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旅游业公报
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200 7.12
统计方略
STATISTICAL POLICY
对称为第 2 典型变量,以次类推。一般来 说,只需要提取 1 ̄2 对典型变量即可较为 充分地概括样本信息。
2 . 典型相关变量的确定。根据样 本数据,得到我国旅游业投入、产出 2 组 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及检验( 表 3 ,表 4,表 5)。由表 3 可知,第 1 典型相关系 数为 0.999,第 2 典型相关系数为 0.571。 第 1 典型变量的相关性显著,而第 2 典型 相关变量统计检验不显著。因此中国旅 游业投入、产出 2 组变量指标相关性的 研究可转化为研究第 1 对典型相关变量 U 1 ,V 1 与其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业大学)
(上接 1 1 页)海三大经济圈来看,长 三角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环渤海 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差异则不甚明 显。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中部 6 省 1 1 )、 江 西 ( 第 1 2 )、 湖 南 ( 第 和东北 3 省。前已指出,中部地区的安 1 3 )、 湖 北 ( 第 1 6 )、 山 西 ( 第 徽已进入资源利用效率的全国前 1 0 名; 2 6 )。这说明,中部 6 省的资源利用效 其他几个省份的排序依次是:河南(第 率大多处在全国中等偏上的位置。东北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
1 3 CHINA STATISTICS 中 国 统 计
(万人)为旅游产出变量(表 1)。
著性水平上,标记都达到了 * * 。
各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皮尔逊 相关)分析
表 3 我国旅游业投入、产出 2 组变量的 典型相关系数及检验
调用SPSS中的相关分析中的Bivari-at来自 命令,得到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
和显著水平检验值(表 2)。从表 2 可定量
2001-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 -2005年的五年间,渝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综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渝中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04年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了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69.0%,五年内年均增速达到11.1%,比全市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0.9%)高0.2个百分点, 2005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97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333美元,继续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增长,商贸、金融、信息、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经过五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已随化龙桥地区的改造而全面退出渝中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1.9%下降到11.4%,第三产业比重则由2000年的78.1%上升到88.6%;2005年渝中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了73.7%,五年内平均每年以11.7%速度递增。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五年来,渝中区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6190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11200万元,增加了49295万元,平均每年净增额达到985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区级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21.7%的速度增长。
二、商贸业商贸业取得长足发展。
五年来,渝中区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和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商贸业,商贸中心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全区商贸销售总额2005年实现580.2亿元,以平均每两年增加百亿元的进程连上几个台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1%。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2005年11月10日)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0903.82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7.3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47.9%;国内旅游人数11.02亿人次,收入4710.71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36.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88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7%;旅游业总收入68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0.1%;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1%,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不但全面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而且有新的突破性大发展,全年入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比2002年增长11.4%。
其中:外国人169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5%,比2002年增长26.0%;香港同胞665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比2002年增长7.5%;澳门同胞2188.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比2002年增长15.6%;台湾同胞368.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9%,比2002年增长0.7%。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7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7%,比2002年增长13.5%。
在入境过夜游客中,外国人1365.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7%,比2002年增长27.5%;港澳同胞248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比2002年增长8.7%;台湾同胞32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1%,比2002年增长0.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5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比2002年增长26.3%。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也有大幅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6%。
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表1 1996~2005年中国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Y 1 是考虑了各个年份的通货膨胀率之后的旅游实际收入。 表2 各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检验值表
