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维普资讯
20 0 5年 全 国 环 境 统 计 公 报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20 0 5年是 “ 五 ” 划 的最 后一 年 。环 境保 十 计 护 工作取 得新 的进 展 。我 国结 合产 业结 构调 整 , 淘 汰 了一批 高耗 能 、 污染 的落 后生 产工 艺 和设 高 备 。 续开 展整 治违 法排 污企业 保 障群众 健康 环 继 保 专项 行 动 , 点 流域 、 重 区域 、 市 、 城 海域 污 染 防 治工 作进 一步 加强 , 污染 治理 进度 加快 。但 由于 经济 快速增 长 , 长方 式粗 放 , 源能 源消 耗 大 , 增 资 主要 污染物 排放 总量 有所 增加 , 境形 势依 然十 环 分严 峻 。 20 0 5年 , 国废 水 排 放 总量 5 45亿 吨 , 全 2. 比 上年 增加 87 .%。其 中工 业 废 水排 放 量 2 31亿 4. 吨 , 比上 年增 加 1 .%。城镇 生 活 污 水 排 放 量 00 2 14亿 吨 , 8. 比上年 增加 77 .%。废 水 中化 学需 氧 量 排放量 1 1 . 吨 , 比上 年增加 56 4 42万 .%。废 水 中氨氮 排 放量 1 98万 吨 , 比上年 增 加 1.%。 4. 26 工 业废 水 排 放达 标 率 和工 业 用水 重 复 利 用 率分 别为 9 .%和 7 .%,比上年分别提高 0 12 51 . 5个百分 点和 0 . 9个百分点 。 20 0 5年 ,全国废 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 2 4 . 5 93 万 吨, 比上年增加 1 . 烟尘排放量 1 8 .万 吨, 31 %。 125 比上年增加 80 .%。工业粉尘排放量 9 2万 吨 , 1. 1 比 上 年增加 07 . %。工业燃料燃烧 二氧化硫排放 达标 率 和工 业 生产 工 艺 二 氧化 硫 排放 达标 率 分 别 为 8 .%和 7 .%,比上年分别 提高 23个 百分点 和 09 1 0 . 1. 1 6个百分点。 20 0 5年 ,全 国工业 固体 废物 产生 量 1 . 34亿 吨, 比上 年增加 1. ; 20 工业 固体废 物综 合利 用率 % 为 5 . 比上年增加 04个百分点 ; 61 %, . 工业 固体废物 排 放量 15 .万 吨 , 6 47 比上年减少 61 . %。 截至 20 0 5年底 , 国已命 名的 国家级生 态示 我 范区 2 3 、 国环境优美 乡镇 1 8 。已建各 种 3个 全 7个 类 型 、不 同级别 的 自然 保护 区 2 4 3 9个 ,总面 积 19 4 49 . 9万公顷 , 占国土面积的 1 . 约 5 %。 0 20 0 5年排 污费征 收总 额达 到 132亿 元 , 2. 比 上年增加 3 .%。 08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5 .9 比 9 %, 1 上年提 高 6 2个百分点 。工 业污染源 污染 治理投 . 3 资 4 82 5 .亿元 , 比上年增加 4 .%, 中用于废水治 8 7 其 理投资 137亿元 、 3. 废气治 理投资 2 3 1. 0亿元 , 比上 年分别增加 2 .%、92 建设项 目“ 66 4 .%。 三同时” 环保 投资 601 4 . 亿元 , 比上年增加 3 .%。 9 0 城市环境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 1 8 .亿元 , 2 97 比上年增加 1 . 31 %。全 国环 境 污染 治 理投 资 2 8 . 380亿元 , 比上年 增 加

2005年天津 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天津 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天津市2005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县、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目标全面实现。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366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457元,增长12.8%。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3%、17.5%、11.4%。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56:4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增长10.4%。

2、环境质量状况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采暖期二氧化硫污染仍然突出。

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水平,城区景观水体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

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3、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投入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入94.84亿元,环保投资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59%,环保投资额同比增加4.23亿元。

