三:長嘏,永嘉二年(西元308年)因逆賊蘇頌作亂,領百余族人避豫之建昌;次茂,遷越之會稽;幼整,字公齊,晉淮陰令,過江居蘭陵武進之東城裏(即今之丹陽)。

生三子:即丘令鎸、濟陰太守鎋、鋟。

鎸生輔國參軍樂子、衛軍錄事參軍隆子。

樂子子三:道度、道生、道成。

道成受宋禪為齊高帝,追祀先祖,故號齊皇房。

隆子生始之,冠軍中兵參軍。

子赤斧,雍州刺史、給事中、左衛將軍,南豐縣伯。

史載其子名有穎胄、穎達、穎基、穎孚,皆齊宗室也。

道度嗣子鈞,衡陽王;道生子鳳,始安靖王;鸞即齊明帝;緬,安陸昭王,沈休文撰碑銘,開祖曾言及之。

黄帝到萧何至萧一菊 世系通谱(1至61至49世)

黄帝到萧何至萧一菊 世系通谱(1至61至49世)

黄帝到萧何至萧一菊世系通谱(1至61至49世)黄帝到萧何世系一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姬水,又姓姬,有熊氏少典之子,母附宝。

葬陕西黄陵县桥山。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子昌意(颛顼之父)、少昊、休、清、辉、平、苍林、万阳等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

元妃嫘祖,生子玄嚣、昌意。

另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虞舜重华、象;黄帝--昌意--颛顼—鲧--大禹(姒姓,夏始祖)--夏启。

二世:玄嚣,少昊氏。

黄帝长子。

青阳氏。

三世:峤极。

四世:帝喾,名俊,高辛氏。

元妃有邰氏姜嫄生子稷(姬姓,名弃,周始祖)、次妃有绒氏简狄生子契(子姓,商始祖),次妃陈锋氏庆都生子帝唐尧(放勋,子丹朱)、次妃【女取】【此言】氏常仪生子帝挈。

五世:契(子姓,商始祖)六世:昭明七世:相土八世:昌若九世:曹圉十世:冥(园)十一世:振(王亥)十二世:微(上甲)十三世:报乙十四世:报丙十五世:报丁十六世:主壬十七世:主癸(字辛)-------------------------------十八世:天乙(子姓,成汤,字履),在位三十五年。

子太丁、外丙、中壬十九世:太丁。

子太甲二十世:太甲(字子,太宗),在位三十三年。

子沃丁、太庚。

二十一世:太庚(字辨),在位二十五年。

子小甲、雍已、太戊。

二十二世:太戊(字密,中宗)。

子仲丁、外壬、河亶甲二十三世:河亶甲(字整),在位九年。

子祖乙。

二十四世:祖乙,在位十六年。

子祖辛、沃甲(子南庚)二十五世:祖辛(字旦)。

子祖丁二十六世:祖丁(字新),在位二十三年。

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

二十七世:小乙(字敛),在位二十八年。

二十八世:武丁(字昭,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子祖庚、祖甲二十九世:祖甲(字戴)。

子廪辛、庚丁。

三十世:庚丁(字嚣),在位二十一年。

子武乙。

三十一世:武乙(字衢)。

子太丁。

三十二世:太丁( 字托)。

子帝乙。

三十三世:帝乙(字羡),在位三十七年。

子:微子启(周诸侯国宋一世祖)、微仲衍、帝辛(商纣王)-----------------------------------------三十四世:宋微仲(字衍)三十五世:宋宋公(字稽)三十六世:宋丁公(字申)三十七世:宋泯公(字共),弟宋炀公熙三十八世:宋厉公(字鲋祀)三十九世:宋厘公(字举),在位28年。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2)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2)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中国汉族人都‎是黄帝后裔,夏、商、周的子孙都是‎黄帝血嗣,这也许是司马‎迁修《史记》立下的头功,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密码之‎一。

中国人修家谱‎喜欢援引古代‎的名人最好是‎皇帝宰相为自‎己祖先,满足我的祖先‎曾阔过贵过的‎心理。

萧姓源于殷商‎子姓,商开国成汤为‎黄帝18世。

萧姓得姓始祖‎萧叔大心为黄‎帝46世。

西汉开国宰相‎萧何为萧大心‎16世、黄帝61世。

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为萧何‎25世。

迁湘始祖萧一‎菊为萧何49‎世。

江泽民似乎本‎是萧衍后裔,唐末萧祯避乱‎改姓萧江氏。

正史《史记》、《汉书》、《南齐书》、《梁书》、《周书》、《隋书》、《南史》、《旧唐书》、《新唐书》似乎载之有据‎。

萧道成、萧衍都认自己‎是萧何、萧望之后代。

近世各萧姓撰‎写家谱也不例‎外,萧姓人人都是‎汉朝宰相萧何‎、南朝皇帝萧衍‎、辽朝皇后萧族‎的后裔罗。

萧姓之人都是‎宰相皇帝贵族‎的子孙,古代平民萧姓‎没有后嗣。

今日长江流域‎千万萧姓都是‎萧何的后代,萧正德等大坏‎人都没有后裔‎。

唐代以后再见‎不到一个正史‎有传的萧姓世‎系,萧家一代不如‎一代。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司马迁修《史记》的时候没有记‎载萧何出生年‎月和配偶名姓‎,《梁书》记载萧何到萧‎衍只有一个世‎系名字传承。

