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合集下载

日本高校管理制度

日本高校管理制度

日本高校管理制度一、前言日本的高校管理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日本高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高校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领导机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给读者一个全面了解日本高校管理制度的整体情况。

二、基本架构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主要由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大学、私立大学、专门学校等多个类别组成。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和私立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专门学校主要培养具有特定专业技能的人才。

各类高校都有着不同的职能和特点,但都是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领导机构高校的领导机构主要由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会等构成。

校长是高校的领导者,负责整个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副校长则负责具体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校务委员会是高校的最高管理机构,承担着决策和监督的职责。

在实际运作中,校长和校务委员会一般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高校的发展。

四、教学科研高校的教学科研是高校的核心职能,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项目等方面。

日本高校教学科研的特点在于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由学校的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他们会定期评估和更改学校的教学科研方案,确保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保持动态和前沿。

五、招生就业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校会根据国家的政策和目标来制定招生计划和政策,并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招生工作。

高校的就业工作则主要包括就业指导、实习机会提供、职业规划等方面,助力学生顺利地迈入社会。

六、学生管理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管理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会制定一系列学生管理政策,包括学生的课程安排、学习指导、行为规范等方面。

并通过相关的辅导机构、学生会等组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日本的学校制度

日本的学校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被称为“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以及大学四年的教育体系。

这一制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至今,为日本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使其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一、义务教育阶段日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

在这个阶段,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科目。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几乎全部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公立小学和初中免收学费,教科书也是无偿发放的。

此外,日本法律规定,父母必须让六至十五岁子女接受普通教育,即所谓义务教育制度。

二、高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分为普通高中和专业高中。

普通高中主要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教授学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高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工业、农业、商业、水产业等。

高中毕业后,学生可通过大学升学考试或推荐进入大学就读。

三、大学教育阶段日本大学教育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

本科阶段学制通常为四年,医科和牙科为六年。

研究生阶段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硕士学制为两年,博士学制为三年。

日本大学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其中私立大学数量远多于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

四、短期大学教育阶段短期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学制为两年。

短期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五、其他教育机构除了上述教育机构外,日本还有各种专门教育机构,如专门学校、高级专门学校等。

专门学校学制为1至3年,主要培养专门人才;高级专门学校学制为5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中专、职高或技校。

六、日本学校教育特点1. 学分制:日本学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2. 选修课:日本学校课程设置丰富,学生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3. 素质教育:日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

4. 实践教育:日本学校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5. 重视体育:日本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总之,日本学校制度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为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日本人学校的管理制度

日本人学校的管理制度

日本人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日本,学校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而且高效。

日本的学校管理制度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学生纪律、教学管理、学校行政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下面将从日本学生纪律、教学管理、学校行政等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日本学校的管理制度。

一、日本学生纪律管理日本的学校对学生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这种纪律要求是由整个学校共同约定的。

在日本的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处于一种严格的权威关系之中,学生要绝对遵守老师的命令和要求。

日本的学生要遵守学校的纪律法规,不能随意违反学校的规定,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日本的学生纪律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生的外表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必须穿着整洁干净的校服,不得擅自更换校服的颜色或款式。

学生的头发也必须整洁,男生的头发不能过长,女生的头发也不能太长,学生们必须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

2. 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早到或者无故缺席。

学生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校上学,不得迟到,老师的布置的作业也要按时完成,不得拖延。

3. 在教室内学生必须保持安静,不得随意大声喧哗,不得在教室内进食,不得私自留长指甲,不得随意走动、交谈等。

4. 学生在校园内要爱惜学校的财产,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不得随意涂鸦、破坏学校的建筑和设施等。

以上就是学生纪律管理的内容,而且在日本学校里,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学校会根据违纪行为的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比如停课、罚站、体罚等。

二、日本教学管理日本的学校教学管理非常严格,学校教学是按照教育厅制定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学校必须按照教育厅的要求来进行教学管理。