4、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继续巩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在全市各区县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5、“十五”环境保护计划目标全面完成经过全市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五”期间天津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一、环境状况1、水环境概述全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海河、津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但水资源依然短缺。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6) (34) (42) (52) (57) (60) (64) (69) (72) (77) (84)
(31) (32) (33) (33) (39) (40) (41) (41) (51) (54) (55)
(56) (59) (66) (67) (67) (68) (76) (76) (83) (83) (93)
2005 年 11 月 13 日由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了 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 部门、黑吉两省人民政府和驻军、武警部队共同配合,积极开展污染 防控工作,确保了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005 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 质量基本稳定。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 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 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东海、渤海污 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局部地区酸雨强度或频率加大;城市声环境 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Ⅳ类 11%
Ⅴ类 2%
劣Ⅴ类 11%
Ⅰ~Ⅱ类 56%
Ⅲ类 20%
2005 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为优,6 个国控监测断面均为Ⅱ类水质。与上 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长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良好,20 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 80 %、Ⅳ~Ⅴ类占 15%、劣Ⅴ类占 5%。与上年相比,省界断面水质无 明显变化。水质较差的省界断面为:皖-苏交界的滁河汊河断面(劣 Ⅴ类);豫-鄂交界的白河新甸铺断面(Ⅴ类);川-渝交界的涪江老池 断面(Ⅳ类);滇-川交界的金沙江铁路桥断面(Ⅳ类);其余 16 个国 控省界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本地生产总值(GDP)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三次产业结构为0.2:52.4:47.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49.6%。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27.75万人,比上年增加3.4%。

(二)环境质量概况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1%。

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

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

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

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

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115.7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5%。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镇江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孙纪英2006年6月5日综述2005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率先,两步走”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创建生态市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全国生态示范区群活动,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促进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较好地完成了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确保了环境安全。

城市和重点地区环境质量有了新提升,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向目标有序推进,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了提高,进入江苏省先进城市行列。

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迈进。

一、空气环境(一)废气排放情况2005年,全市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182.47万吨,其中燃料煤消费量1044.27万吨,原料煤消费量138.20 万吨。

燃料油消费量3.81万吨。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26.09 亿标立方米,其中燃烧废气排放量86.93亿标立方米,工艺废气排放量39.16亿标立方米。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91400.31 吨,烟尘排放量34213.23 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397.74吨。

(二)城镇空气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33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20毫克/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090毫克/标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硫酸盐化速率年均值0.69毫克 SO3 /100平方厘米碱片·日。

市区空气自然降尘量为11.9吨/平方千米·月,优于地方标准。

丹阳市云阳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42毫克/标立方米、0.028毫克/标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02毫克/标立方米。

2005年常州市区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常州市区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常州市区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相关条款以及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定期发布地方环境状况公报的通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常州市区环境状况公报》。

常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周雯)二OO六年六月五日一、综述2005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环境安全为中心,积极服务于“两个率先”,认真开展清查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常州”建设,通过水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五”环保目标任务,获得省环保厅“江苏省环保重大贡献奖”。

在市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改造相对集中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市区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但运河支流水环境污染和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影响仍然比较突出。

二、环境空气状况环境空气质量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常年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它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属于混合型空气环境污染类型(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型)。

1.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优良(API小于100)的天数为30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4.3%,全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污染物指标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043毫克/立方米和0.02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年平均值为0.106毫克/立方米,略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比上年稍有好转。

3.酸雨市区酸雨频率为65%,比上年上升14%,呈污染加重趋势。

酸雨酸性pH值范围为3.62~7.86,年均值为4.84,与上年相近。

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市区工业煤耗量为580.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年排放量分别为5.9万吨、2.6万吨和1382吨,生活二氧化硫、烟尘年排放量分别为3072吨和9600吨。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国家林业局二OO五年六月前言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为掌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

进入21世纪,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04年,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农业、水利、气象和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单位和专家参与,共同完成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判读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全面应用了“3S”技术,直接参加监测的技术人员达4000余人,区划和调查地面小班502万个,获取各类信息1.56亿条,建立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治理与破坏相持”。

本公报根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编写,它简要介绍了截止2004年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最新信息,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国的防沙治沙事业。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一、荒漠化①和沙化土地②现状(一)荒漠化土地现状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旗、市)。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5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5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5年)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进度加快。

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24.5亿吨,比上年增加8.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3.1亿吨,比上年增加10.0%。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81.4亿吨,比上年增加7.7%。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14.2万吨,比上年增加5.6%。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49.8万吨,比上年增加12.6%。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91.2%和75.1%,比上年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2005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549.3万吨,比上年增加13.1%。