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收集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到性和有效性,
200 7.12
统计方略
STATISTICAL POLICY
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文 / 刘小燕 赵 军
当 前,入境、出境和国内三大旅 游市场快速发展,中国已经由 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笔者依据我国 1996~2005 年的旅游统计 资料,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 通的相关指标为投入量( 自变量) ,以旅 游总人次数、旅游总收入为产出量( 因 变量),通过 SPSS11.5 软件进行各因素之 间的相关分析,构建中国旅游发展投入 —产出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中国 旅游发展投入与产出各分变量的关联作 用程度,分析其结构特点,定量确定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并 提出相关对策。
业大学)
(上接 1 1 页)海三大经济圈来看,长 三角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环渤海 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差异则不甚明 显。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中部 6 省 1 1 )、 江 西 ( 第 1 2 )、 湖 南 ( 第 和东北 3 省。前已指出,中部地区的安 1 3 )、 湖 北 ( 第 1 6 )、 山 西 ( 第 徽已进入资源利用效率的全国前 1 0 名; 2 6 )。这说明,中部 6 省的资源利用效 其他几个省份的排序依次是:河南(第 率大多处在全国中等偏上的位置。东北
儋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儋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儋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儋州市统计局2006年3⽉2⽇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确定的⼯作⽬标和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坚持“以⼯业化、城镇化为突破⼝,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克服⾃然灾害,奋⼒抓落实,全市经济较好地实现平稳增长。
科技、教育、⽂化、卫⽣、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居民⽣活继续得到改善、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标,为“⼗⼀五”起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国民经济整体运⾏良好,三⼤产业同时增长。
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产总值达641855(现⾏价,不含农垦)万元,按可⽐价计算,⽐上年增长9.2%,“⼗五”期间年均递增8.8%,其中,第⼀产业增加值374143万元,⽐上年增长9.2%,“⼗五”期间年均递增8.9%;第⼆产业增加值97118万元,⽐上年增长11.9%,“⼗五”期间年均递增9.3%,其中,⼯业增加值62358万元,⽐上年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594万元,⽐上年增长7.7%,“⼗五”期间年均递增8.5%。
从拉动经济增长因素看,农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量。
第⼀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6%,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第⼆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0%,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4%,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经济运⾏处于微景⽓区间。
⼆、农业农业⽣产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步优化。
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现⾏价)达582893万元,⽐上年增长6.2%。
“⼗五”期间年均递增8.3%,其中:种植业⽣产有所减少。
由于我市受⼲旱、蝗⾍和⼗⼋号台风“达维”等⾃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增长有所减少。
200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6年 2月26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狠抓“项目年”的各项工作,在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0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7:42.5 :49.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9.9%、36.9%。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1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76.5万人,增加38.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132.7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21.7万人,增加1.4万人,省内市外23.9万人,增加1.7万人。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84.2亿元,增长21.0%。
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5.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企业家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
2005年4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达132.53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0.56点。
从入境旅游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入境旅 游统计 数据为着眼点 ,系统分析 改革开放对 中 国
入境旅游发展 产生的推动作用 ,进 而反观
中国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取得 的 巨大成就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入境旅游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按照改革开放 的方针使旅游业逐步 纳入 了国 民经济 的轨道 ,
月 , 已接 待 入 境 旅 游 人 数 1 326 6万 人 8 5 .6
次、 国际旅 游 ( 汇) 入 2 82 外 收 9. 8亿美 元 。 笔者 预计 2 0 0 8年全 年入境 旅游人 数将 首
次 突 破 2亿 人 次 。 而 , 改 革 开 放 之 初 的 然 在
随着 改革开放 的进 一步深入、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 O) 2 0 WT 、0 7年 1 2月 l l 1 日起 中国旅游业 的全 面开放 、0 8年 北京奥运会 的举 行等影 响中国旅游和旅 游业发 20 展进程 的重大事件不断发 生, 中国现代 旅游与现代旅游业必将 发生质的变化 、 迎来再 次的跃升 。据世界旅游组织 预测 , 2 2 到 0 0年, 中国将从旅游大 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 国, 为世 界第 一大旅游 目的地国 , 成 入境旅游势必得 到更大 的发展 。 二、 旅游业的产 业性 质及改革开放 对入境旅游的积极 影响
境旅 游 人数 ( 外 游 客) 国 际旅 游 收 入 ( 海 和 旅
游创汇) 两项指标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数据 ( 见图 1, ) 运用对比分析、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 结合 的方法阐释作为产业宏观 导向的改革 开放政策对中国入境旅游 的影响, 进而反观 中国改革开放三 十年来取得 的巨大成就 。