在日本的学校里,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教师资格、教师考核、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1. 教学计划:日本的学校在每学期初都要按照教育厅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必须包括教学的内容、方法、方式、教材、学生评价等方面。

而且教学计划必须按照教育厅要求的课程标准来制定,不得随意更改。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直是各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这一问题。

本文尝试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选择这三个国家进行比较,一是为了对中西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进行比较,二是对发达国家内部之间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比较。

根据《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中,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是指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的比较,即国家和政府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二是学校管理的比较,即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的比较。

因此,本文仅选择从国家和政府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管理这个方面出发研究中美日三个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并且分别从政治的、历史的两个不同视角出发分别进行比较。

二、从政治的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比较政治的视角,实际上是权力分配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美国、日本三个有着不同政治、经济及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最终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变成了今天具有鲜明特色的三种体制形式——集权制、分权制和共同合作制。

这三种体制的特点具体如下:(一)中国高等教育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事业,地方政府或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依据中央制定的法律、政策和指示管理高等教育事业。

它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即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存在上下级关系,同时做为教育行政机构的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等与国家一般行政机构是一体的,也存在着上下级关系。

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级政府及其所属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添加项标题
评价过程: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学术评价体系: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体系具有多样性,包括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标准: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标准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学术性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术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美国:高校拥有高度的自主权,政府主要通过认证和财政拨款进行管理。
中国:高校自主权相对较小,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较为严格。
比较分析:三国的高校自主权存在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体制有关。
美国:重视学术创新和贡献,采用同行评议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强调学术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以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为主要评价方式
PART THREE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高等教育的发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旨在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利益
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政府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资源配置高度集中
计划性强: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教育资源配置,高校缺乏自主权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学校自主权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引导高校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
高校内部实行较为分权的治理结构,学术权力相对较大
高校之间资源竞争激烈,资源配置效率较高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高校自主权相对较小。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使得高校在经费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
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优质资源集中于部分高校
改革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加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步主权受到政府严格管控

日本的各级学校制度

日本的各级学校制度

首先,日本的学龄前教育主要包括幼儿园和保育园。

幼儿园教育主要面向3至6岁的儿童,提供有偿教育,而保育园则主要面向3岁以下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

接下来,是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

日本实行六三三制,即小学教育六年、中学三年。

小学教育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初中教育则着重于为学生提供服务于社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日本的小学和初中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公立学校不收取学费,教科书也是无偿发放的。

然而,父母需要承担校服费、辅助教材费、午餐费和校外活动费等额外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率高达99.8%,几乎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高中阶段,日本的教育制度为3年。

高中设有一般教育科目和专业技能科目。

一般教育科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专业技能科目则着眼于训练学生的一技之长,如工业、农业、商业、水产业等。

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通过升学考试或推荐进入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

在日本,大学教育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

本科阶段通常为4年,医科和牙科为6年。

研究生阶段,硕士生为2年,博士生为3年。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其中私立大学数量远多于国立和公立大学。

除了上述正规教育体系,日本还设有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

短期大学学制为2年,相当于中国的大专。

专门学校学制为5年,相当于中国的中专、职高或技校。

这些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许多学校开设了国际课程,与国外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

总之,日本的教育制度在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向。

从幼儿园到大学,日本的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日本的教育制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

日本教育制度 (3)

日本教育制度 (3)

日本教育制度日本教育制度是世界闻名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成功的教育制度之一。

日本的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道德素质和自律精神,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精细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介绍日本教育制度的特点、组织结构和教育内容。

1. 教育制度的组织结构日本的教育制度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其中,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和保育所,基础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高等教育则包括大学和研究生院。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年龄和能力层次的需求。

在日本,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和管理教育体系。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都在教育制度中有各自的职责。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地方政府则负责具体的教育管理和支持,学校则负责实施教学和培养学生。