烟尘排放量1182.5万吨,比上年增加8.0%。

工业粉尘排放量911.2万吨,比上年增加0.7%。

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0.9%和71.0%,比上年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和11.6个百分点。

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4亿吨,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6.1%,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654.7万吨,比上年减少6.1%。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78个。

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5.0%。

2005年排污费征收总额达到123.2亿元,比上年增加30.8%。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1.99%,比上年提高6.32个百分点。

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458.2亿元,比上年增加48.7%,其中用于废水治理投资133.7亿元、废气治理投资213.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26.6%、49.2%。

2005年昆明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昆明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昆明环境状况公报昨日,昆明市环保局公布了《2005年昆明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至2005年,在全省17个“城考”城市中综合排名为第一名。

但水、空气、噪声、气候这4项重要指标尚未达标。

8大水源水质下降昆明主城区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松华坝水库、柴河水库、宝象河水库水质较上年下降。

同时,10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普遍下降,下降最大的是富民县,由上年的100%下降到88.86%。

主要河流中,除盘龙江、大青河、牛栏河水质状况下降,其他河流水质总体有所好转。

优级空气天数5年锐减为150天2005年主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优级天数为17天,良好级天数346天,轻微污染级天数两天。

与过去5年相比,优级天数从2001年的167天,锐减到17天。

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禄劝县、宜良县、石林县、嵩明县、寻甸县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安宁市、东川区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超标污染物分别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噪声超标5.3%昆明市主城区声环境质量较上年略有下降,主城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7分贝,较上年上升1.7分贝。

对57个测点(路段)进行交通噪声监测,所测路段的超标率较上年上升了5.3个百分点。

主城区223个环境噪声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3.8分贝,较上年高了0.7分贝:安宁市、寻甸县、呈贡县噪声污染状况严重。

平均气温偏高1.8℃全年平均气温为16.7℃,创下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年平均气温的最高值。

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1.8℃,比2004年偏高1.1℃。

年内气候变化异常,倒春寒、初夏干旱、汛期洪涝、八月低温、秋季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不同程度地发生,其中倒春寒和初夏干旱的灾害程度较常年偏重。

除昆明外,富民、嵩明、呈贡、安宁4个县(市)2005年的年均气温也创了各自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水环境质量状况2004年,全市水环境总体仍然面临水质污染,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河流有机污染普遍,城市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突出。

2005年各年份污染排放值

2005年各年份污染排放值

工业粉尘 排 放 量 (万吨) 911.2 3.3 1.9 71.3 69.5 45.6 45.3 13.7 12.4 1.1 35.5 23.1 46.2 19.3 35.0 37.3 70.4 33.8 76.9 32.1 55.6 1.1 21.3 38.4 19.1 15.5 0.2
工业粉尘 去 除 量 (万吨) 6453.9 128.5 26.1 634.5 235.5 123.1 432.9 187.1 59.2 150.5 388.7 378.8 200.2 195.6 270.3 582.1 538.2 378.1 277.5 242.6 233.2 11.0 37.6 182.3 118.3 163.3
建成烟尘 控制区数 (个) 3452 56 48 108 184 66 104 234 295 134 142 144 175 117 54 250 256 176 183 161 86 9 146 23 57 18 1
12.0 67.2
29.2 12.4
10.2 3.8
374.1 359.9
34.0 16 128.1 120.0 129.6 96.1 30.8 43.1 37.5 131.2 83.1 51.5 43.9 55.5 171.5 147.1 62.6 75.5 127.4 97.5 2.2 68.3 114.1 65.9 42.9 0.1 80.0 51.7
(亿标立方米) 中废气排放量 中废气排放量 全 北 天 河 山 国 京 津 北 西 268988 3532 4602 26518 15142 12071 20903 4939 5261 8482 20197 13025 6960 6265 4379 24129 15498 9404 6014 13447 8339 910 3655 8140 3852 5444 13 4916 4250 155238 2015 3380 13142 8565 8802 10640 3405 4276 3564 12748 8148 4478 3284 2138 14333 9180 3958 2826 9213 4370 552 2178 4395 1933 2939 13 3140 2648 1776 1603 113749 1517 1222 13377 6576 3269 10263 1535 986 4918 7449 4877 2481 2981 2240 9796 6319 5446 3188 4234 3969 358 1477 3745 1919 2505 145043 2309 2863 11746 7335 3521 7874 3222 3812 3067 8488 11560 3307 5354 2253 10177 9336 4306 4990 7872 5092 372 2150 6185 2291 4182 22 3841 2730

