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环保要求

火力发电厂环保要求
、铁、钙、镁等多量元素和砷、铬、镉、 铅等微量元素。这些物质经水浸泡和雨淋,均会不同程度 地溶人水中,灰水排入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水均会污染水 体。
+ 干灰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如不及时喷水润湿,或灰渣场表 面未被水覆盖,均会引起粉尘飞扬,污染环境。根据我国 的水污染防治法,火电厂灰渣严禁排入江、河、湖、海等 水域.
25
+ 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在有水分时,特 别是在有水热处理(蒸汽养护)的条件下,能与石 灰、水泥熟料或其他碱土氧化物等碱性激发剂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水硬胶凝性能的化合物, 可用来生产各种建筑材料。
14
+ 为了消除或减轻火电厂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规定在建 厂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三废排放给当地水体、 大气、土壤和生物带来的影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估, 并对厂址选择、厂区布置、污染控制措施等提出建议和意 见,作为上级环保部门审批工程项目的主要依据。设计单 位在设计中,对设备选型、设备布局、排放控制技术选用 等方面做出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的设计。电厂投运 后应加强排放监测,消除超标排放。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 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全国烟尘排放量的 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都来自于燃 煤,使得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产生了比 较严重的大气污染,有些地区和城市还产 生了酸雨并呈发展趋势。我们应大力发展 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和征收二氧化 硫排污费等政策措施来控制酸雨。把环境 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 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了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
+ 电力行业除了将环保纳入《电力法》外,还制定了30余项 管理规章、标准。如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 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办法、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发电厂建设项目环 境报告书编制规范、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使火电 环境保护工作逐渐进入法制轨道,强化了管理,以管促治。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3.16•【文号】环监[1994]142号•【施行日期】1994.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环监[1994]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贯彻本届政府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纲要,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

为此,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因此,能否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变化动态,既是各级监测站业绩的体现,也是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政绩的体现。

二、坚持“依靠与服务”的方针“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是指导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方针,必须进一步落实。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领导,要把它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它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要强化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在制定各项环境法规、制度和标准的同时,必须要明确规定相配套的监督监测的措施和要求;要依靠科学的、有权威的监测数据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各级环境监测站要深化改革、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带好监测队伍,强化主动、全面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技术基础,开拓监测领域,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应急监测能力,做好超前服务;要以监测数据的“准、快、全”为目标,以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多出报告、多出成果,扎扎实实地完成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为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服务的监测、污染事故及环境纠纷仲裁监测四项主要任务。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说明“九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环境立法和执法取得进展,全民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

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缔、关停了8.4万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企业。

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长,占同期GDP的0.93%。

以重点流域、地区、城市、海域核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实施。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酸雨区范围和频率没有增加;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三河三湖”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但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2000年,我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断面满足三类水质要求,21.6%的断面为4类水质,6.9%的断面属5类水质,13.8%的断面属劣5类水质。

长江、珠江水质保持良好,黄河、松花江水质保持稳定,淮河、海河、辽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

海洋环境2000年,全国海区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2万平方公里、5.4万平方公里、2.1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孙翔答案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孙翔答案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中国大学MOOC孙翔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 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原生环境问题b)环境污染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正确答案:c2.[单选题]环境管理对象是什么a)人类的社会行为b)社会关系c)自然要素d)企业正确答案:a3.[单选题]环境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什么时间节点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正确答案:a4.[单选题]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多少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a)6次b)5次c)3次d)7次正确答案:d5.[单选题]谁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社会公众c)环保部门d)行业主管部门正确答案:a6.[多选题]环境管理的特点除了决策的非程序化还包括什么?a)综合性b)社会学c)区域性d)广泛性正确答案:a.b.c7.[多选题]环境管理是运用什么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以及协调好各系统、各空间、各时间的关系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a)控制b)监督c)计划d)组织正确答案:a.b.c.d8.[多选题] 环境管理的目标包括?a)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b)环境质量控制目标c)环境风险控制目标d)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正确答案:a.b.c.d9.[多选题] 环境管理主要是规划和管理好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是要协调以下什么方面的关系?a)天地人和谐的关系b)过去、现状和未来对环境诉求同时得到满足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d)环境保护与财政收入、人民就业、温饱问题、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答案:a.b.c.d10.[多选题]下列属于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哪几项a)国家环境主权原则b)共同但有区别原则c)国际环境合作原则d)预防原则正确答案:a.b.c.d11.[判断题]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治”管理思想的产物√12.[判断题] 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13.[判断题]企业是环境管理的主体×14.[判断题]转变环境观念就是要从环境有价到环境无价的转变×15.[判断题]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三大类。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资料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资料

环境污染的资料一、大气污染1.污染现状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见图3-1)。

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米3。

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

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米3。

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能源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