1 . 的永恒性与永久性 相对 旅游 作为第三产业 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 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替代 的。只要有人类存 在, 旅游也将存在 , 并伴随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具有相对 的水恒性 。旅游发展所 依托的旅游资源 , 别是 自然旅游 资源和历史旅游 资源 , 特 其价值大 多具有永久性和可 持续 性。另外 , 随着 科学技术 的进 步, 不断又有 新的旅游资源被发现 、 被开发 , 使旅游 业具备 了永久性和可持续发展 的物质基础 。 然而 , 人为 的破坏或 毁灭可 以导致旅游 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贬 损甚至丧失; 闭关 锁 国和地域流 动限制会抑制人们 的旅游动机 ;非理性 的政 治理念和治 国方略会直接 钳制旅游科技 的发展进步 。因而 , 即便旅游业具 有相对的永恒性与永久 性, 在一定 的 时期 、 其是在特定政策和执政 方式的影响下也会 出现不 同的表现形式 , 尤 改革开放前 后中国入 境旅游 的天壤之别 充分说明 了这一点。 2广泛 的综合性与关联性 . 旅游业 与我们熟知 的传统 型产业完全不 同, 它具有广泛 的综合 性与关联性 , 要 主 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 内部结构极为复杂; ① ②外部边界不 明确 ( 参见图 2 旅游业 的 ) 广泛关联性还 充分表 现在它 的发 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受制于基础性产业的发达程 度, 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能源、 石化等行业 。 无论从旅游业 的内部结构还是从外部边 界来看 ,国家宏观环 境对 旅游 业的影 响
2000-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免费版
200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年6月18日2000年,是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一年。
东、中、西部旅游业全面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外国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外国人1016.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700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台湾同胞31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2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继续居世界第5位。
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中,外国人80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203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台湾同胞27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继续居世界第7位,相当于当年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6.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0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国办发[2000]4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使我国假日旅游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城镇居民3.29亿人次,农民4.15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175.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235.26亿元,农民旅游消费940.2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6.6元,比上年增长8.3%。
2000年以来山东旅游统计数据
2002年统计数据16-16 接待外国旅游人数(按国别分)2003年统计数据接待外国旅游人数(按国别分)单位:人2006年统计数据2007年统计数据17-14 旅游业情况2009年统计数据旅游业情况1995-2008年国内旅游情况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按性别、年龄和来鲁目的分) 单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单位:万美元2009年统计公报: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
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7.7亿美元,增长26.7%;国内旅游收入2331.7亿元,增长22.2%。
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增长22.1%,人均消费569.4美元,增加21.0美元。
A级旅游景区达到348家,新增48家;星级饭店912家,新增96家。
2008年统计公报:旅游业收入增加较快。
实现旅游总收入20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9亿美元,增长2.9%;国内旅游收入1908.5亿元,增长23.1%。
接待入境游客253.7万人次,增长1.6%,人均消费548.4美元,增加6.8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增长18.2%,人均消费793.7元,增加31.3元。
2007年统计公报:旅游业规模扩大。
实现旅游总收入16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5亿美元,增长33.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7%。
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增长29.2%,人均消费541.5美元,增加16.5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亿人次,增长21.3%,人均消费762.3元,增加38.1元。
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目前已有13个设区市、16个县级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6年统计公报: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
接待入境游客193.1万人次,增长24.5%,入境旅游收入10.1亿美元,增长29.9%;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增长18.9%,国内旅游收入1214.8亿元,增长24.7%;旅游总收入1295.6亿元,增长24.7%。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图2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与增长速度图3 “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图5 “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图6 “十五”时期进出口情况图7 “十五”时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增长速度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增长13.0%。
全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增长4.6%。
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22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3亿立方米。
全年总用水量55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
其中,生活用水增长6.9%,工业用水增长3.7%,农业用水减少1.6%。
万元GDP用水量357立方米,下降8.7%。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7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年曾有2163万人口、1969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69处,其中,能源矿产地40处,金属矿产地58处,非金属矿产地64处,水气矿产地7处。