2005年度无锡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度无锡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度无锡市环境状况公报无锡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度无锡市环境状况公报》。

总述2005年,我市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针,开展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到2005年底,我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4分,达到了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的考核目标。

但是,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迅猛,污染物排放量大于环境容量,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需要继续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步伐,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改善全市的环境质量。

水环境状况(一)、水环境质量2005年,太湖无锡水域和主要河道水质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好转。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略有好转,仍维持中富营养化水平,影响太湖无锡水域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

至2005年底,全市25条河道、37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呈好转趋势。

市区及江阴市、宜兴市所辖河道的22个断面达到了小康指标考核标准。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年初的40.5%上升至59.5%。

城市河道水质基本维持在四至五类水标准。

影响城市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1)、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指标中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指标均好于上年,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持平。

总体维持在三类水质水平。

太湖无锡水域营养化状况均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其中,梅梁湖和贡湖无锡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好于整个太湖无锡水域平均水平。

(2)、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太湖无锡水域沿岸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基本维持在四类水平。

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指标均有所好转。

其中,大浦港、乌溪港为三类水平;洪巷港、陈东港、官渎港为四类水平;直湖港、漕桥河、小溪港、梁溪河、太鬲南运河、社渎港的氨氮指标超标。

2005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状况2005年全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二级标准天数313天;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水库水质保持稳定;主要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逐步好转;环境噪声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连、营口、铁岭和朝阳4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10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单位:天1.可吸入颗粒物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大连、朝阳、葫芦岛、营口、铁岭5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9城市超标0.1倍~0.3倍。

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排序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月变化2.二氧化硫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

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比较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月变化3.二氧化氮14个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交通区二氧化氮浓度是其它功能区的1.3倍,冬季是其它季节的1.5倍。

4.一氧化碳14个城市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1.5倍。

5.降尘抚顺、本溪、鞍山、阜新市降尘量较大,均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

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为24.6吨/平方千米·月,是8月份的2.5倍。

与2004年相比,除锦州、阜新降尘量略有上升外,其它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全省城市空气降尘量排序6.降水酸度全省城市降水pH值为4.54至7.63,酸性降水频率为7.2%。

丹东、大连、铁岭、阜新、锦州、抚顺、葫芦岛、沈阳等8个城市出现酸性降水。

其中,丹东、大连、铁岭、抚顺4个城市降水酸度年均值小于5.6。

丹东市酸性降水频率为64.9%,pH最低值为3.53。

全省城市降水pH年均值排序部分城市酸性降水频率比较(二)水环境质量1.主要河流水质全省六条主要河流中,鸭绿江水质良好,达到Ⅱ类水质;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和大凌河城市段水质污染严重。

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法排污企业保 障群众健康 环保 专项行动 ,重点流域 、区 域 、城市 、海域污染 防治 工作进 一步加强 ,污染治理进 度加快。但 由于经济快速增 长,增 长方 式粗放 ,资源能 源消耗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 加 ,环境 形势依 然 十分严峻 。
截 至2 0 年底 ,我 国 已命 名 的国家 级 生态示 范 区 05
六 ,自然生态保护

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6 城市污水处理率 ( . %) 其 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1 自然保护区数 ( ) . 个
其中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 级
2 49. 5 3 21 68. 4
3 0. 8 9
2 4 39
23 4 73 7
元、废气治理投资2 3 0 1 .亿元 ,比上年分别增加2 .% 、 66 4 . % 。建设 项 目 “ 同 时”环 保 投 资6 0 1 元 , 92 三 4 .亿
比上 年 增 加 3 0 。 城 市 环 境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投 资 9. % 1 8 .亿 元 , 比上年 增加 1 . %。全 国环境 污染 治理 297 1 3 投资2 8 . 亿元 ,比上 年增 ] 2 . % ,占当年GD 的 3 80 15 1 P
1. 1 3 %
07 . %。工业燃料 燃烧二 氧化硫排 放达标率 和工业生 产
中 一环 保 产 业 2 0 6 0 6.
维普资讯