2. 特点和教育内容2.1 重视学术能力和道德素质日本的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道德素质。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全面的教育,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学科的学习。

在日本的学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2.2 培养自律精神日本的教育制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学生在学校里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例如按时上课、穿着整齐、完成作业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社团和义工等,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严格要求和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律、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良好习惯。

2.3 强调终身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学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以便将来更好地发展自己。

日本的教育制度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以增加他们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3. 学校与家庭合作在日本的教育制度中,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的大国,两国的教育制度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

下面就让我们逐一探讨一下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之间的不同之处吧。

一、中高教育入学方式1. 中国:在中国,中高教育的入学方式比较单一。

很多学生都是通过高考来选拔的,能否进入大学和读哪个专业基本上都要看高考的分数。

除此之外,还有些专业需要进行艺术类和体育类的专业考试。

2. 日本:日本的中高教育入学方式相对更加多样化一些。

在日本,高中之后的选择分为文化高中、技术高中和综合高中。

不同类型的高中会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和锻炼方法。

而在大学、职业学校方面,日本也会通过每个学校自己的考试方式来选拔学生,除此之外,也能通过联合招生和独特的推荐制来选拔。

二、教育格局之间的不同1. 中国:中国的教育格局分为“985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学校”等不同类别。

其中,985高校和211工程高校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这两类高校通常享有高校评价体系中的最高荣誉。

2. 日本:日本的教育格局则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等不同类别。

其中,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是由政府创办和经费支持的,因此学费比私立大学略低。

而且,大学的经费来源中,日本政府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学科设置方面的差异1. 中国:中国的大学科目相对较为刚性。

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都会被要求选择一个明确的专业方向,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相对更加注重专业方向的选择与学习。

2. 日本:日本大学的学科设置相对灵活一些。

日本的大学往往不会太过于注重专业方向,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能够适应多样化题材的交流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安排上的不同1. 中国:在中国,许多学生的课程安排非常密集,每天要上很多大课,普遍上课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

这样的课程安排给学生极大的压力,也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压力。

2. 日本:日本的大学生活相对自由一些,课程安排上也相对不那么苛刻。

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特色及启示

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特色及启示

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特色及启示一、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色日本教育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财政拨款调控和健全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首先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保证了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日本自1872年颁布《学制》,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始,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制定教育法规。

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

教育基本法方面有《日本国宪法》中有关条款和《教育基本法》;教育行政法规方面有《文部省设置法》、《文部省组织章程》、《教育委员会法》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与经营法》;学校法规有《国立学校设置法》、《私立学校设置法》;教育人事法规有《教育公务员特例法》、《教职员免许法》等等,[1]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政令、省令和实施细则与这些法律相配套,使法律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便于贯彻执行。

日本国民具有高度的依法治教意识,完备的法律和严格的依法治教维护了教育的长期稳定。

其次运用财政拨款调控,实行财权、事权的统一,是日本教育行政管理的坚强有力的经济杠杆。

日本法律规定,实行中央与地方权力结合型的教育管理体制,要尊重地方管理教育的自主权。

上级对下级只能进行指导、建议、劝告。

但这并不意味日本的教育行政管理是软弱无力的。

相反,是非常有力的。

力量来自财政拨款的经济杠杆。

再次建立健全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

教育人事管理的内容包括教育长的选定、学校校长的考试和聘用,学校教职员编制审定,教师教师资格的审定、选招聘用,教师的业务考核、进修、晋升和调动等。

这些权力都集中在文部省和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的手中,而且都有明确的规定。

1956年以前,日本文部大臣和各级教育委员会之间不能有纵向的指挥、监督关系,教育行政不受议会和行政的干涉,保持独立。

1956年废除了《教育委员会法》,通过了《地方教育行政的组织和管理法》,明确规定了中级和上级的指导地位;废除了委员会选举制,采用任命制,即教育委员由地方自治体的首长取得议会同意后任命;建立了教育长的任命须得上级承认的制度。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有什么差异?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有什么差异?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有什么差异?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两个重要国家,其教育系统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下面将就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进行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学制体系差异中国和日本的学制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从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反映了两国教育的不同目标和思路。