二千年后的今‎人修撰萧姓世‎系反倒清楚列‎出了几十代先‎祖先妣生辰八‎字和终年。

先祖都有生殁‎之年,先妣则是生殁‎未详。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萧姓迁移始祖‎都是高寿,萧彪82岁,萧衍86岁,湖南始迁祖考‎、祖妣萧一菊9‎8岁和廖氏9‎0岁、萧梦荣95岁‎和戴氏91岁‎,都是高寿,所生后嗣的寿‎命似乎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司马迁《史记》商朝和周朝相‎差四百年,世系只差几代‎,生育规律不满‎足,阙疑毋庸考证‎。

萧望之与萧何‎只差百余年,《汉书》记载只是东海‎兰陵人也,没说他是萧何‎的后裔。

湖北萧氏源流概述

湖北萧氏源流概述

湖北萧氏源流概述统者,统揖群元,整目合纲,理清头绪,使之归一而统世次也。

谱者,普也。

以史为经,普及于众,使大家都能知其源、明其流。

不至于慕荣耀而弃其祖,唯其如此,方能正本清源,详其本末,知其传承。

萧氏人物,国之正史所载甚多,为此,我们撷取为专辑《萧氏国史人物卷》。

这些人物对于群体萧氏而言,仍只是极少一部分,以斑窥豹,终非得全。

故于总体表征而言,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遂使系统性的分门别类,溯其源而分其流乃必须之为。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大陆萧氏人口7387,255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64%。

排序第33位。

萧氏人口六个相对多的省份是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广东、河南。

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的69%,湖北全境有萧氏人口650,148人,占全国萧氏人口的8.8%。

排名第四。

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士家族等。

其分布之广,来源之多,很难一言以概之。

这次收集的资料的面,可能不足以反映全部,若要求全责备则永无止境。

依照预计时间,我们不可能慢慢的等待下去,为了对热情参与者有个交待,我们不得不就此汇编成册。

本着尊祖睦族、联通有据、正本清源、各负其责的原则,与参修宗支进行具体协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虽然难免导致遗憾之处,但也只能如此。

所以在行文中,微言大义,谨以“按某地族谱”等语,以示笔者愚见也,为有识者深入研讨作以提示,使之更臻完善。

根据参修宗支条理情况,主要有若干大宗支:齐房和帝支、豫章王支;梁房分别有宣武王支、昭明太子支、元帝支、武陵王支。

一菊公支系,其中因宗支大小非一,在叙述时,将依具体情况进行分述,如昭明太子宗支,几乎占有七成以上,故分别以后梁孝明帝八相之倣相世系、俭公世系、偡公世系和吴王岑后裔觉公世系等等。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编制中采取溯源上寻、不枝不蔓的方法,将其后嗣乏人而无关大局的相关分支没有列入,这并不是说所列宗支传承就是单生独苗。

在文字表述中,我们将采用“几传”至“某”或者用“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礽孙→云孙→耳孙”的传递关系表达。

湖南氏族源流——张家界萧氏

湖南氏族源流——张家界萧氏
分享萧长沙萧氏湘潭萧氏株洲萧氏衡阳萧氏邵阳萧氏岳阳萧氏常德萧氏张家界萧氏益阳萧氏娄底萧氏郴州萧氏永州萧氏怀化萧氏桑植萧氏始祖一菊公
湖南氏族源流——张家界萧氏

长沙萧氏
湘潭萧氏
株洲萧氏
衡阳萧氏
邵阳萧氏
岳阳萧氏
常德萧氏
张家界萧氏
益阳萧氏
娄底萧氏
郴州萧氏
永州萧氏
怀化萧氏
桑植萧氏
始祖一菊公,字崇之,又字梓贵。宋嘉定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坵圳上梅子坡迁湘,开基于湖南武冈县横板桥。生九子一女,七郎江公由武冈迁居邵阳隆回,至十二代孙富坤公再迁安化,又递迁桃源、桑植、龙山等处。总祠在邵阳县城,桑植县设支祠。
桑植上河溪乡杨竹溪苗族萧氏

萧氏来源及目前分布区域

萧氏来源及目前分布区域

萧氏族谱来源及分布区域谱载:萧氏本殷微子之后。

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周成王时封于宋,其孙大心在萧邑(今安徽萧县)为大夫,春秋时因平叛有功,列为附庸,子孙以邑为氏,是为萧氏之始。