、治理投资 占当年G P ( . D %)
1 31 .
五、工业污染治理
1废水排放总量 ( . 亿吨 ) 其 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城镇 生活污水排放量 2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 . 万吨 ) 其 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城镇 生活化学 需氧量排放 量 3 氨氮排放总量 ( . 万吨 ) 其中 :工业 氨氮排 放量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

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希望通过《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的发布,使全市各界更加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了解、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贵阳市环境保护局2006年6月概述2005年,全市人民在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达14934元。

全市按照“两个率先”和“环境立市”,建设“生态经济市”,实施“大贵阳”的战略目标,切实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狠抓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紧紧围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改善环境质量这两个关键环节,深化污染防治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重点开展了“南明河三年变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清洁能源工程建设、环境敏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工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贵阳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将由“九五”、“十五”的大气污染防治向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转移。

大气环境简况本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

常年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浓度持续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继续保持在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水平,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海——解读《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形势依然严峻的背后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海——解读《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形势依然严峻的背后
04年基本持平 。 { 0 5年 中 国海 洋环 境质 量公 报 ( 20 以下 简 称 《 公 水质标准的面积 与 2 0
报》 )显示 :我 国管 辖海 域环 境 质量变 化 的总趋 势
从五年的变化趋势求肴 , 栽阍海域 术达刮清沽海
T 是 ,海域 总体 污染 状况 仍未 好转 , 近岸 海域 污染 形 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与入海 流的径流 变化 干 定 势依 然严 峻 。 “ 然严 峻” 明存在一种连续性 的变化趋势 , 依 表 在
§
拯 我 你 海 救 的
解读 (05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 0年 2
解读人 :温泉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研究 员)
维普资讯
和大 气质量来 表述 的。 目前 , 国已经颁布 实施 了 我 海 水质量标 准》 《 、海洋 沉积物 质量 、海 洋生物质量》 《 等
的 X 系 ,n I 污 染 的 海 域 而 秘 仍 侄 增 加 , 表州 , f, 厦 这 我 近 岸 海 域 污 染 呈 现 持 续 增 加 的 趋 势 。 蘑污 染 海 域
1 ¨临 , 向您 阐述这种趋势之前 , 需要 向您解释一下什么叫做 主 要 集 中在 人 海 河 门和 沿 海 大 l城 l 近 海 域 。从
■ 的程 度,是以海水环境质量 、沉积 物质量 、生物 质量 采取更加仃嫂的措施。

形势依然严峻的背后
染、 中度污染 和严重 污染海域面积 分别约 为9 9 .万平
方千米 、 . Z" 26 i 平方 千米 、 . Z 平方 千米和3 37 16 i " . ) 平
方千米 。严重 污染海域 面积比 2 0 年 扩大 了约 0 4 00 .
万平方 千米。
●2 0 年 , 02 全海 域未达到 清洁 海域 水质标准 的面

2005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2005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受益。
造 林 绿 化快 速 发展 。全 国全 年共 完成 造林 面 积3 96 万公 顷 , 7. 5 新封 山 育林2 69 万 公顷 , 5. 6 造林 合
格 率 、 存 率保 持 较 高水 平 , 山 保 封 育 林 和 灌 木 造 林 比 重 进 一 步 加
大 , 业 碳 汇 、 木 生物 质 能 源 、 林 林 森林 健 康 等工 作相 继 展开 ,林 种 结构 得 到优 化 ,林 分 质 量 明显 提 高 ,新 造 林 的 非公 有 制 比重 超 过
化。
危 物 种救 护 工 作 进 一 步 加 强 , 新 增 圈 养 大熊 猫2 只 ,是 繁殖 成 活 1 最 多 的一 年 。工 程 实施 4 年来 , 新
建 自然 保 护 区7 0 , 9 个 使林 业 系统 建设 和 管理 的 自然 保 护 区达 19 69 个 , 积1 0 公顷 , 面 .亿 2 占国 土 面 积 的 1 .%, 别 占全 国 自然保 护 区 2 5 分 数 量 和 面 积 的8 % 。 0 目前 , 国 自 我 然保 护 区 面积 占国 土面 积 的 比重 超过 了 世 界平 均 水 平 。湿 地保 护 成为亮点 , 目前 , 建立 湿地 自然 已 保 护 区4 3 ,5 7 个 4 %的 自然 湿 地 得
累计 完成 各 项 治理 任 务 17 万公 03 顷( 禁 牧 56 公 顷 )其 中完 成 含 6万 , 林 业 建 设 任 务 371 万 公 顷 。 6. 2 与 2 0 年 相 比 ,工 程 区林 草 植被 盖 00
度 平均 提 高 了三成 ,风 沙 天气 与
区生 态状 况 明显 改 善 ,生 物 多样
性 明显 增加 。 三 Biblioteka 及 长 江流 域 等重 点 防 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2005年3月12日,中央连续第九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各项工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温家宝总理要求:着力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