1.1中国的学制体系中国的学制体系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阶段,小学和初中为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则是普通教育。

此外,还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个层次。

1.2日本的学制体系日本的学制体系则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五个层次,前三个层次为義務教育階段,高中和大学则是普通教育。

二、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差异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在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2.1中国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基础素质的培养,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教学,虽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知识面相对单一,但也往往依据全国各地的经济和发展水平,不同行业、职业的需要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中还包括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以讲授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2.2日本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日本的教育注重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基础课程外还非常注意美学、道德、体育等方面的教学和培养。

教学方法较为严谨,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日本的义务教育非常注重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例如文艺、音乐、体育、科技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的体制管理和评价的差异中国和日本的教育体制管理和评价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3.1中国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中国的教育管理由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统一教育内容和教学标准。

其评价方式则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单向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考试。

点评日本教育体系特色

点评日本教育体系特色

点评日本教育体系特色第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1994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超过瑞士,达3万1千多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高度经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重视教育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

本人在留学期间通过观察,发现如下几项日本教育上的特点。

教育体制方面:日本的高等教育主要包括四类。

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大学还设置有大学院(研究生院)。

据统计,至1990年,日本大学总数为507所,其中国立大学96所,公立大学39所,私立大学372所,私立大学所占比例为73.4%。

私立学校在校学生所占比例为75.4%,由此可见私立大学在日本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本是一个高度的法制化社会,教育也不例外,通过教育法规实行对高等教育的指导和控制,实行地方分权和民主办学,尊重个人的教育机会,可以说是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一贯方针政策。

教授原则:在学校管理上,虽然日本国立、公立高等学校与私立高等学校的内部行政管理不同,但无论国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体现“教授治校”的原则。

日本的国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设置有评议会或教授会,它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主要由有声望的教授组成。

教授会负责审理大学的学科设置、办学方针、人事制度、财政预算结算、资本处理、解散、合并等一系列的重大事项。

教授共享与反聘:日本大学的相互兼课及退休后的再聘用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相互兼课可以打破国立和私立大学的界限,有利于学术交流并节减开支。

另一方面,私立大学利用其退休年龄晚于国立大学的制度,聘用从国立大学退休的教授继续执教。

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有关人员的知识优势,可以使某一专业课程得到最好的教授讲解,并使接受聘用退休教授的学校获得聘用教授几十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以开创自己的新学科。

因为一般而言,国立大学的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课余活动与就业:日本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各类学生组织名目繁多,如高尔夫球俱乐部、钓鱼俱乐部,各种同好会、集邮会、音乐爱好者协会等等。

日本大学 管理制度

日本大学 管理制度

日本大学管理制度一、绪论管理制度是大学内部组织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规范体系,它包括管理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决策程序、管理制度、管理规则等内容,是大学学术和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

日本的大学管理制度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大学内部管理,提高学术和管理水平。

二、管理机构设置日本大学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行政委员会、教务委员会、研究生院、本科生院、研究院等。

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策大事,校长办公会是行政决策机构,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决策,行政委员会负责行政决策,教务委员会负责教学管理决策。

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教育管理,本科生院负责本科生教育管理,研究院负责科研项目管理。

三、权责分配日本大学权责分配体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制约,校领导对权责的行使受到董事会的监督。

校领导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需要,合理分配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并且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学校整体工作。

同时,日本大学也倡导全员参与管理,依托德育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集体管理的整体效应。

四、决策程序日本大学制定了严密的决策程序,确保学术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

在制度层面上,日本大学通过多方协商和多渠道表达意见的方式,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且要求决策必须符合法规和规章制度。