萧氏世居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

五代时萧觉事楚王马殷,马殷死后楚国大乱,萧觉率三子迁居江西泰和早禾渡,兴宁萧氏均为萧觉之后。

南宋末年裔孙萧梅轩由泰和经福建宁化徙居梅州松源都。

其曾孙萧基生八子,长予正春之第三子三郎徙兴宁坭陂官陂岭;六子仲成徙罗浮司陈塘头下;其玄孙千五十九郎为叶塘大路下及叶南汤湖萧氏之开基祖。

萧觉之另一支裔孙立业于江西庐陵白沙琅湖(今属江西吉安),明弘治年间萧仲瓒兄弟及萧葵自庐陵迁兴宁城南上六都第六甲,仲瓒后裔分迁坪塘、南济桥等地,其弟仲瓒后裔分迁城内,萧葵后裔居城南义尚围。

全县萧氏约1万人,坭陂、叶塘、叶南合占80%,其余分布于宁中、罗岗、福兴、宁新、刁坊、兴城等11个区镇。

轩辕黄帝是汉族的太祖,也是中国人民的太祖,有二十五子。

轩辕黄帝四代孙是帝喾,帝喾之子尧也,契也,后稷也。

轩辕黄帝五代孙禹王也,契十二代孙成汤也,五百有余岁。

后稷二十五代孙文王也,千岁有余。

总总都是帝喾后代,亦是轩辕黄帝之后代。

古孟书云:由尧舜至禹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孔子出生在春秋时间。

清远县历史资料,由珠玑巷而来,萧姓在南京徐州,以地姓焉。

萧县是卫国辖统的地方,周王封叔梁,为萧县侯,萧姓从叔梁开宗之首,在江南徐州,萧县在安微省的地点,近江苏省、河南省。

徐州原在江苏省的界限,近河南省沛郡在江苏省、近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的四省界限。

文王后妃伊尹氏,生一子名康叔甲,即文王第八十四子,功高于国。

武王封为卫国公,世袭卫侯,地名是河南省怀庆府。

康叔甲之子虞叔孙,袭父位职。

虞叔孙之长子虞杰皋,袭父位职。

虞叔孙次子名叔梁夷,分都沛郡。

叔梁夷分都离城八十余里,属于楚南徐州,地名是萧县,封叔梁夷为萧县侯。

萧氏总谱--祖奥宗支字辈排行

萧氏总谱--祖奥宗支字辈排行

中华萧氏总谱字辈:
本宗自轩祖,嗣绪延世长。

学深思敏行,华茂克绍昌。

诗书振家声,道德焕文章。

忠孝仁礼智,信义达万邦。

勤俭丰裕安,平和寿宁康。

源远恩泽久,兰桂永腾芳。

祁东麓门萧氏源流及字辈:
奥祖传来千一郎,二十四郎始分房:源明志敬山永大,国正天友宜思良。

汉相传芳远,功高启俊贤,振家惟学业,延祚以承先。

迪吉光前代,诗书裕后昆,本端经义重,锡庆受洪恩。

四川金坪萧氏(今四川宜宾)字辈:
乾坤祖均伯大,齐庆讃仕仲凤;尧舜荣华富贵,金玉克绍其相。

传家仁义道德,治国文武忠良。

嗣裔恢宏先绪,万年存立纲常。

株洲琥栗湾萧氏字辈:
国正添心顺,长承大德光,振家惟力学,守厚世开祥,继绪宗文选,锦胤庆显扬。

萧颂夏
2015年元旦。

都堂坑萧氏源流考

都堂坑萧氏源流考

都堂坑萧氏源流考都堂坑萧氏源流考江西赣州南康都堂坑萧氏为庐陵曲山萧氏的一个分支,开基祖萧荣忠于清康熙年间携其子显忠、显恭从信丰迁于此地。

显忠立业永居,显恭再徒居龙岭黎边佃仔上。

自显忠以来,都堂坑萧氏已传十三代,历经三百余年。

按史料记载,萧氏为殷商古姓,系黄帝之胄。

公元前681年,东周僖王时,宋桓公因萧邑大夫大心有平乱迎立之功,升封萧邑(今安徽萧县西北一带)为萧国,大心以国为姓,成为得姓始祖。

四百八十年后,萧何佐汉除秦,功封酂侯,世居丰沛(今江苏徐州沛县)。

西汉时,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萧望之巨儒达学,名节并隆,官至三公,辅佐皇帝,为王朝中兴和发展建立了功勋。

望之是否萧何之后,史存争议。

但所有《萧氏族谱》均循正史《南齐书》,认为望之高祖萧彪是萧何之孙,因罢官而居东海兰陵,为兰陵望族肇始。

西晋末,望之十三代孙萧整为淮阴令,避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居江南武进县的东城里(今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