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9.43亿吨,天然气5263亿立方米,原煤698亿吨。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37万公顷。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面积543万公顷,占全年营造林面积的85.2%。
全国共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66个,自然保护区达到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99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
国家地质公园达138个,其中新批准53个。
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
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4.0亿吨,增长20.1%;氧化铝1561万吨,增长21.7%;水泥10.5亿吨,增长9.0%。
基于资源投入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统计观察0引言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 )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无法被定量衡量的那些因素的贡献,如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的提升等。
因此,经济分析中常用TFP 衡量经济单元的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TFP 的增长。
2015年,我国政府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
旅游业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产业,测算其TFP 和TFP 对产出的贡献有助于了解旅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并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目前,关于我国旅游业TFP 测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基于微观企业视角的TFP 测算[1—3]。
该类研究主要使用DEA-MI 方法,把表征相对效率的距离函数测算转化为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的测算,并将技术效率与Malmquist 指数结合测算出不同时点的TFP,再将TFP 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 )和技术效率指数(TFC )。
(2)基于宏观经济体视角的TFP 测算[4,5]。
该类研究主要使用索洛残差法,并将C-D 函数作为总量生产函数,在满足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时,TFP 增长率就等于技术进步率。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DEA-MI 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TFP 指数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 )和技术效率指数(TFC )。
缺点在于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不能给出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也不涉及参数估计,这意味着无法验证所选指标与TFP 之间的联系,也无法得知每种要素对产出贡献的大小。
索洛残差法的优点在于它确定了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借助统计方法可以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从而能明确各种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具体贡献,也能对相关的假设进行检验。
缺点在于该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且无法对TFP 增长指数进行分解。
本文从宏观经济视角进行研究,因而选择索洛残差法进行分析。
使用索洛残差法时,多数研究者选取了两要素(资本和劳动)的C-D 生产函数[6,7]。
关于“意见”文种的再认识
二 、 “ 见 ”不 仅 仅 是 “ 出 见 解 和 处 理 意 提
办 法”
笔者近 日查 阅 了国务 院 网站 披露 的 国务 院公 报 信息 ,从 2 0 0 5年 7月至 2 1 0 0年 9月间 ,国务 院直 接下发意 见 5 3份 ,国务院办公厅 直接下发 意
见 3 8份 ,平均 每 年下 发意 见 1 . ;国务 院批 82份 转 国务 院有 关部 门 的意见 6份 ,国务 院办公 厅转 发 国务 院有 关 部 门 的意 见 9 7份 ,平 均每 年转 发 2 0份 。国务 院及 国务 院办 公厅 直接 下 发 的意见 , 主要 涉及宏 观经 济 、社会 发展 和 国计 民生方 面 的
国务院 2 0 0 0年 8月 2 4日颁发 的 《 国家行 政 机关公 文处 理办 法》 对 “ 意见 ”的解 释是 , “ 适
用 于对重要 问题提 出见解和处理 办法” 《 。 中国共 产 党机 关公文 处理 条例》 对 “ 见 ”的解 释采用 意 的也是这种 明确概念外延 的方法 。根 据这一解 释 , 我 们可 以对 “ 意见 ”下 这样 的定 义 :意 见是 对重
展 中 的突出 问题 ,关 于经 济体制 和政 府管 理 、行 政体 制改 革问题 ,规 范市场 经济 秩序 、加 强市场 监管 问题 等 。国务院 及国务 院办公 厅批 转 或转发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要点:一、中国饭店业的发展现状;二、热点问题:1.效益不平衡;2.发展不平衡;3.本土企业集团化水平低;4.人才缺口大;5.商务酒店向二线城市、度假酒店上山下乡、MICE酒店进风景区是中期趋势;6.奖励旅游是长期利好。
一、中国饭店业的发展现状2007年底,中国星级饭店14326家,其中白金五星3家,五星361家,四星1631家,三星5534家,二星6158家。
星级饭店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
全国共有饭店及旅游住宿单位超过3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
2007年底,全国星级饭店已经超过14000家,是1978年全国饭店总数的1 00倍;2006年全国星级饭店实现利润33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全国已经拥有绿色旅游饭店2000多家;有41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67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管理了 516家饭店,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饭店约1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饭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
中国饭店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六个特点:一是饭店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旅游业发展,对休闲度假饭店的需求也将有成倍的增长。
二是饭店竞争更加激烈。
大量国际、国内资本流向饭店业,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饭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
集团之间的较量、“软实力”的竞争将更加突出。
三是饭店集团的收购、兼并、重组进一步加速。
尤其是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收购、兼并和重组。
四是饭店发展对软件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人为本,提高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的水平,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对每一家饭店构成挑战。
五是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绿色理念更加深入。
旅游饭店将全面承担社会责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六是科技应用更加普遍,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旅游饭店将会更多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巴西、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比较与借鉴(校样)