行政部门和学术部门要严格执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质量和结果有效。

日本大学还倡导发挥专家和群众群体的智慧,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形成全面协商的决策结果。

五、管理制度日本大学各个管理部门要依法办事,完善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程序,发挥专业化管理的效应。

日本大学将学术、行政、财务等管理工作分层实行专业化管理,为学校整体管理服务。

学术部门主要负责教学科研管理,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系部工作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维护工作。

各管理部门要互相沟通,相互合作,协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

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

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

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

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

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1.2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在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意义的变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化。

日本学校制度

日本学校制度

日本学校制度
日本学校制度是指日本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

日本的学校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严格的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首先,日本学校制度分为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阶段。

小学为
6年制,中学为3年制,高中为3年制或者2年制。

这种制度
能够确保学生接收到系统、连贯的教育,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日本的学校制度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学校还注重学生的道德、社交和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日本的学校制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校通常采用小班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日本学校制度的特点还包括严格的教育管理和评估体系。

学校设有严格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纲要,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标准进行学习。

同时,学校通过考试、测评和毕业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

这种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日本学校制度以其严格性、综合性和规范性而著称。

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人才,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力,以及严格的管理和评估体系,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种制度为日本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日本教育体制与欧美国家有何不同?

日本教育体制与欧美国家有何不同?

日本教育体制与欧美国家有何不同?很多学生在纠结去日本留学到底好不好,本文为大家介绍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一、三个阶段日本教育主要划分以下三个阶段:小学校(6年教育,6-12岁学生入读)中学校(3年教育,12-15岁学生入读)高等学校(3年教育,16-18岁学生入读)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

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

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

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

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

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

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二、教育理念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

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

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

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

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

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

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

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由于学生只修读某个程度的课程,有天资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会被忽略。

假如:一位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会自动分配到适合他/她程度的英文班。

一位不懂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亦需要学习以他能力以下的数学。

学校是不会开办辅导和精英班去迎合个人需要。

日本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

日本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

日本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日本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一个深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日本的教育制度是其社会文化、历史和传统的产物,因此具有其独特性,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了解。

本文将从日本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介绍日本的教育管理制度。

组织结构日本的学校管理结构包括学校、学区和教育委员会三个层次。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基本单元,负责具体教学和管理工作。

学区是若干个学校的集合,负责对该区域内的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教育委员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负责对学校教育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学校的管理层次日本的学校管理结构分为校长、教务主任、部门主任、班主任和教师等层次。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最高负责人,负责学校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教务主任负责学校教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部门主任负责对学科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班主任则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教师管理日本的教师管理主要包括教师招聘、岗位分配、职称评定和考核等方面。

教师招聘主要通过公开招聘和校内招聘两种方式进行,岗位分配则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情况进行。

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分为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三个级别,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力进行评定。

考核主要通过学校内部评定和公务员考试两种方式进行。

学生管理日本的学生管理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方面。

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社团组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文明礼仪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

总之,日本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一个完善而独特的体系。

它既强调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又注重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这种规范性和人性化的结合体现了日本教育管理的特点和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日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促进中日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内容简介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内容简介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内容简介日本的学校教育法是指日本国家制定的掌管全国学校的基本法规,其中包括了对于各级别学校的管理、课程设置以及师生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与规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类别在日本的学校教育法中,对于学校的分类是非常详细的。

目前日本的学校类型主要有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技术学校、専修学校等。

这些学校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管理等要求。

其中,日本小学对于6-12岁儿童开放,中学则是12-15岁,而高中则是15-18岁。

二、课程设置日本教育法对于各级别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理科、音乐、保健、技术和生活等方面。

中学的课程则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外语、道德、体育、家政、美术和信息科技等方面。

而高中则是根据学生选修方向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

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在日本的学校教育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日本学校中对于教育的管理主要包括了校务、教务、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各方面。