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

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

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

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

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

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

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

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

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

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3年) (10)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年) (1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 (25)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0年) (3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9年) (4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6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7年) (7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8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 (9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规划计划环境统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eic/649371567364505600/index. shtml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

结合宏观调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快速攀升的趋势。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上年增加4.9%。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加5.5%。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加0.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减少0.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2.5%。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2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1.7%,比上年增加4.5%;生活氨氮排放量90.8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8.3%,比上年增加1.7%。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ECOLOGY区域治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家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张惠鹏摘要:近年来,尽管许多城市在水污染防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缓解城市水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河道治理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117-000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战略。

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确立和践行“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国。

故此,本文分析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一、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污水管网建设落后。

外源污染是河流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城市的污水排放仍以合流制为主,每逢汛期,污水管网收集的雨污水水量往往会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以致污水溢流到河中,污染了河道水体。

其次由于城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及维护工作不完善,导致存在生活污水直排或渗漏入河道的现象。

沿河截污管渗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始雨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中,会引发河水水质持续恶化,水体中溶解氧低,自净能力差,水环境容量不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在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必要完善城市管网建设与日常的维护工作,并积极促进城市雨污水分流的改造。

(2)水体污染严重。

在郊区的河道两岸,由于缺乏配套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垃圾和一些工业垃圾无序地堆积在河两岸,甚至直接倾倒入河中。

在汛期,垃圾渗滤液或垃圾便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严重污染、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

0924 年产10万吨液体聚合硫酸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

0924 年产10万吨液体聚合硫酸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

目录前言 (1)1 总论 (3)1.1编制依据 (3)1.2评价因子 (6)1.3评价标准 (7)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9)1.5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11)1.6评价原则 (15)1.7评价工作程序 (15)2 建设项目概况 (17)2.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及地点 (17)2.2建设项目规模、投资、占地面积及平面布置 (17)2.3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进度 (18)2.4劳动生产定员及工作制度 (18)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9)3 工程分析 (20)3.1项目建设内容及组成 (20)3.2原、辅材料耗用情况 (23)3.3物料储运方式 (25)3.4设备清单 (26)3.5物料平衡分析 (26)3.6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30)3.7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31)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42)4.1自然环境 (42)4.2社会环境简况 (44)4.3环境质量现状 (48)5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7)5.1施工期影响分析 (57)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9)6 环境风险评价 (74)6.1风险识别 (74)6.3风险分析 (80)6.4风险防范措施 (84)6.5应急预案 (85)7 产业政策和项目选址分析 (94)7.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94)7.2与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 (94)7.3选址合理性分析 (94)8 清洁生产 (96)8.1清洁生产水平评述 (96)8.2清洁生产的对策 (100)9 公众参与 (102)9.1调查目的及要求 (102)9.2环境信息公开方式与内容 (102)9.3公众意见征询 (104)9.4结论 (109)10 拟建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11)10.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11)10.2营运期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11)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7)11.1环保投资 (117)11.2经济效益简析 (118)11.3社会效益分析 (118)11.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8)11.5三效统一 (119)12 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120)12.1环境管理 (120)12.2环境监理 (122)12.3环境监测 (122)12.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23)13 污染物总量控制 (125)13.1总量控制的原则 (125)13.2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125)14.1工程分析结论 (127)14.2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27)14.3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28)14.4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结论 (129)14.5规划符合性分析结论 (129)14.6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129)14.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29)14.8清洁生产结论 (129)14.9公众参与及“三效”分析结论 (130)14.10总结论 (130)附件:1.会议纪要及修改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状况(一)环境污染状况1.污染物排放(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

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

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定限值。

污染严重的城市有包头、焦作、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太原和石家庄。

据88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浓度年际变化不入,年日均值在2—472 微克/立方米之间,但污染较重的城市数有所增加。

北方城市平均为8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83微克/立方米。

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48个,重庆、贵阳两城市污染严重,宜宾、济南、梧州、石家庄、天津、大原、淄博、大同等城市污染较重。

据85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在44一120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55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 3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北京、广洲、乌鲁木齐和鞍山。

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据77 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 3.84一7.54,pH年均值低于5.6 的占48.1%,81.6%的城市出现过酸雨。

酸雨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长沙、南充、赣州、怀化和梧州,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为长沙、赣州和宜宾。

(2)水域1994年,全国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镇)附近水域的污染尤为突出。

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类的占3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39%。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

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

长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对沿岸饮用水源构成威胁。

全流域水质符合地面水1、2类标准的占42%,3 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29%。

主要污染指标为氯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个别河段铜、呻化物超标。

黄河干流水质尚好,有些河段受到有机污染。

支流汾河、渭河、煌水河、伊洛河的部分河段污染严重。

全流域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 7%,3类的占27%,属于4、5类的占66%。

主要污染指标为氯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

1994年,黄河兰州段发生两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造成约500公里河长的水体污染。