巴西、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比较与借鉴孔令学内容提要巴中都把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存在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速度较慢的现实问题。
本文选择影响巴中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经济收支、社会文化和旅游资源等主要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取长补短,提出促进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作者简介:孔令学,男,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00号,邮政编辑:100101巴西和中国都是“金砖国家”,旅游资源丰富,同其它国家(地区)一样,两国都把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明显大于巴西,但中国人均国内旅游支出的增长速度却明显低于巴西,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国民收入、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两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因素,取长补短,以资借鉴。
一巴西、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概况旅游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基本形式。
国内旅游是一国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则包括入境游(非该国居民到该国旅游)和出境游(该国居民到境外旅游)两大类。
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两翼,有些小国(地区)可以将国际旅游作为一国旅游产业的核心,如马尔代夫。
对于大国而言,则需要以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为基础,推动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共同发展,如本文所述之巴西和中国。
同巴西国内旅游市场相比,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有两大突出特点,即:市场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慢。
(一)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较大如表1所示,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1亿人,是巴西的30.6倍左右;中国的出游率高达155.6%,是巴西的4.1倍;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为1899.5亿美元,是巴西的27倍多。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明显大于巴西。
表1:巴中两国国内旅游市场概况项目国家2004年2010年年均增长率(%)国内旅游人数(万人)巴西3371.3 6876.6 10.7 中国110200 210300 9.5出游率(旅游人数/总人口,%)巴西18.6 37.9 10.7 中国84.6 155.6 9.1国内旅游收入(亿美元)巴西32.2 69.2 11.6中国569.2 1899.5 18.8人均国内旅游支出(美元)巴西16.0 85.0 27.0 中国51.7 90.3 8.3注:中国国内旅游收入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折算(2004年、2010年分别为8.2765:1和6.6227:1)。
2005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克服了价格挤压、资金紧张等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3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13.1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7.46亿元,增长10.5%。
人均生产总值17750元,按当年年末汇率折算为2195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11.1∶48.7∶40.2调整为7.5∶53.2∶39.3。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0%。
“十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3亿元,增长33.9%。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5.49亿元,增长30.3%;营业税7.43亿元,增长23.2%;企业所得税2.02亿元,下降5.2%。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98亿元,增长28.7%;城市维护费支出2.52亿元,增长13.9%;教育支出5.64亿元,增长12.3%。
市场价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上涨3.2%。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5.3%。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
中国旅游业发展史简介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sO100(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成果
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成果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如今,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各地各省市都大兴旅游业,近几年旅游发展的各项宏观数据都比较理想。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图为中国2000-2008年中国旅游服务进出口情况,从图中可看出连续几年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进出口差额也是逐渐递增。
其中,2008年,中国旅游进、出口呈现出不同走势。
在旅游出口方面,受国内南方冰冻雨雪灾害、“3.14”拉萨等地严重暴力犯罪事件、“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等事件的影响,出现了非典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比2007年下降2.8%;在旅游进口方面,则继续保持增长,比2007年增长21.4%。
但是奥运会的举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并使得北京、青岛等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了新的台阶,为我国奥运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9年,是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经受严峻考验和挑战的一年,全国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保持了旅游业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7%和2.9%;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6.4%;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76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旅游业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
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陕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开发较早。
但近年来,正当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时,陕西旅游业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对陕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
标签:陕西旅游业现状因素分析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一直是陕西的支柱产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已成为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陕西旅游业的现状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底蕴,赋予陕西“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号。