萧整四世孙道成建立齐朝传二十四年,萧整五世孙萧衍建立梁朝传四十六年,后武进县改为兰陵县,史称南兰陵,再续兰陵辉煌。

由梁武帝萧衍之孙萧岿一族从萧瑀至萧遘,一个家族九代人产生八位宰相服务于李唐王朝,被誉为“八叶宰相”之家。

晚唐司空萧遘,因逢朱玫之乱,遭宰相孔纬诬陷,赐死于家中。

萧遘有六子,三位夫人,其中龚氏生三子:裕、祯、凯;王氏生二子:满、盈;李氏生一子:都。

据湖北萧晓山考证:徽字都元,生贞。

查庐陵曲山萧氏族谱,乃文昌后嗣耕道创修,其弟勉道为曲山《萧氏族谱》作序云:“吾宗由唐八叶相传自遘始,其次子徽仕唐禧宗,任湖南节度使,官因家焉。

徽长子贞,昭宗朝为九江刺史,生子三人,值唐末五代,因湖南马氏之乱,兄弟三人出避至地于吉州,同筮所止,得易之坎变之艮,乃路香祝天曰:欲避次乱,莫如避地,祈天相应,遇水逢山则止,庶日后子孙可以寻访,不失祖宗之从事。

来至泸源,遂酌而别,於是,长曰文昌徙於庐陵宣化乡之曲山(今吉安县永阳镇下边村);次曰文忠徙於泰和仙槎乡之王山;季曰文源徙於吉水文昌乡之燕山”。

国学宝典《百家姓》:萧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萧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萧姓【姓氏源流】萧(Xiāo)姓源出有四: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

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据史籍记载,伯益是个很能干的人,舜时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

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

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

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

”《元和姓綦》也持此说。

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而萧国是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故萧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汤。

后世萧姓大多认可此一说法。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

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据《辽史·列传·后妃》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辽后族以兰陵为郡望,并自称其先祖是兰陵人,把自己附会为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有辽一朝“姓氏止分为二,耶律与萧而已。

”可见契丹各族中萧姓群体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4、外姓改入。

据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

但此说多有破绽,存疑。

此外,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萧姓的历史播迁

萧姓的历史播迁

萧姓的历史播迁萧姓的历史播迁一“萧”作为姓氏,俗称“肖”。

关于姓和氏,实际是两回事儿。

姓在前,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有从女从生之意,氏在后,氏是姓的分支。

查有关资料可知,殷朝的统治者是商族,姓“子”。

商族同属子姓的有13个氏,“肖”是其中之一。

可见,“肖”是“子”姓的氏,是其一支。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氏人数的增加,大约到战国时代姓氏就不再区分了。

“肖”姓在我国姓氏按人口的百分比排位中,居第26位(报纸资料),《百家姓书库》称第30位,占人口的百分比为0.59。

“肖”姓望出山东兰陵郡(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南约50公里)。

“肖”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

关于“肖”姓的起源,《左传》上说:“殷民六族,一为肖氏。

”《姓氏考略》亦云:“肖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

”由此可知,肖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

这就告诉肖氏子孙,肖姓远祖是圣君商汤。

二商朝从成汤建国传17世,31王到帝辛,帝辛即殷纣王。

殷纣王期初也是治国明君,后因娶旦己之后,不理朝政,荒淫酒色。

纣王之同母兄微子启数次向纣进谏,不听劝阻,微子度江山难保,与太师、少师一起离开殷朝,隐于微地。

最终纣王被武王讨伐,退至鹿台,和衣自焚。

殷纣王死后,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

武王死,武庚乘机谋反,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乱,周成王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几个月后才放回鲁国。

回宋国后,宋闵王看不起他,南宫万内心非常气愤。

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南宫万与宋闵宫一起游玩,宋闵公又因事而激怒南宫万,两人厮打,最终被南宫万打死。

南宫万又把与宋有牵连的戴、武、宣、穆、庄之族悉数赶出宋国都城。

宋国公子纷纷逃到萧邑(今安徽萧县)。

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名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其随从集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可能是今山东曹县)请来援军,讨伐南宫牛(南宫万之子),将他杀死,并活捉公子游杀死在宋都。

萧氏千年迁徙,功业彪炳史册!

萧氏千年迁徙,功业彪炳史册!