其中,校务主要是管理学校的财务、设备、保洁等事务。

教务则负责学校的教育工作。

学生管理则是对于学生行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

而教师管理则是对于学校教师的管理,包括人事任命、考核、重罚和待遇等方面。

四、教育制度日本的学校制度也十分复杂。

主要由政府和自治体两个部分来管理,国家教育政策由文部科学省制定,而各自治体则负责学校的管理。

日本的学校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以及国际学校。

公立学校是由政府资助的学校,只需要支付少量学费,而私立学校则需要缴纳高昂的学费,通常教育质量更好。

而在国际学校中,学生可以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在学校的管理、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这不仅使得日本的教育制度更加严密和完善,也助力于日本的学生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教育制度日本教育制度是一套高度规范和精细的系统,非常重视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对日本教育制度的概述。

首先,日本教育制度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规划和管理的。

该委员会负责教育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审核、教师培训等事务。

他们与各个教育机构密切合作,确保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

日本教育制度采用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即小学为6年,初中为3年。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同时也接受艺术、音乐、体育等综合素质培养。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更加深入的学科知识,并开始为高中的学习做准备。

高等教育在日本也非常重要。

高中生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为3年,学生可以选择文理科和艺术科来进一步专攻自己的兴趣领域。

职业学校则是为了提供实际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高中毕业后,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提供各种学科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在公立或私立大学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决定专业。

另外,职业学校也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职业学校提供实际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就业。

这些学校专注于教授实用技能,如烹饪、美容、汽车维修等。

日本教育制度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术知识,学生还学习道德、社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区服务,以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日本教育制度在教师培训方面也非常注重。