早在1980年代旅游业初兴起时,陕西就凭借诸如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等知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一跃而成旅游大省,享誉中外。
然而近年来,正当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时,陕西旅游发展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陕西的旅游收入不仅早已不能和昔日并驾齐驱的北京、上海相比;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尤其是云南旅游不论在国内旅游收入上还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上均已超过陕西。
表1 2000年~2005年全国主要省市旅游收入及增长率对比表资料来源:历年各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省市旅游统计便览整理(旅游收入由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加总获得)。
因而相对于陕西旅游资源,无论从年接待量还是从旅游收入及增长率来看,陕西的旅游业均发展不足,有待提升。
二、影响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1.旅游市场主体弱小、竞争力弱陕西地处西北,经济发展较慢,旅游业长期投入不足,与之配套的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建设落后。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游客在住、食、游、购、行五方面的调查,约有50%以上游客表示不满,有61%的游客对陕西旅游的总体评价为一般。
2005年中国旅游业公报
2005年中国旅游业公报200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2006年9月)2005年,我国旅游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全面恢复到2003年“非典”之前的增长轨迹。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029.2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92.9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3.8%;国内旅游人数12.12亿人次,收入528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2.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旅游业总收入76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增幅都达到两位数:——入境旅游人数达1202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外国人202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香港同胞7019.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573.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台湾同胞410.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
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1641.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港澳同胞2680.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 台湾同胞358.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城镇居民4.96亿人次,农村居民7.16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5285.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656.13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629.7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36.1元,比上年增长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2006年9月)2005年,我国旅游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全面恢复到2003年“非典”之前的增长轨迹。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029.2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92.9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3.8%;国内旅游人数12.12亿人次,收入528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2.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旅游业总收入76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增幅都达到两位数:——入境旅游人数达1202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外国人202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香港同胞7019.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573.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台湾同胞410.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
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1641.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港澳同胞2680.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 台湾同胞358.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城镇居民4.96亿人次,农村居民7.16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5285.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656.13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629.7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36.1元,比上年增长2.0%。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7.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7.6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3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1、外国市场2005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增幅均达到两位数。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02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
——洲内市场发展不均衡,韩国首次成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入境旅游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6.5%,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7%,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
其中:与上年相比,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两成;朝鲜、蒙古、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超过10%;日本市场发展步伐放缓,同比增幅仅为1.7%;韩国入境人数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客源国。
——洲际市场发展强劲,市场份额较上年有所提升。