萧氏千年迁徙,功业彪炳史册!素材来源:萧氏寻根素材整理:志愿者萧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

百家姓之萧氏1.两汉、魏、晋时期萧氏家族自战国以来世居丰沛间,到西汉之初,萧何助刘邦兴汉室有功,推为相国,爵封酂侯,并在京都长安定居下来。

萧何萧何逝世后,汉室帝王没有忘记萧何的巨大功绩,其后裔世袭侯爵,有时后裔虽犯罪遭罚,可总未被灭家,仍得改封。

史籍《汉书》中记载有萧何后裔袭封的有关情况。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萧何长子萧禄承嗣梆哀侯,袭封六年逝世。

禄死无子,高后二年(公元前188年)封萧何夫人、萧禄之母为酂侯,文帝元年逝世;封萧何次子萧延为筑阳侯。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改封萧延为酂厘侯,谥定。

汉文帝三年萧延逝世,其子萧遗袭封酂炀侯;萧遗逝世后,其弟萧则袭封,承嗣二十年,因罪免其侯爵。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以武阳县户二千封萧何孙、萧则弟萧嘉。

萧嘉逝世,其子萧胜袭封,嗣二十一年,后因罪失爵。

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前117年)再次下诏以郝户二千四百封萧何曾孙、萧则子萧庆。

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萧庆子萧寿成袭封,因事失爵。

汉宣帝时(公元前73~前49年)下诏访萧相国后裔,得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掷侯。

汉成帝时萧获承嗣酆侯。

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萧喜袭封酂厘侯。

汉永始四年萧尊袭封酂厘侯。

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萧章继嗣酂厘侯。

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萧禹为酂厘侯,汉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封萧乡侯。

萧延次子萧则的少子萧彪,字伯文,官至谏议大夫、侍中,因事免官徙居东海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即今山东省峄县东部。

从此,萧何后裔萧彪一支便成为兰陵人。

兰陵萧氏一族,没有袭封过酂厘侯爵位,但这一支在萧氏后裔中最为兴旺,视频| 萧氏郡望印象兰陵其中萧彪的玄孙萧望之在西汉最为著名,其家也由此复兴。

萧氏源起

萧氏源起

萧氏源起一、源于伯翳此种说法最早见于《路史》。

《路史》为南宋学者罗泌所撰,它将萧姓的起源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禹夏之际。

据《路史》卷十六《小昊》和卷二十五《国名纪》所载,古代有一个善训鸟兽的部落,因其栖居于“赢”地(《史记·秦本纪》称:“伯翳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赢。

”到了夏王朝时,伯翳的后裔孟亏也和他的始祖一样善于驯服鸟兽,立有大功,被夏王封土于“萧”,于是孟亏又以国名为姓,改称“萧孟亏”。

孟亏的后人遂沿用这一姓氏。

《路史》又说:“萧,孟亏封徐之萧,汉故县,属沛。

”古萧国位于今安徽萧县西北地区,而少昊之地或伯翳栖居之所位于今山东兖州一带,两地相距不远,都属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文化圈。

这样看来,孟亏作为伯翳之后封于古萧国而改姓萧氏是完全有可能的。

清人编著的《姓氏考略》和《姓氏辩误》都把伯翳作为萧姓最早的源头之一,并说:“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

”很多人也都认同这一说法。

二、源于殷商遗民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萧姓的另一源头,可远溯到三千七百年以前的殷商时代。

《姓氏考略》说:“萧氏,殷旧姓也。

望出兰陵广陵。

”周武王灭商后,为安抚商朝遗民,分封纣王儿子武庚为殷侯,留在商都。

同时,又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监视武庚。

第二年武王病逝,成王诵继位。

但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弟周公旦辅政。

这就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的不满,武庚又从中离间,一时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的谣言大起,引起了成王和大臣召公爽等人的疑虑。

武庚乘机串通管叔、蔡叔、霍叔,联合东方的奄、徐、蒲姑等国起兵反叛。

周公身处内外交困之境,他恳切地向召公作了解释,表明自己决无篡位的野心,消除了召公的误解,稳定了周王室阿部。

随后,周公带兵东征,经过三年的苦战,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罢黜霍叔,灭掉了东方五国,平定了叛乱。

平定叛乱后,周公一方面加大力度分封姬姓子弟建立诸侯国,藩屏周室;另一方面,大力削弱殷商遗民势力,将子姓及其支属从殷商的旧地迁徙到别处,分予各个封国。

辽国后族萧氏世系

辽国后族萧氏世系

辽国后族萧氏世系
萧氏是辽国的后族之一,是辽朝宗室之一。

其族系可以追溯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三个儿子耶律倍,耶律倍的儿子萧德威在辽道宗时期曾任左神武将军,其后代萧德垂为辽道宗的女婿,成为辽朝宗室。

其后代萧延禧则在辽末年和金朝争权夺利,后成为金朝的宗室和宰相。

在辽朝灭亡后,萧延禧等辽朝宗室曾经与金朝继续抗争,但最终失败。

萧延禧和其族人被金朝封于南方,后来萧氏在南方逐步发展壮大,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名人,如南宋时期的萧楚女和元朝时期的萧统等。

中国百家姓|萧氏

中国百家姓|萧氏

中国百家姓|萧氏一、出自嬴姓,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

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二、出自子姓,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

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三、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萧。

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

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

四、外姓改入,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得姓始祖萧叔萧大心,本名“子大心”,子姓,名大心,宋国公族,宋戴公裔孙,春秋时期宋国萧邑大夫,因平定宋国内乱有功而被宋桓公封于萧邑建立子爵萧国,为宋的附庸国,因其是当时宋桓公的叔辈,故曰“萧叔”、“萧叔大心”。