珠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部分支流河段受到污染。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39%,3类的占43%,属于4、5类的占18%。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砷化物。

1994年,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发生一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

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994年发生 3起特大污染事故,其中以 7月 15日一20日淮河干流鲁台子段至蚌埠闸段发生的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

此次污染在一段时间内给淮南、蚌埠、淮阴、连云港市区、盐城等地数十万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 16%,3类的占40%,属于4、5 类的占44%。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仅占6%,3类的占23%,属于4、5类的占71%。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铜、氰化物。

太子河的本溪段污染最重。

海河流域的拒马河水质尚好,其余河段基本为污染河段。

水质符合 1、2类标准的占32%,3类的占24%,属于4、5类的占44%。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

浙江、福建地区的水质较好,少数河段受到污染。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49%,3类的占32%,属于4、5类的占19%。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内陆河流水质良好,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个别河段的总硬度和氯离子含量偏高。

符合1、2类标准的占66%,3类的占13%,属于4、5 类的占21%。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

在统计的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符合地面水2类标准的有18条,3类的有13条,4类的有 37条,5类的有17条,超5类的有51条。

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汞等。

大淡水湖泊富营养程度进一步加重。

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

巢湖西半湖和滇池污染较重。

太湖高锰酸盐指数较高,入湖河道污染较重。

洪泽湖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

全国城市内湖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济南大明湖和南京玄武湖污染较重。

大型水库水质普遍较好,但多数水库受到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影响。

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超采现象十分普遍。

比较突出的有太原、南京、石家庄、苏州、大同、唐山、保定、青岛、淄博、烟台等。

大连、青岛、烟台、北海等城市的海水入侵现象日益突出。

水质好于上年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南昌、成都、大连、襄樊、咸宁、本溪等;水质变差的城市有:郑州、贵阳、信阳等。

沿岸海域各海区无机氮和无机磷普遍超标,污染程度比上年有所增加,局部海域营养盐含量已超过国家3类海水水质标准;油类污染比上年有所减轻,但珠江口、大连湾、胶州湾等海域污染仍较严重;各海区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1类海水水质标准;监测海域的化学需氧量未超标,近海大部海域pH值基本正常。

1994年,全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改善,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局部水域内发生水生生物死亡。

沿岸梭鱼、鲜鱼、海螺、蛤蜊、毛蛤、贻贝、牡蛎等水产品受污染影响较大。

莱州湾、舟山渔场等局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恶化较为明显,部分水生生物濒危。

(3)城市噪声 1994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

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面积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 57.4dB(A),与上年持平。

温州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高达72.6dB(A),海口、深圳、宁波、大连和桂林5城市平均等效声级在6OdB(A)以上,近2/3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据42个城市统计,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7一75.7 d(A),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71.7dB(A),城市中2/3的路段受到交通噪声污染。

在城市噪声源中,交通噪声占 28.9%,生活噪声占46.8%,施工噪声占5.1%,工业噪声占8.3%,其他噪声占 10.9%。

3.污染事故据统计,1994年全国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3001起,比上年增加 240起。

其中,废水污染事故1617起,比上年增加186起;废气污染事故986起,比上年增加98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58起,比上年减少 14 起;噪声污染事故76起,比上年增加2起。

据20个省不完全统计,1994年共发生污染渔业事故333起,造成渔业经济损失 12.6亿元,较去年增长 142.3%,其中海水产品损失 6.01亿元,淡水产品损失6.59亿元。

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站和大业湾核电站的运行对周围环境没有产生可察觉的影响。

位于青海省的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已按严格的标准完成退役治理工作,达到无限制开放使用的标准。

4.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因素是影响居民健康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4年,全国人口总死亡率为 649/10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 128.08/10万人,占总死亡数的21.83%,较上年有所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94.40/10万人。

男性仍以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第一位,达156.01/10万人,较上年略有增加。

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率为最高,达35.36/10万人。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农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 1988年的 95. 02/10万人上升到 1994年的 105.53/1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6.51%,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农村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1994年的死亡率为161.57/1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25.27%。

(二)生态环境状况1.森林与草原全国森林资源继续呈现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势头。

据调查,1993 年度林木资源消耗量力 29665万立方米,毛竹42935万根。

与 1992年度相比下降0.5%,减少林木消耗量140万立方米。

1994年发生森林火灾1196次,受害森林面积31298公顷。

全国森林火灾受害率下降到 0.l%。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733万多公顷,防治面积473万多公顷,比上年有所增加。

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仍呈发展趋势。

据北方11个省、自治区的统计,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达304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33.3万公顷,主要是黄兔尾鼠暴发成灾。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有所增加,由上年的7.4万公顷扩大到 7.9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4.6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1.4%上升到 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