2005年12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贯彻落实《决定》,2006年4月17日~18日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手段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是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5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重点流域、区域、城市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快;继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执行情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者按: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 6月6日公开发布了《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本刊摘编了《公报》中有关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等领域的环境状况,以反映200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况和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推进了生态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工作;加强了核设施安全监管,保障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2005年11月13日由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了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黑吉两省人民政府和驻军、武警部队共同配合,积极开展污染防控工作,确保了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00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东海、渤海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局部地区酸雨强度或频率加大;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淡水环境状况七大水系水质2005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七大水系的100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0%和24%。

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污染较重。

长江水系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与上年相比,各断面的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为优,6个国控监测断面均为Ⅱ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长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良好,20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80%、Ⅳ~Ⅴ类占15%、劣Ⅴ类占5%。

2005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黄河水系 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

黄河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较差,11个国控省界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占9%,Ⅳ、Ⅴ类占55%,劣Ⅴ类占36%。

2005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珠江干流总体水质良好,与上年持平。

珠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珠江省界断面水质总体为优,7个国控省界断面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

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与上年持平。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总体上有所好转。

松花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一般,Ⅰ~Ⅲ类水质占34%、Ⅳ类占66%,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

淮河水系 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整体水质属轻度污染,与上年2005年珠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2005年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2005年海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相比无明显变化。

淮河支流总体上属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淮河国控省界断面水质总体属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占13%、Ⅳ~Ⅴ类占56%、劣Ⅴ类占31%。

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海河干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其他支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海河国控省界断面属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占24%、Ⅳ~Ⅴ类占38%、劣Ⅴ类占38%。

辽河水系 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

辽河干流属重度污染,与上年基本持平。

辽河支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辽河水系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较差。

湖泊、水库水质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2005年辽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2005年淮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库)6个,占21%;Ⅳ类水质的湖(库)3个,占11%;Ⅴ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Ⅴ类水质的湖(库)12个,占43%。

其中,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泰安、曲靖和铜川水量不足未统计,其他110个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月均监测取水总量为16.1亿吨,达标水量为12.9亿吨,占80%;不达标水量为3.2亿吨,占20%。

河流型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

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

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有65个(扩大了6736平方公里)、面积缩小的有57个(缩小了2175平方公里)、面积保持稳定的有49个。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等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面积比上年缩小700平方公里。

华北平原区域受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降落漏斗仍在继续发展,尤其是沧州—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继续加深。

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扩大了2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43.1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81.4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4.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54.8万吨,生活排放量为859.4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49.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2.5万吨,生活排放量为97.3万吨)。

2005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0.6%,与上年持平。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 2005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完成率分别为100%、61%、65%、76%、95%、0、17%和33%。

太湖、巢湖和滇池流域基本完成总磷削减任务。

截止2005年底,“十五”水污染防治计划确定地下水水质2005年,全国有160个城市(平原城市一般包括所辖地区)开展了地下水监测工作(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39个,县级城市21个),地下水监测点控制总面积111万平方公里。

与上年相比,全国主要城市和平原区的地下水水质状况相对稳定,局部地区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监测表明,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污染趋势减轻的城市14个(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23个。

2005年110个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的2130项治污工程中,已完成1378项(占65%)、在建466项(占22%)、未动工286项(占13%),完成投资864亿元,占总投资的53%。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项目完工率分别为70%、56%、43%、86%、53%、54%、68%和68%,投资到位率分别为57%、55%、34%、77%、62%、15%、19%和77%。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目标达标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求的453个水质监测考核断面中,270个断面达标,占60%。

以高锰酸盐指数考核,淮河、海河、辽河、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分别为84%、57%、50%、45%和73%。

【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调查】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批示。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共在56个城市的206个水源地布设了231个采样点位,采集了2300余个样品,获得了37234个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有效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