后来萧国为楚国所侵并,子孙就以国为姓,为萧氏。

子孙世代尊萧大心为萧姓始祖。

郡望兰陵郡、广陵郡、河南郡堂号兰陵堂、河南堂、广陵堂、定汉堂、制律堂萧氏名人萧子显萧子显(489年--537年),字景阳,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

其主要著作有《南齐书》。

萧子显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

后迁吴兴太守。

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持才傲物。

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已,谥曰“骄”。

关于肖姓来历的150个字左右的作文

关于肖姓来历的150个字左右的作文

肖姓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1、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2、金文中“赵”大部分写作“肖”,所以古肖(读赵音)姓基本上都是赵姓,如“相邦赵戈”写作“相邦肖戈”。

现肖姓则大部分是“萧”讹写而来。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

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

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

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

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湖南萧姓渊源(2012-04-26 19:19:35)转载▼原文地址:湖南萧姓渊源作者:比尔汉湖南氏族流源——萧姓长沙萧氏长沙学士桥、石江塘萧氏始迁祖庆二公,明洪武22年(1389)由江西庐陵白马庙始迁长沙北门及明道河西临湘都一带,再迁居长沙东乡石江塘、学士桥两处。

至1949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7069人,族人多居东乡学士桥、石江塘及长沙东乡麻林桥、荡头冲及浏阳西乡金江塅等地。

该族宗祠有二:思孝祠,建于学士桥;崇孝祠,建于石江塘。

清乾隆56年(1891)始修族谱,道光24年(1844)、光绪9年(1883)、1918年、1998年续修。

十九世萧荣爵,光绪21年(1895)进士。

派系:庆应言德,人臣汝鸣,羽宗本世,玉诏立光,楚恩延先,泽宏业广,孝友维式,景运昌明,清源正本,大启家声。

长沙萧氏始迁祖霁公,先家长沙,后卜居江西吉水县之螺陂,五代时登吴进士,为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卒于官,吏民怀德为立祠祀。

基祖金公,元至元年间避兵由螺陂徙居永新之虹桥。

裔孙耀公,清嘉庆中年迁居善邑,诰赠中宪大夫。

长沙西乡沱市萧氏始迁祖定恭公,明永乐8年(1410)由江西庐陵县迁长沙西乡沱市。

子五:致宣、致用、致善、致德、致谦,以启五房。

1926年致用房纂有族谱。

浏阳杨丁萧氏一世太心公,六十七世继祖,明初由江西庐陵迁湖南浏阳,支分东乡大光、南乡萧家冲、西乡萧家坪等处。

长子进良,讳本心,号德善,卜居浏北杨丁,为该族一代祖。

清乾隆52年(1787)创建宗祠,嘉庆4年(1799)始修族谱,咸丰9年(1859)二修,其时人口2330余人。

1944年三修,其时人口4900余人。

该族名人萧平波,国民革命军少将。

派行:本厚根深,孝友敦行,健顺崇启,朝廷承盛,仁让教家,诗书光宗,克绍前烈,万世兴隆。

浏阳托塘萧氏始迁祖崇富公兄弟三人,明洪武间由江西吉安来湖南,二弟崇贵居长沙学士桥;季弟崇盛居善化河西;崇富公始居浏北落家滩,继徙托塘下石子湾,今称拾柴湾。

清乾隆50年(1785)创修族谱,咸丰6年(1856)、光绪4年(1878)、1924年续修。

宗派:崇沅志思大,正子再兴益,荣贵朝聘道,振起世承泽,时敏恒观书,谦光常学易,湘南声远扬,守业定其宅。

浏阳横溪萧氏始迁祖存富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清江县大阳洲先迁浏北橐塘骆家滩,再徙浏南横溪冲。

清光绪24年(1898)三修族谱,1935年四修。

宁乡牌楼港萧氏始迁祖孔源公,明时由长沙府善化县梅子湾徙宁乡牌楼港。

1936年续修支谱。

宁乡西城萧氏初祖燧公,南宋绍兴进士,官国子监司业,累至参知政事,由江西宦居楚南。

至元初,其裔孙经汉,居湘潭鸿门,经修居宁乡西城。

经修传至五世立安、胜一、端分居湘潭、宁乡、益阳,分为三大房。

1943年经修裔三房六修族谱。

湘潭萧氏湘乡萧氏族谱源流总图以萧何为一世,二十六世萧衍,二十七世萧统,至三十五世俨公,俨生福远,福远第三子知彰,第五子知刚。

彰裔十五派衍为四房:德章、魁章、宪章、大章;刚裔十七派衍为四房:天麟、天鹏、天骥、时中。

明时陆续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三十六都兴隆乡安和里兴祚祠徙居湘乡县。

德章开派龙伏冲;魁章至二十三派兴权开派板山谷水,兴利开派溪口曹家边;宪章开派洞口坝;大章开派崟塘;天麟至二十三派绍亨、绍利徙犁头嘴,二十派如俨开派袁家坪,十九派孟荣开派女子桥;天鹏至十六派寓祖开派苏家段东江,十八派胜祖开派茶子坳,十八派效祖开派大塘冲;天骥开派船门前;时中开派湘潭郭家亭。