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客源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6.7%、19.9%、26.9%和37.3%;与上年相比,各主要客源国来华人数增幅均接近和超过20%,其中,英国增长19.5%,德国增长24.5%、法国增长32.3%、俄罗斯增长24.1%、美国增长18.9%、加拿大增长23.5%、澳大利亚增长28.3%。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略有增加,人均天花费有所下降。
2005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5天,比上年增加0.2天;人均天花费为167.33美元, 比上年减少3.73美元,同比下降2.18%。
16个主要客源国2005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序号国家入境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万人次) (%)1 韩国354.53 24.62 日本339.00 1.73 俄罗斯222.39 24.14 美国155.55 18.95 马来西亚89.96 21.36 新加坡75.59 18.77 菲律宾65.40 19.08 蒙古64.20 15.99 泰国58.63 26.310 英国49.96 19.511 澳大利亚48.30 28.312 德国45.49 24.513 加拿大42.98 23.514 印度尼西亚37.76 7.915 法国37.20 32.316 印度35.65 15.22、港澳台地区市场2005年,港澳台市场稳定发展,其中,澳门同胞、台湾同胞的入境人数同比增幅超过一成。
——2005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为7019.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其中:过夜旅游者2259.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占32.2%;一日游人数475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占67.8%。
——2005年,澳门市场入境人数2573.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过夜旅游者421.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占16.4%;一日游人数2152.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占83.6%。
——2005年,台湾市场入境人数410.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532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
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依次是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陕西、湖北、黑龙江、天津、湖南、安徽、河北、河南、重庆、海南、山西等23个省(区、市)。
——200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300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3%。
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的依次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云南、内蒙古、广西、黑龙江、陕西、福建、四川、天津、湖北、湖南、河北、重庆、安徽、河南、吉林等22个省(区、市)。
——2005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依次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陕西、湖南、广西、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湖北、重庆、河南、河北、安徽、海南、吉林、山西、江西、贵州、新疆等27个省(区、市),比上年增加6个。
按外汇收入和接待人数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序号地区(万美元)(%)(万人次)(%)1 广东638805 18.7 1896.99 21.32 北京361891 14.0 362.92 15.03 上海355588 16.9 444.54 15.34 江苏225974 28.1 378.3 23.45 浙江171626 32.0 348.05 25.86 福建130529 22.6 197.39 14.27 山东78023 37.7 155.11 30.08 辽宁73777 20.4 130.2 20.59 云南52801 25.0 150.28 36.510 天津50901 23.4 74.01 20.211 陕西44625 23.5 92.84 16.012 湖南39024 24.7 71.98 30.113 广西35893 24.7 147.71 25.614 内蒙古35207 39.0 100.16 25.215 黑龙江34043 12.7 82.15 12.116 四川31595 9.4 106.28 10.017 湖北27636 43.64 82.57 35.018 重庆26436 30.2 52.39 20.619 河南21604 35.0 60.05 33.420 河北20917 9.9 62.65 7.921 安徽18558 31.9 63.29 26.322 海南12846 57.4 43.19 39.923 吉林11952 24.5 37.32 15.224 山西11622 43.1 42.15 42.525 江西10395 30.3 37.25 29.526 贵州10141 26.5 27.62 19.627 新疆10009 9.9 33.11 4.528 甘肃5876 34.2 28.85 21.929 西藏4443 21.4 12.13 26.630 青海1102 20.8 3.52 21.931 宁夏230 34.5 0.82 15.9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南京、西安、厦门、天津、昆明、青岛、中山、无锡、大连、泉州、重庆、成都、宁波、黄山、武汉、沈阳、福州、温州、三亚、郑州、哈尔滨、汕头等30个,比上年增加5个; 另有长沙、承德、延边、烟台、秦皇岛、乌鲁木齐、威海、南通、海口、洛阳、济南、长春、贵阳、太原等14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5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西安、青岛、桂林、大连、南京、昆明、重庆、无锡、厦门、珠海、成都、武汉、黄山、宁波、沈阳、福州、延边、温州、秦皇岛、威海、承德、烟台、乌鲁木齐、哈尔滨、三亚、长沙、中山、南通、郑州、洛阳等37个,比上年增加3个。
——2005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珠海、苏州、南京、厦门、天津、青岛、西安、大连、泉州、福州、重庆、无锡、宁波、桂林、中山、成都、沈阳、昆明、武汉、长沙、南通、烟台、哈尔滨等28个,比上年增加2个;另有秦皇岛、黄山、郑州、温州、三亚、威海、乌鲁木齐、汕头、长春等9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28个旅游创汇超亿美元城市的具体情况是:序号城市(外汇)收入增长旅游人数增长(万美元)(%) (万人次)(%)1 北京361891 14.0 362.91 15.02 上海355588 16.9 444.54 15.33 广州228466 20.5 510.31 16.74 深圳200869 12.4 616.44 10.15 杭州75804 26.9 151.46 22.76 珠海70148 24.7 237.67 23.07 苏州63905 31.5 118.59 21.98 南京57557 13.4 87.63 21.89 厦门55233 30.6 76.77 23.710 天津50901 23.4 74.01 20.211 青岛41493 42.2 68.44 31.012 西安40900 23.9 77.56 19.313 大连40000 14.3 60.00 15.414 泉州37728 15.4 53.54 6.915 福州27266 15.8 30.89 -6.616 重庆26436 30.2 52.39 20.617 无锡26323 26.9 61.68 22.318 宁波24833 61.0 43.85 36.019 桂林23635 23.8 100.10 23.920 中山21027 1.6 66.61 7.221 成都17640 25.7 50.16 22.322 沈阳17272 20.4 32.65 19.723 昆明17250 31.9 69.65 41.224 武汉17248 36.7 41.23 31.125 长沙15128 6.7 19.42 3.526 南通13531 36.2 15.13 37.627 烟台13207 26.0 18.51 24.228 哈尔滨11566 36.7 20.39 10.9六、全国星级饭店的规模和经营情况2005年,全国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比上年有所扩大,平均客房出租率比上年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