教师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教育工作。

教师被视为学生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日本教育制度是一个非常规范和系统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这样的教育制度,日本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1 抵制美国改革思想 2 德国模式根深蒂固:“大学应是远离社会,拥有‘自治’的特权,有志于 学问的人们享有科研与教学的‘自由’的‘象牙塔’。” 像支撑美国大学制度那样的 向社会开放、为市民、为社会教学与科研的理念没能为日本的大学教授们所理 解。
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教授会自治的确立
一 教授会的法律地位确立 战后,教授会自治的传统得到了发展,并最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其地位 和权限。 《学校教育法》第 59 条规定:“为了审议重要事项,大学必须成立 教授会。 教授会可以吸收副教授及其他职员参加。 ”《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 第 67 条规定:“学生的入学、退学、转学、休学、升学以及毕业等须经教授 会审议,由校长决定”。此外,《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教师与学部长的 选考必须经过所属学部教授会的审议。 二 教授会对校长行政权力的影响 1 教授会选举校长 2 校长权力被消弱 三 教授会对评议会权限的影响 协议会被废除,评议会是战后大学管理中的校级审议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 评议会是更高层次的“教授会”组织,是由全校各学部代表组成的合议制机构, 在履行审议和决策大学管理事项时必须得到学部教授会的支持,同时还担任着 协调各学部意见的作用。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理念的确立
1948 年 4 月 17 日,教育刷新委员会发表了《关于确立大学自由与自治》的报 告书,明确指出为了使大学成为传授知识与研究学问的核心机构,必须确立 大学自由、自治的理念与制度
由此,日本大学在第一次美国教育使节团及教育刷新委员会等的建议下,削 弱了国家权力对大学事务的控制,确立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理念,为学 部教授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日本国立大学管理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壹 贰 叁 肆 伍
历史背景——德国模式
战后改革 美国模式失败 教授自治会模式
加强行政化改革
历史背景——德国模式
日本近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深受德国国家主义大学模式的影响,日本大学“最 初就由国家权力作为官僚机构的一环设立处于国家权力的强大统治下”日本最初 的几所帝国大学都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大学与国家利益紧密相结合尤其是随国 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深入,政府控制了从财政到人事的各项大学事务。虽然“二 战”前日本帝国大学内部已经形成了教授会自治的惯例,但是在国家权力的支配 下,大学的自治及学术自由经常遭到破坏。
2004改革
2004 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以削弱教授会权力、扩大校长权力为 目标,将大学的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于校长手中。 不过,以校长为中心 的“从上至下”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制衡制度,不然, 校长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同“教授会自治”一样产生一系列问题。
校长任命 学部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教 师聘任 现有研究
东京大学校长南原繁指出:“把理事会管理方式直接引用在日本的大学以及国 立大学是存在弊端的,与大学自治相矛盾”。他认为,教授会、评议会在日本 的大学管理中一直发挥着中心作用,设置与此不同的机构会对大学产生不良影 响。1948 年,大学教授联合会也指出:“大学理事会制度不符合日本的实际情 况,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此外,七所旧制帝国大学校长也联名发表“ 理事会破坏我国大学优点”的反对意见。由于国内的强烈反对,上述两个理事 会方案最终未获通过。 文部省又设置了国立大学管理法案起草协议会,于 1951 年向国会提交了《国 立大学管理法案》、《公立大学管理法案》。均未通过。
战后改革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接受美国等的占领统治进行“美 国式”大学改革 目标:把德国模式但加上日本特性的大学制度强行转变成美国式 的大学制度,反对日本政府对教育的控制, 主张大学自治及学术 自由 1946 年 4 月 6日,第一次美国教育使节团提出了一份关于日本教 育改革的报告书,表示维持学术自由的一个切实方法是在学术上 确立教授的权威,提出对大学教授的学术自由与经济保障的重视, 认为学术自由包括两种,一是每个大学教授在研究及教学方面具 有自由,二是大学自治。在大学管理上教授团体依据其专门性进 行自治。 日本政府以日本教育界人士为核心组成了教育刷新委员会,专门 研究和审议教育改革方案。
战后日本国立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失败及其原因
战后重建时期,为了加强大学在自身事务和学术上的自由和自主权,需要对战 前的国立大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大学与文部省之间新的权力结构。不过, 日本国立大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充满了矛盾和争议,美国希望日本国立大学在内部 管理上建立美国式的“大学理事会”模式,而日本政府和大学则更关注谁在大学管理 中掌握更多的控制权,最终导致了日本国立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失败。
1948 年 3 月,日本大学基准协会根据美国的建议提出了《大学自治法案》,《大学自 治法案》的主要内容是:“由政府任命的理事构成理事会,理事会是大学最高管理机 构,理事会选任校长,校长对理事会负有责任。 大学基准协会的改革方案将校外人士 参与的理事会作为大学最高管理机构,并且加强政府在大学管理中的权限,这显然损 害了教授会的利益。 1948 年 10 月,文部省提出了《大学法试案纲要》,以国立大学为对象,提出了由中 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内的管理委员会和教授会共同管理大学的构想。 按照这一改革构 想,中央教育审议会是全国性的管理机构,从宏观上对全国的大学教育提出指导性建 议。 管理委员会是大学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文部大臣任命的国家代表3 人、知事 任命的府县代表 3 人、校友代表 3人、教授代表 3 人及校长组成,具有校长选任及罢 免、制定大学预算及管理大学设施设备、学部长及教授人事的否决权等诸多管理权限。 《大学法试案纲要》大大削弱了教授会的权限,教授会仅仅是由校长、学部长、图书 馆长、事务部长、全体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下位机构,主要负责教学和学生方面的事 务。
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教授会自治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责任体制 日本的新制大学是在没有确立责任体系和权限关系的情况下起步的,这导 致学部教授会、评议会及校长之间的权限不明确,缺少责任体制。 (二)学部之间很难达成共识 学部是进行学术活动的基础机构,由于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自治性,学部 与学部之间相对独立和割裂 (三)治理主体之间的权限不明确 在横向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层次上的评议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二 是学部层次上的教授会与学部长之间的关系。在纵向上也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评议会与教授会;二是校长与学部长。 (四)大学管理效率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