族谱创修于明永乐21年(1423),嘉靖间续修,万历16年(1588)三修,清康熙45年(1706)四修,雍正4年(1726)五修,乾隆31年(1766)六修,嘉庆21年(1816)七修,同治9年(1870)八修。

至1923年,天麟、天鹏两房九修,时有丁口1300余人。

派序: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裕后毓英贤,伦常瑞宝惟忠孝,诗礼相承亿代传。

湘乡萧氏始迁祖志霖公,明弘治9年(1496)由宝庆卜迁湘乡。

1924年三修族谱。

湘乡版陂萧氏始迁祖绍涣公,元明之际由湘乡东台山迁邑之弦歌乡版陂。

1930年六修族谱。

湘乡秀溪萧氏谱称何公以下世居山东,至鼎公西晋永嘉2年(308)分隶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圳上。

始祖长仲公,始迁祖汉六郎,卜居湘乡秀溪,即今山塘、茶园头、秀溪、大岸等处。

该族后裔咸丰同治间多投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如萧启江,赠巡抚,谥壮果。

提都衔以上人物即有十余人。

清康熙27年(1688)合一、六、八、十郎公房始修族谱,道光6年(1826)六郎房续修,宣统2年(1910)三修。

嘉庆3年(1797)创建宗祠。

旧班行:世应如汝必大成,思亲敬祖受元春,荣华肇启昌富贵,百万朝中胜佑庭。

新班行: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裕后毓英贤,正祥瑞宝惟忠孝,诗礼相承亿代传。

湘乡平底萧氏始祖长仲公,十子,汉一郎居湘乡荻田,今属娄底。

汉二郎居安化印溪塘及萧家寨,汉三郎居新化九都黄泥虎寨及阳洞、小浪洞,汉四郎居武冈蓝松岭,汉五郎居邵阳霞光岭,汉六郎居湘乡秀溪,汉七郎居邵阳西坪,汉八郎居湘乡平底,汉九郎居邵阳安平乾陂,汉十郎居邵阳六都石桥、涧溪、马溪。

汉八郎,名汝雷,五季时封英武将军,历传至良、材、斌三公,析居一甲甘溪、斗罡等处。

清康熙27年(1688)一、六、八、十房合修族谱,道光25年(1845)八郎公房续修。

续拟班文:纲常培国本,诗礼绍家声,启迪芳规远,宣昭令典明。

双峰文山、溪田萧氏始祖进公,字方先,元延祐6年(1315)由江西吉水螺陂迁湘乡永丰驿文山(今属双峰)。

进公之子大荣公,子三:长居溪田,次居上溪,三居城坪。

进公胞兄方来公之曾孙以忠公由茶陵迁湘乡齐田。

进公之从弟方锡公由螺陂迁湘乡石田。

族谱始修于清乾隆25年(1748),综石田、齐田、溪田、上溪、城坪。

再修于道光15年(1835),溪田不与。

同治初,石田不入。

光绪5年(1879),齐田、上溪、溪田合修。

2001年溪田四修。

派语:进大贵世子,友志兴显万,乾廷国正天,汉湘肇隆勋,芳兰继令闻,才华宜济美,品望代超群,立德先忠孝,传家尚俭勤,后贤承沛泽,际会庆风云。

双峰深扶萧氏迁湘始祖振仁公,元末自江西迁湘潭。

后裔明仪明嘉靖间迁双峰深扶。

今聚居花门、杏子。

双峰西塘萧氏始祖唐知刚公,二十派至明时操公,字双川,卒葬湘乡二十都原西亨大冲塘(西塘),今属双峰。

1938年建宗祠于西塘。

明永乐21年(1423)创修族谱,1923年九修。

2000年二十五派洪臻公裔十修。

派序: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裕后毓英贤,伦常瑞宝惟忠孝,诗礼相承亿代传。

湘潭萧氏迁湘始祖然清公,讳自朗,行大朗,明洪武4年(1371)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来湘,居湘潭斜岭大仓之鳌鱼。

子三:长子嗣宗迁湘乡岱上萧家冲;次子嗣修迁湘潭龙头井(龙安);三子嗣达居大仓,后裔分居霞岭。

三支清道光22年(1842)合修族谱。

嗣宗四传至福贵公生崇公、崖公、滚公。

滚公三传至宁芳、宁蕃、宁兰三派。

芳、兰二公子孙居湘乡者半,迁湘潭者亦半;而蕃公之裔则悉迁湘潭。

滚公房因与崇、崖二房因拜谒生嫌,故独修支谱。

清乾隆42年(1777)滚公房始修族谱,道光22年(1842)续修,同治12年(1873)三修,宣统2年(1910)四修,1944年五修。

咸丰11年(1861)建宗祠于长塘湾。

祠联:士希汉杰,贤象周宾。

行派:年久子孙代,忠孝遇时兴,自嗣宜百世,福庆永昌宁,常守仁义礼,智信绍贻经,诚敬崇家训,诗书耀朝廷。

新续排派:典则思先圣,声名振楚南,宗功隆作述,祖泽沛星潭。

湘潭萧氏始祖霁公传至躬厚公,由螺陂迁篁谷。

十九世术公之子宗源公明初由庐陵篁谷而迁湘潭朱亭。

源公二世分为芳华、芳桂二房。

华房居大田营,桂房居上马迹。

华房后又衍为芙、蓉、暮三房。

明崇正2年(1629)始修族谱,清雍正12年(1734)续修,乾隆58年(1793)三修,道光29年(1849)四修,光绪24年(1898)五修,1931年六修。

班次:(自十一世始)系本殷代望重汉唐,继起贤俊奕世其昌。

湘潭易俗河萧氏始迁祖兴公,字振仁,号静山,元进士,原籍江西吉安。

授衡州推官,旋升岳阳郡守,元至正20年(1360)卜居湘潭易俗河口。

四子:道泰、道南、道东、道隆。

道泰四世孙宗英与道东之后世守湘潭。

道泰四世孙宗成于明永乐2年(1404)徙居宁乡泉塘。

道南分徙湘乡南门。

道隆四世孙宗笃明正统11年(1446)徙善化八都白田。

总祠建于湘潭易俗河过山码头。

清光绪31年(1905)道泰公裔下宗成、宗荣二支五修族谱。

派语:绪谱彰仁孝,传家学业光,敦伦崇爱敬,甲第定联芳。

湘潭易俗河萧氏始祖祖兴公,元至正间自豫章螺川徙湘潭之易俗河。

子四,季子道东支仍居湘潭,其他外徙。

清光绪32年(1906)道东支五修族谱。

湘潭鸿门萧氏祖振兴公次子入赘湘乡,为迁湘乡南门始祖。

越五世分应文、序文二支,序文又分霖、纲、绍三支。

绍,一名韶,字虞宣,明时由湘乡黄泥坪迁湘潭鸿门。

1930年六修支谱。

派序同易俗河萧氏。

湘潭朱亭萧氏始迁祖宗源公,明中叶自江西庐陵迁湘潭之朱亭。

1931年六修族谱。

株洲萧氏醴陵梅筱境萧氏始迁祖千三公。

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峡上萧氏始迁祖添德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泰和迁此。

族人分布于东塘、高沙、三门。

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蔡家坊萧氏始迁祖君山公,明洪武初年自安徽婺源迁此。

族人分布于冷水坑、李家山、黄甲垅。

至1948年,全族人口2400人。

醴陵东城萧氏始迁祖贵一公,元末自江西泰和迁此。

族人分布于花草桥、山烟冲、八步桥等地。

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

醴陵水埠头萧氏始迁祖宗益公,元季自河南迁此。

族人分布于青泥湾、茶陵、浏阳、长沙。

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石子岭萧氏始迁祖添佑公,元至正间自江西泰和迁此。

族人分布于西林、王仙。

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人。

醴陵乐家庙萧氏始迁祖祯公,字巨兴,元末因经营自江西吉水螺坡先迁湘潭,后迁醴南六都栗山苦竹山。

明洪武14年(1381)一修族谱,崇祯13年(1640)续修,清道光28年(1848)三修,光绪7年(1881)四修,1947年五修,五修时人口400人,2004年六修。

六修时男539人,女386人,殁丁1703人。

派语:(自二代始)景青星朝宗元文荣广杨子立萧志允世经权继芳国家钟群俊祖恩衍宏昌英豪掀蔚起源远复流长信义与礼智仁孝永代传。

攸县界江萧氏始祖江西螺陂霁公,七传躬厚公肇基篁谷,至十七世漉公,生相公,相公生子三:祖兴、祖典、祖奥。

祖兴徙衡山乌塘,祖奥客居邵阳,祖典于明洪武7年(1374)由江西篁谷徙居攸县界江,四子:宝居界江茶坊垅,贤居莲塘坳中洞,贡居银坑上湾,贞居凉江月龙,衍为四房。

清康熙11年(1672)创修族谱,2002年七修。

康熙56年(1717)创建宗祠。

排行:偲廷世昌,远志光明,上眷维德,家祚长兴,文章国选,经济发荣,英贤增美,景福日新,积善庆余,代有达人,鸿猷克展,嘉尔典型,燕贻兆瑞,履泰恒丰,绍恢继述,戬谷频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